![新教材2021-2022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第2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2A/12/wKhkGWcV6qOABtleAAF_jRYenUg748.jpg)
![新教材2021-2022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第2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2A/12/wKhkGWcV6qOABtleAAF_jRYenUg7482.jpg)
![新教材2021-2022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第2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2A/12/wKhkGWcV6qOABtleAAF_jRYenUg7483.jpg)
![新教材2021-2022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第2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2A/12/wKhkGWcV6qOABtleAAF_jRYenUg7484.jpg)
![新教材2021-2022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第2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2A/12/wKhkGWcV6qOABtleAAF_jRYenUg74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测评(A)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我国某地区典型地貌图,完成1~3题。
1.与图中所示地区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
A.风力堆积地貌、风力作用
B.海岸地貌、流水作用
C.冰川侵蚀地貌、冰川作用
D.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
2.图中的景观在以下哪一地形区中广泛分布?()
A.青藏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云贵高原
D.四川盆地
3.该地区成为著名旅游地的优势在于()
A.地处热带,风景优美
B.景观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变化特点
C.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
D.水陆交通的通达性好,旅游吸引力大
答案:1.D2.C3.C
解析:第1题,由图知,多孤峰,为喀斯特地貌,属于流水作用。第2题,我国喀斯特分
布最广泛的地区是云贵高原。第3题,喀斯特地貌以独特的山体、溶洞等景观独
特性为佳,适宜发展旅游业。
4.图示中的四种地貌景观中,主要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甲乙
丙丁
A.甲B.乙C.丙D.T
答案:B
解析:甲为风力侵蚀地貌,乙为流水堆积地貌,丙为风力堆积形成的沙丘,丁为流水
侵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象鼻山)。
5.台湾的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
期间见到,不过在2011年4月勘察时,发现“豹头”掉在地上,金钱豹已“一命呜呼”。
金钱豹头部消失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答案:B
解析:根据“大潮退潮期间见到”可知为沿海地区,为海浪侵蚀作用。
6.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下列成语,从地理学的观点来判断说法合理的是
()
①水滴石穿②稳如泰山③飞沙走石④海枯石烂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①流水侵蚀作用,合理;②泰山为断块山,不稳;③风力作用,合理;④海浪作用,
合理。
7.下面为一位旅行者拍摄的某地自然景观的两张照片,照片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
是()
图1图2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答案:D
解析:图1为风蚀拱桥,图2为风蚀雅丹,故选D项。
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读图,完成8~9题。
8.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
A.①B.②C.③D.@
9.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侵蚀作用B.堆积作用
C.地壳运动D.火山喷发
答案:8.B9.A
解析:第8题,河漫滩是河流堆积作用的产物,在②处河流曲流最明显,河漫滩发育
也最宽阔。第9题,在后期阶段,东西向河流发生改道,这主栗是④处河流发生溯源
侵蚀作用造成的。
“中国丹霞”已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列其中的广东丹霞山主要是由红
色砂砾岩构成。湿润地区丹霞地貌(如广东省)很多只露出“腰身”。读广东丹霞山
她貌景观图,完成10~11题。
10.塑造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
11.湿润地区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
A.“腰身”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死亡
B.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挺拔
C.“腰身”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物难以生长
D.岩石硬度不同,差异风化显著,“腰身”耸立
答案:10.C11.C
解析:第10题,丹霞形成过程为:外力堆积一固结成岩一地壳抬升(形成裂隙)一流
水侵蚀,根据题意,C项最合适。第11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只露“腰身”是因为顶
部和底部都有植物生长,掩盖了地貌的其他部分,而“腰身”即中间部位,雨水冲刷
