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技术手册(新版)_第1页
农业种植技术手册(新版)_第2页
农业种植技术手册(新版)_第3页
农业种植技术手册(新版)_第4页
农业种植技术手册(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种植技术手册(新版)TOC\o"1-2"\h\u7939第1章土壤管理与改良 4146561.1土壤类型与特性 4171771.2土壤肥力评价与提升 4315631.3土壤调理与修复技术 429488第2章种子处理与播种技术 512822.1种子质量鉴定与处理 546632.1.1种子质量鉴定 5217702.1.2种子处理 5301872.2播种时间与方式 574702.2.1播种时间 5306902.2.2播种方式 6275782.3育苗技术与管理 6256072.3.1育苗技术 683422.3.2育苗管理 622456第3章灌溉与水分管理 652023.1灌溉水源与水质 6325603.1.1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水资源。地表水具有水量充沛、水质相对较好的特点,但受季节和气候变化影响较大。 6185663.1.2地下水:指地下水位以下的水资源。地下水具有水质稳定、供水可靠的特点,但过度开采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6191683.1.3再生水:指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中水、再生水等水资源。合理利用再生水进行灌溉,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减少水环境污染。 6297443.1.4雨水: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进行灌溉,可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7176283.1.4.1无毒、无害:灌溉水质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不得含有对人体和作物有害的物质。 751043.1.4.2适合作物生长:水质应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和生理要求。 7119303.1.4.3适当矿化度: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当矿化度的水源进行灌溉。 795653.2灌溉方式与设备 744793.2.1地面灌溉:包括畦灌、沟灌、淹灌等。地面灌溉设备简单,投资低,但水利用率较低。 7117183.2.2喷灌:利用喷头将水喷洒到作物表面,具有节水、适应性强、提高作物产量等优点。 72823.2.3滴灌:通过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具有节水、节能、减少病虫害等优点。 7286913.2.4微灌:包括微喷、微滴等,适用于设施农业和精细农业。 710223.2.4.1灌溉渠道:包括干渠、支渠、斗渠等,用于输送水源。 747763.2.4.2喷灌设备:包括喷头、管道、泵站等。 71503.2.4.3滴灌设备:包括滴头、管道、过滤器、施肥器等。 7157403.3水分需求与灌溉制度 7136713.3.1作物水分需求: 7147833.3.1.1作物需水量:指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消耗的水分量。作物需水量受作物种类、生长阶段、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 7165423.3.1.2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指作物单位耗水量所获得的产量。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是节水农业的关键。 7101733.3.2灌溉制度: 863673.3.2.1灌溉定额: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全生育期的灌溉水量。 8176413.3.2.2灌溉次数: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安排灌溉次数。 8106683.3.2.3灌溉时期:选择适宜的灌溉时期,以满足作物关键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 8192513.3.2.4灌溉方法: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灌溉方法,如地面灌溉、喷灌、滴灌等。 861083.3.2.5灌溉水质: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水质条件,合理选择灌溉水源,保证水质安全。 831766第4章肥料种类与施用技术 858844.1肥料种类及特性 8156124.1.1有机肥 8160204.1.2无机肥 861304.1.3微生物肥 916934.2施肥原则与方法 9191304.2.1因土施肥 932534.2.2因作物施肥 981324.2.3施肥时期 940414.2.4施肥方法 9265154.3肥料配比与施用量 9159584.3.1肥料配比 9242134.3.2施用量 94978第5章病虫害防治技术 9272615.1常见病虫害识别与监测 1084935.1.1常见病虫害识别 10132065.1.2病虫害监测 10233255.2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 104405.2.1生物防治 10189475.2.2化学防治 10168285.3防治策略与综合管理 116643第6章农田杂草防除 11326676.1杂草种类与危害 11159746.2杂草防除方法与时机 11170696.3化学除草剂的选择与使用 121045第7章农作物生长调控技术 12257487.1植株调整与修剪 12262707.1.1植株调整 122237.1.2修剪 13287217.2生育期调控与促熟 13190517.2.1生育期调控 13235227.2.2促熟 13156147.3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 14141637.3.1选择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1453187.3.2掌握使用浓度和时期 14263157.3.3使用方法 14655第8章收获与储藏技术 14181738.1收获时间与方式 1428028.1.1确定收获时间 14169048.1.2选择收获方式 14122448.2收获后处理与储藏 1465218.2.1清理与分级 14160968.2.2预处理与包装 14300368.2.3储藏方法 15135518.3储藏设施与条件 1521588.3.1储藏设施 15259668.3.2储藏条件 1523717第9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 15200419.1农业机械种类与选择 15116989.1.1农业机械种类 1510009.1.2农业机械选择原则 16121989.2机械作业技术与规范 16159259.2.1耕作作业 16180159.2.2种植作业 1658399.2.3收获作业 