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地区现代农业技术方案_第1页
三农地区现代农业技术方案_第2页
三农地区现代农业技术方案_第3页
三农地区现代农业技术方案_第4页
三农地区现代农业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地区现代农业技术方案TOC\o"1-2"\h\u17868第1章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与政策环境 420491.1国际现代农业发展概述 4100411.2我国现代农业政策环境分析 4206691.3三农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421657第2章耕地保护与土壤改良技术 5179122.1耕地保护技术 5165002.1.1精准耕作技术 5217342.1.2休耕与轮作制度 5319462.1.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5170592.2土壤肥力提升技术 5125422.2.1有机肥施用技术 5319792.2.2稳定性肥料应用技术 541192.2.3生物有机肥技术 5322282.3土壤调理剂应用技术 5230392.3.1矿物土壤调理剂 5171182.3.2有机无机复合土壤调理剂 519492.3.3生物土壤调理剂 657522.4盐碱地改良技术 62692.4.1洗盐排碱技术 6124302.4.2土壤改良剂应用技术 6302682.4.3生物措施改良技术 6719第3章农田水利与节水灌溉技术 6301253.1农田水利工程技术 6325093.1.1农田水利规划 6312943.1.2农田水利设计 6194833.1.3农田水利施工与维护 7123113.2节水灌溉技术 7189653.2.1地面灌溉 7292413.2.2微灌 7326803.2.3喷灌 7197703.2.4节水灌溉制度 7114143.3灌溉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 7310303.3.1灌溉自动化技术 8190513.3.2灌溉信息化技术 83072第四章高效栽培技术与模式 8226114.1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8281784.1.1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 8294054.1.2土壤改良与培肥 8122434.1.3精准施肥与灌溉 8324144.1.4病虫害绿色防控 925974.1.5适时收获与产后处理 994824.2间作套种技术 9277444.2.1选择适宜的间作套种模式 974254.2.2合理安排作物种植比例与布局 9192344.2.3间作套种技术管理 9176364.3设施农业技术 9160274.3.1设施类型与结构优化 95594.3.2环境调控技术 9133744.3.3节能减排与循环利用 9150704.4生态农业模式 10222754.4.1生态循环农业 1079934.4.2休闲观光农业 10109014.4.3绿色有机农业 10283424.4.4沙漠农业与节水农业 1031015第5章农业生物技术 10309815.1生物育种技术 10288735.1.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10257465.1.2基因工程育种 10298015.1.3细胞工程育种 10199655.2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 1115165.2.1组织培养技术 11123675.2.2快繁技术 1166585.3抗逆性生物技术应用 11174125.3.1抗旱性生物技术 11275525.3.2抗盐性生物技术 11130785.3.3抗寒性生物技术 1121574第6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 11129746.1农业机械装备技术 1160126.1.1耕作机械 12223206.1.2播种机械 12171936.1.3植保机械 12239846.1.4收获机械 1250426.2机械化作业技术 12158996.2.1整地作业 125156.2.2播种作业 12132056.2.3灌溉与施肥作业 1248476.2.4植保作业 1253416.3农业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 12313766.3.1自动化控制系统 13257796.3.2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 13316196.3.3无人驾驶技术 136646.3.4智能化管理平台 1326939第7章农业信息化技术 13262067.1农业遥感技术 13117147.1.1遥感技术在作物估产中的应用 13259517.1.2遥感技术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13303647.1.3遥感技术在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 13139157.2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 1324747.2.1农业大数据的来源与类型 13208087.2.2农业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1326237.2.3云计算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实践 13293357.3农业物联网技术 13306627.3.1农业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1414747.3.2农业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4150157.3.3农业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1464257.4智慧农业应用 14310577.4.1智慧农业的内涵与特点 14197537.4.2智慧农业的关键技术体系 14324027.4.3智慧农业应用案例分析 141078第8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运技术 149278.1农产品加工技术 14313848.1.1粮食加工技术 148958.1.2油脂加工技术 14304688.1.3蔬菜加工技术 14109378.1.4水果加工技术 15312318.2农产品保鲜与储运技术 15198228.2.1低温保鲜技术 15199858.2.2防腐保鲜技术 15243928.2.3生物保鲜技术 1598458.2.4预冷与冷链运输技术 159998.3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 15103248.3.1条形码追溯技术 15173328.3.2二维码追溯技术 15232478.3.3射频识别(RFID)技术 1541578.3.4物联网追溯技术 167267第9章农业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 16236929.1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 16287859.1.1优化施肥技术 16289489.1.2农药减量使用技术 16199439.1.3农田排水及氮磷拦截技术 1682339.2农田生态修复技术 1682929.2.1退化农田修复技术 16264019.2.2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16305419.2.3农田景观生态优化技术 16106389.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7314019.3.1秸秆还田与饲料化利用技术 17243699.3.2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 17152959.3.3农膜回收与再生利用技术 174755第10章农业社会化服务与产业融合 172657310.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71572510.2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172184310.3农业产业链融合与优化 171465910.4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构建 18第1章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与政策环境1.1国际现代农业发展概述国际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二是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链条向纵深发展;三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四是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五是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化,全球化进程加快。