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武冈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武冈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武冈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武冈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武冈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武冈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优异成绩,卫冕了世界冠军。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肝糖原分解速度加快,维持血糖平衡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形成尿液减少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汗液分泌增加D.产生大量乳酸,使内环境pH显著降低2.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严重破坏。经过几十年时间,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研究人员对该保护区恢复过程中每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的组成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个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该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B.针叶林中出现了高、中、低马尾松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D.过度砍伐可以在短期内改变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3.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神经元,闰绍细胞受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枝的支配。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可以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下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闰绍细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闰绍细胞的活动可减弱运动神经元兴奋带来的肌肉反应B.强刺激b处,a、c、d三点中检测不到电位变化的是a点C.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膜电位不会改变D.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可能会出现肌肉持续性收缩症状4.我国唐朝《古今录验方》对“消渴症”(糖尿病)进行了描述:“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二吃食多……三……多小便者。”下列关于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饮食过多而不节制造成的肥胖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B.糖尿病患者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往往低于正常水平C.“吃食多”的原因是细胞内能量供给不足D.内质网功能出错会影响胰岛素的合成5.中枢神经元的兴奋沿轴突传出的同时,又经轴突侧支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后者释放递质反过来抑制原先发生兴奋的神经元及同一中枢的其他神经元,即回返性抑制(如下图),图中a、b、c代表神经元。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元a会引起b神经元Cl-内流B.神经元b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c后,c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C.回返性抑制可使神经元活动及时终止D.该机制有利于同一中枢内神经元活动协调一致6.近年来,人们滥用抗生素,使细菌的耐药性明显增强甚至产生抗药性,降低了治疗效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细菌进化的基本单位B.细菌通过定向突变产生抗药性是进化的一种体现C.抗药性基因可以通过遗传实现积累D.抗生素起到了选择作用,决定了细菌进化的方向7.生物进化的证据是多方面的,其中能作为直接证据的是()A.化石证据 B.胚胎学证据 C.比较解剖学证据 D.分子生物学证据8.(10分)去甲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递质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继续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去甲肾上腺素作为激素需要体液运输,作为神经递质不需要体液运输B.去甲肾上腺素参与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C.去甲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属于反馈调节D.与肾上腺髓质细胞相比,神经元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调节作用时间短、范围局限二、非选择题9.(10分)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图A、B、C表示三个不同年龄组成的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1)增长型的种群是_____________,该种群中_____________个体最多,___________个体最少。(2)正处于稳定时期的种群是______________,该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对于预测种群______________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10.(14分)植物的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式,请据图回答以下相关问题:Ⅰ.图1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关系。请据图回答:(1)最早从人尿中分离出的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_____(填名称)。(2)图中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Ⅱ.图2表示某实验小组利用玉米胚芽鞘探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请据图回答:(3)实验一段时间后,甲、乙、丙、丁四组中的_____组的空白琼脂块能检测到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这是因为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是_____,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4)为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上述运输特点,并排除重力因素的影响,应选择甲、乙、丙、丁四组中_____两组做对照实验更为合理。11.(14分)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显微结构模式图(1)若某细胞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_______细胞。(2)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为[]____________。(3)结构5为____________,在动物细胞中的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与____________形成有关。(4)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____________。绿色植物叶肉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5)如果B图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____________。与细胞渗透吸水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6)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12.保卫细胞细胞膜上有质子泵(H+-ATPase),H+-ATPase被激活后,导致ATP水解,会将H+分泌到细胞外,导致细胞膜外H+浓度升高而建立电化学梯度,K+、Cl-等依赖于H+电化学梯度通过离子通道大量进入保卫细胞,从而使气孔张开。气孔张开运动的相关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叶绿体含______。(2)依据题意推测质子泵(H+-ATPase)具有______的功能。(3)蓝光可激活保卫细胞中的质子泵,而诱导气孔张开,依据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理,推测其机理是______。(4)研究表明:光质能改变植物叶绿素的含量而影响植物的生长。试以LED白光、LED红光、LED蓝光及不同比例的LED红蓝复合光(如:70%红光+30%蓝光、50%红光+50%蓝光等)为光源,探索出油茶产量的最佳光质组合。写出实验思路(不必写出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运动员剧烈运动时,(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继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细胞外液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详解】A、由于参加比赛是高强度的运动,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为补充机体血糖的稳定,应该会肝糖原分解速度加快,以维持血糖平衡的现象,A正确;B、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后,会分泌大量的汗液,使得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出来,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液减少,B正确;C、由于运动,机体产热量增加,体温上升,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引起汗液分泌增加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的恒定,C正确;D、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无氧呼吸对能量的补充,机体会产生大量乳酸,但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能够对pH做出调节,内环境pH不会显著降低,D错误。故选D。