1775289.3自动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7188979.3.1智能监测技术 17194979.3.2自动控制技术 1755939.3.3无人机技术 17205649.3.4人工智能技术 17320459.3.5农业 1714574第10章现代农业管理与市场营销 173103210.1农业生产计划与管理 172826110.1.1生产目标设定 173140810.1.2资源配置 181038310.1.3生产过程管理 18924710.1.4生产风险防控 182702810.2农产品市场分析与预测 182296710.2.1市场需求分析 181971110.2.2市场竞争分析 182265910.2.3市场趋势预测 181345910.3农产品营销策略与渠道开发 182265410.3.1营销策略制定 182677710.3.2渠道开发与管理 18617510.3.3营销网络构建 181222110.3.4营销服务优化 19第1章土壤管理与改良1.1土壤类型与特性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类型的多样性和特性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按照土壤的颗粒组成、质地、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等,我国土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砂土:含沙粒多,质地疏松,透水性强,但保水保肥能力差。粘土:含粘粒多,质地紧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透气性差。壤土: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具有适中的保水保肥能力和透气性。沙质土:含沙粒较多,排水功能好,但肥力较低。了解土壤的特性,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制定适宜的种植计划。1.2土壤肥力评价与提升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应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土壤肥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通常较好。土壤养分:包括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土壤酸碱度: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适宜的酸碱度有利于作物吸收养分。提升土壤肥力的措施包括: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合理施用化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要,科学配比施用化肥。土壤深翻与轮作:增加土壤透气性,减少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1.3土壤调理与修复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调理与修复技术:盐碱化土壤改良:通过排盐、灌水洗盐、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等措施,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土壤环境。酸性土壤调理:施用石灰等碱性物质中和土壤酸性,提高土壤pH值,增加养分有效性。土壤侵蚀控制:采取梯田耕作、等高耕作、植物覆盖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利用植物修复、土壤稳定化等技术,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第2章种子处理与播种技术2.1种子质量鉴定与处理种子质量对于作物生长的优劣具有的作用。在进行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严格的质量鉴定和处理。2.1.1种子质量鉴定(1)目测法:通过观察种子的外观、颜色、形状等特征来判断种子质量。(2)比重法:利用种子与同体积水的比重差异,筛选出成熟、饱满的种子。(3)发芽率测试:对种子进行萌发试验,检测其发芽率,保证种子具有较高生活力。2.1.2种子处理(1)种子清选:去除种子中的杂质、破损粒和病虫害粒。(2)种子消毒: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降低种子带菌率。(3)种子浸种:根据作物需求和气候条件,进行适当时间的浸种处理,提高种子吸水率和萌发速度。(4)种子包衣:通过种子包衣技术,将肥料、农药等物质均匀包裹在种子表面,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抗病性。2.2播种时间与方式2.2.1播种时间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作物生长周期和市场需求来确定。一般原则是:(1)气温适宜:保证种子在播种后能迅速发芽,避开低温和高温影响。(2)水分充足:选择在降水充沛或灌溉条件良好的时期播种。(3)病虫害防控:尽量避开病虫害高发期进行播种。2.2.2播种方式(1)撒播: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适用于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的地区。(2)点播:在预定位置挖坑,放入种子,适用于土壤贫瘠、水分条件较差的地区。(3)条播:在土壤表面开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适用于大面积播种。2.3育苗技术与管理2.3.1育苗技术(1)营养土配制:根据作物需求,合理配置营养土,保证幼苗生长所需养分。(2)种子处理:对种子进行消毒、浸种等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抗病性。(3)播种:按照适宜密度进行播种,保证幼苗生长空间。2.3.2育苗管理(1)温度管理:通过调节温室、遮阳网等设施,保持适宜的温度条件。(2)水分管理:根据幼苗生长需求,适时适量浇水,防止水分过多或过少。(3)肥料管理:根据幼苗生长状况,适时施用有机肥、化肥等,保证养分供应。(4)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幼苗生长状况,及时防治病虫害,保证幼苗健康生长。第3章灌溉与水分管理3.1灌溉水源与水质灌溉水源是农业生产中的组成部分,合理利用水源,保证水质,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灌溉水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3.1.1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水资源。地表水具有水量充沛、水质相对较好的特点,但受季节和气候变化影响较大。3.1.2地下水:指地下水位以下的水资源。地下水具有水质稳定、供水可靠的特点,但过度开采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发生态环境问题。