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林业生产技术操作手册_第1页
三农村林业生产技术操作手册_第2页
三农村林业生产技术操作手册_第3页
三农村林业生产技术操作手册_第4页
三农村林业生产技术操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林业生产技术操作手册TOC\o"1-2"\h\u16614第1章林业生产概述 4220821.1林业生产的重要性 4110991.2我国林业资源现状与展望 412023第2章林地选择与规划 551512.1林地选择的基本原则 5272952.2林地规划与设计 549632.3林地整理与改良 66592第3章树种选择与良种繁育 6134093.1树种选择的原则与依据 631423.1.1生态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的树种,以保证树木生长健康,提高造林成活率。 6149543.1.2经济效益原则:选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市场需求的树种,以提高林业生产的收益。 6181653.1.3生态功能原则:选择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的树种,以提高林分的生态效益。 6294733.1.4多样化原则:为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应选择多种树种进行混交造林。 7299853.1.5依据造林目的:根据造林目的(如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等)选择相应的树种。 7101773.2主要造林树种的特性与应用 7167533.2.1松树: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用材林、防护林和园林绿化。 734263.2.2柏树:生长迅速,耐干旱、耐瘠薄,抗病虫害,适用于荒山造林、园林绿化和陵园绿化。 755003.2.3杨树:生长快,适应性强,可用于防护林、用材林和城市绿化。 7216563.2.4柳树:耐湿、耐寒,生长迅速,适用于河岸防护、湿地恢复和城市绿化。 7326343.2.5桦树:适应性强,生长快速,可用于用材林、防护林和城市绿化。 7150763.2.6榉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用于高档家具、木地板等,适用于经济林造林。 7139273.3良种繁育技术 7217083.3.1选择育种:通过选择生长快、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单株进行繁育,以获得优良品种。 7144033.3.2杂交育种:将不同品种或种间的优良性状进行杂交,产生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 7157683.3.3砧木嫁接:利用砧木的优良性状,将优良品种的接穗嫁接在砧木上,提高树木的抗寒、抗旱、抗病虫害能力。 770033.3.4播种繁殖:选择成熟、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播种,通过种子繁殖优良品种。 75123.3.5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优良品种。 7129813.3.6分株繁殖:将优良品种的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分株繁殖,保持原品种的优良性状。 81366第4章造林技术 8264004.1造林方法与季节 8237914.1.1造林方法 8290394.1.2造林季节 8153144.2造林密度与配置 8184134.2.1造林密度 864004.2.2造林配置 8245884.3造林施工与质量要求 8196614.3.1造林施工 8119864.3.2质量要求 91564第5章林木抚育管理 9260205.1抚育间伐与修枝 9160085.1.1抚育间伐 957155.1.2修枝 9196445.2林木施肥与灌溉 91495.2.1施肥 9282865.2.2灌溉 1072545.3病虫害防治与防火 10123585.3.1病虫害防治 10203555.3.2防火 101618第6章经济林栽培与管理 10295036.1经济林树种选择与配置 10193536.1.1树种选择原则 10111656.1.2树种配置 10156236.2经济林栽培技术 11282496.2.1栽植时间 11317186.2.2栽植方法 11143706.2.3栽植密度 11144476.2.4栽植后的管理 11116406.3经济林抚育管理与采摘 11280996.3.1土壤管理 1128526.3.2水分管理 1189346.3.3肥料管理 11112286.3.4修剪与疏枝 111226.3.5病虫害防治 11213896.3.6采摘管理 11187526.3.7轮伐期与更新 1213913第7章生态林建设与保护 12296077.1生态林树种选择与配置 1282877.1.1树种选择原则 12217597.1.2树种配置方法 1232537.2生态林建设技术 1248667.2.1造林整地 12115847.2.2造林方法 12304097.2.3栽植技术 12128827.2.4幼林抚育 12216257.3生态林保护与监测 12225817.3.1森林防火 1254027.3.2病虫害防治 13128127.3.3生态林监测 1372987.3.4生态补偿机制 139390第8章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13213038.1林业资源合理利用原则 13228858.1.1保护生态环境:在进行林业资源利用时,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1373438.1.2合理采伐:遵循森林生长周期和自然更新规律,实行合理采伐,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13286118.1.3优化资源配置:根据林业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和生长条件,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311238.1.4综合利用: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多种功能,实现木材、林果、竹藤、药材等多种资源的综合利用。 13120008.1.5生态补偿:在林业资源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生态补偿。 