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种植与资源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林业种植与资源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林业种植与资源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林业种植与资源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林业种植与资源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业种植与资源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11580第1章林业种植概述 3246951.1林业种植的意义与任务 3251721.1.1林业种植的意义 4162561.1.2林业种植的任务 480341.2我国林业种植现状与发展趋势 4313611.2.1我国林业种植现状 456341.2.2我国林业种植发展趋势 49554第2章林业种植材料选择 5226842.1造林树种的选用原则 5181762.2种苗质量要求与检验 579992.3种苗繁殖技术 614253第3章林业种植规划与设计 6103833.1林业种植规划的依据与原则 636663.1.1依据 6161273.1.2原则 696113.2林业种植类型及配置 6278733.2.1林业种植类型 7143013.2.2配置 7322913.3造林密度与株行距设计 7222923.3.1造林密度 793823.3.2株行距设计 724493第4章林业种植施工技术 7318904.1造林整地技术 8205804.1.1整地目的 8225554.1.2整地方式 8285104.1.3整地时间 8139644.1.4整地要求 8126864.2造林施工方法 8103914.2.1造林树种选择 8159334.2.2苗木选择 8133714.2.3造林密度 8306894.2.4造林季节 873584.2.5栽植技术 8319144.3造林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8224114.3.1苗木质量检验 8257064.3.2施工过程监督 8319924.3.3造林后检查 8283534.3.4抚育管理 915420第5章林业种植后期管理 9111935.1苗期管理 9215385.1.1苗木选择与处理 9149055.1.2栽植 9241185.1.3浇水与施肥 9212245.1.4病虫害防治 9267555.2幼林抚育管理 9193395.2.1除草与松土 9312605.2.2修枝与整形 9240265.2.3水分管理 9166415.2.4施肥管理 957195.3成林经营管理 9235875.3.1林木间伐 9129935.3.2病虫害防治 1027085.3.3森林防火 10135725.3.4林地保护与改良 1043895.3.5木材采伐与更新 1022243第6章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 10291806.1森林资源调查方法 10111766.1.1地面调查法 10117616.1.2遥感调查法 10267816.1.3激光雷达测量法 10178396.2森林资源监测技术 10210316.2.1地面监测技术 1084226.2.2遥感监测技术 11314006.2.3激光雷达监测技术 11297186.2.4智能监测技术 11106546.3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成果的应用 11168326.3.1森林资源管理 11134676.3.2森林资源评价 11148406.3.3政策制定与决策支持 1184506.3.4生态文明建设和宣传教育 115041第7章森林资源保护与恢复 11237297.1森林火灾防治 1154317.1.1火灾预警体系建设 1133327.1.2森林火灾扑救 11280847.1.3森林火灾预防 12119817.2森林病虫害防治 12204107.2.1病虫害监测 12223287.2.2病虫害防治措施 12320307.2.3病虫害预防 1294037.3森林生态恢复技术 12139947.3.1恢复植被 12103597.3.2土壤改良 12221337.3.3水土保持 1250497.3.4生态恢复监测 1220961第8章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1247388.1森林资源利用的原则与途径 1321828.1.1原则 13172068.1.2途径 13121918.2木材及其他林产品的合理利用 13319758.2.1木材利用 13260348.2.2其他林产品利用 13247938.3森林旅游与休闲利用 1362718.3.1森林旅游 13228258.3.2森林休闲 1430601第9章森林资源管理与信息化 14301499.1森林资源管理概述 14162989.1.1基本任务 14251159.1.2管理原则 14206349.1.3管理内容 14166689.2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技术 15172279.2.1遥感技术 15272779.2.2地理信息系统(GIS) 15124249.2.3全球定位系统(GPS) 1571059.2.4无人机技术 1544199.3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与管理 15325549.3.1数据采集 15118739.3.2数据库设计 15187879.3.3数据管理 151053第10章森林资源法律法规与政策 162448110.1我国森林资源法律法规体系 162385210.1.1森林资源法律法规的构成 162322310.1.2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161952410.2森林资源产权制度与政策 16486710.2.1森林资源产权制度的建立 16787310.2.2森林资源产权政策 16128410.3森林资源执法与监管 163109110.3.1森林资源执法体系 16702010.3.2森林资源监管制度 16636610.3.3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查处 17第1章林业种植概述1.1林业种植的意义与任务林业种植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林业种植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栽植与管理,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种植还对保障国家木材安全、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1.1.1林业种植的意义(1)生态意义:林业种植有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减缓气候变化等,对维护生物多样性、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2)社会意义:林业种植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增进人民福祉。(3)经济意义:林业种植可为国家提供丰富的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推动林业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1.1.2林业种植的任务(1)提高森林覆盖率: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2)优化森林结构:根据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合理配置树种,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3)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林业资源保护,防治森林病虫害,维护生物多样性。