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禽养殖管理手册TOC\o"1-2"\h\u11023第1章引言 4117041.1家禽养殖的意义与前景 496871.2家禽养殖的基本要求 413531第2章场地选择与规划 5313862.1场地选择 515792.2养殖场布局设计 5280312.3养殖设施与设备 530746第3章家禽品种与选育 6149613.1常见家禽品种 684873.1.1鸡 6100543.1.2鸭 6235093.1.3鹅 6185173.2选育方法与原则 619133.2.1选育方法 647573.2.2选育原则 7215943.3种禽的引进与繁殖 7285893.3.1种禽引进 776763.3.2种禽繁殖 727560第4章饲料与饲养管理 7114014.1饲料种类与营养成分 743934.1.1谷物类饲料 7160504.1.2蛋白质类饲料 7287494.1.3糠麸类饲料 819284.1.4草料类饲料 8280694.1.5添加剂 8266434.2饲料配方设计 886804.2.1符合家禽的营养需求 8109364.2.2原料资源合理利用 862244.2.3饲料添加剂的科学使用 8303734.2.4饲料配方的动态调整 8268114.3饲养管理技术 891914.3.1喂养制度 8215174.3.2饲料过渡 873734.3.3饮水管理 9318444.3.4饲养密度 981354.3.5环境控制 9246014.3.6疫病防治 93301第5章禽病防治与卫生管理 9137355.1禽病诊断与防治 911825.1.1诊断方法 9307025.1.2防治原则 924465.1.3防治措施 9116305.2常见禽病及防治方法 995365.2.1禽流感 926645.2.2鸡新城疫 10205525.2.3鸡白痢 10197265.2.4鸡痘 1082515.3卫生管理措施 10276875.3.1养殖场卫生 1046725.3.2饲料和饮水卫生 10132605.3.3禽舍卫生 10162095.3.4疫苗接种和药物使用 102356第6章孵化技术与管理 10285206.1种蛋选择与保存 1155366.1.1种蛋选择 11274356.1.2种蛋保存 11230156.2孵化条件与操作 11101896.2.1孵化条件 11305216.2.2孵化操作 1118676.3孵化管理与雏禽护理 1179446.3.1孵化管理 11305026.3.2雏禽护理 1127456第7章育雏技术与管理 12190117.1育雏环境要求 12105487.1.1温度:育雏期温度是影响雏鸡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第1周温度应控制在3335℃,之后每周降低23℃,直至降至2123℃。夜间温度可比白天高12℃。 12201367.1.2湿度:育雏期湿度应控制在55%65%。湿度过低会导致雏鸡脱水、呼吸系统疾病;湿度过高则易引发病原菌滋生。 12135377.1.3光照:育雏期光照时间为每天1618小时。光照强度应适中,以免影响雏鸡休息。 12261487.1.4通风: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减少氨气味。通风换气应根据天气、鸡舍内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整。 12121627.2育雏方法与操作 12248667.2.1选雏:选择健康、体重适宜、活力强的雏鸡进行育雏。 12295767.2.2雏鸡接种:根据当地疫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保证雏鸡按时接种。 1254347.2.3分群管理:根据雏鸡的生长发育情况,适时进行分群管理,避免密度过大或过小。 12310797.2.4饲养方式:采用网上平养、地面平养或立体笼养等饲养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饲养方式。 12136377.3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2153367.3.1饲料:选用营养全面、易于消化的饲料,保证雏鸡生长发育所需营养。 12243107.3.2饲喂:采用自由采食或定时定量饲喂的方式,保证雏鸡每天摄入足够的饲料。 12245357.3.3饮水:提供清洁的饮水,每天检查饮水器,保证饮水卫生。 12128677.3.4清洁卫生:定期清理鸡舍,保持舍内环境整洁,减少病原菌滋生。 12169627.3.5观察与记录:每天观察雏鸡的精神、食欲、粪便等情况,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发觉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12105407.3.6预防疾病: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定期进行消毒,严格执行免疫程序,预防疾病发生。 1327053第8章成禽饲养管理 13231978.1成禽饲养环境与设施 13312048.2饲养密度与光照 13270078.3成禽饲养管理与操作 131869第9章家禽繁殖管理 14105499.1繁殖生理与周期 14199529.1.1繁殖器官 1428419.1.2繁殖周期 14126809.2繁殖方法与操作 14175799.2.1自然交配 14223669.2.2人工授精 14237119.2.3孵化管理 14286089.3提高繁殖率的措施 14319749.3.1选择优良品种 14133809.3.2加强饲养管理 1467559.3.3控制繁殖周期 1523809.3.4预防疾病 15181619.3.5合理使用繁殖技术 15256859.3.6培训与管理 1526844第10章家禽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152614110.1成本分析 151101710.1.1饲料成本 152133210.1.2雏鸡成本 152525010.1.3人工成本 152277210.1.4设备折旧 152169210.1.5防疫和医疗费用 16892910.1.6运输费用 16689010.2效益分析 162216410.2.1销售收入 16581610.2.2副产品收入 