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1页
中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2页
中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3页
中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4页
中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TOC\o"1-2"\h\u19139第一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总则 3171041.1编制目的与依据 3203801.1.1编制目的 3274711.1.2编制依据 3120691.1.3适用对象 4182431.1.4适用内容 468361.1.5组织架构 4145771.1.6职责分工 442791.1.7应急响应级别 4157141.1.8应急响应流程 431006第二章突发事件预防与预警 5101471.1.9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5169221.1.10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243421.1.11强化安全风险防控 5265401.1.12加强安全演练 53111.1.13加强安全宣传教育 5258241.1.14预警信号分级 626811.1.15预警信号发布 6173171.1.16预警响应 61836第三章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6267851.1.17响应级别划分 652691.1.18响应级别确定 7252051.1.19预警与信息报告 7316301.1.20启动应急响应 7741.1.21应急处理 7147031.1.22应急响应调整与结束 8208981.1.23后期处置与恢复 812567第四章突发事件处置与救援 84411.1.24现场评估 8197801.1确认突发事件类型及级别; 8212501.2评估现场环境,包括安全状况、人员伤亡、设施设备损坏等; 8262661.3确定现场处置力量,包括教师、校医、保安等。 8254791.3.1现场组织 848822.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人员; 8269242.2成立现场指挥部,明确指挥长及职责; 8290902.3组织现场人员有序疏散,保证安全; 8197492.4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及时联系外部救援力量。 9236422.4.1信息上报 920923.1及时向学校领导、上级教育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事件情况; 9318303.2上报内容包括: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地点、伤亡情况、已采取的措施等; 9279473.3保持信息畅通,及时更新事件进展。 9220523.3.1现场秩序维护 9159954.1加强现场安全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9231994.2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畅通,便于救援力量快速抵达; 925404.3对现场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情绪。 9100534.3.1内部救援力量 9271821.1调动学校内部教师、校医、保安等人员参与救援; 9149891.2组织学校志愿者队伍,协助救援工作; 9781.3启动校园广播、短信等通讯工具,发布救援信息。 9173731.3.1外部救援力量 9200772.1根据事件类型及级别,向教育部门、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请求救援; 9133032.2协调外部救援力量,包括专业救援队伍、志愿者等; 994332.3保证外部救援力量及时到达现场,并协助现场指挥部进行救援。 966912.3.1救援物资调度 974633.1评估现场救援物资需求,包括医疗设备、救援器材、生活物资等; 9315863.2向学校内部及外部相关部门申请救援物资; 9151173.3保证救援物资及时送达现场,并合理分配使用。 9318453.3.1救援力量协同 9186924.1建立现场救援力量协同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 9153964.2定期召开救援力量协调会议,研究解决救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9304574.3加强救援力量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救援效率。 927722第五章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与发布 9132114.3.1突发事件发生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事态,并同时向学校应急指挥部报告。 10240104.3.2学校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核实,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信息报告: 10156254.3.3信息报告应遵循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原则,保证信息畅通、高效。 10110994.3.4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应遵循以下原则: 1030464.3.5信息发布渠道包括以下几种: 10145184.3.6信息发布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同时学校应急指挥部应密切关注网络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走向。 115152第六章突发事件应急保障 11135054.3.7人员配备 11289144.3.8人员培训 11322694.3.9人员调度 11322304.3.10物资储备 1211044.3.11装备配备 12114834.3.12物资调度 12222244.3.13物资管理 1210596第七章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与演练 12201654.3.14培训目的 1271604.3.15培训内容 12323284.3.16培训方法 13132624.3.17演练组织 1339164.3.18演练评估 135203第八章突发事件应急宣传教育 14234644.3.19突发事件基本知识 14275514.3.20应急法律法规与政策 1436544.3.21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技能 14249244.3.22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 14243024.3.23课堂教育 14189234.3.24实践活动 14177364.3.25网络媒体宣传 15102064.3.26传统媒体宣传 1594824.3.27家校合作 155617第九章突发事件应急总结与改进 15175114.3.28总结目的 15179694.3.29总结内容 15100504.3.30修订目的 16263534.3.31修订内容 16319234.3.32修订程序 1612024.3.33修订要求 1631189第十章法律责任与奖励 17307814.3.34一般规定 1751214.3.35学校及教职工法律责任 17108644.3.36学生法律责任 17240304.3.37其他法律责任 179134.3.38奖励原则 1797104.3.39奖励对象 17189844.3.40奖励措施 18108764.3.41奖励程序 1855434.3.42奖励实施 18第一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总则1.1编制目的与依据1.1.1编制目的本预案旨在规范中小学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流程,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稳定,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1.1.2编制依据(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中小学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2)参照《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及相关行业标准,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第二节应急预案适用范围1.1.3适用对象本预案适用于我国中小学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1.1.4适用内容(1)本预案规定了中小学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响应、处置、恢复等环节的工作流程。