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A.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B.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协助C.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D.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演替进程通常都非常缓慢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陆地也可以发生C.森林发生大火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3.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②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③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④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⑤植物都是生产者⑥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⑦动物都是消费者A.②④⑥ B.①②④ C.①⑤⑦ D.②⑤⑥4.细菌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少数种类的细菌属于生产者B.一些细菌可以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细菌参与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D.细菌和无机环境之间没有信息传递5.研究者以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超矮生型突变体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处理,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表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可能缺乏赤霉素的受体B.图乙表明,生长素浓度大于25μM会抑制野生型植株的生长C.实验表明,该超矮生型突变体对生长素和赤霉素都不敏感D.据图可知生长素和赤霉素共同调控植物茎的伸长6.水稻泥鳅共作是将水稻种植和泥鳅养殖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生态农业模式。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动物,能对稻田杂草和害虫进行扰动和取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引入泥鳅不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此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C.此模式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D.此模式通过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一种带有包囊膜的RNA病毒,其通过包囊膜上的S蛋白(棘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分子结合,随后包囊膜与宿主细胞质膜融合,完成感染过程,如图1所示:图2表示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发生的部分免疫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的膜融合过程,说明细胞质膜具有_________的结构特点。病毒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这属于_________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功能。(2)图2中IL-2可能是_________,其可以促进③细胞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3)新型冠状病毒经灭活处理后制成的疫苗是我国进行新冠预防接种的主要类型,我国已开始了第三针(加强针)全面接种工作。病毒灭活处理可使其失去致病性但保留_________,注射疫苗属于_________(填“主动”或“被动”)免疫。接种冠状病毒疫苗的人仍然可能感染冠状病毒的原因是_________。(4)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可以注射康复病人的血清进行治疗,原因是_________。但是某些患者在注射过程中或以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医生判断其出现了_________。8.(10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3)在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纯净“目的菌”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4)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中所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操作时采用_________________灭菌的方法。(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6)某同学计划统计污水池中“目的菌”的总数,他选用10-4、10-5、10-6稀释液进行平板划线,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个培养皿。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此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2)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2中的____图,此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________。(3)图2中___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4)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看不到分裂图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乙酰胆碱和NO都是重要的神经递质,图1为二者作用机理示意图:(1)如图1,乙酰胆碱以________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后发挥作用;NO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催化GTP生成_______,后者是重要的胞内信号分子,发挥多种作用。(2)为研究NO是否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发挥作用,研究人员将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海马区注射微量(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以Y型电迷宫(图2)检测学习记忆能力。一支臂不通电并有灯光信号表示安全区,另外两支臂通电.两组均于注射后第4天进行测试。Ⅰ、学习测试:将大鼠放入迷宫箱,适应环境后训练其逃至安全区,记录学习达标所需次数。Ⅱ、记忆测试:学习测试24小时后,测试大鼠记忆达标所需次数。测试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NO含量。组别习达标所需次数(次)记忆达标所需次数(次)NO含量(蛋白)A组55.7828.1164.33B组29.5012.7090.20①实验开始时,电迷宫中的灯光是无关刺激,当动物移动至迷宫通电臂时,足底受到电击,引起神经元_______,形成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__________产生痛觉,多次重复后动物学会分辨信号逃避电击,即形成了_________反射。②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3)有研究表明,NO也可由突触后神经元释放,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作为一种“逆行信使”发挥特定作用。NO可以“逆行”的原因是_________。11.(15分)“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研究表明该病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该病毒为单股正链RNA(+RNA)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通过病毒的S蛋白“劫持”控制血压的人体ACE2蛋白(肺泡、胃肠道和角膜、结膜等部位的细胞表面有ACE2蛋白),并与其结合入侵人体。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感染2019-nCoV后,人体通过免疫系统的___功能清除病毒,其间通过___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2019-nCoV结合,从而抑制______。(2)如果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___细胞可以与这些细胞密切接触,使它们裂解死亡,释放出病毒。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其作用是____________。