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45-住宅性能评定指标现场检测技术规程_第1页
DBJT45-住宅性能评定指标现场检测技术规程_第2页
DBJT45-住宅性能评定指标现场检测技术规程_第3页
DBJT45-住宅性能评定指标现场检测技术规程_第4页
DBJT45-住宅性能评定指标现场检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DC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PDBJ/T45-XXX-2022备案号:JXXXXX-2022住宅性能评定指标现场检测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sitetestingofevaluationindexforperformanceofresidentialbuilding(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住宅性能评定指标现场检测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sitetestingofevaluationindexforperformanceofresidentialbuildingDBJ/T45-xxx-2022批准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编部门:施行日期:南宁市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22年XX月XX日2022广西总则1.0.1为规范广西地区住宅性能现场检测工作,提高住宅性能,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统一住宅性能指标的现场检测方法,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为既有住宅解决住宅性能争议、在建住宅不同施工阶段的工程交接和住宅性能评定开展的住宅性能指标现场检测技术工作。1.0.3住宅性能检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广西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住宅性能performanceofresidentialbuilding住宅性能从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分成适用性能、环境性能、经济性能、安全性能和耐久性能5个方面,通过5个方面的综合评定,体现住宅的整体性能,以保障消费者的居住质量。2.1.2直接消防保护范围directextinguishingandprotectionfield指能直接作用在委托项目上的消防设施所在的范围。2.1.3烟饼smokecake一种能够制造大量烟雾效果的用品。2.1.4城市公共供水urbanpublicwatersupply指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或居民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2.1.5二次供水secondarywatersupply供水单位将来自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的供水,经贮存、加压或经深度处理和消毒后,由供水管道或专用管道向用户供水。2.1.6用户受水点userreceiveswaterpoint供水范围内用户的用水点,即水嘴(水龙头)。2.1.7红外热像法testingmethodofthermalimager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待检部位进行热成像拍摄,根据表面温差,查找防水工程渗漏区域的方法。2.1.8空气声air-bornesound声源经过空气向四周传播的声音。2.1.9撞击声impactsound在建筑结构上撞击而引起的噪声。2.1.10抹灰层含水率floatedcoatmoisturecontent抹灰层中水分的质量与抹灰层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2.1.11住宅建筑排气道系统exhaustsystemforresidentialbuildings设置在住宅楼中同一垂直位置的各层厨房或卫生间内,一般由排油烟机或排气扇、防火止回阀、排烟(气)道、屋面防倒灌风帽组成,用于排除油烟气或污浊气体的系统,并具备防窜气、防倒灌和防火的功能。2.1.12太赫兹扫描设备THzscanningequipment一种用于采集3D点云数据的精密设备。2.1.13AI超算中心AIsupercomputingcenter用于海量数据处理、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计算中心。2.1.14天线阵列式雷达antennaarrayradar多个相同频率或不同频率的天线通过特定的天线合成器或主机组合到一起工作的雷达检测系统。2.2符号n——检出钢筋的根数;L——检出的第一根钢筋与最后一根钢筋之间的距离;s0——f——天线中心频率;x——垂直分辨率;εr——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R——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间距;ℎ——探测深度;T——时窗;v——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SP——采样长度v——校正点处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ℎk——已知目标的深度M1——清洁干燥的铝盒M2——芯样及铝盒烘干前的质量M3——干燥后铝盒及芯样的质量W——干燥法测得芯样的含水率;w修正值——检测点含水率的修正量;w干燥法——干燥法测定芯样含水率的平均值;w水分仪法——水分测定仪法测定芯样含水率的平均值;wi——第i个检测点修正后的含水率换算值3基本规定3.1一般规定3.1.1住宅性能的现场检测可分为既有住宅的性能指标检测和在建住宅不同施工阶段的性能指标检测。3.1.2既有住宅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对其性能指标进行检测:1对既有住宅的性能有怀疑或争议;2对既有住宅的性能现状进行确认,为后续改造加固提供依据;3在既有住宅通过可靠性评估后,对其进行住宅性能评定时,为性能评定提供检测结果。3.1.3在建住宅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对其性能指标进行检测:1对在建住宅不同施工阶段的性能有怀疑或争议;2在建住宅不同施工阶段进行工程交接时,委托方需确认的性能状况;3对新建和改建的住宅进行住宅性能评定时,为性能评定提供检测结果。3.1.4住宅性能现场检测的对象,可根据委托方的检测要求和选定的性能指标,对整栋住宅进行检测,也可对住宅内选定的单套住宅、单类(个)房间、住宅性能对应的单类(个)系统或单类(个)构件进行检测,可按需要选择住宅性能指标对应的全部或部分检测项目。3.1.5住宅性能检测方式宜以现场检测为主,当确有需要时可辅助采用资料核查、计算分析等方式,也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结合使用。3.1.6各检测项目应单独进行结果评价。3.1.7检测仪器设备应符合计量溯源的要求和满足现行广西地方标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DB45/T1078的相关规定。3.2抽样方式与检测数量3.2.1住宅性能检测应依据委托方的检测目的和要求合理确定检测项目。3.2.2检验批检测时,应随机抽取样本,抽样数量应符合本规程相关章节的具体要求。当采用计数抽样时,最小抽样数量应符合表3.2.2的要求。表3.2.2检验批最小抽样数量检验批的容量最小抽样数量检验批的容量最小抽样数量2~152281~50020续表3.2.2检验批最小抽样数量检验批的容量最小抽样数量检验批的容量最小抽样数量16~253501~12003226~9051201~32005091~15083201~1000080151~2801310001~350001253.2.3对住宅内选定的单套住宅进行检测时,对所选定的检测项目宜全数检测。3.3检测报告与结果评价3.3.1检测机构应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出具检测结果,符合有关检测方法的规定,并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3.3.2检测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1委托方名称;2建设工程概况;3参建单位名称;4检测目的与要求;5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依据的标准;6抽样方法、检测数量与检测部位;7检测结论;8抽样日期、检测日期、检测报告日期;9检测、审核和批准人员签名;10检测机构的有效印章。3.3.3住宅性能检测结果的评价判定应遵守下列规定:1以现行《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指标》GB/T50362规定的指标为基准进行判定;2以现行有效的验收规范、技术规程及检测方法标准规定的指标为基准进行判定;3以设计指标为基准进行判定。3.3.4检测机构应就委托方对报告提出的异议作出解释或说明。

