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难点02文言文对比阅读(五考点五技巧)
4命题趋势
•一
文言文对比阅读是通过对比、归纳、整理两篇文言文之间的异同,以加深和拓展学生的学
习内容和方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命题对考生文言文的考
查,多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来进行。从所选材料上看,多是选择课内材料与课外材料的对比阅
读,近年来也有少部分省市选择两篇课外的材料来进行对比阅读(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山
东等省);从题型上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赏析题,以主观性试题居多;从考查的
内容看,涉及字词的理解、句子的翻译以及与课外材料的对比阅读,重点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
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部分地区出现的文言文与诗词的对比阅读,且材料的组合更加灵活。
上海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甘肃省兰州市、湖北省荆州市、江苏省的连云港市这些相距甚远、
层级不同的地区更是不约而同的采用了比较规范的文言诗词、课内文言课文和课外文言短
文三结合的对比阅读,给中考文言文命题带来了一股新气息。有理由相信,这种命题形
式的比例在2024年会继续走高。
»重难诠释
考点一、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对比
对于同一个作家来说不同的生活境遇会在作家心目中留下特定的烙印。学会分析理解作家
某一时期的作品风格,如果能将这一作家其它时期作品补充进来进行比较阅读,既能提高分析
鉴赏能力,又拓宽了阅读视野。如学习李清照前期作品《如梦令》时,就可以把把她前期作品
《点绛唇》及后期作品《醉花阴》《武陵春》放在一起阅读。比较分析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不
同风格,在比较分析中适时引入时代背景,这样才能对李清照的个人生活、苦难经历及李清照
的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容易整体掌握李清照诗词特点。因此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作品内容
是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的关键点。
考点二、同一作家相同境遇下的作品对比
同一作家同一境遇下作品会有一个统一的感情脉络。如南唐后主李煜沦为阶下囚后写了
《虞美人》《相见欢》等很多词,比较两首词作者是如何抒发离愁,就会发现作者善于将抽象
的“愁”进行物化的惯用手法,“愁”被比喻成“一江春水”、“乱丝”后,形象、具体、可
感。
考点三、不同作家同一风格作品的对比
风格相同的作品,由于出自不同作家手中所以风格也不尽相同,要学会同中找异,才会对
某一作家的作品有一个更深刻的把握。如,同是豪放词,苏轼的作品、辛弃疾的作品、岳飞作
品就有不同之处。苏轼的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在豪放中展示
旷达;辛弃疾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豪放中流露无奈;岳飞的作品《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豪
放中尽显苍凉。
考点四、不同作家不同风格作品进行对比
对于古诗或文言文来说总有一些作品风格迥异,若能发现作品的不同之处,那么阅读理解
和分析鉴赏古诗文的水平就会显著提高。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豪放词,可以把
它和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李清照的《醉花阴》、晏殊的《浣溪沙》放在一起进行比
较阅读,这样就会对宋代豪放词、婉约词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加深入的认识豪放派和
婉约派的不同风格,了解这些风格流派产生的原因和社会背景,有助于构建文学史脉络。
不同风格作品的比较关键要抓准对比点。了解豪放词与婉约词不同之处在于作家笔下的物
象是不同的,豪放词中经常出现体现阳刚之美的“大江”(“大江东去浪淘尽”)、“沙场”
(“沙场秋点兵”)等物象;而婉约词中则经常出现体现阴柔之美的“花”(“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柳”(“杨柳岸晓风残月”)等物象。
考点五、同一主题下不同风格、不同内容、不同体裁作品的对比
第四学阶段有许多经典的文言文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岳阳楼记》《醉
翁亭记》,学习时要认识到这些作品在反映主题上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如《曹刿论战》中“政
治上取信于民”的思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人和”思想,《岳阳楼记》中“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思想,这些思想都是“民
本”思想的体现,更加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会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更好地传承国学的精
粹。
充分运用比较阅读的思想和手段进行学习,改变“译一一讲一一背”的学习思路,形成“读
——比一一思一一解一一悟”的学习形式,视野才能得到拓展,思想才能和作家的思想交融碰
撞,在全面解读和感悟的基础上,才会使文言文学习更上一层楼。
‘满分技巧
【设题形式】
1.解释常见实词含义的异同,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用课内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解决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问题。
3.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4.甲乙两篇文章体现文章中心(或主旨)的句子是什么?两文作者的共同追求是什么?
