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业养殖管理指南_第1页
养鱼业养殖管理指南_第2页
养鱼业养殖管理指南_第3页
养鱼业养殖管理指南_第4页
养鱼业养殖管理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养鱼业养殖管理指南TOC\o"1-2"\h\u25909第1章养殖业概况与规划 4275051.1养殖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4225951.2养殖场选址与规划 4190551.3养殖场设施与设备配置 425712第2章鱼类品种选择与繁殖 5137102.1常见养殖鱼类品种介绍 5211802.1.1四大家鱼 5163322.1.2名优鱼类 521152.2鱼类繁殖技术 5101382.2.1自然繁殖 5103182.2.2人工繁殖 6284742.3苗种选择与培育 6204272.3.1苗种选择 673722.3.2苗种培育 632158第3章饲料与饲养管理 620133.1饲料种类与选择 657403.1.1饲料类型概述 621843.1.2饲料选择原则 6101913.2饲料配方与加工 7154473.2.1饲料配方原则 7281813.2.2饲料加工方法 7306083.3饲养管理技术 7309583.3.1投喂技术 7280543.3.2水质管理 7283573.3.3疾病预防与控制 7126643.3.4养殖环境优化 711150第4章水质管理与调控 7307034.1水质指标与评价 880144.1.1水质指标 836744.1.2水质评价 8127194.2水质调控方法 8221294.2.1物理调控 8233854.2.2化学调控 8217084.2.3生物调控 8273654.3水质监测与预警 842114.3.1水质监测 8232104.3.2水质预警 8133274.3.3水质监测与预警体系 91462第5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995845.1鱼类疾病分类与诊断 9157815.1.1临床诊断:观察鱼体形态、体色、食欲、活动状态等,初步判断疾病类型。 9119135.1.2病理学诊断:对疑似病鱼进行解剖,观察内脏器官病变,进一步确定病因。 941635.1.3实验室检测:对疑似病原体进行分离培养、鉴定,以及进行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明确病原体种类。 9274135.2疾病预防措施 9171695.2.1改善养殖环境: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换水,减少污染物排放,保证溶氧充足。 921655.2.2优化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降低鱼类疾病传播风险。 9317875.2.3科学投喂: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增强鱼体免疫力。 945035.2.4强化生物安全:建立严格的养殖场生物安全制度,防止病原体传入。 928455.2.5定期消毒:对养殖工具、养殖水体进行定期消毒,减少病原体滋生。 938025.3疾病治疗方法 965725.3.1确诊病因:根据病情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明确病原体种类,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0169705.3.2选择合适药物:根据病原体的药物敏感性,选择高效、低毒、环保的药物进行治疗。 1029765.3.3控制病情:采取药物治疗、调整养殖环境等措施,迅速控制病情发展。 10191295.3.4对症治疗:针对不同病原体引起的疾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抗病毒、抗菌、抗寄生虫等。 10199795.3.5加强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加强鱼体营养,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1031845.3.6防止复发:病情稳定后,继续加强养殖管理,防止病原体再次侵袭。 106565第6章养殖环境与生态保护 10298356.1养殖环境影响因素 1023586.1.1水质因素 1051986.1.2水体流动与交换 10113036.1.3底泥与悬浮物 10153396.2生态养殖模式 10160416.2.1种养结合模式 11144706.2.2生态循环模式 11153856.2.3多品种混养模式 11142236.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1259986.3.1环境保护措施 1186086.3.2可持续发展策略 1126026第7章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1144767.1养殖成本分析 11174487.1.1直接成本 11286507.1.2间接成本 11119747.2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12172747.2.1投资收益率(ROI)分析 1226737.2.2净现值(NPV)分析 12316187.2.3收益成本比(BCR)分析 1258567.3提高养殖效益的途径 12306627.3.1技术创新与改进 1227.3.2规模化经营 12232177.3.3管理优化 12214877.3.4市场拓展与营销 1225096第8章养殖业法律法规与政策 12187408.1我国养殖业相关法律法规 1288268.1.1《渔业法》 12247588.1.2《动物防疫法》 1393488.1.3《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1319258.1.4《水污染防治法》 1354918.2政策扶持与补贴政策 13164578.2.1政策扶持 1355248.2.2补贴政策 13228458.3法律法规在养殖管理中的应用 13135248.3.1依法办理养殖手续 1368618.3.2严格执行养殖技术规范 13310628.3.3落实疫病防控措施 14318258.3.4加强产品质量检测 14265748.3.5保护生态环境 146015第9章养殖业信息化管理 149309.1养殖业信息化概述 1462799.2养殖业信息管理系统 14115509.2.1数据采集与传输 1461369.2.2数据处理与分析 14138879.2.3生产管理 14299159.2.4市场分析与决策 1527859.3信息技术在养殖管理中的应用 