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田节水灌溉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三农田节水灌溉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三农田节水灌溉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三农田节水灌溉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三农田节水灌溉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田节水灌溉作业指导书TOC\o"1-2"\h\u4703第1章概述 345401.1节水灌溉的意义 3317661.1.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313981.1.2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485281.1.3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4298791.2三农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趋势 4227841.2.1三农节水灌溉现状 4129511.2.2三农节水灌溉发展趋势 427822第2章节水灌溉基础知识 569762.1灌溉水源与水质要求 593972.1.1地面水 514792.1.2地下水 5295502.1.3再生水 572472.2灌溉制度与灌溉定额 579022.2.1灌溉制度 5265092.2.2灌溉定额 611782.3灌溉技术与设备选择 6203712.3.1灌溉技术选择原则 6127972.3.2灌溉设备选择 6945第3章节水灌溉规划设计 668893.1灌溉区域划分 727413.1.1划分原则 7193643.1.2划分方法 714883.2灌溉系统设计 757793.2.1设计原则 7173773.2.2设计方法 712533.3灌溉设施布局 7286743.3.1布局原则 7187873.3.2布局方法 715747第4章地面灌溉技术 7120414.1漫灌技术 7175934.1.1漫灌概述 723184.1.2漫灌操作步骤 880144.1.3注意事项 862764.2畦灌技术 820294.2.1畦灌概述 8152994.2.2畦灌操作步骤 883234.2.3注意事项 877214.3沟灌技术 8234144.3.1沟灌概述 848674.3.2沟灌操作步骤 9100964.3.3注意事项 923707第5章喷灌技术 9150335.1喷灌系统组成 9268035.1.1水源 95675.1.2输水设备 956365.1.3增压设备 965345.1.4控制设备 9292965.1.5喷头 1073765.1.6辅助设备 1082015.2喷灌设备选择与布置 10272015.2.1喷灌设备选择 10161625.2.2喷灌设备布置 10226095.3喷灌操作与管理 10281575.3.1喷灌操作 10202885.3.2喷灌管理 1113012第6章微灌技术 11264776.1微灌系统类型与特点 1129006.1.1类型 11316056.1.2特点 11298916.2微灌设备选择与布置 11215636.2.1设备选择 1267476.2.2设备布置 1216136.3微灌操作与管理 129486.3.1操作要点 1249216.3.2管理措施 1211047第7章渠道防渗技术 12140397.1渠道防渗材料与结构 12257397.1.1防渗材料 12183217.1.2防渗结构 12324597.2渠道防渗施工技术 1326017.2.1施工准备 1379627.2.2防渗材料施工 1373237.2.3防渗结构施工 1327677.3渠道防渗维护与管理 13309767.3.1防渗层的检查与维护 13320557.3.2防渗结构的检查与维护 14226907.3.3水资源管理 1420701第8章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14165508.1雨水资源评估 14164018.1.1降雨特征分析 1433078.1.2雨水资源潜力评估 14242528.1.3雨水水质分析 14130818.2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14163248.2.1雨水收集设施选型 1417798.2.2雨水收集系统布局 1426918.2.3雨水输送与存储 14210978.2.4雨水处理与净化 14105388.3雨水利用方式与应用 14263618.3.1直接灌溉 15161348.3.2间接灌溉 15152028.3.3雨水与农艺措施结合 15199568.3.4雨水调蓄利用 15327008.3.5雨水多功能利用 1527797第9章农田水利信息化管理 1590679.1农田水利信息采集与传输 15150989.1.1信息采集 15254789.1.2信息传输 15291589.2农田水利信息化平台建设 15280789.2.1平台架构 1522569.2.2平台功能 15170019.3农田水利智能化管理 1644319.3.1智能灌溉决策 1670339.3.2智能设备控制 1668109.3.3智能预警与应急响应 16322019.3.4智能数据分析与优化 1617976第10章节水灌溉效益评价与推广 16714010.1节水灌溉效益评价指标 161616110.1.1经济效益指标 16540310.1.2社会效益指标 16379310.1.3环境效益指标 171605310.2节水灌溉效益评价方法 172666210.2.1定量评价方法 172045910.2.2定性评价方法 173225610.2.3综合评价方法 172009610.3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172763810.3.1政策支持 171872410.3.2技术培训与示范 171065410.3.3资金投入 17565110.3.4技术创新与优化 17134210.3.5市场化运作 17第1章概述1.1节水灌溉的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但是我国水资源总量有限,且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节水灌溉作为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1.