4结构安全性能检测4.1一般规定4.1.1结构安全性能评定包括工程质量、地基基础、荷载等级、抗震设防和结构外观质量五个内容。工程质量、地基基础、荷载等级、抗震设防可通过审阅施工图纸设计文件及审查结论进行评定,工程质量还应结合施工许可、施工资料及施工验收资料进行综合评定。结构外观质量可通过现场检测进行评定。4.1.2结构安全性能评定前,应查阅工程图纸、搜集资料,并应对建筑物使用条件、使用环境、结构现状等进行现场调查。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确定具体的检测范围、项目、深度和技术要求,必要时应进行监测。当需要对住宅小区建筑体的外部损伤、沉降异常等情况进行现场监测时,可对住宅小区建筑体进行数字图像法快速检测,典型应用示例参见附录A:住宅小区建筑体太赫兹光谱综合快检及AI成像分析示例。当建筑的施工图纸设计文件和资料不全或已失真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检测鉴定。4.1.3建筑地基基础还应着重调查上部结构的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当建筑地基变形和主体结构反应观测资料不足或怀疑结构存在的问题由地基基础所致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进行沉降观测、倾斜观测或裂缝观测,必要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地基基础鉴定。4.1.4结构外观质量现场检测包括结构构件几何尺寸与变形检测、构件缺陷与损伤检测。当外观质量检测存在严重缺陷或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可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和混凝土中的钢筋检测,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混凝土中的钢筋检测宜采用钢筋探测仪或雷达仪进行检测,当现场条件具备时,可检测构件的整体配筋,检测可按附表B实施。4.1.5建筑上部结构安全性能现场检测应根据结构现状等具体情况进行,宜包括结构构件几何尺寸与变形检测、构件缺陷与损伤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和混凝土中的钢筋检测。具体检测数量按下列规定进行:1对结构、构件的变形,应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对整体结构和其中有明显变形的构件进行检测;2对结构、构件的缺陷与损伤,应进行全面检测;3对材料性能、几何尺寸、混凝土中的钢筋检测宜按表4.1.5规定的数量进行随机抽样。当建筑结构取样量受条件限制时,应作为个案通过专门研究进行处理。表4.1.5建筑结构安全性能检测最小样本容量检测批的容量检测类别和样本最小容量检测批的容量检测类别和样本最小容量ABCABC3~89~1516~2526~5051~9091~150151~28022355813235813203235813203250281~500501~12001201~32003201~1000010001~3500035001~150000150001~500000203250801252003155080125200315500800801252003155008001250注:1检测类别A适用于结构构件几何尺寸的检测;2检测类别B适用于结构构件的材料性能检测、混凝土中的钢筋检测,以及用于结构存在问题较多时的几何尺寸检测;3检测类别C适用于结构存在问题较多时的材料性能检测和混凝土中的钢筋检测。4.2结构构件几何尺寸与变形检测4.2.1结构构件几何尺寸与变形检测可分为构件尺寸及偏差、楼板厚度、层高、轴线偏差、垂直度、倾斜、挠度、沉降等检测项目。4.2.2截面尺寸及偏差的检测方法应按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执行。4.2.3楼板厚度检测及评定应按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执行。4.2.4层高检测可利用楼板开洞处尺量,也可采用楼板厚度检测仪和激光测距仪进行检测,检测及评定应按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执行。4.2.5既有结构轴线偏差无法测定时,可测定两构件轴距离偏差。测试方法应按现行标准《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的有关规定执行。轴线偏差应符合相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4.2.6挠度、沉降、垂直度及倾斜检测应按现行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的有关规定执行。检测数值应符合相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设计文件的相关限值规定。4.3构件缺陷与损伤检测4.3.1混凝土构件缺陷与损伤检测可分为外观缺陷、内部缺陷和裂缝。其他结构构件缺陷与损伤检测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3.2混凝土构件的外观缺陷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规定的适用方法进行检测。有条件时,可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摄影等方式进行检测。4.3.3混凝土构件的内部缺陷可采用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JGJ/T411和《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规定的适用方法进行检测。4.3.4结构构件的裂缝可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测:1检测应包括裂缝的位置、长度、宽度、深度、形态和数量,检测操作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和《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CECS293的规定;2裂缝深度可采用超声波法或钻取芯样方法进行检测,检测操作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的规定;3根据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布、形态和特征,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JGJ/T317和《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CECS293的有关规定判定裂缝的类型和原因;4因骨料体积膨胀、钢筋锈蚀、荷载造成的裂缝,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规定增加相应检测项目。4.3.5因构造原因或荷载原因开裂的楼板,经检测其板厚、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配置均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的情况下,为确定该楼板的结构性能,可按本规程附录C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检验与评定。4.3.6混凝土构件外观缺陷、内部缺陷和裂缝检测结果判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消防性能检测5.1一般规定5.1.1消防性能检测项目应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检测、防排烟系统检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检测、消火栓系统检测、安全疏散系统检测。5.1.2消防性能检测的检测项目除本章规定的项目外,也可考虑委托方要求根据设计文件、《建设工程消防检测规程》DB45/T989及《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选择更多的检测项目。5.1.3消防系统可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必要时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消防检测规程》DB45/T989进行检测。5.1.4消防室应安排专人观察、记录检测结果并在检测结束后进行复位。5.1.5消防性能检测应对委托项目防火保护范围及其最短安全疏散路径上的所有设施按照本规程规定的相关检测项目进行检测。5.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5.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检测应包括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感烟探测器、联动控制设备功能。5.2.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快速检测应包括外观、功能。