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省玉溪民族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云南省玉溪民族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云南省玉溪民族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云南省玉溪民族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云南省玉溪民族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云南省玉溪民族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已知某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所以女性人群中致病基因的频率大于男性人群B.若男性群体中患者的比例为3%,则女性群体中纯合子患者的比例为1.19%C.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既可来自祖父,也可来自外祖父D.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既可来自祖母,也可来自外祖母2.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的转化因子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下图所示的转化实验。对本实验作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通过酶解去除单一成分进行研究B.甲、乙组培养基中只有S型菌落出现C.蛋白酶处理结果显示提取物仍有转化活性D.本实验结果表明DNA使R型菌发生转化3.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摩尔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B.清水、甘油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萝卜条细胞发生了渗透吸水C.实验结果说明萝卜细胞膜上甘油的载体比葡萄糖载体数量多D.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4.如图为某动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发生着丝点分裂 B.过程②可发生交叉互换C.细胞A是次级卵母细胞 D.细胞B中的细胞质基因只能传给后代中的雌性个体5.男甲有一罕见的X染色体隐性基因,性状为A;男乙有一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基因,只在男性中表达,性状为B。仅通过家谱研究,是否能区别这两种情况()A.不能,因男甲和男乙的后代都只有男性个体表现的性状B.能,因男甲和男乙都不会有B性状的女儿C.不能,因男甲不会有表现A性状的儿子,而男乙的儿子不一定有B性状D.能,因男甲可以有表现A性状的外孙,而男乙不仅可以有表现B性状的外孙,还可以有表现B性状的孙子6.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国性的居家隔离,引发该病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外层有冠状刺突蛋白的RNA病毒。下列关于该冠状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降低了活性的新型冠状病毒的RNA可以作为疫苗B.该病毒可能在血浆中自我复制,因此具有极强的传染性C.该病毒侵入人体后,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D.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得到A、C、T、G四种碱基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一种突变体大豆,其叶绿素含量仅是野生型大豆的51%,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下图1表示大豆叶肉细胞中相关物质变化过程,图2显示两种大豆在适宜温度、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A、B增大膜面积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提取A中的色素时,需要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图中物质c是____________。(2)在图2中P点时,给野生型大豆提供H218O,则18O最先出现在图1中的物质____________中(请从“a、b、c”中选填)。图2中Q点的物质变化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图1表示。图2中Q点时突变体大豆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3)分析图2可知,当光照强度低于Q时,野生型的光反应强度_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突变型。当光照强度高于Q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8.(10分)北方盛产山植,常添加白砂糖和酵母菌进行发酵,酿成甜美的山楂酒。如果将山楂酒过滤后稀释下,再添加醋酸菌,在一定条件下发酵,还可生产山楂果醋,据此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与醋酸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2)酒精发酵前加入的白砂糖主要是为菌种提供______(碳源或氮源或生长因子)。下图表示白砂糖的添加量对酒精生成量的影响,白砂糖的添加量为______%左右最为合理。(3)科技人员计划培养“自养”型的菌种,即这些菌种可以固定CO2,从化学反应中获取能量。他们首先对菌种进行基因改造,转入几种固定CO2和获取化学能所需的关键基因,再将它们放在______环境中续连续选择培养,200天后,能够“只吃CO2”的菌种终于诞生。(4)为节省资源,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可利用同一个装置,但要将温度______,保证空气______。(5)借鉴前面发酵的经验,某工厂计划大批量生产山楂果醋。为进一步提高产量,预探究果醋的最佳发酵温度。请你简单说明实验思路____________。9.(10分)某动物(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的毛色有白色、褐色和黑色,下图为其毛色形成过程。某科研人员将褐色雌性个体与黑色雄性个体相互交配,后代出现三种毛色个体,其中白色个体有雌性和雄性,黑色个体全为雌性,褐色个体全为雄性。不考虑突变和X与Y的同源区段,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说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亲本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F1黑色雌性个体与褐色雄性个体相互交配,F2雌性个体中杂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有一白色雌性个体,欲判断其基因型,将其与亲本雄性个体交配,若后代出现两种毛色个体,则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后代出现三种毛色个体,则其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观察后代中_______(填“雌性”或“雄性”)个体的表现型,可确定其基因型。10.(10分)图为菠菜叶绿体内光合膜的部分结构及膜上部分生理过程,其中①~③为膜上三种物质或结构,A、B为相互转化的物质名称,请据图分析:(1)以③为骨架的膜称为________________,图光合膜体现出的生理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2)该膜结构经研磨后,用无水乙醇将结构①中的色素提取,再用________________法将其分离,得到四条色素带,其中能吸收蓝紫光的色素分布在第________________条带。(3)A→B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的物质B在三碳糖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4)H2O分解产生的H+的最终受体是________________,若降低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该受体的生成速率将________________。11.(15分)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瘟病会导致水稻减产。育种工作者用不抗稻瘟病的二倍体水稻(甲品系)通过诱变育种培育出了乙、丙两个抗稻癌病的新品系,其育种过程如下图。研究发现乙品系的抗病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丙品系的抗病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该诱变育种过程利用__________因素来处理花粉,使其发生基因突变。(2)若乙品系的抗病突变来源于隐性突变,则最早可在子___________代中分离出抗稻瘟病的纯合子;若乙品系的抗病突变来源于显性突变,则最早可在子__________代中分离出抗稻瘟病的纯合子。(3)在选育丙品系时,用子一代中的抗病植株自交,子二代中抗稻瘟病:不抗稻瘟病=15:1;用子一代中的抗病植株与甲品系植株杂交,子二代中抗稻瘟病:不抗稻瘟病=3:1,说明内品系控制抗病性状的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自交子二代的抗稻瘟病水稻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

