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北京市西城区徐悲鸿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北京市西城区徐悲鸿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北京市西城区徐悲鸿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北京市西城区徐悲鸿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北京市西城区徐悲鸿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北京市西城区徐悲鸿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模型法,如“S”型曲线就是构建的物理模型B.种群和群落都有空间特征,如均匀分布就是群落的水平结构C.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多样,如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D.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很多,如阳光对优势植物的形成非常重要2.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指F1产生的雌雄配子之间自由组合C.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的两亲本基因型不一定是AaBb和aabbD.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产生4个比例为1:1:1:1的配子3.酸奶由牛奶经过发酵制成,口味酸甜细滑,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在家可利用酸奶机制作酸奶。在一个酸奶机中放入一大一小两个容器,分别盛等量的含有乳酸菌的鲜牛奶,然后封口贮存,结果()A.大容器中的牛奶先变酸 B.小容器中的牛奶先变酸C.同时变酸 D.都不变酸4.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渗透装置的半透膜B.当甲的浓度大于乙的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C.水分子从甲进入乙需要穿过4层磷脂分子D.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滴加清水后均能复原5.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全球主题是“终结不平等,终结艾滋病,终结大流行”。下列关于艾滋病(AIDS)及其病原体(HIV)叙述错误的是()A.HIV侵入人体后会攻击免疫系统,使辅助性T细胞数量一直减少B.AIDS不会通过拥抱、握手等常规行为传染,也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染C.HIV的RNA进入人体细胞后将逆转录形成的DNA整合到染色体DNA上D.AIDS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不同6.某人因颈部脊髓严重损伤而导致胸部以下瘫痪。患者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不能完成排尿反射,也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B.能完成排尿反射,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C.能完成排尿反射,也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D.不能完成排尿反射,但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7.下列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A.热带雨林 B.池塘 C.北极苔原 D.农田8.(10分)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一些疾病,损害人体的健康。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在首次接受过敏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B.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常见的自身免疫病C.艾滋病的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B细胞,使之大量死亡D.在器官移植中,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不会引起排斥反应了二、非选择题9.(10分)人及其他哺乳动物对突发的声音或触觉刺激能瞬间诱发惊跳反射(俗称“吓一跳”)。惊跳反射存在于哺乳动物整个生命周期,研究发现,当声音诱发惊跳反射时,位于脑干的谷氨酸能神经元接受来自耳蜗核的兴奋性投射而被大量激活,并产生谷氨酸(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通过脊髓运动神经元,最终影响小鼠颈部及后肢肌肉而发生惊跳反射。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惊跳反射属于___________(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脊髓运动神经元在惊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属于传出神经,谷氨酸能神经元与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通过__________(结构)传递兴奋。(2)实验时发现小鼠受惊吓刺激时,其警觉性明显提高,抽取血样检测发现,由肾上腺分泌到血浆中的__________(激素)增多;该激素增多会引起小鼠警觉性明显提高,这表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是__________。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小鼠体内部分激素的含量,这是利用了激素__________的特点。检测中还发现,小鼠血液中其他成分含量仍维持相对稳定,维持这种稳定的主要机制是__________调节网络。10.(14分)据报道,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海丝螺引起的中毒事件,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海丝螺含有的河豚毒素(tetrodotoxin,简写为TTX)。TTX是一种剧毒的非蛋白神经毒素,其具体作用机制是TTX能选择性地与肌肉、神经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钠离子通道受体结合,阻碍Na+内流,从而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使神经、肌肉丧失兴奋性,研究表明,河豚毒素对Na+通道的影响可能是其镇痛的机制,请回答:(1)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兴奋只能由神经元A传递到B,而不能反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甲表示在一定浓度的Na+溶液中的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若在溶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河豚毒素,一段时间后,在a点给予刺激,b点_____填“能”或“不能”)释放神经递质,c点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动作电位。(3)图乙中①~④表示河豚毒素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_____(填序号)。11.(14分)内蒙古白音锡勒牧场是著名的草原自然保护区,牧草繁茂、牛羊遍地。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导致该地区羊草草原群落退化为冷蒿群落,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从1983年到2012年间研究了退化羊草草原围栏耙地处理后植物群落恢复演替的过程。下表显示退化羊草草原围栏耙地处理后各恢复演替阶段五种植物的相对密度及相对生物量的综合值。