15145119.3.1智能监控系统 15285029.3.2饲料投喂系统 1572019.3.3病害预警与防治系统 15124589.3.4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 15150399.3.5电子商务平台 1515398第10章养殖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151354910.1现代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153272210.1.1设施养殖技术 151508210.1.2精准养殖技术 161740210.1.3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16427210.1.4生物技术 162817510.2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162300610.2.1优化产业结构 162440810.2.2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161385910.2.3完善政策法规 163028010.2.4强化环境保护 161477610.3养殖业国际合作与交流前景 161215610.3.1技术交流与合作 162736910.3.2市场拓展与合作 16298410.3.3养殖产业园区建设 172989510.3.4养殖业政策法规与国际接轨 17第1章养殖业概况与规划1.1养殖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养鱼业作为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已成为许多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养鱼业呈现出以下发展现状与趋势:(1)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品种日益丰富;(2)养殖技术不断进步,养殖效益逐步提高;(3)环保意识逐渐加强,绿色养殖成为发展趋势;(4)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1.2养殖场选址与规划养殖场的选址与规划直接关系到养殖业的成功与否,以下是养殖场选址与规划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地理位置: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供电稳定、通讯畅通的地区;(2)环境条件: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空气清新、无污染源;(3)水源:水质清澈、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水源稳定,保证养殖用水需求;(4)规划布局:合理划分功能区,包括养殖区、饲料区、办公区、生活区等,保证生产、生活、管理方便;(5)配套设施:规划合适的道路、绿化、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1.3养殖场设施与设备配置养殖场的设施与设备配置是保证养殖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以下是养殖场设施与设备配置的主要内容:(1)池塘建设:按照养殖需求,建设不同规格的池塘,保证池塘底部平坦、排水良好;(2)进排水系统:设置进排水渠道,保证水质清洁、水量充足;(3)增氧设备:配置合适的增氧设备,保证养殖水体中氧气充足;(4)投饵设备:选用自动或半自动投饵设备,提高饲料利用率;(5)水质监测设备:配置水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养殖水质,保证养殖环境稳定;(6)养殖工具:配备捕捞、运输、消毒等养殖生产所需的工具;(7)饲料储存与加工设备:设置饲料储存仓库,配置饲料加工设备,保证饲料品质;(8)防疫设施:建立防疫制度,配置消毒、防疫设备,加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第2章鱼类品种选择与繁殖2.1常见养殖鱼类品种介绍在选择养殖鱼类品种时,应根据当地的水域条件、市场需求及养殖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下是几种我国常见的养殖鱼类品种介绍:2.1.1四大家鱼四大家鱼是指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它们在我国养殖历史悠久,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繁殖力高、肉质鲜美等优点。(1)青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生长速度较快,适合在底层养殖。(2)草鱼:以水生植物为食,耐低氧,适合在浅水区养殖。(3)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生长迅速,适合在富营养化水域养殖。(4)鳙鱼:以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为食,适应性强,适合在多种水域养殖。2.1.2名优鱼类名优鱼类品种繁多,包括鲈鱼、黄颡鱼、斑点叉尾鲴等。这些鱼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市场需求旺盛。(1)鲈鱼: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适合在沿海地区养殖。(2)黄颡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适应性强,适合在淡水水域养殖。(3)斑点叉尾鲴:肉质鲜美,抗病力强,适合在南方地区养殖。2.2鱼类繁殖技术鱼类繁殖技术主要包括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两种方法。2.2.1自然繁殖自然繁殖是指鱼类在自然水域中自行繁殖。对于具有自然繁殖能力的鱼类,应充分利用其自然繁殖特性,提高繁殖率。2.2.2人工繁殖人工繁殖是通过人工控制鱼类的繁殖过程,提高繁殖效率和苗种质量。人工繁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催产:通过注射激素等方法,促使亲鱼提前成熟,提高繁殖率。(2)人工授精:采集亲鱼的精子和卵子,进行人工授精,提高受精率。(3)孵化:将受精卵置于孵化器中,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水质条件,提高孵化率。