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科学家用灭活的病毒把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灭活病毒的作用是()A.病毒比较小,可钻入细胞内B.灭活的病毒已完全死亡,死亡的病毒可以让细胞聚集C.灭活的病毒已失去感染活性,对各种动物细胞不造成破坏,但所保留的融合活性,使不同的细胞进行融合D.灭活的病毒带有目的基因,通过融合可以让杂合细胞带有目的基因2.下列关于PCR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PCR技术建立在对扩增的目的基因序列完全已知的基础上B.该技术需要解旋酶和热稳定的DNA聚合酶C.该技术需要一对特异性的引物,要求一对引物的序列是互补的D.该技术应用体内DNA双链复制原理,也需要模板、原料、酶等条件3.下图是某地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图,其中a、b、c分别代表高山、森林、海洋。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图中b地区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图中b地区苔藓植物已经不存在,被占据优势的木本植物完全取代C.图中c地区藻类植物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有利于对环境中O2的利用D.图中影响植物分布的关键因素:a、b、c区域都是光照强度4.家兔的内分泌系统与人体相似。下图为其下丘脑与部分其他内分泌腺或效应功能关系示意图,A~D代表相关激素。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若处于寒冷环境中,则激素A对C的分泌量有促进作用,体现了体液调节中的分级调节B.图中虚线所示箭头表示激素的分泌调节存在反馈调节C.图中所示激素中只有D可参与血糖调节D.肾小管管壁细胞存在激素B和激素C的受体5.“断食清肠”的减肥方法主要是绝食,科学证明这种做法对身体危害较大。在绝食期间,体内分泌量比正常进食明显增加的激素是()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6.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出率与迁入率7.下列有关不同生物群落生物的叙述,均错误的一项是()①热带雨林中的藤本植物非常发达,靠攀缘高大乔木生长,并能充分利用光能②华北地区分布着落叶阔叶林,春天开放的多数是虫媒花③热带雨林中的植物芽有鳞片,防止水分过度蒸发④草原某些植物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水分⑤荒漠中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尿素的形式排出含氮废物⑥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④⑤⑥8.(10分)γ-氨基丁酸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γ-氨基丁酸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可以推断γ-氨基丁酸可促进突触后神经元兴奋C.癫痫病人体内γ-氨基丁酸的量偏低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D.γ-氨基丁酸的释放会导致突触前膜的膜面积增大二、非选择题9.(10分)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妊娠(在怀孕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其子代健康会长期受影响,且该现象可能与PGC-1α基因的表观遗传修饰相关。为探究怀孕前患糖尿病对子代的影响及影响是否与PGC-1α基因的表观遗传修饰相关,研究小组拟用大鼠进行以下实验:①取足够数量已怀孕一周的雌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②对甲组雌鼠给予高糖高脂饮食,使其持续呈现糖尿病症状,以得到糖尿病大鼠模型;乙组一直饲喂等量常规饮食;③得到甲、乙两组的子代大鼠;④测定子代大鼠的血糖、胰岛素水平及PGC-1α基因mRNA表达量和甲基化指数。组别空腹血糖/(mmol/L)胰岛素水平/(mu/L)mRNA表达量甲基化指数甲组14.51±1.586160±3.310.89±0.180.73±0.16乙组8.15±0.6529.00±2.471.57±0.470.23±0.56(1)胰岛素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1889年到1920年的几十年里,科学家进行了几百次实验,试图直接通过研磨胰腺提取胰岛素,但总是失败。直接从正常的胰腺提取胰岛素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题中实验组为________组,研究小组发现实验组的处理存在一个问题,请帮忙找出:________________。(3)改进实验组后,结果如表所示。据表中数据推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子代可能患有糖尿病,患该病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据表中数据推测大鼠子代健康与子代基因表观遗传修饰______(选“相关”或“不相关”),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4)糖尿病患者通常要注意低脂低糖饮食。抗性糊精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食品研发人员研发了一种以抗性糊精部分代替低筋面粉的改良饼干。为研究食用这种饼干后的血糖浓度变化,以50g食品级无水葡萄糖为参考食物﹐以改良饼干97.6g(每97.6g改良饼干中含有50g人体可吸收的糖类)作为实验组,进行食用后定时检测血糖浓度,结果如图所示。若要进一步说明饼干的改良效果,实验应再增加的对照组设计是_________。10.(14分)喀斯特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需要经历石漠化阶段→草丛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顶极群落阶段。