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4T 0415-2024 藏式传统陶器制作工艺_第1页
DB54T 0415-2024 藏式传统陶器制作工艺_第2页
DB54T 0415-2024 藏式传统陶器制作工艺_第3页
DB54T 0415-2024 藏式传统陶器制作工艺_第4页
DB54T 0415-2024 藏式传统陶器制作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81.060.2054CCSY2454西 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DB54/T0415—2024藏式传统陶器制作工艺2024-09-15发布 2024-10-15实施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54/T0415DB54/T0415—2024PAGE\*ROMANPAGE\*ROMANII目 次前言 II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1藏式传统陶器分类 7工具 9陶土原料及配比标准 107 釉陶 11制作工序工艺标准 12藏式传统陶器制作技术12要素 14陶器成品的包装运输和储存 14附录A(资料性) 藏区制陶陶土成分标准 16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协会。珠、布琼、范丹丹。DB54/T0415DB54/T0415—2024PAGEPAGE10藏式传统陶器制作工艺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藏式传统陶器种类、术语和定义、制作工具、原料及配比标准、制作工序工艺标准、规格和分级、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本文件适用于藏式传统陶器的制作、科研、教学、销售、传播、管理及相关领域。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302日用陶瓷器包装、标志、运输、储存规则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藏陶བོད་ཀྱི་རྫ་ཆས།上千年来在广大藏区传承制作的陶器的总称,是一种具有独特地区风格的生活用品及陶瓷艺术品。实物见图1。图1藏陶3.2红陶 རྫ་དམར།以红土为原料、未经过釉化烧制,保持土陶原色特性的陶器。在西藏,红陶不仅是一种日常生活中使用最为普遍的用品,也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实物见图2。图2红陶3.3རྫ་ནག以陶土为原料、经过特殊技艺或重复烧制处理后、形成纯黑色相之陶器。在西藏主要产自察雅县,陶面光滑、精致。实物见图3。图3黑陶3.4白陶 རྫ་དཀར།器经过烧制后陶面较精细光滑,在藏区主要用于装盛清油等。实物见图4。图4白陶3.5彩陶 རྫ་ཆས་ཚོན་རིས་མ།括,彩陶的胎体以泥质红陶为主。实物见图5。图5彩陶3.6彩绘陶 རྫ་ཆས་ཚོན་རྒྱན་མ།在陶器烧成后进行表面彩绘、美化。基本是属于新品文创类。其缺点是彩绘图案颜色容易变色。实物见图6。图6彩绘陶3.7玉孜色(琉璃色)གཡུ་རྩི།(翠绿或深绿变性,为西藏特有的釉料色。实物见图7。图7玉孜陶3.8衣孜色(透明釉)དབྱི་རྩི། རྩི་དྭངས་མ།衣孜为西藏特有的传统釉色品种,主要以透明而单色(褐黄色)形式呈现,它的主要成分为铅石。实物见图8。图8衣孜陶3.9陶坯 རྫ་ཆས་ཕྱེད་གྲུབ་མ།陶瓷制品的初成品,是经过成型和修整后等待烧制的陶瓷坯体。实物见图9。图9陶坯3.10揉泥(和泥)འདམ་རྫི་བ།陶器制作中的一道重要工序,藏陶制作的揉泥比较简单,只要揉捏均匀即可。实物见图10。图10揉泥3.11陶模 རྫ་བཟོའི་ལུགས་ཆས།一种制作陶器的小型自制器具,一般有鼔凸型与凹槽型两种,鼔凸型陶模可以直接在其上面套泥器。实物见图11。图11陶模3.12泥条 འདམ་ནར་རིང་།泥条成型法是一种陶瓷或陶艺制作的常用方法之一,可以把泥块用双手捏出泥条后盘塑捏制而成。实物见图12。图12泥条3.13泥板 འདམ་ལེབ།泥板成型法是一种陶瓷或陶艺制作的方法,其基本步骤包括:把揉好的泥料用擀制工具压成泥板,陶瓷泥板成型。实物见图13。(藏陶制作技艺中泥条泥板联合成型)图13泥板3.14拉坯 འཐེན་བཟོ། འཐེན་རྩལ།陶瓷制作的第一道工序,也称为“坯”,其技艺要求很高,尤其是制作较大型器皿,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拉坯是我国陶瓷器生产的传统方法,凡圆器琢器均用拉坯方法成型。实物见图14。图14拉坯3.15泥料 འདམ་རྒྱུ།陶瓷泥料是用于制作陶瓷制品的原料,通常由粘土、瓷石、长石等土料、矿物组成。根据产地和质量的不同,陶瓷泥料也有不同的特点。实物见图15。图15泥料3.16肌理 ངོས་ལྡེབས་ཁྲ་རིས།陶瓷肌理是现当代陶艺鉴赏中的一个术语,是指以手指、手掌触摸陶瓷艺术品的表面所感受到或光滑、或粗糙、或条状、颗粒状等微妙的、高低起伏的感觉或浮雕效果。实物见图16。图16陶面肌理3.17瓷器 དཀར་ཡོལ།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原料烧制而成的物品,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瓷器的成形通常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实物见图17。图17瓷器3.18陶器 རྫ་ཆས།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是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实物见图18。图18陶器3.19施釉 གཡུ་རྩི་བཏང་བ།陶瓷通常会进行施釉。施釉是一种对陶瓷进行装饰的方法,可以在陶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增加陶器的美观度和耐久性。实物见图19。图19施釉3.20瓦当 རྫ་གཡམ་ཐུར་འགོ一种用于建筑和陶艺制作的材料,它由粘土或陶土制成,经过加工和烧制而成。瓦当表面光滑、耐用,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防火性能,广泛用于建筑物的屋顶和墙壁装饰。实物见图20。图20瓦当藏式传统陶器分类藏式传统陶器的分类主要可分为日常生活用器具类、宗教用品类、建筑陶类三大类:日常生活用品及器具,大到“杂玛”(酿制青稞酒的陶罐)“步日”(储存青稞酒的陶罐)小到色碗等各种,这一类也占据了藏族传统陶器品种的绝大多数。具体有:属于罐、壶、盆、坛、钵、缸等类型的锅、茶壶、碗、豆、火炉、火盆、酸奶罐、青稞酒壶、酒坛、糌粑坛、果盘、清212223。图21 杂玛罐 图22 茶壶图23 廓玛罐24、图25、图26。 图24 顶坨