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水灌溉通过科学合理地调配水资源,减少农业用水过程中的浪费,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从而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1.1.2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节水灌溉有助于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1.1.3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节水灌溉有利于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1.2三农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趋势1.2.1三农节水灌溉现状我国三农节水灌溉在政策扶持、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节水灌溉覆盖率低。尽管近年来我国节水灌溉面积逐年增加,但占总灌溉面积的比例仍然较低。(2)节水灌溉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地区、不同作物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仍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3)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与维护资金投入不足。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成本较高,投资有限,农民自筹能力不足。1.2.2三农节水灌溉发展趋势(1)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节水灌溉的政策支持,推动节水灌溉事业发展。(2)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未来,我国将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广成熟技术,提高节水灌溉技术水平。(3)市场机制逐步完善。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发挥企业在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和维护水平。(4)农民参与度提高。加强农民节水意识培训,提高农民参与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节水灌溉事业可持续发展。第2章节水灌溉基础知识2.1灌溉水源与水质要求灌溉水源是农田灌溉的基础,合理利用水源对提高农田节水灌溉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灌溉水源主要包括地面水、地下水以及再生水等。各类水源的水质要求如下:2.1.1地面水地面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源。其水质要求如下:(1)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相关规定;(2)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等含量较低;(3)病原微生物含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2.1.2地下水地下水是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其水质要求如下:(1)符合GB/T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的相关规定;(2)硬度、矿化度、硫酸盐等指标适宜;(3)病原微生物含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2.1.3再生水再生水是指经过处理后可重复利用的水资源,其水质要求如下:(1)符合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关规定;(2)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等含量较低;(3)病原微生物含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2.2灌溉制度与灌溉定额灌溉制度是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的灌溉计划。灌溉定额是指单位面积作物在整个生育期内所需的水量。2.2.1灌溉制度灌溉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灌溉时期:根据作物生长期、气候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确定;(2)灌溉次数: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持水能力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3)灌溉水量: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水分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4)灌溉方式:根据作物种类、土壤类型、水资源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2.2.2灌溉定额灌溉定额的制定应考虑以下因素:(1)作物种类:不同作物需水量不同,灌溉定额有所差异;(2)作物生长期:不同生长期作物需水量不同,灌溉定额应适时调整;(3)地区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条件下,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定额有所不同;(4)土壤类型:不同土壤类型对水分的保持和传递能力不同,影响灌溉定额的制定。2.3灌溉技术与设备选择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和设备的应用是提高农田节水灌溉效果的关键。