回答下列问题:(1)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随着演替的进行,一个群落会替代另一个群落,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2)石漠化阶段应该引进优良的草种,如三叶草,而不能引种构树、盐肤木等灌木树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顶极群落阶段,动物具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3)在顶极群落阶段调查发现甲、乙两种鸟存在捕食关系,二者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是捕食者,两种鸟类在长期的共同进化过程中,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11.(14分)长期的甲醛暴露会对人体多个系统造成损伤,尤其是对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具有严重影响。学习、记忆是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之一,研究者欲揭示甲醛暴露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1)神经系统与_____系统、_____系统共同参与机体稳态的调节。学习、记忆有利于提高高等动物对环境的_____。(2)研究者将若干幼年小鼠分别置于染毒柜中,调整甲醛浓度至0.5mg/m3(FA-L)、1.5mg/m3(FA-M)、2.5mg/m3(FA-H),上、下午固定时间各处理1h,持续染毒30天,再进行水迷宫实验,结果见下表。定位航行实验空间探索实验平均逃避潜伏期(s)穿越平台次数(n)游泳距离(mm)对照组(Control)23.162.326873.27FA-L34.131.846172.53FA-M43.241.515125.36FA-H49.461.353618.53①对照组小鼠的处理应为_____。②该实验表明甲醛暴露可导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且与甲醛处理剂量呈正相关,其依据是:与对照组相比,甲醛暴露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_____、穿越平台次数_____、游泳距离_____;且随着甲醛暴露浓度的增加,上述数据的变化越显著。12.植物激素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导生根或生芽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下表为科研人员利用某一兰花品种的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时各阶段的最佳激素配比请回答下列问题:兰花组织培养阶段阶段I阶段II阶段III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诱导形成幼芽诱导生根细胞分裂素浓度(μmol/L)m1m2m3生长素浓度(μmol/L)n1n2n3(1)植物体内生长素是以_______为原料,主要在_______部位合成。在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在促进植物茎长高上表现为_______作用。(2)阶段1称为_______,通常在固体培养基上避光进行,培养基除表中两种激素以及必需的营养成分外还需添加_______,其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用量比值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1.该过程阶段I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与兰花基尖外植体细胞相比,全能性_______。(3)科研人员拟对另一品种的兰花进行组织培养,在生长素浓度保持在n3的情况下,为确定阶段I的细胞分裂素最佳生根浓度,参照表中的激素浓度(m3>2.0),以0.5μmol/L为梯度,设计5个浓度水平的实验,细胞分裂素最高浓度应设为_______μmol/L(4)为了解决兰花生根速度慢、幼苗生存能力羽等问题,科研人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得到了“韭菜——兰花”。①在韭菜和兰花细胞融合前应先利用_______去除细胞壁,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化学方法主要有_______和_______。②操作后虽得到了“韭菜——兰花”植株,但未能实现预想中的“繁殖容易,香气浓郁”,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其中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和电刺激,化学法中的诱导剂一般为聚乙二醇(PEG),生物法中一般用灭活的病毒。【详解】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病毒表面含有的糖蛋白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使细胞相互凝聚,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毒或细菌失去感染能力,但是并不破坏这些病原体的抗原结构,所以C选项正确。故选C。2、D【解析】A、PCR技术建立在对扩增的目的基因序列已知的基础上,但不需要完全已知,只要知道部分核苷酸序列即可合成引物,A错误;B、PCR技术不需要解旋酶,通过高温使氢键断裂,B错误;C、该技术需要一对特异性的引物,要求一对引物的序列不能互补配对,否则引物之间就会相互结合,C错误;D、该技术应用体内DNA双链复制原理,也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条件,D正确。故选D。3、A【解析】a地区不同的海拔高度分布着不同的群落,b地区一个群落内部有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其中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是光强度,c地区是不同光质的光,到达深水层的光主要是短波长的光。【详解】A、某地区分布的所有生物的集合体称为群落,研究b地区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正确;B、图中b地区苔藓植物仍然存在,木本植物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B错误;C、图中c地区藻类植物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有利于对环境中不同光质的利用,C错误;D、图中影响植物分布的关键因素:a区域是温度,b区域是光照强度,c区域是不同光质的光,D错误。