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单元测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_第1页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单元测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_第2页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单元测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_第3页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单元测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_第4页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单元测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单元测试卷及详细答案解

析【根据2022版地理新课标命题】

一就:谭知就裸一公

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

2.赤道周长40000千米。

3.经线又称子午线,是连接地球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纬线是与地轴

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它们都有无缝。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4.0度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了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0度经线以东

称东经,用E表示,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度数向东依次增大为东经,度数

向西依次增大为西经。

5.东半球:2CFW向东到16CFE西半球:20°W向西到J160°E

6.0度纬线是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称北绻,用N表示,赤道以南

称南纬,用S表示

7.地球绕坡轴转是自转,周期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在南

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地球绕太阳转是公转,周期是一年,自转公转方向都

是自西向东。

8.自转产生的现象:a、昼夜交替;b、地方时差异;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1-

C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日(6月至或22日),季节夏季,北极圈以北出现

极昼现象。

D点:太阳直射醺,秋分日(9月22或23),全球昼夜平分

11.一年中,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

阳光直射。

12.地球上的温度带五带:

北寒带一有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终年寒冷

北温带一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变化

明显

热带一有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终年炎热

南温带一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变化明显

南寒带一有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终年寒冷

1.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1:1000000的意思是:图上一厘米代表实

地一百万厘米。

2.相同图幅,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

略,表示范围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

详细,表示范围越小。

3.海拔和相对高度

4.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封闭的等高线中心,①周

围低,中间高,表示山顶;②周围高,中间低,表示盆地;③两山顶之间的地方是鞍部;

④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匚⑤等高线中间高,两侧低的地方是山脊;⑥中间低,两侧

高的地方是山谷。

-2-

三.寤19分用和海13娈迁

1.地球上71%是海洋,29%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无论怎样平分地球,任何

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积狂陆地面积。

2.亚欧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亚非两洲

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亚、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界。

3.海陆变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次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4.七大洲面积大小顺序排列为:

亚洲一非洲一北美洲一南美洲一南极洲一

欧洲一大洋洲;跨经度最多的洲是南邈J:跨纬

度最多的洲亚洲;平均海拔最高的洲南邈J,平

均海拔最低的洲欧洲。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被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较稳定上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渣

跃,世界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

震带。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6.板块的运动方式:

a.碰撞挤压:位于非洲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将消失,是由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喜

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科迪勒拉山系(美洲):美洲

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挤压碰撞)

b.张裂:红海将扩大,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作用。

匚画尔卑斯山蟋二]□喜马拉雅山脉

w

板典皿界.板决运动方向

-3-

四.天气与气候

1.天气是短时间的,多变的,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风向是指风的来

向。风力是风的强弱。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气候的两大要素:一是气温,

二是降水。

2.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也,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白色的程度

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识记天气符号图七年级上)

3.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的

气温,北半球陆地上乙旦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

球季节相反。

4.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A)纬度位置: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B)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带,夏季碘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刚好相反。

C)地势: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

低OSC。

5.影响降水的分布因素:

A)纬度位置:赤道附近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海陆位置: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C)地形: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崖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6.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7.热带气候:

①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②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③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4

④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气候:

⑤地中海气候(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上冬季温和多雨

⑥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暧湿通

温带气候:

⑦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

⑧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⑨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上

全年降水少。

五.人口.宗教和语言

1.欧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非洲最高。

2.中、低纬度的近海的平原地区,人口较稠密。世界上人口稠密区:亚洲东

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

3.世界三大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种人主要分布在豳L

北美、大洋洲、西亚、北非;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的因纽特人、印

第安人是黄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韭洲上长达四百年的奴隶贸

易使他们到达美洲、大洋洲。

4.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其中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醺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西班牙和拉丁美

