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高频考查实验探究题(原卷版)-1_第1页
专题13高频考查实验探究题(原卷版)-1_第2页
专题13高频考查实验探究题(原卷版)-1_第3页
专题13高频考查实验探究题(原卷版)-1_第4页
专题13高频考查实验探究题(原卷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7年级下册期末培优冲刺13高频考查实验探究题一、实验探究题1.(2021七下·西湖期中)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小明想知道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做了如图1甲实验,让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与镜面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单位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单位min),绘出如图1乙所示的图像,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________cm;(2)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使它们位于________。如果实验中固定好透镜和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只有一个与透镜大小几乎相同的光斑,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3)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__;(4)如图1丙,把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____(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实像;(5)小明在实验中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该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等大”),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2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图中的________(选填“A”、“B”、“C”或“D”)。2.(2021七下·丽水月考)人类对植物开花、结果、产生种子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时间,资料1~资料3再现了这个认识过程。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1:17世纪,格鲁通过对花进行解剖,对植物的性别作了如下说明:“在花中有产生精子的部分,就是雄蕊;还有相当于动物卵巢的部分,雄蕊中有相当于动物精子的小球,能使相当于卵巢的部分受孕。因此,植物都是雌雄同株的。”(1)格鲁的描述中,相当于动物精子的小球与相当于动物卵巢的部分结合形成________

,并发育成________,是新植物体的雏形。资料2:卡梅拉里乌斯把格鲁的看法通过实验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实验1:把只长花粉、不结果实的桑树与只结果实、不长花粉的桑树隔离开。结果发现结果实的桑树虽然结果实,但果实中没有一粒种子;实验2:换用野靛做上述实验,结果相同;实验3:把玉米的雄蕊切掉,发现一粒种子也不结。(2)根据材料,只长花粉、不结果实的桑树开的花是,根据卡梅拉里乌斯所做的三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资料3:18世纪最流行的看法是:花粉只对种子的形成起刺激作用。凯尔路特用两种烟草做杂交,产生了种子,在下一代中能够发现雄性的一些特征……直到18世纪末,人们才认识到:有些植物有雌雄之分,雌蕊中的卵细胞和雄蕊花粉中的精子经过某些过程产生下一代。资料中所述的“某些过程”所采用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3.(2021七下·金华月考)图甲至图丁分别是大豆的种子、幼苗、花蕊和豆荚的结构示意图(1)乙图中的⑥是分别是由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发育而来。丁图为结的豆荚,其中有3粒种子,你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2)如果将甲图中的④切除一部分,再进行播种,这些种子萌发后长成的幼苗非常弱小,原因是________。(3)某同学在甲、乙、丙、丁4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大豆种子放在上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各装置的设置及实验结果如下表。装置甲乙丙丁场所日光下日光下黑暗中黑暗中温度23℃23℃23℃23℃棉花干湿状态潮湿干燥潮湿干燥记录的发芽情况全部发芽没有发芽全部发芽没有发芽①该同学选择甲和丙作为一組对照实验,这是要探究________,他不选用乙和丙作为对照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②根据四套装置中种子萌发的情况,可以知道种子发芽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4.人的手由于经常接触各种物品,是否沾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呢?针对以上问题,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培养皿ABC实验步骤①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处理②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不作处理③将A、B、C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实验现象出现许多菌落出现个别菌落不出现(1)如果比较A和B,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2)培养皿高温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3)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后的手心取样面积要相同,目的是________。C培养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4)从A、B的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5.(2020七下·吴兴期末)小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安装好各种器材后,点燃蜡烛,不断改变光屏的位置,但无论如何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找不到烛焰的像。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B.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

