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新技术推广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农业种植新技术推广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农业种植新技术推广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农业种植新技术推广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农业种植新技术推广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种植新技术推广作业指导书TOC\o"1-2"\h\u8373第1章引言 424021.1新技术种植背景 410481.2新技术种植的意义 4207201.3新技术种植发展趋势 425071第2章育种新技术 5320172.1分子育种技术 5254032.1.1概述 5256582.1.2技术要点 5307722.2组织培养技术 589772.2.1概述 5110192.2.2技术要点 56682.3诱变育种技术 5209572.3.1概述 5135472.3.2技术要点 624894第3章栽培管理新技术 6174083.1精准施肥技术 6276413.1.1技术概述 6115213.1.2技术要点 65093.2自动灌溉技术 6127973.2.1技术概述 6285623.2.2技术要点 7324533.3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7100543.3.1技术概述 7250033.3.2技术要点 713363第4章土壤改良新技术 779764.1土壤调理剂应用技术 7162714.1.1土壤调理剂的种类与选择 8245014.1.2土壤调理剂的使用方法 8193664.1.3注意事项 8290144.2生物有机肥应用技术 860604.2.1生物有机肥的种类与选择 888794.2.2生物有机肥的使用方法 8314904.2.3注意事项 8275524.3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8153464.3.1植物修复技术 9306344.3.2微生物修复技术 9176384.3.3化学修复技术 922334.3.4物理修复技术 9298534.3.5注意事项 97430第5章农田水利新技术 9268795.1微灌技术 9228225.1.1微灌系统组成 9249435.1.2微灌类型 9326485.1.3微灌技术优势 9319525.1.4微灌技术应用要点 10186725.2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10308745.2.1雨水收集系统组成 10198845.2.2雨水收集利用方式 104345.2.3雨水收集利用优势 10280605.2.4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应用要点 10278725.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维护 10218215.3.1农田水利设施分类 1171935.3.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要求 11287645.3.3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管理 11161215.3.4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维护技术应用要点 1124354第6章农业机械化新技术 11205066.1保护性耕作技术 11267596.1.1免耕技术 11323096.1.2少耕技术 11321236.1.3带状耕作技术 11264106.2智能化农业机械应用 12149196.2.1智能化播种机械 12318426.2.2智能化植保机械 12327496.2.3智能化收割机械 12253856.3农业航空技术 12198586.3.1农业无人机技术 12309606.3.2航空施药技术 125696.3.3航空遥感技术 1288636.3.4航空播种技术 1212635第7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藏新技术 1218757.1精深加工技术 12187087.1.1概述 1267257.1.2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 13325217.1.3微波辅助提取技术 13134817.1.4膜分离技术 13248837.2冷链物流技术 13183757.2.1概述 1346487.2.2冷藏运输技术 13124457.2.3冷库储藏技术 13134777.2.4智能化监控技术 13168407.3储藏保鲜技术 13267187.3.1概述 13321397.3.2低温储藏技术 1426617.3.3气调储藏技术 1423427.3.4生物保鲜技术 14157777.3.5辐照保鲜技术 1427621第8章农业信息化技术 1492648.1智能监测技术 14326408.1.1概述 14145048.1.2技术应用 14258138.2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14283088.2.1概述 1499748.2.2技术应用 15152638.3农业物联网技术 15184678.3.1概述 15305388.3.2技术应用 153888第9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新技术 15115519.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249229.1.1秸秆还田技术 1576219.1.2废弃物生物质燃料技术 1550269.1.3农业废弃物饲料化技术 15198059.2生物质能源技术 16143749.2.1生物质发电技术 16128119.2.2生物柴油技术 16202389.2.3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 16275549.3生态农业模式构建 16163859.3.1种养结合模式 16301489.3.2休闲农业模式 16266989.3.3生态农业工程技术 1640919.3.4生态农业标准化技术 1611022第10章新技术种植推广与培训 161320010.1推广体系构建 16723510.1.1建立多元化的推广渠道:整合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合作社等资源,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推广体系,提高新技术种植的传播效率。 162795310.1.2设立专门的推广机构:设立农业新技术种植推广中心,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新技术种植的推广工作。 172566910.1.3建立健全推广政策体系: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民采用新技术种植,提高农业效益。 172473410.2技术培训与指导 171056210.2.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种植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内容符合实际需求。 171202710.2.2组织实施培训:邀请专家、技术骨干等进行授课,采用理论教学、现场示范、实操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172990510.2.3建立长期指导机制:通过设立专家咨询、建立技术交流群等方式,为农民提供长期的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 173186710.3新技术种植项目评估与优化 173262210.3.1评估体系构建:建立涵盖产量、品质、效益、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评估指标体系,全面评估新技术种植项目的效果。 173083510.3.2评估方法与流程:采用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专家评审等方法,对新技术种植项目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 172271010.3.3优化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种植技术,提高新技术种植的适应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7899910.3.4持续跟踪与改进:对新技术种植项目进行持续跟踪,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保证项目长期稳定发展。 