洲的许多国家使用酬迓迨L巴西使用踵茏语,法国和中部非洲使用法语,

5

西亚和北非使用阿拉伯逼―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使用俄语。

5.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形成于亚洲西部,是

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佛

教创始于古印度。三大宗教均发源于亚洲。

大.聚落灵及者会毕

1.人类集中居住地叫聚落。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先有乡村聚落

后有城市聚落。非洲的村落原始古朴;亚洲的村落房屋密集;欧美的村落稀疏

开阔。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

便利、资源丰富。

2.东南亚气候湿热,为木楼或竹楼建筑,下住牲畜上住人;热带沙漠凰1

加小窗,防晒又凉快。因纽特人住冰屋,黄土高原住窑洞。

3.陆地面积前六位的大国依次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

大利亚。

4.人口前六位的大国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

斯坦。

5.地跨亚欧两洲的有:俄罗斯,土耳其;地跨亚非两洲的是埃及厂

6.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

非洲和拉丁美洲。

7.发展中国家多分布北半球的南部或南半球,简称"南”,发达国家多分布

在北半球的北部,简称"北”。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称:发达国

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

8.联合国的总部设在美国的纽约,正式成立于1945年,其基本宗旨是“促

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范返通」

英、美。

6

9.重要的国际组织

名称英文总部名称英文总部

缩写缩写

联合国UN美国纽约亚太经合APEC着加城

组织

欧洲联亶EL布鲁塞尔世界贸易WTO瑞士的

组织日内瓦

石油特出国OPEC维也纳

组织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单元测试卷及详细答案解

析【根据2022版地理新课标命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列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下列哪一位航海家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

是一个球体的?()

A.哥伦布B.麦哲伦

C.达尔文D.哥白尼

2.(2分)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棋盘似的正方体B.倒扣的巨锅

C.球体D.圆形

3.(2分)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6375千米B.6371千米C.6378千米D.6336千米

4.(2分)地球的表面积是()

A.4万亿平方千米B.6371千米

7

C.5.1亿平方千米D.6357千米

5.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工具,观察图示地球仪完成5-6题

地球仪中“地轴”与地球球面交点称为两极其中北极指向()

A.太阳B.北斗七星

C.北极星附近D.月球

6.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工具,观察图示地球仪完成5-6题

将图示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最早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

A.点B.点

C.点D.点

7.(2分)地球仪上的纬线()

A.指示南北方向B.长短相等

C.都是半圆D.有无数条

8.(2分)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是()

A.北极圈B.北回归线

C.本初子午线D.赤道

9.(2分)地球上0。经线是()

A.北极圈B.北回归线

C.本初子午线D.赤道

10.(2分)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

A.赤道B.20。\¥经线和16(TE经线

C.20°E经线和160°W经线D.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

8

11.(2分)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A.由南向北,度数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度数逐渐增大

C.由赤道向两极,度数逐渐增大

D.由两极向赤道,度数逐渐增大

12.(2分)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的地点是()

A.25°W,25°NB.25°E,25°SC.145°W,45°SD.145°E,45°N

13.(2分)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A.赤道B.南回归线C.南极圈D.北回归线

14.(2分)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B.地球本身不发光

C.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D.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15.读图,回答15〜17题.

地球公转产生了()

A.昼夜交替B.昼夜现象

C.四季变化D.太阳东升西落

16.读图,回答15〜17题.

如图所示,北半球的节气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17.读图,回答15〜17题.

9

此时,葫芦岛地区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A.昼夜平分B.昼长夜短C.昼短夜长D.无法判断

18.(2分)大陆某旅游团要到台湾观光,选择最适合的地图是()

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

C.台湾地形图D.台湾交通旅游图

19.(2分)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选择的导游图应当是()

A.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B.世界地图

C.中国地图D.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20.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20-21题.

某中学地理兴趣班计划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沿图中四线路进行攀登活动,你认为哪个小组的

攀登线路坡度最缓()

A.甲B.乙C.丙D.T

21.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20-21题.

四小组进行攀登活动时,沿哪条线路攀登的小组可能看见河流()

A.甲B.乙C.丙D.T

22.(2分)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表示()

10

A.山地B.丘陵C.高原D.平原

23.(2分)四幅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图是()

A.亚洲图B.中国图C.辽宁省省图D.葫芦岛市图

24.(2分)下列叙述中,不是地图基本要素的是()

A.比例尺B.图例C.图幅的大小D.方向

25.(2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A.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B.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和缓

C.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谷

D.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脊

二、非选择题:(50分)

26.(6分)写出下列常见图例的名称。

图例名称图例名称

一—一—T—

0—A

27.(11分)读“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相应的方框内标出地轴、北极、南极、经线、纬线.

(2)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3)所有经线都交于南北两极,长度,并与线垂直相交.

