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作业指导书TOC\o"1-2"\h\u16792第1章绪论 3228341.1土地综合整治的背景与意义 3158421.2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与任务 426118第2章农村土地现状分析 484282.1土地利用现状 4298152.1.1土地利用结构 4211422.1.2土地利用效率 5157842.2土地资源潜力分析 5320202.2.1土地资源质量 5189712.2.2土地资源利用潜力 5229332.3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5159162.3.1土地资源浪费 5131232.3.2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560402.3.3土地利用方式粗放 5233612.3.4土地资源保护意识薄弱 519454第3章土地综合整治规划 6239473.1整治规划的原则与依据 6309163.1.1原则 615123.1.2依据 658293.2整治规划的步骤与方法 6320713.2.1步骤 6308863.2.2方法 6192703.3整治规划的主要内容 6206983.3.1土地整理 693983.3.2土地复垦 793533.3.3土地开发 7305393.3.4生态保护和建设 7314873.3.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7255763.3.6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721840第4章土地整理 792474.1土地整理的目标与任务 762224.1.1目标 7319664.1.2任务 889694.2土地整理的工程技术措施 8121324.2.1土地平整 8241754.2.2土壤改良 889414.2.3水利设施建设 8140214.2.4农田防护林建设 853074.2.5农田道路建设 8138384.3土地整理项目的组织实施 8187874.3.1项目立项 8283264.3.2项目设计 8208734.3.3项目招标 880764.3.4项目施工 8177734.3.5项目验收 921054.3.6项目管护 913819第五章土地复垦 9204695.1土地复垦的定义与分类 9182325.1.1定义 9176705.1.2分类 9182475.2土地复垦的技术要求 967075.2.1技术选择 9282475.2.2技术实施 9157185.3土地复垦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1059415.3.1项目实施 10308495.3.2项目管理 1032101第6章土地开发 10219096.1土地开发的类型与条件 10135356.1.1类型 10189786.1.2条件 10289076.2土地开发的技术措施 1123126.2.1调查研究 1168366.2.2规划设计 1164826.2.3土地整理 11321316.2.4水利设施建设 1116.2.5生态环境保护 11158116.3土地开发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11321256.3.1项目实施 11146546.3.2项目管理 119056第7章农村土地整治工程 1287597.1农村土地整治工程概述 12280797.2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的关键技术 12297647.2.1土地平整技术 1288927.2.2水利设施建设技术 1264297.2.3土壤改良技术 1259647.2.4农田保护技术 1212107.2.5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1283707.3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与管理 1229267.3.1实施原则 1233297.3.2实施程序 1325377.3.3管理措施 1331101第8章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13302818.1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3250828.2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措施 13272928.2.1保护生物多样性 13224718.2.2保护水资源 13318728.2.3防治污染 1413658.2.4恢复生态环境 1448098.3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实施与监督 1430078.3.1制定具体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期限。 14126308.3.2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形成合力,保证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14291438.3.3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对整治项目实施全过程监控,保证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14134288.3.4强化执法监管,对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14226368.3.5定期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觉问题,调整措施,保证工作取得实效。 14135第9章社会经济影响评估与对策 1415029.1社会经济影响评估的意义与方法 1440499.1.1意义 14110739.1.2方法 14224099.2社会经济影响的识别与分析 1460399.2.1影响识别 1517059.2.2影响分析 15291699.3社会经济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15297149.3.1政策措施 1565139.3.2经济措施 15325109.3.3社会措施 156459.3.4生态环境措施 1531706第10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监测与评价 162529810.1监测与评价的目的与内容 162277010.1.1目的 161885910.1.2内容 161680210.2监测与评价的方法与指标 162893610.2.1方法 163171710.2.2指标 161313710.3监测与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162341310.3.1组织 161344210.3.2实施 16第1章绪论1.1土地综合整治的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农村居民点布局散乱等。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土地综合整治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调查、评价、规划、整理和监管的过程,旨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土地综合整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3)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4)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5)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维护土地市场秩序,保障农民土地权益。1.2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与任务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主要目标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体任务如下:(1)开展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评价,为土地综合整治提供基础数据;(2)制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明确整治目标、任务和措施;(3)实施农村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4)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化居民点布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5)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6)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土地市场机制,保障农民土地权益;(7)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果评价,及时调整和优化整治措施,保证整治目标的实现。通过以上任务,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将为我国农村地区带来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效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第2章农村土地现状分析2.1土地利用现状2.1.1土地利用结构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主要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等。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和比例在不同区域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反映了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的多样性。2.1.2土地利用效率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受限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等多种因素,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2土地资源潜力分析2.2.1土地资源质量我国农村土地资源质量总体较好,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差异。部分耕地质量较低,需通过土壤改良、地力提升等手段提高土地产出水平。