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与日积
月累
(注释、译文)
第1课古诗三首(第2-3页)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注释:也傍桑阴学种瓜。
耘田:在田间除草。绩麻:把
麻搓成线。各当家:每人担任
一定的工作。未解:不懂。解:
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
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稚子
金盆脱晓冰,彩丝
穿取当银钮。敲
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稚子:幼小
的孩子。
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怔: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磬(qI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玻璃:一种
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译文:
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疑。提
着银锣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那声音就
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
村晚
[宋]雷震草满
池塘水满陂,山衔
落日浸寒漪。牧童
归去横牛背,短笛
无腔信口吹。
注释:陂(bei):
池塘。
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浸:
淹没。
漪(yT):水中的波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归去:回去。
池塘:堤岸。
译文: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日积月累(第16页)
游子吟
[唐]孟郊慈母手中
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注释: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临:将要。
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谁言:言:说。寸草:小草。这里
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报
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
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
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
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
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日积月累(第38页)
鸟鸣涧
[唐]王维人闲桂花
落,夜静春山空。月
出惊山鸟,时鸣春涧
中。
注释:鸟鸣涧:鸟儿在山涧
中鸣叫。人闲:指没有人事活
动相扰。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
一种。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
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时鸣:偶尔(时
而)啼叫。时:时而,偶尔。
译文: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无声的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
片空寂。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
不时地鸣叫。
第9课古诗三首(第54-55页)
从军行
[唐]王昌龄青海
长云暗雪山,孤城
遥望玉门关。黄沙
百战穿金甲,不破
楼兰终不还。
注释: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青海:指青海
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
长云:层层浓云。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孤城:即玉门关。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
北。
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汉时西域国名,
即都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都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
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
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
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
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三万里河东
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
王师又一年。
注释:将晓:快
要天亮。
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
指黄河。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
它很长。
五千仞(re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
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
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触或
触摸。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泪尽:眼泪流干了,
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指暴政。胡,
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
南宋朝廷的军队。译文:
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
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剑外忽
传收蓟北,初闻涕
泪满衣裳。却看妻
子愁何在,漫卷诗
书喜欲狂。白日放
歌须纵酒,青春作
伴好还乡0即从巴
峡穿巫峡,便下襄
阳向洛阳。
注释:
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妻子:
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漫卷(judn)诗书喜
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
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青春:指
春天。作伴:与妻儿一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
属河南,古代城池。译文: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
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
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就从巴峡再
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日积月累(第68页)
凉州词
[唐]王之涣黄河
远上白云间,一片
孤城万仞山。羌笛
何须怨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
注释:
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
唱词。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
载有
《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
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
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
上:远望黄河的源头。孤城:
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
约等于2.3m或2.6m)。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
《杨柳曲》O
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
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
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
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故人西辞
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扬州。孤帆远影碧空
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
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
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
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
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
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
尽头,消失了。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
天边,天边的尽头。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
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第15课自相矛盾(第84页)
楚人有苗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
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如?”其人熊能应也。‘关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本文选自《韩非
子•难一》
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
叶、叶刃带系和凹口散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鬻:
卖。
誉:赞誉,夸耀。
日:说,讲。吾:
我。陷:穿透。
或:有人。以:使
用;用。
子:您,对人的尊称。
何如:怎么样。应:回
答。利:锋利,锐利。
其:助词。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弗能:不能。
之:的。鬻
(yu):卖。
者:...的人。
莫:没有什么。
夫:放在首句,表示将发议论。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
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
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
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
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
这个世界上。
日积月累(第92页)豆蔻年华:指
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及笄:指女子
年满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左右的年纪。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指人四十岁。花甲:指人六
十岁。古稀:指人七十岁。期颐:
指人一百岁。
解释:
1.豆蔻年华:意思是指女子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出自
唐・杜牧《赠别》诗。
2.及笄:亦作“既笄”。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
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
笄”。
3.弱冠: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
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
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
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
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
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
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4.而立:来源于《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5.不惑:指40岁。也指遇事能明辨不疑。
6.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
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7.