131308.2林产品加工与利用 13147818.2.1木材加工:采用现代木材加工技术,提高木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主要包括木材干燥、锯材、木材表面装饰等。 13244048.2.2人造板生产:利用木材剩余物、小径材等资源,生产人造板,提高资源利用率。 13101548.2.3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林业剩余物、林业废弃物等资源,开发生物质能源,如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燃料等。 13236848.2.4林药开发: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中的药用植物,开展林药种植、加工和利用。 14104568.2.5林产品深加工:对林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如家具、工艺品、食品等。 1415128.3林业产业链的延伸与发展 14247038.3.1产业链上游:加强林木种苗繁育、造林、抚育等环节,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产量。 1450098.3.2产业链中游:发展木材采伐、运输、加工等环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4105678.3.3产业链下游:拓展林产品销售、物流、电商平台等渠道,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14135898.3.4产业链延伸:结合旅游业、文化产业、健康产业等,开发林业相关的休闲、体验、养生等产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14240128.3.5产业技术创新:加强林业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149846第9章林业生产信息化管理 14200899.1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与现状 14125749.2林业生产信息采集与处理 1459059.2.1信息采集 1486389.2.2信息处理 15229399.3林业生产信息化技术应用 15169099.3.1智能监测技术 15208749.3.2无人机技术 1576249.3.3大数据分析技术 1523989.3.4云计算技术 15215979.3.5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153598第10章林业政策与法规 15130910.1我国林业政策体系 15588210.1.1林业政策概述 15459910.1.2我国主要林业政策 16363910.2林业法规与执法监督 16537710.2.1林业法规概述 16113910.2.2主要林业法规 16188810.2.3执法监督 161350710.3林业产权与经营制度改革趋势 161952810.3.1林业产权制度概述 16821810.3.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161054410.3.3国有林权制度改革 171772210.3.4林业经营制度改革趋势 17第1章林业生产概述1.1林业生产的重要性林业生产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林业生产能够提供大量的木材、竹材等原材料,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求。森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功能,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林业生产还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1.2我国林业资源现状与展望我国林业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林业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地区森林资源较为丰富,而西部地区则相对匮乏。林业生产中还存在森林质量不高、树种单一、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展望未来,我国林业生产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发展:(1)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优化森林结构,加大珍贵树种培育力度,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2)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林、竹林、速生丰产林等,提高林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3)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林业技术,提高我国林业生产水平。(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林业政策体系,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林业生产,推动林业产业发展。(5)强化森林资源管理。严格执行森林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非法采伐、毁林开荒等违法行为,保证森林资源安全。通过以上措施,我国林业生产将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第2章林地选择与规划2.1林地选择的基本原则林地选择是林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林木生长的优劣。在进行林地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适宜性原则: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充分考虑立地条件,保证林木生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2)经济效益原则:选择经济效益较高的树种和造林模式,提高林业生产的投资回报率。(3)生态保护原则:选择具有较强生态功能、能改善生态环境的树种,促进生态平衡。