1.2我国现代农业政策环境分析我国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二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五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1.3三农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三农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受限于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等因素,三农地区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有待提高。二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三农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以传统农作物为主,缺乏特色和竞争力,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低。三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三农地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程度低,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限。四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三农地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受限,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五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突出。三农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过量,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六是农业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支持政策,但在三农地区的实施效果仍有待提高,农业政策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第2章耕地保护与土壤改良技术2.1耕地保护技术2.1.1精准耕作技术精准耕作技术通过采用现代化的耕作机械,实现耕作深度的精确控制,减少土壤压实,提高土壤透气性,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2.1.2休耕与轮作制度推广实施休耕与轮作制度,减轻耕地压力,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1.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土流失,保障耕地水资源需求,改善土壤水分状况。2.2土壤肥力提升技术2.2.1有机肥施用技术合理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作物生长。2.2.2稳定性肥料应用技术应用稳定性肥料,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土壤肥力。2.2.3生物有机肥技术利用微生物与有机物的协同作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吸收养分,增强作物抗逆性。2.3土壤调理剂应用技术2.3.1矿物土壤调理剂应用矿物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孔隙度,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2.3.2有机无机复合土壤调理剂采用有机无机复合土壤调理剂,综合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作物吸收养分。2.3.3生物土壤调理剂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生物土壤调理剂,具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作物抗病性等功能。2.4盐碱地改良技术2.4.1洗盐排碱技术通过建设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壤盐分积累,改善盐碱地土壤环境。2.4.2土壤改良剂应用技术施用土壤改良剂,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盐碱地植被恢复。2.4.3生物措施改良技术采用耐盐碱植物种植和微生物技术,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改善盐碱地土壤质量。第3章农田水利与节水灌溉技术3.1农田水利工程技术农田水利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等方面。本节主要介绍适用于三农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技术。3.1.1农田水利规划农田水利规划应根据地形、地貌、水资源、土壤、气候等条件,结合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民需求,制定合理的农田水利规划方案。规划内容主要包括:(1)水源工程规划:合理选择水源,保证农田灌溉需求。(2)输配水工程规划:优化输配水系统,降低输水损失,提高灌溉效率。(3)排水工程规划:合理布局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环境。3.1.2农田水利设计农田水利设计应根据规划方案,进行详细设计。主要包括:(1)渠道设计:根据灌溉面积、地形和水资源条件,确定渠道的规模、形状和防渗措施。(2)建筑物设计:包括泵站、水闸、渡槽等水利建筑物的设计。(3)灌溉制度设计:根据作物需水量、生育期和土壤水分状况,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3.1.3农田水利施工与维护农田水利施工应遵循设计要求,保证工程质量。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施工前准备:进行现场勘察,制定施工方案,保证施工材料、设备齐全。(2)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3)施工安全: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预防安全发生。农田水利维护主要包括渠道清淤、建筑物检修、设备更新等方面,保证农田水利设施正常运行。3.2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适用于三农地区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3.2.1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是利用重力作用,将水均匀地输送到作物根区的灌溉方式。主要包括畦灌、沟灌、淹灌等。3.2.2微灌微灌是将水通过管道系统输送到作物根区,以微小流量湿润作物根际土壤的灌溉方式。主要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泉灌等。3.2.3喷灌喷灌是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的灌溉方式。适用于大面积、地形复杂的农田。3.2.4节水灌溉制度根据作物需水量、生育期和土壤水分状况,制定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实现按需灌溉。3.3灌溉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灌溉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农田水利管理水平、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3.3.1灌溉自动化技术灌溉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自动控制技术:利用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实现灌溉系统的自动控制。(2)智能决策技术:通过分析土壤、气象、作物等数据,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3)远程监控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实现灌溉系统的远程监控。3.3.2灌溉信息化技术灌溉信息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信息采集与传输:利用传感器、无人机等设备,收集农田水利信息,并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进行传输。