5.同为XX(体裁),甲乙两文的写作目的有何不同?
6.甲文侧重写什么?乙文侧重写什么?这在写法上都属于什么描写?
7.XX(人物)和XX(人物)在X方面,有何异同之处?
8.甲乙两文中XX(人物)都有着同样的XX,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加以说明。
9.结合甲乙两文,说说XX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0.甲乙两段文字都突出人物怎样的共同点?
11.试比较甲乙两文内容上有哪些异同之处。
12.甲乙两文末尾画线的句子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13.比较分析甲乙两个语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得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
1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异同?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加以说明。
【满分技巧】
一、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
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
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
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二、认真扫读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
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扫
读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三、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
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养竹记》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标题和《爱莲
说》放在一起对比其中的大概意思不言而喻。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
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理解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帮助答题。
四、“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
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
上都是同学们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
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
“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
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
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
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
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五、开放性理解题的解题方法
(1)第一类的解题方法一一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解题时,首先应该读懂
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
赏还是批评等问题。
(2)第二类解题方法一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在中考中,重点是考查
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
①读原文,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
②作判断,这些的一切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该如何改正或抵制。
重难通关练
(建议用时:40分钟)
(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聿古仁人之心,/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①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②,得其道,不敢独善其
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政政③,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④不得
黔久彼二圣一贤⑥者,岂不知自安佚⑦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
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
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⑧之不贤,则将役
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闻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节选自韩愈《争臣论》②)
【注释】④闵:同“悯”,忧虑。②乂(yi):治理。③孜孜(zi)跌破(ku):勤谨不
已的样子。④突:烟囱。⑤黔:黑。⑥二圣:指夏禹和孔子。一贤:指墨翟。⑦佚:安乐,安
逸。⑧阳子:即阳城,任谏官五年。⑨《争臣论》:争,读zhQng,后作“i争”。争臣,是指
向君主直言进谏的大臣。韩愈写此文对阳子进行讽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枣古仁人之心()
(2)吸异二者之为()
(3)死而后口()
(4)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2)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速乎哉
4.乙文中说“自古圣人、贤士”“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甲文
中哪两句话阐述了同样的思想?(用文中原句回答)
5.甲文中范仲淹认为“古仁人”与课文中的“迁客骚人”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乙文中
韩愈为什么认为阳子不贤?
【答案】1.探求或许停止实在,确实2.(1)这样来说在朝
廷做官也担忧,处在偏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快乐呢?
(2)听清是非,看明安危,然后身体才能安全3.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
恶得以自暇逸乎哉?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5.第一问:“古仁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迁客骚人”
则是“以物喜,以己悲”。
第二问:阳子只顾自己的闲适安逸。
【解析】L题考查文言词义。
(1)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
(2)句意: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或,或许。
(3)句意:到死才停止。已,停止。
(4)句意:实在是想通过他们来补充别人的不足啊。诚,实在,确实。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是,这样。进,在朝廷做官。
退,不在朝廷做官。亦,也。(2)听,听清。明,看明。得,得以。安,安全。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停顿。根据句意“如果确实是贤人,本当敬畏上天的意旨,而怜悯
百姓的穷困。怎么能够只顾自己的闲适安逸呢”可知,答案为: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
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4.考查筛选信息。
乙文“自古圣人、贤士”“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的意思是“自古
以来的圣人贤士”“懂得圣人的道德学说之后,不敢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一定要使
天下民众都受到救济”。这两句话体现了一种家国情怀和济世思想。
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为: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
就为百姓担忧;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意为: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这两句话同样体现了一种家国情怀
和济世思想。
5.考查筛选信息。
第一问:根据甲文中的“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可得:“古仁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迁客骚人”则是“以物喜,以己
悲”。
第二问:根据乙文中的“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闻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可知,韩愈认
为阳子不贤的原因是阳子只顾自己的闲适安逸。
【点睛】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
这是为什么呢?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就为百姓
担忧;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处在偏远的
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
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自古以来的圣人贤士,都不是追求名望任用的。他们哀怜世道不太平,人民得不到
治理;懂得圣人的道德学说之后,不敢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一定要使天下民众都受
到救济。勤谨不已,到死才停止。所以大禹治理洪水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进去看一下,孔
子周游列国时连坐席也来不及坐暖就又出门了,而墨翟从不安居一地以至所灶上烟囱不及熏黑
就离家了。那两位圣人和一位贤人,难道不懂得自己过安逸生活的快乐吗?实在是敬畏上天的
旨意、怜悯人民的困窘啊。上天将圣贤的德才和能力授予这些人,哪里只是让他们自己有余就
算了,实在是想通过他们来补充别人的不足啊。耳目对人来说,耳管听,眼管看,听清是非,
看明安危,然后身体才能安全。圣人贤人,是世人的耳目;世人,是圣贤的身体。再说阳先生
要不是贤人,那就应该被贤人所遣使来侍奉他的君主;如果确实是贤人,本当敬畏上天的意旨,
而怜悯百姓的穷困。怎么能够只顾自己的闲适安逸呢?