同时部分地区具有较大的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可通过合理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2.2.2土地资源利用潜力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包括荒山、荒地、滩涂等;二是低效利用土地的改造,如中低产田的改造、园地、林地的合理调整等;三是农村居民点用地、工矿用地的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3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2.3.1土地资源浪费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耕地撂荒,导致土地资源闲置;二是农村居民点用地超标,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三是工矿用地粗放利用,土地利用效率低下。2.3.2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耕地、园地、林地等生态用地比例偏低;二是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比过高,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2.3.3土地利用方式粗放农村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粗放,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二是农村居民点建设中乱占乱用现象严重,缺乏规划和管理。2.3.4土地资源保护意识薄弱农村地区土地资源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为:一是过度开发,导致土地资源退化;二是环境污染,影响土地质量和农产品安全。第3章土地综合整治规划3.1整治规划的原则与依据3.1.1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2)遵循统筹规划、分区指导、分类实施、重点突出的原则。(3)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4)科学合理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1.2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全国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等政策文件。(3)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评价成果及农村土地整治潜力分析。3.2整治规划的步骤与方法3.2.1步骤(1)前期调研:收集基础资料,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确定整治目标。(2)规划编制:制定整治方案,明确整治范围、规模和布局。(3)方案评估:对整治方案进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评估。(4)公众参与:征求村民及相关部门意见,完善整治方案。(5)方案审批:报请上级部门审批,并公告实施。3.2.2方法(1)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规划编制。(2)运用综合评价方法,确定整治优先序和重点区域。(3)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4)结合实际案例,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3.3整治规划的主要内容3.3.1土地整理(1)田块整理:调整田块规模、形状,提高耕作效益。(2)道路整理:优化农村道路布局,改善交通条件。(3)水利设施整理:完善灌排系统,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利用效率。3.3.2土地复垦(1)废弃土地复垦:对废弃工矿用地、低效建设用地等进行复垦。(2)盐碱地改良:采用生物、工程等措施,改善盐碱地质量。3.3.3土地开发(1)宜农未利用地开发:开发宜农未利用地,增加耕地面积。(2)农村建设用地开发:合理利用农村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3.3.4生态保护和建设(1)生态保护:划定生态保护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2)生态建设: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3.3.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交通设施:改善农村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2)水利设施: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生产用水。(3)其他设施:完善农村供电、通讯、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3.3.6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1)土地确权:明确农村土地权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2)土地流转: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第4章土地整理4.1土地整理的目标与任务4.1.1目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土地整理目标主要包括:(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4)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5)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4.1.2任务根据土地整理目标,具体任务如下:(1)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2)制定土地整理规划,明确土地整理范围和重点;(3)实施土地整理工程,保证耕地数量和质量;(4)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4.2土地整理的工程技术措施4.2.1土地平整对农村土地进行平整,消除地面起伏,提高土地利用率。4.2.2土壤改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4.2.3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排水能力,保障农业生产。4.2.4农田防护林建设合理配置农田防护林,提高农田生态防护能力,减少风蚀、水蚀。4.2.5农田道路建设优化农田道路布局,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方便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4.3土地整理项目的组织实施4.3.1项目立项根据土地整理规划,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4.3.2项目设计在立项批准后,开展项目设计,明确土地整理工程内容、规模和投资预算。4.3.3项目招标按照国家招投标法律法规,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选定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4.3.4项目施工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组织施工,保证工程质量。4.3.5项目验收项目完成后,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验收,保证土地整理目标的实现。4.3.6项目管护加强对土地整理成果的管护,保证土地整理效果长期稳定。第五章土地复垦5.1土地复垦的定义与分类5.1.1定义土地复垦是指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整治,恢复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使其重新适应农业、林业、牧业等生产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旨在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质量,增加土地产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5.1.2分类土地复垦可根据其目的和手段,分为以下几类:(1)土壤改良:针对土壤贫瘠、酸碱度失衡、有机质含量低等问题,采取生物、化学、物理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2)土地平整:对地形起伏较大的土地进行挖填、平整,消除地面高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机械作业效率。(3)水土保持:针对水土流失严重区域,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保持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4)盐碱地治理:针对盐碱化土地,采用排灌、改良剂、生物等技术手段,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土壤环境。5.2土地复垦的技术要求5.2.1技术选择根据土地复垦的目的和土地现状,合理选择复垦技术。技术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合理:依据土地资源特点和农业生产需求,选择适宜的复垦技术。(2)经济高效:在保证复垦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投资效益。(3)环保可持续:保证复垦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2.2技术实施(1)土壤改良:采用有机肥、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等,提高土壤肥力。(2)土地平整:合理规划,保证土地平整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水土保持:实施梯田、坡改梯、植被恢复等措施,保持水土资源。(4)盐碱地治理:采用排灌、改良剂、生物等技术手段,改善土壤环境。5.3土地复垦项目的实施与管理5.3.1项目实施(1)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目标、任务、技术路线、投资估算等。(2)招投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项目招投标工作。(3)施工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项目质量、进度和安全。(4)项目验收:项目完成后,组织专家进行验收,保证项目达到预期效果。5.3.2项目管理(1)组织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2)资金管理:合理使用项目资金,保证资金安全、合规。(3)档案管理:收集、整理、归档项目资料,便于项目评估和审计。(4)后期管护:加强对复垦土地的后期管理,保证复垦效果持续稳定。第6章土地开发6.1土地开发的类型与条件6.1.1类型土地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农用地开发:将未利用的荒地、草地、滩涂等开发为耕地、园地、林地等农用地。(2)建设用地开发:将未利用的土地开发为城镇、工业、交通、水利等建设用地。