(4)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实现林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1.2我国林业种植现状与发展趋势1.2.1我国林业种植现状(1)总体规模:我国林业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地区分布:林业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南等地区,中东部地区林业种植面积相对较少。(3)树种结构:我国林业种植以针叶树为主,阔叶树种植面积相对较少,树种结构单一。(4)管理水平:林业种植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有部分地区存在管理粗放、技术落后等问题。1.2.2我国林业种植发展趋势(1)树种多样化:为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我国林业种植将逐步实现树种多样化。(2)科学化管理:加强林业种植科学研究,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林业种植管理水平。(3)生态优先:在林业种植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注重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4)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林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林业综合效益。(5)政策扶持:国家将继续加大对林业种植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第2章林业种植材料选择2.1造林树种的选用原则造林树种的选用是林业种植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森林生长速度、质量和生态效益。在选择造林树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地适树原则: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树种,以保证树木生长良好,提高造林成活率。(2)生态适应性原则:选择抗逆性强、生长迅速、适应性广的树种,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3)经济效益原则:结合当地市场需求,选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树种,以提高造林经济效益。(4)生态功能原则:选择具有较强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的树种,以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5)多样性原则:合理搭配不同树种,增加森林物种多样性,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2.2种苗质量要求与检验种苗质量是林业种植的基础,直接影响到造林成活率和森林生长质量。种苗质量要求如下:(1)品种纯正:种苗应具有明确的品种,不得混杂。(2)生长健壮:种苗应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具有完整的根系。(3)规格一致:种苗的规格应一致,符合造林技术要求。(4)无机械损伤:种苗在采挖、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应避免机械损伤。种苗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品种检验:确认种苗品种,避免品种混杂。(2)生长状况检验:检查种苗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地径、冠幅等。(3)病虫害检验:检查种苗是否感染病虫害。(4)根系检验:检查根系是否完整,无损伤。2.3种苗繁殖技术种苗繁殖技术主要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法。(1)有性繁殖:通过种子繁殖,保持树种遗传多样性,适应性强。主要包括种子采集、处理、储存和播种等环节。(2)无性繁殖:通过扦插、嫁接、分株等手段繁殖,保持优良品种特性,生长速度快。应根据不同树种和繁殖目的选择合适的繁殖方法。在种苗繁殖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繁殖技术,保证种苗质量。同时加强种苗繁殖基地建设,提高种苗生产水平,为林业种植提供优质种苗。第3章林业种植规划与设计3.1林业种植规划的依据与原则3.1.1依据林业种植规划应根据我国林业发展政策、地方林业发展规划、林业功能区划、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需求,结合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和市场需求进行。3.1.2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保证林业种植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2)适地适树原则:根据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3)多样性原则:采用多种造林模式,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4)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3.2林业种植类型及配置3.2.1林业种植类型根据种植目的和树种组成,林业种植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1)生态林: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为主要功能。(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药材、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目的。(4)防护林:以减轻自然灾害、保护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5)景观林:以美化环境、提供休闲游憩场所为主要目的。3.2.2配置根据造林地的自然条件和种植目的,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林业种植:(1)山地:以生态林、防护林为主,适当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2)平原:以用材林、经济林、景观林为主,兼顾生态林和防护林。(3)沙地:以固沙林、防护林为主,适当发展经济林。(4)湿地:以水源涵养林、生态林为主,保护湿地生态环境。3.3造林密度与株行距设计3.3.1造林密度造林密度应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树种特性、造林目的等因素确定。一般而言,生态林和防护林宜采用较高密度,用材林和经济林宜采用较低密度。3.3.2株行距设计株行距设计应根据造林密度、树种特性和造林技术要求进行。常用的株行距有:(1)正方形:适用于株距和行距相等的造林模式,如1米×1米、1.5米×1.5米等。(2)长方形:适用于株距和行距不相等的造林模式,如1米×2米、1.5米×3米等。(3)三角形:适用于株距和行距呈三角形的造林模式,如1米×1米×1.7米、1.5米×1.5米×2.6米等。在设计株行距时,应充分考虑树木生长空间、光照、通风等条件,以利于树木健康生长。第4章林业种植施工技术4.1造林整地技术4.1.1整地目的造林整地是为了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为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整地能够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有机质分解,有利于苗木根系发展和吸收养分。