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_第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_第2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_第3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_第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AL-FENGHAI-(2022YEAR-YICAI)_JINGBIAN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1、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

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

案。

2、危(wei)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展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

的承受程度。

3、风险分类: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

4、危(wei)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

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根源或者状态。

5、第一类危(wei)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wei)险源

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6、重大危(wei)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暂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存

储危(wei)险物品,且危(wei)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

JTCo

7、本质安全:失误、故障。

8、本质安全是生产活动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

9、工程上的安全性,是用概率表标示近似客观量,用以衡量安全的程度。

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内容包括:危(wei)险源辨识;风险评

价;危(wei)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及应急预案。

2、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

则。

3、系统原理:在从事管理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达到管理的优化

目标。

4、管理系统的6个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适应

性。

5、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动态相关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

6、人本原理: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

实施。

7、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行为原则。

8、预防原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9、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

化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是: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

和态度原因;管理原因。针对这4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工程

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3E原则。

10、强制原理: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允许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11、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12、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

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

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13、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

素:①遗传及社会环境;②人的缺点;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物的不安全状

态;④事故;⑤伤害。他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

为,消除机械的或者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

的发生。

14、能量意外释放理论: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者不

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

控制能量或者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1966

年,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

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

法,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者全身性损伤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

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者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15、轨迹交叉理论: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

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问,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

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

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

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同时、同地浮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16、系统安全理论:系统安全理论包括不少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

念:⑴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

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的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

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

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wei)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者危(wei)

险只无非是一种主观的判断。⑶不可能根除一切危(wei)险源,可以减少来

自现有危(wei)险源的危(wei)险性,宁可减少总的危(wei)险性而不是

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⑷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彻底认

识危(wei)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wei)险源,随着生产技

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浮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1、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方针。

2、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在国

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的是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

府之间,实行的是国家监管与地方监管;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实行的是政府监

管与企业管理。

3、“安全第一"就是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4、“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包含的3层含义:一是“以人为本"必须要以人的生

命为本。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三是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节安全生产标准化

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用"策划、设施、检查、改进”动态循

环模式。

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发布实施,对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

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

的主体责任。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三是有利于进

一步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3、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方法:自主评定,外部评审。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

定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4、检查方法: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5、隐患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应急措

施。

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

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第二节企业安全文化

1、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

2、安全文化的层次:直观的表层文化;企业安全管理中层文化;安全意识形态

深层;

3、安全文化的内容:一深层的安全观念文化;二是处于中间层的安全制度文

化;三是出于表层的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

4、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凝结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和同化功能。

5、企业应当建立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在内的安全承

诺。

6、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安全承诺的具体体现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要

求。

7、安全文化建设的保障条件:①明确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职能,建立领导机

制;②确定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落实其职能;③保证必须

的建设资金投入;④配置合用的安全文化信息传播系统。

8、宣传、教育、激励、感化是传播安全文化,促进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

9、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程序:①建立评价组织机构与评价实施机构;②制定评

价工作方案;③下达《评价通知》;④调研、采集与核实基础资料;⑤数据

统计分析;⑥撰写评价报告;⑦反馈企业征求意见;⑧提交评价报告;⑨进

行评价工作总结。

第三节重大危(wei)险源

1、重大危(wei)险源管理。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危(wei)险化

学品重大危(wei)险源辨识》标准,开展重大危(wei)险源辨识、评价、

登记建档和备案,制定重大危(wei)险源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

织措施对重大危(wei)险源进行控制和管理,编制重大危(wei)险源安全

报告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重大危(wei)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者暂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者储

存危(wei)险化学品,且危(wei)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

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

设施或者场所,或者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

套)生产装置、设施或者场所。

3、危(wei)险物质分类中将毒性物质定义为第8种危(wei)险物质。一种

危(wei)险物质可以同时属于易燃易爆7大类中的一类,又属于第8类。

对于毒性物质,其危(wei)险物质事故易发性主要取决于下列4个参数:①

毒性等级;②物质的状态;③气味;④重度。

第四节安全规章制度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普通包括:规程、标准、规定、措施、办法、制度、指