(4)可持续经营原则:充分考虑林地的长期利用,合理规划造林密度、树种搭配和经营周期,实现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5)社会需求原则: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市场需求,选择符合社会需求的树种和造林模式。2.2林地规划与设计林地规划与设计是保证林业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造林树种的选择:根据林地立地条件、气候特点、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2)造林密度:根据树种特性、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合理确定造林密度,以提高林分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3)混交模式:根据树种生态特性,合理搭配阔叶树与针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提高林分的生态稳定性和经济效益。(4)林分结构设计:合理配置林层、林带、林隙等,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的光能利用率和生长空间。(5)造林时间: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造林季节,保证苗木成活。2.3林地整理与改良林地整理与改良是提高林地生产力、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林地清理:清除林地上妨碍造林和影响林木生长的杂物,如杂草、石块、废弃物料等。(2)整地:根据造林树种和立地条件,采用全面整地、带状整地、穴状整地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3)土壤改良:针对土壤贫瘠、酸碱度不适等问题,采取施用有机肥、石灰、土壤调理剂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适宜性。(4)灌溉与排水:根据林地的水分条件,合理配置灌溉设施和排水系统,保证林木生长所需水分。(5)防护措施:为防止水土流失、风蚀等自然灾害,采取设置防护林带、梯田整地、地膜覆盖等措施,保护林地生态环境。第3章树种选择与良种繁育3.1树种选择的原则与依据在进行林业生产过程中,树种选择,它直接关系到林业生产的成效。以下是树种选择的原则与依据:3.1.1生态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的树种,以保证树木生长健康,提高造林成活率。3.1.2经济效益原则:选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市场需求的树种,以提高林业生产的收益。3.1.3生态功能原则:选择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的树种,以提高林分的生态效益。3.1.4多样化原则:为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应选择多种树种进行混交造林。3.1.5依据造林目的:根据造林目的(如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等)选择相应的树种。3.2主要造林树种的特性与应用以下是几种主要造林树种的特性与应用:3.2.1松树: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用材林、防护林和园林绿化。3.2.2柏树:生长迅速,耐干旱、耐瘠薄,抗病虫害,适用于荒山造林、园林绿化和陵园绿化。3.2.3杨树:生长快,适应性强,可用于防护林、用材林和城市绿化。3.2.4柳树:耐湿、耐寒,生长迅速,适用于河岸防护、湿地恢复和城市绿化。3.2.5桦树:适应性强,生长快速,可用于用材林、防护林和城市绿化。3.2.6榉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用于高档家具、木地板等,适用于经济林造林。3.3良种繁育技术良种繁育是提高树木生长速度和品质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良种繁育技术:3.3.1选择育种:通过选择生长快、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单株进行繁育,以获得优良品种。3.3.2杂交育种:将不同品种或种间的优良性状进行杂交,产生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3.3.3砧木嫁接:利用砧木的优良性状,将优良品种的接穗嫁接在砧木上,提高树木的抗寒、抗旱、抗病虫害能力。3.3.4播种繁殖:选择成熟、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播种,通过种子繁殖优良品种。3.3.5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优良品种。3.3.6分株繁殖:将优良品种的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分株繁殖,保持原品种的优良性状。第4章造林技术4.1造林方法与季节4.1.1造林方法(1)播种造林:适用于种子发芽率高、生长迅速的树种。在造林前,应进行种子处理,提高发芽率。(2)植苗造林:选择优质苗木,按照一定的规格要求进行栽植。(3)插条造林:适用于柳树、杨树等易生根的树种,选择生长健壮的枝条进行扦插。(4)分株造林:适用于根蘖性强的树种,将母树的根蘖分割后栽植。4.1.2造林季节(1)春季造林:一般在3月至5月进行,此时气温适宜,土壤湿润,有利于苗木成活。(2)秋季造林:一般在9月至11月进行,此时气温逐渐降低,苗木生长缓慢,有利于提高成活率。4.2造林密度与配置4.2.1造林密度造林密度应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树种特性、培育目标等因素确定。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林分生长速度和木材质量。4.2.2造林配置(1)均匀配置:适用于纯林,按一定的株行距均匀分布。(2)三角形配置:适用于乔灌混交林,乔木与灌木按三角形排列。(3)正方形配置:适用于乔灌混交林,乔木与灌木按正方形排列。4.3造林施工与质量要求4.3.1造林施工(1)整地: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进行翻土、松土、平整等,为苗木生长创造良好条件。(2)挖坑:根据苗木规格要求,挖好栽植坑,保证坑深、坑宽适宜。(3)栽植:将苗木放入坑内,使根系舒展,填土踏实,浇透水。(4)抚育管理:包括除草、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保证造林成效。