C.蜡烛正好在凸透镜的焦点处D.光具座太短(2)对装置进行调整后,小科和小明继续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10cm处,小科负责将蜡烛从透镜一侧50cm处逐渐向透镜靠近,小明负责观察烛焰的像,并按观察到的像的大小进行编号整理,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小科观察到的各个像的先后顺序应为(填序号):________。(3)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改变物距(u),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记录像距(v),得到下列一组数据.u/cm4030201513.312.5v/cm13.31520304050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上10cm处,若某次记录时该同学看到了倒立放大的像,此时蜡烛在光具座上可能处于的位置的范围是________。6.(2019七下·绍兴期中)小敏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选用器材有玻璃板、火柴、光屏(白纸)、蜡烛、刻度尺。小敏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的关系(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白纸),则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烛焰的像。(4)小敏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魔术师利用了平面镜成像规律,创造了“空间旋转”“飞天仙女”等节目,当演员躺在转盘上做各种动作时,观众所看到的悬在空中做优美动作的演员,只不过是躺在转盘上的演员在平面镜里的像,当然事先要在转盘前安装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如图所示,如演员横躺在转盘上,当演员的头在左侧,观众可看到演员的像是________(填“正立”“倒立”“横躺”)的。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运用了光________原理。7.(2019七下·天台月考)大雪过后,人们常在道路上撒大量的融雪剂以加快积雪融化.为了研究雪水中融雪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情况,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一)收集纯雪水(不含融雪剂的雪水)和融雪水(含有融雪剂的雪水).(二)测定融雪水中融雪剂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16%.(三)准备五个相同的结晶培养皿,各铺上一层棉花,并标记为A、B、C、D、E.取200粒大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五组,每组4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四)用纯雪水和融雪水按下表比例配置溶液,并全部加入相应的培养皿中.组别A组B组C组D组E组纯雪水质量/克2017.5151002.16%的融雪水质量/克02.51020(五)将各组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适时补充水分,4天后统计各组的种子萌发率.(1)上表中C组缺少的数据应是________.(2)经过多次试验获得数据并统计如图,结合图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3)老师认为本实验中种子的数量已经足够,但在种子的选择上还存在不足,请提出两点改进建议:________。(4)上述适宜的环境指的是________

。8.小慧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时,小慧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________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2)实验时,小慧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序号木块放置情况木板表面情况压力/N弹簧测力计示数/N1平放木板61.22平放木板81.63平放木板102.04平放木板上铺棉布61.85平放木板上铺毛巾63.0a.分析序号________三组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滑动摩擦力f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大小的关系式是________。b.如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选序号为________

三组数据进行分析。(3)小慧在实验时还发现: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且示数会变化。他请教老师,知道可用F﹣t图象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某次实验开始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F﹣t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0~4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象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________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如果实验时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N,则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A.静止

B.匀速直线运动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9.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比较___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通过

(填写正确选项前字母)方法可以进行调节。A.拆除软管重新安装B.向U形管内添加适量水C.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3)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4)在乙图中,若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若在进行步骤(4)时,图乙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约为________Pa.(大气压强p0=1.01×105pa,ρ盐水=1.2×103kg/m3,ρ水=1.0×103kg/m3,g=10N/kg)10.(2018七上·鄞州期中)小明同学对种子的萌发非常好奇,于是动手做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⑴取2个广口瓶,将脱脂棉花塞入瓶内⑵将10粒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子中浸泡一夜后,各取1粒放入培养瓶中,然后小心地往里加水至刚好覆盖绿豆种子,分别在瓶外壁做上记号A、B⑶将A培养瓶放在温暖有光处,B培养瓶放在相同温度的黑暗处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同学的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