1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外观应完好无损,启动零件不应破损、变形或移位。2启动报警按钮,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显示报警物理位置应能与实际位置相符。5.2.3感烟探测器快速检测方法:宜点燃不少于1.0g高密度发烟片置于距离感烟探测器正下方0.1m~0.5m处,感烟探测器应能启动且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中显示的报警位置应与实际位置相符。5.2.4联动控制设备功能快速检测方法:1检测前应提前告知全楼住户有关联动控制设备功能检测事宜;2在同楼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同时激活任意两个相邻报警设备,声光、广播、防排烟系统应能自动启动。5.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5.3.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检测应包括喷头、出水压力。5.3.2暗敷管道快速检测方法:1检测前应查明喷头连接处管道内径,选择合适的转换接头。2观察喷头周边环境,不应有影响喷头性能的障碍物、阻挡物。3安排或协调专人关闭所在楼层信号阀,信号阀关闭后,消防控制室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应有反馈,显示的报警位置应与实际位置相符。4开启楼层试水装置,排出该楼层管道内的消防水后关闭试水装置。5采用喷头安装专用工具拆卸待测喷头,拆卸时应采取防喷溅及接水措施,通过转换接头连接喷水末端试水接头,接头出水口连接导水管至卫生间排水处,开启信号阀并观察出水压力,压力不应低于0.05MPa,水流指示器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控制室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显示的位置应与实际位置相符,同时湿式报警阀组的水力警铃应响起,水泵应启动。5.3.3明敷管道快速检测方法:1检查喷淋系统楼层管道与主管连接情况,应连接完好。2在喷淋系统楼层试水装置处连接末端试水接头,打开阀门,出水压力不应低于0.05MPa。5.4室内消火栓系统5.4.1室内消火栓系统检测应包括消火栓箱组件、消火栓栓口压力、消火栓按钮。5.4.2消火栓箱体应有明显标识,消火栓接口、水带、水枪及消火栓按钮等组件应齐全、完好。5.4.3消火栓栓口压力快速检测方法:1消火栓箱箱门开启不应阻碍消防水带的连接;2连接消防水带一端到消火栓口,将另一端引至适当排水处,缓慢打开消火栓阀门,排出一定水量后,消防水枪仍应有连续稳定的水流出,同时天面试验栓静压力不应低于0.07MPa,且水泵应及时启动,最小排水量应符合表5.4.3规定;表5.4.3最小排水量总层数1~714202633最小排水量(m³)0.160.330.470.610.78注:1中间层高按线性内插法确定;2楼层总层数大于33层时应根据0.024F总确定。3有条件时也可在出水端安装压力计直接测量栓口压力,消火栓栓口动压力应符合《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的有关规定。5.4.4消火栓按钮快速检测应包括外观、功能:1消火栓按钮外观应完好无损,启动零件不应破损、变形或移位;2按下消火栓按钮,在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中查看报警信号及水泵运行、反馈信号,消火栓按钮信号应反馈正常,显示位置应与实际位置相符,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多线控制盘上水泵运行指示灯、反馈指示灯应正常亮起。5.5防排烟系统5.5.1防排烟系统检测项目应包括加压送风口的设置及功能检测、排烟口的设置及功能检测。5.5.2加压送风机、送风阀系统功能及风速检测应符合《建设工程消防检测规程》DB45/T989的有关规定。5.5.3排烟风机、排烟阀系统功能及风速检测应符合《建设工程消防检测规程》DB45/T989的有关规定。5.6安全疏散及灭火救援5.6.1安全疏散系统应检测安全疏散标志灯、疏散通道、消防车道5.6.2安全疏散标志灯具快速检测方法:1检查疏散指示灯具指示方向是否为实际疏散方向;2联系物业相关人员,断开疏散指示灯具系统主电源以测试应急持续时间,持续时间应不少于0.5h,超过100米的住宅,其应急持续时间应不少于1.5h;3自动控制方式下,分别触发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疏散指示灯具应进入应急状态。5.6.3应检查疏散通道是否存在障碍物。5.6.4消防车道检测项目应包括净宽度、净高度、回车场并应检查是否存在障碍物。1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高度均不应小于4.0m。2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m×12m。3消防车道与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障碍物,消防车道应保持畅通,禁止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道。

6电气安全检测6.1一般规定6.1.1电气安全检测项目应包括防雷措施与装置检测、电气系统检测。6.1.2当进行电气安全检测时,检测人员应收集防雷、配电系统设计文件及设备相关资料、施工记录、验收资料、防雷检测报告等。6.1.3抽样规则应按照本规程第3章相关规定执行。6.2防雷措施与装置6.2.1防雷措施与装置检测项目应包括等电位连接检测、电涌保护器(SPD)检测、接地电阻检测。6.2.2等电位连接检测应包括外墙金属窗、栏杆、竖直敷设的金属物以及建筑物内的金属物,检测及评定应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的有关规定执行。6.2.3电涌保护器(SPD)检测应包含规格型号、运行状态指示、主要性能参数、连接导线的截面积及过渡电阻。电涌保护器(SPD)的检测及评定应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的有关规定执行。6.2.4接地电阻检测及评定应按照《建筑电气线路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检测技术规程》DBJ/T45-105的有关规定执行。6.3电气系统6.3.1电气系统检测项目应包括绝缘电阻、电气竖井检测。6.3.2电气竖井的检测应包括竖井的净宽度、应急电源和非应急电源的电气线路之间距离。6.3.3绝缘电阻的检测及评定应按照《建筑电气线路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检测技术规程》DBJ/T45-105的有关规定执行。6.3.4电气竖井的净宽度、应急电源和非应急电源的电气线路之间距离应符合《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的有关规定执行。

7室内环境质量检测7.1一般规定7.1.1住宅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指标,分为两类:1化学性:氨NH3、甲醛HCHO、苯C6H6、甲苯C7H8、二甲苯C8H10、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2放射性:氡222Rn。7.1.2住宅建筑工程及住宅装饰装修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应在工程完工不少于7d后进行。7.1.3住宅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可按单间、单套检测或单栋住宅批量检测。单套检测应对套内的所有自然间进行全数检测。对于单栋住宅建筑进行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时,宜采用批量检测,应随机抽样,并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未装修的住宅建筑,抽检数量不应少于住宅套数的5%,且不得少于3套,当总套数少于3套时,应全数检测;2对于统一装修的住宅建筑,应按房间功能、装修相同和装修时间相近的房间划分检测批,检测批至少包括起居室、卧室。每个检测批抽检数量不应少于该检测批房间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3间;3对于非统一装修住宅建筑,当能根据房间功能、装修相同和装修时间相近的房间划分检测批时,每个检测批抽检数量不应少于该检测批房间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3间。当无法划分检测批时,应全数检测。7.1.4住宅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检测点数应符合表7.1.4的规定。表7.1.4室内环境质量检测点数设置房间使用面积(m²)检测点数(个)<501≥50,<1002≥100,<500不少于3≥500,<1000不少于5≥1000≥1000m²的部分,每增加1000m²增设1,增加面积不足1000m²时按增加1000m²计算。