不严重,因为地势陡峻,难以发育土壤或土壤浅薄,难以生长植物,形成只露“腰身”
的现象,故选C项。
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据此完成12~13题。
12.在下图所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A.搬运B.堆积C.侵蚀D.风化
13.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选址,比较合适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12.B13.C
解析:第12题,在河流弯曲处,凹岸受到河流冲刷严重,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凸岸泥沙淤积,表现为流水堆积作用。②处为凸岸。第13题,港口应该布局在水
深枝深处,应为凹岸。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4~15题。
14.该沙丘位于()
A.冲积扇B.洪积平原
C.三角洲D.河漫滩
15.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①②
③④
A.①B.②C.③D.@
答案:14.D15.C
解析:第14题,冲积扇和洪积平原发育在山前,多在河流上游;河漫滩平原一般在中
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河床宽广。三角洲一般发育在河流下游入海口处。本
题叙述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故选D项。第15题,该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强
风口地段,秋末至春末期间劲风如飓,该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头的河沙,
经年复一年地吹送搬运并堆积,便形成了这一地貌景观。沙丘的形成主要受风力
影响,它的迎风面沙粒在顶部附近堆积,背风坡形成较陡峭的滑落面,丘体两坡不
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背风坡凹入而较陡,故选C项。
下图是某流域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
刚石。读图,完成16~17题。
□
砂质堆积物
目
砂粘土堆积物
砾石堆积物
16.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位于上游山区,冰川侵蚀形成
B.②处可能为甲地金刚石的来源地
C.③处被侵蚀的物质可搬运到乙处堆积
D.④处物质搬运到丙处凹岸堆积
答案:16.B17.B
解析:第16题,在河流弯曲处,凹岸受流水侵蚀显著,凸岸主要表现为流水的沉积。
图中甲处位于河流的凸岸,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为流水的沉积作用。故选B项。
第17题,①处无法判断是否有冰川作用,A项错误;甲处的金刚石为流水搬运并沉
积于此,依河流流向,可能来自②处,B项正确;同理排除C项;丙处为堆积岸,应为凸
岸。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
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
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
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8~20题。
18.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
A.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
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C.沉积物质来源复杂
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19.高阶地与中阶地相对高差和表面大小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不同。
()
A.高度B.速率C.规模D.年代
20.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A.风积沙丘B.风蚀沟谷
C.冲(洪)积扇D.三角洲
答案:18.C19.B20.C
解析:第18题,由图可知,高阶地表层沉积物以沙丘沙为主,这是风力沉积物,而低
阶地沉积物既有风力沉积的沙丘沙,又有河流沉积的粉沙一粘粒,来源较高阶地
复杂,所以沉积物均匀程度较差,据此选C项。第19题,由图可知,高阶地落差较大,
表面倾角大,说明地壳抬升较快,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烈;中阶地落差小,表面倾角
小,说明地壳相对稳定,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所以影响因素是地壳抬升的速率
不同,选B项。第20题,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该剖面图绘制于克里雅河出山口处,
河流刚出山,携带的大量砾石、泥沙等在河流出山口会大量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
或洪积扇,据此选C项。
冰塔林(如图所示)是一种罕见的珍稀的地貌景观。由于冰川各部分运动速度的不
同,或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造成一些裂缝和裂隙,近乎直射的太阳光穿过这
些裂隙深处,加深这些裂隙,也使得冰塔林变得更高。冰塔林的变化为全球气候变
化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地球某地的冰塔林已经退缩到海拔5800米的高度。据此完
成21~23题。
21.下列地区能够看到冰塔林景观的是()
A.乌拉尔山B.南极大陆
C.长白山D.喜马拉雅山脉
22.冰塔林对于登山者来说是一种灾难,其原因是()
A.坡度较大,不易攀爬
B.结构脆弱,易崩塌
C.表面有融水,易滑落
D.气压较低,空气稀薄
23.下列关于冰塔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冰塔林结构较稳定,不易崩塌
B.该景观出现在高纬地区
C.全球变暖,冰塔林出现的海拔可能下降
D.冰塔林不是由冰川侵蚀作用而成
答案:21.D22.B23.D
解析:第21题,根据材料,冰塔林是冰川运动或下垫面变化形成的,已经退缩到海拔
5800米的高度,应分布在高山地区,B项错误。乌拉尔山、长白山海拔较低,不易出