应根据以下原则进行选择:2.3.1灌溉技术选择原则(1)适应性强:灌溉技术应适应不同作物、不同土壤、不同气候条件的需求;(2)节水效果显著:灌溉技术应具有较高的节水率,降低水资源浪费;(3)操作简便:灌溉技术应便于农民操作和维护;(4)投资适中:灌溉技术应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投资成本。2.3.2灌溉设备选择(1)喷灌设备:适用于平原、坡地等地区,具有节水、省工、适应性强等优点;(2)滴灌设备:适用于果园、蔬菜等精细农业,具有节水、节能、提高产量等优点;(3)微灌设备:适用于花卉、苗圃等特殊作物,具有节水、提高品质等优点;(4)涌流灌溉设备:适用于大田作物,具有节水、提高灌溉均匀度等优点。根据作物需求、地区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合理选择灌溉技术和设备,有助于提高农田节水灌溉效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3章节水灌溉规划设计3.1灌溉区域划分3.1.1划分原则根据农田的地形、土壤、作物种类及需水量等条件,合理划分灌溉区域,保证水资源的高效利用。3.1.2划分方法(1)根据地形、土壤和作物种类,将农田划分为若干个灌溉小区;(2)根据灌溉小区的需水量和水源条件,确定灌溉区域的水源分配方案;(3)结合农田水利设施现状,优化灌溉区域布局。3.2灌溉系统设计3.2.1设计原则遵循节水、高效、安全、环保的原则,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用水成本。3.2.2设计方法(1)根据灌溉区域的划分,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2)计算灌溉系统设计流量,确定灌溉设施规模;(3)设计灌溉渠道、管网、泵站等设施,保证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3.3灌溉设施布局3.3.1布局原则充分考虑农田水利设施现状、灌溉需求、水源条件等因素,合理布局灌溉设施,提高灌溉效率。3.3.2布局方法(1)根据灌溉系统设计,确定渠道、管网、泵站等设施的具体位置;(2)优化灌溉设施布局,减少输水损失,降低能耗;(3)结合农田地形、土壤和作物布局,合理配置灌溉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4)考虑灌溉设施运行管理方便,降低维护成本。第4章地面灌溉技术4.1漫灌技术4.1.1漫灌概述漫灌是一种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适用于平坦或微倾斜的地块。通过在地表形成均匀的水层,使水分缓慢渗透至作物根部。4.1.2漫灌操作步骤(1)检查灌溉设施,保证输水管道、阀门、水泵等设备正常运行。(2)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地块面积,计算所需水量。(3)打开水源,调整水流速度,使水均匀地漫过整个地块。(4)观察地块表面,保证水分分布均匀,避免积水或漏灌。(5)灌溉结束后,关闭水源,清理灌溉设备。4.1.3注意事项(1)漫灌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地块水分状况,及时调整水流速度。(2)避免在强风天气进行漫灌,以免水分蒸发过快,影响灌溉效果。(3)漫灌后,应及时进行松土,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作物生长。4.2畦灌技术4.2.1畦灌概述畦灌是一种在畦面上进行的灌溉方式,适用于具有一定坡度的地块。通过在畦面上形成梯田状的水层,使水分沿畦面向作物根部渗透。4.2.2畦灌操作步骤(1)检查畦面结构,保证畦面平整、排水良好。(2)根据作物需水量和畦面面积,计算所需水量。(3)在畦面一端或两端设置水源,调整水流速度,使水均匀地沿畦面向前推进。(4)观察畦面水分状况,保证水分分布均匀,避免积水或漏灌。(5)灌溉结束后,关闭水源,清理灌溉设备。4.2.3注意事项(1)畦灌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畦面水分状况,及时调整水流速度。(2)避免在强风天气进行畦灌,以免水分蒸发过快,影响灌溉效果。(3)畦灌后,应及时进行松土,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作物生长。4.3沟灌技术4.3.1沟灌概述沟灌是一种在作物种植沟内进行的灌溉方式,适用于沟壑地形或需要精确控制水量的地块。通过在沟内形成水层,使水分沿沟底向作物根部渗透。4.3.2沟灌操作步骤(1)检查沟渠结构,保证沟底平整、排水良好。(2)根据作物需水量和沟渠长度,计算所需水量。(3)在沟渠一端设置水源,调整水流速度,使水均匀地沿沟底流动。(4)观察沟内水分状况,保证水分分布均匀,避免积水或漏灌。(5)灌溉结束后,关闭水源,清理灌溉设备。4.3.3注意事项(1)沟灌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沟内水分状况,及时调整水流速度。(2)避免在强风天气进行沟灌,以免水分蒸发过快,影响灌溉效果。(3)沟灌后,应及时进行松土,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作物生长。同时注意保持沟渠清洁,防止堵塞。第5章喷灌技术5.1喷灌系统组成喷灌系统主要由水源、输水设备、增压设备、控制设备、喷头及辅助设备等组成。以下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说明。5.1.1水源水源是喷灌系统的起点,通常包括地下水、地表水、集雨水和再生水等。选择水源时,应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农田分布、作物需水量等因素综合考虑。5.1.2输水设备输水设备包括管道、泵站、阀门等,其主要功能是将水源输送到农田。输水设备的选择应考虑输水距离、作物需水量、地形地貌等因素。5.1.3增压设备增压设备主要包括水泵、压力罐等,用于提高水压,保证喷灌系统正常运行。增压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喷灌系统的设计流量、扬程等参数确定。5.1.4控制设备控制设备包括电磁阀、手动阀、控制器等,用于实现对喷灌系统的自动或手动控制。选择控制设备时,应考虑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操作简便性等因素。