3.1.3再生水:指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中水、再生水等水资源。合理利用再生水进行灌溉,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减少水环境污染。3.1.4雨水: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进行灌溉,可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质要求:3.1.4.1无毒、无害:灌溉水质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不得含有对人体和作物有害的物质。3.1.4.2适合作物生长:水质应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和生理要求。3.1.4.3适当矿化度: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当矿化度的水源进行灌溉。3.2灌溉方式与设备灌溉方式应根据作物种类、地形地貌、水源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常见的灌溉方式有以下几种:3.2.1地面灌溉:包括畦灌、沟灌、淹灌等。地面灌溉设备简单,投资低,但水利用率较低。3.2.2喷灌:利用喷头将水喷洒到作物表面,具有节水、适应性强、提高作物产量等优点。3.2.3滴灌:通过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具有节水、节能、减少病虫害等优点。3.2.4微灌:包括微喷、微滴等,适用于设施农业和精细农业。灌溉设备主要包括:3.2.4.1灌溉渠道:包括干渠、支渠、斗渠等,用于输送水源。3.2.4.2喷灌设备:包括喷头、管道、泵站等。3.2.4.3滴灌设备:包括滴头、管道、过滤器、施肥器等。3.3水分需求与灌溉制度水分是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合理确定作物水分需求,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3.3.1作物水分需求:3.3.1.1作物需水量:指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消耗的水分量。作物需水量受作物种类、生长阶段、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3.3.1.2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指作物单位耗水量所获得的产量。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是节水农业的关键。3.3.2灌溉制度:3.3.2.1灌溉定额: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全生育期的灌溉水量。3.3.2.2灌溉次数: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安排灌溉次数。3.3.2.3灌溉时期:选择适宜的灌溉时期,以满足作物关键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3.3.2.4灌溉方法: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灌溉方法,如地面灌溉、喷灌、滴灌等。3.3.2.5灌溉水质: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水质条件,合理选择灌溉水源,保证水质安全。通过以上措施,实现科学灌溉,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4章肥料种类与施用技术4.1肥料种类及特性肥料是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对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肥料主要分为有机肥、无机肥和微生物肥三大类。4.1.1有机肥有机肥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及排泄物,具有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改良土壤结构等优点。主要有机肥料包括:(1)农家肥:如人粪尿、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2)绿肥:如草木樨、紫云英、油菜等。(3)有机废弃物:如酒糟、醋糟、糠醛等。4.1.2无机肥无机肥主要指化学肥料,具有含量高、肥效快、施用方便等优点。主要无机肥料包括:(1)氮肥:如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等。(2)磷肥:如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酸二铵等。(3)钾肥:如硫酸钾、氯化钾、草木灰等。(4)复合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肥料。4.1.3微生物肥微生物肥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作物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1)微生物菌剂:如根瘤菌、解磷菌、解钾菌等。(2)微生物有机肥:将微生物与有机肥混合而成。(3)微生物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4.2施肥原则与方法合理施肥是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措施。施肥原则如下:4.2.1因土施肥根据土壤类型、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确定施肥种类和施用量。4.2.2因作物施肥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4.2.3施肥时期把握作物生长关键时期,及时施用肥料。4.2.4施肥方法(1)基肥:播种前施入土壤,以有机肥为主。(2)追肥:作物生长过程中施用,以无机肥为主。(3)叶面肥:直接喷施在作物叶片上,快速补充营养。4.3肥料配比与施用量4.3.1肥料配比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求和肥料特性,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4.3.2施用量参考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水平和肥料利用率,确定施肥量。具体数值可参考当地农业部门推荐的标准。注意:施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肥策略,避免过量或不足,保证作物健康生长。第5章病虫害防治技术5.1常见病虫害识别与监测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为有效防治病虫害,首先应对其进行准确的识别和监测。5.1.1常见病虫害识别(1)病害识别:病害主要包括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线虫性等病害。各类病害具有不同的特征,如病斑形态、颜色、分布等。