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作文人物素材李白、陶渊明、曹操……(附满分作
文)
作文素材:李白
一、李白
1.李白(701年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
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
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嵩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
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代表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
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
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
《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李白词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
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
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4.姓名由来
第一种说法:那是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
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亲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
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
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
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
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
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
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
续下去。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
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
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
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第二种说法: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说:“逃归
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
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从以上文献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白的姓名是其父回
到蜀中给自己恢复了李姓后,为后来出世的李白取
的名字,李母梦到太白金星后于是有了身孕,在阵
痛难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据这一梦境
得来的。
二、献赋谋仕
1.有资料说,李白的祖先曾经获罪,并且祸及后
代,所以李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不是他自己不想参
加科举,而是不能参加。由于家庭的缘故,李白不
能应常举和制举以入仕途,只能走献赋之路,这是
真献赋谋仕的原因。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李白为玄宗献上著作
《明堂赋》,此赋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写尽开元
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
2.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
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
玄宗的赏识。他的《大猎赋》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
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3.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
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
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
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4.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去紫极
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
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李白瑰
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
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贺知
章称他为谪仙人。
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
开长安。
三、汪伦之情
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
阳冰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
“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
有万家酒店。”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
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
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
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
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
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
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
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
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
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端。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
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
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李
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四、李白搁笔
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
取自“崔颖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唐代诗人
崔颖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
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颖的诗,自愧不
如只皮子说: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
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
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
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
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
楼上。”
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
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筑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五、铁杵磨成针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
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
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
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
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六、文章中的李白
1.季羡林笔下的李白
李白的诗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这一点是
谁都承认的。杜甫对他的诗给予了最高的评价: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
参军。”李白的诗风飘逸豪放。根据我个人的感
受,读他的诗,只要一开始,你就很难停住,必须
读下去。原因我认为是,李白的诗一气流转,这一
股“气”不可抗御,让你非把诗读完不行。这在别
的诗人作品中,是很难遇到的现象。在唐代,以及
以后的一千多年中,对李白的诗几乎只有赞誉,而
无批评。
2.余秋雨
余秋雨眼中的李白杜甫初遇
李白与杜甫相遇,是在公元七四四年。那一年,
李白四十三岁,杜甫三十二岁,相差十一岁。
很多年前我曾对这个年龄产生疑惑,因为从小读
唐诗时一直觉得杜甫比李白年长。李白英姿勃发,
充满天真,无法想象他的年老;而杜甫则温良醇
厚,恂恂然一长者也,怎么可能是颠倒的年龄?由
此可见,艺术风格所投射的生命基调,会在读者心
目中兑换成不同的年龄形象。这种年龄形象,与实
际年龄常常有重大差别。
事实上,李白不仅在实际年龄上比杜甫大十一
岁,而且在诗坛辈分上整整先于杜甫一个时代。那
就是,他们将分别代表安史之乱前后两个截然不同
的唐朝。李白的佳作,在安史之乱以前大多已经写
出,而杜甫的佳作,则主要产生于安史之乱之后。
这种隔着明显界碑的不同时间身份,使他们两人
见面时有一l种异样感。
李白当时已名满天下,而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
杜甫早就熟读过李白的很多名诗,此时一见真人,
崇敬之情无以言表。一个取得巨大社会声誉的人往
往会有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轻松和洒脱,这种风范
落在李白身上更是让他加倍地神采飞扬。眼前的杜
甫恰恰是最能感受这种神采的,因此他一时全然着
迷,被李白的诗化人格所裹卷。
李白见到杜甫也是眼睛一亮。他历来不太懂得识
人,经常上当受骗,但那是在官场和市井。如果要
他来识别一个诗人,他却很难看错。即便完全不认
识,只要吟诵几首,交谈几句,便能立即作出判
断。杜甫让他惊叹,因此很快成为好友。他当然不
能预知,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将与他一起成为执掌
华夏文明诗歌王国数千年的最高君主而无人能够觊
觎;但他已感受到,无法阻挡的天才之风正扑面而
他们喝了几通酒就骑上了马,决定一起去打猎。
他们的出发地也就是他们的见面地,在今天河南
省开封市东南部,旧地名叫陈留。到哪儿去打猎
呢?向东,再向东,经过现在的杞县、睢县、宁
陵、到达商丘,从商丘往北,直到今天的山东地
界,当时有一个大泽湿地,这便是我们的两位稀世
大诗人纵马打猎的地方。
当时与他们一起打猎的,还有一位着名诗人高
适。高适比李白小三岁,属于同辈。这位能够写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借问梅
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种慷慨佳句的诗
人,当时正在这一带“混迹渔樵”,“狂歌草
泽”。也就是说,他空怀壮志在社会最底层艰难谋
生,无聊晃悠。我不知道他当时熟悉杜甫的程度,
但一听到李白前来,一定兴奋万分。这是他的土
地,沟沟壑壑都了然于心,由他来陪猎,再合适不
过。
挤在他们三人身边的,还有一个年轻诗人,不太
有名,叫贾至,比杜甫还小六岁,当时才二十六
岁。年龄虽小,他倒是当地真正的主人,因为他在
这片大泽湿地北边今天山东单县的地方当着县尉,
张罗起来比较方便。为了他的这次张罗,我还特地
读了他的诗集。写得还算可以,却缺少一股气,尤
其和那天在他身旁的大诗人一比,就显得更平庸
了。贾至还带了一些当地人来凑热闹,其中也有几
个能写写诗。
于是,一支马队形成了。在我的想象中,走在最
前面的是高适,他带路;接着是李白,他是马队的
主角,由贾至陪着;稍稍靠后的是杜甫,他又经常
跨前两步与李白并驾齐驱;贾至带来的那些人,跟
在后面。
当时的那个大泽湿地,野生动物很多。他们没走
多远就挽弓抽箭,扬鞭跃马,奔驰呼啸起来。高适
和贾至还带来几只猎鹰,这时也像闪电般蹿入草
丛。箭声响处,猎物倒地,大家齐声叫好,任何人
的表情都不像此地沉默寡言的猎人,更像追逐嬉戏
中的小孩。马队中,喊得最响的大多是李白,而骑
术最好的应该是高适。
猎物不少,大家觉得在野地架上火烤着吃,最香
最新鲜,但贾至说早已在城里备好了酒席。盛情难
却,那就到城里去吧。到了酒席上,几杯下肚,诗
就出来了。这是什么地方啊,即席吟诗的不是别
人,居然是李白和杜甫,连高适也只能躲在一边
了,真是奢侈之极。
近年来我频频去陈留、商丘、单县一带,每次都
会在路边长久停留,设想着那些马蹄箭鸣,那些呼
啸惊叫。中国古代大文豪留下生命踪迹的地方,一
般总是太深切、太怨愁、太悲壮,那样的地方我们
见得太多了。而在这里,只有单纯的快乐,只有游
戏的勇敢,既不是边寒,也不是沙场,好像没有千
年重访的理由,但是,我怀疑我们以前搞错了。
诗有典雅的面容,但它的内质却是生命力的勃
发。无论是诗的个体、诗的群体、诗的时代都是这
样。没有生命力的典雅,并不是我们喜欢的诗。因
此,由诗人用马蹄写诗的旷野,实在可以看作被我
们遗落已久的宏大课本。
诗人用马蹄写诗的地方也不少,但这儿,是李
白、杜甫一起在写,这如何了得。
我曾动念,认认真真学会骑马,到那儿驰骋几
天。那一带已经不是打猎的地方了,但是,总还可
以高声呼啸吧?总还可以背诵他们的几首诗作吧?
