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田整治工程技术手册_第1页
三农田整治工程技术手册_第2页
三农田整治工程技术手册_第3页
三农田整治工程技术手册_第4页
三农田整治工程技术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田整治工程技术手册TOC\o"1-2"\h\u28585第1章绪论 358361.1三农田整治工程概述 3306871.2三农田整治工程的目标与任务 416675第2章三农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441092.1土地资源调查 447672.2土地资源评价 5119442.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23106第3章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5224033.1水源工程 587103.1.1水源选择 5297863.1.2水源开发 5158003.1.3水源保护 6242563.2输配水工程 624813.2.1输水工程 637013.2.2配水工程 682743.2.3输配水设施建设 6141893.3蓄水工程 6175223.3.1蓄水设施规划 6156333.3.2蓄水设施建设 6286993.3.3蓄水设施管理 6195823.4灌溉排水工程 6128693.4.1灌溉制度 6158243.4.2灌溉方式 670373.4.3排水工程 773593.4.4灌溉排水设施建设 714478第4章土壤改良与肥力提升 7315054.1土壤改良技术 7214164.1.1深耕深松 79434.1.2土壤调理剂应用 7142414.1.3留茬与秸秆还田 7152064.1.4盐碱地改良 7200244.2肥力提升技术 711704.2.1有机肥施用 7311114.2.2矿物肥料施用 7259294.2.3生物肥料施用 8189614.2.4水肥一体化 8193944.3土壤侵蚀防治 8322564.3.1植被恢复 8110184.3.2梯田建设 8234384.3.3建设护坡工程 8231104.3.4农业耕作措施 818372第5章农田道路与农田防护林建设 8130685.1农田道路规划与设计 8173725.1.1道路规划原则 840055.1.2道路设计要求 838545.2农田防护林配置 941455.2.1防护林功能 9224325.2.2防护林配置原则 915325.2.3防护林建设技术 9320915.3生态停车场与休息区建设 978275.3.1生态停车场建设 9145605.3.2休息区建设 929775第6章农田整治工程技术 10221276.1土地平整技术 1062616.1.1概述 10266566.1.2技术要求 1028456.1.3施工技术 10129546.2土地改良技术 10305856.2.1概述 10288756.2.2技术要求 10325676.2.3改良技术 10118336.3农田水利设施工程技术 11302276.3.1概述 11135256.3.2技术要求 11140346.3.3施工技术 1112927第7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1177257.1农业生态保护技术 1170717.1.1农田土壤保护技术 11196747.1.2农田水资源保护技术 11152227.1.3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12190527.2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2102677.2.1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 12242017.2.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2161927.3生态农业模式构建 12311717.3.1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12148967.3.2低碳农业模式 12223297.3.3智慧农业模式 1268197.3.4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128327第8章农田整治工程管理与维护 13326088.1工程项目管理 13118948.1.1项目组织与管理架构 1399258.1.2项目进度管理 13132688.1.3项目成本管理 13221848.1.4项目合同管理 13195448.2工程质量监理 13236038.2.1监理组织与职责 13306068.2.2监理工作程序与方法 13111758.2.3工程质量验收 1320638.3工程维护与运营 13100248.3.1工程维护 1345058.3.2运营管理 1333318.3.3信息化管理 13298888.3.4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14207498.3.5持续改进与优化 1423885第9章农田整治工程监测与评估 145219.1工程监测技术 14288169.1.1监测目的与任务 1490209.1.2监测方法与技术 1449009.1.3监测数据管理与分析 14254919.2整治效果评估 14107509.2.1评估目的与内容 1499939.2.2评估方法与技术 1563269.2.3评估结果应用 15154079.3长效机制建设 1539579.3.1长效机制构建原则 1599879.3.2长效机制建设内容 1533049.3.3长效机制实施与监管 1529565第10章农田整治工程案例与经验借鉴 162384110.1国内外农田整治工程案例 162187910.1.1国内案例 162569610.1.2国外案例 161864910.2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161561910.2.1案例分析 161541410.2.2经验总结 171081210.3农田整治工程发展趋势与展望 17第1章绪论1.1三农田整治工程概述三农田整治工程是指在我国农业生产中,针对三类农田(低产田、中低产田和高标准农田)实施的一系列土地整理、土壤改良、水资源合理利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保护措施的总称。该工程旨在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三农田整治工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土壤学、水利学、农业工程学、生态学等,是典型的综合性系统工程。1.2三农田整治工程的目标与任务(1)目标①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③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④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任务①土地整理:对农田进行土地平整、田块归并、土地改良等,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②土壤改良:采用生物、化学、物理等方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③水资源合理利用: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排水条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④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道路、农田防护林网、农田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条件;⑤生态保护: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水土保持、农田污染治理等措施,保障农业生态环境良好;⑥技术研究与推广:研究三农田整治工程关键技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工程效益。