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的遗传特点:(1)世代相传;(2)男患者少于女患者;(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女性正常个体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用Aa表示该病的基因。【详解】A、女性人群中和男性人群中该病的致病基因的频率是相同的,A错误;B、若男性群体中患者的比例为3%,则该病的基因频率即为3%,则由于女性纯合子含有两个致病基因,所以女性群体中纯合子患者的比例为3%×3%=1.19%,B正确;C、女性患者(XAX-)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其父亲,但祖父传给其父亲的染色体是Y,所以该染色体不可能来自祖父,C错误;D、由于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所以其XA不可能来自祖母,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理解种群基因频率在X染色体上的疾病计算,掌握其特点。2、B【解析】

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在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是不知道转化因子是什么。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详解】A、本实验通过加蛋白酶和DNA酶解去相应的物质,将DNA、蛋白质分开,用单一成分进行研究,A正确;B、甲组是混合培养,乙组是出去蛋白质后再混合培养,均能发生转化,但转化率低,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B错误;C、乙组实验中加蛋白酶处理后,培养皿中有S型菌落,则说明提取物仍有转化活性,C正确;D、丙组实验中加入DNA酶后,没有S型菌落,说明DNA的结构被破坏了,若是结构完整,则有S型菌落,进一步对照说明DNA使R型菌发生转化,D正确;故选B。3、C【解析】

分析图示,在清水中,萝卜条长度先稍微变长一点,然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吸收了少量的水;在甘油溶液、葡萄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变长,最后保持原来的长度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甘油(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细胞吸水复原;在蔗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然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蔗糖不能进入细胞内,细胞大小保持不变。【详解】A、对照组中细胞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相对较小,所以细胞体积增大较小,A正确;B、在清水中,细胞液浓度大,发生渗透吸水,甘油组和葡萄糖组由于都吸收了溶质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变大,也发生了渗透吸水,B正确;C、甘油为脂溶性小分子,进入细胞为自由扩散,所以细胞膜上没有运输甘油的载体蛋白,C错误;D、蔗糖使组织细胞失去水分,所以细胞液浓度变大,甘油组和葡萄糖组由于都吸收了溶质进入细胞,所以细胞液浓度也变大了,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所给信息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对于此类试题,考生应掌握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及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4、C【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其中过程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②是减数第二次分裂。A为次级卵母细胞,B为卵细胞。【详解】A、过程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A错误;B、过程②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而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错误;C、细胞A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而来的,是次级卵母细胞,C正确;D、细胞B中的细胞质基因是传给后代所有个体,而不只是雌性,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5、D【解析】

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的种类及特点:遗传病特点病例常染色体显性①代代相传;②发病率高;③男女发病率相等多指、高胆固醇血症常染色体隐性①可隔代遗传;②男女发病率相等;③近亲结婚时发病率较高白化、苯丙酮尿症X染色体显性①连续遗传;②发病率高;③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性;④患者的母女都是患者抗维生素D佝偻病X染色体隐性①隔代遗传或交叉遗传;②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③女性患者父亲、儿子都是患者红绿色盲、血友病Y染色体遗传①患者为男性;②父传子、子传孙(患者的儿子都是患者)耳郭多毛症【详解】已知性状A是伴X隐性遗传,男甲能通过其女儿传递给他外孙,但不能通过儿子传递给孙子;性状B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只在男性中表达,则男乙的儿子、孙子、外孙都有可能是性状B,故可以通过家谱研究区别性状A和性状B。故选D。【点睛】本题以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理解与分析。6、C【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含有蛋白质和1种核酸;病毒作为非己成分可以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详解】A、疫苗本身是抗原,一般是病毒的蛋白质外壳,A错误;B、病毒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只能在细胞内依赖于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进行复制,B错误;C、该病毒侵入人体后,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正确;D、该病毒是RNA病毒,其核酸彻底水解获得A、U、C、G四种碱基,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以“新冠病毒”为题材,考查病毒的知识,需要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病毒与免疫的知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基粒、嵴防止色素被破坏丙酮酸(和[H])a能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大于先是光照强度,后是CO2浓度【解析】