回答下列问题:恢复演替阶段相对密度及相对生物量的综合值羊草冰草大针茅冷蒿猪毛菜第一阶段232719435第二阶段65-7217-3210-1115-1914-47第三阶段50-1348-691-431-190-5第四阶段22-1042-3511-1494-260-13(1)研究人员调查羊草草原植物种群密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该群落发生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2)由表可知,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由于围栏耙地处理使________迅速成为明显的优势种,冷蒿急剧下降,其他物种也有相应的变化;到了第三阶段,猪毛菜由于________而明显下降。第四阶段末,植物经过激烈竞争后,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_的结果。(3)为探究不同治理方式对退化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1983年科研人员除围栏耙地外,另取两块类似样地,分别进行围栏封育(自然恢复)和不围栏的继续放牧。2008年分别取上述3种处理方式的0-10厘米和10-30厘米的土样,测定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①“不围栏的继续放牧”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②分析图中的数据可知:围栏封育处理后,细菌数量在________厘米的土层增长率较高,真菌数量在________厘米的土层增长率较高。③根据图中的数据推测:浅土层中围栏封育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不围栏的原因是________;浅土层中围栏耙地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围栏封育的原因是________。(4)不同治理措施对退化草原恢复的效果不同,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12.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__________。(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_____,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_____,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________。(填下列代号)A.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记忆细胞E.浆细胞F.效应T细胞(4)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____________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消化。(5)注射从已经康复的SARS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对SARS有治疗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1、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1)群落内部因素(根本原因):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演替的动力;种内和种间关系动态变化是演替的催化剂;(2)外界环境因素(重要条件):自然因素:火灾、洪水、严寒等;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A、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模型法,如“S”型曲线就是构建的数学模型,A错误;B、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而种群具有空间特征,如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B错误;C、蚯蚓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可用样方法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C错误;D、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很多,如阳光对优势植物的形成非常重要,原因是优势植物因为吸收光能的能力强,所以生长更旺盛而成为优势种,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和群落的空间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不大。2、C【解析】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亲本基因型规律:根据子代表现型比例拆分为分离定律的分离比,确定每一相对性状的亲本基因型,再组合。如:①9∶3∶3∶1⇒(3∶1)(3∶1)⇒(Aa×Aa)(Bb×Bb);②1∶1∶1∶1⇒(1∶1)(1∶1)⇒(Aa×aa)(Bb×bb);③3∶3∶1∶1⇒(3∶1)(1∶1)⇒(Aa×Aa)(Bb×bb);④3∶1⇒(3∶1)×1⇒(Aa×Aa)×(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详解】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而同源染色体上的不遵循,A错误;B、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时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而不是雌雄配子间,B错误;C、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的亲本基因型可以是Aabb和aaBb,C正确;D、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产生4种比例为1:1:1:1的配子,而不是4个,D错误。故选C。3、B【解析】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氧气会抑制乳酸菌的无氧呼吸,氧气越多,抑制作用越强。【详解】乳酸菌是严格厌氧菌,在有氧时乳酸菌发酵受抑制,等量的含有乳酸菌的鲜牛奶加入两个大小不等的容器中密封,由于大容器内的空气多,乳酸菌发酵受抑制的程度高,因此小容器中的牛奶先变酸,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4、D【解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相当于一层半透膜,A正确;B、当外界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B正确;C、水分子从甲进入乙需要穿过2层膜(细胞膜+液泡膜),即4层磷脂分子,C正确;D、使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会使细胞由于大量失水而死亡,滴加清水后也不会再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D错误。故选D。5、A【解析】艾滋病(AIDS)是由于HIV侵染引起疾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可通过精液、血液等传播;其病原体(HIV)是RNA病毒。【详解】A、HIV侵入人体后会攻击免疫系统,但免疫系统也能识别并尽量清除HIV,刚开始侵入时辅助性T细胞数量急剧增加,A错误;B、AIDS主要通过精液和血液转染,一般不会通过拥抱、握手等常规行为传染,也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染,B正确;C、HIV的遗传物质是RNA,HIV的RNA进入人体细胞后,将逆转录形成DNA并整合到染色体上,C正确;D、AIDS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属于免疫缺陷病,发病机理是免疫能力弱,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病,发病机理是免疫能力强,D正确。故选A。6、B【解析】1、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例如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因此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2、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详解】因颈部脊髓严重损伤的病人,脊髓白质里的神经纤维被切断,失去了与大脑皮层的联系,因而脊髓灰质里的低级的神经中枢(如排便、排尿中枢)的活动就失去了大脑皮层的控制,但这些中枢的反射活动仍然会进行,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现象;故该病人能完成排尿反射,但由于失去了大脑皮层的控制,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故B符合题意。