导意见。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的核心是危(wei)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原则: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原则②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③系统性原则;

④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分类: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设

施管理、环境管理。按标准化工作体系建设: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

准。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5、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增强责任感;二是明确责任;三是责任追究依

据。

6、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起草一会签或者公开征求意见一审核一签发一发布

一培训一反馈一持续改进。每3-5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第五节组织保障

1、组织保障:一是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保障;二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保

障。

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作用:①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

法律法规;②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各种安全检查活动;③催促各种事故隐

患及时整改;④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中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设

机构。

第六节安全生产投入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1、除煤矿外风险抵押金存储标准:小30万;中100万;大150万;特大200

万元。

2、煤矿企业风险抵押金存储标准:3万吨以下,60-100万;3-9万吨以下,

150-200万;9-15万吨以下,250-300万;15万吨以上,以300万为基数,每增

加10万吨增加50万;特大型、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累计600万元时再也不存

储。

3、当年未发生安全事故、没有动用风险抵押金的,下年再也不另行存储。

4、发生安全事故,应当重新核定,企业在收到核定通知1个月(30天)内补

交差额。

5、企业未缴纳风险抵押金的,处生产经营单位1-3万元罚款,负责人、个人

5000-1万元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停业整顿。

第七节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消除危(wei)险源;限制能量或者危

(wei)险物质;隔离。

2、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隔离;设置薄弱环节;个体防护;避难和

救援。

3、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自力更生与勤俭节

约原则;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原则;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4、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范围: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事故、预防职业病、

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等。大体分4类:①安全技术措施②卫生技术措施③辅助

措施④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5、安全技术措施内容:①措施应用的单位或者工作场所;②措施名称;③

措施目的和内容;④经费预算及来源;⑤实施部门及负责人;⑥开工日期

和竣工日期;⑦措施预期效果及检查验收。

6、安全技术措施由总工程师审批。

第八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

1、安全条件论证报告内容:①建设项目内在的危(wei)险和有害因素及对

安全生产的影响;②建设项目与周边设施(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

活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③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条件的影响;

④其他需要论证的内容。

2、生产经营单位备案提交的资料:①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

②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和安全专篇;③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

资料。

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20个工作日内决定,不能决定的,经部门负责人

批准可以延长10工作日,应当将延长期限期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

4、建设项目试运行时间不少于30天最长不超过180天。

5、特种作业操作证6年有效,每三年复查一次。

第九节特种设备设施安全

1、特种设备采购应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

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创造监督检验证书等出厂文件。

2、采购旧特种设备的资料:①具有原使用单位的注销登记证明;②具有完

整的安全技术档案;③经定期检验合格。

3、采购进口特种设备应符合:①锅炉、压力容器……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

的相关特种设备创造许可证;②电梯、起重机械、游设……应由国内代理商报

请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型式试验合格;③特种设备的安全质量性能和指标符

合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的有关规定;④附有安全技术规范

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创造监督检验证

书等中文出厂文件。

4、安装单位具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安装(维修)安全

许可证》。具有安装相应的安装经验;安装队伍的方案、技术要求、安装程

序、过程符合要求。

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的条件:①持证上岗;②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③

定期接受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④在证书有效期满前60日内,向原考核机

关申请。

6、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先后30日内,生产经营单位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7、特种设备应当在检验有效期满1个月(30日)前申请定期检验。

8、重大事故、较大事故、普通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

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特殊重大事故,30日内作出批复,特殊情况

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9、安装、改造、维修特种设备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委托

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改造、维修;②催促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办

理施工告知手续、申报监督检验;③验收特种设备,并接收安装、改造、维修

单位移交的有关技术资料、出厂文件和监督检验证书,将其存入该设备的安全

技术档案。

1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逐台建立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

案。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①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创造单位、产品质

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资料;②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

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③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④特种设备及其

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

记录;⑤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⑥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

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第十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1、危(wei)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存储单位及矿山、烟花爆竹、建造施工