16859810.2.3政策扶持 162893710.3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途径 163193110.3.1优化饲养管理 161970310.3.2引进优良品种 16767410.3.3提高疫病防控能力 162118010.3.4降低成本 161388910.3.5拓展销售渠道 162323510.3.6增加副产品开发 171708110.3.7争取政策扶持 17第1章引言1.1家禽养殖的意义与前景家禽养殖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家禽产品如鸡肉、鸭肉和蛋类,是我国居民膳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家禽养殖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家禽养殖业还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家禽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长。与此同时家禽养殖业正面临着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为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家禽养殖业的发展。展望未来,家禽养殖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机遇。1.2家禽养殖的基本要求家禽养殖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环节的复杂工作,要想获得良好的养殖效益,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选址合理:养殖场地应选择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同时要远离居民区、污染源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以保证家禽生长环境的优良。(2)设施完善:养殖场应具备完善的设施,包括鸡舍、鸭舍、饲料库、兽医室等,以满足家禽生长、繁殖、防疫等方面的需求。(3)品种优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市场需求和养殖条件的优良家禽品种,提高养殖效益。(4)饲养管理科学: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包括饲料搭配、饲养密度、疫病防治等,保证家禽健康生长。(5)疫病防控:加强疫病防控工作,严格执行疫苗接种、消毒等防疫措施,降低疫病发生风险。(6)环境保护:加强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养殖。(7)产品质量安全: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家禽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让消费者放心食用。第2章场地选择与规划2.1场地选择在家禽养殖过程中,场地的选择。合适的场地有利于家禽生长,减少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以下为场地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1)地理位置:应选择远离城市、工矿区、交通主干道等污染源和噪音干扰的地方,以保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安静。(2)地形地貌:宜选择地势较高、干燥、排水良好的地方。地形应尽量平坦,以便于养殖场的布局和设施建设。(3)水源:养殖场需有充足、清洁、卫生的水源,保证家禽饮水安全和养殖场的卫生条件。(4)土壤:土壤质量应符合养殖要求,避免选择污染严重、盐分过高等不适宜养殖的土壤。(5)气候条件:应选择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的地方,有利于家禽的生长发育。2.2养殖场布局设计养殖场布局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功能分区:根据养殖生产需要,将养殖场划分为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粪污处理区等,保证各区域功能明确,互不干扰。(2)风向布局:养殖场应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以利于通风换气,降低疫病风险。(3)道路设计:场内道路应布局合理,便于运输、消毒和防疫工作。(4)养殖舍设计:养殖舍应保持适宜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以满足家禽生长需求。同时养殖舍应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保温和隔热功能。2.3养殖设施与设备养殖设施与设备是实现养殖生产现代化、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以下为养殖场应配备的主要设施与设备:(1)养殖笼具:根据家禽品种和养殖方式选择合适的笼具,以提高养殖密度,降低劳动强度。(2)饲料设备:包括饲料粉碎机、饲料搅拌机、自动喂料机等,以保证饲料质量和家禽营养需求。(3)饮水设备:自动饮水器、水箱、水泵等,保证家禽饮水清洁、充足。(4)通风设备:通风机、湿帘等,保持养殖舍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5)粪便处理设备:刮粪机、粪便处理机等,降低粪便污染,提高养殖场环境卫生。(6)防疫设备:消毒设备、兽医实验室等,加强疫病防控,保证家禽健康。(7)其他设备:如照明设备、保温设备、监控系统等,为养殖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第3章家禽品种与选育3.1常见家禽品种家禽品种繁多,其中包括鸡、鸭、鹅等。