(2)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农田水利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3)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农田水利信息服务平台,为部门、企业和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第四章高效栽培技术与模式4.1作物高产栽培技术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是现代农业技术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1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4.1.2土壤改良与培肥通过深翻、轮作、有机肥施用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4.1.3精准施肥与灌溉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养分和水分的精准供应,提高利用率。4.1.4病虫害绿色防控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4.1.5适时收获与产后处理根据作物成熟度,合理安排收获时间,提高收获质量,加强产后处理,降低损失率。4.2间作套种技术间作套种技术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期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提高产量和农民收入。4.2.1选择适宜的间作套种模式根据作物生态习性和当地气候条件,合理搭配间作套种作物,充分发挥作物间的互利共生作用。4.2.2合理安排作物种植比例与布局充分考虑作物生长需求,合理确定种植比例,优化田间布局,提高光、水、肥利用效率。4.2.3间作套种技术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调控作物生长,预防病虫害,保证间作套种效果。4.3设施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是利用人工设施,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实现周年生产、高产高效、绿色环保。4.3.1设施类型与结构优化根据作物需求,选择适宜的设施类型,如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连栋温室等,优化结构设计,提高设施功能。4.3.2环境调控技术采用保温、降温、加湿、施肥、灌溉等设备,实现设施内环境的精准调控,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条件。4.3.3节能减排与循环利用利用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术,降低设施农业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4.4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模式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生产方式,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4.4.1生态循环农业利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构建农业生态循环系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4.4.2休闲观光农业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4.4.3绿色有机农业遵循有机农业生产规范,采用生物防治、有机肥施用等技术,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4.4.4沙漠农业与节水农业在沙漠地区和水资源匮乏地区,发展节水灌溉、耐旱作物种植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5章农业生物技术5.1生物育种技术生物育种技术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方法,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优良品种。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生物育种技术:5.1.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通过分析DNA分子多态性,实现对目标基因的追踪和选择。该技术具有准确、快速、简便等优点,可提高育种效率。5.1.2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是将有益基因导入目标作物,从而赋予其新的性状。如抗虫、抗病、耐盐等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和抗逆性。5.1.3细胞工程育种细胞工程育种是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实现作物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如原生质体融合、胚胎培养等,为育种提供新资源。5.2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体外培养实现植物繁殖和种质保存。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5.2.1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是将植物体的一部分(如茎尖、叶片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诱导其分化成完整的植株。该技术可用于繁殖珍稀植物、保存濒危物种、生产脱毒苗等。5.2.2快繁技术快繁技术是通过调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比,实现植物快速繁殖。该技术具有繁殖速度快、繁殖系数高、保持遗传稳定性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生产。5.3抗逆性生物技术应用抗逆性生物技术是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手段,提高作物对逆境(如干旱、盐碱、低温等)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5.3.1抗旱性生物技术抗旱性生物技术是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导入具有抗旱功能的基因,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用水。5.3.2抗盐性生物技术抗盐性生物技术是通过基因工程或细胞工程手段,提高作物对盐碱地的适应性,扩大种植面积。5.3.3抗寒性生物技术抗寒性生物技术是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导入具有抗寒功能的基因,提高作物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减少冻害损失。通过以上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三农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第6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6.1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首先对农业机械装备技术进行阐述。农业机械装备技术主要包括耕作、播种、施肥、灌溉、植保、收获等环节所需的机械设备。为适应三农地区的地理环境及作物种植特点,以下重点介绍几类关键农业机械装备。6.1.1耕作机械耕作机械主要包括拖拉机、旋耕机、深松机等。应根据不同土壤类型、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耕作机械。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调整机械的深度和速度,以提高耕作质量。6.1.2播种机械播种机械包括播种机、穴播机、直播机等。根据作物种类和种植方式,选择合适的播种机械,保证播种均匀、深度适中,提高出苗率。6.1.3植保机械植保机械主要包括喷雾器、喷粉机、无人机等。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结合植保机械进行病虫害防治,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6.1.4收获机械收获机械包括收割机、脱粒机、烘干机等。根据作物成熟度和种植面积,选择合适的收获机械,提高收获效率,减少损失。6.2机械化作业技术6.2.1整地作业整地作业是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基础。