7.2室内环境质量7.2.1室内环境质量检测采样点应均匀分布,且应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距房间内墙面不应小于0.5m。采样点高度,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高度相一致,应距房间地面高度0.8m~1.5m。7.2.2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并应取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7.2.3住宅建筑室内环境中的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TVOC浓度检测时,装饰装修工程中完成的固定式家具应保持正常使用状态;采用集中通风的住宅建筑工程,应在通风系统正常运行的条件下进行检测;采用自然通风的住宅建筑工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h后进行检测。采样时关闭门窗,具体采样时间应符合检测方法中的规定。7.2.4住宅建筑室内环境中氡浓度检测,对采用集中通风的住宅建筑工程,应在通风系统正常运行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住宅建筑工程,应在房间的对外门窗关闭24h以后进行。建筑无架空层或地下车库结构时,一、二层房间抽检比例不宜低于总抽检房间数的40%。7.2.5室内空气中各种指标的检测,应根据其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选用合适的采样方法和仪器,用于室内的采样器的噪声应小于50dB(A)。具体采样方法应按各种指标检测方法中规定的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7.2.6用于室内环境质量检测的采样仪,采样系统流量要能保持恒定,采样前和采样后要用一级皂膜流量计对采样系统进行流量校准,误差不超过±5%。7.2.7住宅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其限量应符合表7.2.7的规定。表7.2.7住宅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污染物名称单位标准值氡222RnBq/m3≤150甲醛HCHOmg/m3≤0.07氨NH3mg/m3≤0.15苯C6H6mg/m3≤0.06甲苯C7H8mg/m3≤0.15二甲苯C8H10mg/m3≤0.20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mg/m3≤0.45注:1表中污染物浓度测量值,除氡外均指室内污染物浓度测量值扣除室外上风向空气污染物浓度测量值(本底值)后的测量值;2表中污染物浓度测量值的极限值判定,采用全数值比较法。7.2.8住宅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各项指标检测方法应按表7.2.8规定的现行相关标准执行。表7.2.8住宅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方法序号检测指标检测方法来源1氨NH3(1)靛酚蓝分光光度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2)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1)GB/T18204.2(2)HJ5342甲醛HCHO(1)AHMT分光光度法(2)酚试剂分光光度法(3)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1)GB/T16129(2)GB/T18204.2(3)GB/T155163苯C6H6甲苯C7H8二甲苯C8H10气相色谱法(1)GB50325附录D(2)GB/T117374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气相色谱法(1)GB50325附录E5氡222Rn(1)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2)泵吸静电收集能谱分析法(3)泵吸脉冲电离室法(4)活性炭盒一低本底多道γ谱仪法(1)GB/T16147(2)T/CECS569注:1表中氡222Rn用仪器现场检测;2表中氨NH3、甲醛HCHO、苯C6H6、甲苯C7H8、二甲苯C8H10、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所有化学指标都可现场采样带回实验室分析;3表中甲醛也可采用简便取样仪器检测方法。7.2.9住宅建筑室内空气中甲醛检测,可采用简便取样仪器检测方法,甲醛简便取样仪器检测方法应定期进行校准,测量范围不大于0.50µmol/mol时,最大允许示值误差应为±0.05µmol/mol。当发生争议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方法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GB/T18204.2中AHMT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为准。7.2.10当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结果不符合本规程表7.2.7规定时,对于单间或单套住宅应对不符合项目进行复测,当再次检测的结果符合本规程表7.2.7的规定时,应判定该单间或单套住宅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合格;对于单栋住宅应对不符合项目再次加倍抽样检测,并应包括原不合格的同类型房间及原不合格房间,当再次检测的结果符合本规程表7.2.7的规定时,应判定该住宅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合格。当单间、单套住宅或单栋住宅再次检测的结果不符合本规程规定时,应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7.2.11为预防和控制住宅建筑装饰装修引起的室内环境污染,保障居住者健康,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空气质量,宜对装修过程进行分阶段室内环境质量检测。

8给水性能检测8.1一般规定8.1.1住宅建筑给水性能检测项目主要有住宅用户水质检测、供水压力检测。8.1.2本章的住宅用户水质检测适用于城市公共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不适用于自建设施供水。8.1.3城市公共集中式供水企业、二次供水单位,在其供水和管理范围内的供水水质应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水质要求,其水中不得含有致病微生物和危害人体的化学、放射性物质。8.1.4住宅建筑用户安装的给水管道必须采用与管材相适应的管件,生活给水系统所涉及的材料必须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8.1.5本章给水管道供水压力检测适用于工作压力不大于1.0MPa的住宅建筑。8.2住宅用户水质检测8.2.1住宅用户水质检测可按单套检测或单栋住宅批量检测。对单栋住宅建筑进行水质检测时,宜采用批量检测,检验批抽样应随机抽取,满足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的要求,最小抽样数量应符合本规程表3.2.2的要求。检测取水点应选在用户管网最远末梢处。8.2.2住宅建筑用户受水点水质基本检验项目及限值应符合表8.2.2的规定。表8.2.2住宅用户水质基本检验项目及限值序号项目限值1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80CFU/mL总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大肠埃希氏菌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2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15度臭和味无异臭、异味,用户可接受浑浊度≤1NTU肉眼可见物无pH6.5~8.5铝≤0.2mg/L铁≤0.3mg/L锰≤0.1mg/L续表8.2.2住宅用户水质基本检验项目及限值序号项目限值2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锌≤1.0mg/L氨(以N计)≤0.5mg/L高锰酸盐指数(以O2计)≤3mg/L总硬度(以CaCO3计)≤450mg/L3毒理学指标砷≤0.01mg/L镉≤0.003mg/L铅≤0.01mg/L汞≤0.001mg/L铬(六价)≤0.05mg/L注:当水样检出总大肠菌群时,应进一步检验大肠埃希氏菌;水样未检出总大肠菌群,不必检验大肠埃希氏菌。8.2.3住宅建筑用户管网末梢消毒剂余量及消毒副产物限值应符合表8.2.3的规定。表8.2.3消毒剂余量及消毒副产物限值序号项目限值1游离氯管网末梢水中余量≥0.05mg/L2二氧化氯管网末梢水中余量≥0.02mg/L3总氯管网末梢水中余量≥0.05mg/L4臭氧管网末梢水中余量0.02mg/L,总氯≥0.05mg/L5三氯甲烷≤0.06mg/L6亚氯酸盐≤0.7mg/L7氯酸盐≤0.7mg/L8溴酸盐≤0.01mg/L注:1采用液氯、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消毒方式时,应测定游离氯、三氯甲烷;2采用氯胺消毒方式时,应测定总氯、三氯甲烷;3采用臭氧消毒方式时,应测定臭氧和溴酸盐;4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方式时,应测定二氧化氯和亚氯酸盐;5采用二氧化氯与氯混合消毒剂发生器消毒方式时,应测定二氧化氯、游离氯、三氯甲烷、氯酸盐和亚氯酸盐。