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家禽品种:3.1.1鸡(1)蛋鸡品种:如罗曼鸡、海兰鸡、京红鸡等,具有较高的产蛋功能。(2)肉鸡品种:如AA肉鸡、黄羽肉鸡、罗斯肉鸡等,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3)兼用鸡品种:如丝毛鸡、乌鸡等,既可产蛋也可食用。3.1.2鸭(1)蛋鸭品种:如金定鸭、绍兴鸭等,具有较高的产蛋功能。(2)肉鸭品种:如樱桃谷鸭、北京鸭等,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3.1.3鹅(1)蛋鹅品种:如豁眼鹅、四川白鹅等,具有较高的产蛋功能。(2)肉鹅品种:如狮头鹅、阳江鹅等,具有较大的体型和较快的生长速度。3.2选育方法与原则选育家禽品种应遵循以下方法和原则:3.2.1选育方法(1)杂交选育:通过不同品种间的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家禽生产功能。(2)纯系选育:在相同品种内,选择优良个体进行繁殖,提高品种纯度和生产功能。(3)分子育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家禽基因进行筛选和改良。3.2.2选育原则(1)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应本地区气候、环境、饲料资源的品种。(2)生产功能原则:选择具有较高生产功能的品种,如产蛋率、生长速度等。(3)抗病力原则:选择抗病力强、发病率低的品种。(4)遗传稳定性原则:选择遗传功能稳定、变异系数小的品种。3.3种禽的引进与繁殖3.3.1种禽引进(1)引进品种:根据生产需要,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引进。(2)引种单位: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品种纯正的种禽场进行引种。(3)引种数量:根据生产规模和繁殖计划,合理确定引种数量。3.3.2种禽繁殖(1)繁殖方法:采用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繁殖。(2)繁殖周期:根据品种和生产需求,制定合理的繁殖周期。(3)繁殖管理:加强繁殖期的饲养管理,保证繁殖成功率。(4)后代选育:对后代进行严格筛选,保留优良个体,淘汰不合格个体。第4章饲料与饲养管理4.1饲料种类与营养成分家禽养殖过程中,饲料的种类及其营养成分对家禽的生长发育。常见的饲料种类包括谷物类、蛋白质类、糠麸类、草料类及添加剂等。各类饲料所含营养成分各异,以下进行简要概述。4.1.1谷物类饲料谷物类饲料主要包括玉米、稻谷、小麦、大麦等。这类饲料富含淀粉、能量,是家禽日粮中的主要能量来源。谷物类饲料还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4.1.2蛋白质类饲料蛋白质类饲料包括豆饼、花生饼、棉籽饼、鱼粉等。这类饲料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对家禽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4.1.3糠麸类饲料糠麸类饲料主要包括米糠、麦麸等。这类饲料含有较多的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家禽消化系统具有保健作用。4.1.4草料类饲料草料类饲料包括青草、干草、作物秸秆等。这类饲料富含纤维素、维生素,有助于家禽胃肠蠕动,提高消化吸收能力。4.1.5添加剂添加剂包括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合理使用添加剂可提高家禽的生产功能,改善饲料利用率。4.2饲料配方设计饲料配方设计是保证家禽获得全面、均衡营养的关键环节。设计饲料配方应遵循以下原则:4.2.1符合家禽的营养需求根据家禽的种类、年龄、生长发育阶段和生产功能,合理确定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保证其健康、高效生长。4.2.2原料资源合理利用结合当地原料资源,选用适宜的饲料原料,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2.3饲料添加剂的科学使用根据家禽生长发育需要,合理添加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提高饲料利用率。4.2.4饲料配方的动态调整根据家禽的生长发育、生产功能及原料市场价格等因素,及时调整饲料配方,保持饲料的营养均衡。4.3饲养管理技术饲养管理技术对家禽生产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以下为关键饲养管理技术:4.3.1喂养制度建立合理的喂养制度,保证家禽每天定时定量进食,以满足其生长发育需求。4.3.2饲料过渡更换饲料时,应逐渐过渡,避免突然改变饲料种类,造成家禽消化系统不适。4.3.3饮水管理保证家禽清洁的饮水,注意水温,避免因水温过低或过高影响家禽的生长发育。4.3.4饲养密度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影响家禽生长及疫病传播。4.3.5环境控制保持养殖环境清洁、通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降低家禽发病率,提高生产功能。4.3.6疫病防治加强疫病防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保证家禽健康。同时合理使用药物预防疾病,减少药物残留。第5章禽病防治与卫生管理5.1禽病诊断与防治5.1.1诊断方法禽病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养殖户在日常管理中应掌握基本的诊断技巧,以便及时发觉并处理禽病。5.1.2防治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家禽抗病能力;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家禽免疫力;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切断传播途径。