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卷】江苏省常州市常州联盟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10.5-10.6)语文试卷_第1页
【江苏卷】江苏省常州市常州联盟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10.5-10.6)语文试卷_第2页
【江苏卷】江苏省常州市常州联盟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10.5-10.6)语文试卷_第3页
【江苏卷】江苏省常州市常州联盟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10.5-10.6)语文试卷_第4页
【江苏卷】江苏省常州市常州联盟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10.5-10.6)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州市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研高三年级语文试卷2024.10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最近译林出版社翻译出版了英国科普作家菲利普·鲍尔的《明亮的泥土:颜料发明史》。作为一个科学家,鲍尔书中的视角显然更专注艺术与科学的关系。颜色是艺术家的一门通用语言,它甚至和音乐一样,会通过我们的感官深入我们的精神世界。受到不同文明的历史传统、不同地域的动植物世界丰富性的影响,某种颜色从被认知被命名的那一刻起,就天然地带上了我们今天难以琢磨的经验、信仰等元素。不过笔者更感兴趣的是从书中找寻中西方最早对于“颜料合成”的相同实践。艺术家和我们的不同在于他需要两套颜色体系,要将眼中所看到的色彩世界通过调色板再现于画板画布之上,因而艺术史的长河无法脱离颜料的发明史。颜料并非我们常以为的天然存在或调色板上的简单混合物。人类最初使用的颜色,大都是以天然矿物为主。比如云母、红朱砂、黑石墨、绿松石、青金石、孔雀绿,等等。这些五颜六色的石块很容易从自然界取得,不需经过复杂的处理就可使用。在一些几万年前的洞穴遗址上,我们可以看到色彩斑斓的岩画,那时的人们就已经知道从很远的地方将矿物运来,将之粉碎、研磨然后用黏合剂搅拌后进行涂色,磨得越细,颜料的附着力、覆盖力、着色力就越好,穿越了时间的长河依然保存着当时的色泽。朱砂被称为红色之王,其天然形式,比如矿物辰砂,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颜料。中国利用朱砂作颜料已有悠久的历史,两河流域和埃及并不知朱砂,绘画中作为红色颜料的是氧化铁,主要来自赤铁矿。到了中世纪,朱砂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红色之王,在文艺复兴时期更是无处不在,成为艺术的主要色调。非天然颜料在古代并不多见,特别是蓝紫色,堪称稀罕。迄今为止只有埃及蓝、中国紫和玛雅蓝被确认为是出现于工业社会以前的三种人造蓝紫色。埃及蓝,著名的古埃及玻璃料或陶釉,后来发展为颜料,用于绘制古埃及壁画。在中国,蓝色的矿物颜料主要来自石青。近些年考古学家在中国的汉代彩绘陶俑及青铜器上发现与“埃及蓝”类似的“汉紫”,这种紫色颜料在自然界中还未发现。之后又在秦兵马俑身上发现已经被大量使用,现在人们普遍将其称作“中国紫”。20世纪80、90年代开始,中外科学家开展了长达多年的研究与合作,并首次在兵马俑的彩绘中发现了人工合成的汉紫。埃及蓝的成分主要是钙铜硅酸盐,汉紫的成分是钡铜硅酸盐,没有太本质的区别。硅酸铜钡(汉紫)的制备条件较为苛刻,需要将青石绿、重晶石、硫酸钡、石英等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在1000度左右的高温下进行反应。那时的手工业作坊对于高温的控制已有相当的经验,白陶和原始瓷也出现在这个时期,汉紫也许就是从原始瓷釉技术演变而来的,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被人们偶然发现并作为颜料使用。作为古代颜料中极为珍贵的一种合成颜料,汉紫在秦兵马俑的彩绘使用中却较为普遍。作者的这本书讲了太多西方艺术史的故事。我们期待他的下一本书会是关于中国颜料发明的五彩缤纷的故事。(摘编自闻白《〈明亮的泥土:颜料发明史〉:不一样的颜色故事》)材料二:由于一些原因,我在中国却从未游历过西安,去看看秦始皇的陵墓和他的兵马俑。