(2)虫害识别:虫害主要包括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等昆虫。识别虫害时,需注意害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状、生活习性等。5.1.2病虫害监测病虫害监测是防治工作的基础,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田间调查:定期进行田间调查,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记录害虫种类、数量、为害程度等。(2)诱捕器监测:利用害虫对特定颜色的趋性,设置诱捕器,诱捕害虫,以便及时掌握害虫发生动态。(3)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监测病虫害发生范围、程度,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5.2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5.2.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利用生物资源,通过以下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1)天敌昆虫:利用天敌昆虫捕食害虫,如捕食螨、寄生蜂等。(2)微生物制剂:使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绿僵菌等,防治病虫害。(3)植物源农药:采用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降低病虫害发生。5.2.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2)合理用药:严格遵循农药使用说明,控制用药剂量和次数,避免农药残留。(3)交替使用农药: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降低病虫害的抗药性。5.3防治策略与综合管理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综合管理策略,包括以下措施:(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害发生。(2)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方法,如人工捕杀、诱杀灯等,降低病虫害发生。(3)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运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4)防治时机:掌握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时期,及时进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通过以上综合管理措施,降低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保证作物产量和品质。第6章农田杂草防除6.1杂草种类与危害农田杂草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的杂草种类。我国农田主要杂草包括稗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等。这些杂草通过与农作物竞争水分、养分、光照等资源,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杂草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与农作物竞争资源:杂草与农作物竞争水分、养分、光照等资源,影响作物正常生长。(2)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杂草密度较高时,会导致作物减产,同时降低作物品质。(3)成为病虫害传播媒介:杂草可以为病虫害提供栖息地,使其在农田中传播和蔓延。(4)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杂草防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6.2杂草防除方法与时机杂草防除应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包括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1)农业防治:通过调整作物种植制度、改善农田环境、选用抗草害品种等手段,降低杂草危害。(2)物理防治:采用人工除草、机械除草等方法,及时清除农田杂草。(3)化学防治:选择合适的化学除草剂,适时施用,有效控制杂草。(4)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菌等生物因素,抑制杂草生长。杂草防除时机:(1)播种前:清除田间残留的杂草,减少杂草种子库。(2)播种后:尽早进行杂草防除,避免杂草与作物竞争。(3)作物生长期:根据杂草发生情况,适时进行杂草防除。6.3化学除草剂的选择与使用化学除草剂是农田杂草防除的重要手段。选择合适的化学除草剂,并正确使用,可以提高杂草防除效果。(1)选择原则:a.针对不同杂草种类选择除草剂。b.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期选择除草剂。c.考虑环境因素,选择安全性高的除草剂。(2)使用方法:a.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保证用药安全。b.根据杂草发生情况,调整用药量。c.选择合适的施药器械,保证施药均匀。d.注意施药时的天气条件,避免高温、高湿、风速等不利因素。e.施药后,及时清洗器械,避免除草剂残留。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防除农田杂草,降低杂草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第7章农作物生长调控技术7.1植株调整与修剪植株调整与修剪是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旨在优化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本节主要介绍植株调整与修剪的技术要领。7.1.1植株调整植株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枝:根据作物生长习性,去除过密、病弱和无效枝条,保持通风透光,降低病虫害发生。(2)摘心: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适时摘除主茎的顶芽,促使侧芽发育,增加分枝数,提高产量。(3)打顶:与摘心类似,打顶是指在作物生长到一定高度时,去除顶部生长点,调整作物生长方向,提高产量和品质。(4)疏果:根据作物品种和栽培密度,合理调整果实数量,保证果实大小和品质。7.1.2修剪修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疏枝:去除过密、交叉和病弱枝条,保持树体结构合理,提高通风透光条件。(2)短截:对过长、过旺的枝条进行适当短截,促使枝条发育均衡,提高产量。(3)回缩:对多年生枝条进行回缩,更新枝条组织,提高树体生长势。(4)疏花疏果:合理调整花果数量,保证果实大小和品质。