(2)本预案明确了学校应急组织体系、应急资源配备、应急演练等方面的要求。第三节应急组织体系1.1.5组织架构(1)学校成立应急指挥部,由校长担任指挥长,副校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2)学校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1.1.6职责分工(1)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学校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指导、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2)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协调应急资源,指导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3)各部门:根据应急预案,明确本部门职责,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保证本部门应急工作落实。(4)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应急培训和演练,掌握基本的应急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配合学校开展应急工作。1.1.7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学校将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四个级别,分别对应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1.1.8应急响应流程(1)预警:学校应急办公室收到预警信息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2)应急响应: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级别,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响应,保证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3)处置:各部门按照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配合应急指挥部开展应急处置。(4)恢复:事件处置结束后,学校应急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恢复工作,保证教育教学秩序尽快恢复正常。(5)总结与改进:应急指挥部组织总结应急响应过程,分析存在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第二章突发事件预防与预警第一节预防措施1.1.9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1)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保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2)制定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定期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意识。1.1.10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按照国家标准,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校舍、设施设备安全可靠。(2)定期对学校基础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1.1.11强化安全风险防控(1)建立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对学校安全风险进行排查、评估、分级管理。(2)针对高风险区域和环节,制定专项安全措施,降低安全风险。1.1.12加强安全演练(1)制定年度安全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师生进行应急疏散、消防演练等。(2)通过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处置。1.1.13加强安全宣传教育(1)开展丰富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利用校园广播、板报、网络等渠道,宣传安全知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第二节预警信号及响应1.1.14预警信号分级(1)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将预警信号分为一级、二级、三级。(2)一级预警:预计可能发生严重突发事件,需要全校范围内立即采取应急措施。(3)二级预警:预计可能发生较大突发事件,需要局部范围内采取应急措施。(4)三级预警:预计可能发生一般突发事件,需关注并做好应对准备。1.1.15预警信号发布(1)预警信号发布应遵循及时、准确、权威的原则,保证信息畅通。(2)预警信号发布渠道包括校园广播、短信平台、官方网站等。1.1.16预警响应(1)一级预警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校范围内实施应急措施,保证师生安全。(2)二级预警响应:局部范围内实施应急措施,密切关注事件发展,做好信息沟通。(3)三级预警响应:关注事件发展,做好应对准备,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4)预警响应过程中,各部门、各岗位应严格执行应急预案,保证应急措施落实到位。第三章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第一节应急响应级别1.1.17响应级别划分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和紧急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个级别。(1)Ⅰ级响应:指发生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的事件。(2)Ⅱ级响应:指发生重大的突发事件,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的事件。(3)Ⅲ级响应:指发生较大的突发事件,造成一定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的事件。(4)Ⅳ级响应:指发生一般的突发事件,造成轻微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的事件。1.1.18响应级别确定(1)应急响应级别由学校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和相关信息确定。(2)应急响应级别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及时性原则: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尽快确定应急响应级别。(2)科学性原则: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危害程度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应急响应级别。(3)动态调整原则: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和应急处理情况,适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第二节应急响应流程1.1.19预警与信息报告(1)预警:学校应急指挥部应根据气象、地质、卫生等部门的预警信息,及时发布预警。(2)信息报告: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和人员应立即向学校应急指挥部报告事件基本情况、发展趋势、可能造成的影响等信息。1.1.20启动应急响应(1)学校应急指挥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2)启动应急响应时,学校应急指挥部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预案要求,开展应急处理工作。1.1.21应急处理(1)人员救治:对于人员伤亡事件,应立即组织救治受伤人员,保证伤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2)财产保护:对于财产损失事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财产损失扩大。(3)信息发布:学校应急指挥部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及时、准确地发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维护社会稳定。