(2)小明同学的实验设计存在不足,请指出一处不足,并改正________。

(3)小明改进实验后,每天记录观察,发现光照处和黑暗处种子萌发的过程都如下图通过实验:小明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________(填“需要“或者”不需要“)光。小明还观察到,放在黑暗中的培养瓶萌发出来的幼苗和我们平时吃的绿豆芽比较相似,颜色较浅,阳光下萌发的绿豆芽颜色较绿较深,说明幼苗的健康生长________(填“需要”或者“不需要”)光。(4)在土壤处发芽的绿豆胚芽是钩状,这种形状有什么意义?________。11.(2018七下·柯桥期中)如图甲是小东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东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__(相同或相反),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东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东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东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小卡片容易扭转12.(2016七下·浙江期中)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________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________。(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________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13.小燕多次乘车了解到夜间开汽车,若车内亮灯,车内物体会在前面的挡风玻璃上成清晰的像,干扰司机的视线,影响行车安全。为今后安全行车,小燕根据生活中透明平板玻璃所成像“明”、“暗”不同的多种情况做以下探究:【提出问题】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成像的“明”、“暗”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猜想1: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猜想2: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光源的强度有关;猜想3: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实验一: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竖直固定一块透明平板玻璃,同一物体固定在离透明平板玻璃0.5m的A点,在桌面的C点先后用不同功率的灯照亮A点处的物体,观察同一物体不同光照下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各次实验人的眼睛都在同一位置从右向左观察物体在透明玻璃板中的像。结果记入下表。灯的功率/W物体和灯的距离/m像的明暗程度51暗251较暗401亮实验二:同一物体位置固定在A点不动,用同一盏5W的灯先后在桌面B、C、D三点照亮A处的同一物体,同一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仍固定不变)中成像的“明”“暗”程度。结果记入下表。灯的功率/W物体和灯的距离/m像的明暗程度50.5明51.0较明51.5暗(1)小燕是用实验一来探究猜想________(选填“1”、“2”或“3”);(2)分析实验二的实验数据及结果可得结论:物体与灯的________越小,物体所成的像越亮;(3)你认为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还与________有关(至少写一个因素),你说的因素在小燕上述两个实验中________控制该变量(选填“没有”或“已经”);(4)小燕猜想1和猜想2还可归纳为物体成像的“明”、“暗”程度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5)请你就光现象根据光学知识、对司机提出一条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________。14.

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1)测量平均速度:过程如图所示,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不变,分别测出小车通过全程AB和上半程AC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计算出相应的平均速度.实验数据如下:路段路程s/m时间t/sAB0.961.2AC0.480.7结论方法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2)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过程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先后滑到三种不同水平面上,其中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状态改变得最________

.作图请画出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受力示意图.结论方法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________

状态.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出结论,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问题讨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分别在以上三种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在________

表面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大,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

有关1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子.某生物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对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特别感兴趣,于是他们三人分工合作,都以大豆种子为材料进行了实验探究.现将他们的实验设计与数据结果整理于下表.请认真分析表格内容,回答有关问题:(表中未说明的环境因素,均认为条件适宜)学生名称装置标号温度(℃)湿度光照种子数发芽率甲A25潮湿有光10096B4潮湿有光1000乙C25干燥无光1000D25潮湿无光10098丙E25潮湿有光5100F25潮湿无光5100(1)甲同学实验设计的目的是______.(2)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与甲乙两同学的相比,明显不足之处是种子数量太少,这样做不科学的原因是_______.(3)从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4)在适宜的条件下,A.D二组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5)一般来说,种子吸水萌发时自身有机物的总重会逐渐减少,是因为______.16.2014年7月,常州学生李潇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1)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________

而形成的________

像,真正的虾在水中________

(C/D/E/F)处.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B(B/C/D/E/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2)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①胶片上虾的头部朝________

(上/下).②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

.A.2cm

B.7cm

C.9cm

D.10cm③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幕布向________

(左/右)移,并将凸透镜向________

(左/右)移(3)生物老师证实,这是古老物种仙女虾.其卵可以在寒冷或高温的沙土里休眠多年,直到遇水才孵化.仙女虾的卵壳具有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的特性17.有些斜拉桥使用斜拉悬索来固定大桥,这就要求悬索要有很大的抗断拉力。小明所在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很想知道上面的悬索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由于悬索很长,抗断拉力又很大,直接测量很困难,他们便取来了同种材料制成的样品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1)分析样品C的数据可知,其所受拉力F(单位N)与伸长量x(单位m)遵循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其中比例系数的单位是________。对C样品,在它的抗断拉范围内,若施加的拉力为1000N,则它伸长________cm。(2)对比各样品的实验数据可知,悬索受到的拉力与悬索的伸长量均成正比,计算出各样品的比例系数,可以发现不同样品的比例系数不同,其比例系数与悬索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18.如图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体积相同的实心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和铁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示数为F木和F铁:(1)若F木>F铁则木块的下表面比铁块更粗糙。小明的方案________

合理(选填:“是”或“否”)。(2)若要正确区分木块和铁块的粗糙,你的操作步骤是:第一步: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