古稀:古稀,称人年七十。古稀,原有古来稀少,而今也不多含义;
但是解作古来稀少,与过去不同了。8.期颐:期颐,一般指一百岁
老人。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
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日积月累(第106页)
乡村四月
[宋]翁卷绿遍
山原白满川,子规
声里雨如烟。乡村
四月闲人少,才了
蚕桑又插田。
注释:山原:山陵
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
平地。
子规:鸟名,杜鹃鸟。
才了:刚刚结束。蚕
桑:种桑养蚕。插田:
插秧。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
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
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第21课杨氏之子(第108页)
hu1yi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日: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注释:本文选自《世说新
语・言语》惠:惠同“慧”,
智慧。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古时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君平。
设:摆放,摆设。
甚:非常。诣:拜访。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乃:
就;于是。日:说。
未:没有。
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
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
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
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日积月累(第118页)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君
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恻隐
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多
行不义,必自毙。——《左传》人
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
注释: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
的是利益。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
斤斤计较,患得患失。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同情心是仁的开
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
4.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是坏事干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
5.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该做
的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与日积月累
(注释、译文)
第1课古诗词三首(第2-3页)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梅子
金黄杏子肥,麦花
雪白菜花稀。日长
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映蝶飞。
注释:篱落:
篱笆。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xing。
块蝶:蝴蝶的一种。
译文: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
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
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
款款飞舞。
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篱落疏疏
一径深,树头新
绿未成阴。儿童
急走追黄蝶,飞
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新市:地名,在今湖南
攸县北。篱: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阴:
树荫。
急走:奔跑。走,跑的意思。
译文:稀稀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
落,新叶刚刚长出还尚未形成树荫。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
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
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清平乐(yuG):词牌名。村居:词题。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饶州,古代属于吴地,
所以称当她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Go):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亡(wu)赖:同“无赖”这里指小孩顽皮、
淘气。亡,通“无”。卧:趴。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
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
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
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日积月累(第14页)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风雨送春
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
把春来报。待到
山花烂漫时,她在
丛中笑。
注释:冰:形容极
度寒冷。
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犹:
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
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文
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
译文: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
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
春天的消息来报告。等到满山遍野开满
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日积月累(第32页)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黄师塔前
江水东,春光懒困倚
微风。桃花一簇开元
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江畔:指成都锦
江之滨。独步:独自散步。
塔:墓地。
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译文:
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
日积月累(62页)
蜂
[唐]罗隐不论平
地与山尖,无限风
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注释:山尖:
山峰。
无限风光:极其美好的风景。
占:占有,占据。采:采取,
这里指采取花蜜。译文: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及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
香甜?
日积月累(第98页)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众鸟高飞
尽,孤云独去闲。相
看两不厌,只有敬亭
山。
注释: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尽:没有了。
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独去闲:
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
彩飘来飘去。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厌:满足。
译文:
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敬
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
了。
第21课古诗三首(第100T01页)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寒雨
连江夜入吴,平明
送客楚山孤。洛阳
亲友如相问,一片
冰心在玉壶o
注释:
芙蓉楼: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
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
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寒雨:秋冬时节的冷
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
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刚亮。客:指作
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
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
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悬,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注释:
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chdnyd):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扰唐朝的契丹等贵族
首领。遁:
逃走。将:
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赶。
满:沾满。
译文:
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
潜逃。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墨梅
[元]王冕我家洗
砚池头树,朵朵花
开淡墨痕。不要人
夸好颜色,只留清
气满乾坤。
注释: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
的梅花。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传说会稽薮(ji)山下有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洗砚池。由
于经常洗笔砚,池塘的水都染黑了。王冕称他家有洗砚池,意思是自
己也像王羲之那样勤奋。
池头:池边。头:边上。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
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
化成的。
痕:痕迹。清气:梅花的
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
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
地之间。
第22课文言文二则(第102-103页)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
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注释:本文选自《晋
书・车胤传》囊萤:用袋子
装萤火虫。
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恭:
谦逊有礼。
通:通晓,明白。练囊:用
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以
夜继日: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他家
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
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
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注释: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去:离开。是:这。
逢:碰上。媪:妇
女的统称。方:正
在。
铁杵;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欲:想要。
感:被......感动。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还:回去。
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卒
业:完成学业。
今:现在。氏:
姓…的人。译文:
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
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
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
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日积月累(第118页)天行健,君子以
自强不息。——《周易》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老子》不怨天,不尤
人。——《论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
注释: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易传》中的《象传》。意思是:
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认识他人是理智,认识自己才算明智;战
胜他人是有力,战胜自己才算坚强。
3.不怨天,不尤人。是指不抱怨天,不责怪人,出自《论语・宪问》。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享受安逸中衰亡,在忧愁祸患的环境中生存。
日积月累(第133页)少年不知勤
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一日读书一
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学习不怕根
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书山有路勤
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注释:
1.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好好发奋读
书学习,到年老无力再奋斗时才知道后悔当年没努力。2.一日读书一
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读一天书就有一天的收获,但如果有一天没
读书就会丢失十天的读书的收获。因为读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天天
都要学习。3.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学习不怕基础差,
只要迈步向前就不算晚。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
人们,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想要在广博的
书山、学海里吸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则必须要“勤奋”、“潜心”才
行。
部编六上期末复习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新叶
①一夜春雨。清晨,我撩开白色的帘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
条上,冷不丁爆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新叶!”我不由眼睛“涮”地一
亮,惊喜地叫出声来。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胸间穿过。“啊!你好,
新叶!”