(2023•广东•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专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
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阳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
(2)闻寡人之耳者
(3)时时而间进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
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
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承颖达日:“太子长成,何宜屡得池折?”
对日:“蒙乌厚恩,死无所恨。”谏净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
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选自《贞观政要》)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太子承乾救亏礼度/珠可历历藜也
B.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何宜屡得四折/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蒙国厚恩/则有去国怀乡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10.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1)(2)
【答案】6.(1)偏爱(2)使……听到(3)间或、偶然7.(1)我确实知
道自己不如徐公美。(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8.C9.太
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10.(1)邹忌进谏是因为他
由自己受蒙蔽,想到齐王受蒙蔽很深;孔颖达进谏是因为太子承乾不讲礼度,骄奢过度。(2)
邹忌借家事喻国事,委婉进谏;孔颖达不惧个人生死,直言进谏。
【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1)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
(2)句意:能使我的耳朵听到的。闻:使……听到。
(3)句意:不时还有人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
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臣,我;诚,确实;知,知道。
(2)期年,满一年;虽,即使;欲,想。
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多次/数数;
B.对……说/认为;
C.当面;
D.国君/国都;
故选Co
9.本题考查断句。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
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意:太宗对两人的做法赞许并采纳他们的意见,赏赐这两位大臣帛各五百匹,黄金各一
斤,以此来激励劝勉承乾。“太宗并嘉纳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在“之”后断开;“帛五
百匹”“黄金一斤”是赏赐的东西及数量,应在“匹”后断开;“以励承乾之意”表目的,应
在“以”前断开;故断句为: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10.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根据【甲】文“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
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
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因为自己的妻、妾、客分别私、畏、求于自己
都说自己比徐公美,使自己受到了蒙蔽,他由此想到了掌握国民生杀大权的齐王受到的蒙蔽肯
定很多。根据【乙】文“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可知,孔颖达进谏是因为太子承乾不
讲礼度,骄奢过度。
根据【甲】文“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
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
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
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
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
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这是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
从生活小事推至治国大事,让齐王认识到纳谏的重要性。邹忌设身处地,从生活小事推到治国
大事,设喻说理,对齐王进行委婉讽谏。根据【乙】文“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
“蒙国厚恩,死无所恨”可知,孔颖达不惧个人生死,直言进谏。
【点睛】参考译文:
【甲】(邹忌)于是入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
妻子偏爱我,我的妾畏惧我,我的客人有事情想要求助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
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
廷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的,在国家中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受
蒙蔽太厉害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能够当面指责我过错的所有大臣、官吏、百姓,授
予上等的奖赏;上书劝诫我的,授予中等的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并能使我的耳朵
听闻的,授予下等的奖赏。”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
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有时候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
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这件事,都来齐国朝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
战胜别国。
【乙】贞观年间,太子承乾屡次违反礼仪法度,奢侈放纵一天比一天厉害。太子左庶子于
志宁撰写了《谏苑》共二十卷对他进行劝谏。当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经常冒犯威严进行谏谆,
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对孔颖达说:“太子已长大成人,怎好屡次当面指责他?”孔颖达回答:
“我蒙受国家的厚恩,即使死也无遗憾。”于是谏i争得更加激切。承乾命孔颖达撰写《孝经义
疏》,孔颖达又通过经文表达自己的意见,获得了更多的劝谏机会。太宗对两人的做法赞许并
