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突破卷11人口(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0D/08/wKhkGWcVsEOAEiKkAAKv_1wxpnc702.jpg)
![单元突破卷11人口(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0D/08/wKhkGWcVsEOAEiKkAAKv_1wxpnc7022.jpg)
![单元突破卷11人口(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0D/08/wKhkGWcVsEOAEiKkAAKv_1wxpnc7023.jpg)
![单元突破卷11人口(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0D/08/wKhkGWcVsEOAEiKkAAKv_1wxpnc7024.jpg)
![单元突破卷11人口(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0D/08/wKhkGWcVsEOAEiKkAAKv_1wxpnc70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突破卷11人口(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4·山西太原·三模)旅居养老是候鸟式养老与度假式养老的融合体。老年人在不同季节,前往不同地方居住,一边旅游一边养老。乡村旅居养老是旅居养老的一种特殊形式,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由沿海向内陆扩展的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乡村旅居养老的空间发展趋势体现了我国沿海与内陆之间的(
)A.经济水平差异 B.自然条件差异 C.人口密度差异 D.年龄结构差异2.乡村地区成为旅居养老目的地的主要优势是(
)①自然环境优美②文化活动丰富③康养价值较高④生活成本较低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乡村旅居养老方式的普及能提高乡村地区的(
)A.生活水平 B.就业机会 C.户籍人数 D.环境质量【答案】1.A2.C3.B【解析】1.由材料“一边旅游一边养老”可知,旅居养老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沿海地区,经济水平高,乡村的基础设施更完善,更早出现乡村旅居养老,随着内陆经济的发展及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乡村旅居养老呈献出向内陆扩展的趋势,A正确;沿海与内陆之间的自然条件差异一直存在且变化不大,因此不是乡村旅居养老的空间发展变化的原因,B错误;与人口密度和年龄结构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A。2.乡村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自然环境优美,植被覆盖率更高,空气质量更优,康养价值较高,①③对;城镇的文化活动更丰富,②错;乡村的生活成本较低,选择乡村旅居养老的老年人都有一定的经济支付能力,生活成本的影响较小,④错。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故选C。3.由材料可知,乡村旅居养老是指老年人在一定的季节选择在乡村居住,属于短时间居住在乡村,因此不能提高乡村地区的生活水平,也不能改变户籍人数及环境质量,ACD错误;乡村旅居养老方式的普及会使得乡村的消费人口增加,为满足老年人正常的生活、护理等需求增加了一些就业机会,B正确。故选B。【点睛】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影响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2024·湖北黄冈·模拟预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数量红利不断下降;同时,人均受教育水平不断上升,人口质量红利不断凸显。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人口数量红利的消失,老龄化严重等人口转变问题的出现,提升人口质量红利对经济增长的突出贡献迫在眉睫,下图显示的是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处在“人口数量红利”时期的特征是(
)①劳动人口比重较大
②养育和养老任务较轻③对经济有促进作用
④不利于国家产业升级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5.人口数量红利消失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①对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②大量人口失业,就业压力大③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模式出现新的变化
④加重政府财政和社会养老压力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6.为促进人口质量红利对经济增长的突出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定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B.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减轻数量红利消失对经济影响C.构建家庭生育支持体制,促进生育动能释放D.扩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答案】4.B5.A6.D【解析】4.人口数量红利是指人口转变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生率不断下降,同时,该地区老龄人口的比重上升平缓,少儿和老年人口的社会总抚养比例迅速下降,②正确;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持续变大,①正确;从而演变成一个劳动人口比重较大、养育和养老任务较轻、以及对经济水平具有促进作用的时期,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③正确,④错误,故选B。5.人口红利的消失将导致劳动力市场供应减少,不会出现大量的失业人员,②错误;劳动力减少会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这可能会对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①正确;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负担也将不断增加,这将对政府财政产生压力,④正确;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也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对市场产生影响。例如,老年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购买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产品和服务,而年轻消费者则更倾向于购买电子产品、时尚服饰等,③正确,故选A。6.