图25 宗教用小型器

图26 酥油灯在历史上曾兴盛一时的建筑用陶主要为琉璃瓦、佛塔、顶坨(根吉日)等,图案多为琉璃滴水、飞天、仕女、狮、虎、花卉等。琉璃瓦都用于西藏的碑亭、桥、寺庙及宫殿的歇山式建筑上,以及相应的配件有陶制各种禽兽如陶鸟、陶猴、陶狮、陶人,有名的雪鸡型酒壶及属27282930。图27 釉陶建筑配

图28 陶瓦建筑配

图29 夏鲁寺绿瓦

图30 各类釉陶建筑配饰工具1,31:图31 各种制陶工具表1 制陶工具明细序号名称作用实物图1陶制内磨具专门用来把握制作器皿大小、形状的模具2传统陶制曼伦固定泥料,便于制作器皿的必备器具3现代陶制曼伦设备改进后的现代曼伦4陶凸撑塑形的小型自制器具5木拍制作各种陶器时用来从外部敲拍造型的主要工具6木刀用来切割泥料、划刻图纹的专用工具7钻孔棍用来给器皿打孔、压划纹路的专用工具8筛子用来进行筛选土料,去除较大石子及杂质的专用工具9牛角器用来制作陶壶嘴等带有空心部件的专用器具10十字镐配合铁锹等用来采集制陶土料的必备工具之一陶土料原料及配比标准(主要)制陶陶土成本标准应参照附录A的内容。在此,特选区内几个主要制陶点的原料及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后,得出以下相应的标准:拉萨市墨竹贡嘎县塔巴村制陶用陶土原料及配比标准:红土80%+白土20%=无釉红陶红土70%+白土30%=有釉红陶(便于釉料的粘合度红土细度:60-20 目/吋10孔径/毫米2白土细度:60-10 目/吋10孔径/毫米0.9白两种土料的配比有一定的差异及比例区别。尼木县彭岗村制陶用陶土原料及配比标准:黄土料,敲碎目数标准10≠12(国家标准检验筛)注:尼木县彭岗村制陶只用一种土料制作。江孜卡麦乡嘎朗制陶用陶土原料及配比标准:江孜卡麦乡嘎朗制陶用达钦、杂萨、玛钦三种土料相配制作。三种土料配比为:达钦土15%杂萨土50% 玛钦土35%。达钦土,敲碎目数标准:目/吋10孔径/毫米2(国家标准检验筛)杂萨土,敲碎目数标准:目/吋10≥20孔径/毫米2(国家标准检验筛)玛钦土,敲碎目数标准:目/吋10≥20孔径/毫米2(国家标准检验筛)谢通门牛村制陶用陶土原料及配比标准:e) +黄土,敲碎目数标准:目/吋10≤孔径/毫米2(国家标准检验筛)注:谢通门牛村制陶只用一种陶土制作。山南扎囊县玉布村制陶用陶土原料及配比标准:杂萨——敲碎目数标准:目/吋 8≤ 孔径/毫米2 (国家标准检验筛)山南扎囊县玉布制陶用陶土原料基本为一种叫杂萨的灰黄色土料制作,()在陶器上的独特工艺。涂抹在陶器表面。山南扎囊县杂玉村制陶用陶土原料及配比标准:山南扎囊县杂玉村制陶用陶土原料为一种叫杂萨的土黄色土与叫扎刺的土相配制作,两种料配比为:杂萨土70% 扎刺土30%。杂萨土,敲碎目数标准:目/吋10孔径/毫米2(国家标准检验筛)扎刺土,敲碎目数标准:目/吋20孔径/毫米0.9(国家标准检验筛)釉陶(翠绿或深绿、衣孜(透明釉)呈现的色相面貌也相距甚远,具体见表2.表2 釉陶分类明细及其特点釉陶分类特点釉料/原料配比工艺程序烧制温度玉孜/翠绿或深绿一种藏区传统代表性釉陶种类,其特点是成翠绿或深绿相,不透明,呈现多变的色彩肌理效果。其上釉分别由孔雀石Cu₂(OH)₂CO₃(蓝绿铜矿、石英岩:SiO2 、硼砂Na2B4O7·10H2O三种原料组成。三种原料配比标孔硼砂三种原料分别在磨盘石上研磨→加凉水和成稀稠状→用刷子平900℃≥1000℃(因地域与原材料不同有一定的烧制温差)50050涂在陶器上——待≥150克+硼砂250克干后进行烧制。