它们毫无疑问是我一直想参观的。我明白,那些纵横排列的陶土士兵,现在已无人得见其巅峰时期的辉煌。昔日装扮它们的颜料,早已从表面纷纷剥落。如我在本书正文中写到古希腊那些神庙和雕像时所说的,它们留给今人一种印象,似乎古代世界单调黯然。事实并非如此。在西安发掘出土的陶俑上,仍然黏附着一些色料碎片,从中能够看出这些雕像也曾色彩鲜明。兵马俑身上的那些色料,有一些只有中国才有。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化学工艺相当复杂,可用来制备多种药物及其他日常用品。在古埃及,情况同样如此。埃及人留下了一种极受推崇的颜色,今人径称为埃及蓝,它可能是制备玻璃时衍生出来的。这是一种蓝色硅酸盐材料,其色调来自铜元素。中国在秦汉两朝,以及时间更早的战国时期,并未使用埃及蓝,但中国也有属于自己的蓝色,今人称为汉代蓝,也称为中国蓝。中国古代的化学家们还发现,在制作这种蓝色色料时,可以把颜色调成紫色,两者化学成分相同,只是配比有别。这项创新很难得,毕竟在人类的整个“颜料发明”史上,紫色色料都很难制备;在西方,直到19世纪才有了好用、稳定的紫色色料。更令人惊喜的是,中国紫包含两个铜原子,由一个化学键连接,从而成为人类已知最早的具有所谓“金属—金属键”的合成物质,这种单元对现代化学家来说极为重要。我虽未亲见过兵马俑,多年前却在瑞士拜访过苏黎世大学的海因茨·贝尔克教授,海因茨慷慨地送给我一块中国蓝的颜色样品,那是他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制成的。写本篇序言的时候,这块样品就在我的面前。海因茨曾写道:“从工艺和化学方面来看,中国蓝和中国紫的发明是一项非凡的功绩。”到这里,读者大概能够看出,为何我对《明亮的泥土》中文版的面世如此欣喜。一直让我引以为憾的是,没能在书中更多地谈论西方世界以外的艺术,也许未来某天,我会决心一试。在中国,颜料的发明有着迥异的故事。我期待,也深信,《明亮的泥土》会在中国读者中引发广泛共鸣。(摘编自菲利普·鲍尔《〈明亮的泥土〉中文版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颜色是艺术家的通用语言,能够深入人的精神世界,其使用受到地域、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B.朱砂自发现以来就在中外绘画中广泛使用,由此朱砂成为红色之王,同时红色也成为艺术的主要色调。C.近些年考古学家先后在中国汉代彩绘陶俑及青铜器、秦兵马俑上,发现了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紫色颜料。D.汉紫这一紫色色料的制备,必须把多种物质混合并通过高温使其产生反应,再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配比。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篇书评,材料一没有面面俱到评述原著,而是围绕原著里中西方最早对于“颜料合成”的相同实践展开介绍。B.材料一第8段在介绍汉紫的发明时,用了“也许”“就”“已经”“偶然”等词语,增强了表达的客观性和准确性。C.作为一篇中文版的序言,材料二用较多笔墨写中国颜料的发明,这弥补了原著没有更多谈论西方以外的艺术的遗憾。D.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行文过程中都采用了中外情况对举、相互关联的方法,这可以加深读者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3.下列材料,最不可能被鲍尔用到一部关于中国颜料发明的著作中的一项是()A.烟炱是敦煌莫高窟使用的颜色材料之一,它是从烟囱壁分离出来的烟团,将烟炱与胶融合,便生成墨这种颜料,由墨而出便是黑色。B.赤红之色象征福贵,是传统牡丹画常用的颜色,明代画家徐渭画牡丹却不用此色,仅以泼墨为之,水墨润泽又浓淡得宜,富有生气。C.蓝草的叶子含有一种色素,现代的科学名称叫“蓝甙”,它在水浸的条件下逐步水解,染于织物上后,经日晒氧化就生成“蓝靛”。D.铅白一般指碱式碳酸铅,又名铅粉、铅华,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最早、记录最丰富、品种最多样的白色颜料,常用在中国古代绘画中。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对有关“中国紫”的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5.