②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
那就是新叶了。
③人们总是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
上春的使者。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定执着地等待着,
积蓄着。一旦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轻轻抖动小小的
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
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转眼间,便是满目碧绿。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
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老远看来,却见一
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密处浓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
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⑤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察许久,
我发现一些使我敬慕的一一它的德行和情操。
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
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
恶劣。可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
瘠,于人但求有益。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
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阴,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孤傲,深根自养,忘我自献。
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
前,不肯离去。
⑦也许是因为“绿叶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
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
⑧新叶青青,我忽然想起:—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帘幔()的嫩芽()的生机
()地等待()地冒出来()地缀满
2.文章第⑤段在全文中有作用。
3.你喜欢短文中的哪些语句描写,摘抄下来,写一写你喜欢的理由。(至少两处)
4.结合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结尾处补全。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碗水
我们村后是密密的树林。
阳光透过树阴,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碎。石壁
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叫‘'一碗水"。
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有
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出来。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干,
它呢,又会不紧不慢的浸得满满的。
小小的泉水虽然只有一碗,可是我们很喜欢它。我们上山割草或者采蘑菇,
一定到这里歇息、喝水。我们来到树阴下,坐在石墩上,吃着各自带的午饭:耙
耙、团饭,或者架起刺柴烧洋芋,”,你吃一点我的,我吃一点他的。树叶卷成的
“杯子”里盛满清清的泉水,像大人一样举杯高呼:“干杯!”
有时候,我们会看见小松鼠来喝水,看见喜鹊来喝水,看见一群竹鸡来喝水”
,,你信不信,就连蝴蝶、蜜蜂也会来喝水!我们躲的远远的,不惊动这些树林里的
小主人。
你看,小松鼠竖着尾巴,小眼睛那么亮!它喝一口水,很快地用脚爪擦擦嘴,
“吱吱,吱吱!”好像说:“好甜,好甜!”
山喜鹊飞来的时候,爱在那棵青松上停一停。有一只先飞下来,”鹊,鹊鹊
鹊!”它在招呼同伴:“快,快来呀!”大家都给下来,在泉水边跳着,潮湿的
沙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爪印。
哟,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的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
这一碗水老人们说它是一眼灵泉难怪鸟儿们喝了它的水唱得
那么动听小松鼠喝了它的水显得那么机灵村里的娃娃喝了它的水
一个个是那样聪明
啊,它是大山的乳汁,它的水真甜!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水一()青松一()山雀一()灵泉
2.在短文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一碗水”的样子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
4.文中写道:“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的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
想象一下,这些爪印是哪些动物的,还有哪些动物来喝泉水呢,根据你的想象写
一写。
5.作者在表达怎样的一种情感?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陈嘉庚
①陈嘉庚是福建省同安县集美人,青年时期到南洋经商,成为富翁。他热心
于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从1913年起,他陆续创办和赞助了许多学校,著名的厦
门大学就是他出资兴建的。但他一生却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
②1951年,陈嘉庚定居集美后,就立即主持了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规划、
扩建工作。一天,陈毅到厦门视察(陈毅当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
特意到集美拜望陈嘉庚。
③一阵汽车喇叭声后,一辆黑色轿车在一幢(zhudngdong)年久失修的
两层小楼前停住。陈毅从车里出来,双手反剪在背后,侧着头看着这幢小楼,它
和集美座座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④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里。屋里陈设极其简单。办公室同时也是卧室,床上
挂的蚊帐已经发黄,打了好些补丁,那是抗战时买的,已经用了好些年了。办公
桌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上面立着半根蜡烛,那分明是自制的烛台。屋里还
有两张沙发,不成对了,一张看来已经无法翻修;另一张蒙(m6ngm6ng)上了皮
面,显然是新修过的。陈嘉庚请陈毅坐皮面沙发,自己坐破的。
⑤陈毅看了陈嘉庚的住房和屋内陈设,心中颇有感触,脸上浮现出很复杂的
表情。他随手从茶几上的瓷盘里拿起一块糖,一边剥(bdob。)着包装纸,一边
说道:“嘉老,您让我又想起了延安!”陈嘉庚说:“比延安好多了。毛主席当年
用的桌子比这还破旧。我这些东西是旧了些,但都能用。”陈毅站起来,踱(du6
dii)到窗前,看看窗外幢幢高楼,不由地赞叹道:“嘉老,您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呀!”“惭愧!不敢当!不敢当!”陈嘉庚说,“我多存一分钱,也
就为国家多存一分钱,积少成多,用来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这是我
一生的心愿啊!”
