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屯溪第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屯溪第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屯溪第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屯溪第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屯溪第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屯溪第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研究人员以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为材料,记录了坐骨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钠、钾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和bc段的正离子内流需要消耗能量B.c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差为0mVC.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外D.用阻断剂阻断钾离子通道,则可能无法产生外向电流2.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d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刺激a点,电流表①可能偏转1次,电流表②可能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B.若刺激c点,电流表①、电流表②均可能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C.若刺激d点,电流表①、电流表②可能都不发生偏转D.若刺激e点,电流表①不发生偏转,电流表②仅偏转1次3.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实验中,破坏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蛙的双侧后肢对刺激的反应,结果如表:刺激位反应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有几种组合()A.4 B.6 C.8 D.94.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原理的是()A.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缘故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D.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A.温度 B.酶 C.pH值 D.渗透压6.湖泊中的滨螺以多种藻类为食,下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各种藻类之间的关系为竞争B.滨螺密度过大时,藻类种数明显减少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增加D.中等密度的滨螺可提高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7.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的实验设计可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的疑问C.斯他林和贝利斯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8.(10分)植物激素式植物牛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方法中不合理的是()A.青鲜素能够抑制发芽,可用其处理留种的大蒜、洋葱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D.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二、非选择题9.(10分)下面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是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A_____,这部分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上图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之间能量传递的效率是____________。(2)第二营养级生物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是谁同化的?________(填图中字母)(3)由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______消耗;②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③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4)湖泊中的有些鱼类通过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配,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属于________信息。湖泊中有些生物目前人类尚不清楚其价值,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它具有_______价值。(5)湖泊与草原都是人们获取畜牧产品的场所,通过调査草原的放牧区与未放牧区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发现,放牧区小动物的丰富度明显低于未放牧区,说明放牧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改变放牧区草原群落的________结构。湖泊中有许多的细菌、真菌,主要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这类生物的活动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10.(14分)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1)要想在短时间内就获得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植株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育种。(2)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________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一块高秆(纯合子)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秆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环境因素造成的(简要写出实验思路、结果和结论。)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作物一蚯蚓”种养模式是一种重要的菜田生态模式。某农科所在2017一2019年连续调查“花菜一蚯蚓”种养田中杂草物种数,调查时挑选5块地势平坦、大小接近(约3000m2)的田地开展杂草调查。于花菜移栽后45d左右,采用随机取样计数法,每块田地调查10个点,每个点面积1m2,记录杂草物种数,得到下图1所示结果;图2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部分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花菜一蚯蚓”种养田中杂草物种数时,实验组为“花菜一蚯蚓”种养田,对照组为_________,在实验期间,不同田地栽培和管理措施相同,_________(填“使用”或“不使用”)除草剂。调查发现,“花菜一蚯蚓”种养田中蚯蚓在土壤中随机分布,这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2)调查的“花菜一蚯蚓”种养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蚯蚓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此时蚯蚓属于_________(填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3)从图1调查结果看,蚯蚓对花菜田间杂草的影响是_________。蚯蚓在花菜田间生活的过程中,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_________,一部分通过_________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该过程也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2要表示完整的碳循环过程,还应补充的两个重要过程是_________(请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示)。12.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一些植物具有特殊的CO2固定方式。这类植物晚上气孔打开吸收CO2,吸收的CO2通过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的CO2可用于光合作用,其部分代谢途径如图1;某实验小组研究温度对水绵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分布在______上,图1中在酶催化下参与CO2固定的化学物质是______。(2)气孔白天关闭、晚上打开是该类植物适应______环境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既能防止白天______过强导致水分散失过多,又能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光反应阶段发生的能量变化在是光能转换成______储存在______。(3)图2所示的7组实验温度中,水绵细胞在光照条件下积累有机物速率最大时的温度是______。依图2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判断水绵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4)图2中水绵细胞在15℃条件下,如果每天光照10小时,一昼夜(24小时)水绵积累的有机物的量______。(用CO2量表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详解】A、由题意可知,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ab和bc段的正离子内流都需要通道蛋白参与,顺浓度梯度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B、c点跨膜电流为0,由内向电流转为外向电流,即钠离子向膜内流动停止,钾离子开始向膜外流动,此时膜电位为内正外负,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差不为0,B错误;C、内向电流结束后,即钠离子内流结束,神经纤维膜外钠离子浓度仍然高于膜内,C错误;D、外向电流是钾离子外流形成,需要钾离子通道蛋白协助,用阻断剂阻断钾离子通道,则可能无法产生外向电流,D正确。故选D。2、D【解析】题图分析,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2个突触,在突触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在突触中神经冲动是单向传递的。在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是双向传导的。【详解】A、刺激a点,由于a位于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兴奋沿神经纤维同时到达电流表①的两个电极,所以电流表①不偏转,而电流表②的两个电极先后兴奋,因而可偏转两次,A错误;B、刺激c点,由于突触存在,兴奋不能到达电流表①,所以电流表①不偏转,而电流表②的两个电极先后兴奋,因而可偏转两次,B错误;C、刺激d点,电流表①不偏转,由于突触的存在,使电流表②的两个电极先后兴奋,因而可偏转两次,C错误;D、刺激e点,由于兴奋不能在突触中反向传递,因而电流表①不发生偏转,电流表②仅偏转1次,D正确。