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构建家庭生育支持体系,促进生育动能释放,根本上改变人口年龄结构当前趋势,C正确,不符合题意;持续提升人力资本增量,可优化人力资本存量,以人口质量红利弥补人口数量红利消失对经济增长的影响,B正确,不符合题意;我国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努力提升生育率,持续制定和深化中长期人口发展战略和区域人口发展规划,因地制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A正确,不符合题意;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换时,劳动人口占比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不宜继续扩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当顺势推动产业升级,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人口红利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也就是说是一种能够提供大量劳动力,社保负担轻,财富积累快,人多干活快的状态。(2024·河南驻马店·三模)移民存量是指特定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间点的国际移民总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日益改善都对国际移民产生较强吸引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居住在中国大陆的外籍人口为84.6万人。如图为1960~2020年中国邻国来华移民存量及其全部在华国际移民存量中的占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1960~2020年,中国邻国移民来华存量(
)A.1960~1980年降幅低于50% B.1980~2020年增长迅猛 C.数量先增后减 D.占比持续减少8.1980~2020年,邻国移民占比总体下降,因为(
)A.我国国际移民政策日趋严格 B.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缓慢C.我国移民来源地更加多样化 D.邻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答案】7.B8.C【解析】7.由图分析可知,中国邻国来华移民存量,1960~1980年由22.3万人降到4.9万人,降幅超50%,A错误;1980~2020年由4.9万增加到55.8万,增长迅猛,B正确;图中1960~2020年中国邻国移民来华存量总体先减少后增加,C错误;邻国来华移民存量占全部在华国际移民存量的比重波动减少,而非持续减少,D错误。故选B。8.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升,人均GDP陆续超越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多数邻国,与日本、韩国等邻国之间的差距也大幅缩小,与此同时,我国的国际移民管理政策更加完善,中国对邻国和其他地区国际移民的吸引力加强,我国移民来源地也更加多样化,因此此阶段虽然邻国移民数量增加但占比下降,C正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邻国和其他地区国际移民的吸引力加强,国际移民管理政策更加完善,移民政策相对宽松,吸引了更多非邻国地区的移民,A错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经济发展较为迅速,B错误;材料中并不能反应出邻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D错误。故选C。【点睛】中国邻国:指与中国接壤的国家,例如朝鲜、韩国、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2024·湖北·一模)下图示意珠三角外围地区农村回流劳动力(共199人)回流前后行业类型分布。完成下面小题。注:1代表农业,2代表制造加工业,3代表建筑业,4代表交通运输仓储业,5代表批发零售业,6代表住宿餐饮业,7代表社会服务业,8代表其他。9.回流前大多数劳动力所从事行业的主导因素是(
)A.资源 B.劳动力 C.技术 D.资金10.部分农村回流劳动力仍然选择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耕地资源丰富 B.农业从业门槛较低C.农村人口大量减少 D.农业生产效益提高11.回流后劳动力主要从事批发零售业的基础是(
)A.外出务工的资金积累 B.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展C.城乡交通条件的改善 D.回流前知识技术积累【答案】9.B10.D11.A【解析】9.读图,回流前的劳动力几乎全部选择从事非农职业,其中以制造加工业、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为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林立,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城市的建设和拓展也催生了大量非农就业工作岗位,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对专业技术和知识要求相对较少,农村劳动力就业准入门槛较低,成为劳动力回流前主要分布行业,主导因素是劳动力,而不是资源、技术或资金,B正确,ACD错。故选B。10.由已学可知,回流前外出务工的目的是较高的经济收入,回流后其职业选择仍会倾向于较高的经济收入,农业生产效益提高才会吸引部分回流乡村劳动力仍选择从事农业生产,D正确;农村的耕地资源在劳动力回流前后变化不大,A错;农业从业门槛较低、农村人口大量减少不起决定性作用,BC错。故选D。11.农村回流劳动力在外出工作过程中积累的资金,为返乡后的个体经营奠定基础,A正确;消费市场扩展、交通条件改善能促进批发零售业的发展,但不是基础条件,BC错;批发零售业不属于技术导向型产业,D错。故选A。【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国家政治变革和政治中心改变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2024·辽宁辽阳·模拟预测)城市等级影响流动人口适应和融入城市社会的程度。研究表明,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具有次序性,总体上定居意愿在长居意愿的基础上产生,落户意愿在定居意愿的基础上产生,层层递进,但一线城市定居意愿和落户意愿的梯次关系不确定。下表为我国部分不同等级城市居留意愿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城市等级居留意愿率(%)分类县级市普通地级市省会城市京沪广深长居意愿率51.9364.6659.7854.41定居意愿率30.7641.6139.421.15落户意愿率10.8320.9320.582512.与普通地级市相比,京沪广深定居意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就业机会较少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生活成本高昂 D.生态环境质量低13.京沪广深落户意愿率高于定居意愿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落户门槛 B.公共资源 C.人口密度 D.城市规模14.近年来,我国城市户籍制度不断改革,但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率较低,其根源是(