2.3苗种选择与培育2.3.1苗种选择苗种选择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在选择苗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品种纯正、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优质苗种。(2)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虫害的苗种。(3)了解苗种的来源,保证苗种的合法性和质量。2.3.2苗种培育苗种培育是提高成活率和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培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适宜的水质条件,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等。(2)合理投喂,保证苗种的营养需求。(3)加强日常管理,定期检查苗种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4)及时分塘,调整养殖密度,提高养殖效益。第3章饲料与饲养管理3.1饲料种类与选择3.1.1饲料类型概述养鱼业中,饲料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三大类。植物性饲料包括豆饼、菜籽饼、玉米、麦麸等;动物性饲料包括鱼粉、肉骨粉、蚕蛹粉等;配合饲料则是根据鱼类营养需求,将多种原料进行合理配比,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制成。3.1.2饲料选择原则在选择饲料时,应根据养殖鱼类的种类、生长阶段、食性及养殖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要保证饲料的营养成分满足鱼类的生长需求;要选择新鲜、无霉变、无污染的饲料原料;根据养殖条件,合理搭配不同类型的饲料。3.2饲料配方与加工3.2.1饲料配方原则饲料配方应根据养殖鱼类的营养需求,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同时要考虑饲料原料的来源、价格和可得性,保证饲料配方的经济性和实用性。3.2.2饲料加工方法饲料加工方法主要包括干制、湿制和发酵三种。干制饲料便于保存和运输,但需注意饲料的水分和粒度;湿制饲料适口性好,但保存时间短,需现配现用;发酵饲料可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降低养殖成本,但加工工艺要求较高。3.3饲养管理技术3.3.1投喂技术投喂饲料应根据鱼类的摄食习性、生长速度和养殖密度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而言,投喂量占鱼类体重的1%3%,分早晚两次投喂。同时要定期观察鱼类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3.3.2水质管理饲养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水质,保证鱼类正常生长。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发觉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合理使用增氧设备,保持水体流动,提高水质。3.3.3疾病预防与控制饲养管理中,要重视鱼类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定期进行池塘消毒,合理使用消毒剂;加强饲料管理,防止饲料霉变和污染;严格执行疫苗接种制度,提高鱼类免疫力。3.3.4养殖环境优化优化养殖环境,有利于鱼类生长。合理设置养殖密度,保持水体生态平衡;增加水生植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控制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为鱼类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第4章水质管理与调控4.1水质指标与评价4.1.1水质指标养鱼业中,水质指标是衡量水体环境质量的关键参数,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物理指标有水温、透明度、颜色等;化学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氮(TN)、总磷(TP)等;生物指标则涉及浮游动物种类、密度及生物量等。4.1.2水质评价水质评价是对水体环境质量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的过程,旨在了解和掌握水质现状,为水质调控提供依据。评价方法包括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单因子评价法以各水质指标的评价结果为基础,对水质进行分级;综合评价法则综合考虑多个指标,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评价。4.2水质调控方法4.2.1物理调控物理调控主要通过调整水体的温度、光照、水流等条件来改善水质。具体措施包括:增加水深、采用遮阳网降低水温、增强水体流动等。4.2.2化学调控化学调控是利用化学方法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去除或转化,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常见方法有:添加絮凝剂去除悬浮物、使用氧化剂提高溶解氧、调整pH值等。4.2.3生物调控生物调控通过增加有益微生物、浮游动物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具体措施包括:投放滤食性鱼类、使用微生物制剂、种植水生植物等。4.3水质监测与预警4.3.1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掌握水质状况、及时发觉水质问题的重要手段。监测内容包括常规水质指标和特定污染物。监测方法有现场快速检测、实验室分析等。4.3.2水质预警水质预警是对可能发生的水质问题进行预测和报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水质恶化。预警方法包括:构建水质模型、设立预警阈值、采用智能化监测系统等。4.3.3水质监测与预警体系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与预警体系,对养鱼业具有重要意义。