采纳他们的意见,赏赐这两位大臣帛各五百匹,黄金各一斤,以此来激励劝勉承乾。
(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蜂,—林蛰加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娜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
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号之景不同,而乐亦
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予家城市,人事丛委①,应酬为劳。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园去城
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松柏之间,有一
草庐,岁久熟漏,不蔽风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不得已改作焉。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
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夫松柏皆后凋材也,
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
(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
【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②卑隘:矮小狭窄。③牖(ydu):窗户。
1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1)四时■之景不同词语推断法:四时更替
—
查阅词典法:①离开。②距,距离。③赴,前往。(填序
(2)园寺城二余里
④表示行为的趋势。(摘自《古代汉语词典》)号)
课内迁移法: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
(3)岁久敝漏
—
序》)
1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3.下面是甲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
14.甲乙两文所写的亭和轩分别用“醉翁”和“后知”来命名,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
章内容简要回答。
【答案】11.季,季节②破,破旧,破烂12.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
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绿荫。13.这样标点层次分明。前两句先整体
描写西南诸峰之美,后两句再聚焦其中的琅珊山。14.“醉翁”:因作者自号“醉翁”,
又常与客人来此饮酒,所以用“醉翁”来命名此亭。
“后知”:因为轩的周围有松柏,松柏都是后凋的树木,大寒之后才知道它们的品质(作
者借此表明心志),所以用“后知”来命名此轩。
【解析】11.考查词语释义。
(1)四时更替:四季更替。时,季,季节。四时之景不同:四季的景色不同。
(2)句意:南园距离城市有二里多。去,距离。故选②。
(3)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我则穿着破旧的衣服处在他们中间。敝,破,破旧,破烂。
岁久敝漏:年代久远,破旧漏风。
1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野芳,野花。发,开放。而,表顺承,就。秀,美好。繁阴,繁茂成阴。
13.考查句子理解。
题目中给出的标点方式与原句相比,是把一个句子分成了两个句子。“其西南诸峰,林壑
尤美”写西南诸峰之美,这是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聚集西南诸峰中的琅珊山,
这是点。由面到点,层次分明。
14.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甲文第一段中的“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可
知,因作者自号“醉翁”,又常与客人来此饮酒,所以用“醉翁”来命名此亭。
根据乙文中的“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
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可知,因为轩的周围有松柏,松柏都是后凋的树
木,大寒之后才知道它们的品质(作者借此表明心志),所以用“后知”来命名此轩。
【点睛】参考译文:
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
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
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
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
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
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
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
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乙:我住在城市,人事繁杂堆积,因为应酬而劳苦。老母在堂,出于礼法不能远离,每天
只能在南园内躲避喧嚣。南园距离城市二里多,没有别的树木,有三百株柏树,松树只有五颗,
计算它们种下的时间,才四十年就已经长成了林子。松树和柏树之间,有一座草庐,年代久远,
破旧漏风,不能遮蔽风雨,而且矮小狭窄,就像是坐在井中。不得己只能改建了。撤去茅草,
用瓦覆盖,左右开窗,前后开了门,疏朗空洞,落日后还能看清蝇头小字。中间挂了一块匾,
用“后知轩”命名。那松柏都是后凋的树木,一定在一年里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居住在四面
通明的地方叫做轩,谁说这个名称与性情不相符呢?
(2023•河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
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节选自《核舟记》)
【乙】古法,以牛革①为矢服②,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③,附④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
则皆闻之。盖虚能纳⑤声也。
(选自《梦溪笔谈》)
[丙]令有客当旦行二亘里容去忘持衣旦旦二殳之二主人及觉o持衣追及与之而还。至家
视日四分之三。问:主人马不休,日行几何?答日:七百八十里。
(选自《九章算术》)
①革:去了毛的兽皮。②矢服:装箭的盛具。③虚:空。④附:附着。⑤纳:收进。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罔不用势象形因:_______________
(2)则皆用之闻:_______________
(3)至家视日四分之三视:
16.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
B.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
C.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
D.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贻余核舟一。
(2)持衣追及与之而还。
18.甲文中王叔远的高超技艺具体表现在哪里?