现冰塔林,A、C两项错误。能够看到冰塔林景观的应是喜马拉雅山,D项正确。
第22题,冰塔林对于登山者来说就是灾难,原因是结构脆弱,易崩塌,危险性大,B项
正确。坡度较大,不易攀爬;海拔高,气压较低,空气稀薄不是主要危险,A、D两项
错误。海拔高,冰表面没有融水,C项错误。第23题,冰塔林是冰川各部分运动的
速度不同,或温度、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慢慢形成一些垂直裂缝和裂隙的现
象。冰塔林结构不稳定,易崩塌,A项错误。有近乎直射的太阳光穿过这些裂隙深
处,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该景观出现在低纬地区的高山上,B项错误。全球变暖,
冰塔林出现的海拔可能上升,C项错误。冰塔林是风力、阳光等外力作用形成,不
是由冰川侵蚀作用而成,D项正确。
景观名为“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带。每当枯水期时,其附近河
流中常有河沙出露,经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逐渐在河岸上形成了这一巨大、突兀
的沙丘。读图,完成24~25题。
24.形成“佛掌沙丘”景观的主要外力过程是()
A.流水侵蚀一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
B.风化侵蚀一风力搬运一流水沉积
C.流水沉积一风力搬运一风力沉积
D.海陆变迁一流水搬运一风力沉积
25.下列关于“佛掌山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于夏季,降水丰富
B.形成于冬季,枯水期,风力大
C.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侵蚀作用强
D.常见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凹岸
答案:24.C25.B
解析:第24题,关键在于审题,题目情景是先河沙出露,然后风吹,最后沉积为沙丘,
即可判断外力作用的过程,故选C项。第25题,河流的堆积作用一般多见于河流
中下游,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应该在冬季,冬季枯水期,沙滩裸露,且风力大。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6分)读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图2图3
(1)由图1可知: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主要是,这类岩石能形成喀斯
特地貌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具有.
(2)从图2可看出,这类岩石应具有和,它们的发育程度影响到岩石的
性,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3)水对该类岩石的溶蚀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中所含、有机酸和
无机酸的数量,以及水的的强弱。
(4)由图3可知,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和
两种,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峰丛、孤峰,以及、落水洞等,
后者主要包括、以及各种由碳酸钙淀积形成的堆积体,如图
中、
答案:(1)石灰岩可溶性
⑵空隙裂隙透水透水
(3)二氧化碳流动性
(4)地面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峰林溶蚀洼地溶洞地下河石钟
乳石笋(石柱)
解析:第⑴题,喀斯特地貌为石灰岩发育的地貌,石灰岩具可溶性。第⑵题,喀斯特
地貌形成需栗岩石有裂隙,使得溶有二氧化碳的水进入,发生反应。第(3)题,二氧化
碳溶于水,会溶解碳酸钙。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分为地面、地下喀斯特地貌;各
种地貌又分为侵蚀形成和堆积形成。
27.(12分)某校地理研究学习小组考察了我国某一段河流,虚线部分表示主航道中
心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小组考察区域的地形最可能是O
(2)图中河道主航道中心线分布特点是,这是
因为。
(3)此种河道往往给沿岸带来灾害,原因
是。治理该类河道的主要措施
是o
答案:(1)平原
(2)弯曲河道段偏向河流的凹岸河流的凹岸接受侵蚀,河床较深;凸岸接受堆积,
河床较浅
⑶洪涝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排水不畅人工裁弯取直
解析:第⑴题,河曲较多,一般位于平原地区。第⑵题,主航道中心线即河水最深处,
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可知,应偏向凹岸。第(3)题,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常有洪涝
灾害,可裁弯取直加快排水。
28.(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奥兰治河以北海岸地带因沉积有丰富的钻石矿砂被称为“钻石海岸”。据科学考
证,该地钻石矿砂来源于奥兰治河中上游地带的金刚石原生矿。
推测“钻石海岸”钻石矿砂形成的过程。
答案:原生矿受外力(风化)侵蚀;流水搬运、沉积于奥兰治河入海口;在洋流的作用
下向北搬运;海浪沉积于“钻石海岸”一带。
解析:材料中提到来源于奥兰治河中上游地带的金刚石原生矿,说明该钻石矿砂
是被水搬运至此,而原生矿经(风化)侵蚀形成矿砂,后经流水搬运,现在的位置在奥
兰治河以北海岸地带,据图可知经沿岸洋流向北搬运,题干中提到因沉积有丰富
的钻石矿砂,可判断最后经海浪沉积作用形成。
29.(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九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
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M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
段,秋季是最佳拾玉季节。
A山峰
°城市
口冰川
□沙漠
Q河流
Q季节河
E3等高线/米
⑴说明M处河滩玉石富集的过程。
(2)分析秋季成为M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答案:(1)(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