鲍尔把一部有关颜料发明史的著作取名为“明亮的泥土”,书名含义丰富,请简要说明。(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迅速消失的一切李娟为了让羊多吃一点,走远一些,居麻每次放羊总是天黑透了才回来。等回到家,冻成了一截木头的居麻,一碗接一碗木然地喝茶,半天不吭声。这一天,尤其地冷,哪怕紧傍着炉火,呼吸间仍是浓重的白气。后来,这家伙大约缓过来了,突然俯身过来扯着我的外套袖子,开口道:“是新衣服吗?”我说:“不,穿了五年了。”他便非常吃惊的样子,啧啧不已。然后他又扯着自己身上半旧的军便装说:“这个嘛,两千,十年的!”——我乍听之下,以为是两千年买的,穿了十年了。连忙说:“哎呀,穿了十年还这么新啊?质量可真好!”他一愣,生气地说:“哪里的‘十年’,三个月不到!”原来,“两千十年”的意思是“2010年”。如果只是才穿了三个月的衣服,那看着未免也太旧了……他又指着嫂子的紫红色长大衣——我前两天刚为她奋力洗出来——说:“这个,才穿了一年,还是两百块钱的东西!”我不吭声,我这件棉服才一百多块钱。当时给嫂子洗大衣时,心里还想:也不知穿了几十年了,脏成这样!却不知道,这衣服那才是第一次下水。洗出来的那水,跟巧克力浆似的!清第一遍的水像老抽一样,清第二遍的水跟酱油一样。估计第三遍才能清出生抽来。但当时已经洗了两个多钟头。这边,居麻还在愤愤地发牢骚:“一年一件,衣服没有了,两百块!两双鞋子没有了,一百块!里面的,外面的,上面的,下面的,你的,我的!全都没有了,算下来多少钱?!天天放羊,早早地出去,晚晚地回来,结果这个样子!”我不知如何安慰。想分享几招保护衣服的方法,刚开口又想起这几招只适用于定居的生活——较轻松的、稳定的生活。但又怎能说大家不爱惜物品呢?衣物总是补了又补,鞋子没有一双不曾打过补丁。穿坏的衣服就剪开,拼补成大块布料,缝成结实的大包搬家时使用,或给骆驼做外套。或裁成条儿,编成结实的绳子……总之,一件衣服被淘汰后还要在这个家中存在很长时间,才一点点消散。连一只喝过饮料后的塑料瓶也舍不得扔掉,不辞辛苦带进了冬窝子,装了这个又装那个。一次盛了牛奶后,夜里上冻了,倒不出来。加玛就把瓶子放在铁炉边烘烤。一不留神火烧得太大,瓶子烤瘪了,整个儿深深凹成了“C”形。但仍然不扔,换成装葵花籽油。尽管如此节省,一切还是在迅速流经这个家庭,像水一样。无论被这水如何地冲刷,这个家似乎始终一成不变,稳固结实。可我还是看到这水正在日夜不息地悄悄带走一切。长年的艰辛劳动,令居麻和嫂子一身病痛,有时痛得路都走不成。于是两人整天把阿司匹林和去痛片当饭吃,一天四五遍,一次两片。据说已经连着吃了五六年了!服下阿司匹林或去痛片不到半小时,疼痛立刻消减,令大家很满意。几乎每一家牧民都大量备有这些便宜药,很让人揪心……有一天居麻突然鼻血流个不停。我想以个人的经验帮他止血,可他不干,说头疼得很,血流出来就不痛了。于是,每到血稍稍止住,他就用力擤鼻子,强迫其继续再流……看得人心惊肉跳。我觉得肯定与服药过量有关。他也承认,昨晚膝盖疼得厉害,便起来一气吞了四粒去痛片。我痛心疾首地说:“再别吃了!那东西不好!”他说:“对,去痛片不好。还是阿司匹林好。”我连忙说:“阿司匹林也不好!”他说:“豁切。”再懒得理我。坐在床沿上,垂着头,继续有气无力地流鼻血。除了沉重的生活压力,威胁健康的还有不当的生活习惯。我看到女人们总是一洗完头,就把湿头发紧紧地编成辫子盘起来,再出去到冰天雪地里干活。而且还总是湿着头发睡觉。每天晚上,嫂子结束一天的劳动后,就哼哼唧唧爬到花毡上让我给她按摩。尤其是小腿处,我用脚尖轻轻一踩她就痛得叫出声来。居麻因腿疼而一瘸一瘸地爬上床躺倒时,大家都悄悄地不吭声,稍微说点啥都会惹他心烦。连十五岁的扎达也天天嚷嚷着这痛那痛。还咳嗽个不停,咳声很浑浊。加玛虽然没有疼痛,但其实也不健康。她和嫂子一样,指甲凹凸不平,扭曲得厉害。没办法,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多少蔬菜,还都不是什么新鲜的蔬菜,更别提水果了。我发现,牧业上的孩子,小的时候总是显得比实际年龄小;一旦长大了,又总显得比实际年龄大。如此缓慢的成长,如此迅速的衰老。前来收购牲畜的老板对我发牢骚:你看你们城里人,四十多岁还和我们二十多的人一样!你们这些天天坐在房子里干活的人,哪会有什么病呢?……我无话可说。无论如何,生命需要保障,世人都需要平等地受用现代生活。一定要定居,羊群一定要停下来。不只是牧人,连大地也受不了了——羊多草少、超载过牧的状况令脆弱的环境正在迅速恶化。但是,草畜平衡,这是牧业生产的一个基本道理,也是牧人们自觉恪守的古老准则。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什么导致失控?