通过以上任务的实施,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农业持续发展。第2章三农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2.1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是农田整治工程的基础工作,旨在准确掌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利用状况。其主要任务包括:(1)收集相关资料:收集区域内的地理、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资料,以及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农田基础设施等人文条件资料。(2)现场调查:采用实地踏勘、测量、采样等方法,对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现状等进行调查。(3)数据整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和现场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土地资源评价提供基础数据。2.2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是对土地资源的质量、利用潜力、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为农田整治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1)土地质量评价:根据土壤类型、肥力、质地、酸碱度等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价。(2)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潜力和限制因素,评估土地资源的开发潜力。(3)生态环境评价:从生态保护角度,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为农田整治工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2.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的类型、结构、布局、效益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为优化土地利用提供参考。其主要分析内容包括:(1)土地利用类型: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将土地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类型,并分析各类土地利用的占比和空间分布。(2)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各类土地利用的结构特征,如耕地中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比例,林地中乔木、灌木的比例等。(3)土地利用布局:研究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分析其合理性和优化方向。(4)土地利用效益:评估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农田整治工程提供决策依据。通过以上分析,为农田整治工程提供科学、合理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成果,为工程实施提供有力支持。第3章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3.1水源工程3.1.1水源选择在选择三农田水利设施的水源时,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资源分布等因素,综合评估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资源。优先考虑地表水作为灌溉水源。3.1.2水源开发针对不同水源类型,采取相应的水源开发措施。地表水源开发主要包括水库、塘坝、引水工程等;地下水开发主要包括井灌、泉水利用等。3.1.3水源保护加强水源保护,保证水质安全。采取水土保持、水源地保护、污染源治理等措施,降低水源污染风险。3.2输配水工程3.2.1输水工程根据三农田的分布和地形条件,合理设计输水渠道、管道等设施。输水工程应充分考虑输水距离、输水损失、工程投资等因素。3.2.2配水工程配水工程主要包括分水口、节制闸、调节池等设施,实现农田灌溉用水的合理分配和调控。3.2.3输配水设施建设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选用适宜的材料和施工工艺,保证输配水设施的建设质量。3.3蓄水工程3.3.1蓄水设施规划根据三农田的需水量和水源条件,合理规划蓄水设施规模和布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3.3.2蓄水设施建设包括水库、塘坝、水池等蓄水设施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保证工程安全稳定。3.3.3蓄水设施管理建立健全蓄水设施管理制度,加强设施运行维护,保证蓄水设施正常运行。3.4灌溉排水工程3.4.1灌溉制度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水量,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实现农田水分的合理调控。3.4.2灌溉方式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如地面灌溉、喷灌、滴灌等,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3.4.3排水工程合理规划排水系统,降低农田地下水位,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田生产能力。3.4.4灌溉排水设施建设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建设灌溉排水设施,保证工程质量和运行安全。第4章土壤改良与肥力提升4.1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作物生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章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壤改良技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质量,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4.1.1深耕深松深耕深松是指在一定深度范围内翻耕或深松土壤,打破硬土层,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透气性和渗水性,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4.1.2土壤调理剂应用土壤调理剂是一种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物质。