17第1章引言1.1新技术种植背景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对粮食安全的挑战,传统农业种植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众多农业种植新技术应运而生,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新技术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1.2新技术种植的意义新技术种植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技术种植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新技术种植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对资源的依赖,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新技术种植还有助于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3新技术种植发展趋势当前,新技术种植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精准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确监测、调控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绿色农业: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保护生态环境。(3)生物农业: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具有抗逆性、抗病性、高产等优点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4)设施农业:发展设施农业技术,突破气候、地域等限制,实现全年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稳定性。(5)智能化农业: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6)多元化种植: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第2章育种新技术2.1分子育种技术2.1.1概述分子育种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植物进行遗传改良的技术。通过研究植物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挖掘优异基因资源,实现作物品种的快速改良。2.1.2技术要点(1)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植物重要性状相关基因,并进行功能验证。(2)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3)基因编辑技术: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对植物基因组进行精准修饰,实现特定性状的改良。2.2组织培养技术2.2.1概述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体外培养方法,快速繁殖和改良植物品种的技术。2.2.2技术要点(1)外植体选择:选择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植物组织作为外植体。(2)培养基配方:根据植物生长需求,设计合适的培养基配方,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3)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通过调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诱导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分化成完整植株。2.3诱变育种技术2.3.1概述诱变育种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诱导植物基因发生突变,从而产生新的性状,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2.3.2技术要点(1)诱变剂选择:选择合适的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如γ射线、叠氮化钠等。(2)诱变处理:对植物种子或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注意控制诱变剂剂量和照射时间。(3)突变体筛选:通过表型筛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法,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体。(4)突变体鉴定与评价:对筛选出的突变体进行遗传稳定性、生理特性等方面的鉴定与评价。注意:在进行育种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时,应遵循相关法规和伦理规范,保证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育种资源,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第3章栽培管理新技术3.1精准施肥技术3.1.1技术概述精准施肥技术是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土壤肥力状况和生态环境特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手段,实现对作物施肥的精确定量、定时和定位管理,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1.2技术要点(1)土壤肥力检测:利用土壤检测仪器,对土壤中的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含量进行快速检测,为施肥提供科学依据。(2)作物营养诊断:通过植株分析、叶绿素测定等方法,了解作物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3)智能施肥设备:采用自动化施肥设备,如施肥机、滴灌系统等,实现施肥的精确控制。(4)施肥决策支持系统:结合专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为农民提供施肥建议,提高施肥管理水平。3.2自动灌溉技术3.2.1技术概述自动灌溉技术是指利用现代传感器、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手段,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土壤水分状况和气象信息,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实现灌溉的智能化管理。3.2.2技术要点(1)土壤水分监测:通过土壤水分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为灌溉提供依据。(2)气象数据采集:收集气温、湿度、风速、降雨量等气象信息,为灌溉决策提供参考。(3)灌溉控制系统: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水分和气象信息,自动调节灌溉设备,实现节水灌溉。(4)灌溉制度优化:结合作物生长周期和土壤水分状况,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提高灌溉效率。3.3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3.3.1技术概述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措施,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3.3.2技术要点(1)病虫害监测预警:利用病虫害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为防控提供依据。(2)生物防治:采用天敌、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制剂,降低病虫害发生。(3)物理防治:利用昆虫信息素、色板、灯光等物理方法,诱杀或阻止病虫害传播。(4)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在关键时期进行精准施药,减少农药使用量。(5)综合防控技术集成:结合不同作物和病虫害特点,集成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防控技术,提高防控效果。第4章土壤改良新技术4.1土壤调理剂应用技术土壤调理剂作为一种提高土壤质量、改善作物生长环境的重要手段,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节主要介绍土壤调理剂的应用技术。