19.请为乙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答案】15.顺着、就着听到看16.A17.(1)他曾经送给我
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2)主人拿上衣服追上,等到还衣服后再返回。18.用料体积小;所刻的东西多;
能够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情态各异。19.示例:牛革
【解析】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
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因:顺着、就着。
(2)句意:就都能听见。闻:听到。
(3)句意:到家时看日影是四分之三日。视:看。
1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
句。
句意:现有客人的马日行三百里。客人离去时忘记带衣服。时间过了三分之一日,主人才
发现。
故断为: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
故选Ao
1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
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尝:曾经;贻:赠;余:我;
(2)持:拿;及:等到;与:给、还;还:返回。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能以径寸之木”可知,用料体积小;
根据“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可知,所刻
的东西多,能够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情态各异。
19.本题考查拟题。题目往往能够精炼的概括文章内容。
根据“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可知,介绍了牛革的用途,做箭袋,当枕头;
“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点明牛革的特点,利用
中间空的特点听见远处细微的声音;据此可知文章围绕“牛革”展开,所以可以用“牛革”作
为题目,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
【点睛】参考译文:
【甲】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
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各
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
【乙】古法用牛皮做箭袋,睡觉时把它当枕头。利用它中间空的特点,放在地上枕着,几
里内有人马声都能听见,这是因为中间的空腔能收拢声音的缘故。
【丙】现有客人的马日行三百里。客人离去时忘记带衣服。时间过了三分之一日,主人才
发现。主人拿上衣服追上,等到还衣服后再返回。到家时看日影是四分之三日。问:主人的马
不休息,马的日行速度是多少?回答说:七百八十里。
(2023•福建厦门•统考模拟预测)学校公众号拟推送古代名士专题的学习内容,请阅读
刘禹锡史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材料二: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为监察御史。贞元
末,叔文败,坐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
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娶售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
①之作,为新辞以救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巴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
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③者。虽名
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选自《旧唐书•刘禹锡传》,有删改)
[注释]:①骚人:指屈原。②夷歌:夷人的歌曲,泛指外族歌曲。③右:古语中以右为大,
上。
20.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词》首联中的“自古”一词,指出了人们悲叹秋日寂寞萧索的传统看法由来已
久。
B.“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突出对秋日的喜爱。
C.“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一句概括叙写了自己被贬多年的辛酸遭遇。
D.“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蕴含典故,表达了作者回乡后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
21.阅读材料二,解释加点词。
加点词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
①雪五言诗【联系课内法】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1)善:_______
②唱贬朗州【查阅字典法】①搭乘:②通“座”,座位;③
(2)坐:_______
司马因为;④定罪;⑤坚守
③率多禹锡
【语境推断法】(3)率:_______
之辞也
22.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B.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
C.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D.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
23.把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2)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24.白居易称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神妙”地将思想性和艺术性
融为一体,景、情、理结合。请你任选角度赏析此句。
25.“君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中国人评价人品的重要尺度。请你结
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刘禹锡的“君子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链接材料: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君子,不忧不惧。”(《论语》)
③“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经》)
【答案】20.B21.擅长定罪一般;大都22.C23.(1)满
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
(2)写诗作文章,当时没有在他之上的。24.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沉
舟”“病树”比喻遭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表达了作豁达
乐观的胸襟。
示例二: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哲理:新事物必定取代旧
事物,表达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25.①安贫乐道、积极乐观。即使被贬到偏远地区,
也写文章吟咏,陶冶性情,体现了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刚正不阿,不畏强权。被贬回
来后写了《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讥讽时政,体现了君子品德的“不忧不惧”。③关心百
姓。尊重少数民族风俗,帮忙写诗词,促进地方文化繁荣,体现了君子“民之所好好之”的品
德。