二氧化氯、游离氯两项指标至少有一项指标应满足余量要求。8.2.4住宅用户水样采集应选用适宜的采样容器,使用前应对采样容器进行洗涤,同时也要对采样容器进行抽样验收(验收率大于5%)。8.2.5一般理化检验项目的采样容器应用水和洗涤剂清洗,除去灰尘、油垢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用质量分数10%的硝酸(或盐酸)浸泡8h,取出沥干后用自来水冲洗3次,并用蒸馏水充分淋洗干净。8.2.6有机物检验项目的采样容器应用重铬酸钾洗液浸泡24h,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用蒸馏水淋洗后置烘箱内180℃烘4h,冷却后再用纯化过的己烷、石油醚冲洗数次。8.2.7微生物学检验项目的采样容器应用自来水和洗涤剂洗涤,并用自来水彻底冲洗后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溶液浸泡过夜,然后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洗净。采样容器洗涤后应再进行灭菌,热力灭菌是最可靠且普遍应用的方法,有干热和高压蒸汽两种灭菌方法。干热灭菌要求160℃下维持2h;高压蒸汽灭菌要求121℃下维持15min,高压蒸汽灭菌后的容器如未立即使用,应于60℃将瓶内冷凝水烘干放置。灭菌后的容器应在2周内使用。8.2.8用户受水点的采集应注意采样时间,夜间可能析出可沉渍于管道的附着物,取样时应打开水龙头放水5min~10min,排出沉积物,采集用于微生物学检验的样品前应对受水点处的水嘴进行消毒处理,才能使用灭菌过的采样容器采集。8.2.9住宅建筑用户水质的采样容器、保存方法、采样体积、保存时间应符合表8.2.9的规定。表8.2.9水质的采样容器、保存方法、采样体积、保存时间要求项目采样容器保存方法采样体积/L保存时间一般理化P冷藏3~512h微生物aG(灭菌)每125mL水样加入0.1mg硫代硫酸钠除去残留余氯0.54h氨(以N计)aG,P每升水样加入0.8mL浓硫酸3~524h高锰酸盐指数(以O2计)G每升水样加入0.8mL浓硫酸,冷藏0.224h一般金属P硝酸,pH≤20.5~1.014dAsG,P硫酸,pH≤20.5~1.07dHgG,P硝酸(1+9,含重铬酸钾50g/L)至pH≤20.5~1.030d铬(六价)G,P(内壁无磨损)氢氧化钠,pH=7~90.5~1.0尽快测定挥发性有机物G用盐酸(1+10)调至pH≤2,加入抗坏血酸0.01g~0.02g除去残留余氯0.212h注:a表示应低温(0℃~4℃)避光保存;G为硬质玻璃瓶;P为聚乙烯瓶(桶)。8.2.10住宅用户水质检验项目、消毒剂余量及消毒副产物的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的有关规定执行。8.2.11住宅用户单套检测或单栋住宅批量水质检测时,当所检项目检测结果全部符合本规程表8.2.2和表8.2.3的规定时,应判定所检的项目合格。当所检项目检测结果存在有不符合本规程表8.2.2和表8.2.3的规定时,应判定水质检验不合格。当水质检验不合格时,应在不同交接位置逐个进行检验排查,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的有关规定执行。8.3供水压力检测8.3.1住宅用户供水压力检测可按单套检测或单栋住宅批量检测。对于单栋住宅建筑进行供水压力检测时,宜采用批量检测,检验批抽样应满足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的要求,最小抽样数量应符合本规程表3.2.2的要求。8.3.2住宅用户供水压力检测包括入户管供水压力检测和套内用水点供水压力检测,现场可采用核查方法进行检测,并符合下列规定:1入户管供水压力检测宜选在用水低峰期,测试点宜选在入户水表附近进行测试,取稳定的最大值作为检测结果;2套内用水点供水压力检测宜选在用水高峰期,测试点宜选在该供水系统压力最小的不利点进行测试,取稳定的最小值作为检测结果。8.3.3试验用压力表的精度不低于1.5级,使用前经检定并具有符合规定的检定证书。8.3.4住宅用户供水压力检测,所检入户管的供水压力应不大于0.35MPa;所检套内用水点的供水压力应不超过0.20MPa,且不应小于0.05MPa和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压力。供水压力单套检测或单栋住宅批量检测结果均应符合上述规定,否则应判定住宅用户供水压力检测结果不合格。

9防水防渗性能检测9.1一般规定9.1.1本章适用于新建建筑、既有建筑的防水防渗性能检测,检测内容包括屋面和外墙(外窗)防水防渗、室内防水防渗、给水管道渗漏、基层含水率。9.1.2屋面和外墙(外窗)防水工程应进行雨后观察或蓄水试验、淋水试验、红外热像法渗漏水检测;厕浴间、厨房等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应进行蓄水试验;给水系统工程应进行管道水压试验;抹灰工程应进行基层含水率检测。9.1.3住宅建筑的防水防渗性能检测数量应符合以下规定:1屋面和外墙(外窗)防水工程检测单元的划分应符合表9.1.3-1的规定;2室内防水工程检测单元的划分应符合表9.1.3-2的规定;3给水管道水压试验可按单套住宅或单栋住宅批量进行检测。批量检测可按套批量抽检,检验批抽样应满足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的要求,最小抽样数量应符合本规程表3.2.2的要求;4基层含水率检测,墙面最小抽样数量应符合本规程表3.2.2的要求;5当委托方有要求时,可按约定方式进行抽样检测。表9.1.3-1屋面、外墙(外窗)防水工程检测单元的划分划分标准(m2)检测单元(个)≤1000不应少于1>1000且≤5000不应少于3>5000且≤10000不应少于7>10000每10000m2的检测单元数不应少于7个,不足10000m2的部分应按本表中划分标准执行表9.1.3-2室内防水工程检测单元的划分自然间划分标准(间)检测单元(个)≤10不应少于1>10且≤50不应少于3>50且≤100不应少于7>100每100间的检测单元数不应少于7个,不足100间的部分应按本表中划分标准执行注:自然间主要为厨房和厕浴间,以及对于有防水要求的房间。9.1.4屋面和外墙(外窗)防水工程、室内防水工程测区的划分应符合以下规定:1进行红外热像法渗漏水检测时,一个检测单元应作为一个测区;2进行淋水试验时,每个检测单元的测区数量不少于3个,且每个测区的面积不得少于10m2,面积不足10m2的检测单元,应作为一个测区;3对于自然间,进行蓄水试验和淋水试验时,每个检测单元的每一自然间应作为一个测区。9.1.5本章除基层含水率检测外所涉及的检测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检测频率,检测结果符合,则判定该套住宅或该栋住宅防水防渗性能符合;若出现不符合,则判定该套住宅或该栋住宅防水防渗性不符合。9.2蓄水试验9.2.1本节适用于屋面、厕浴间、厨房等平面防水层的现场蓄水试验。9.2.2蓄水试验宜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JGJ/T299规定的方法进行。9.2.3蓄水试验背水面无渗漏现象,则判定蓄水试验检测结果符合;若背水面出现渗漏现象时,则判定蓄水试验检测结果不符合。9.3淋水试验9.3.1本节适用于有淋水试验要求的斜屋面、外墙(外窗)或厕浴间隔墙防水层的现场淋水试验。9.3.2淋水试验宜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JGJ/T299规定的方法进行。9.3.3淋水试验若背水面无渗漏,则判定淋水试验检测结果符合;若背水面出现渗漏现象,则判定淋水试验检测结果不符合。9.4红外热像法渗漏水检测9.4.1本节适用于红外热像法建筑防水工程渗漏水的现场检测。9.4.2红外热像法适用于大面积快速扫描,现场检测用红外热像仪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红外热像检测要求》JG/T269的规定。9.4.3红外热像法渗漏水现场检测宜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JGJ/T299规定的方法进行。9.4.4对红外热像法渗漏水现场检测结果有争议时,可采用现场破损取样的方法进行验证。9.5给水管道水压试验9.5.1室内给水管道水压试验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9.5.2给水管道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金属及复合管给水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测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漏;2塑料管给水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定2h,压力降不得超过0.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9.5.3试验用压力表的精度不低于1.5级,使用前经检定/校准且符合要求。