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

年再培训不少于16学时。

2、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

学时,每年再培训不少于12学时。

3、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为6年,全国范围内有效,每3年复审一

次,连续工作十年以上,6年复审一次。申请复审前参加安全培训不得少于8

学时。

4、三级教育指:厂、车间、班组的安全教育。

5、新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

wei)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人员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

接受再培训不得少于20学时。

6、岗位安全教育培训包括: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安全教育培训;专题安全

教育培训。

7、日常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是: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培训;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的学习培训;作业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培训;事故案例教育等。

8、定期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工作规程;规章制度;事故案例。

9、日常安全教育培训:三新安全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培训;事故案

例培训;安全知识比武竞赛等。

第H"一节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管理

1、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的重点是:辨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漏洞和死角;

检查生产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作业环境是否存在不安全状态;现场作业人员的

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规范;设备、系统运行状况是否符合现场规程。

2、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①定期安全生产检查②时常性安全生产检查③季

节性及节假日先后安全生产检查;④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⑤综合性安

全生产检查⑥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

3、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主要是:查思想、

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硬件系统主要是:

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

4、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常规检查;安全检查表法;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

法。

5、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安全检查准备一实施安全检查一综合分析。

6、实施安全检查: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仪器测量。

7、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①隐患的现状及产生原因;②隐患的危害程度及

整改难易程度分析;③隐患管理方案。

8、重大事故隐患管理方案内容:①管理的目标和任务;②采取的方法和措

施;③经费和物资的落实;④负责管理的机构和人员;⑥管理的时限和要

求;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十二节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1、种类:防护用品性能;保护部位;防护用途。

2、"三证"和"一标志":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安全标志。

3、"三会":会检查劳动用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会正确维

护保养。

4、采购验收: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按标准进行验收。

5、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国家或者行业标准配发的: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6、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假冒伪劣和无安全标志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7、购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经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者管理人员验收。

8、安全标志:标识边框、盾牌及"安全防护"为绿色,"LA"及背景为白色,标

识编号为黑色。

9、标识规格与合用范围:1)、焊接护目镜、焊接面罩、防冲击护眼具:18

mmxl2mm2;2)安全帽、防尘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面罩、过滤式防毒面具滤

毒罐(盒卜自给式空气呼吸器、长管面具:27mmxl8mm;3)阻燃防护服、防酸

工作服、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导电鞋、保护足趾安全鞋、胶面防砸安全

鞋、耐酸碱皮鞋、耐酸碱胶靴、耐酸碱塑料膜压靴、防穿刺鞋、防电绝缘鞋:

39mmx26mm;4)安全带、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立网:69mmx46mm。

第十三节承包商管理

1、承包商管理的具体要求:①要明确双方责任;②要严格审查安全资质和

专业技术能力;③做好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④开展对作业现场的监督

和管理。

2、安全风险抵押金普通为工程造价的5%。

3、签订合同前,必须对承包商资质和条件进行审查,并复印见证性材料备案:

①是有关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法人代表资格证书,安全资质证

书,施工简历和近3年安全施工记录。

②人员年龄、工种、健康状况等是否符合要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工

人的技术素质是否满足工程需要,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有《特种作业操作

证》。

③承包商保证安全施工的组织机构、工器具、安全防护设施、安全用具是否满

足安全施工要求。……是否有检验、实验资质部门出具的合格检验报告。

④承包商施工队伍是否按规定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机构、专

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是否持有资质证书。

4、安全协议的主要内容:工发包单位提出的确保施工安全的组织措施安全措

施技术措施要求

2承包商制订的3承包商遵照执行规章制度4发包单位对现场实施奖惩的有关

规定5有关事故报告调查统计责任划分的规定6承包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考

试及办理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应履行的手续等要求7承包商提供相关材料接受安

全资质和条件审查8不得擅自将工程转包分包返包9不得擅自更换人员10不

得使用童工不得有职业禁忌症

第三章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第一节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1、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体制是: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

监察和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和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

2、其他方面的监督主要有:安全中介机构、社会公众、工会、新闻媒体、居

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的监督。

3、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权威性、强制性、普遍约束性。

4、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①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②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③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④坚