(3)旅游用地开发:利用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资源,开发为旅游景点和设施用地。(4)生态用地开发: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对湿地、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域进行合理开发。6.1.2条件土地开发应具备以下条件:(1)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2)土地开发项目应具有可行性,包括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3)土地开发项目应符合当地实际需求,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区域经济发展。6.2土地开发的技术措施6.2.1调查研究对拟开发土地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土地现状、土壤性质、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为土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6.2.2规划设计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土地开发规划,明确开发目标、规模、布局和措施,保证土地开发合理、高效。6.2.3土地整理对拟开发土地进行平整、改良、培肥等整理工作,提高土地质量,满足农作物生长和建设用地需求。6.2.4水利设施建设合理规划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防洪等,保障土地开发后的水资源需求。6.2.5生态环境保护在土地开发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6.3土地开发项目的实施与管理6.3.1项目实施(1)根据规划设计,明确土地开发项目的施工内容、进度和质量要求。(2)依法办理土地开发项目相关手续,包括土地使用权、建设规划许可等。(3)加强项目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6.3.2项目管理(1)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对土地开发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2)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保证项目按期完成。(3)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合理使用。(4)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开发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第7章农村土地整治工程7.1农村土地整治工程概述农村土地整治工程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村土地整治专项规划,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本章主要从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的定义、目标、意义等方面进行概述。7.2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的关键技术7.2.1土地平整技术土地平整技术是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的基础,主要包括地形测量、土方计算、土地改良等。通过土地平整,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7.2.2水利设施建设技术水利设施建设技术主要包括农田水利、渠道防渗、节水灌溉等。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降低农业用水成本,保障农业高产稳产。7.2.3土壤改良技术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和质地,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7.2.4农田保护技术实施农田保护工程,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抗灾能力,保障粮食安全。7.2.5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在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7.3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与管理7.3.1实施原则(1)遵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证农村土地整治工程与国家、地方土地利用政策相协调。(2)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保障农民权益。(3)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4)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7.3.2实施程序(1)项目立项:根据农村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建议书,报请有关部门审批。(2)项目设计:根据立项批复,开展项目设计,明确工程规模、技术路线、投资估算等。(3)项目实施:按照项目设计,组织施工,保证工程质量。(4)项目验收:工程完工后,组织验收,保证工程达到预期效果。7.3.3管理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保证工程顺利推进。(2)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严格工程质量监督。(3)加强工程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合规使用。(4)强化工程后期管护,保障工程效益持久发挥。(5)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积极性和能力。第8章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8.1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保护生态环境,是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必须将生态环境保护置于重要位置,保证整治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8.2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措施8.2.1保护生物多样性(1)合理规划土地整治项目,避免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的破坏。(2)加强对重点保护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保证其生存和繁衍。8.2.2保护水资源(1)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污染。(2)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避免过度开发。8.2.3防治污染(1)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2)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处理能力。8.2.4恢复生态环境(1)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2)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引导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8.3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实施与监督8.3.1制定具体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期限。8.3.2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形成合力,保证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8.3.3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对整治项目实施全过程监控,保证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措施得到有效落实。8.3.4强化执法监管,对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8.3.5定期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觉问题,调整措施,保证工作取得实效。第9章社会经济影响评估与对策9.1社会经济影响评估的意义与方法9.1.1意义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整治项目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评估,可以为政策制定、项目优化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9.1.2方法社会经济影响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包括:调查法、统计分析法、预测模型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法等。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项目特点和需求,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估。9.2社会经济影响的识别与分析9.2.1影响识别对社会经济影响进行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土地整治对农民就业和收入的影响;(3)土地整治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影响;(4)土地整治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5)土地整治对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权益的影响。9.2.2影响分析在影响识别的基础上,进行以下分析:(1)分析整治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评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2)分析整治项目对农民就业、收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3)分析整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