5.1.5喷头喷头是喷灌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用于将水均匀地喷洒到作物上。根据喷洒方式的不同,喷头可分为旋转喷头、固定喷头和摇臂喷头等。5.1.6辅助设备辅助设备包括支架、连接管、过滤器等,用于保证喷灌系统的正常运行。选择辅助设备时,应考虑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维护方便性。5.2喷灌设备选择与布置5.2.1喷灌设备选择在选择喷灌设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作物生长需求:根据作物种类、生长期、需水量等选择合适的喷头类型和喷灌参数。(2)适应地形地貌:根据地形地貌特点,选择合适的喷灌设备,保证喷灌均匀性。(3)节能环保:选用高效节能的喷灌设备,降低运行成本,减少水资源浪费。(4)安全可靠: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安全功能,防止因设备故障造成农田损失。5.2.2喷灌设备布置喷灌设备的布置应根据以下原则进行:(1)喷头间距:根据喷头喷洒范围和喷灌均匀性要求,合理确定喷头间距。(2)喷头高度:喷头高度应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和喷洒均匀性,一般为1.53米。(3)喷头方向:喷头方向应与农田边界和作物种植方向相适应,保证喷灌效果。(4)管道布局:管道布局应考虑输水距离、地形地貌等因素,尽量减少水头损失。5.3喷灌操作与管理5.3.1喷灌操作(1)开启喷灌系统前,检查水源、输水设备、喷头等是否正常。(2)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天气条件,调整喷灌系统的运行时间和喷头工作压力。(3)喷灌过程中,注意观察喷头工作状态,发觉异常及时处理。(4)喷灌结束后,关闭水源和喷灌系统,清理设备。5.3.2喷灌管理(1)定期检查喷灌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调整喷灌参数,保证喷灌效果。(3)做好喷灌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4)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喷灌水的利用率。(5)及时了解和掌握新型喷灌技术,不断提高喷灌管理水平。第6章微灌技术6.1微灌系统类型与特点微灌作为一种高效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水、节能、增产效果。本节主要介绍微灌系统的类型及特点。6.1.1类型微灌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滴灌系统:通过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以水滴形式进行灌溉。(2)微喷灌系统: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形成细小水滴。(3)涌泉灌系统:利用地下水源,通过涌泉头将水喷洒到作物根部。(4)渗灌系统:通过渗水管将水直接渗透到作物根部土壤。6.1.2特点微灌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节水:微灌系统通过精确控制水量,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深层渗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2)节能:微灌系统降低了对水泵、管道等设备的压力要求,从而降低能耗。(3)增产:微灌技术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4)环保:微灌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6.2微灌设备选择与布置合理选择和布置微灌设备是实现高效微灌的关键。6.2.1设备选择(1)根据作物种类、种植方式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微灌系统。(2)根据灌溉面积、水源情况、地形地貌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3)考虑设备的质量、功能、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6.2.2设备布置(1)合理布局灌溉区域,保证灌溉均匀。(2)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调整喷头、滴灌管等设备的间距和高度。(3)充分考虑排水、防冻等因素,合理布置管道。6.3微灌操作与管理微灌操作与管理是实现节水、高效、环保目标的重要环节。6.3.1操作要点(1)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定期检查设备,发觉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3)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调整灌溉时间和水量。6.3.2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灌溉管理制度,保证灌溉工作有序进行。(2)加强灌溉水源管理,防止水源污染。(3)定期对灌溉设备进行保养,提高设备使用寿命。(4)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微灌技术水平。第7章渠道防渗技术7.1渠道防渗材料与结构7.1.1防渗材料渠道防渗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土工合成材料、聚合物水泥砂浆等。