根据土壤性质和作物需求,合理选用土壤调理剂,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4.1.3留茬与秸秆还田留茬与秸秆还田是指将作物收获后的残茬和秸秆翻入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4.1.4盐碱地改良针对盐碱地土壤,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改良,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4.2肥力提升技术提高土壤肥力是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以下为几种常用的肥力提升技术。4.2.1有机肥施用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合理施用有机肥,有利于作物吸收养分,提高产量和品质。4.2.2矿物肥料施用矿物肥料是指含有作物生长所需养分的无机肥料。根据土壤诊断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矿物肥料,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4.2.3生物肥料施用生物肥料是含有活性微生物的肥料,能够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吸收养分。4.2.4水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合理调配肥水比例,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4.3土壤侵蚀防治土壤侵蚀是导致农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为保护土壤资源,以下为几种土壤侵蚀防治技术。4.3.1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种植草地等方式,恢复植被,增加土壤覆盖,减少水土流失。4.3.2梯田建设在坡耕地修建梯田,减缓坡度,降低水土流失风险。4.3.3建设护坡工程采用土木工程措施,如修建坡脚砌筑、坡面网格等,防止土壤侵蚀。4.3.4农业耕作措施采用合理的农业耕作措施,如等高耕作、横坡耕作等,减少土壤侵蚀。第5章农田道路与农田防护林建设5.1农田道路规划与设计5.1.1道路规划原则符合农业生产需求,便于农事操作和农产品运输;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降低建设成本;保障交通安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尽量减少对耕地的占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1.2道路设计要求道路等级划分明确,根据不同等级设定相应的宽度、线形和结构;路基稳定,排水良好,保证道路使用寿命;道路绿化及照明设施齐全,提高道路景观效果和行车安全;道路交叉口、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5.2农田防护林配置5.2.1防护林功能防风固沙,降低风速,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5.2.2防护林配置原则根据农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树种;防护林带布局合理,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防护林带宽度和密度适宜,以满足防护功能需求;防护林带与农田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相结合,提高整体效益。5.2.3防护林建设技术选用优质苗木,提高造林成活率;采用合理的造林密度和混交方式,提高林分稳定性;加强防护林抚育管理,保证防护效果;结合农田水利设施,提高防护林的水分利用效率。5.3生态停车场与休息区建设5.3.1生态停车场建设选择适宜的停车场位置,避免占用耕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停车场布局合理,充分考虑车辆进出、停放和行驶安全;采用透水铺装材料,提高雨水利用率,减少径流污染;增加停车场绿化,提高生态效益。5.3.2休息区建设结合农田景观和地形地貌,设置休息区;提供必要的休息设施,如座椅、凉亭、公共卫生设施等;休息区绿化植物配置合理,注重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打造具有特色的休息环境。第6章农田整治工程技术6.1土地平整技术6.1.1概述土地平整是农田整治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消除地面起伏,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灌排条件,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基础。本节主要介绍土地平整的技术要求及方法。6.1.2技术要求(1)地形分析:根据地形地貌、土壤性质、农田水利设施等因素,确定土地平整的范围和设计高程。(2)设计标准:参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保证土地平整后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3)施工方法: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进行土地平整,保证施工质量。6.1.3施工技术(1)机械平整:运用推土机、挖掘机、铲运机等机械设备进行土地平整,提高施工效率。(2)人工平整:在机械设备难以施工的地区,采用人工方法进行土地平整。(3)平整质量检验:通过设立高程控制点,检查土地平整后的高程和平整度。6.2土地改良技术6.2.1概述土地改良是提高农田质量、增加农业产出的重要措施。本节主要介绍土地改良的技术方法及效果。6.2.2技术要求(1)土壤分析:根据土壤类型、质地、肥力等因素,确定改良措施。(2)改良目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提高农田水分利用率。6.2.3改良技术(1)物理改良:采用深翻、松土等方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气性。(2)化学改良:通过施用有机肥、化肥、石灰等物质,调整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肥力。(3)生物改良:引入有益微生物、蚯蚓等生物,提高土壤生物活性,促进土壤肥力的提升。6.3农田水利设施工程技术6.3.1概述农田水利设施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本节主要介绍农田水利设施的设计、施工及管理技术。6.3.2技术要求(1)水源保障:合理规划水源地,保证农田灌溉需求。(2)设施布局:根据农田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布局水利设施。(3)设计标准:参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保证水利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6.3.3施工技术(1)渠道工程:包括渠道设计、施工及衬砌技术,提高渠道输水效率。(2)水源工程:包括水库、塘坝、机井等水源设施的建设技术。(3)排水工程:采用明渠、暗管、泵站等设施,降低农田地下水位,改善土壤环境。