……想来想去,大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最先失控了。每一个人,每一个在餐桌上吃半份羊肉剩半份羊肉的贪婪又狂妄的人。总之接下来,一定得把羊群拦截在南下的途中,使之停留在乌伦古河一带。一定得承受彻底离开羊群后,荒野失去活力,渐渐退化乃至沙化的代价……无可避免。羊的数量继续理直气壮地增长,世人更加理所当然地浪费。不知再怎样说下去……总是有人说,今年是羊群进入冬窝子的最后一年。那么,这些定居前最后的情景正好让我遇见……我不认为这是我的幸运。(节选自《冬牧场》,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穿了五年的棉服还很新,而居麻才穿了三个月的军便装已经半旧了,侧面描写出牧民在冬牧场生活的环境恶劣。B.牧业上的孩子成长缓慢,衰老迅速,是因为当地环境恶劣,资源匮乏,再加上劳苦的游牧生活方式,生命健康得不到保障。C.作者亲身经历游牧生活,收集原生态素材,以在场者的姿态状写冬牧场情景,以质朴又生动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D.作者描写冬牧场时,使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如对旧衣服的改造和居麻流鼻血的描写,将牧民的日常生活呈现在读者面前。7.下列对本文语言锤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锤炼语言,要推敲词语。写居麻吃去痛片,使用了“吞”字,表现居麻吃药的迫切,令读者深切地感受到居麻的疼痛。B.锤炼语言,要灵活运用句式。居麻针对衣服发的牢骚,使用了多组整句,表达了居麻对钱不经用的愤愤之情。C.锤炼语言,要巧用修辞。写居麻放牧回来“冻成了一截木头”,使用借喻修辞,表现天气的寒冷与放牧的不易。D.锤炼语言,要让语言有情趣。叙述“我”为嫂子洗脏衣服时,接连使用了“老抽”“酱油”“生抽”等词语,充满了趣味。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说“一成不变”,又说“带走一切”,对此你作何理解?9.文章结尾为何说“我不认为这是我的幸运”?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颙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故丙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陈平不肯知钱谷之数①,云‘自有主者’,彼诚达于位分之体也。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亮谢之。及颙卒,亮垂泣三日。(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二》)材料二:杨颙之谏诸葛公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大哉言矣!公谢之,其没也哀之,而不能从,亦必有故矣。公之言曰:“宁静可以致远。”则非好为烦苛以竞长而自敝者也。先主之初微矣,虽有英雄之姿,而无袁、曹之权藉,屡挫屡奔,而客处于荆州,望不隆而士之归之也寡。及其分荆据益,曹氏之势已盛,曹操又能用人而尽其才,人争归之,蜀所得收罗以为己用者,江、湘、巴、蜀之士耳。楚之士轻,蜀之士躁,虽若费祎、蒋琬之誉动当时,而能如钟繇、杜畿、崔琰、陈群、高柔、贾逵、陈矫者,亡有也。军不治而唯公治之,民不理而唯公理之,政不平而唯公平之,财不足而唯公足之;任李严而严乱其纪,任马谡而谖败其功;公不得已而察察于纤微以为訏谟大猷之累岂得已乎?夫大有为于天下者,必下有人而上有君。而公之托身先主也,非信先主之可为少康②、光武也,耻与荀彧、郭嘉见役于曹氏,以先主方授衣带之诏③,义所可从而依之也。上非再造之君,下无分猷之士,孤行其志焉耳。向令庞统、法正不即于溘亡,徐庶、崔州平未成乖散,先主推心置腹,使关羽之傲、李严之险,无得间焉,领袖群才,各效其用,公亦何用此营营为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注】①丙吉、陈平:西汉丞相,都不亲理细务。②少康:夏代中兴之主。③衣带之诏: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公不得已A而B察察C于纤微D以为訏谟E大猷F之累G岂得已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爨,煮饭、做饭,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的“爨”意思相同。