⑥听了这话以后,陈毅紧紧地握住陈嘉庚的双手,激动地说:“我们的后代
会永远记住您的。”
⑦今天,当你走进厦门大学时,可以看见一座塑像,那就是陈嘉庚。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短文的④自然段中,作者写了“屋里陈设极其简单”,用“______”画出具
体描写极其简单的语句。
3.读一读短文中画线句子,想一想,此时陈毅心里会想些什么?根据短文的有关内
容,想像一下当时陈毅的心理活动,用几句连贯的话写下来。
4.读了短文后,你觉得陈老先生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你有哪些想法?用一两句
简要的话写出来。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巡道工的故事
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
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
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
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
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
飞驰。突然,车厢“咯噎”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言,一盏红灯在一晃一
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
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
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工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
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
边又一次响起。
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
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噎”
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式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
际……
1.“巡”字的读音是(),是()结构。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到各处
去,来回走动查看;②酒席上给全座依次斟酒一遍。在文中应选(),
“巡道工”就是()。
2.文中画“”的句子是()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O
3.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4.如果让你为巡道工在“感动中国”上写颁奖词,你会这样写: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
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
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
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
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
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
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的、()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
()的思想、()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
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
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
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
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L选择合适的词语在括号里。
永恒深邃隽永细致
2.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选出正确的答案:()
A.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
种知识。
B.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C.阅读书籍费时,费力。
3.作者在⑤自然段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一比
作,把比作o—
4.你喜欢哪种方式的阅读呢?写一写你的观点。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女老师的特异功能
假如没有粉笔,你知道怎么上课吗?请准许我给你讲个故事。
这故事发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头有一所小小的学校。有一天,上课必
需的粉笔突然用完了,女教师便想了一个办法。她找了杯清水,然后对孩子们说:
“来,老师蘸着水在黑板上写,上课一-"孩子们懂事地点了点头,答应了。于是,
她一笔一画地教,孩子们一笔一画地学。当然了,这需要速度--因为,只要教得
慢了点,或者记得慢了点,那用水写的字就立刻干了,看不见了。这以后,每当
没有粉笔的时候,女教师就以水代笔;而可怜的孩子们,也便渐渐地适应了这种
奇怪的上课方式。
一天,女教师哭了。她想起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那蓬头垢面的孔乙己,为
了教咸亨酒店的小伙计认字,曾用他的长指甲蘸着酒,在柜台上写过“茴香豆”
的“茴”字;可是今天,她——位亭亭玉立的女教师却要用那仙女般的纤纤玉指,
蘸着水在黑板上写字,在冰凉冰凉的黑板上耕耘了!可她想想,又笑了。磨秃了
自己的手指头,却丰富了孩子们的心灵,值得。她从容,坦然,一如既往。
又一天,她走进教室,正准备上课,突然发现杯子里的水已全部漏完。也难
怪,那盛水的杯子太陈旧了,陈旧得让人想起这个古老民族的沉重的历史。
没水,怎么教书?没水,怎么上课?也就在这山穷水尽的时刻,女教师突然
感到,从她右手的手指尖上,正在不断地渗水亮晶晶的水珠水!水!有水
就能上课!女教师猛地转身,在黑板上不停地写了起来。她写得飞快。孩子们也
记得飞快。就这样,每当她转身板书的时候,那指尖上的水珠也就恰到好处地冒
了出来。
她从此有了特异功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古怪教育的奇异结果,便
是造就了一批可以高速理解、高速记忆、高速运算的神童。也正是由于这种神奇
的高速度,这批神童被一所著名的大学破格录取了。
后来,有人专门研究过这批神童,发现他们都具有特异功能,即:凡是被泪
水浸泡过的地方,他们都能准确地断定,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是悲剧,还是喜
剧。那么,从女教师的手指上奔涌而出的那些液体,究竟是什么呢?有人化验过,
那水,与泪水的化学成分一模一样……
1.按原文补充词语。
()小山村()的女老师()的历史
()的时刻()的高速度()的液体
2.这位女老师的特异功能是()。
3.你对文中结尾“从女教师的手指上奔涌而出的那些液体,究竟是什么呢?有人
化验过,那水,与泪水的化学成分一模一样……”的理解是()
A.女老师手指上渗出的水是墨水。
B.女教师写字时手指尖渗出的水饱含老师的情感,如泪水一般。
C.女老师写字时手指上渗出的水,带有化学成分。
4.作者写本文有其深刻的用意,谈谈你的体会。
七、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割毛纱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20241226-192028
- 2025年阻燃透光瓦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管束式干燥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搬运机器人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0-2025年中国中端酒店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电磁单头大炒炉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室派遣合同模板(法务岗位)
- 钢材槽钢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泡棉双面隔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彩色双层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国家电网新闻宣传与企业文化管理专责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真题
- 廉洁知识培训课件
- 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2025
- 《科幻小说赏析与写作》 课件 -第六章 “外星文明”的善意与恶行-《安德的游戏》
- 《我国的文化安全》课件
- 2025年贵州蔬菜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蛇年一上英语寒假作业
- 建筑行业新员工试用期考核制度
- 二年级经典诵读社团计划
- 洁净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