持行为监察和技术监察相结合的原则;⑤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⑥

坚持教育和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1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①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

关方针和政策;②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情

况;③严格履行有关行政许可的审查职责;④依法处理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实施行政处罚;⑤正确处理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⑥依法处理不符合法

律、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设施、设备、器材;⑦接受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⑧

及时报告事故;⑨参加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调查处理;⑩忠于职守,坚

持原则,秉公执法;⑪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10、"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

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强调"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的原则

11、对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普通程序包括:1、监督检查前的准备。召开有关

会议,通知生产经营单位等;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角度

标准的情况;3、作业现场检查;4、提出意见或者建议。5、发出《整改指令

书》、《处罚决定书》

6、颁发管理有关安全生产事项许可的程序:申请一受理一征求意见一审查和调

查一作出决定一送达

7、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形式:召开各种会议、安全大检查、许可证管理、专项

整治等。大体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种。

8、事前监督管理:有关安全生产许可事项的审批。

9、事中监督管理:日常的监督检查、安全大检查、重点行业和安全领域的专

项整治、许可证的监督检查。重点在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方式有:

行为监察和技术监察。①行为监察。即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

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职工教育培训、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等工作。②

技术监察。是对物质条件的监督检查,包括对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工

程项目的“三同时〃监察;对用人单位现有防护措施与设施完好率、使用率的监

察;对个人防护用品的质量、配备与使用的监察;对危(wei)险性较大的设

备、危害性较严重的作业场所和特殊工种作业的监察等。其特点是专业性强,

技术要求高。

10、事后监督管理: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处理有关人员并提出防范措

施。

1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容:①安全管理和技术;②机构设置和安全教育

培训;③隐患管理;④伤亡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统计、分析;事故的预

测和防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⑤职业危害;⑥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

殊保护;⑦行政许可的有关内容。

第二节煤矿安全生产监察

1、煤矿安全监察体制而特点:①实行垂直管理;监察设备和工资都是由中央

政府承担。②监察和管理分开。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实行对煤矿安全的监察职

责;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安全管理的政府职责。③分区监察。不以现有行

政区域划分为依据。④国家监察。

2、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领导下,国家单设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副部级。

3、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主要职责:9条,教材111页。

4、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和矿长安全资

格、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发证工作。

5、煤矿安全监察局的职责:9条,教材111页。

6、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履行的职责:16条,教材111-112页。

7、煤矿安全监察的方式:日常监察、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定期监察。①日

常监察,是日常情况下进行的监察工作;②重点监察,是对重点事项的监察,

如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监察,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的检查

等;③专项监察,是针对某一时期的煤矿安全工作重点,组织专项监察;④

定期监察,是根据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时期,定期组织的监察

8、煤矿安全监察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查思想、查制度、查安全设施、查事故

隐患和查事故处理。

第三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1、特种设备监察制度£有的特点:强制性、体系性、责任追究性的特点。主

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体制、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处理和责任

追究等内容。

2、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是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

局;地方是指各地地方人民政府的质量技术监督局。

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法律一行政法规一部门规章一规范性文件一

相关标准及技术规定。读114页相关内容

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建立的2项制度:一是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二是设

计、创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

度。

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行政许可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事故应对和调查

处理。

6、监督检查的目的是预防事故发生,其实现手段是:①通过检验发现……影响

产品安全性能的质量问题;②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用行政执法的手段纠正违法

违规行为;③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④发挥群众

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⑤加强日常工

作的监察。

7、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其内容包括: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和物资保证、

技术支撑、人员的救援、后勤保障、建立与舆论界可控的互动关系。

8、"四不放过"原则(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2)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

理不放过;(3)事故责任人和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4)未采取防

范措施不放过。

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内容:①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

的情况;②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③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④……

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⑤参加或者进行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

10、特种设备监察机构规定了相应的职责,主要包括:工检查特种设备的使用

情况,制止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行为;2对特种设备创造、安装单位进行检

查,发现违规行为时,责令该单位予以纠正3、依法制止无证操作特种设备;4

监督有关单位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试,核发合格证①积极宣传安全

生产的方针、政策和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催促有关单位贯彻执行;②制定或者

参与审定有关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规程、标准;③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发出