达地形平缓处(M处),(玉石)发生沉积。
(2)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
下降,玉石出露。
解析:第(1)题,M处有河流流经,所以玉石富集的原因应该是流水堆积,这里等高线
稀疏,表明地形平坦。第(2)题,因为新疆河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所以
夏季时河流径流量大,河流搬运能力强,因此等到秋季河流径流量有所下降,可以
将夏季搬运的玉石拾起。
第二章测评(B)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
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
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
耕地较少,且耕地主栗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3题。
L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
答案:1.C2,B3.B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地势较高,河流主要向东流,短小流急,加上东
侧降水较多,山麓地带沟谷众多,导致贺兰山东麓泥沙堆积形成密集的洪积扇。第
2题,从图中看出,甲地河流较长,根据图例可以得出甲处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流域
内地势起伏小,水流速度较缓,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弱,所以在甲地洪积扇堆积物
中砾石较少。第3题,由材料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中,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
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故砾石为主的冲积扇土层浅薄,耕地条件差,耕地较少。
读石灰岩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题。
4.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A.风力侵蚀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D.风化作用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石灰岩地区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导作用是流水溶蚀。
读下列景观图,完成5~6题。
③④
5.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6.四种地貌中,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5.B6.A
解析:第5题,四地貌分别是河口三角洲、风积沙丘、河流侵蚀峡谷、风蚀雅丹她
貌。第6题,河流入海时,因流速降低,所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淤积延伸、填海造
陆,逐渐形成河口三角洲平原。风力携带的沙尘在遇到阻力或风速减弱时,沉积下
来形成沙丘。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她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
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7~8题。
7.如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B.凸岸
C.凹岸D.入海口
8.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石笋B.冰斗
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
答案:7.B8.C
解析:第7题,河源地区一般为侵蚀作用,形成峡谷地貌,A项错误;河流在凸岸堆
积,B项正确;凹岸侵蚀,C项错误;入海口颗粒较小,D项错误。第8题,砾石变圆是
因为石块在搬运过程中相互碰撞磨蚀形成,属于流水侵蚀作用。风蚀蘑菇是风吹
动小石块(或沙)对大石块碰撞、磨蚀,即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与砾石变圆的
作用类似,C项正确。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
沫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
荡河道。读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完成9~11题。
亘河道
O河道摆动范围
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
小北干流()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答案:9.D10.C11.C
解析:第9题,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
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
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故选D项。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
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泥沙含量大,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
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三项错误。故选D项。第10题,河水流量
可以决定河水对两岸的冲蚀力度,河流流量大导致河道摆动范围大,但黄河小北
干流河道中段的河水要从上段流入中段,中段的水量比上段的大,所以河水流量
不是决定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因素,在中段并没有支流汇入,故①②错;而沿
岸地貌及岩性大小会影响河道向两侧侵蚀扩张范围,从区域常识可判断该地位于
吕梁山南部,上段及下段均有河流汇入,代表上下段河流入口两处地势较低洼,由