4.1.1土壤调理剂的种类与选择土壤调理剂主要包括矿物质土壤调理剂、有机质土壤调理剂和微生物土壤调理剂。根据土壤类型、作物需求和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土壤调理剂。4.1.2土壤调理剂的使用方法(1)撒施:将土壤调理剂均匀撒施在土壤表面,然后翻耕入土。(2)冲施:将土壤调理剂与水混合,通过灌溉系统施入土壤。(3)穴施:在作物种植穴内施用土壤调理剂。4.1.3注意事项(1)合理配比:根据土壤实际情况,合理配比土壤调理剂。(2)施用量:遵循产品说明书推荐的施用量,避免过量施用。(3)施用时机:选择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施用土壤调理剂,以提高效果。4.2生物有机肥应用技术生物有机肥是一种具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作物生长作用的肥料。本节主要介绍生物有机肥的应用技术。4.2.1生物有机肥的种类与选择根据原料来源和微生物种类,生物有机肥可分为农家肥、商品有机肥和微生物有机肥。选择适合当地土壤和作物的生物有机肥。4.2.2生物有机肥的使用方法(1)底施: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将生物有机肥施入土壤。(2)追施: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需求,适时施用生物有机肥。(3)叶面喷施:将生物有机肥稀释后,喷施在作物叶片上。4.2.3注意事项(1)充分发酵:使用农家肥时,保证充分发酵,避免烧根。(2)施用量: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合理确定生物有机肥的施用量。(3)施用时期:选择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施用生物有机肥。4.3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本节主要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4.3.1植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化作用,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常用的植物修复技术有植物萃取、植物稳定化和植物挥发。4.3.2微生物修复技术通过接种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改变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和活性,降低其生物有效性。主要包括生物吸附、生物转化和生物积累等技术。4.3.3化学修复技术利用化学物质与土壤重金属发生反应,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主要包括土壤调理剂施用、重金属稳定化处理等。4.3.4物理修复技术通过物理方法改变土壤结构和性质,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主要包括换土、覆盖、电动力学修复等。4.3.5注意事项(1)综合评估:根据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2)技术集成:结合多种修复技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修复效果。(3)环境安全:在修复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第5章农田水利新技术5.1微灌技术微灌技术是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水分的精准供应,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以下是微灌技术的关键要点:5.1.1微灌系统组成微灌系统主要包括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道、灌水器四部分。5.1.2微灌类型根据灌水器的不同,微灌可分为滴灌、微喷灌、渗灌等类型。5.1.3微灌技术优势(1)节水效果显著,可节省灌溉水40%60%;(2)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发生;(3)降低能耗,减轻农民劳动强度;(4)适应性强,可用于各种地形和土壤类型。5.1.4微灌技术应用要点(1)合理设计微灌系统,保证系统稳定运行;(2)选用合适的灌水器,根据作物需水量和生长周期进行调整;(3)加强灌水管理,防止灌水过量或不足;(4)定期检查和维护微灌系统,保证系统正常运行。5.2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是指将自然降雨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农业生产的一种节水技术。以下是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的关键要点:5.2.1雨水收集系统组成雨水收集系统主要包括集雨面、输水管道、蓄水池、净化设施等部分。5.2.2雨水收集利用方式(1)直接利用: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农田灌溉、蔬菜种植等;(2)间接利用:将雨水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3)综合利用:结合雨水收集与景观水体、城市绿化等。5.2.3雨水收集利用优势(1)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2)减轻排水系统压力,降低城市内涝风险;(3)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4)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5.2.4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应用要点(1)合理设计雨水收集系统,保证集雨面和蓄水池的合理布局;(2)选用合适的净化设施,保证收集的雨水符合灌溉水质要求;(3)加强雨水收集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证系统正常运行;(4)根据作物需水量和降雨情况,合理安排雨水利用。5.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维护农田水利设施是保障农业灌溉和排水的重要基础设施,以下是其建设与维护的关键要点:5.3.1农田水利设施分类农田水利设施主要包括灌溉渠道、排水沟、泵站、水闸等。5.3.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要求(1)合理规划布局,保证农田水利设施与土地利用、农业产业结构相适应;(2)选用适宜的材料和施工工艺,保证工程质量;(3)充分考虑农田水利设施的生态功能,保护水生态环境。5.3.3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管理(1)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2)定期检查设施运行状况,发觉问题及时处理;(3)加强设施维修和更新,保证农田水利设施功能完善;(4)提高农民用水管理水平,推广节水灌溉技术。5.3.4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维护技术应用要点(1)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2)推广先进适用的农田水利技术和设备;(3)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保证工程质量;(4)提高农民用水意识,引导农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第6章农业机械化新技术6.1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以保护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质量为核心,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项保护性耕作技术:6.1.1免耕技术免耕技术是指在播种过程中,不翻动土壤,直接在茬地上进行播种。该技术有利于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水分。6.1.2少耕技术少耕技术是指减少耕作次数和强度,降低对土壤的扰动。主要包括深松、浅松、旋耕等方法,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产量。