《安全监察指令书》,要求使用单位解决;逾期不解决,或者有发生事故的危

(wei)险时,有权通知住手该设备的运行;④参加或者进行特种设备的事故

调查等。

第四章安全评价

第一节安全评价的分类

1、安全评价按实施阶段不同分: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3

类。

2、安全预评价的内容:危(wei)险及有害因素的辨识;危(wei)险度评价;

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3、安全验收评价的内容:前期准备;危(wei)险及有害因素的辨识;划分

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

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4、安全现状评价既合用于对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或者一个工业园区的评价,也

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产装备或者是作业场所的评价。

第二节安全评价的程序

1、安全评价的主要程序包括:①前期准备;②辨识与分析危(wei)险、有

害因素;③划分评价单元;④定性、定量评价;⑤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⑥做出安全评价结论;⑦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2、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

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事故

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

4安全预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应包括:①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②组建评

价组;③采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④采集并分析

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相关事故案例;⑤对类比工程进行实地调查等。

5建设项目前期技术文件包括安全预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中安全

卫生专篇等。

6安全验收评价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对象前期(安全预评价、可行性研究

报告、初步设计中安全卫生专篇等)对安全生产保障等内容的实施情况和相关对

策措施建议的落实情况;评价对象的安全对策措施的具体设计、安装施工情况有

效保障程度;评价对象的安全对策措施在试投产中的合理有效性和安全措施的实

际运行情况;评价对象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的建立与实际开展和演练

有效性。

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第三节危(wei)险和有害因素辨识

1、危(wei)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

理因素。2、按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将危(wei)险因素分为20类。根据《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个类别,

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

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

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3、按照职业健康进行分类: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

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

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其他职业危(wei)

险有害因素等10类。

4、危(wei)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5、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对照、经验法、类比方法。

6、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事件数、事故树。

7、综合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乂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⑵安

全生产责任制;⑶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⑷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

度乂5)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⑹重大危(wei)险源管理制度;⑺危(wei)

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⑻消防安全管理制度;(9)隐患排查和管理制度;(10)交

通安全管理制度;(11)防灾减灾管理制度;(12)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13)

应急管理制度;(14)安全奖惩制度。

8、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物理灼伤,不包括电灼烫和火

灾引起的烧伤。电灼伤属于触电。

9、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者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者因结构稳定

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崩塌等,

不合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0、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wei)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在

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对是否将人员与危(wei)险、有害因

素隔离等进行考查。A项,当消除危(wei)险、有害因素有艰难时,对是

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进行考查。C项,在无法消除危(wei)险或者危(

wei)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对是否采取了减少危(wei)险、危害的措施进行

考查。D项,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wei)险、有害因素的识

别时,应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进行考查,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

(wei)险、有害因素。

第四节安全评价方法

1、安全评价的方法分类: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按评价的推理过程;按

针对的系统性质分类法;按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分类法;

2、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方

法。

3、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进行定性

分析。

4、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是: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问询观察法;因素图分

析法;事故引起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wei)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

分析;分析可操作性研究。

5、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在大量的分析实验结果和事故统计资料基础上获得的指

标和规律。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破坏)范围评价法;危(wei)险

指数评价法。

6、故障树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结果到原因描述事故发生的

有方向的逻辑。FTA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者故障(顶上事件)开始,层层

分析其发生原因,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底事件)为止。

7、概率风险评价法:马尔科夫模型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

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含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

8、伤害(破坏)范围评价法:根据事故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方法求取事故对

人员伤害范围或者对物体破坏范围的安全评价方法。

9、事件树是由起因推理结果的过程,是正向逻辑推理过程。而事故树则是由结

果分析原因,最终得到影响事故发生的根本事件,是一个逆向逻辑推理过程。

10、事件树1、确定初始时间2、判定安全功能3、发展事件树和简化事件树

4、分析事件树

第五节安全评价报告

工、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①目的;②评价依据;③概况;④危(wei)险、

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⑤评价单元的划分;⑥安全评价方法;⑦安全对

策措施建议;⑧安全评价结论。

2、安全评价报告格式:①封面;②安全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③著录项;