在那次打猎活动中,高适长时间地与李白、杜甫
在一起,并不断受到他们鼓舞,决定要改变一种活
法。很快他就离开这一带游历去了。
李白和杜甫从秋天一直玩到冬天。分手后,第二
年春天又在山东见面,高适也赶了过来。不久,又
一次告别,又一次重逢,那已经是秋天了。当冬天
即将来临的时候,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大诗人永久地
别离了。
当时他们都不知道这是永诀,李白在分别之际还
写了“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的诗,但金樽再
也没有开启。因此,这两大诗人的交往期,一共也
只有一年多一点,中间还有不少时间不在一起。
世间很多最珍贵的友情都是这样,看起来亲密得
天老地荒、海枯石烂了,细细一问却很少见面。相
反,半辈子坐在一个办公室面对面的,很可能尚未
踏进友谊的最外层门槛。
就在李白、杜甫别离的整整十年之后,安史之乱
爆发。那时,李白已经五十四岁,杜甫四十三岁。
他们和唐代,都青春不再。
仍然是土地、马蹄,马蹄、土地,但内容变了。
3.高考作文中的李白
话题1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远远的,我看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
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怅望江天的姿势。“恰似
飞燕倚新妆”,一1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玉环的一
句嗔语,把一个极度辉煌的人生滑落到社会的底
层0
“香车宝马”,“誓取楼兰”,“杀敌报国”,
他苦笑,泪水在无声中滑落。低头轻抚生锈的宝
剑,奔腾的壮志又如未灭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
呵!自己有多么无知,四次出蜀,挥金巨万,万里
山河,游履殆遍。本以为金殿之上让高力士脱靴,
杨玉环磨墨,已注定了自己的一生在富贵荣华之
中。可是,“太白星精”又怎样?满腹锦绣又怎
样?抵得了杨贵妃又一句对李隆基的悄悄话吗?好
恨!好恨!——《李白的泪水》
话题2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
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
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
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
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曲楼,在朝要身力士脱
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
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
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
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
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满分作文《独上高楼》
话题3人文素养与发展
你说你要“举杯邀明月”,只有天际的一轮圆月
才读懂你的情思。别人都以为你豪放不羁,写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你,还会
有什么让你眉头紧锁?他们不知道你心中的热情一
一入仕,像普通的读书人一样,达则兼济天下。可
当你还来不及感谢如愿以偿,一颗热忱的心就开始
冰凉,他们不需要你的治国贤才,他们只不过是打
着惜才的幌子,只要你在后宫写些“云想衣裳花想
容”的艳歌。……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影在你朦胧的醉眼中
逝去。一个逗号慢慢缩成了句号,一具腐朽的尸体
就有了一个传颂千古的名字:李太
白。——满分作
文《人文素养与发展>>
话题4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曾几何时,他“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吟“我辈
岂是蓬蒿人”。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
然,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一腔热血。“御用文人”的
金幌,怎能罩住你那放荡不羁的心?终于,在经历
了仕途的挫折与痛苦后,你释然了。
重返鲁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
越,梦游天姥,寄难酬鸿志于山水间。虽不是“廊
庙器”,可“天生我材必有用”。万古之痛,不过
浊酒一杯。当心豁然开朗时,挫折后的痛苦不再是
逆水行舟的浪,而是鼓帆而行的风。于是文学的艺
苑里绽放出浪漫主义的奇葩。
青莲居士,数载宦海沉浮,痛哉,痛哉!一腔浪
漫情怀,幸矣,乐矣!
——考满分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话题5忘记与铭记
看着你在宫中自在逍遥,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人们忘记了你郁郁不得志的过往,传诵着你的名
作,铭记着你的功德。因为,一句“天生我材必有
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曾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一
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
了对权贵之势的无限蔑视。仰望诗仙,一股傲然之
气油然而生。人生能够这样走一回,也就无怨无悔
了。人们佩服你,铭记你,那是理所当然的!
——满分作文《烟随风逝,名随史流>>
话题6说“安”
李白终生仕途不顺,屡遭排斥,但他可曾想到,
后人眼中的他,没有被官场失利的阴影所遮蔽,而
是一个“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
情万丈的诗仙!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流传百年,世人称赘,又胜过了多少苦
苦追求一官半职,终生逃不出科考的人!他的释然、
豪爽,不也是一份安逸吗?不被名利所束缚,这份
安逸,就是当时的皇帝也难以享有。没有这样的安
逸、洒脱,李太白怎能留给后人这前无古人后无来
者的千古名句呢?
