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02(考试版A4)_第1页
七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02(考试版A4)_第2页
七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02(考试版A4)_第3页
七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02(考试版A4)_第4页
七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02(考试版A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02(全国通用)七年级·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考试范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主要通过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反映的是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状况的有①种植农作物②主要使用青铜农具③过着定居生活④已学会了制作舟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农耕文明 B.和谐秩序 C.神话传说 D.游牧文明4.《史记·夏本纪》中记载:“故诸侯皆去益(伯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从材料中获取的准确信息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伯益深得诸侯的支持C.伯益建立了夏朝 D.伯益继承了禹的王位5.为了稳定国家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天子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这种分封制始于A.商朝 B.西周 C.战国 D.西汉6.甲骨文采用了多种造字方法,如图中甲骨文使用的造字方法是A.象形 B.形声 C.会意 D.指事7.考古发掘的成果是研究历史的有力证据。从下表考古发掘的墓葬信息可看出墓葬名称墓主人身份面积/平方米金村V号墓周天子148.6固围村M1魏王756邯郸二号陵赵王1600A.周天子是天下共主 B.诸侯势力非常强大C.赵国是最强的诸侯 D.墓葬有严格的等级8.对下图所示工程描述恰当的诗句是A.都江三月堰初开,雪浪云涛滚滚来 B.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C.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 D.路平如砥直如弦,官柳千株拂翠烟9.下面是中国古代时间轴(部分),关于①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A.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动荡与文化繁荣时代10.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在他的著作中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A.荀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11.秦开创的体制包含三大要素:君主“独制”,地方集权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袭。该“体制”创立的意义在于A.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C.标志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12.秦朝的暴政表现在①徭役、兵役繁重:每年役使三四百万人去兴修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每年几十万人攻打匈奴和戍边②刑罚严酷:实行族诛;实行连坐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13.“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这个“新的朝代”是指A.商朝 B.周朝 C.秦朝 D.汉朝14.下列是四位同学排演的“文景之治”课本剧中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政府奖励 B.县令王二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C.文帝的嫔妃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文帝命人依照阿房宫修建宫殿15.在经历过汉初的“七国之乱”后,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国“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这反映的是A.实行“推恩令” B.盐铁专营C.刺史制度 D.独尊儒术16.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A.国家的统一问题 B.游牧民族入侵问题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问题17.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生产,缓和危机,下列各项不属于其采取的措施的是A.下令释放奴婢 B.禁止北方少数民族内迁C.惩处贪官污吏 D.减轻农民负担18.小明同学在学习历史某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A.秦朝统一六国 B.新朝的建立C.西汉的灭亡 D.东汉的兴衰19.今新疆地区(西域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哪一事件后它正式归属我国的管辖A.秦统一后 B.班超经营西域后C.霍去病大败匈奴后 D.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后20.琵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造就了无锡派、崇明派等多个琵琶流派,留下了《塞上曲》《十面埋伏》等传世名曲,以及咏叹琵琶的流芳千古的诗词歌赋。这表明丝绸之路的开通A.有利于文化交流 B.推动了物种交流 C.促进贸易的发展 D.加速了民族交融21.东汉末年,创编出“五禽戏”并发明“麻沸散”的名医是A.张仲景 B.贾思勰 C.华佗 D.祖冲之22.司马迁的《史记》体例完备、史料真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这部史书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下列历史事实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A.武王伐纣 B.蔡伦改进造纸术C.华佗发明“麻沸散” D.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酗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这一场景出自苏轼的名篇,它描述了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4.在《农耕图》中,扬场和插秧两种场面同时出现,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南方已有双季稻 B.江南实行农业多种经营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北人大量南迁25.中国古代贾思勰所编著的农书《齐民要术》中写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说明贾思勰编著此书的目的是A.反驳“贤者”的错误理论 B.发展好手工业C.重视发展农业 D.鼓励商人经营商业活动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我国的史前文明(原始社会)经历了约200万年的历史,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结合所学,完成问题。(12分)时期主要特征描述典型代表原始人群时期早期人类、打制石器、结成群体、采集狩猎生活、使用火、猿人向现代人类进化母系氏族社会新石器、农业、种植庄稼、饲养家畜、定居、建造房屋、制作陶器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不平等出现、氏族间的联系更紧密、形成大的部落及部落联盟、向阶级社会转变(1)请依次写出三个阶段的典型代表。(每个阶段写出一个即可)(6分)(2)请依据生产工具对原始社会进行阶段划分。(6分)27.中国在几千年的发展达到中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古代文字】材料清末,河南安阳农民从地下挖掘出刻有符号的龟甲和兽骨,当作药材卖给药店。1899年,被北京的王懿荣在药店发现并认为是古文字。经学者研究,认定这些符号是商朝的文字。(1)材料中的“古文字”指的是什么?有何历史地位?(4分)【有力改革】材料泰孝公即位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他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衡和确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他深得秦孝公的信任。(2)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他主持的变法中“奖军功”的具体做法是什么?(4分)【水利工程】材料公元前256年,岷江上建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大型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它仍发挥巨大效益。(3)材料中的“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2分)(4)学习了这些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你获得了什么感受?(2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材料二下图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图。材料三汉文帝,采纳了晁错提出的“务民于农桑、薄赋敛”的建议;文帝十三年下诏废除肉刑,着手改革刑制。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建武六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被略为奴隶者,皆一切免为庶人。”材料四秦汉时期人们月用简帛作为书写的材料,简分量很重,帛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期改进了造纸法。(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社会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何种政策?(4分)(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纳谁的建议来解决这一问题?(4分)(3)材料三中汉文帝和东汉光武帝采取了哪些相同措施?这些措施后出现了什么样的社会局面?(4分)(4)东汉时期谁改进了造纸法?(2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要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部落习俗密切相连,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北魏统治阶级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他们学习畜牧经验。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汉族人民喜爱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