4.1.2整地方式根据地形、土壤类型及造林树种,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包括全面整地、带状整地、穴状整地等。4.1.3整地时间整地应在造林前一年进行,以便土壤充分熟化,有利于苗木生长。4.1.4整地要求整地深度要达到3040cm,保证土壤疏松、细碎,清除石块、草根等杂物。4.2造林施工方法4.2.1造林树种选择根据立地条件、气候特点、土壤类型及造林目的,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4.2.2苗木选择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规格合格的苗木,保证造林质量。4.2.3造林密度根据造林树种、立地条件和培育目标,合理确定造林密度。4.2.4造林季节选择适宜的造林季节,一般为春季和秋季,避免高温、干旱或严寒季节造林。4.2.5栽植技术栽植时要做到深浅适宜、根系舒展、土层填实,保证苗木成活。4.3造林施工中的质量控制4.3.1苗木质量检验造林前对苗木进行质量检验,保证苗木符合造林要求。4.3.2施工过程监督造林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督,保证施工质量符合造林技术规程。4.3.3造林后检查造林后及时进行成活率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造林成效。4.3.4抚育管理加强造林后的抚育管理,包括施肥、除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促进苗木健康生长。第5章林业种植后期管理5.1苗期管理5.1.1苗木选择与处理在选择苗木时,应优先考虑品质优良、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苗木出圃前应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剪去病弱枝、损伤枝,保持苗木水分平衡。5.1.2栽植栽植前需对栽植地进行细致整地,保证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栽植时要注意栽植深度,使苗木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提高成活率。5.1.3浇水与施肥栽植后及时浇透水,以后根据土壤水分状况适时浇水。苗木成活后,根据生长需要合理施肥,促进苗木生长。5.1.4病虫害防治加强苗木病虫害监测,发觉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减少损失。5.2幼林抚育管理5.2.1除草与松土定期进行除草和松土,减少杂草对幼林生长的影响,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生长。5.2.2修枝与整形根据幼林生长情况,适时进行修枝和整形,调整树形,促进树木健康生长。5.2.3水分管理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安排浇水,保证幼林生长所需水分。5.2.4施肥管理根据土壤肥力和幼林生长需求,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提高幼林生长速度。5.3成林经营管理5.3.1林木间伐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和林分密度,适时进行间伐,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木材质量和生长速度。5.3.2病虫害防治加强成林病虫害监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对林木生长的影响。5.3.3森林防火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提高防火意识,制定防火措施,保证森林资源安全。5.3.4林地保护与改良合理利用林地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林地保护与改良,提高林地生产力。5.3.5木材采伐与更新按照林业政策规定,合理安排木材采伐,并做好采伐迹地的更新工作,保证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第6章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6.1森林资源调查方法6.1.1地面调查法地面调查法是森林资源调查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主要包括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两种形式。线路调查通过规划调查线路,对沿线森林资源进行观察、测量和记录;样地调查则是在森林内设置一定数量的固定样地,对样地内森林资源进行详细测量和统计。6.1.2遥感调查法遥感调查法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森林资源信息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遥感影像,提取森林资源相关信息,如森林类型、面积、分布等。遥感调查法具有快速、高效、覆盖范围广等特点。6.1.3激光雷达测量法激光雷达测量法是利用激光雷达设备向森林发射激光脉冲,通过接收回波信号,获取森林垂直结构、生物量等参数。该方法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6.2森林资源监测技术6.2.1地面监测技术地面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定期对固定样地进行复查,对森林生长、病虫害、火灾等影响因素进行实时监测。6.2.2遥感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通过定期获取遥感影像,分析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6.2.3激光雷达监测技术激光雷达监测技术可对森林垂直结构、生物量等进行高精度监测,为森林资源管理提供重要数据。6.2.4智能监测技术智能监测技术利用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森林资源的自动、实时、动态监测,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6.3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成果的应用6.3.1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成果可为森林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包括森林经营规划、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火灾预防和病虫害防治等。6.3.2森林资源评价通过对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数据的分析,对森林资源价值、生态功能等进行评价,为森林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6.3.3政策制定与决策支持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成果可为及相关部门制定林业政策、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数据支持。6.3.4生态文明建设和宣传教育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成果可用于普及森林知识,提高公众对森林资源保护的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第7章森林资源保护与恢复7.1森林火灾防治7.1.1火灾预警体系建设加强森林火灾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火灾监测和预警能力。