—一《说“安”》
话题7:我想握住你的手
李太白,我想握住你的手!当品读完《行路难》
和《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我为你的思想破碎伤痛
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抑郁
悲苦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洒脱不羁,你是怎样摆脱天平的呢?是那颗不畏
权贵敢让高力士脱靴的直率的心,还有那壶清酒,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却又幸福着。
你的双手给予了我力量——乐观洒脱。你教会了我
化苦药为甘霖,不论是非荣誉,”微笑着,去唱生
活的歌谣”。——满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
话题8:自嘲
自嘲与解嘲
试想,那些宦海沉浮的文人若无自我解嘲的胸
襟,岂能以理化情,快意人生?李太白放还后还能
道一声“天生我材必有用",刘禹锡历经10年的贬
谪之苦依旧笑吟”前度刘郎今又来”,苏东坡谪居
时仍然高唱“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无此快意
的自我解嘲,恐怕他们早就在一片讥讽和谩骂声中
郁郁寡欢、一无所成了。
话题9以《留给明天》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
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1)留给明天
古有李白“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迈,杜甫“天
地一沙鸥”的沉郁,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的婉
约。与古人对话,思接千载,不禁问我将要怎样的
人生?留给后人是智慧,是沉思还是艳羡?活得
真,梦得深,主观的自我,客观世界的较量。
(2)留给明天
看一看历史吧。秦始皇死了,但长城留了下来,
兵马俑留了下来;汉武帝死了,但轻徭薄赋、提倡
节俭的思想留了下来。李白死了,但他的才华,那
些瑰丽、雄奇、飘逸不羁的诗句留了下来;苏轼死
了,但他的豪迈,那些大气、磅礴而又不失柔情的
词句留了下来。吉鸿昌死了,但“国破尚如此,我
何惜此头”的决绝留了下来;谭嗣同死了,但“我
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凛然气节留了
下来。
话题10:何处散发弄扁舟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卷,
一舟,一壶冷酒,一位高高瘦瘦的文人。朦胧中,
诗仙李白吟着诗,在历史深处向我回眸浅笑。一叶
扁舟,悠悠她驶向历史深处文学的长河……
我心灵上厚重的积灰仿佛一■扫而空,心中有了单
纯与明朗的诗意。我抬头高吟”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然而,巨幅广告牌上闪烁的霓虹
灯刺痛了我的双眼;当我期盼“烽火连三月,家书
抵万金”的感动,一阵清脆的手机铃声敲碎了我的
思绪。我环顾四周,同学某甲,沉浸在mp3重金属
摇滚中,某乙陶醉于《一帘幽梦》,某丙....
作文素材:陶渊明
一、陶渊明
1.陶渊明(352或365年一427年),名潜,字渊
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
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代表作《桃花源记》《饮酒》《归去来兮辞》《归园田
居》等。
2.家境
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
的)。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
太守,父亲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
后嫁给程姓人家,称程氏妹。他的父有一妾,渊明最初的
家境不算太坏。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
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
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
文》)°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
乏。(年少即逢家困乏)”(《有会而作》)
3.思想
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爱丘山,有猛志,
不同流俗”。有史为证,《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
游好在六经。”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
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
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
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他
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4.仕途
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在此阶
段他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级官吏详情已不可考。二十九岁
时,他出任江州祭酒,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不
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
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
昌,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
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从
此归隐田园。
二、名家评论
1.萧统
《陶渊明传》: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
群,任真自得。
2.孟浩然
《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赏读《高士传》,最嘉陶征
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伏羲以前的人。指生活清
闲自适)。
3.李白
《九日登山》: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
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4.欧阳修:
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苏轼:
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
诗质而实绮,寤而实腴(看来质朴而实际上很美丽,看来
清瘦而实际上很丰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
人,皆莫过也。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
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三、轶事
1.葛巾漉酒
陶渊明正在酿酒。郡将前来探望。适值酒熟,陶渊明顺手
取下头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头上,然后