9.5.4给水管道水压试验操作程序如下:1连接试压泵:将试压泵与试压的管道系统相连,试压用的阀门、压力表安装在试压系统中,在系统的最高点安装放气阀,最低点安装泄水阀;2向管道系统灌水:打开放气阀,关闭泄水阀,向管道系统灌水,试压用水应使用自来水,等排气阀连续不断地向外排水时,关闭放气阀;3检查:系统灌水完毕后,应检查系统各接口、配件处有无渗水漏水现象;4加压:灌水检查无导常即可加压,加压过程应缓慢、平稳,先把压力升到试验压力的一半,对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若有问题须泄压修复,严禁带压修理,无问题才能继续加压至试验压力;5稳压:给水管道系统在达到试验压力后,按本规程9.5.2条规定进行试验;6水压试验完成后,打开试压泵卸压开关卸去管道内压力。9.5.5室内冷水系统和热水系统可分别进行水压试验,也可通过软管连接一次完成冷热水系统的压力试验。9.5.6室内给水管道水压试验,给水管道系统不渗不漏则判定给水管道水压试验检测结果符合,若给水管道系统出现渗漏则判定给水管道水压试验检测结果不符合。9.6基层含水率检测9.6.1含水率检测方法有干燥法和水分测定仪法,现场检测时宜采用水分测定仪法,可采用干燥法修正,检测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9.6.2基层含水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检测宜在抹灰层自然风干28d后进行;2每个建筑单体应抽取有代表性的房间进行检测,且宜包含首层、中间层、顶层;3每个抽检墙面的检测点数不应少于2个,检测点距墙边不应小于0.5m,两检测点水平间距不应小于2m,垂直高度间距不应小于1m;4当抹灰层受到淋湿或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时,不应进行抹灰层含水率检测。9.6.3含水率检测结果判定应符合以下规定:1单点符合性:每个检测点的含水率应不低于8%;2检验批合格性应符合表9.6.3的规定。表9.6.3墙面含水率合格性判定抽检墙面数(面)检测点数合格率(%)<8100≥8且<50不低于95≥50不低于90

10隔声性能检测10.1一般规定10.1.1室内声环境检测项目宜包括楼板和分户墙空气声隔声性能、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和室内噪声级。10.1.2检测结果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判定。10.2楼板隔声性能10.2.1楼板空气声隔声性能、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按每栋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同一类型楼板各不少于1处进行检测。10.2.2楼板空气声隔声性能现场测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4部分:房间之间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GB/T19889.4规定的方法进行。10.2.3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现场测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7部分:楼板撞击声隔声的现场测量》GB/T19889.7规定的方法进行。10.3墙体、外窗隔声性能10.3.1墙体和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按每栋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同一类型分户墙和外窗各不少于1处进行检测。10.3.2分户墙空气声隔声性能现场测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4部分:房间之间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GB/T19889.4规定的方法进行。10.3.3外窗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5部分:外墙构件和外墙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GB/T19889.5规定的方法进行。10.4室内噪声级10.4.1室内噪声级应按每栋建筑主要功能房间不少于2间进行检测。10.4.2室内噪声级检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

11排气道系统检测11.1一般规定11.1.1住宅建筑排气道系统应进行现场防窜烟、防倒灌性能检测。11.1.2排气道系统性能检测宜采用烟雾试验,按不同系统各抽检系统总数的10%,且不少于一个。11.2烟雾试验11.2.1烟雾试验测试仪应满足以下要求:1调速风机:风压值≥180Pa,排风量≥500m3/h;2烟雾发生装置:功率≥1500W,油壶≥1.5L,烟雾输出≥500m3/min;3烟雾源可采用有气味的雾化消毒液或DJ舞台烟雾油。11.2.2烟雾试验检测步骤:1随机选一楼层,于排气道进气口处安装上烟雾试验用测试仪,接通电源。除风机安装进气口外,封闭其它进气口;2调节排风量值为(500±20)m³/h,排风口风压值保持150Pa±50Pa;3开启烟雾发生装置,预热5分钟,开始试验,通过风机将烟雾吹入排气道内,待屋面风帽出烟后,再用可透气的物品盖住风帽;4目测各楼层排气道接驳处及非开机层(防火止回阀)进气口有无烟雾漏出,或能否闻到烟雾气味。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则判定排气道系统防窜烟、防倒灌性能不符合,否则判定为符合:1)排烟气道周围接驳处及相连墙面有烟雾漏出,或能闻到烟雾气味;2)非开机层的防火止回阀进气口及周围密封处有烟雾漏出,或能闻到烟雾气味。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住宅小区建筑体太赫兹光谱综合快检及AI成像分析示例便携式笔记本尺寸异常具体应用步骤及实现的功能当异常问题发生时,异常数据立即传达至房屋建筑太赫兹快检系统,并直接对管理员进行异常问题预警提醒;该技术可高效精准地解决建筑体外墙脱落、高空坠物、消防隐患及其他重大危险源等问题,对全小区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结构模型。采用超算中心指挥的全景三维无缝扫描系统,集成超高速扫描及多类汇聚算法支持的自主拼接成像技术;支持通过联动多维度接入边缘算法服务器和超算中心完成高分辨全景自主拼接成像;经由超算中心对比分析,在48小时内对各类建筑体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对建筑体外立面空鼓、裂缝、渗水等现象)做出人工智能快检分析。附录B3D雷达法检测混凝土中钢筋B.1一般规定B.1.1本方法适用于混凝土中钢筋的数量、位置、间距的检测。当混凝土中含有大范围金属、铁磁性物质时,本方法不适用。B.1.2检测环境应符合以下规定:1测区表面宜干燥、平整,无颗粒杂物或障碍物,应能保证雷达天线平稳移动;2测区内不应存在干扰检测结果的金属物或其他电磁波源;3检测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0℃~50℃。B.1.3仪器采样参数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在符合检测场地要求的前提下,天线中心频率应满足探测深度要求,并使用较高分辨率的天线。天线中心频率的参考值应按下式计算:f=(B.1.3-1)式中:f——天线中心频率(MHz);x——垂直分辨率(m);εr——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2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R≤(B.1.3-2)式中:R——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间距(m);ℎ——探测深度(m)。3时窗应按下式计算:T=1.3×(B.1.3-3)式中:T——时窗(ns)v——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m/ns)。4采样长度应符合式(B.1.3-4)的要求,并应在保证天线垂直分辨率前提下,经过对比试验,确定达到图像最清晰时的采样长度;S(B.1.3-4)式中:SP——采样长度(ns)5水平采样间隔不应大于目标物最小水平尺寸的0.3倍。B.1.4雷达数据存储设备、雷达主机等的外接设备端口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雷达检测系统正常工作时,应保证天线电磁波发射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信噪比宜大于110;2信号稳定性变化宜小于1%;3系统时间校准因素的变化宜小于2%;4长期稳定性变化宜小于3%;5测距误差宜小于0.3%;6时基精度值宜小于0.02%;7系统动态范围宜大于120dB;8主机分辨率不宜大于5ps;9主机最大扫描速度不宜小于每秒100扫;10主机脉冲重复频率不宜小于100kHz;11系统A/D转换的动态位数不应低于16位;12雷达设备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B.1.5雷达检测系统应具有图像表示的功能,宜具有快速形成图像及三维立体显示的功能。B.1.6检测步骤应符合以下规定:1检测开始前,应根据检测环境和检测目的布置测区和测线,并对测线依次编号。