;(3)推导结论:①若________

,可以判定铁块比木块下表面粗糙;②若________

,可以判定木块比铁块下表面粗糙;③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动木块和铁块一起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两次测力计的示数相等,可以判定铁块与木块下表面一样光滑。(4)拓展探究:实验中,小华同学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若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匀速运动,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由此,他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小华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

。19.理想实验是物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伽利略曾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图中两个斜面底部均用一小段光滑圆弧连接),下列是该实验中的一些事实和推论A.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B.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能达到原来的高度C.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D.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1)在上述A、B、C、D四个步骤中,属于可靠性事实的有________,属于理想化推论的有________;(2)上述理想实验的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3)该理想实验________(填“是”或“否”)直接证明了牛顿第一定律。20.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如图所示。(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________(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________(选填“会改变”或“不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________。(2)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________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21.(2020七下·越城期末)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柯还是认为: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于是张老师用如图装置与他一起实验。步骤一:将铁块挡在木板上,往砂桶中加入一定量细沙,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5.00牛,水平向左拉动木板,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并记录。步骤二:换用质量不同、粗糙程度和底面积都相同的铁块,重复步骤一,记录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1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牛;(2)实验中能否用钩码代替细沙?并说明理由;________。(3)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4)小柯认为:该实验中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要尽量光滑,否则会使拉力传感器的读数偏大,你认为他的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________。22.(2019七下·杭州期中)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质量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上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_次实验。(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中做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3)由图像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4)小华认为实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他的做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挂钩钩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你认为用弹簧测力计好,还是用钩码更好一些?请说明理由。________。23.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和接触面的湿度是否有关”的问题进行探究。他们选择了一块各面粗糙程度相同并带有挂钩的长方体物块作为研究对象,请回答:(1)实验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2)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时,必须让物块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运动,才能使测出的拉力的大小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3)下表为实验记录表格,通过分析表中序号为________的实验记录,可得到初步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无关;分析表中序号为________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序号接触面积接触面干湿程度摩擦力,(牛)

l

0.5

2

0.5

3

0.5

4

较湿

0.6

5

湿

0.824.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________(选填“a”、“b”或“c”).(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________.(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__运动.(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________.(5)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受到_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_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________(“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6)上述所有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________(只要求写出一种即可).25.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选择了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1)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________(选填“考虑”或“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的个数.(2)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________(填“挤压”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3)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你的操作是:________.4)由此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且作用在________.如果物体在做圆周运动,那么它受到了________力的作用.26.如图所示,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大小相等的力是否平衡,小华将卡片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卡片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3)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用剪刀将卡片一分为二,两张小卡片迅速向两边分离.此操作是为了探究:________.(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A.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卡片容易扭转.对此,你对小明的实验装置提出的改进意见是________.27.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常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小高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把甲、乙两个弹簧测力如图所示的方法连接在一起,手拉弹簧测力计甲,可以看到两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表明弹簧测力计乙对它的拉力,而弹簧测力计乙的示数表明弹簧测力计甲对它的拉力.改变手拉弹簧测力计力的大小,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随着改变,而且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相等.请回答:(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__

、方向________

、作用在________

上;(2)人走路时,脚对地面施加一个向后作用的静摩擦力f1,地面同时给脚一个方向________

的反作用力f2,这两个力的性质_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3)一天,发生了大卡车与小轿车相撞的交通事故,小轿车破损严重.交警认为卡车对轿车的作用力大小________

轿车对卡车的作用力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8.小帆在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时,她先将测力计竖直放置,反复几次轻拉挂钩后,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1)此测力计的量程是0~________

N.若此时她将一个3N重的物体悬挂于挂钩上,静止后,测力计的示数应________

3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帆调整好了测力计,将某物体悬挂好,物体静止后,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此时物体的重力G=________

N.(3)小娟想要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除了需要如图丙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

.进行实验后记录数据如表,表中明显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

.实验次数1234567拉力(钩码总重)F/N0123456弹簧伸长量△L/cm00.40.81.71.62.02.4(4)由图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一定范围内,________

.(5)若将两根同样的弹簧并排使用,更________

(选填“易”或“难”)拉伸,则两根同样的弹簧并排使用做成的弹簧测力计比一根同样的弹簧做成的弹簧测力的量程________

(选填“大”或“小”).(6)选取A、B完全相同的两根弹簧,将A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A的右端;在B弹簧左右两端均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当两根弹簧都水平静止时(如图丁),此时弹簧的长度LA________