【解析】20.本题考查理解辨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B.“抒对春朝的厌恶表述有误。”“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意思是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依据意思可知,作者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
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突出对秋日的喜爱。所以,句中并没有渗透出对春天的厌
恶之情。
故选Bo
2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
(1)“陈康肃公善射”句意为:陈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善:擅长。据此推测,“善
五言诗”句意为:擅长作五言诗。善:擅长。
(2)“坐贬朗州司马”句意为:刘禹锡也受牵连定罪,被贬为连州刺史。坐:定罪。
(3)”率多禹锡之辞也”句意为:有很多歌词就是刘禹锡写的。率:大都。
2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可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依据句子意
思进行断句。再结合语法结构辅助断句。
本句句意为:数民族地区的风俗喜好巫祝的游戏,每当整个宗族击鼓跳舞的时候,一定要
唱粗俗的民间小调。“蛮俗好巫”句意完整,“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是对击鼓跳舞内容
的概括;
故断句为: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
故选Co
2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可以采取直接翻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一
些特殊文言现象的准确理解与翻译。
(1)举目:满眼;殊:不同的;俗:风俗;言:说话。
(2)诗笔:诗词;时:当时;右:古代以右为尊,就是其上;者:……的人。
24.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可以从修辞、主旨、哲理角度进行赏析。
示例1:在修辞上,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反而
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唬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示例2:在哲理上,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并与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有生机
的景象形成反衬,蕴含深刻的哲理:新陈代谢,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
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5.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依据材料二“贞元末,叔文败,坐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
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可知,这表现了他居于安贫乐道、积
极乐观的品质。体现了作为一个人君子具有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依据“元和十年,自武陵
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
播州刺史。”可知,这表现了他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特点。体现了作为一个人君子具有的“不
忧不惧”的个性。依据“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
为新辞以救巫祝。”可知,这表现了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促进地方文化繁荣的特点,体现了
作为一个人君子应具有的“民之所好好之”的品德。
【点睛】材料二参考译文:
刘禹锡,字梦得,是彭城人。刘禹锡对古文十分精通,善于作五言诗,他的今体文章不仅
写得漂亮,而且颇多才华。后来他担任监察御史的职务。贞元末年,王叔文的革新失败,刘禹
锡也受牵连,被贬为连州刺史。朗州处于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满眼都是不同内地的风俗,要
找几个可以同他说话的人也找不到。刘禹锡在朗州的十年间,只能以吟咏古代先贤的文章和诗
歌,来陶冶自己的性情。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喜好巫祝的游戏,每当整个宗族击鼓跳舞的时候,
一定要唱粗俗的民间小调。刘禹锡有时也会参加到巫祝当中去,他就依照诗人的写法,创造出
新鲜的歌词用来教大家唱。所以在武陵的山溪和洞穴之间传唱的乡间小调,有很多歌词就是刘
禹锡写的。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还京城,宰相(裴度)又想安排他在中枢机构工作。
这时刘禹锡写了一首《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句涉及到讽刺朝政的内容,执政的人看了
很不高兴,又想把他从京城赶出来,贬为播州刺史。刘禹锡晚年和少傅白居易交好,诗词文章,
当时没有在白居易之上的人。虽然刘禹锡官位不显达,公卿大官中很多人与他交往。
链接材料:
①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要效法天道,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②君子不忧愁也不恐惧。
③老百姓所喜欢的就大力提倡、发扬,老百姓所厌恶的就予以抵制、杜绝,这才是老百姓
的父母官应该做的。
(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甲】
蔡义,河内人也。以明经①事大将军幕府。家贫,常步行,资礼不逮②众门下,好事者相合
为义买犊车,令零之,不用。
久之,上诏求能为《诗》者,征义待诏,久不得见。义上疏日:“臣山东草野之人,行能
*所比,容貌不及众,然而不弃人伦者,窃以闻道于先师,自托于经术也。愿赐清闲本所,得
尽精思于前。”上召见义,令说《诗》。上甚说之,擢③为光禄大夫、给事中,进授昭帝。数
岁,拜为少府,迁御史大夫,代杨敞为丞相,封阳平侯。
(取材于《汉书》)
【乙】
吴悌,字思诚,金溪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征授御史。尝出京视两淮盐政,海溢,没民舍,
悌先赈之而后奏闻。按④河南,伊王典模⑤骄横,惮悌,遗干称为友。悌报日:“殿下,天子亲
藩,非悌所敢友。悌,天子宪臣,非殿下所得友。”伊王愈惮之。
夏言⑥当国,与悌乡里。悌尝覆言,一见宣新服宣他竟前誉之悌却至丕进。一言问若故,徐
日:“俟谈毕,吾以政请。”言为之改容。
(取材于《明史》)
[注]①明经:通晓经书的解说。②逮:及,达到。③擢:选拔,提拔。④按:巡行,巡视。
⑤典横:明朝第七代伊王。⑥夏言:明朝政治家。
2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亚碉的一项是()
A.令乘之乘:乘坐
B.行能亡所比亡:逃跑
C.遗节称为友书:书信
D.悌尝遏言谒:拜见
2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
B.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
C.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
D.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
2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窃以闻道于先师所欲有甚于生者
B.愿赐清闲之所水陆草木之花
C.言问不故安陵君基许寡人
D.言为之改容为人谋而不忠乎
29.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亚理的一项是()
A.甲文中蔡义供职大将军幕府时,家境贫寒,却不使用别人为他买的牛车。
B.甲文中蔡义上疏皇帝,希望能把自己关于经书的精细思考全部奉献出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