测线布置应计入边界效应的影响;2根据检测要求确定合适的天线频率、通道个数,并根据检测条件设置时窗、采样点数、水平采样间隔、增益等参数;3开始正式采集数据之前,试采集一段数据并保存,以确认雷达系统处于正常状态;4正式采集数据,天线应沿测线方向匀速移动,应同步绘制雷达测线图,记录被测目标物的名称、位置及测线编号、方向,并标记测线经过的物体;5数据采集时,同类测线的数据采集方向宜一致。B.1.7雷达检测应对检测区域进行波速校正。现场波速的校正宜采用已知目标深度法,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宜根据需要选定2~3个区域;2每个检测区域选取的校正点数不宜少于3个,各校正点测得波速极差小于其平均值的5%时,取校正点测得波速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对应区域的校正波速。校正点的电磁波速按下式计算:v(B.1.7)式中:v——校正点处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m/ns);ℎk——已知目标的深度(m);t——电磁波在结构体中的双程传播时间(ns)。3当检测区域内存在不同的介质层时,应对每个介质层内的雷达波速进行校正;4当同一介质层内的混凝土沿垂直方向均质性、含水率、含钢量有较大差异时,宜采用不同深度的目标物进行校正。B.1.8雷达数据的处理应符合以下规定:1数据处理前,应检查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2采集的数据宜进行零线设定;3采集的数据宜根据需要进行一维滤波、二维滤波、背景去噪、反滤波处理、时域偏移处理、增益处理等。B.1.9单道雷达波形分析应依次遵循以下步骤:确定反射波组的界面特征、识别干扰反射波组、识别正常介质界面反射波组、确定反射层信息。B.1.10雷达图像可依据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振幅、相位特征和同相轴形态特征等进行识别,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雷达图像分析:1结合多道相邻剖面的单道雷达波形,找到数据之间的相关性;2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将检测区域表面情况和测得的雷达图像进行比对分析;3将测得的雷达图像和经过验证的雷达图像进行比对分析。B.2雷达法检测混凝土中钢筋B.2.1混凝土被测区域的测线,宜按照垂直相交的网格线布置,网格测线间距宜为100mm~200mm,且横向和纵向测线数量应根据需要检测的钢筋数量确定,且均不宜少于3条。当被检测区域的混凝土中钢筋走向已知时,可布置平行测线,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平行测线宜垂直于被检测区域钢筋方向,测线不宜少于3根,测线间距宜为100mm~200mm;2当混凝土中被检测区域钢筋为双向垂直布置时,可沿纵、横双向分别布置垂直于钢筋的平行测线,测线的间距及数量应符合本条第1款的要求。B.2.2当检测区域存在干扰钢筋或情况较为复杂时,应先行检测干扰钢筋的分布情况,布置测线时应计入干扰钢筋对检测的影响,测线的投影与干扰钢筋的走向不宜重合。B.2.3混凝土中钢筋配置检测参数的选取及检测步骤应符合本规程第B.1.3、B.1.4条的规定。B.2.4对有疑问的区域应进行测线加密的重复检测,结合多条测线数据进行分析,或采用天线阵雷达进行检测。B.2.5提高雷达图像的辨识度,可采用下列措施:1选取辐射角度较小的天线;2设置适当的水平采样间隔;3扫描时天线的极化方向与干扰钢筋的走向平行;4采用天线阵列式雷达进行检测。B.2.6雷达数据及雷达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应符合本规程第B.1.8~B.1.10条的规定。B.2.7当采用平行测线扫描时,根据单道波形图与雷达剖面图中钢筋的反射波形及图像特征,识别钢筋的位置,进一步确定钢筋数量、间距。B.2.8当采用网格测线扫描时,应对被检测区域的钢筋进行三维立体显示,并进一步识别和确定钢筋位置、数量和间距。附录C楼板结构性能的静力荷载检验C.0.1楼板静力荷载检验前,应制定详细的检验方案。检验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1试验目的:试验的背景及需要达到的目的;2试验楼板:开裂楼板试验构件的选择;3加载方案:加载方式、荷载分级、持荷时间、卸载程序等;4量测方案:确定试验所需的量测项目、测点布置、仪器选择、安装方式、量测精度等;5判断准则:根据检验荷载,确定试验达到临界状态时的试验标志;6安全措施:保证试验人员人身安全以及设备、仪表安全的措施。C.0.2确定试验楼板时,可对开裂楼板的情况进行分类,选择同类型中最不利的1~3个进行检验。C.0.3楼板静力荷载检验加载方式可采用重物加载或水均布加载,加载方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的有关规定。C.0.4正式检验前应进行预加载,预加载荷载值应不小于最大检验荷载的20%,检验仪表及加载设备是否正常,并对仪表设备进行调零。C.0.5检验荷载应分级施加,每级荷载不宜超过最大检验荷载的20%。C.0.6达到检验的最大荷载后,应持荷至少1h,且应每隔15min测取一次变形值,直至变形值在15min内不再明显增加为止。存取数据后应分级卸载,并应在每一级荷载和卸载全部完成后测读变形值和裂缝变化情况。每级荷载加载和卸载完成后的持荷时间不应少于5min~10min。C.0.7楼板静力荷载检验过程中应对挠度和裂缝进行量测,必要时可对应变进行量测。量测方法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规定的适用方法进行检测。C.0.8楼板静力荷载检验的检验荷载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验荷载应包括未作用在结构上的二次装饰附加恒荷载和可变荷载;2未作用在结构上的二次装饰附加恒荷载应取设计要求值,并宜考虑1.1~1.2倍的超载系数;3可变荷载应取设计要求值,并应不小于现行国家标准的取值;4附加恒荷载与可变荷载组合应采用标准组合。C.0.9楼板应按下列方式进行挠度检验:1当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的挠度允许值进行检验时,应满足下式的要求:as0≤式中:as[as]——2当按构件实配钢筋进行挠度检验时,除应符合公式(C.0.9-1)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式要求:as0≤式中:asc——在检验用荷载标准组合值作用下,按实配钢筋确定的构件短期挠度计算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C.0.10挠度检验允许值[as[as]=Mk式中:[asMk——Mq——θ——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取用;[af]——构件挠度设计的限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C.0.11当楼板静力荷载检验的全部检验结果均满足本规程第C.0.9~C.0.10的检验要求时,可判定该楼板结构性能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附录D基层含水率检测D.1干燥法D.1.1仪器设备应符合以下规定:1电热鼓风干燥箱:工作温度高于200℃;2电子天平:分度值不大于0.01g;3取芯机:空心钻头,可取直径50mm~70mm的芯样。D.1.2现场测试的工作环境温度为-10℃~40℃,相对湿度不大于80%。D.1.3试样宜采用取芯机在选取的检测点钻取,应符合以下规定:1每个检测点钻取的试样质量应不小于50g;2每个检测点钻取的试样应及时用样品袋密封,贴好标签。D.1.4试样的含水率测定,宜在取样后12h内进行,应符合以下规定:1取清洁干燥的铝盒,称其质量M1,精确至0.01g;2将所取试样用手工锤粉碎在密封袋中,将粉碎的试样快速转移至铝盒中,称量试样及铝盒烘干前的质量M2,精确至0.01g;3将称量好的试样及铝盒放入干燥箱中,在(105±5)℃下烘至恒重,记录干燥后铝盒及试样的质量M3。恒温1h连续两次称量试样的质量变化率小于0.5%,即认为试样已烘干;4干燥法测试样含水率按下列公式计算:w=(D.1.4)式中:w——干燥法测得试样的含水率(%),精确到0.1%;M1——铝盒的质量(g),精确至M2——铝盒和试样烘干前的质量(g),精确至M3——铝盒和试样烘干后的质量(g),精确至0.01gD.2水分测定仪法D.2.1水分测定仪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以下规定:1仪器分辨率应满足0.1%;2测量范围应满足0%~40%。D.2.2现场测试的工作环境温度为-10℃~40℃,相对湿度不大于80%。D.2.3选取的测试点的含水率的测定,应符合以下规定:1测点表面应平整、无污垢;2用水分测定仪对每一个测试点进行检测,待仪器示值稳定后读数,每个测试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D.2.4采用通过频率原理间接测量的仪器时,宜按以下规定对仪器进行档位校正:1同一材料抹灰层,先用水分测定仪找出含水率一致的区域,区域面积可根据取芯孔径大小而定,宜在100cm2~400cm2;2在选定的区域内,钻取2个试样,即试样A和试样B,并认为这2个试样含水率相等;3将试样A和试样B分别用密封袋密封,试样A用干燥法测其含水率,待测出试样A含水率,取出试样B,用水分测定仪测试样B的含水率,调节仪器档位,使仪器测量示值与试样A含水率一致(允许跳动±0.1%),固定此时仪器档位,该档位即可用于此类材料抹灰层含水率的测试;4同一建筑单体,抹灰层材料成分区别较大时,应重新校正仪器档位。D.2.5水分测定仪测定含水率的结果可按以下规定进行修正:1钻取同种材料的抹灰层试样不少于6个,分别用水分测定仪法和干燥法测其含水率;2修正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w(D.2.5-1)w(D.2.5-2)w(D.2.5-3)式中:w修正值——检测点含水率的修正量(%),精确至w干燥法——干燥法测定试样含水率的平均值(%),精确至w水分仪法——水分测定仪法测定试样含水率的平均值(%),精确3检测点含水率的换算值应按下式计算:w(D.2.5-4)式中:wi——第i个检测点修正后的含水率换算值(%),精确至