于地处黄土高原,河口处淤积物较多,易形成泥沙堆积,导致河水泛滥,河道摆动大,
而中段由于没有河道存在,而可能是河道两侧地势较高,为山地的延续,导致中段
地势较高,地貌不同,岩性较为坚硬,故河道摆动范围较黄河小北干流的河道中段
摆动范围小。故选C项。第11题,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在潼关处汇入黄
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因此渭河的水量和含沙量对黄河下游地区影响
较大,不会影响小北干流水量的大小和流速的大小,A、B、D三项错误。在主汛期,
渭河的洪峰导致小北干流下游区域水位有所上升,上下游地区河水水位差变小,
导致小北干流排水不畅,流速降低,泥沙更容易淤积,故选C项。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
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
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12~14题。
12.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地壳运动B.流水
C.冰川D.风
13.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14.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答案:12.B13.C14.C
解析:第12题,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山口位置
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度减慢,从上游携带的泥沙、碎石在此堆积形成山前平
原(冲积扇),因此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流水,B项正确;山前
平原地势平坦,地壳运动常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A项错误;该地
纬度较低且大兴安岭海拔较低,山前地带没有大规模的冰川活动,C项错误;修建
水库前,山前地区因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丰富,气候较湿润,受风力侵蚀、沉积等
作用影响小,D项错误。第13题,山前平原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带,因河流断流使
气候逐渐变得干旱,风力作用增强,风力的侵蚀作用使在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
吹蚀、搬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项正确;
地面沉降通常规模较大、发生的速度快,并且塌陷是从地下向地面传播,与该地洼
地慢慢由地表向地下不断侵蚀、加深的特征不符,A项错误;此时河流断流,流水侵
蚀作用极微弱,B项错误;地下冻土冻融塌陷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气温高,
地面冻融塌陷,冬季气温低土壤结冰则不再冻融塌陷,并不会使洼地一直变大、变
深,D项错误。第14题,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
蚀、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土地更容易沙化,C项正确;河流断流,
地面径流短缺,水流难以搬运泥沙,即水土流失问题少,A项错误;河流断流,水资源
短缺,形成沼泽需有稳定、丰富的水源条件,B项错误;周边地区泥沙不断沉积,使
其地势抬高,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水水位下降,不容易出现土地盐碱
化,D项错误。
由于河流的天然改道或改向使河道发生平面迁移的现象叫河道变迁。单位时间
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叫河道变迁速率。平原上河道不断弯曲,洪水期间自然裁弯取
直,原有河道废弃,河水逐渐干涸,河岸成为陡坎。为了研究河道变迁情况,1968年,
科研人员调查了北半球某河流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
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5~17题。
15.四处数码所在区域,河道变迁速率最大的是()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16.图中该河流在M处的流向是()
A.向北流B.向南流
C.向西南流D.向西北流
17.乙处的树龄大于甲处,原因最可能是乙处()
A.河漫滩面积较大B.积水时间较短
C.位于河流下游D.河道形成较早
答案:15.B16.D17.B
解析:第15题,树木生长在河漫滩上,因此树龄的大小可反映该地河漫滩的形成时
间,树龄相等的地区说明为同一个时段形成的河漫滩,树龄越大说明其所在的河
漫滩形成时间越早。图示树龄等值线每两条相邻的等值线间树龄都相差25年,
即它们所在的河漫滩的形成时间差相同;河道变迁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河道迁
移的距离”,则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大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的变化范
围越小,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小,而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小的地方,说明
相同时间内河漫滩的变化范围越大,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大。图中①(D③
④四地中,树龄等值线最稀疏、密度最小的地方是②处,故选B项。第16题,注意
图中指向标,右侧为正北,则图示区域左侧为正南、上侧为正西、下侧为正东;河漫
滩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图中河漫滩主要分布于河流的西边(图示上侧),说明河
流侵蚀的是东岸,且该地位于北半球,根据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右岸侵蚀)也
可以推测出河流的流向大致为自南向北流;因此M段河流的流向是由东南流向
西北,故选D项。第17题,树龄的大小与河漫滩形成的时间早晚相关,与河漫滩面
积大小无关,A项错误;若乙处积水时间较短,则乙地河漫滩出露水面的时间早,树