L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9.为了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C、D的一端与两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E、F上,如图甲所示.(1)在甲图中,缓慢向两侧移动铁架台E和F,保持木块A与B位置不动,整个装置静止后,木块A所受静摩擦力fA的方向向________

,大小应该等于弹簧测力计________

的示数(填“C”或“D”).(2)实验中发现,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不等于弹簧测力计D的示数.经过讨论,同学们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放置细圆木条是为了消除________

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3)同学们利用完善后的装置重新进行实验,整个装置静止后,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为2N,弹簧测力计D的示数如图所示.由此可知,弹簧测力计D对物体A的拉力FA=________

N.(4)请你写出利用完善后的实验及数据分析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的过程:________.30.

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芳猜想: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深度等因素有关.(1)要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种实验探究方法称作________

法.(2)如图是小芳同学设计的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三个实验装置:①要探究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应选取装置甲和装置________

(选填“乙”或“丙”)来进行研究.②要探究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选取装置乙和装置________

(选填“甲”或“丙”)来进行研究.31.小明在选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发现测量大小相同的力时,用不同规格的测力计,弹簧伸长的长度不一样。对哪些因素会影响弹簧的伸长量,小明有三种猜想:猜想1:制造弹簧所用的材料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猜想2:弹簧的原长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猜想3:弹簧的粗细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小明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①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测出两根弹簧的初始长度L1、L2。②如图所示,固定弹簧的一端,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测出两根弹簧的对应长度、。改变拉力的大小,重复实验步骤①②,记录实验数据。(1)该实验方案研究的是猜想________(填写序号)。(2)实验方案中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3)实验方案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表明弹簧的伸长量还与________有关。(4)探究此猜想需要研究和比较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32.小军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亮,发现月面是凹凸不平的,如图甲所示。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坠落到月面,与月面发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叫做月坑。小军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质量、体积及下落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细沙的盘子、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乙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实验序号

质量

m(克)体积V(厘米3)下落高度(厘米)坑的深度d(厘米)

1

20

7.5

50

2.6

2

20

7.5

60

3.5

3

20

7.5

70

5.0

4

20

2.5

70

11.3

5

20

1.8

70

12.4

6

60

7.5

70

14.6

7

85

7.5

70

15.9

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1)由1、2、3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________有关。(2)由________(填实验序号)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3)“月坑”的深度还与流星的体积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体积越大,“月坑”的深度________(4)请你结合小军的研究过程就“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问题另外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33.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1)有科学家用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________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

________

。34.(2021七下·滨江期中)某同学发现虫蛀过的绿豆有些能发芽,有些不能发芽,便产生了探究的想法。他将30粒正常绿豆种子均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不作处理,其余两组进行不同部位的钻孔处理(钻孔不影响未处理部分的结构)。将三组种子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实验结果如下表:(图甲为绿豆种子,图乙为种子内部结构)组别现象日期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完整的种子从a端钻孔至恰好破坏图乙中的结构②从b端钻孔,与第二组等大5月13日均长出根,平均1mm;无叶长出无根长出;无叶长出均长出根,平均3mm;无叶长出5月17日根平均长度9mm;均长出叶,平均6mm有3粒种子长出根;无叶长出根平均长度11mm;均长出叶,平均7mm5月21日均长成幼苗,平均高度32mm根萎缩﹔无叶长出均长成幼苗,平均高度35mm(1)对比三组实验结果可知,缺失________(填种子结构名称)会导致种子无法发育成幼苗。(2)比较第一和第三组实验可知,第三组种子还能萌发成幼苗,这是因为________。从种子的萌发速度看,破损的种子更快,因为种皮破损的种子更有利于吸收________。破损种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出苗率是否更高?该同学又开始了新的探究……35.(2021七下·杭州期中)我校智慧农场开展有关育苗活动,探讨播种育苗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问题1】研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材料:某品种小麦种子300粒,培养皿(直径90mm),脱脂棉,自动恒温箱,蒸馏水等。【实验过程】①取培养皿6只,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再冷却,编号为A、B、C、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