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_第1页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_第2页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_第3页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_第4页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三座大山”的重压

两个中国之命运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三、两个中国之命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又卷土重来。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之一,是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开始走向衰落,而美国、日本作为世界大国开始兴起。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胁。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衰落和美、日的兴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逐步建立了被压迫民族的反帝革命战线。

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共产国际的成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470―147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的。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占世界总人口4/5的60多个国家卷入了这场战争。在各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 1942年元旦,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945年5月7日和8日,德国先后向盟军和苏军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结束;9月2日,日本政府和大本营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结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

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逐步形成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控制中国,成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这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障碍。(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

1、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英、法等战胜国也被严重削弱;美国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2、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足以与美国相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在欧洲和亚洲出现一系列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冲破一国的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 3、占世界陆地面积2/3、人口3/4的亚、非、拉及南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纷纷摆脱殖民主义的统治,取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曼德拉卡斯特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三、两个中国之命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三)、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 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 1927年至1937年间,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扩展,并牢牢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停泊在汉口码头的美国商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封建剥削制度是以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把土地出租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借以收取地租、剥削农民的剩余劳动为基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政府通过征收苛重的赋税直接对农民进行掠夺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三)、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2.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

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是在金融业方面开始的。国民党政府通过控制“四行二局”,并赋予其经理国库、发行兑换券、铸发国币、经募内外公债等项特权。不仅完全主宰了全国的金融业,而且直接操纵着全国的经济。垄断和控制金融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民族资产阶级是指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联系较少并受他们压迫的中等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一起共同构成中国的资产阶级。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占主体地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

第一、受外国资本的压迫。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阻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第二、受官僚资本的排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第三、受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第四、受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第一,在国民经济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荣宗敬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第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第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基础,无法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第四,民族资本经营的工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第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

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可以成为革命的一种力量,成为无产阶级的同盟军。而在另一个时期,就有跟在买办资产阶级后面,成为它的助手的危险。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双重品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为什么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思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三、两个中国之命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三、两个中国之命运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思考题:请你谈谈“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分别是什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三、两个中国之命运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袁世凯(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1、三种政治力量第一种政治力量: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有时称顽固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蒋介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第二种政治力量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是民主革命团结和依靠的对象,其政治代表是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荣毅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第三种政治力量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2、三种建国方案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继续实行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在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1、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第一,帝国主义不会容忍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领导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1、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第三,中国的反动统治者不能容忍,也经受不起任何实质的民主改革,不会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作出原则性的让步。第四,广大工农群众不允许——在中国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其他任何道路在中国都走不通。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思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 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只有两个方案:或者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统治,或者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2、中国人民客观上面临两个中国命运的选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只有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地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

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