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肥料项目立项与申请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环保肥料项目立项与申请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环保肥料项目立项与申请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环保肥料项目立项与申请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环保肥料项目立项与申请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平顶山市环保型生物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设单位:平顶山市XX化肥工程有限公司报告编制单位:郑州文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编制日期:二〇一五年十月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河南省平顶山市环保型肥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县3.项目承办单位:河南某某化肥工程有限公司河南某某化肥工程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环保型肥料研发与生产的科技型企业,专注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和土壤污染生物修复/肥料产品创新改良工程两个领域方向,致力于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公司依托全品类的有机肥料产品、多应用领域的解决方案、灵活的投资合作,竭诚为渠道代理商、现代设施农业、有机种植公司、政府职能部门、行业投资公司以及个人消费者提供专业、创新、满意的服务。4.项目总投资额该项目主要研发与生产加工新型环保型肥料,以现有化肥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总投资2.8亿元,总共分两期完成。项目方利用自筹资金,可满足项目的基础投资,后期大量的投资主要可能依靠对外融资和银行贷款。表1资金来源表资金来源资金(万元)用途自有资金土地费用及部分基建工程费用对外融资生产基地建设,企业规模化运作和推广和流动资金需求合计5.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建设新型肥料研发与生产的科技示范园一座,主要生产土壤重金属修复的生物肥料产品。项目总用地面积600亩,总建筑面积8900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包括办公楼、农副产品展示区、科研楼、专家公寓楼、5.生产加工区、仓库、停车场、员工餐厅、网络信息化中心及其他配套设施。7.项目建设周期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型化肥生产加工及研发基地建设项目按规划建设期为5年,从2016年到2021年。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1.国家、河南省《十二五计划和2025年远景目标纲要》;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肥料发展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22号;3.《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4.国家关于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的文件;5.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6.项目建设单位委托郑州文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报告的委托合同。第三节可行性研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建设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型化肥生产加工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项目农业结构调整布局,种植场地选择,建设条件进行分析,主要生产各种系列的环保肥料、生物肥料,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选择。拟建规模、投资估算,项目经济效益测算作为重点。具体内容有: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建设条件和规模3.市场预测4.生产技术方案5.公用工程及生态、环保卫生、防疫6.生产组织,劳动定员,技术培训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8.财务效益分析第四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科目单位指标备注1项目规模总投资万元2销售收入万元3总成本万元3.1可变成本万元3.2固定成本万元4经营成本万元5利税总额万元5.1营业税金及附加万元5.2利润总额万元5.3营业税万元6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7财务净现值万元税后8税后投资回收期年含建设期9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10财务净现值万元税前11总投资收益率%12投资利税率%13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14盈亏平衡点%第二章项目的建设背景1、产业背景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已将生物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5个战略重点之一。2009年6月颁布《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办发〔2009〕45号)和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产品免征增值税的通知(财税〔2008〕56号)。2011年12月科技部发布的《“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和农业部发布的《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生物肥料产业列入优先发展技术领域。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5部委研究提出了《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新型高效生物肥料”被列入优先发展十大产业中“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2012年12月印发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65号),将微生物肥料和制剂列入生物农业绿色种植和生物环保技术重要产品,因此,发展微生物肥料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在技术发展的同时,社会、经济、环境、政策等方面的综合原因也推动了微生物肥料应用,推动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消费者对有机食品需求的日益增长;二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台了加强推广生物肥料的政策;三是社会上对传统肥料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关注。