④前言;⑤目录⑥正文;⑦附件;⑧附录。

第六节安全评价管理

1、同一对象的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应由不同的安全评价机构分别承

担。

2、安全评价机构是中介服务组织。

3、获取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的程序:初审、条件核查、许可审查、公示、许可决

定。

⑴条件核查包括:材料核查、现场核查、会审等三个阶段。

(2)条件核查实行专家组核查制度。材料核查2人为1组;现场核查3-5人为1

组,并设组长工人。

⑶条件核查应使用规定格式的核查记录文件。核查组独立完成核查、如实记录

并作出评判。

第五章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第一节职业卫生概述

大纲要求: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运用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标准和评价方法,

检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告知和申报职业危害,

建立职业卫生档案,采取职业危害防护控制措施,选用个体防护装备,开展建

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

⑴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来源三类: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①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和化学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例如矽尘、煤尘、

石棉尘、电焊烟尘等。化学有毒物质,例如铅、汞、镒、苯、一氧化碳、硫化

氢、甲醛、甲醇等。

②物理因素:例如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噪声、振

动、辐射。

③生物因素:例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

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

等;②精神性职业紧张;③劳动强度过大或者生产定额不当;④个别器官或

者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⑤长期不良体位或者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例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②作业场所建造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例如照明不良、换气不足等

1、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②接触职业危害

因素;③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④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2、职业病卫生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职业病卫生工作原则:遵循职业卫生"三级预防"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综

合管理,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

4、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第二级预防:发病预防;第三级预防:是在病人

患职业病以后,合理进行康复处理。

5、职业危害形势:①接触职业危害的人数众多,患者总量巨大;②职业危

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重;③职业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4)

群发性职业危害事件多发,在国内外造成严重影响。

6、职业病发病以尘肺病为主,占到80%。排名前三位的是:煤炭、有色金

属、冶金,分别占发病比例的:%、%和%。

7、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将职业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①粉尘

类②放射性物质类;③化学物质类;④物理因素;⑤生物因素;⑥导致

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⑦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⑧导致职业性耳

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⑨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⑩其他职业

危害因素。

第二节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简介

1、职业卫生法规标准系:法律一行政法规一部门规章一规范性文件和标准,

143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卫生领域的最高普通法,明确了“保障

劳动者健康权益”这一立法基本宗旨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工作方针。

第三节职业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

1、生产性粉尘分三类:

⑴无机性粉尘:①矿物性粉尘,例如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②金属性

粉尘,例如铁、锡、铝、铅、镒等。③人工无机性粉尘,例如水泥、金刚砂、

玻璃纤维等。

(2)有机性粉尘:①植物性粉尘,例如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②动

物性粉尘,例如兽毛、角质、骨质、毛发。③人工有机粉尘,例如有机燃料、

炸药、人造纤维。

⑶混合性粉尘:指上述各种粉尘混合存在。在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是混合性

粉尘。

2、评价的主要方法:⑴检查表法;(2)类比法;⑶定量法。

3、职业危害控制的措施: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组织管理措施。

4毒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大毒性越大/毒物的沸点与空气中毒物浓度和危害程度

成反比

5低气压工作的主要职业病例如高原病

6生产性粉尘通常分为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

7因生物因素所致的传染病有三种:炭疽森林脑炎布鲁氏杆菌病

8化学物质的危害程度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

第四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1、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是催促生产经营单位有效落实职业危害预防控制主体责

任;促进其依法开展各项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工作;预防和控制消除职业危害;

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2、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实施分级监督,属地管理。国家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部门应当设置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机构,配备监管执法人员。

3、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①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情况;②职业

危害防治制度和规程的建立、落实及发布情况;③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

人员、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情况;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情

况;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及结果发布情况;⑥职业危害防护

设施的设置、维护、保养情况,以及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及从业人员佩

戴使用情况;⑦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告知情况;⑧职业危害事故报告情

况;⑨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第五节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