5.1.3防治措施(1)观察家禽日常行为,发觉异常及时处理。(2)定期对禽舍进行消毒,降低病原体密度。(3)对症治疗,合理使用药物。(4)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家禽体质。5.2常见禽病及防治方法5.2.1禽流感症状: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产蛋下降等。防治方法:加强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发觉疫情及时上报,采取隔离、封锁等措施。5.2.2鸡新城疫症状:呼吸困难、神经症状、产蛋下降等。防治方法: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家禽抗病能力;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5.2.3鸡白痢症状:腹泻、食欲不振、消瘦等。防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避免饲料污染;定期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5.2.4鸡痘症状:皮肤出现痘疹,影响采食和生长。防治方法:加强疫苗接种;保持禽舍干燥,避免蚊虫叮咬;发觉病情及时隔离治疗。5.3卫生管理措施5.3.1养殖场卫生(1)定期清理禽舍,保持环境整洁。(2)妥善处理粪便和病死禽,防止病原传播。(3)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防止疫病传入。5.3.2饲料和饮水卫生(1)保证饲料质量,避免饲料污染。(2)定期检查饮水设备,保证饮水清洁。5.3.3禽舍卫生(1)定期进行消毒,降低病原体密度。(2)保持禽舍通风良好,避免潮湿和氨气积聚。(3)控制禽舍密度,减少应激。5.3.4疫苗接种和药物使用(1)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提高家禽免疫力。(2)合理使用药物,防止耐药性产生。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防治禽病,保障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第6章孵化技术与管理6.1种蛋选择与保存6.1.1种蛋选择种蛋的品质直接影响孵化率和雏禽质量。在选择种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健康、生长状况良好的种禽所产的蛋。(2)蛋形端正,蛋壳颜色均匀,无裂痕、无斑点。(3)蛋重符合品种要求,过轻或过重的蛋不宜作为种蛋。6.1.2种蛋保存(1)保存温度:种蛋保存温度以1518℃为宜,相对湿度为60%70%。(2)保存时间:种蛋保存时间不宜过长,以7天以内为宜,最长不超过10天。(3)保存方法:将种蛋放在清洁、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6.2孵化条件与操作6.2.1孵化条件(1)温度:孵化温度为37.838.5℃,允许波动范围±0.2℃。(2)湿度:相对湿度为40%60%,可根据不同品种和孵化阶段适当调整。(3)通风:保持孵化器内空气新鲜,适当通风,避免温差过大。6.2.2孵化操作(1)孵化前准备:对孵化器进行清洁、消毒,检查设备运行情况。(2)入孵:将种蛋放入孵化器,注意蛋与蛋之间保持适当距离,避免堆叠。(3)翻蛋:孵化过程中,每天翻蛋34次,以保证胚胎正常发育。(4)照蛋:在孵化过程中,适时进行照蛋检查,剔除无精蛋、死胎蛋等。6.3孵化管理与雏禽护理6.3.1孵化管理(1)严格遵循孵化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保证孵化环境稳定。(2)定期检查孵化器运行状况,发觉问题及时处理。(3)记录孵化过程的相关数据,为优化孵化条件提供依据。6.3.2雏禽护理(1)出雏:雏禽出壳后,应及时清理口腔、鼻腔内的黏液,保证呼吸畅通。(2)雏禽保温:将出壳的雏禽放入保温箱,温度保持在3537℃。(3)饲喂:雏禽出壳后24小时内,给予适量的温开水和易消化的饲料。(4)观察:密切观察雏禽的生长状况,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第7章育雏技术与管理7.1育雏环境要求7.1.1温度:育雏期温度是影响雏鸡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第1周温度应控制在3335℃,之后每周降低23℃,直至降至2123℃。夜间温度可比白天高12℃。7.1.2湿度:育雏期湿度应控制在55%65%。湿度过低会导致雏鸡脱水、呼吸系统疾病;湿度过高则易引发病原菌滋生。7.1.3光照:育雏期光照时间为每天1618小时。光照强度应适中,以免影响雏鸡休息。7.1.4通风: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减少氨气味。通风换气应根据天气、鸡舍内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整。7.2育雏方法与操作7.2.1选雏:选择健康、体重适宜、活力强的雏鸡进行育雏。7.2.2雏鸡接种:根据当地疫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保证雏鸡按时接种。7.2.3分群管理:根据雏鸡的生长发育情况,适时进行分群管理,避免密度过大或过小。7.2.4饲养方式:采用网上平养、地面平养或立体笼养等饲养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饲养方式。7.3育雏期的饲养管理7.3.1饲料:选用营养全面、易于消化的饲料,保证雏鸡生长发育所需营养。7.3.2饲喂:采用自由采食或定时定量饲喂的方式,保证雏鸡每天摄入足够的饲料。7.3.3饮水:提供清洁的饮水,每天检查饮水器,保证饮水卫生。7.3.4清洁卫生:定期清理鸡舍,保持舍内环境整洁,减少病原菌滋生。7.3.5观察与记录:每天观察雏鸡的精神、食欲、粪便等情况,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发觉问题,采取相应措施。