木可更早地在此生长,生长时间越早则树龄越大,B项正确;由河流的流向可知,甲
位于乙的下游,C项错误;“原有河道废弃,河水逐渐干涸,河岸成为陡坎”,图中甲、
乙位于相同的陡坎内,说明两地河道形成时间相同,D项错误。
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是天山北麓规模最大的冲积扇,由南向北发育有多期冲积扇,
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下图示意玛纳斯河山麓冲积
扇的发展演变。据此完成18~19题。
段
斓
及
麻
顺
序
口
F4晚
曲
F3流
F2
皿
FI早
河
脉
巴
山
库
水
肱
城
C镇
。
18.下列关于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地势由南向北倾斜
B.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细
C.耕地分布南多北少
D.扇体边缘可能有大量地下水溢出
19.玛纳斯县境内的F2冲积扇耕地上的灌溉干渠水流方向大多由()
A.东北流向西南
B.西南流向东北
C.东南流向西北
D.西北流向东南
答案:18.C19.B
解析:第18题,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位于天山北麓地区,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
冲积扇的地势南高北低,A项正确;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冲积扇
的泥沙颗粒由扇顶向扇缘逐渐减小,可知冲积扇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
细,B项正确;冲积扇的形态南窄北宽,距离出山口越远沉积颗粒越细,土壤越肥沃,
可知该地区的耕地分布南少北多,C项错误;冲积扇边缘,由于地势低,地下水埋藏
浅,甚至可能出露地表,D项正确。故选C项。第19题,玛纳斯县境内的F2冲积扇
位于河流的东侧,受地势南高北低影响,修建灌溉干渠水流方向大多由西南流向
东北,这样河水可以自流,工程量小。故选B项。
岩溶台地是指山体为石灰岩,顶部相对平缓,四周为陡崖的一种岩溶地貌。湘西岩
溶台地因与峡谷伴生而独具特色。下图为岩溶台地绝壁上悬挂式洞瀑■景观及湘
西主要岩溶台地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0~22题。
双
龙
来
岩
山
良£
溶
台
台
峡
,峰
地
地
谷i
—
:
曲
修
遨
,占
------台地铁谷--------L峰誉蝶谷一
0102030千米
。①喜②曲③睡④2
沉积岩层断层
20.绝壁形成的地质过程()
①地壳抬升,流水下蚀加剧,形成峡谷②流水沿岩体断裂处溶蚀③地壳运动,
岩层断裂④岩体沿断裂处解体崩塌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
C.④②D.②①③④
21.悬挂式洞瀑形成的关键是()
A.丰富的降水形成较大的河流
B.活跃的地壳运动形成巨大的高差
C.地表河流下蚀快于地下河溶蚀
D.河流溯源侵蚀造成崖壁岩石坍塌
22.图中,与湘西峰脊峡谷区域相比,台地峡谷区域的台地分布更广泛的主要原因
是()
A.岩性坚硬B.河流较多
C.降水较少D.断裂较少
答案:20.B21.C22.D
解析:第20题,读图可知,绝壁处有地下暗河的出水口,说明悬瀑应在河流流水溶蚀
后发生在陡崖处形成悬崖式瀑布,应先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断裂,岩层破碎后,
流水沿断裂处溶蚀,地下暗河溶洞发育,后地壳抬升,流水下蚀剧烈,形成峡谷,后来
纵向及横向处岩层分离,岩体沿断裂处解体崩塌,地下暗河出露,悬源形成,故选B
项。第21题,由图可知,悬瀑底处海拔低于溶洞、暗河及瀑布顶端,说明流水下蚀
作用强于溶蚀,C项正确。降水大小及发育的河流流量大小与否对悬瀑形成无
关,A项错误。悬瀑不是地壳运动形成的高差,是流水下蚀形成的,B项错误。河流
下蚀速度快于溶蚀,下蚀后分离的岩体在流水溶蚀下,沿断裂处解体崩塌,与溯源
侵蚀无关,D项错误。故选C项。第22题,读图可知,湘西峰脊峡谷地区峡谷众多,
而形成峡谷的基础是断裂发育,在断层处,岩石破碎,被流水侵蚀形成多个峰脊,而
台地峡谷区域峡谷较少,台地较多,是由于断裂较少,故选D项。
库赛湖的年纹层是由冬季冰面颗粒物质沉积形成的粗颗粒层和夏季沉积的细颗
粒层两者交替形成的。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据
此完成23-25题。
3505Oz
35。40'
23.库赛湖湖底粗颗粒层的沉积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4.库赛湖东南部和西北部等深线疏密差异大的原因可能是()
A.东南部地壳下陷更加剧烈
B.东南部流水沉积作用较强
C.西北部风力沉积作用较强
D.西北部冰川沉积作用较强
25.湖泊年纹层是进行古气候环境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若湖底某细颗粒层较厚,
可推测该年比往年()
A.春季风力偏大B.夏季气温偏高
C.秋季降水偏少D.冬季光照较强
答案:23.A24.B25.B
解析:第23题,由图示经线和纬线判断可知,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该地湖泊为内陆
湖,主要靠高山上的冰雪融水补给,库赛湖冬季温度低、风力强劲,风的机械搬运作
用使大量的陆源物质在冰面堆积,等到春季湖泊开封,冰面上粗颗粒物质沉积到
湖底形成库赛湖年纹层的深色层(粗颗粒层)。故选A项。第24题,西北部的等深
线密集,说明坡度很陡,不可能是沉积作用形成,C项错误;东南部的等深线稀疏,说
明坡度很缓,不可能是地壳剧烈下降导致的,A项错误;西北部冰川沉积作用往往
会形成和缓的地形,等深线不会太密集,D项错误;由图示可知,在东南部有库赛河
流入,带来大量的泥沙在湖底沉积,从而导致坡度较缓,B项正确。第25题,夏季温
度升高,冰雪融化,降水增加,河流搬运的陆源粗颗粒物质由于重力作用先在湖泊
边缘沉积,而黏土矿物等细颗粒物质则在湖泊中心沉积,同时夏季湖水温度升高,
蒸发作用加强,生物活动增强,湖泊自身的生物、化学作用加强,从而形成以细碎屑
矿物、生物残体、自生碳酸盐沉积为主的浅色层(细颗粒层)。细颗粒厚,说明入湖
河流搬运的泥沙多,应该是流量偏大,所以应该是夏季气温特别高,导致冰川融水
较多。故选B项。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2分)下图为我国沿90°E附近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海拔/m③分①
.播-----M
°46°40°34°28°
北一►南
(1)比较甲、乙两地形区主要外力作用形式的差异及其对应的地貌形态。