在此背景下,包括微生物肥料在内的全球生物肥料市场呈现快速发展趋势,2014年全球生物肥料销售额达到约70亿美元,未来以12.8%的复合年度成长率(年复合成长率)成长,2017年将达到103亿美元。不过,目前全球生物肥料市场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对生物肥料概念不清晰、消费者难以摒弃的传统化学肥料的各种优势、生物肥料的低采购率等。2、项目符合行业发展政策良好的土壤环境是农产品安全的首要保障,是人居环境健康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壤环境保护高度重视。2014年3月,环保部表示原则通过《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在2015年底实施。《计划》中明确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到2020年,农用地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土壤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部分地区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全国土壤环境状况稳中向好。本项目在此背景下进行建设,是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政策法规的。第三章环保型生物肥料市场分析近年来,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迅速,并己成为我国农业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生物肥料产品的种类和总产量,还是其应用面积都有了快速的增加,已逐渐成为肥料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生物肥料产业基本形成,主要表现在:1、微生物肥料产品数量达1000种以上,应用面积超一亿亩。微生物肥料在国家生态示范区、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中己成为肥料主力军,其用量超过500万吨,约占我国微生物肥料年产量的50%,且这一数字还呈不断上升趋势。全国生物肥料企业约有850多家,遍布我国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产量超过900万吨;全国从事生物肥料生产的人员4万多人;年产值能达到130亿元以上。2、生物肥料使用菌种种类不断扩大,所使用的菌种早己不限于根瘤菌,即使是根瘤菌种类也达30多种。其他的诸如各种自生、联合固氮微生物、纤维素分解菌、PGPR菌株等,据统计,目前使用菌种已达到150多种,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种类。3、使用效果逐渐被农民等使用者认可。生物肥料的应用效果不仅表明在产量增加上,而且表现在产品品质的改善,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生物肥料的使用效果已被农民等使用者认可,应用面积在逐年扩大。4、质量意识开始深入人心,质检体系初步形成。农业部于19%年将生物肥料纳入国家检验登记管理范畴,对生物肥料的生产、销售、应用、宣传等方面进行监管,促进了生物肥料产品质量的提高。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检中心己举办了18期标准和技术培训班,面向省级土肥质检机构及生产企业,初步构建了部、省、企业的三级质检体系。5、生物肥料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产品的生产应用及其质量监督有据可依。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经过10多年的工作,我国的生物肥料标准框架基本建成。其标志是构建了由通用标准、使用菌种安全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技术规程五个层面21个标准组成的我国生物肥料标准体系框架,这为生物肥料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6、生物肥料产品进出口日趋活跃,已步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轨道。目前有20余个境外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并在国内进行了试验,已有20多个产品获得登记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将有更多的外国产品进入中国的农资市场。同时,我国也有一些产品出口到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匈牙利、波兰、泰国等国家和地区。7、国家产业政策对行业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和支持,在科研资金支持力度和产业化示范项目的建设上的立项都是空前的。尤其是自2008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的一些扶持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生物肥料生产企业将迎来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由于微生物肥料在培肥地力,提高化肥利用率,抑制农作物对硝态氮、重金属、农药的吸收,净化和修复土壤,降低农作物病害发生,促进农作物秸秆和城市垃圾的腐熟利用,保护环境以及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等方面表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前景良好。在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方面,目前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应用了微生物肥料,在欧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中,微生物肥料的使用已达到了肥料总量的20%以上,总产量以10%-20%的速度递增。而我国年产微生物肥料仅占化肥产量的0.5%,如果这一比例达到3%,就能取得减少50万吨化肥用量,增产粮食100亿公斤的直观效果。由此看来,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随着化肥价格连续上涨,国家加强对土壤的保护和改良,农民对微生物菌剂认识程度的加深,以及微生物肥料巨大的利润空间,未来行业市场将迎来爆炸式的增长。8、微生物肥料产品数量达1000种以上,应用面积超一亿亩。