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练习)_第1页
18.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练习)_第2页
18.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练习)_第3页
18.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练习)_第4页
18.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命起源、进化学说、进化方向【同步练习解析】一.选择题1.(2022·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农民施用农药Ⅰ来防治害虫,害虫数量锐减,然后又逐渐增加。一段时间后,农民又施用农药Ⅱ,害虫数量发生了同样的变化(见如图)。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进行分析,错误的是()A.ab段下降的原因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B.b点不为零的原因是少数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C.bc段迅速上升体现了害虫有过度繁殖的倾向D.de段上升是因为农药Ⅱ使害虫产生了更强的抗药性变异【答案】D【解析】A.杀虫剂Ⅰ、Ⅱ都对害虫起到了定向选择作用,ab段下降的原因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正确。B.曲线下降不会达到零值,是因为害虫有抗药性强的个体,正确。C.曲线回升是通过抗药性强的害虫不断繁殖实现的,正确。D.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个体差异,杀虫剂l、Ⅱ不能使害虫发生抗药性强弱的变异,错误。故选D。2.(2022·北京中考真题)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小岛上生活的地雀种类存在差异。地雀喙型的进化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多种地雀具有共同的祖先 B.地雀祖先存在喙型不同的变异C.喙型的进化与食物种类无关 D.喙型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C【解析】A.根据进化过程图可知,这些雀鸟来自于共同的原始祖先,由于食性不同,喙型的进化方向不同,A正确。B.地雀喙的形状和大小有所区别,是地雀祖先存在喙型不同的变异,不同环境选择了不同的喙型的结果,B正确。C.喙型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食物种类作为自然环境条件对各种喙型进行选择,故喙型的进化与食物种类有关,且喙型与食性是相适应的,C错误。D.结合分析可知,喙型的进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环境中的食物因素决定了雀鸟喙的进化方向,D正确。故选C。3.(2021·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兰花螳螂从外形上看仿佛就是一朵兰花,既有利于逃避敌害又可躲在花丛捕捉食物。下列关于兰花螳螂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兰花螳螂的体色和体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天敌对兰花螳螂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C.兰花螳螂也会产生不利于应对天敌的变异D.为了应对敌害,兰花螳螂产生了体态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答案】D【解析】A.兰花螳螂从外形上看仿佛就是一朵兰花,既有利于逃避敌害又可躲在花丛捕捉食物。兰花螳螂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B.兰花螳螂在外形上看就是一朵兰花,不易被敌害发现,因此天敌对螳螂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B正确。C.变异是不定向的,既有适应环境的,也有不适应环境的。因此,兰花螳螂也会产生不利于应对天敌的变异,C正确。D.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且变异不是生物的自主选择,因此兰花螳螂不能“为了应对敌害,而产生体态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D错误。故选D。4.(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下列为某同学绘制的长颈鹿进化简图(如图)及相关阐述,你不认同的是()A.①表示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在长度上存在差异B.②表示通过生存斗争,长颈鹿有利变异保存下来,不利变异被淘汰C.长颈鹿选择了有利变异以适应环境变化D.③表示有利变异经过逐代积累和加强,进化成现代的长颈鹿【答案】C【解析】A.①表示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在长度上存在差异,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A正确。B.②表示通过生存斗争,长颈鹿有利变异保存下来,不利变异被淘汰,B正确。C.变异是不定向的,在一定环境的选择作用下,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C错误。D.③表示有利变异经过逐代积累和加强,进化成现代的长颈鹿,D正确。故选C。5.(重庆黔江中考真题)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法解决的问题,便于提高效率、获取证据。依据图,下列对米勒模拟实验的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A.③内模拟的是原始海洋B.④内收集到了多种蛋白质C.①内模拟的是原始大气及闪电D.②内模拟的是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答案】B【解析】原始大气中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它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主要不含有氧气。米勒向装置中通入推测的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氨水蒸气,因此米勒实验装置①内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实验中,进行火化放电是模拟了原始地球上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米勒试验装置中煮沸的水模拟了原始海洋,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所以③中液体模拟了原始海洋;②模拟了降雨过程;④内收集到了多种氨基酸等混合物,米勒的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能够合成构成简单的有机物,如氨基酸,故B错误。故选B。6.(2022·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如图为六种生物进化关系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生物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的氨基酸数目差异。下列关于这六种生物说法错误的是(