一种藏区传统较主要原料为方铅石(加朵方铅石在磨盘石上900℃≥930℃普遍的釉陶种类,英文名Galena,化学式:研磨→加凉水和其特点是大众化、(PbS)成稀稠状→用刷衣孜/透明釉成陶红黄色相,透明,表面光亮。很亮的金属光泽,不透明,它的粉末为黑色,较软,可子平涂在陶器上——待干后进行烧(因地域与原材料不同有一定的烧制温差)裂成互为直角的三组平滑的制。解理面(完全解理),很重(比重为7.4-7.6)。制作工序工艺标准备料备齐:——当地制陶所需各类陶土——配料——釉料——燃料或烤炉筛料:去除大块的石子及杂物,所得合格陶土备用。和泥(练泥)经过筛选后的陶土加适量的水进行反复揉搓和合,直到干湿柔软度恰当为止陈腐(发酵)把和好的泥团放置在专用陶罐或帆布、塑料袋内密封保存,时长一周至数月不等。固定泥料(制泥饼)选好制陶所需泥块大小,双手拍成泥饼状,套压在陶模顶部开始拍制器皿。撒干泥粉中随时垫、撒泥粉,避免粘连及便于操作。陶模与陶拍的恰当配合制型而塑造器皿的形状、厚薄等。切除毛糙多余边泥在制陶与塑形过程中往往在边角周围会产生多余的毛糙状泥边而需要随时切除整理毛刷或皮片的加湿(水的必备工艺。用条状泥接塑器皿的部件粘连、压塑的主要技巧。用木片刀切、修、划刻纹样多用特效型工具而需要陶艺人娴熟灵活运用。制作壶嘴专用牛角具10——15在制作茶壶嘴时发挥近似模具的作用。小型点缀性塑像装饰素烧700℃≥930℃与原材料不同有一定的烧制温差)环境特点需把握相应方法与技巧。上釉素烧后的生坯施釉后再烧成则称为釉烧的坯体直接入窑烧成制品称为一次烧成。釉烧温度一般在950℃≥1000℃。烧制400℃≥900左右(因地域与原材料不同有一定的烧制温差)广电烧工艺即可环保,又可随时人工调解掌握温度的高低,大大提高了烧制质量。注:关于黑陶的烧制,因为黑陶本身属于藏陶的个案,除了在昌都类乌齐等地以外并不普遍,但是也有其独特的烧DB54/T0415DB54/T0415—2024PAGEPAGE13燃料弄碎后粉状燃料塞满堆陶所有空隙,再用草皮块盖封上面及四周,避免透风漏气。12着区内各不同地区制陶点的特殊要求,总体而言需把握以下几个技术要素:陶土的选择及配比、筛选相应粒度大小、砂石与土料比例恰当的技艺泥料的干湿程度与陈腐或发酵技艺不同用途器皿与同一件器皿的上下等不同位置的厚薄关系处理技艺适时恰当运用撒涂陶干粉干燥化与运用毛刷或皮片加湿技艺木刀在切泥、划纹、磨平等方面的技艺陶模与陶拍在制陶过程中的内外正确配合与拍打力度、塑形技艺把握好器皿的母体与各部件之间的恰当比例关系恰当把握纹样风格、疏密、宽窄、长短、粗细刻划及小型塑像造型的技艺牛角具的正确使用技艺无釉素烧陶器制作所需土料等方面把握的特殊技艺制作釉陶之釉料的选择、正确配比技艺烧制陶器燃料的选择、烧制时间及正确利用电烧炉的技艺陶器成品的包装运输和储存总体要求(特殊植物车辆运输等,必须形成简便易行、保证产品安全送达目的地的一整套方法。陶器的包装运输32。污染物混贮、混运。装件挤紧。产品应贮存在通风、干燥的库房内,贮存的地面应硬化、清洁并远离水、火源。运输过程中应选择带有防震性能交通工具及行驶应较缓慢运输。图32 传统陶器包装图33 陶器运输陶器的储存区别与地区环境的不同而无法确定统一的保存温度,但建议应选择在:5℃—20℃环境中保存最佳。其他要求应符合GB/T3302。附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