通过机械化整地,达到土壤松软、细碎、平整的目的,为播种和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6.2.2播种作业播种作业是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环节。采用机械化播种技术,保证播种均匀、深度一致,提高播种质量。6.2.3灌溉与施肥作业灌溉与施肥作业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重要保障。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变量施肥技术,实现水分和养分的精确控制,提高资源利用率。6.2.4植保作业植保作业是防治作物病虫害、保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采用机械化植保技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残留。6.3农业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6.3.1自动化控制系统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灌溉自动化、温室环境控制、饲料自动投喂等。通过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实现农业生产环节的自动调控。6.3.2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精准的决策支持。例如,病虫害预测、作物生长监测、智能施肥等。6.3.3无人驾驶技术无人驾驶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机等设备,实现农田作业的自动化、精准化,提高作业效率。6.3.4智能化管理平台智能化管理平台将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远程监控、智能诊断、生产调度等功能,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第7章农业信息化技术7.1农业遥感技术农业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快速获取农业信息的手段,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技术通过接收地物反射、散射的电磁波,获取作物生长状况、土壤质量、病虫害等信息。应用农业遥感技术,可实现对农田环境的动态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7.1.1遥感技术在作物估产中的应用7.1.2遥感技术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7.1.3遥感技术在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7.2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结合,为农业科研、生产、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通过收集、整合各类农业数据,分析挖掘其中有价值的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7.2.1农业大数据的来源与类型7.2.2农业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7.2.3云计算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实践7.3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将传感器、通信技术、数据处理等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对农田环境、作物生长、设备运行等信息的实时监测与智能控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7.3.1农业物联网的体系架构7.3.2农业物联网的关键技术7.3.3农业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7.4智慧农业应用智慧农业应用是农业信息化技术的综合体现,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7.4.1智慧农业的内涵与特点7.4.2智慧农业的关键技术体系7.4.3智慧农业应用案例分析通过本章对农业信息化技术的探讨,可以看出农业遥感、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农业等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为我国三农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8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运技术8.1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市场渠道的关键环节。本章主要介绍几种适用于三农地区的现代农业加工技术。8.1.1粮食加工技术粮食加工技术包括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的清理、砻谷、碾米、制粉等工艺。采用现代化加工设备,提高粮食加工的精度和效率。8.1.2油脂加工技术油脂加工技术主要包括油料预处理、压榨、浸出、精炼等工艺。应用新型油脂加工设备,提高油脂提取率和产品质量。8.1.3蔬菜加工技术蔬菜加工技术包括清洗、切割、漂烫、速冻、腌制等工艺。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保证蔬菜加工产品的口感、色泽和营养成分。8.1.4水果加工技术水果加工技术包括选果、清洗、去皮、去核、切片、果汁提取等工艺。采用高效节能的水果加工设备,提高水果加工的产量和品质。8.2农产品保鲜与储运技术农产品保鲜与储运技术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的重要措施。以下是几种适用于三农地区的农产品保鲜与储运技术。8.2.1低温保鲜技术低温保鲜技术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延长农产品的货架期。主要包括冷藏、冷冻、气调冷藏等手段。8.2.2防腐保鲜技术防腐保鲜技术通过使用安全、高效的防腐剂,抑制农产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延长其保鲜期。8.2.3生物保鲜技术生物保鲜技术利用生物酶、微生物等生物制剂,对农产品进行保鲜处理。具有安全、环保、高效等优点。8.2.4预冷与冷链运输技术预冷与冷链运输技术通过降低农产品采后的温度,减缓其新陈代谢,降低损耗。适用于长途运输和出口贸易。8.3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是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农产品信誉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几种适用于三农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8.3.1条形码追溯技术条形码追溯技术通过为农产品分配唯一的条形码,实现从生产、加工、流通到消费的全程追踪。8.3.2二维码追溯技术二维码追溯技术较条形码具有更高的信息容量,可存储更多关于农产品的详细信息,提高追溯的准确性。8.3.3射频识别(RFID)技术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在农产品包装上安装RFID标签,实现无线、非接触式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提高追溯效率。8.3.4物联网追溯技术物联网追溯技术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信息进行整合,构建完整的农产品追溯体系,实现实时、动态的监管。第9章农业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9.1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本节主要介绍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技术,旨在减轻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9.1.1优化施肥技术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推广有机肥、生物肥等环境友好型肥料,降低化学肥料对环境的污染。9.1.2农药减量使用技术推广生物农药、低毒农药和高效、低残留农药,减少农药使用量。采用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9.1.3农田排水及氮磷拦截技术合理设计农田排水系统,设置氮磷拦截设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