在选择防渗材料时,应根据工程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水资源状况及经济合理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7.1.2防渗结构渠道防渗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1)单一材料防渗:采用一种材料进行渠道防渗,如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2)复合材料防渗: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进行渠道防渗,如土工合成材料与混凝土组合、聚合物水泥砂浆与混凝土组合等;(3)防渗层与保护层组合:在防渗层上设置一定厚度的保护层,以防止防渗层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7.2渠道防渗施工技术7.2.1施工准备(1)熟悉设计图纸,明确工程量及施工要求;(2)编制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施工顺序、人员组织等;(3)做好施工场地平整、排水设施完善、临时设施搭建等工作;(4)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7.2.2防渗材料施工(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防渗材料施工;(2)保证防渗材料的质量,对进场材料进行验收和复验;(3)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保证防渗层厚度、密实度等指标符合要求;(4)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7.2.3防渗结构施工(1)根据设计要求,合理设置防渗结构的分缝、伸缩缝等;(2)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保证防渗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防渗效果;(3)施工过程中,注意对防渗结构的保护,避免施工机械和人员对其造成破坏;(4)及时进行防渗结构的养护,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7.3渠道防渗维护与管理7.3.1防渗层的检查与维护(1)定期检查防渗层的完整性,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对防渗层进行清洗、修补、加固等维护工作,保证其防渗效果;(3)针对不同季节和气候变化,采取相应的防渗层保护措施。7.3.2防渗结构的检查与维护(1)定期检查防渗结构的稳定性、渗漏情况等,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对防渗结构进行养护、加固、修补等维护工作,保证其使用寿命;(3)建立健全防渗结构维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维护周期。7.3.3水资源管理(1)加强渠道用水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2)完善渠道监测设施,实时掌握渠道水位、流量等信息;(3)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第8章雨水收集利用技术8.1雨水资源评估8.1.1降雨特征分析对农田所在区域的降雨特征进行分析,包括降雨量、降雨频率、降雨强度等,为雨水收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8.1.2雨水资源潜力评估根据降雨特征分析结果,评估区域雨水资源的潜力,确定可收集雨水的数量。8.1.3雨水水质分析对收集的雨水进行水质检测,了解水质状况,为后续处理和利用提供依据。8.2雨水收集系统设计8.2.1雨水收集设施选型根据农田特点及雨水资源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雨水收集设施,如屋顶集水、地面集水等。8.2.2雨水收集系统布局合理规划雨水收集系统的布局,保证收集效率最高,同时考虑农田灌溉需求。8.2.3雨水输送与存储设计雨水输送和存储设施,包括输送管道、蓄水池等,保证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8.2.4雨水处理与净化针对雨水水质,设计相应的处理与净化工艺,保证雨水达到灌溉水质要求。8.3雨水利用方式与应用8.3.1直接灌溉将处理后的雨水直接用于农田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8.3.2间接灌溉将雨水用于补充地下水、水库等水源,实现间接灌溉。8.3.3雨水与农艺措施结合将雨水收集利用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如滴灌、喷灌等,提高农田节水效果。8.3.4雨水调蓄利用通过调节雨水的收集、存储和利用,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8.3.5雨水多功能利用发挥雨水的生态、景观等作用,实现雨水资源的综合效益。第9章农田水利信息化管理9.1农田水利信息采集与传输9.1.1信息采集农田水利信息采集主要包括气象数据、土壤水分、作物需水量、灌溉水量等。应采用现代化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9.1.2信息传输信息传输应采用可靠的通信技术,如有线、无线、卫星通信等。建立数据传输网络,实现农田水利信息的远程、实时、快速传递,为农田节水灌溉提供数据支持。9.2农田水利信息化平台建设9.2.1平台架构农田水利信息化平台应采用分层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与分析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界面层。各层之间应实现高效协同,保证平台稳定运行。9.2.2平台功能(1)数据管理:对采集到的农田水利数据进行存储、查询、分析和处理;(2)决策支持: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农田节水灌溉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3)远程监控:实时监控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状态,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措施;(4)信息发布:向部门、农业企业和农户提供农田水利相关信息。9.3农田水利智能化管理9.3.1智能灌溉决策基于农田水利信息化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农田灌溉的智能化决策。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土壤水分、气象数据等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