运用现代遥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森林火灾预警体系。7.1.2森林火灾扑救制定完善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提高火灾扑救能力。火灾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火灾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7.1.3森林火灾预防加强森林火灾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严格执行森林防火规定,加强对重点火险区的巡查和管理,消除火灾隐患。7.2森林病虫害防治7.2.1病虫害监测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监测网络,定期对森林病虫害进行调查、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7.2.2病虫害防治措施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措施,综合防治森林病虫害。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7.2.3病虫害预防加强森林经营管理,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抗病虫害能力。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制度,防止病虫害传入和扩散。7.3森林生态恢复技术7.3.1恢复植被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受损森林,采用适宜的植被恢复技术,如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疏伐改造等,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7.3.2土壤改良对受损森林土壤进行改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森林生长。7.3.3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采取梯田、梯地、鱼鳞坑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森林生态环境。7.3.4生态恢复监测对森林生态恢复过程进行长期监测,评估恢复效果,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第8章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8.1森林资源利用的原则与途径8.1.1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森林资源利用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森林资源的更新和增长,以满足当代和后代人的需求。(2)生态优先原则:在森林资源利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效益,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3)合理利用原则:根据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和分布特点,科学制定利用方式和强度,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4)分类经营原则:根据森林类型、功能和立地条件,实行分类经营,提高森林资源的整体效益。8.1.2途径(1)科学规划:根据森林资源现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森林资源利用规划。(2)技术创新:推广先进适用的林业技术,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3)政策引导:通过政策手段,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4)法制保障:建立健全森林资源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监管。8.2木材及其他林产品的合理利用8.2.1木材利用(1)合理采伐:根据森林生长规律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采伐计划,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木材加工:提高木材加工技术,减少加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3)木材利用多样化:开发新型木材产品,拓展木材利用领域。8.2.2其他林产品利用(1)经济林产品:合理开发经济林资源,提高林产品质量和附加值。(2)林下资源: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8.3森林旅游与休闲利用8.3.1森林旅游(1)旅游规划:根据森林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编制森林旅游规划,合理布局旅游项目。(2)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旅游服务质量。(3)旅游产品开发: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提高森林旅游的吸引力。8.3.2森林休闲(1)休闲项目:发展森林浴、徒步、露营等休闲项目,满足人民群众的休闲需求。(2)生态教育:结合森林休闲,开展生态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3)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森林休闲项目开发,共享森林资源利用成果。第9章森林资源管理与信息化9.1森林资源管理概述森林资源管理是我国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森林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与监管。本章主要从森林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管理原则、管理内容等方面进行概述。9.1.1基本任务森林资源管理的任务是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数量,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9.1.2管理原则(1)科学管理:依据森林生长发育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2)综合管理:协调森林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实现多功能、多目标管理。(3)分类管理:根据森林类型、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实行分类经营、分区管理。(4)持续发展:保证森林资源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9.1.3管理内容(1)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掌握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2)森林资源规划与设计:制定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长期规划。(3)森林资源保护与监管: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等。(4)森林资源利用与更新:合理开展木材采伐、林下资源开发等。9.2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