B.劳,使……劳累,与《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的“侣”用法相同。C.微,卑微,与《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意思不同。D.“见役于曹氏”中的“见”与《孔雀东南飞》“府吏见丁宁”的“见”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颙认为,凡事亲力亲为的人,把自己弄得神形疲惫,不是因为才智比不上奴婢和鸡狗,而是他忘记了作为一家之主的职责。B.诸葛亮认为,心境平稳沉静,专心致志,才能高瞻远瞩,可见他并不是喜欢以处理繁杂琐碎的事务来逞强,使自己疲劳困乏的人。C.刘备分得荆州、占据益州时候,曹操的势力已经很强盛了,再加上曹操知人善任。能做到人尽其才,所以士人争相投奔他。D.江湘和巴蜀的士人都有缺点,虽有像费祎、蒋琬等名人,但像钟繇、杜畿这样的人太少,以致蜀国在政治、财用等方面都存在问题。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2)以先主方授衣带之诏,义所可从而依之也。14.对于杨颙的谏言,诸葛亮为何“谢之”但又“不能从”?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浙江舟中作赵孟頫①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日华②东。【注】①赵孟頫:字子昂,宋太祖十一世孙,书法家、画家、诗人,被称“元人冠冕”。宋末以父荫补官,入元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本词应作于其罢官南归后。②日华:太阳的光华,词中指太阳。15.下列对这首词作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舟行江上,词人感慨潮涨潮落何时才能终结,与“春花秋月何时了”有异曲同工之妙。B.“消沉”二句从人生的慨叹转入对历史的观照,易代之悲、兴亡之感令词人思绪万千。C.词人渴望驾长风、乘木筏直抵仙境,流露出不甘沉沦堕落,追寻光明自由迫切心情。D.这首词既以绿水青山、行舟飞鸟相映成趣,末又以“日华”反照全词,淡雅中见浓丽。16.清代赵翼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家史访谈中,爷爷回忆自己幼年境况之时,用了《陈情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外面没有可以依靠的亲戚、家里也无人照看门户的艰难情形。(2)古人常用“酒”或“茶”寄托情感,表达人生感慨,黄庭坚和陆游分别在《登快阁》《临安春雨初霁》中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来以酒或茶寄情抒怀。(3)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流云倦鸟的自然图景,生动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的历程。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香,具有超越有形世界的特点,尤其是那淡淡的幽香,A,氤氲流荡,可以成为无影无形的境界气象的象征。中国艺术家重视香,与他们所推崇的以神统形的美学观念有关。《楚辞》里就有_B的传统,影响深远。从艺术方法上说,它是一个以物比德的传统;从内在精神上说,它强调树立心灵芳香的人格风标;从美学观念来看,楚辞确立了内美和外美相融的美好世界。屈原是一位以香为生命滋养的人,你看他“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他爱香如命,“吾既滋兰以九畹兮,又树蕙以百亩”。香是他的乐土,是他的天国。清初王士祯咏扬州瘦西湖曾有诗云:“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这两句诗真把瘦西湖的神韵说活了。造园家非常注意这香影的创造,香影是无形的,然而无形是为有形勾勒出一种精神气质。瘦西湖四季清香馥郁,尤其是仲春季节,软风细卷,弱柳婆娑,湖中微光澹荡,岸边数不尽的微花细朵,浅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