体系应包括:监测站点布局、监测设备配置、数据传输与处理、预警信息发布等环节。通过实时监测、定期评估和预警预报,为水质管理与调控提供科学依据。第5章疾病预防与控制5.1鱼类疾病分类与诊断鱼类疾病可分为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及环境性疾病三大类。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和寄生虫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营养不良、遗传性疾病等。环境性疾病主要由养殖环境因素引起,如水质恶化、有毒物质积累等。诊断鱼类疾病应综合运用以下方法:5.1.1临床诊断:观察鱼体形态、体色、食欲、活动状态等,初步判断疾病类型。5.1.2病理学诊断:对疑似病鱼进行解剖,观察内脏器官病变,进一步确定病因。5.1.3实验室检测:对疑似病原体进行分离培养、鉴定,以及进行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明确病原体种类。5.2疾病预防措施预防鱼类疾病的关键在于加强养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5.2.1改善养殖环境: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换水,减少污染物排放,保证溶氧充足。5.2.2优化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降低鱼类疾病传播风险。5.2.3科学投喂: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增强鱼体免疫力。5.2.4强化生物安全:建立严格的养殖场生物安全制度,防止病原体传入。5.2.5定期消毒:对养殖工具、养殖水体进行定期消毒,减少病原体滋生。5.3疾病治疗方法一旦发觉鱼类疾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疗:5.3.1确诊病因:根据病情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明确病原体种类,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5.3.2选择合适药物:根据病原体的药物敏感性,选择高效、低毒、环保的药物进行治疗。5.3.3控制病情:采取药物治疗、调整养殖环境等措施,迅速控制病情发展。5.3.4对症治疗:针对不同病原体引起的疾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抗病毒、抗菌、抗寄生虫等。5.3.5加强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加强鱼体营养,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5.3.6防止复发:病情稳定后,继续加强养殖管理,防止病原体再次侵袭。第6章养殖环境与生态保护6.1养殖环境影响因素6.1.1水质因素水温:水温对鱼类生长、代谢及疾病发生有直接影响,需保持适宜的水温范围。溶解氧:溶解氧是鱼类生存的基础,应保证养殖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达标。pH值:pH值对鱼类生长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保持pH值稳定在适宜范围内。氨氮和亚硝酸盐:控制氨氮和亚硝酸盐在安全范围内,降低养殖鱼类疾病发生。6.1.2水体流动与交换水体流动:保持养殖水体适度流动,提高水质,减少污染。水体交换:定期进行水体交换,降低污染物浓度,改善养殖环境。6.1.3底泥与悬浮物底泥:控制底泥厚度,减少有机物积累,降低污染风险。悬浮物:减少悬浮物含量,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有利于鱼类生长。6.2生态养殖模式6.2.1种养结合模式利用植物与鱼类共生关系,提高养殖水体生态稳定性。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降低污染。6.2.2生态循环模式建立养殖、种植、加工等环节的循环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6.2.3多品种混养模式混养不同食性、生活习性的鱼类,提高养殖效益。保持生态平衡,降低疾病传播风险。6.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6.3.1环境保护措施优化养殖布局,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强化污染治理,提高废弃物处理能力。6.3.2可持续发展策略提高养殖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推广绿色养殖技术,减少化学药品使用。增强养殖从业者环保意识,提高行业管理水平。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养殖环境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促进养鱼业的可持续发展。第7章养殖经济效益分析7.1养殖成本分析7.1.1直接成本种苗成本:计算各类鱼种苗的购置成本。饲料成本:分析不同养殖阶段所需饲料的种类、用量及价格。水电成本:评估养殖过程中水的循环、过滤、增氧等设备产生的费用。人工成本:包括养殖工人的工资、福利及培训费用。7.1.2间接成本设备折旧:计算养殖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及折旧方法。土地租赁:如需租赁养殖场地,应计算土地租赁费用。税费及管理费用:评估养殖过程中所需缴纳的相关税费及管理费用。资金成本:考虑养殖企业融资所产生的利息支出。7.2经济效益评价方法7.2.1投资收益率(ROI)分析计算养殖项目投资收益率的公式及步骤。7.2.2净现值(NPV)分析介绍净现值的概念,以及如何应用净现值评价养殖项目的经济效益。7.2.3收益成本比(BCR)分析解释收益成本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养殖项目中的应用。7.3提高养殖效益的途径7.3.1技术创新与改进选用优良品种,提高种苗成活率。采用高效节能的养殖设备,降低能耗。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率。7.3.2规模化经营扩大养殖规模,降低单位成本。实施产业链整合,提高产业附加值。7.3.3管理优化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实施精细化管理,降低损耗。