故选A。4、C【解析】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属于负反馈调节。2、题图分析:A、B、C、D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详解】A、若处于寒冷环境中,则机体代谢增强,此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使激素C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上升,体现了体液调节中的分级调节,A正确;B、图中虚线所示箭头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中的反馈调节过程,通过反馈调节过程不至于导致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B正确;C、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而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C错误;D、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因此肾小管管壁细胞存在图中激素B(抗利尿激素)的受体,作为组织细胞,其细胞膜上也存在甲状腺激素C的受体,因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为几乎全身的组织细胞,D正确。故选C。5、B【解析】绝食期间,人体的血糖浓度下降,这时体内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一般正常进食,体内血糖浓度升高,体内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因此在绝食期间,体内分泌量比正常进食明显增加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B正确。点睛:本题考察学生对动物激素的生理功能掌握程度,注意一般血糖浓度下降,体内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二者是协同作用。6、C【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详解】A、性引诱剂由雌性害虫散发,吸引雄性害虫,故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会影响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出生率,A正确;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种群个体数,B正确;C、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C错误;D、春运期间,受外来务工人员影响,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出率与迁入率,D正确。故选C。7、B【解析】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作为一个群落所具有的空间分布情况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具有镶嵌现象。【详解】①在热带雨林中,高大乔木生长繁茂,其中藤本植物非常发达,靠攀缘高大乔木生长,从而获得光能,①正确;②华北地区分布着落叶阔叶林,春天多风,开放的多数是风媒花,②错误;③落叶阔叶林中植物的芽具有鳞片,能防止水分过度蒸发,③错误;④草原某些植物根系发达,有利于向纵深方向发展,以利于吸收水分,④正确;⑤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以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如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而不是产生需要更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⑤错误;⑥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经长期自然选择后进化出耐旱的特性,因此,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⑥正确。故选B。8、B【解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神经递质在释放前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A正确;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进入突触后神经元细胞内导致后神经元抑制,γ-氨基丁酸可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B错误;C、释放的γ-氨基丁酸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加入抑制剂后,氨基丁酸转氨酶受到抑制,使γ-氨基丁酸的分解速率降低,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正确;D、突触前膜胞吐释放γ-氨基丁酸,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导致突触前膜的膜面积增大,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1)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胰腺中含有胰蛋白酶(或消化酶),通过研磨胰腺提取胰岛素,胰蛋白酶会水解胰岛素,导致提取失败(2)①.甲②.甲组雌鼠在怀孕后给予高糖高脂饮食以得到糖尿病大鼠模型,不符合怀孕前已患糖尿病的实验要求(3)①.胰岛素抵抗(接受胰岛素的受体不能正常识别并接受胰岛素)②.相关③.甲组子代PGC-1a基因甲基化指数明显高于乙组子代,mRNA表达量低于乙组子代(4)食用含有50g人体可吸收糖类的未改良饼干后,保持其他条件相同,检测血糖浓度【解析】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小问1详解】胰腺还是一种外分泌腺,可以分泌胰蛋白酶,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胰腺分泌胰蛋白酶,直接提取时胰蛋白酶分解胰岛素从而导致提取失败。