(4)应急物资调度: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需要,学校应急指挥部应协调相关部门,合理调度应急物资。(5)应急疏散:对于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的突发事件,学校应急指挥部应立即组织人员疏散,保证人员安全。1.1.22应急响应调整与结束(1)应急响应调整: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情况,学校应急指挥部应适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2)应急响应结束: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应急处理工作基本完成,学校应急指挥部可宣布应急响应结束。1.1.23后期处置与恢复(1)评估与总结:应急响应结束后,学校应急指挥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应急响应过程进行评估与总结,查找不足,完善应急预案。(2)恢复重建:学校应急指挥部应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正常教学秩序。第四章突发事件处置与救援第一节现场处置1.1.24现场评估1.1确认突发事件类型及级别;1.2评估现场环境,包括安全状况、人员伤亡、设施设备损坏等;1.3确定现场处置力量,包括教师、校医、保安等。1.3.1现场组织2.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人员;2.2成立现场指挥部,明确指挥长及职责;2.3组织现场人员有序疏散,保证安全;2.4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及时联系外部救援力量。2.4.1信息上报3.1及时向学校领导、上级教育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事件情况;3.2上报内容包括: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地点、伤亡情况、已采取的措施等;3.3保持信息畅通,及时更新事件进展。3.3.1现场秩序维护4.1加强现场安全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4.2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畅通,便于救援力量快速抵达;4.3对现场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情绪。第二节救援力量调度4.3.1内部救援力量1.1调动学校内部教师、校医、保安等人员参与救援;1.2组织学校志愿者队伍,协助救援工作;1.3启动校园广播、短信等通讯工具,发布救援信息。1.3.1外部救援力量2.1根据事件类型及级别,向教育部门、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请求救援;2.2协调外部救援力量,包括专业救援队伍、志愿者等;2.3保证外部救援力量及时到达现场,并协助现场指挥部进行救援。2.3.1救援物资调度3.1评估现场救援物资需求,包括医疗设备、救援器材、生活物资等;3.2向学校内部及外部相关部门申请救援物资;3.3保证救援物资及时送达现场,并合理分配使用。3.3.1救援力量协同4.1建立现场救援力量协同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4.2定期召开救援力量协调会议,研究解决救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3加强救援力量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救援效率。第五章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与发布第一节信息报告程序4.3.1突发事件发生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事态,并同时向学校应急指挥部报告。4.3.2学校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核实,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信息报告:(1)确定突发事件等级。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等级。(2)报告内容。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b.事件造成的损失、影响范围;c.已采取的应对措施;d.事件发展趋势及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e.其他需要报告的重要信息。(3)报告方式。学校应急指挥部可采用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报告。(4)报告时限。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应急指挥部应在1小时内向上级报告,并根据事件发展及时续报。4.3.3信息报告应遵循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原则,保证信息畅通、高效。第二节信息发布渠道4.3.4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应遵循以下原则:(1)统一领导、统一口径;(2)准确、客观、公正;(3)及时、有序、高效。4.3.5信息发布渠道包括以下几种:(1)官方网站。学校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在官方网站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包括事件基本情况、应对措施、救援进展等。(2)新闻媒体。学校应急指挥部可通过新闻媒体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保证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权威性。(3)社交媒体。学校应急指挥部可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突发事件信息,扩大信息传播范围。(4)校园广播。学校应急指挥部可通过校园广播向师生发布突发事件信息,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5)其他渠道。学校应急指挥部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其他有效渠道发布突发事件信息,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覆盖面。4.3.6信息发布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同时学校应急指挥部应密切关注网络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走向。第六章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第一节人力资源保障4.3.7人员配备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学校应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应急队伍。队伍成员应包括学校领导、教职工、安全管理人员、医疗救护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具体要求如下:(1)学校领导:负责应急指挥、协调和决策。(2)教职工:协助做好学生疏散、安抚、救援等工作。(3)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现场安全监控、信息收集、应急响应等。(4)医疗救护人员:负责现场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5)心理辅导人员:负责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心理疏导等。4.3.8人员培训(1)学校应定期组织应急队伍成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培训内容应包括突发事件应对知识、技能、法律法规、应急预案等。(3)培训方式可采取理论授课、模拟演练、实战演练等多种形式。4.3.9人员调度(1)学校应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救援需求,合理调度应急队伍成员。(2)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学校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明确各成员职责,保证救援工作有序进行。第二节物资装备保障4.3.10物资储备(1)学校应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可能发生的规模,合理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食品、饮用水、药品、防护用品等。(2)应急物资储备应遵循“定期检查、及时补充”的原则,保证物资的充足和有效性。