(2)图中①河大拐弯地带形成世界最大的峡谷,说明该峡谷的主要成因。
(3)乙地形区的东南边缘和中部都有典型的谷地发育,其中东南部多峡谷,中部谷
地较为宽广,两者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4)图中山脉②的走向是,该山脉是我国西部两大盆地的分界线。
山脉北侧的盆地中多半为固定沙丘,而南侧多为流动沙丘,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
这种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案:(1)
主要外力作用形式对应的地貌形态
甲风力侵蚀和风力堆积为主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或答具体类型)
乙流水侵蚀和冰川侵蚀为主河谷地貌和冰川地貌(或答具体类型)
(2)流水侵蚀。
(3)青藏高原中部谷地多为冰川侵蚀而成,呈“U”形;东南部谷地多为河流侵蚀而成,
呈“V”形。
(4)东西走向天山北侧的准嘎尔盆地西部有一些山口,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气
流可以深入,因而降水多于南部地区,沙漠地区水分条件优于南部,因而多半为固
定沙丘;而天山南侧的塔里木盆地是封闭型的,降水很少,所以沙漠中多流动沙丘。
解析:第⑴题,由题干材料知,该地形剖面图是我国沿90°E附近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可知,甲为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风力堆积为主;乙为
青藏高原,外力作用以冰川侵蚀、流水侵蚀为主。第(2)题,读图可知,①河应为雅鲁
藏布江,其大拐弯地带形成世界最大的峡谷,是流水侵蚀的结果。第(3)题,乙为青藏
高原,东南部与中部谷地所受的外力作用不同,形成的谷地形态不同。第(4)题,②山
应为天山,东西走向,天山之南的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多流动沙丘。天山之北的准
嘴尔盆地西部有一些山口,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气流可以深入,降水稍多,多半
为固定沙丘。
27.(12分)下图是30°N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1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
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分析图中A处河谷的特点及原因。
(2)B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是,成因是o
⑶分析图示地区2011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的影响。
答案:(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字形。
⑵洪(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
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3)2011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
面积扩大。
解析:第⑴题,A处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字形。第(2)题,B处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
为洪(冲)积扇。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变大,林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2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法国罗讷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
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
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图1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
内泽断桥(图2)
图1
图2
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
的原因。
答案:桥梁修建在河流的弯曲河段,右岸为凹岸,水深、流急,对河岸的冲蚀强烈;左
岸为凸岸,河水浅、流速慢,河岸较少受冲蚀,对断桥的冲蚀作用很弱。
解析:在河流的弯曲处,由于河道的弯曲使得在凹岸和凸岸的河水流速不同,凹岸
一侧流速快,侵蚀强;凸岸一侧流速较慢,沉积作用明显。
29.(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形谷,如挪威峡湾;有V形谷,如雅鲁
藏布江谷地。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
的地区。
材料二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
⑵河谷地区有大量河底沉积物,请你指出河底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
答案:(1)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形谷;后来冰川消退,谷地中的河流下蚀作用明显,
形成V形河谷。
⑵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颗粒越来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
选性好。
解析:第⑴题,根据图中河谷剖面图,该地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上部分是U
形谷,下部分是V形谷。所以根据所学可以推断,先是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形
谷。后来冰川消退,谷地中形成河流,受河流的下蚀作用影响,底部形成V形河谷。
第(2)题,首先审题,根据题干可知,“指出河底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需
要从空间上和颗粒上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从颗粒角度来看,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