)A.区域差距逐渐缩小 B.交通联系日益紧密C.人们生活质量提升 D.社会保障逐步完善【答案】12.C13.B14.A【解析】12.京沪广深作为一线城市,其生活成本普遍较高。与普通地级市相比,这些城市的房价、日常消费等费用都更高,给居民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C正确;京沪广深作为一线城市,就业机会相对较多,A错误;人口老龄化对京沪广深定居意愿率的影响较小。虽然这些城市也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但与其他因素相比,这并不是导致定居意愿率低的主要原因,B错误;虽然生态环境是人们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一个因素,但京沪广深作为一线城市,其生态环境质量与其他城市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劣势,D错误。故选C。13.京沪广深落户门槛较高,会直接降低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A错误;公共资源是京沪广深等城市吸引流动人口落户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城市通常拥有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文化设施等公共资源,这些资源对于流动人口及其家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B正确;虽然京沪广深等城市的人口密度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流动人口因为这些城市的人口密度高而更倾向于落户,C错误;城市规模虽然与公共资源的丰富程度有一定关系,但它本身并不是直接影响落户意愿率高于定居意愿率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B。14.我国城市户籍制度不断改革,但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率较低,其根源是区域差距逐渐缩小,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于平衡,A正确;人们是否愿意在某个城市落户,更多是基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而不仅仅是交通的便捷性,B错误;生活质量的提升、社会保障体系在逐步完善虽然属于拉力因素,不是根本原因,CD错误。故选A。【点睛】落户的字面意思为异乡定居或安居,具体来说是,离开家乡在别的地区长期居住,并在迁入地区报入户口,接受本地区的管辖,充分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包括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落户意愿指的是在本地区达到落户条件后,是否愿意长期定居在此地,具体来说,就是将户口迁入此地并接受此地的管辖。(2024·辽宁辽阳·模拟预测)流动人口在进入首次流入地后,会进一步在不同流入地、同一流入地的不同空间之间流动。下图示意我国流动人口初次流动阶段和当前流动阶段空间流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丁表示的地区是(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16.与初次流动阶段相比,当前流动阶段(
)A.人口就近流动为主 B.区域内部流动比例保持最高C.人口流动趋势减缓 D.人口跨区域流动的比例上升【答案】15.C16.D【解析】15.读我国流动人口初次流动阶段和当前流动阶段空间流向统计图,发现甲地在初次流动和当前流动阶段,均是最大的流入地,推断甲地应具有优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较大,我国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应为甲地;乙地初次流动流入(0.5)略大于流出(0.3),当前人口净流出(0.9),总体人口流动少,且乙地人口少量流入甲地,推测乙地经济衰退,为我国东北地区;丙地流动人口多,初次流动,主要流入甲地(初次流动35.1、当前流动36.5),同时发生本地流动(初次流动7.5、当前流动5.4),根据我国四个区域的分布,丙地距离甲地东部地区相对较近,因此为中部地区;丁地为人口净流出区(初次19.6+0.3、当前流动19.3),但是流动人口的量小于丙地,推测其为西部地区。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故选C。16.读图可知,当前流动阶段与初次流动阶段空间流向相比较,跨区域的人口流动比例由56.8增加到57.1(初次流动跨区域流动人口比甲1.0、乙0.3、丙35.6、丁19.9;当前流动跨区域流动人口比乙0.9、丙36.9、丁19.3),区域内部的人口流动比例由43.2减少到42.9(初次区域内人口流动占比甲27.1、丙7.5、丁8.6;当前流动区域内人口占比甲27.7、乙0.2、丙、5.4、丁9.6),跨区域的人口流动比例较区域内部流动比例更高,D正确,AB错误;图中数据只能说明人口流动占比,不能说明人口流动规模即人口流动趋势,C错误。故选D。【点睛】人口迁移变动受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在现代,引起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条件。如城市的发展、新工业基地的建设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等原因,都会引起人口迁移。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2024·河北邯郸·模拟预测)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的现象。倒置程度用农村65岁以上人口占比减去城镇65岁以上人口占比表示。倒置现象出现后,城乡之间要素流动可能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下图示意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与城乡收入差距趋势对比。(1)指出图示时段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开始出现的时间和发展变化趋势,并分析倒置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2)随着老龄化城乡倒置程度加剧,城乡收入差距呈减小趋势,请推测其原因。(6分)(3)针对目前农村老龄化现状,有专家提出“循环互助性养老”模式,即鼓励低龄身体健康老年人先为高龄老年人提供服务,随年龄增长可免费享受养老服务。请说明这种模式的合理性。(6分)【答案】(1)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开始出现于2003-2005年之间;倒置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原因: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农村壮年劳动力流向城镇,导致农村老年人口占比增加,城市人口年龄结构优化。(6分)(2)劳动力外迁使农村抚养负担加重,外出务工收入转移到农村的比重增加;劳动力外迁使土地流转比重增加,提高土地租金收益;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经营性收入;老龄化程度增加,促进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工资收入;人口老龄化倒置促使养老政策向农村倾斜,农村养老保障补贴增加,从而减小城乡收入差别。(6分)(3)目前低龄老年人口比重较大/数量大;现代医疗生活水平高,平均寿命长,低龄老人身体健康,可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农村养老负担增加,养老服务就业需求大;我国具有邻里互助的优秀传统。(6分)【分析】本题以老龄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了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原因、解决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提取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讨论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详解】(1)据图可知,2003-2005年之间人口老龄化倒置程度开始大于0,之前为负数,故城乡倒置的开始出现于2003-2005年之间;倒置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9后,增长较快。