分析图1:图1中A为叶绿体,B为线粒体,其中a为二氧化碳,b为氧气,c为丙酮酸和[H]。分析图2:P点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Q点时野生型和突变型净光合速率相等。【详解】(1)图1中,A为叶绿体,其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来扩大膜面积;B为线粒体,其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扩大膜面积。提取A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中和有机酸,防止色素被破坏。图中物质c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丙酮酸和[H]。(2)在图2中,P点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给野生型大豆提供H218O,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因此18O最先出现在图1中的物质a(二氧化碳)中。图2中Q点是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此时的物质变化能用图1表示。图2中Q点时突变体大豆叶肉细胞中ATP的合成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3)分析图2可知,当光照强度低于Q时,野生型的光反应强度大于突变型,原因是弱光下,野生型大豆的叶绿素含量是突变体大豆的两倍,因此吸收光能多,光反应强。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由于该实验是在适宜温度下进行的,因此当光照强度高于Q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先是光照强度,后是CO2浓度。【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及相关曲线,能正确分析题图,再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8、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碳源15不含有机物升高流通设置一系列的温度梯度进行发酵,果醋产量最高的温度即为最适温度【解析】

果酒发酵常用的菌种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增加数量,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醋酸菌是需氧菌,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将乙醇氧化为醋酸。【详解】(1)醋酸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后者含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白砂糖可以为菌种提供碳源,由图可知,白砂糖添加量小于15%时,随着添加量的增多,酒精含量增加,大于15%,白砂糖含量再增加,酒精含量也不再增加。故白砂糖的添加量为15%左右最合理。(3)要培养“自养”型的菌种,应该将经过基因改造的菌种放在不含有机物的环境中,能够存活下来的即为自养型菌种。(4)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醋酸发酵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故若利用同一个装置进行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进行醋酸发酵时需要将温度升高,且需要保证空气流通,保证醋酸菌的有氧呼吸。(5)要探究果醋的最佳发酵温度,需要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分别进行醋酸发酵,醋酸产量最高时对应的温度即为最佳发酵温度。【点睛】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醋酸发酵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9、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AaXBY、AaXbXb13/18aaXBXBaaXBXb或aaXbXb雄性【解析】

1.基因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题意显示,褐色雌性个体与黑色雄性个体相互交配,后代出现三种毛色个体,其中白色个体有雌性和雄性,黑色个体全为雌性,褐色个体全为雄性。显然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故可知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结合题图可知黑色个体含有的基因是A-B-;褐色个体含有的基因为A-bb、白色个体含有的基因为aa--,再结合题干信息中杂交后代中黑色个体全为雌性,褐色个体全为雄性,可推测亲本褐色雌性基因型为A-XbXb,黑色雄性的基因型为A-XBY,再结合后代中有白色个体出现,最终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详解】(1)图示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由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是AaXBY、AaXbXb,F1黑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2/3Aa、1/3AA)XBXb,褐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2/3Aa、1/3AA)XbY,二者相互交配,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4/9)×1/2=5/18,则杂合子占1-5/18=13/18。(3)现有一白色雌性个体,其基因型可能为aa(XBXB、XBXb、XbXb),欲判断其基因型,将其与亲本雄性个体(AaXBY)交配,若白色个体基因型为aaXBXB,则后代出现白色和褐色两种毛色个体;若白色个体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则后代出现白色、褐色和黑色三种毛色个体,可进一步观察后代中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后代雄性有三种表现型则其本白色的基因型为aaXBXb,若后代雄性有两种表现型,则亲本基因型为aaXbXb。【点睛】结合题干信息以及亲本的性状表现,确定部分基因型,再通过子代的表现型进一步确定亲本的基因型是解答遗传题的常规思路,学会利用分离定律分对计算和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0、单位膜催化;吸收、传递、转化光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纸层析一、二、三、四吸能提供磷酸基团和能量NADP+降低【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图中的结构为叶绿体的光合膜,即类囊体薄膜,其上分布有光合色素,可吸收光能,将水光解形成H+和ATP,H++NADP++2e→NADPH。B为NADPH,③为磷脂双分子层。【详解】(1)③为磷脂双分子层,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以③为骨架的膜称为单位膜。图中光合膜上含有色素,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图中的结构②可催化NADPH的合成。H+能从类囊体腔通过结构②进入叶绿体的基质侧,体现了生物膜控制物质交换的功能。(2)不同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用无水乙醇提取的光合色素,可再用纸层析法将其分离,得到的四条色素带中距离滤液细线最远的为胡萝卜素,其次是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能吸收蓝紫光的色素分布在第一、二、三、四条带。(3)A→B的反应属于吸收能量生成NADPH的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