微生物肥料在国家生态示范区、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中己成为肥料主力军,其用量超过500万吨,约占我国微生物肥料年产量的50%,且这一数字还呈不断上升趋势。全国生物肥料企业约有850多家,遍布我国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产量超过900万吨;全国从事生物肥料生产的人员4万多人;年产值能达到130亿元以上。第四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组织机构董事长兼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部服务董事长兼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部服务部运营管理部果树蔬菜种植部水产养殖部技术部人力资源部采购部3、人力资源配置⑴工作制度本园区全年营业,具体工作人员作息制度按国家有关部门劳保规定执行。⑵劳动定员该项目劳动定员1500人,其中服务人员500人,销售及技术人员340人,管理人员160人。⑶员工来源管理人员由组成项目法人的公司委任,人员等直接向社会公开招聘。第四章项目的风险及控制1、风险隐患从社会方面来讲,将影响到当地政府的日常正常工作,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来处理相关事务和化解各类矛盾;除直接相关方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时,当地其他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从工程本身来讲,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将受到直接影响;建设单位的工程总体进度计划受到影响;各方经济利益受到直接影响等。工程过程中与居民没有充分沟通和交流时,容易发生不必要的误会和误解,使群众支持工程建设变为阻碍工程建设的情况。工程建设单位与现有基础设施所有者沟通不及时,问题得不到解决等,将影响到工程前期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对可能影响区内群众通行和交通缺乏问题,与受影响群众沟通,问题解决不及时,将引发群众和工程管理单位的矛盾,从而导致信访稳定问题。居民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容易使小矛盾累积而转化成较大矛盾,一旦矛盾爆发,将直接影响各方利益。社会治安问题,发生与工程有关的社会治安问题时,当地居民、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在人员、经济、社会影响等各方面均受到影响或遭受损失,直接影响工程建设和居民的生产生活。2、风险控制对上述风险隐患不及时化解处置,有可能造成恶性事件,但通过与政府有关部门、当地居民及时交流信息,将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尽可能圆满解决,前期各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尤其是认真做好居民个人实物的补偿和解决好工程建设与居民切身的利益问题,注重及时发现和观察细微矛盾的出现,及时制定应对和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矛盾的积累和集中暴发是可以控制的。同时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组建专门机构,并配备相应人员,处理相关事务,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使工程建设真正起到带动地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之作用。第五章环境保护措施1.场地区域环境现状根据地质报告,项目所在地地表杂填土以下主要由粉土及粉质粘土组成,地基承载力较高;项目的建设施工以及建成后的生产运营不会造成、诱发地质灾害。2、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的依据(1)当地环保部门的相关要求(2)企业提供的有关资料(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工程建设期间环境保护(1)交通影响的缓解措施建设单位在施工时,要设计临时便道,分段施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开挖、排管、回填工作。尽量避开高峰时间(如采取夜间施工,以保证白天畅通);挖出的泥土除作为回填土外,要及时运走,堆土应不能占用道路;建筑材料及可能产生的弃土等的运输车辆要加盖蓬布,避免洒落。(2)施工扬尘控制为了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中遇到刮风的情况,要对弃土表面洒水处理,防止扬尘,及时运走弃土,在装运过程中避免超载,确保装土车沿途不洒落,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将轮子的泥土清除干净,防止沿程影响环境整洁,同时施工者应对工地门前的道路环境实行保洁制度,一旦有弃土、建材洒落,应及时清理。(3)施工噪声的控制为了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施工及运输物料时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与施工地点。尽量避开夜间及中午施工,若必须夜间施工又可能对周围居民产生影响时,应对施工机械采取降噪措施,同时也可在工地周围设立临时的声屏障,以保证居民区的环境质量。施工的噪声设备具有数量多、噪声高,生产现场有固定的工地和周期性移动的特征,因而其器材声治理难声大,一般需采取以下措施;对声源进行控制,使用低噪声的建筑施工机械;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对一些强噪声源如混凝土搅拌机、吊车、运输车辆的行驶路线做出合理规划,使其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干扰减小到最低程度;对施工中的高噪声设备,根据规定限制作业时间,减少夜间施工时间等。可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将高噪声作业安排在昼间进行,从而减轻噪声对周围的干扰;尽可能减少施工中的撞击、摩擦噪声。施工期间,建筑施工场界噪声应达到GB12523—9中的有关规定。(4)施工现场废物处理建设单位及工程承包单位应与当地环卫部门联系,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废弃物。对施工人员要加强岗位培训教育,将生活及建筑废弃物定点存放、及时清运,不随意乱扔废弃物,以保证环境卫生质量。第六章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与建议结论:1、编制单位郑州文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认为,建设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型环保肥料生产加工及科研于一体,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是符合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