原因:当代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市就业机会大,工资高,农村壮年劳动力流向城镇,并和配偶、子女一起进城,导致农村老年人口占比增加,城市人口年龄结构优化。(2)由于农村壮年劳动力及子女配偶流向城镇,导致农村留守老人增多,没有收入来源,劳动力外迁使农村抚养负担加重,外出务工收入转移到农村的比重增加;由于农村闲置土地较多,缺乏劳动力耕作,劳动力外迁使土地流转比重增加,提高土地租金收益;随着国家振兴乡村政策的逐渐实施,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经营性收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老龄化程度增加,促进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对护工、康养等服务的需求比较旺盛,提供就业岗位,吸引了一部分人回乡就业,提高工资收入;人口老龄化倒置促使养老政策向农村倾斜,农村养老保障补贴增加,使农村老人的退休金增长幅度较大,从而减小城乡收入差别。(3)我国上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人数量庞大,陆续进入退休年龄,导致目前低龄老年人口比重较大、数量大;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各地的医疗机构显著增多,现代医疗生活水平高,平均寿命长,低龄老人身体健康,可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由于农村孤独老人的数量在逐渐增大,其普遍收入较低,农村养老负担增加,养老服务就业需求大;同一村落的老人相互较了解,交流容易,且我国具有邻里互助的优秀传统。18.(2024·广西·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下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川渝地区流动人口数量变化,该地区人口主要流入地为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1)描述川渝地区2000~2016年间人口机械增长状况,并推测2010年以来川渝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2)指出川渝地区人口迁移对川渝地区及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率的影响。(2分)(3)分析川渝地区人口迁移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6分)【答案】(1)人口机械增长状况:迁出量大于迁入量,为负机械增长;净迁出量先变大,后变小。原因:东部迁入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部分行业就业机会减少;川渝地区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就业机会增加,部分原迁出人口出现回流趋势。(8分)(2)材料中的人口迁移将导致川渝地区和长三角的城市化率均提高。(2分)(3)影响: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农业复种指数降低,部分土地出现撂荒,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加快了农业土地流转,利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率和商品率。(6分)【分析】本题以2000-2016年川渝地区流动人口的数量变化为材料设置三小问,涉及人口机械增长影响因素、人口流动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知识运用和材料分析、信息获取能力,体现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详解】(1)由图片可知,流出人口的数量大于流入人口数量,所以人口机械增长的状况是迁出量大于迁入量,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值。在变化趋势上迁出人口减去迁入人口,可以从两条折线之间的长度变化看出,净迁出量2020-2010之间变大后又变小。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在2010年以前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前往东部地区去打工,后来由于东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及西部大开发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就业机会增多,部分外迁人口回流,人口净迁出变小。(2)川渝地区属于人口净迁出区,长三角是人口净迁入区。川渝地区迁出的人口以农村劳动力为主,进入长三角主要从事一些非农业活动,所以会导致川渝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率提高。(3)由于川渝地区迁出的人口以农村为主,且迁出的人主要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川渝地区的人口迁移会导致川渝地区农村的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土地的使用价值得不到完全的开发,导致复种指数降低,甚至出现撂荒等现象。但同时这种现象还会导致土地流转,有利于农业规模化发展,提高农村农业的产业化、机械化和商品率水平。19.(2024·吉林·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人口安全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规模适度、人口结构合理以及人口流动有序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不但可以充分满足该国或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有利于实现该国或该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东北三省的边境县域位于东北亚的核心地带,与俄罗斯和朝鲜接壤,共有3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单元,共同组成了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桥头堡”和“防护网”。然而,这些边境地区往往自然环境恶劣、人文环境复杂、经济发展落后。下图为东北三省边境各县域人口数量增长状况及其变化率。(1)分析东北三省边境地区人口变化的原因。(4分)(2)指出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led安装售后合同范例
- 农村供水服务合同范例
- 专职水电维修安装合同范本
- 加工木门合同范例
- 医疗家具清单购买合同范例
- 借网 合同范例
- 允许公司借款合同范例
- 北京保姆合同范例
- 产地水果定购合同范例
- 个人承包食堂合同范本
- 2022年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10kV中压开关柜知识培训课件
- 《工程测试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自卸车司机实操培训考核表
-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登记表
- 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精选及答案共20篇
- ESD测试作业指导书-防静电手环
- 高频变压器的制作流程
- 春季开学安全第一课PPT、中小学开学第一课教育培训主题班会PPT模板
- JJG30-201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
-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