2、B【解析】分析表格:表格表示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该地群落演替的过程为:草丛→针叶林→→随着时间的推移,常绿阔叶林,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种类数逐渐增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详解】A、该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发生的群落演替即在原来有生物的地方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正确;B、高、中、低的马尾松是同一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C、该演替过程中,物种数目增多,群落结构变得更加复杂,所以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C正确;D、人类活动使得群落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所以过度砍伐可以在短期内改变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D正确。故选B。3、C【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他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详解】A、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闰绍细胞的活动可减弱运动神经元兴奋带来的肌肉反应,防止肌肉过度兴奋,A正确;B、由题图可知,题图中兴奋传递是a→b→c→d,d兴奋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因此刺激b处,兴奋可以传至c、d,不能传至a,所以在c、d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a处检测不到膜电位变化,B正确;C、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其膜电位会发生改变,C错误;D、破伤风毒素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因此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抑制性神经递质不能释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不能及时由兴奋状态转变为抑制状态,肌肉会持续收缩,D正确。故选C。4、B【解析】1、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典型特征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详解】A、饮食不规律是糖尿病形成的诱因之一,A正确;B、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高于正常水平,B错误;C、由于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患者总感觉饥饿而多食,C正确;D、胰岛素是一种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加工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的参与,因此内质网功能出错影响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D正确。故选B。5、A【解析】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刺激a,引起a神经元兴奋,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于b,b神经元兴奋,释放神经递质,回返性抑制a神经元,故b神经元为钠离子内流,因此刺激a会引起b神经元钠离子内流,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后,释放的递质反过来抑制原先发生兴奋的神经元及同一中枢的其他神经元,故c神经元会受到抑制,无动作电位产生,会引起氯离子内流,静息电位增大,因此c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B正确;C、回返性抑制使a神经元由兴奋状态迅速转变为抑制状态,回返性抑制可以使神经元的兴奋及时停止,C正确;D、中枢神经元的兴奋沿轴突外传的同时,通过回返性抑制,又经轴突侧支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后者释放递质反过来抑制原先发生兴奋的神经元,使得中枢神经元的兴奋及时停止,因此该机制利于同一中枢内神经元活动协调一致,D正确。故选A。6、B【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B、细菌的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C、在使用抗生素时,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细菌大多是抗药性强的细菌,故抗药性基因可以通过遗传实现积累,C正确;D、抗生素的定向选择使细菌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决定了细菌进化的方向,D正确。故选B。7、A【解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故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详解】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而比较解剖学上的同源器官只是证明了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胚胎学上的证据(如鳃裂)只是说明了古代脊椎动物的原始祖先都生活在水中。这些证据(包括分类学、遗传学上的证据)的证明面都比较窄。因此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即A正确。故选A。8、A【解析】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人和高等动物以神经调节为主,部分体液调节受神经调节的控制。【详解】A、激素和神经递质都需要体液的运输,A错误;B、去甲肾上腺激素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神经递质,可参与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B正确;C、由题中信息可知,去甲肾上腺激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属于反馈调节,C正确;D、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具有作用时间短、范围局限的特点,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9、(1).A(2).幼年(3).老年(4).B(5).密度【解析】根据种群的年龄组成分析题图:A图种群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属于增长型;B图中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属于稳定型;C图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属于衰退型。【详解】(1)A种群中幼年个体最多,老年个体最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是增长型。(2)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是稳定型。(3)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即种群密度变化趋势。10、(1)吲哚乙酸(2)抑制生长(3)①.甲和丁②.极性运输(4)乙和丁【解析】1、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生长素的运输:(1)极性(轴向)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2)横向运输:在单侧光或重力作用下还可以引起生长素在茎、根等处的横向运输,这种运输往往与单方向刺激有关。【小问1详解】最早从人尿中分离出的生长素,直到1946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小问2详解】由图1可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图中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抑制生长。【小问3详解】由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为极性运输,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对应图中就是只能从a向b方向运输.因此实验一段时间后,甲、乙、丙、丁四组中的甲和丁组空白琼脂块能检测到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小问4详解】为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特点,应选择甲、乙、丙、丁四组中乙和丁两组做对照实验;若选用另外的甲和丙两组做对照,虽然在理论上也可说明生长素的运输特点,但与前一组相比,不能排除重力因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运输的影响。【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过程图,考查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长素的作用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的基础知识,明确该实验的目的,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并得出正确的结论。11、(1).低等植物(2).9线粒体(3).高尔基体(4).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5).植物细胞壁(6).8内质网(7).4叶绿体(8).4叶绿体(9).2液泡(10).13中心体【解析】分析题图:A表示动物细胞结构、B表示植物细胞结构,其中1细胞膜、2液泡、3细胞质基质、4叶绿体、5高尔基体、6核仁、8内质网、9线粒体、10核孔、11核糖体、12染色质、13中心体、14核膜。【详解】(1)图A细胞中具有中心体,图B细胞中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若某细胞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低等植物细胞。(2)9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3)结构5为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4)8为内质网,是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绿色植物叶肉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对应图中的4。(5)大蒜根细胞不含4叶绿体;2是液泡,内含细胞液,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该细胞会渗透吸水。(6)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13中心体。【点睛】本题结合动植物细胞结构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熟记各种细胞器的图象、分布和功能,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