接待他。
2.无弦琴
陶渊明有一张不加装饰的琴,这琴没有琴弦,每逢饮酒聚
会的时候,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意趣。
3.白衣送酒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时候,重阳节这天,陶渊明没有酒喝,
就在东篱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东篱旁边。过了一会,陶
渊明望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过来了,原来是刺史王弘给他送
酒来了。渊明当即酌饮,大醉而归。
4.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
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
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
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
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
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
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
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
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
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
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
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
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5.量革履
陶渊明没有鞋子,王弘吩咐下的人帮他做鞋子。手下的人
请示他陶渊明脚的大小,陶渊明便坐下来伸出脚让他们测
量。
6.颜公付酒钱
颜延之在当刘柳后军功曹这个官职时,曾经在寻阳和陶潜
交情很好。后来颜延之在始安郡这个地方当官,在经过陶
潜住的地方时,便天天去陶潜家。要走的时候,颜延之留
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全部把钱送到酒家,以便以后去拿
酒方便些。无论贵贱人等,去造访陶潜,他有酒的时候便
设酒宴一起饮酒,如果陶潜先喝醉,他就跟客人说:“我
喝醉了,想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真率性情就
是这样。
四、名家笔下的陶渊明
陶渊明和他的朋友(节选)
朱光潜
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
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
一个人的性格成就和他所常往来的朋友亲戚们很有关
系。渊明生平常往来的人大约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政治
上的人物。有的是他的上司。他做镇军参军时,那镇军可
能为刘牢之;做建威参军时,那建威可能是刘敬宣;他奉
使江陵时,镇江陵的是恒玄,有人还疑心他在恒玄属下做
过官。有的是仰慕他而想结交他的。第一是江州刺史王
宏,想结交他,苦无路可走,听说他要游庐山,于是请他
的朋友庞通之备酒席侯于路中,二人正欢饮时,王宏才闯
到席间,因而结识了他。此后两人常有来往,王宏常送他
酒,资助他的家用。集中《于王抚军座送客一首》大概就
是在王宏那里写的。其次是继王宏做江州刺史的檀道济,
亲自去拜访渊明,劝他做官,他不肯,并且退回道济所带
来的礼物。但这一类人渊明大半说不上是朋友,真正够上
做朋友的只颜延之。延之做始安太守过半潺阳时,常到渊
明那里喝酒,临别时留下二万钱。渊明把这笔款子全送到
酒家。延之在当时也是一位大诗人,名望比渊明高得多。
他和渊明交谊甚厚,渊明死后,他做了一篇有名的诔文。
第二种朋友是集中载有赠诗的,象庞参军、丁柴桑、
戴主簿、郭主簿,羊长史、张常侍那一些人,大半官阶不
高,和渊明也相知非旧,有些是柴桑的地方官,有些或许
是渊明做官时的同僚,偶接杯酒之欢的。这批人事迹不
彰,对渊明也似没有多大影响。
最有趣味而最难捉摸他们与渊明关系的是第三种人,
就是在思想情趣与艺术方面可能与渊明互相影响的。头一
个当然是莲社高僧慧远。他瞧不起显达的谢灵运,而结社
时却特别写信请渊明,渊明回信说要准他吃酒才去,慧远
居然为他破戒置酒,渊明到了,忽“攒眉而去”。他对莲
社所奉的佛教显然听到了一些梗概,却也显然不甚投机。
其次就是慧远的两个居士弟子,与渊明号称“潺阳三隐”
的周续之和刘遗民。这三隐中只有渊明和遗民隐到底,遗
民讲禅,渊明不喜禅,二人相住虽不远,集中只有两首赠
刘柴桑的诗,此外便没有多少来往的痕迹。续之到宋朝应
召讲学,陪讲的有祖企谢景夷,也都是渊明故友,渊明作
了一首诗送他们三位,警告他们“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
勤”,结尾劝他们“从我颖水滨”,可见他们与渊明也是
“语默异势”。最奇怪的是谢灵运。在诗史上陶、谢虽并
称,在当时谢的声名远比陶大。慧远嫌谢“心乱”,不很
理睬他,但他还是莲社中要角。渊明和他似简直不通声
气,虽然灵运在江西住了不少的时候,二人相住很近。这
其实也不足怪,灵运不但“心乱”而讲禅,名位势利的念
头很重,以晋室世家大臣改节仕宋,弄到后来受戮辱。总
之,渊明和当时名士学者算是彼此“相遗”,在士大夫的
圈子里他很寂寞,连比较了解他的颜延之也是由晋入宋,
始终在忙官。
和渊明往来最密,相契最深的倒是乡邻中一些田夫野
老。他是一位富于敏感的人,在混乱时代做过几年小官,
便发誓终身不再干,他当然也尝够了当时士大夫的虚伪和
官场的恶浊,所以宁肯回到乡间和这班比较天真的人们
“把酒话桑麻”。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
披衣,言笑无厌时”几句诗,就可以想见他们中间的真情
和乐趣。他们对渊明有时“壶浆远见侯”,渊明也有时以
“只鸡招近局”。从各方面看,渊明是一个富于热情的
人,甘淡泊则有之,甘寂寞则未必,在归田后二十余年
中,他在田夫野老的交情中颇得到一些温慰。
五、高考作文中的陶渊明
【真题】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
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
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
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
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
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日拟
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满分作文:菊花人生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
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
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
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
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枕相依,乐在其
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清闲与旷达!