)A.六种生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B.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短尾猿,最远的是七鳃鳗C.六种生物血红蛋白的差异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D.六种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六种生物有共同的蛋白质,因此,可判断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A正确。B.生物之间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越多,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蛋白质分子的差别就越大,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因此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短尾猿,最远的是七鳃鳗,B正确。C.六种生物血红蛋白的差异是由变异引起的,C错误。D.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D正确。故选C。7.(2022·四川凉山中考真题)凉山州会理市、昭觉县发掘到了恐龙化石及恐龙蛋化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恐龙化石属于遗体化石B.恐龙蛋化石属于遗物化石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D.中生代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是这个时代的霸主【答案】C【解析】A.恐龙化石是恐龙的骨骼形成的,属于遗体化石,A正确。B.恐龙蛋是恐龙的卵形成的化石,属于遗物化石,B正确。C.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C错误。D.在中生代,裸子植物是主要的陆地植物,恐龙和翼龙非常繁盛,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所以,中生代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是这个时代的霸主,D正确。故选C。8.(2022·辽宁朝阳中考真题)关于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古代爬行类进化为原始鸟类,原始鸟类进化为原始哺乳类B.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新近形成的地层里C.米勒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D.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也是定向的【答案】C【解析】A.始祖鸟既有爬行动物的特征,又具有鸟类的特征,这说明始祖鸟化石是古代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之一。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错误。B.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错误。C.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正确。D.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错误。故选C。9.(2022·辽宁朝阳中考真题)下列对遗传和变异现象叙述合理的是()A.太空育种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B.近亲结婚所生子女一定会患遗传病C.遗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变异现象不是普遍存在的D.变异与生物进化无关【答案】A【解析】A.太空育种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可遗传给后代,属于可以遗传的变异,正确。B.近亲结婚所生子女增大会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错误。C.遗传、变异的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错误。D.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的提供原材料,错误。故选A。10.(2022·山东德州中考真题)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生物进化观点的是A.食蚊兽的舌细长,是长期舔食白蚁的结果B.滥用抗生素会导致人体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C.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经过自然选择后会成为新物种D.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干枯的树叶,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解析】A.食蚊兽的舌细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长期舔食白蚁的结果,A错误。B.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原因。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这是不适者被淘汰;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些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所谓的“超级细菌”,B错误。C.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经过自然选择后能够生存下来,但不一定进化成为新物种,C错误。D.按照达尔文的解释,生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枯叶蝶,它停息在树枝上,像一片枯树叶。枯叶蝶的祖先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像枯叶,有的不太像枯叶。像枯叶的个体,不易被天敌发现,不太像枯叶的个体,常被天敌吃掉。这样,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繁殖、变异,定向性更明显,枯叶蝶更像枯叶了,D正确。故选D。11.(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19世纪初期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绿树如茵,生活在这里的桦尺蠖大多是浅色型,深色型极为少见。随着该地区工业的发展,大量煤烟排放,树皮被熏成黑色,深色型桦尺蠖变成常见类型,而浅色型却成少数。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符合达尔文观点的是()A.环境使桦尺蠖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变异B.深色型桦尺蠖在生存斗争中得以生存C.环境在桦尺蠖的进化过程中起着选择作用D.桦尺蠖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答案】A【解析】A.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取决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A错误。B.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掉,B正确。C.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环境在桦尺蠖的进化过程中起着选择作用,C正确。D.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D正确。故选A。12.(2022·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央视《自然传奇》栏目播出了自然界中动物有奇特的保护色现象,如长颈鹿的花斑纹等。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分析,与产生上述现象无必然联系的是(