【小问2详解】由实验处理可知,甲组雌鼠给予高糖高脂饮食,使其持续呈现糖尿病症状,乙组一直饲喂等量常规饮食,说明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糖尿病患者妊娠(即糖尿病合并妊娠),以及妊娠期糖尿病两种情况,前者是在怀孕之前就有糖尿病,后者是在怀孕之前血糖正常,怀孕以后才出现的血糖偏高的情况。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怀孕前患糖尿病对子代的影响及影响是否与PGC-1α基因的表观遗传修饰相关,而实验组甲组雌鼠在怀孕后给予高糖高脂饮食,不符合怀孕前已患糖尿病的实验要求。【小问3详解】对子代小鼠数据分析可知,甲组小鼠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患有糖尿病,但胰岛素水平确高于乙组,说明其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因此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子代可能患有II型糖尿病,原因在于出现了胰岛素抵抗。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甲组小鼠患有糖尿病,甲组子代PGC-1α基因甲基化指数明显高于乙组子代,mRNA表达量低于乙组子代,说明大鼠子代健康与子代基因表观遗传修饰相关。【小问4详解】为研究食用这种饼干后的血糖浓度变化,以50g食品级无水葡萄糖为参考食物﹐以改良饼干97.6g(每97.6g改良饼干中含有50g人体可吸收的糖类)作为实验组,进行食用后定时检测血糖浓度,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无关变量需要相同且适宜,对照组实验设计应为食用(数量要根据具体未改良饼干来推算)未改良饼干(这种未改良饼干中含有50g人体可吸收糖类)后,即对照组食用含有50g人体可吸收糖类的未改良饼干后,保持其他条件相同,检测血糖浓度。【点睛】本题考查人体血糖调节及相关的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人体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作和胰高血糖素的具体作用;明确实验的目的,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10、(1)①.次生②.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等(答出一点即可)(2)①.石漠化条件下,缺乏构树等灌木生存的土壤条件,灌木不易存活而被淘汰②.食物和栖息环境(3)①.乙②.年老、病弱或年幼③.种群发展【解析】1、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物、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人类活动往往会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小问1详解】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为:石漠化阶段→草丛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顶极群落阶段,该演替的起点存在一定的土壤条件,因此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由于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等,因此随着演替的进行,一个群落会替代另一个群落。【小问2详解】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引进植物时需要考虑植物与当地环境的适应性,由于石漠化条件下,缺乏构树、盐肤木等灌木生存的土壤条件,灌木容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被淘汰,因此石漠化阶段应该引进优良的草种,如三叶草,而不能引种构树、盐肤木等灌木树种。动物的分层主要与食物和栖息环境有关。【小问3详解】据图可知,甲的种群数量先增加,乙随后增加,随着乙数量的增加,甲的数量减少,则乙的数量也随着减少,因此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两种鸟类在长期的共同进化过程中,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点睛】本题考查演替和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演替的类型和过程,识记种间关系的判断方法。11、(1)①.内分泌②.免疫(前两空位置可互换)③.适应性(或适应能力)(2)①.将染毒柜的甲醛浓度调整为0,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②.增加③.减少④.减少【解析】1、人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2、表格分析:与对照组比较,随着甲醛浓度的升高,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游泳距离缩短。【小问1详解】机体稳态调节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共同参与机体稳态的调节。学习、记忆有利于提高高等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小问2详解】①根据表格对各实验组的处理情况,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甲醛浓度的变化,所以对照组小鼠的处理应为将染毒柜的甲醛浓度调整为0,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②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甲醛暴露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游泳距离减少;且随着甲醛暴露浓度的增加,上述数据的变化越显著,说明甲醛暴露可导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且与甲醛处理剂量呈正相关。【点睛】本题以实验为载体,考查神经调节、大脑皮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