可是,他真的活得像世人所说的那样:处于桃源之地,与世隔
绝,别有洞天?有多少人又能理解他离开了人人都认为是幸福生
活的官场情怀?能体悟出他那处在世俗纷争、虚伪污浊的官场中
的苦痛?他明白,一个人无力挽回历史潮流,既然这样,他只有
愤然出世。也只有他自己明白,他走得无奈,走得悲伤,走得
落寞,他痛恨自己的志向竟被这浑浊的世俗掩埋。他只有内在
心理矛盾,派生出外在的“菊花”人生。于是希望自己“入”
则清闲、自在,忘记一切,超凡脱俗,回归自然;“出”则兼
济贫穷百姓,以文穿透社会,抒写人生情怀。或许正因为他的
抑郁和极度挣脱,使得他在与自己的拼搏中,给了世人一种惊
世骇俗的超然,一种出乎寻常、回归自然的超越自我的静美。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出乎”
的,便是外在豁达潇洒;”入乎”的,似乎就几近于闲情、雅
致。我们常常只看到陶渊明简单的怡然自得、情趣盎然的“外
乎”,却不知,他的思想挣扎、心情苦闷而复杂的“内乎”。
或许有人说他超然,或许有人说他超傻,这些相对他而言并不
重要。在陶渊明的眼中,重要的是菊花是其真爱,是他人生的
全部诠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分明地看到超
凡脱俗的陶渊明,端一盅菊花茶,悠然地品味着他的菊花“出
入”的人生!
作文素材:曹操
一、曹操
①魏武帝曹操(155~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中
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东汉
末年权臣、太尉曹嵩的儿子,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②曹操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
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
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扩大屯田、兴修水利、
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
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
③建安十八年(213年),获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
城。建安二H^一年(216年),册封魏王,位在诸王之
上0
④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去世,谥号为
武。其子曹丕称帝,追赠武皇帝,庙号太祖。
⑤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
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
师”。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耀《书断》评为“妙品”。
⑥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
A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
《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B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龟虽寿》:“老骥伏
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
行》。
二、名人评价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一汝
南名士许劭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一一陈寿《三国志》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一一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三、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
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二曹〃(曹操、
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
璃、应场、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
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
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
人尊为典范。
四、高考作文中的曹操
【真题再现】200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
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
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物: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
文学形象: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
不得抄袭。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福建考生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
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
世人口中的“奸雄”,京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
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然而,即
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
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
雄”。
曹出身官宦,十六岁举孝廉任城门典校卫。设十二色
杖,不分贵贱一旦违犯出入城规,皆与杖责。这体现他的
“忠信”。黄巾作乱,曹操任骡骑都尉奋力破敌也是“忠
勇”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甲醇分解炉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家里的灶头》课件
- 2024至2030年高水压洗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耐溶剂重氮感光胶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水泥砖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无纺布地拖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幻彩石砖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双色软柄镜面油灰刀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中学历史教材分析》课件
- 2024至2030年免熏蒸包装箱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简易计算器系统设计
- 【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研究6000字(论文)】
-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框图
- 模块六创业资源与创业融资课件
- 初中学生身高标准体重测试评分表
- 工程制图习题集及答案课件
- 二氧化碳灭火器安全操作规程
- creo电气布线设计培训教案
- 中医治疗“伤筋”医案57例
- GB/T 42631-2023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
-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必读书《欧洲民间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