故选B。7、A【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详解】在上述四种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物种丰富度最大,营养结构最复杂,故其抵抗力稳定性最高,A正确;故选A。8、B【解析】A、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过敏原刺激时引起的反应,故A错误;B、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故B正确;C、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故C错误;D、在器官移植中,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引起的排斥反应较小,故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1)①.非条件②.突触(2)①.肾上腺素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③.通过体液运输④.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解析】1、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条件反射是由于信号刺激引起的反射,一般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而非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恒久不变的,是生物的基本生存能力。2、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3、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肾上腺激素在医学上也称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人体在受到惊吓、恐惧、兴奋等各种刺激时分泌量增加,它使士兵的瞳孔扩大、呼吸加快,心跳加快,血液的流动速度也加快,从而身体能量增加,因此反应速度也更快。【小问1详解】根据上述分析,惊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脊髓运动神经元在惊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属于传出神经,谷氨酸能神经元与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传递兴奋,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电信号的转化。【小问2详解】肾上腺素在人体在受到惊吓、恐惧、兴奋等各种刺激时分泌量增加,发现小鼠受惊吓刺激时,其警觉性明显提高,抽取血样检测发现,由肾上腺分泌到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增多会引起小鼠警觉性明显提高,这表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是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体液调节的特点是激素等调节信号分析需要通过血液循环进行运输到全身各处,还需与特定靶细胞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完作用之后就代谢性失活。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小鼠体内部分激素的含量,这是利用了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的特点。检测中还发现,小鼠血液中其他成分含量仍维持相对稳定,维持这种稳定的主要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的机制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难点是理解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理解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10、(1).由内负外正变为外负内正(2).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出后膜(3).不能(4).不能(5).③【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的完整性。静息时,神经元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神经元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钾离子大量外流造成的,产生动作电位时主要是由于钠离子大量内流造成的,动作电位形成后,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的,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1)静息时,钾离子外流,神经元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钠离子内流,神经元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联系的部位,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出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2)根据题意,由于TTX能选择性地与肌肉、神经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钠离子通道受体结合,阻碍Na+内流,从而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使神经、肌肉丧失兴奋性,所以在溶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河豚毒素,一段时间后,在a点给予刺激,b点不能释放神经递质,c点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3)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正常,可能是河豚毒素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传出神经③的位置。【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兴奋产生的机理,理解静息电位和动物电位产生的原因,掌握突触的结构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能够结合题意利用所学的神经调节的知识点解决问题;该题考查的重点是兴奋产生的机理和传递特点。11、①.样方法②.次生演替③.羊草④.种间竞争能力弱⑤.协同进化⑥.对照⑦.0-10⑧.10-30⑨.不放牧提高了土壤表层的有机物含量,进而提高了细菌和真菌的繁殖速度⑩.耙地提高了土壤的通气性,进而提高了细菌和真菌的繁殖速度⑪.方向⑫.速度【解析】1、种群密度调查方法:a、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c、黑光灯诱捕法,d、直接计数法。2、群落演替的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份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3、本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治理方式对退化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自变量是处理方式(围栏靶地,围栏封育,不围栏)和土样深度(0-10厘米,10-30厘米),因变量时细菌数量和真菌数量。【详解】(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时样方法,该群落是由于人类活动(过度放牧)的影响消失后进行的演替,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属于次生演替。(2)由表格可知,第一阶段冷蒿的相对密度及相对生物量的综合值最高,到第二阶段后,羊草最高,此时羊草成为优势种,到第三阶段,猪毛菜在种间竞争中处于弱势,数量明显下降,到第四阶段末,植物经过激烈竞争后,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下同进化的结果。(3)不围栏的继续放牧属于对照组,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据表可知,围栏封育处理后,细菌数量在0-10厘米的土层增长率较高,真菌数量在10-30厘米的土层增长率较高。浅土层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