(3)新型冠状病毒不是通过皮肤细胞感染,而是通过肺泡等部位的细胞感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痊愈后,很多人会积极捐献其血浆用于重症患者的治疗,即“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法”,是采集康复者的血浆用于治疗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该血浆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1、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2、分析题图:过程①是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过程②是翻译,需要tRNA运输氨基酸;④⑤过程形成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过程①②③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人体的性状。【详解】A、除了成熟红细胞外,人体所有体细胞含有的基因都相同,故基因1和基因2可出现在同一细胞中,只不过不同细胞中基因表达情况不同,A错误。B、①是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②是翻译过程,需要tRNA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B正确;C、④⑤不同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不同,根本原因由于基因突变而使基因结构不同,C错误;D、①②③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部分性状,另外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部分性状,例如①②④,D错误。故选B。2、A【解析】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光裸的岩石上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农田弃耕后发生的演替。【详解】A、群落的次生演替进程有时会比较快,如地震引起的群落演替,火烧后的森林引起的群落演替,A错误;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如冰川泥、沙丘等,B正确;C、森林大火后仍保留部分繁殖体,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D、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D正确。故选A。3、B【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其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2)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3)生产者为自养型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详解】①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故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①正确;②自养型生物是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故凡是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②正确;③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型生物,③错误;④消费者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都是异养型生物,④正确;⑤绿色植物都是生产者,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是消费者,⑤错误;⑥只有营腐生生活细菌、真菌才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是分解者,而硝化细菌则为生产者,寄生的细菌和真菌是消费者,⑥错误;⑦腐生动物如蜣螂是分解者,⑦错误;①②④正确。故选B。4、D【解析】1、细菌可以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少数是生产者。2、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信息传递,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也有信息传递。【详解】A、有少数种类的细菌属于生产者,比如硝化细菌和蓝细菌,A正确;B、一些细菌是消费者,可以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比如共生固氮菌,B正确;C、细菌可以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参与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C正确;D、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有信息传递,因此细菌和无机环境之间有信息传递,D错误。故选D。5、B【解析】题图分析,图甲中,随着赤霉素的浓度增加,野生型的茎长度也随之增加,而超矮生型的茎长度无明显变化,这说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可能缺乏赤霉素的受体;图乙中,随着生长素的浓度增加,野生型的茎长度也随之增加,而超矮生型的茎长度无明显变化,这说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可能缺乏生长素的受体。【详解】A、图甲表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可能缺乏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因而导致赤霉素的使用并没有使矮生型恢复生长,A正确;B、由图乙可知,野生型的茎长度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实验结果显示最后茎长度仍然高于生长素浓度为零时的茎长度,故无法得出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的生长有抑制作用,B错误;C、生长素和赤霉素对茎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但在超矮生型个体上并未表现出促进作用,据此可说明,该超矮生型突变体对生长素和赤霉素都不敏感,C正确;D、由曲线图可知,生长素和赤霉素对茎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故二者在茎的伸长上有一定的协同关系,D正确。故选B。6、B【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A、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动物,能对稻田杂草和害虫进行扰动和取食,属于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错误;B、水稻泥鳅共作是将水稻种植和泥鳅养殖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生态农业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B正确;C、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泥鳅的引入不会改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D、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一定的流动性②.非特异性③.免疫防御(2)①.细胞因子②.浆细胞和记忆细胞(3)①.抗原性②.主动③.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容易发生变异;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短,体内还未产生足够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长,体内相应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数量大量减少(4)①.康复病人的血浆中含有与冠状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②.过敏反应【解析】据图1可知,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包囊膜上的棘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分子结合,随后包囊膜与宿主细胞质膜融合,病毒衣壳与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内,完成感染过程。图2中①为吞噬细胞,②为辅助性T细胞,③为B细胞,④为浆细胞,其分泌的抗体可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小问1详解】细胞质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位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吞噬细胞可吞噬消灭部分病毒,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清除外来病原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小问2详解】图2中IL-2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可促进③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小问3详解】病毒灭活处理可使其失去致病性但保留抗原性,注射疫苗可引起机体产生主动性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因此属于主动免疫。