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颗粒越来越细。从空间角度来看,沉积物
有层理结构,分选性好,颗粒大的沉积在下层,小的沉积在上层。其实答案本身不难
理解,主要是要学习答案语言的组织结构,要思考如果设问没有说从颗粒和空间
上分析,能不能想出从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以及能否想出从别的角度去解释这
个现象,这个是更值得关注的。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节流水地貌
双基巩固学考突破
某同学利用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乡土地理观察,他乘车到某一村落,下车后
举目所见尽是水田分布,沟渠纵横。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由甲一乙一丙一丁一戊一庚一辛一壬一癸一甲连线所围成的区域属于
()
A.三角洲B.冲积平原
C.V形河谷D.冲积扇
2.该同学所观察的村落最有可能是图中的()
A.甲B.丙
C.庚D.己
答案:LD2.C
解析:第1题,图示中等高线密集处是山地,甲—乙—丙—丁—戊—庚—辛—壬—
癸一甲连线所围成的区域等高线稀疏,有河流流出,说明是河流冲积扇地貌。第2
题,庚地处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适合水稻种植,而甲、乙、丙三地海拔较高,地形
崎岖。
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趣出一般洪水位,呈
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她形o读某河流剖面图(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堆积层),
完成3~5题。
3.该剖面图的剖面线最可能是下图中哪条线?()
4.图中各部分,最适合聚落分布的是()
A.①C.③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积物颗粒甲(乙(丙
B.该处河流堆积地貌为三角洲
C.该河段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D.该河段最可能位于河流下游
答案:3.A4.B5.D
解析:第3题,由于不知道图示河流所在半球(南、北半球),故只能根据河流弯曲的
河段判读,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河流剖面图中,a侧河流阶地堆积体较多,应为河流
凸岸,b侧坡度较陡,应为凹岸,故选A项。第4题,②处距离河流较近,地势平坦且
不易受洪水影响,是聚落的最佳分布地。第5题,沉积物颗粒甲>乙>丙;三角洲位于
河口位置,图中无法确定;从图中河流剖面来看,其河谷较宽,最可能位于河流下
游。
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由于分
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图1为河流袭夺图,图2
是图1中方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该处分水岭从I经n演化到皿,分水岭最终被切
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完成6~7题。
图2
6.图1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A.aB.b
C.cD.d
7.图2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
答案:6.A7.C
解析:第6题,由图2可看出,东侧河流海拔低于西侧河流,发生河流袭夺后,方框区
域的河流水最终流入de河流中,而方框区域河流的水原来要流入a河流中,因此
最终流量减少的河段是a。第7题,河流的下切侵蚀会使河床不断下降,从而出现
河流袭夺现象。
读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
'公共墓蚊算
夕小山地
口村落
图1史前某原始村落平面复原图
图2史前某村落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
8.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文D.生物
9.古代居民点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③土地肥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儿童乐园卡通扶梯装修合同
- 有余数的除法(2位数除以1位数)综合自测例题
-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居间协议
- 三体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2位数除以1位数)过关测试训练题
- 化工仪表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 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2025年变频技术应用模块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石油钻采设备项目建议书
- 2024年4月27日浙江省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
- 物业管理服务应急响应方案
-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麻醉-2
- 专题18 化学工艺流程综合题-分离、提纯类-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 汽车美容装潢技术电子教案 6.3-汽车娱乐类电子产品装饰
- 风车的原理小班课件
- 物业保洁员劳动竞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4-07-07-01 洗衣师 劳社厅发20081号
- 2024年注册计量师-一级注册计量师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案(四篇)
- 医学教案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临床路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