7.2生育期调控与促熟生育期调控与促熟是通过人为措施,调整作物的生育进程,以达到提前或延后成熟的目的。本节主要介绍生育期调控与促熟的技术方法。7.2.1生育期调控(1)播种期调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调整生育期。(2)栽培措施调整:通过调整施肥、灌溉、中耕等栽培措施,控制作物生长速度,实现生育期的调控。(3)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整作物生长速度和生育期。7.2.2促熟(1)施肥促熟:在作物生长后期,适量增施磷钾肥,提高作物成熟度。(2)水分管理:通过控制水分,促使作物提前或延后成熟。(3)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加速作物成熟进程。7.3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调控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本节主要介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技术。7.3.1选择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根据作物种类、生长阶段和调控目标,选择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7.3.2掌握使用浓度和时期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浓度和时期,避免药害发生。7.3.3使用方法(1)喷施:将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均匀喷施于作物叶片。(2)涂抹:将植物生长调节剂直接涂抹在作物生长点或果实表面。(3)灌根:将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灌施于作物根部。(4)种子处理:将植物生长调节剂涂抹或浸泡在种子表面,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素质。第8章收获与储藏技术8.1收获时间与方式8.1.1确定收获时间作物的收获时间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收获时间应根据作物种类、成熟度、气候条件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判断。通常,收获应在作物成熟度适中、营养成分最高、口感最佳时进行。8.1.2选择收获方式根据作物种类和种植条件,选择合适的收获方式。常见的收获方式包括人工收获、机械收获和半机械收获。收获过程中要注意减少作物损伤,降低损失率。8.2收获后处理与储藏8.2.1清理与分级收获后的作物应及时进行清理,去除杂质、病残果实和叶片。然后根据作物品种、大小、成熟度等进行分级,以便于后续的储藏和销售。8.2.2预处理与包装针对不同作物,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清洗、晾晒、消毒等。包装材料应选择无毒、卫生、透气的材料,以保证作物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的品质。8.2.3储藏方法根据作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储藏方法。常见的储藏方法有常温储藏、低温储藏、气调储藏等。储藏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病虫害的发生,降低作物损耗。8.3储藏设施与条件8.3.1储藏设施储藏设施应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通风功能。常见的储藏设施有仓库、冷库、气调库等。设施内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积水、发霉。8.3.2储藏条件(1)温度:根据作物种类和储藏要求,控制适宜的温度。低温有助于降低作物的呼吸作用,延长储藏期。(2)湿度:保持适宜的湿度,避免作物失水或吸水过多,影响品质。(3)通风:保证储藏设施内空气流通,降低温度和湿度,防止病虫害的发生。(4)气体成分:对于气调储藏,要控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抑制作物的呼吸作用,延长储藏期。遵循以上收获与储藏技术,有助于保证作物在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和延长其货架期。第9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9.1农业机械种类与选择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农业机械的种类及其选择原则。9.1.1农业机械种类农业机械可分为以下几类:(1)耕作机械:如拖拉机、耕整机、旋耕机等,用于土壤的翻耕、松土等作业。(2)种植机械:如播种机、插秧机、植保机等,用于播种、插秧、施肥、喷药等作业。(3)收获机械:如收割机、脱粒机、烘干机等,用于作物的收割、脱粒、烘干等作业。(4)田间管理机械:如中耕机、除草机、施肥机等,用于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除草、施肥等作业。(5)运输机械:如农用运输车、拖拉机挂车等,用于农产品的运输。(6)农产品加工机械:如磨粉机、榨油机、饲料加工机械等,用于农产品的加工。9.1.2农业机械选择原则在选择农业机械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应性: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和作物需求,选择适合的农业机械。(2)经济性: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功能稳定、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3)安全性:考虑机械的安全功能,保证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完好。(4)环保性:选择低能耗、低排放、对环境污染小的农业机械。(5)售后服务:选择有良好售后服务和配件供应的农业机械品牌。9.2机械作业技术与规范机械作业技术的合理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作物生长。本节主要介绍机械作业技术的规范。9.2.1耕作作业耕作作业前,应根据土壤类型、作物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耕作机械。作业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规范:(1)耕作深度: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耕作深度。(2)耕作速度:控制合理的耕作速度,以保证作业质量。(3)作业时间:选择适宜的作业时间,避免在土壤过湿或过干时进行耕作。9.2.2种植作业种植作业前,应检查播种机械的播种量、播种深度等参数。作业过程中,注意以下规范:(1)播种量:根据作物品种、播种方式和土壤条件,合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