接种冠状病毒疫苗的人仍然可能会感染冠状病毒的原因有: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容易发生变异;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短,体内还未产生足够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长,体内相应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小问4详解】因为康复病人的血浆中含有与冠状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故注射康复病人的血浆有助于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但是某些患者在注射过程中或以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这属于过敏反应。【点睛】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及调节过程。熟记并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的过程及各个细胞作用是解题关键。8、(1).筛选目的菌(2).选择(3).化合物A(4).异养需氧型(5).防止外来杂菌入侵(6).接种环(7).灼烧(8).防止造成环境污染(9).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10).证明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是否被杂菌污染【解析】(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出能分解A的目的菌,该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2)据该培养基成分分析,化合物A提供氮源和碳源。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目的提供氧气,需要有机物A,故该细菌为异养需氧型。(3)获得纯净“目的菌”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需要灭菌。(4)平板划线法所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操作时采用灼烧灭菌。(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以获得纯净“目的菌”。(6)为了证明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是否被杂菌污染,还要设置一组对照组: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判断是否有杂菌生长。【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运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能力。9、(1).DNA复制(2).着丝点分裂(3).乙(4).1∶2∶2(5).乙、丙(6).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再分裂【解析】分析图1:AB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2: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分布散乱,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丁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详解】(1)图1中AB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DNA复制,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1变为2;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2)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2中的乙图,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两条染色单体,因此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3)图1中的B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染色体复制后单体还没有分离的时期,表示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图2中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乙、丙细胞都含有染色单体,因此图2中乙和丙处于BC段。(4)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再分裂,因此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看不到分裂图像。【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同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1)①.胞吐②.相关受体③.cGMP(2)①.内流②.大脑皮层(神经中枢)③.条件④.海马区NO含量较高则有助于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提高(3)NO能够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解析】题图分析:图1是乙酰胆碱和NO两种神经递质作用机理示意图,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而NO通过自由扩散由突触前膜释放后,可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催化GTP生成cGMP而发挥作用。图2为Y型电迷宫,一支臂不通电并有灯光信号表示安全区,另外两支臂通电。【小问1详解】据图1可知,乙酰胆碱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NO通过自由扩散由突触前膜释放后,可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催化GTP生成cGMP而发挥作用。【小问2详解】①当动物移动至迷宫通电臂时,足底受到电击刺激,引起神经元Na+内流,产生兴奋形成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实验开始时,电迷宫中的灯光是无关刺激,多次重复后动物学会分辨信号逃避电击,灯光变成条件刺激,小鼠形成了条件反射。②研究人员将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海马区注射微量L−NA(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则A组海马区NO含量较低,B组海马区NO含量较高。从实验结果可知,A组小鼠的学习能力比B组弱,由此说明海马区NO含量较高则有助于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提高。【小问3详解】据图1可知,NO能够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故NO可以“逆行”,由突触后神经元释放,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点睛】本题考查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1、①.防卫②.浆③.病毒(或2019-nCoV)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④.效应T⑤.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⑥.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三单元《物态变化》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双基过关)(原卷版)
- 17.2 电流的磁场 - (解析版)
- 艾滋病的致病机制
- 护理技术头发护理
- 腹泻的预防与治疗
- 病情观察与护理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二中高三(上)期末地理试卷
-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
- 消毒供应室下收下送培训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高一政治学科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7篇)
- 项目立项增资申请书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十二篇
- 小学期中表彰大会活动方案
- 基于单元主题意义开展的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 论文
- 万用表使用方法-完整版课件PPT
- 温泉旅游度假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供电维保服务方案
- 中学学校地震应急预案流程图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标说教材-知识树-
- 浅议掘进工作面需风量计算和局部通风机选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