)A.环境影响 B.自然选择 C.遗传变异 D.人工选择【答案】D【解析】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为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同种个体和不同种个体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条件,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通过上述事实说明,自然界中动物有奇特的保护色是受环境影响,产生的遗传和变异,且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而不是人为干涉的,故与产生动物有奇特的保护色无必然联系的是人工选择,即D符合题意。故选D。13.(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B.哺乳类是由古代爬行类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C.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答案】C【解析】A.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证明了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这一结论,A正确。B.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是原始的爬行类进化而来的,B正确。C.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形成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所以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但是也有简单的、低等的、水生生物,C错误。D.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D正确。故选C。14.(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题)1890年至1960年,英国某地区由于工业发展,排放大量黑烟,对环境造成污染。有研究者统计了这段时间桦尺蛾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年份种类1890年1900年1910年1920年1930年1940年1950年1960年深色桦尺蛾65706958130222323440浅色桦尺蛾45146244545030321212870A.1920~1960年,浅色桦尺蛾的数量逐渐减少,深色的逐渐增加B.浅色和深色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C.由于环境污染,浅色的桦尺蛾在生长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了深色D.1920年前,浅色桦尺蛾能够更好的生存【答案】C【解析】A.据表中数据可见:1920~1960年,桦尺蛾的数量呈现出浅色的逐渐减少,深色的逐渐增加,A正确。B.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桦尺蛾浅色和深色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可以遗传给后代,B正确。C.环境改变后,浅色的桦尺蠖体色与环境差异较大,容易被天敌发现,被捕食。深色桦尺蠖,具有保护色,能适应环境,并把自己的基因型遗传给后代,故深色的桦尺蠖比例不断的增加,C错误。D.据表中数据可见:1920年前,环境没有变化前,浅色桦尺蛾占的比例更多,能够更好的生存,D正确。故选C。15.(2022·湖南娄底中考真题)很多植物的花儿颜色鲜艳,内含花蜜,有关解释全部合理的是()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花蜜能为植物自己生长提供营养③能吸引昆虫传播花粉

④美丽的花儿专为人类欣赏而开⑤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答案】C【解析】①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植物的花儿颜色鲜艳,内含花蜜,能够吸引昆虫来传粉,从而能够使种群繁衍下去,①正确。②花蜜是为了吸引昆虫来传粉,主要目的不是为植物自己生长提供营养,②错误。③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很多植物的花儿颜色鲜艳,内含花蜜,能吸引昆虫传播花粉,③正确。④美丽的花儿主要目的是为了植物自身的繁衍,而不是专为人类欣赏而开,④错误。⑤适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所以,很多植物的花儿颜色鲜艳,内含花蜜,从而能够生存和繁衍,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⑤正确。故选C。16.(2022·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B.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C.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并繁殖后代D.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答案】A【解析】A.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即生物产生的变异不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A错误。BD.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BD正确。C.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C正确。故选A。17.(2022·江苏泰州中考真题)图表示雷鸟的羽毛可随季节的改变而发生白色(冬天)与灰褐色(夏天)的变换,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定向变异 D.环境变化【答案】A【解析】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换上白色的羽毛,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故选A。18.(2022·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的造型取自国宝大熊猫。大熊猫体型与熊相似,而面相又与小熊猫和浣熊相近。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如何?下图是科学家根据DNA分析,显示的四种动物的进化历程。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大熊猫与小熊猫曾经有着共同的祖先B.大熊猫与熊的亲缘关系比小熊猫更近C.大熊猫是它们之间进化的最高等的物种D.大熊猫与熊的分化比小熊猫与浣熊的分化大约晚1500万年【答案】C【解析】A.分析题中的进化树可知,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有共同的祖先,A正确。B.其祖先由于某种原因朝两个方向进化,一支进化成了浣熊和小熊猫,一支进化成了大熊猫和熊。大熊猫和熊的进化方向一致,可见大熊猫和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B正确。C.从进化图中无法看出哪种生物更加高等,C错误。D.大熊猫和熊的分化在1000万年前,浣熊和小熊猫的分化在2500万年前,晚了1500万年。D正确。故选C。19.(2022·湖南岳阳中考真题)将某地区100多年间(a~c)桦尺蛾体色和数量的调查绘制成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调查初期桦尺蛾都为浅色 B.桦尺蛾出现深色属于可遗传变异C.据图分析可知浅色桦尺蛾必定灭绝 D.桦尺蛾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C【解析】A.从曲线图中可知,调查初期桦尺蛾都为浅色,A正确。BD.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随着当地工业化的进程,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占比较高,而浅色的桦尺蛾数量逐渐减少,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D正确。C.如果严厉禁止污染,使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工业区的环境颜色会变浅,这样浅色桦尺娥的体色就会与环境颜色一致,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容易生存下去,因此深色桦尺蛾减少,浅色桦尺蛾增多,C错误。故选C。20.(2022·湖南衡阳中考真题)夏天蚊子肆虐,而我们使用的蚊香效果却一年比一年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蚊香使蚊子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B.