(4)设施维护与管理:建立健全水利设施维护管理制度,保证设施长期稳定运行。第7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7.1农业生态保护技术7.1.1农田土壤保护技术土壤侵蚀防治技术土壤质量提升技术土壤污染治理技术7.1.2农田水资源保护技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优化农业节水技术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7.1.3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提升技术生态隔离带建设技术7.2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7.2.1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畜禽粪便处理技术农作物秸秆处理技术农膜回收与处理技术7.2.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有机肥制备技术生物气体发电技术农作物秸秆复合材料制备技术7.3生态农业模式构建7.3.1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种养结合模式产业链延伸模式生态农业园区模式7.3.2低碳农业模式节能减排技术低碳种植技术低碳养殖技术7.3.3智慧农业模式农业信息化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7.3.4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示范园区规划与设计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生态农业管理与评价体系建设第8章农田整治工程管理与维护8.1工程项目管理8.1.1项目组织与管理架构本节主要阐述农田整治工程项目的组织架构及其管理职能,包括项目指挥部、项目管理办公室、施工队伍等各部门的设置与职责划分。8.1.2项目进度管理介绍农田整治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实施和监控,以及进度调整的方法与措施。8.1.3项目成本管理分析农田整治工程项目的成本构成、预算编制、成本控制及成本分析等内容。8.1.4项目合同管理阐述项目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及终止等方面的管理要求。8.2工程质量监理8.2.1监理组织与职责介绍工程质量监理的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及其职责。8.2.2监理工作程序与方法阐述监理工作流程、检查与验收方法、质量问题的处理等。8.2.3工程质量验收分析工程质量验收的标准、程序及验收内容。8.3工程维护与运营8.3.1工程维护介绍农田整治工程设施的日常维护、季节性维护及特殊情况下的应急维护措施。8.3.2运营管理阐述农田整治工程设施运营管理的内容、目标与方法。8.3.3信息化管理探讨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整治工程管理与维护中的应用,包括监测、预警、数据管理等。8.3.4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分析农田整治工程在运营过程中如何实现节能减排,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8.3.5持续改进与优化提出针对农田整治工程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与优化的策略和方法。第9章农田整治工程监测与评估9.1工程监测技术9.1.1监测目的与任务农田整治工程监测旨在实时掌握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及生态环境变化,为工程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监测任务主要包括:工程进度监测、工程质量监测、生态环境监测及社会经济影响评估。9.1.2监测方法与技术(1)工程进度监测:采用现场巡查、遥感影像解译等方法,对工程进度进行实时监测。(2)工程质量监测:通过现场检测、实验室分析等手段,对工程质量进行定期检查。(3)生态环境监测:利用地面观测、遥感技术、生态模型等方法,对农田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4)社会经济影响评估: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统计分析等方法,评估工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9.1.3监测数据管理与分析建立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规范化管理。运用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分析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工程评估提供依据。9.2整治效果评估9.2.1评估目的与内容整治效果评估旨在评价农田整治工程实施后的综合效果,为政策调整和工程优化提供参考。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农田生产能力、生态环境质量、农民受益程度、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9.2.2评估方法与技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包括:(1)农田生产能力评估:通过产量、产值等指标,评价工程对农田生产能力的影响。(2)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利用生态环境指标,评价工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度。(3)农民受益程度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农民对工程的满意度及受益情况。(4)社会经济影响评估:运用宏观经济分析方法,评估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9.2.3评估结果应用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工程实施方案,优化工程设计,提高工程效益。同时为政策制定、工程管理提供决策依据。9.3长效机制建设9.3.1长效机制构建原则遵循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法制保障的原则,构建农田整治工程长效机制。9.3.2长效机制建设内容(1)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农田整治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职责和权益。(2)工程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工程管理机构,加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管理。(3)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保证工程资金需求。(4)科技支撑体系: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5)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