4.3.2质量要求(1)苗木质量:选用优质苗木,要求苗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根系完整。(2)造林成活率:要求造林后成活率达到90%以上。(3)造林保存率:要求造林后3年保存率达到85%以上。(4)林分生长:要求林分生长良好,符合培育目标。第5章林木抚育管理5.1抚育间伐与修枝5.1.1抚育间伐林木抚育间伐是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间伐应根据林分生长发育阶段、树种特性、立地条件和培育目标等因素确定。间伐强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应根据林分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间伐强度。(1)间伐时间:一般在林木胸径达到1015cm时进行首次间伐,之后每隔58年进行一次。(2)间伐方法:采用下层疏伐、上层疏伐、综合疏伐等方法,保留优良木、有益木,去除生长不良、病虫害严重、干形扭曲的林木。5.1.2修枝修枝是清除林木主干上的侧枝,以提高林木干形质量、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1)修枝时间:一般在树木生长季节进行,以冬末春初为宜。(2)修枝方法:采用人工修枝或机械修枝,修除枯死枝、病虫枝、交叉枝、内向枝等,保留向外生长、分布均匀的侧枝。5.2林木施肥与灌溉5.2.1施肥施肥是补充林木生长所需营养,提高林分生长速度和改善木材质量的重要措施。(1)施肥时期:一般在树木生长季节进行,以春末夏初为宜。(2)施肥种类:根据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需求,选择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3)施肥方法:采用穴施、条施、撒施等方法,施肥后及时覆土。5.2.2灌溉灌溉是保证林木生长所需水分,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重要措施。(1)灌溉时期:根据土壤水分状况、气候条件和林木生长需求,合理安排灌溉时期。(2)灌溉方法:采用地面灌溉、喷灌、滴灌等方法,保证水分均匀分布。5.3病虫害防治与防火5.3.1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林木健康生长,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措施。(1)病虫害监测: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2)防治方法: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优先选择环保、低毒、高效的防治措施。5.3.2防火防火是保护森林资源,降低火灾损失的重要措施。(1)防火宣传: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提高林农防火意识。(2)防火措施:建立健全防火组织,加强火源管理,定期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提高火灾扑救能力。第6章经济林栽培与管理6.1经济林树种选择与配置6.1.1树种选择原则在选择经济林树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适地适树,优先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树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选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良好的生态功能的树种;注重树种多样性,避免单一树种造成的生态风险。6.1.2树种配置根据地形、土壤、光照等条件,合理配置不同树种。提倡乔灌结合、针阔叶树结合、速生与慢生树种结合,以提高经济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6.2经济林栽培技术6.2.1栽植时间选择适宜的栽植季节,一般为春季和秋季,避免高温、干旱和严寒季节栽植。6.2.2栽植方法采用穴植法,挖穴规格应大于苗木根系范围,保证苗木根系充分伸展。栽植时,应将苗木放入穴,填土时分层踏实,使土壤与根系紧密接触。6.2.3栽植密度根据树种特性、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栽植密度。一般而言,初植密度宜控制在每亩80120株。6.2.4栽植后的管理及时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适时进行修剪,去除病弱枝,促进苗木生长;加强病虫害防治,保证苗木健康成长。6.3经济林抚育管理与采摘6.3.1土壤管理加强土壤改良,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合理进行中耕、深翻,保持土壤疏松,利于根系生长。6.3.2水分管理根据树种需水特性、气候条件和土壤湿度,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保证水分供应平衡。6.3.3肥料管理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树种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生物肥料,提高经济林产量和品质。6.3.4修剪与疏枝根据树种生长特性和经济林功能,进行合理的修剪和疏枝,调整树体结构,促进优质高产。6.3.5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6.3.6采摘管理根据树种成熟期,合理安排采摘时间,采用科学采摘方法,保证产品质量和树体生长。6.3.7轮伐期与更新根据树种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确定合理的轮伐期,适时进行经济林更新,保持经济林持续稳定发展。第7章生态林建设与保护7.1生态林树种选择与配置7.1.1树种选择原则在选择生态林树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适地适树,优先选择乡土树种;考虑生态功能,选择具有较强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作用的树种;注重生物多样性,合理搭配不同树种。7.1.2树种配置方法根据不同地形、土壤、气候等条件,采用以下配置方法:混交林配置,将针叶树与阔叶树、常绿树与落叶树进行混交;复层林配置,将速生树与慢生树、喜光树与耐阴树进行搭配;乔灌草结合,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提高生态效益。