6.1.3带状耕作技术带状耕作技术是指在播种带上进行耕作,保留作物残茬在未耕作区域,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该技术适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6.2智能化农业机械应用智能化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以下为几种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应用:6.2.1智能化播种机械智能化播种机械通过卫星定位、传感器等技术,实现播种深度、行距、株距的精准控制,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6.2.2智能化植保机械智能化植保机械通过搭载传感器、无人机等设备,实现病虫害监测、精准施药,减少农药使用,提高防治效果。6.2.3智能化收割机械智能化收割机械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和控制系统,实现收割速度、割幅、割茬高度的自动调整,提高收割质量和效率。6.3农业航空技术农业航空技术是指利用航空器进行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6.3.1农业无人机技术农业无人机具有作业效率高、操作简便、适应性强等特点,可应用于播种、植保、监测等领域。6.3.2航空施药技术航空施药技术利用飞机或无人机进行农药、化肥的喷洒,具有作业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施药均匀等优点。6.3.3航空遥感技术航空遥感技术通过搭载高分辨率相机、光谱仪等设备,获取农田土壤、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6.3.4航空播种技术航空播种技术利用飞机或无人机进行播种,具有作业速度快、播种均匀、适应性强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地形复杂和劳动力短缺的地区。第7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藏新技术7.1精深加工技术7.1.1概述精深加工技术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利用率,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技术。本章主要介绍几种先进的精深加工技术。7.1.2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是利用超临界流体(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物质状态)作为溶剂,对农产品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该技术具有提取效率高、无溶剂残留、绿色环保等优点。7.1.3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微波辅助提取技术是利用微波加热对农产品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该技术具有提取速度快、选择性高、节能环保等特点。7.1.4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利用特定孔径的膜对农产品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无相变、节能环保等优点。7.2冷链物流技术7.2.1概述冷链物流技术是指通过制冷、保温、监控等手段,保证农产品在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延长货架期。7.2.2冷藏运输技术冷藏运输技术包括冷藏车、冷藏集装箱等设备,以及制冷系统、温度监控系统等。该技术可保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温度和湿度。7.2.3冷库储藏技术冷库储藏技术是通过制冷系统、保温系统、湿度控制系统等设备,为农产品提供适宜的储存环境。该技术有助于降低农产品损耗,延长储存期限。7.2.4智能化监控技术智能化监控技术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7.3储藏保鲜技术7.3.1概述储藏保鲜技术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延缓农产品品质的恶化,延长其货架期的一种技术。7.3.2低温储藏技术低温储藏技术是通过降低农产品储藏环境的温度,抑制微生物生长和酶活性,延缓农产品品质的恶化。7.3.3气调储藏技术气调储藏技术是通过调节农产品储藏环境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呼吸作用,延长农产品货架期。7.3.4生物保鲜技术生物保鲜技术是利用生物制剂(如微生物、酶等)对农产品进行处理,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农产品储存期限。7.3.5辐照保鲜技术辐照保鲜技术是利用射线(如γ射线、电子束等)对农产品进行处理,杀灭或抑制微生物,延长农产品货架期。该技术具有处理速度快、无污染、安全可靠等优点。第8章农业信息化技术8.1智能监测技术8.1.1概述智能监测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传感器、通信网络和数据处理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种植者提供精确、及时的数据支持。8.1.2技术应用(1)土壤养分监测:采用土壤养分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2)病虫害监测:利用病虫害监测设备,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提前预警,降低农药使用量。(3)气象环境监测:通过气象站等设备,收集气温、湿度、降雨量等气象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8.2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8.2.1概述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是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农业生产的各类数据,挖掘其中的价值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8.2.2技术应用(1)产量预测:通过分析历史产量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等,预测农作物产量,为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2)精准施肥:结合土壤养分监测数据、作物需肥规律等,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提高肥料利用率。(3)病虫害防治:通过分析病虫害发生规律、气象条件等,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农药使用量。8.3农业物联网技术8.3.1概述农业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将传感器、控制器、通信网络等设备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8.3.2技术应用(1)智能灌溉: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自动控制灌溉设备,实现精准灌溉。(2)智能温室: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的自动调控,提高作物生长环境质量。(3)智能植保:结合病虫害监测数据,自动控制植保设备,实现精准施药。通过本章对农业信息化技术的介绍,种植者可以了解并掌握这些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第9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新技术9.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9.1.1秸秆还田技术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海量秸秆,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将秸秆直接翻压还田或切割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使用量,促进农业循环发展。9.1.2废弃物生物质燃料技术通过将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稻壳等转化为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