故选D。3、D【解析】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详解】在反射弧分析实验中,分别刺激左、右后肢,都会出现收缩反应;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刺激左后肢,两侧后肢都不收缩,说明①感受器和②传入神经其中至少有一个部分破坏;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说明左后肢的③传出神经和④效应器至少有其中之一被破坏,因此反射弧中被破坏部分的组合有:①③、①④、②③、②④、①②③、①②④、①③④、②③④、①②③④,共9种组合,因此D正确。故选D。4、C【解析】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缘故,这符合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A项错误;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种群中产生的不定向的变异(具有抗药性和不具有抗药性)进行定向选择(选择具有抗药性的变异)的结果,B项错误;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使奔跑速度快的个体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并将这一性状遗传给后代,结果导致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C项正确;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但人类的进化仍然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D项错误。【考点定位】生物的进化5、B【解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有温度、渗透压以及pH,酶不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B正确,故选B。6、C【解析】据图分析,当滨螺数量为零时,藻类的种数为3;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滨螺密度的增大,藻类种数增大;当滨螺数量为200左右时,藻类的种数最大;当滨螺数量超过200时,随着滨螺密度的增大,藻类的种数减少。【详解】A.各种藻类之间争夺资源和空间,它们之间关系为竞争,A正确;B.由图可知,当滨螺密度过大时,藻类的种数明显减少,B正确;C.由图可知,当滨螺数量为零时,藻类的种数为3,藻类多样性低,C错误;D.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滨螺密度的增大,藻类种数增大,在中等密度时达到最大,营养结构最复杂,D正确。7、A【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一组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第二组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第三组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结果是胰腺能分泌胰液。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详解】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A错误;B、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第二组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第二组的设计可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的疑问,B正确;C、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提出了体液调节的新途径,C正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D正确。故选A。8、A【解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详解】A、青鲜素能够抑制发芽,且效果稳定,如果用于留种的大蒜、洋葱,将会使它们在栽种后不能正常萌发,A错误;B、番茄的雌蕊没有受粉,直接涂抹生长素类似物可刺激子房发育,形成无子番茄,B正确;C、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打破种子的休眠,C正确;D、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功能,考生需要识记不同植物激素的功能,特别是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二、非选择题9、(1)①.111②.20%(2)A(3)①.呼吸作用②.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4)①.化学②.潜在(5)①.垂直②.物质循环【解析】分析题图,从图中A、B、C三者关系分析得出:A是第一营养级(生产者);B是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C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构成,A、B、C框内的数值分别是其同化的能量值。【小问1详解】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18872-118761=111百万千焦,该部分是生产者所固定的总能量。从初级消费者B到次级消费者C的能量转化效率为3.0÷15.0×100%=20%。【小问2详解】一个生物的粪便中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生物的粪便中是第一营养级即A的同化能量。【小问3详解】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主要是由于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而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并且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中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还有少部分能量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等直接流向了分解者。【小问4详解】鱼类通过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配,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属于化学信息。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是潜在价值。【小问5详解】通过调査放牧区与未放牧区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发现,放牧区小动物的丰富度明显低于未放牧区,说明放牧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改变放牧区草原群落的垂直结构。线虫、蚯蚓主要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分解者,这类生物的活动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10、(1).单倍体(2).C(3).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4).方法1:将该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的F1,再让F1自交的F2,统计子代性状表现方法2: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观察后代性状表现(5).方法1: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因素引起的方法2: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解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组是两亲本杂交后,再让子一代自交,属于杂交育种;B组是两亲本杂交后,用子一代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属于单倍体育种;C组用γ射线处理亲本,进行人工诱变,属于诱变育种。2、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1)B为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2)C组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且突变频率比较低,所以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3)在一块纯合高秆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该矮秆性状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也可能是环境因素造成的。根据各种可遗传变异特点。可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思路:方法1:将该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的F1,再让F1自交的F2,统计子代性状表现。方法2: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观察后代性状表现。预期结果及结论:方法1: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因素引起的。方法2: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点睛】本题考查育种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等方式的原理识记并理解,属于中档题。11、(1)①.(未接种蚯蚓的)花菜单一种植田②.不使用③.不属于(2)①.分解者②.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3)①.降低了田间杂草物种数②.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③.呼吸作用④.大气CO2→丁、甲→丙【解析】分析图1:与花菜单一种植田这一组相比,“花菜一蚯蚓”种养田这一组的杂草物种数更少。分析图2:该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部分示意图,甲为初级消费者,乙为次级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生产者。【小问1详解】根据图1中有“花菜一蚯蚓”种养田和花菜单一种植田这两个组别可知,对照组为(未接种蚯蚓的)花菜单一种植田。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调查“花菜一蚯蚓”种养田中杂草物种数,因此实验期间不能使用除草剂。蚯蚓是一个物种,不属于群落,因此蚯蚓在土壤中随机分布,这不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小问2详解】因为蚯蚓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所以此时蚯蚓属于分解者,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小问3详解】由图1可知,与花菜单一种植田这一组相比,“花菜一蚯蚓”种养田这一组的杂草物种数更少,说明蚯蚓对花菜田间杂草的影响是降低了田间杂草物种数。摄入量等于粪便量加上同化量,其中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据分析可知,丁为生产者,甲和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该图中还缺少大气CO2→丁,表示光合作用的箭头,该图还缺少甲→丙,表示消费者甲的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利用的箭头。【点睛】本题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