7.2生态林建设技术7.2.1造林整地造林前应进行整地,包括清理杂灌、翻耕、平整土地等,为树木生长创造良好条件。7.2.2造林方法采用穴状、鱼鳞坑等造林方法,根据不同树种和立地条件,合理确定造林密度。7.2.3栽植技术选择合适的栽植季节,采用生根粉、保水剂等辅助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7.2.4幼林抚育加强幼林抚育管理,包括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修剪等,保证幼林健康生长。7.3生态林保护与监测7.3.1森林防火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和火源管理,建立健全森林火灾预警和扑救体系。7.3.2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采用生物、化学、物理等综合措施,有效防治林业有害生物。7.3.3生态林监测建立生态林监测体系,定期对生态林的生长状况、生态效益等进行评估,为生态林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7.3.4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林建设者和经营者给予适当补偿,促进生态林可持续发展。第8章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8.1林业资源合理利用原则8.1.1保护生态环境:在进行林业资源利用时,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8.1.2合理采伐:遵循森林生长周期和自然更新规律,实行合理采伐,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8.1.3优化资源配置:根据林业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和生长条件,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8.1.4综合利用: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多种功能,实现木材、林果、竹藤、药材等多种资源的综合利用。8.1.5生态补偿:在林业资源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生态补偿。8.2林产品加工与利用8.2.1木材加工:采用现代木材加工技术,提高木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主要包括木材干燥、锯材、木材表面装饰等。8.2.2人造板生产:利用木材剩余物、小径材等资源,生产人造板,提高资源利用率。8.2.3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林业剩余物、林业废弃物等资源,开发生物质能源,如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燃料等。8.2.4林药开发: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中的药用植物,开展林药种植、加工和利用。8.2.5林产品深加工:对林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如家具、工艺品、食品等。8.3林业产业链的延伸与发展8.3.1产业链上游:加强林木种苗繁育、造林、抚育等环节,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产量。8.3.2产业链中游:发展木材采伐、运输、加工等环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8.3.3产业链下游:拓展林产品销售、物流、电商平台等渠道,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8.3.4产业链延伸:结合旅游业、文化产业、健康产业等,开发林业相关的休闲、体验、养生等产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8.3.5产业技术创新:加强林业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第9章林业生产信息化管理9.1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与现状信息化管理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林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林业生产信息化管理已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当前,我国林业生产信息化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迅猛,已初步形成涵盖数据采集、处理、应用等环节的管理体系。9.2林业生产信息采集与处理9.2.1信息采集林业生产信息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林木生长信息:包括树高、胸径、冠幅等生长指标。(2)土壤信息:土壤类型、质地、肥力等。(3)气候信息:温度、湿度、降水量等。(4)病虫害信息:病虫害种类、分布、危害程度等。(5)生产经营信息:造林面积、树种组成、造林密度等。9.2.2信息处理采集到的林业生产信息需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为生产决策提供依据。信息处理主要包括:(1)数据清洗:去除重复、错误和不完整的数据。(2)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挖掘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3)数据可视化: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数据分析结果。9.3林业生产信息化技术应用9.3.1智能监测技术利用物联网、遥感等手段,实时监测林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指标,为生产管理提供数据支持。9.3.2无人机技术无人机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病虫害监测、造林验收、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