蚊香增强了害虫的繁殖能力C.蚊子抗药性增强是蚊香选择的结果 D.产生了变异的蚊子都能生存下来【答案】C【解析】ABC.在使用蚊香之前,蚊子中就存在抗药性的突变个体。杀虫剂不能使蚊子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选择,不能增强害虫的繁殖能力。因此,蚊子抗药性的增强是蚊香对蚊子不断选择的结果,AB错误、C正确。D.变异是不定向的,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蚊香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D错误。故选C。21.(2021·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为“生物进化树”的一部分,据图分析,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为()A.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B.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C.苔藓植物、裸子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D.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答案】A【解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植物的进化进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所以,结合分析可知: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故选A。22.(2021·山东枣庄中考真题)猎豹和羚羊的进化过程宛如一场漫长的“军备竞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跑得慢的猎豹和跑得慢的羚羊被淘汰B.跑得快的猎豹定向选择了跑得快的羚羊C.猎豹为捕食羚羊产生了跑得快的变异D.猎豹与羚羊在相互选择中共同进化【答案】C【解析】A.跑得慢的猎豹捕不到羚羊而饿死,而跑得慢的羚羊会被猎豹捕食,故两者都会被淘汰,A正确。B.跑得快的猎豹,捕食了跑的慢的羚羊,定向选择了跑得快的羚羊,B正确。C.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变异不是生物的自主选择。因此,猎豹不可能做到“为捕食羚羊产生了跑得快的变异”,C错误。D.猎豹与羚羊之间是捕食关系,在长期的捕食过程中有优势(跑的快)的个体会存活下来,并将有利的变异遗传给后代,实现了二者的共同进化,D正确。故选C。23.(2021·湖南长沙中考真题)比较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比较鲸的鳍状前肢、鹰翅膀的骨骼形态及排列,可推测两者:()A.运动方式相同B.食物来源相同C.有共同的祖先D.生活环境相同【答案】C【解析】结合分析可知:比较鲸的鳍状前肢、鹰翅膀的骨骼形态及排列,发现他们有许多共同特征,科学家把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推测它们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故选C。24.(2021·湖南娄底中考真题)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花矩底部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花矩变长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花矩和口器的进化与遗传变异无关C.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D.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答案】A【解析】A.花矩变长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故A正确。B.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花矩和口器的进化与遗传变异息息相关,故B错误。C.蛾的口器越来越长是兰花花矩选择的结果,故C错误。D.变异是不定向的,娥的口器对兰花花矩进行了选择作用,但不能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D错误。故选A。25.(2020·四川凉山中考真题)青霉素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但由于人们使用青霉素过多,有些致病细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下降而成为“耐药菌”。下列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青霉素是由细菌产生的杀菌物质B.青霉素诱导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C.耐药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耐药性不利于“耐药菌”的生存【答案】C【解析】在青霉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青霉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青霉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可见,耐药菌的形成是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C。26.(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合如图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农药个体B.该农药使用初期,害虫的数量明显减少C.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D.农药使用一段时间后,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答案】D【解析】A.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本就存在抗药性个体,不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A正确。B.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农药初期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害虫的数量明显减少,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B正确。C.由分析可知,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C正确。D.害虫原本就存在着变异,不是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D错误。故选D。27.(2021·陕西中考真题)森林中,某种蛾有三种不同体色的个体。为了解环境对其体色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第一次调查,结果如图甲。多年后再次调查,结果如图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导致两次调查结果出现差异 B.在此期间,白色蛾最不适于在此地生存C.白色蛾可通过改变自身体色适应环境 D.这种蛾的不同体色属于相对性状【答案】C【解析】A.环境的改变,使森林中该种蛾类不同体色的个体数量发生改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B.从甲乙两次结果对比发现,白色个体减少的最多,由此,得出在此期间,白色蛾最不适于在此地生存,B正确。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由基因的改变引起的,白色蛾不能改变身体色适应环境,C错误。D.这种蛾类的不同体色,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28.(2021·山东潍坊中考真题)下图是生物学家记录的某海岛上中地雀鸟喙宽度年平均尺寸的变化曲线。其中1977年和2001年发生了2次旱灾,2005年以大型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