建立健全养殖风险防控体系,降低养殖风险。7.3.4市场拓展与营销分析市场需求,调整养殖品种及结构。提高品牌知名度,拓展销售渠道。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提高产品竞争力。第8章养殖业法律法规与政策8.1我国养殖业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养殖业发展得到了明确的法律法规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1.1《渔业法》《渔业法》是我国渔业领域的基本法律,明确了渔业资源的保护、渔业生产、渔业科技推广、渔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8.1.2《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法》规定了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产品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对养殖业疫病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8.1.3《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旨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养殖业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8.1.4《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针对养殖业可能造成的水污染问题,规定了养殖业的污染防治措施,以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8.2政策扶持与补贴政策我国高度重视养殖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和补贴政策,以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8.2.1政策扶持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大科技支持、推广新型养殖技术等方式,扶持养殖业发展。同时鼓励金融机构为养殖业提供贷款支持,降低养殖企业的融资成本。8.2.2补贴政策对养殖业实施了一系列补贴政策,包括良种补贴、养殖环节补贴、保险补贴等。这些补贴政策旨在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8.3法律法规在养殖管理中的应用养殖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应充分运用法律法规,提高养殖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8.3.1依法办理养殖手续养殖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理养殖手续,取得合法的养殖许可。8.3.2严格执行养殖技术规范养殖企业应按照国家发布的养殖技术规范,加强养殖过程管理,保证产品质量。8.3.3落实疫病防控措施养殖企业应遵守《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疫病防控,保证养殖业健康发展。8.3.4加强产品质量检测养殖企业应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产品质量检测,保证产品安全。8.3.5保护生态环境养殖企业应遵循《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防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通过以上措施,养殖企业可以有效提升养殖管理水平,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第9章养殖业信息化管理9.1养殖业信息化概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养殖业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提高养殖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养殖业信息化管理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养殖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环节进行系统化、集成化管理的过程。本章主要介绍养殖业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和趋势。9.2养殖业信息管理系统养殖业信息管理系统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养殖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查询的一套软件系统。其主要功能如下:9.2.1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采集养殖场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质等环境信息,以及鱼的生长、饲料投喂、病害防治等生产信息,并将数据传输至信息管理系统。9.2.2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为养殖生产提供决策依据。如:预测鱼的生长趋势、饲料需求、病害发生等。9.2.3生产管理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养殖生产计划,如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实现养殖生产的精细化管理。9.2.4市场分析与决策通过收集市场信息,分析市场需求、价格波动等,为养殖企业制定合适的市场策略提供支持。9.3信息技术在养殖管理中的应用9.3.1智能监控系统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养殖场环境的实时监控,保证养殖环境适宜鱼的生长。9.3.2饲料投喂系统采用自动化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