7.3.6预防疾病: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定期进行消毒,严格执行免疫程序,预防疾病发生。第8章成禽饲养管理8.1成禽饲养环境与设施成禽饲养环境的优化是保障家禽健康、提高生产效益的关键。合理的饲养设施能够为家禽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1)舍内环境:保持舍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适宜。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保证舍内通风良好,及时清除粪便和灰尘,减少有害气体含量。(2)饲养设施:采用合理的饲养方式,如层叠式、网床式、地面平养等。配备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自动清粪等设备,提高饲养效率。8.2饲养密度与光照合理的饲养密度和光照对成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功能具有重要影响。(1)饲养密度:根据家禽品种、体型、生长阶段等因素,合理调整饲养密度。一般建议每平方米饲养面积不超过15只成禽。(2)光照:保证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成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每天光照时间控制在1416小时,光照强度控制在2030勒克斯。8.3成禽饲养管理与操作成禽饲养管理与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饲料管理:根据成禽的生长发育需求,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注意饲料的保存和新鲜度,防止霉变和污染。(2)水分管理: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每天检查自动饮水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保证水质清洁。(3)环境清洁:定期对舍内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病原菌的滋生。(4)疫病防控:加强疫苗接种和疫病监测,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5)日常观察:每天观察成禽的精神、食欲、粪便等状况,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6)应激管理:避免突然的声响、强光等应激因素,减少应激对成禽的影响。(7)记录与统计:做好饲养记录,包括饲料消耗、成禽生长、疫病防控等情况,为饲养管理提供依据。第9章家禽繁殖管理9.1繁殖生理与周期9.1.1繁殖器官家禽的繁殖器官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睾丸和输精管等。卵巢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而睾丸则负责生产精子。9.1.2繁殖周期家禽的繁殖周期包括产蛋周期和繁殖季节。产蛋周期通常分为产蛋前期、高峰期和下降期。繁殖季节受光照、气温等环境因素影响,家禽在适宜的季节内进行繁殖活动。9.2繁殖方法与操作9.2.1自然交配自然交配是家禽繁殖中最常见的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家禽品种。雄性家禽在繁殖季节内通过追逐、啼叫等行为吸引雌性,完成交配。9.2.2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一种现代化的繁殖方法,可以提高繁殖效率。主要包括精液采集、精液处理、授精操作等步骤。9.2.3孵化管理孵化是家禽繁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应选择优质的种蛋,控制好孵化温度、湿度和通风,以提高孵化率。9.3提高繁殖率的措施9.3.1选择优良品种选择具有良好繁殖功能的品种,有利于提高家禽的繁殖率。9.3.2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家禽充足的饲料摄入,合理搭配营养成分,保持清洁卫生的养殖环境,有利于提高繁殖率。9.3.3控制繁殖周期通过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控制,使家禽在最佳状态下进行繁殖,以提高繁殖率。9.3.4预防疾病加强疾病预防工作,定期对家禽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减少疾病对繁殖率的影响。9.3.5合理使用繁殖技术根据家禽品种和实际情况,合理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械制图课件清华
- 2024年度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与除外责任3篇
- 现代技术服务费合同5
- 2024年度医疗事故处理服务合同2篇
- 周大生百面钻石课件
- 物品买卖委托合同书
- 2024年度市场调研与竞争分析报告订购合同3篇
- 2024版技术转让合同的技术内容和转让价格3篇
- 2024年度建筑项目工程设计变更合同3篇
- 律师合作协议书
- 辽宁省2024年中考数学试卷
- 运输组织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北京交通大学
- (高清版)TDT 1071-2022 园地分等定级规程
- 2024年纳税服务条线专业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中南大学液压传动试题库及答案
- 航空发动机构造 第 10 章 起动和点火系统
- 浅谈窝工、停工、赶工索赔方式方法探讨
- 水利工程测量实训报告
- 山东输油管线工程长输管道施工技术方案(附施工图)
- 共享单车企业内部控制反思——以ofo为例论文设计
- 运输公司营运客车承包经营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