4.3.11装备配备(1)学校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如通讯设备、救援工具、照明设备、防护器材等。(2)应急装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其功能良好。4.3.12物资调度(1)学校应建立物资调度机制,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调集应急物资。(2)学校应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社会救援组织等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共同应对突发事件。4.3.13物资管理(1)学校应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管理制度,明确物资采购、储备、调度、使用等环节的责任和流程。(2)学校应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清查、盘点,保证物资的账物相符。通过以上人力资源和物资装备保障措施,学校将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保证师生的生命安全。第七章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与演练第一节培训内容与方法4.3.14培训目的为保证中小学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应对,提高全体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本节明确了培训内容与方法。4.3.15培训内容(1)突发事件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2)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3)突发事件预防与预警。(4)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流程与措施。(5)突发事件应急资源调配与协调。(6)突发事件心理干预与救助。(7)突发事件信息报送与新闻发布。(8)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4.3.16培训方法(1)理论培训: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形式,使参训人员掌握突发事件应急的基本知识。(2)实践操作:组织参训人员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3)互动交流:组织参训人员进行讨论、问答等互动活动,加深对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理解。(4)考核评估:对参训人员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保证培训质量。第二节演练组织与评估4.3.17演练组织(1)演练计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年度演练计划,明确演练时间、内容、对象、场地等。(2)演练分组:将参演人员分为指挥组、救援组、疏散组、通讯组等,明确各组的职责和任务。(3)演练准备:提前做好演练场地的布置、设备器材的准备、参演人员的培训等工作。(4)演练实施:按照演练计划,有序进行各项演练活动,保证演练的顺利进行。4.3.18演练评估(1)评估指标:根据演练目标和任务,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参演人员、设备、场地、演练效果等方面。(2)评估方法:采用现场观察、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演练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3)评估结果:对评估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书面报告,提交学校领导。(4)评估反馈:针对评估结果,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完善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通过培训与演练,不断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师生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第八章突发事件应急宣传教育第一节宣传教育内容4.3.19突发事件基本知识(1)突发事件的定义、分类及特点;(2)突发事件对学校及师生的影响;(3)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预防。4.3.20应急法律法规与政策(1)国家及地方应急法律法规;(2)学校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3)师生应急权利与义务。4.3.21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技能(1)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应急避险;(2)意外伤害、中毒等的应急处理;(3)师生自救互救技能培训。4.3.22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1)突发事件对师生心理健康的影响;(2)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方法;(3)心理援助与心理危机干预。第二节宣传教育形式4.3.23课堂教育(1)将应急知识融入课程教学;(2)开展应急主题班会;(3)组织应急知识竞赛。4.3.24实践活动(1)开展应急演练;(2)组织应急知识讲座;(3)举办应急技能培训。4.3.25网络媒体宣传(1)制作应急知识宣传网页;(2)利用社交媒体传播应急信息;(3)推广应急知识APP。4.3.26传统媒体宣传(1)张贴应急知识海报;(2)发布应急知识宣传册;(3)播放应急知识宣传片。4.3.27家校合作(1)开展家长学校应急知识讲座;(2)建立家校应急信息交流平台;(3)鼓励家长参与应急宣传教育活动。第九章突发事件应急总结与改进第一节应急总结报告4.3.28总结目的本次应急总结报告旨在对中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应急处理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应对提供经验与参考。4.3.29总结内容(1)事件概述:简要描述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影响范围等。(2)应急处理过程:详细记录应急处理过程中的各项措施,包括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资源调配、处置措施等。(3)应急效果评估:对应急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包括事件的控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社会影响等。(4)优点与经验:总结在应急处理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和成功经验,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应对提供借鉴。(5)不足与问题:分析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6)改进建议:根据总结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第二节应急预案修订4.3.30修订目的为保证应急预案的适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根据本次应急总结报告的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4.3.31修订内容(1)预警与信息报告:完善预警体系,保证预警信息的及时、准确、全面。优化信息报告流程,提高报告效率。(2)应急响应:调整应急响应等级,明确各级响应的具体措施。加强应急资源调配,提高应急响应能力。(3)处置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处置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4)应急演练与培训:增加应急演练和培训内容,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5)应急预案评估与修订: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修订,保证应急预案的适应性。4.3.32修订程序(1)组织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部门和专家对修订后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保证修订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2)征求意见:广泛征求学校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