1、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采取电子和纸质

文本两种方式。生产经营单位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进

行电子数据申报,同时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加盖公章并由生产经营

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连同有关资料一并上报所在地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部门。

2、生产经营单位申报职业危害时,应当提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和

下列有关资料:①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②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

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③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

况。④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⑤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⑥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

⑦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生产经营单位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

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①进行新建、改建、扩建、

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②

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

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③生产经

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

内进行申报。④生产经营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

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

4、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2年1次;劳动者接触

二氧化硅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每1年1次。②x射线胸片表现为0+作

业人员医学观察时间为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矽肺患

者,应按普通接触人群进行检查。③矽肺患者每年检查1次。

5、劳动者接触煤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3年1次;劳动者接触煤尘浓度

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每2年1次。②x射线胸片表现为0+作业人员医学观察时

间为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煤工尘肺患者,应按普通

接触人群进行检查。③煤工尘肺患者每年检查1次。

6、劳动者接触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4年工次,劳动者接触粉尘浓度

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每2~3年1次。②x射线胸片表现为0+的作业人员医学

观察时间为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尘肺患者,应按一

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③尘肺患者每1~2年进行1次医学检查。

第六章应急管理

第一节预警的基础知识

1、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

分析。

2、预警的目标:通过对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检测与评价,警示安全

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3、预警的特征:快速性,准确性,公开性,完备性,联贯性。

4、构建预警机制需要考虑的因素:1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2社会敏感与实际

危害之间的关系3高风险与高危(wei)险之间的关系4预警机制的硬件与软

件的关系

5防止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费

5、构建预警机制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引导的原则。

6、实行预警的出发点是"居安思危"。

7、预警的模式具有一致性。

8、预警管理体系的要素: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

信息管理系统;事故预警系统构成。

9、事故预警系统的主要任务:当事故难以控制时,做出警告并提出对策措施及

建议。监测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信息。

10、外部环境预警系统:自然环境变化的预警;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技术工

艺、装备等物的因素变化预警。

11、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

预警。

12:预警信息的管理包括:信息采集、处理、辨伪、存储、判断等过程。

第二节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

1、建立预警系统需要遵循以准确、客观的统计资料为基础;以国家的法律法规

为依据;以系统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出发点;兼顾硬件系统建设与软件系统结合

的原则。

2、预警系统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份组成。

3、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

统,预警评价系统。

三个豢彖结合完成的活动: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辨伪、信息存储、信息

判断。

4、监测系统主要完成实时信息采集,并将采集信息存人计算机,供预警信息

系统分析使用。

5、事故预警的主要依据是与事故有关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原始信息。预

警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和信息判断系统组成。

6、伪信息往往会导致预警系统的误警和漏警现象发生,它所产生的风险比信

息不全所产生的风险更加严重。信息辨伪的方法有五种:①进行多种来源信息

的比较印证②分析信息传输过程③进行事理分析④反证性分析⑤不利性反

证。_

7、信息基础管理工作必须满足的条件:①规范化②标准化③统一化④程序

化。

8;建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

9、建立预警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指标标准是预警系统开展识别、诊断、预控等

活动的前提。

10、预警评价指标的构建应遵循的原则:灵敏性/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

/引导性/预见性。

11、预警评价指标的确定:1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2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

标3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标4机(物)安全可靠性指标。

12、预警准则是指一套判别标准或者原则,用来决定在不同预警级别情况下,

是否应当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

13、预警方法有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三种形式,但在实际预警过程

中往往浮现第四种形式,即误警与漏警。

14、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挨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分

别代表安全、普通、严重和特殊严重四种级别(IV、III、II、I级)。对于预警管

理活动,蓝色和黄色应用价值最大。

15、完善的预警系统为实现事故预警提供了物质基础。预警系统通过预警分析

和预控对策实现事故的预警和控制,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功

能,而预控对策完成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和治错的功能。

16、监测过程的主要工作手段,是应用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实现监测过程的程

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

17、监测活动的主要对象是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的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重

要环节。

18、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应用"适宜”的识别指标,判断已经发生的异常征兆、可

能的连锁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