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本规程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目录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3《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4《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5《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7《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8《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9《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10《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5036211《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12《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13《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14《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550211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17《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18《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GB/T1173719《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1551620《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GB/T1612921《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GB/T1614722《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GB/T18204.22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4《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4部分:房间之间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GB/T19889.425《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5部分:外墙构件和外墙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GB/T19889.526《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7部分:楼板撞击声隔声的现场测量》GB/T19889.727《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9《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30《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JGJ/T29931《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JGJ/T31732《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JGJ/T41133《建筑红外热像检测要求》JG/T26934《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35《环境空气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53436《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37《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CECS29338《建筑室内空气中氡检测方法标准》T/CECS56939《建筑电气线路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检测技术规程》DBJ/T45-10540《建设工程消防检测规程》DB45/T98941《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范》DB45/T1078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住宅性能评定指标现场检测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sitetestingofevaluationindexforperformanceofresidentialbuildingDBJ/Txx-条文说明

编制说明《住宅性能评定指标现场检测技术规程》DBJ/T/-XXX-2022,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XXXX年XX月XX日以第XXX号公告批准、发布。本规程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20年度全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建标〔2020〕27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的。为便于广大检测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住宅性能评定指标现场检测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规定的参考。

目次1总则 432术语和符号 442.1术语 443基本规定 453.1一般规定 453.2抽样方式与检测数量 454结构安全性能检测 464.1一般规定 464.3构件缺陷与损伤检测 464.4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475消防性能检测 485.1一般规定 485.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85.4室内消火栓系统 486电气安全检测 506.1一般规定 506.2防雷措施与装置 507室内环境质量检测 517.1一般规定 517.2室内环境质量 518给水性能检测 538.1一般规定 538.2入户水质检测 538.3供水压力检测 549防水防渗性能检测 559.1一般规定 559.3淋水试验 569.4红外热像法渗漏水检测 569.5给水管道水压试验 569.6基层含水率检测 5610隔声性能检测 5810.1一般规定 5810.2楼板隔声性能 5810.3墙体、外窗隔声性能 5811排气道系统检测 5911.1一般规定 5911.2烟雾试验 59附录A(资料性附录)住宅小区建筑整体太赫兹光谱综合快检及AI成像分析示例 60附录D基层含水率检测 63D.1干燥法 63D.2水分测定仪法 631总则1.0.1本条提出编制本规程的目的。从施工队伍交货和工程产品用户验货的视角,以快捷、低成本方式实现大规模的快速检测和筛查的应用场景(并不替代现行国家标准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方法),提高住宅安全、耐久、使用性能评定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破除工程建设标准过高过低和工程评价不客观、不直观的弊端通病,解决劣币驱逐良币和参建各方盲目博弈的问题,为科学合理的工程投入和工程决策提供适合广西实际的依据。重构客观、直观的质量评价体系,转变传统的“重过程,轻结果”、“重验收,轻交付”的思维模式,将推动住宅工程性能与功能提升,改善住户日常居住健康环境,最终实现为住户打造“健康住宅”。政府部门可结合该规程持续发布性能检测标准、工程价格指数和企业信用评价结果;鼓励企业建立工程数据库,编制企业工程标准和造价定额并自主报价,以性价比形成比较优势;也可以更好地运用性能检测的手段,指导施工单位优化施工(拆模、抹灰等),同时也对建设单位、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