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评估及答案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评估及答案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评估及答案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评估及答案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评估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评估及答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选择题1.电视剧《锦绣未央》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你知道建立北魏政权,并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个民族吗(A)A.鲜卑族 B.匈奴族 C.羌族 D.氐族2.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A)A.拓跋宏B.苻坚C.李世民D.忽必烈3.当你重回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面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B)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朝的服装B.在朝廷中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4.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习汉语,同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D)A.周平王迁都洛邑 B.商鞅变法C.张骞通西域 D.北魏孝文帝改革5.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此举(A)A.促进了民族交融B.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C.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D.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6.“(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A)A.重视汉族文化 B.注重学以致用C.锐意改革旧俗 D.潜心文学创作7.抓住特征,根据独特之处来加深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比如383年,494年,626年都是“一肩挑两头”(中间一个数,挑左右两个相同的数)的年代。你会把383年和哪一场战役联系在一起呢(C)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淝水之战D.城濮之战8.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C)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A.①②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④9.下列改革或变法中,通过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是(D)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吴起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10.曾有诗句云:“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图书中详细介绍某位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C)

A.《秦始皇传》B.《汉武帝传》C.《北魏孝文帝传》D.《汉高祖传》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主(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资治通鉴》材料二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下图)请回答:(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依据材料一、二概述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对当时及后世历史发展的作用。(1)改鲜卑姓为汉姓,改鲜卑语为汉语,改鲜卑服为汉服。(2)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作出了贡献,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宏,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仍操胡音者“降爵黜官”。(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3)你从孝文帝的身上学到什么样的精神?(4)在我们今天56个民族的中华大家庭中已经没有鲜卑族了。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的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消失,所以他的改革不值得肯定。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明理由。(1)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话;④提倡与汉族联姻。(3)①学习到他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的精神;②学习到他顺应民意顺应历史潮流而勇于进取的精神。(只要答出一点即可)(4)不同意。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或理由答:从中华民族的立场上看,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教材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时期。西晋末年,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剧减少数民族加快了内迁速度。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彼此征战中,原有民族格局被打乱,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较晚内迁的鲜卑族,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大大促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民族交融的高潮,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也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并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阅读理解教材,概括归纳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凡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民族观。教学重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马克思在其著作中谈到:“——”,而1500年前,在辽阔的中原大地上,少数民族的内迁,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早已诠释了这一论断。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谁是征服者,谁是被征服者,文明在其中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淝水之战回顾旧知:西晋灭亡后,北方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北方各族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总称为“十六国”。前秦是如何统一黄河流域的?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4世纪后期,皇帝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强大后的前秦与东晋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过渡:前秦势力的壮大和北方地区的统一,使苻坚增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他不听王猛临死时嘱咐他不要伐晋之言,于382年召集大臣廷议伐晋之事,不顾群臣反对开始大举伐晋,并与晋军在淝水展开了一场战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请同学们看课本P86,简述出淝水之战的概况(背景,时间,交战双方,特点,结果,影响)。背景:前秦(苻坚)意图统一中国。时间:383年;交战双方:前秦—东晋。特点:以少胜多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问题探究:淝水之战以前秦的失败而告终,请大家思考:苻坚拥兵80多万,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从前秦方面看:苻坚骄傲自大,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交融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建立前秦的氐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能够打胜仗,秦军不得人心,军队战斗力不强。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也是能够取胜的重要条件。问题探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还有哪些?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北方的这种分裂和混战的状态又持续了多久?最后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2)北方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不免困难重重。(3)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1)494年,迁都洛阳北魏政权建立后,定都在平城,后来孝文帝把都城迁到了洛阳。设问:“为什么要迁都?”史料研读:《悲平城》诗说:“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流行的歌谣也这样唱道:“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①平城位于今山西大同东北,地处偏北,地形多山,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不适合作为规模较大的王朝的都城。(从地理环境看)②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从巩固政权的角度看)③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封建文化)。(从民族交融的角度看)(2)推行汉化政策:史料研读:材料一(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材料二表格: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鲜卑族汉姓鲜卑族汉姓拓跋元贺兰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材料三公元494年,有一位皇帝在洛阳街头看见一位鲜卑族的妇女仍穿着“夹领小袖”的鲜卑服装,很生气,责备洛阳城的任城王,说他行令不力,督察不严。皇帝还让史官把这件事记载下来。材料四: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为后宫妃子,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根据材料结合课文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措施。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姓氏: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服饰:以汉服代替鲜卑服。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简单记忆: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结汉亲。想一想,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有什么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问题探究:如何评价孝文帝?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应该看其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为隋唐时期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鲜卑族汇入了更先进的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这个整体中,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所以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过渡: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对以前的民族交融成果的总结,同时又促进了这一交融进程的迅速发展。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对“民族交融”的理解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2.学生阅读P88,简述魏晋以来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的具体表现?(从生产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交流、民族心理,民族关系等)生产生活: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已经开始过着定居生活,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这些变化都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政治制度: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民族关系: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文化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民族心理:“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3.北方地区民族交融起到了怎样的历史意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三)课堂小结在长期的社会动乱中,各族人民杂居相处,相互影响,彼此交融,落后的民族不断融合在先进的民族中。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不断融合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华民族实际上是历史上许多民族的融合体。(四)课堂练习1.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后期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C.交战的双方是前秦和东晋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2.下面是同学们在课堂上表演的课本剧,请你判断一下,他们学习的内容是()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为改革深入进行提供条件的是()A.整顿吏治B.推行均田制C.迁都洛阳D.提倡与汉族通婚4.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为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这一举措是()A.秦始皇统一文字B.汉武帝独尊儒术C.孝文帝厉行汉化D.武则天重用酷吏板书设计:一.淝水之战1.时间2.经过3.影响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2.措施3.影响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表现2.意义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选择题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A.东汉B.西晋C.东晋D.北魏2.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前秦军队战斗力不强 B.前秦军队不得人心C.前秦军队不习水战 D.前秦军队战线太长3.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历史上某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时,运用了以下的形势示意图,这次战争是()A.淝水之战B.长平之战 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4.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过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等统治时期都迁都过。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A.长安B.洛阳C.应天D.燕京5.“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孝文帝决定()A.地方建立县制B.实施汉化政策C.创立科举制度D.册封鲜卑贵族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②迁都长安③官员及家属都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④改用汉族姓氏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7.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古代民族交融B.古代宗教传播C.古代商业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8.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