(4)所有纬线都互相,其长度不等,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变,到两极成

徜化地球仪k的点、和线

11

28.(9分)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用笔在图中描出本初子午线。

(2)写出A、C两点的经纬度。

A,Co

(3)在图上标出D点(204、40°E)的位置。

(4)A点位于(东、西)半球,C点位于(南、北)半球。

(5)A点位于B点的方向。

(6)从低、中、高纬度看,A点位于纬度;从五带划分看,B点位于带。

北极

29.(7分)读“某村平面图”,回答问题

(1)本图是依据判断方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方。

(2)公路的变化方向自A到B是方向;自B到C是方向。

(3)河流大致方。

(4)图中A、B间的距离为2.5厘米,其实的距离应是千米。

30.(8分)读如图等高线地形图,完成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部分的地形名称:ABCD

(2)甲地海拔为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米.

(3)甲地在乙地的方向.

12

(4)如果在图示地区建造一座水库,最适合修建拦水大坝的地点是字母处.

31.(9分)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处在A位置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为季。

(2)地球处在B位置时,太阳直射在,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向方向移动。

(3)地球处在C位置时,南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是,南极圈以内出现。

(4)地球处在D位置时,南半球的节气是,南北半球昼夜长短o

(5)我国“神舟九号”飞船2012年5月19日在太空飞行时。当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

大致正运行在上图中的(区间范围)。

A.AB之间B.BC之间C.CD之间D.AD之间。

13

详细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列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下列哪一位航海家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

球是一个球体的?()

A.哥伦布B.麦哲伦

C.达尔文D.哥白尼

【解答】解: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

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向西穿过印度洋,

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

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选:Bo

2.(2分)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棋盘似的正方体B.倒扣的巨锅

C.球体D.圆形

【解答】解: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

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故选:Co

3.(2分)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6375千米B.6371千米

C.6378千米D.6336千米

【解答】解: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经过科学测算地球的平均

半径为6371千米。A.C.D.的数据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4.(2分)地球的表面积是()

A.4万亿平方千米B.6371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D.6357千米

【解答】解: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o

5.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工具,观察图示地球仪完成5-6题

14

地球仪中“地轴”与地球球面交点称为两极其中北极指向()

A.太阳B.北斗七星

C.北极星附近D.月球

【解答】解: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极点,其中北极始终指向北方即北极星附近。

故选:Co

6.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工具,观察图示地球仪完成5-6题

将图示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最早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

A.点B.点C.点D.点

【解答】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因此位于最东边的地点最早从我们视线中消失;

读图可知,图中四点中,C点位于最东边,因此C点最早从我们视线中消失。故选项C符

合题意。

故选:Co

7.(2分)地球仪上的纬线()

A.指示南北方向B.长短相等

C.都是半圆D.有无数条

【解答】解:在地球仪上,纬线是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

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

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

为了区分各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了度数,叫纬度。纬度的变化规律为:以赤道为界,向

北向南度数逐渐增大到90%

故选:Do

15

8.(2分)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是()

A.北极圈B.北回归线C.本初子午线D.赤道

【解答】解: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其长度是4万千米。

故选:Do

9.(2分)地球上0。经线是()

A.北极圈B.北回归线C.本初子午线D.赤道

【解答】解:地球上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0。纬线叫赤道。

故选:Co

10.(2分)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

A.赤道B.20。\¥经线和16(TE经线

C.2(TE经线和16(TW经线D.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

【解答】解: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TW和16CT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

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

故选:Bo

11.(2分)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A.由南向北,度数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度数逐渐增大

C.由赤道向两极,度数逐渐增大

D.由两极向赤道,度数逐渐增大

【解答】解:纬度度数由赤道向两极,度数逐渐增大,南极是南纬90。,北极是北纬90。。

故选:Co

12.(2分)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的地点是()

A.25°W,25°NB.25°E,25°SC.145°W,45°SD.145°E,45°N

【解答】解:A在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地区,故排除;

B在东半球,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故排除;

C在西半球,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故排除;

D在东半球,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故正确;

故选:Do

13.(2分)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A.赤道B.南回归线C.南极圈D.北回归线

【解答】解: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

16

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

故选:Do

14.(2分)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B.地球本身不发光

C.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D.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解答】解: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的,地球的自转是绕地轴运动,故C正确。

故选:Co

15.读图,回答15〜17题.

地球公转产生了()

A.昼夜交替B.昼夜现象

C.四季变化D.太阳东升西落

【解答】解: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

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故选:Co

16.读图,回答15〜17题.

如图所示,北半球的节气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解答】解: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故选:Do

17.读图,回答15〜17题.

17

此时,葫芦岛地区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A.昼夜平分B.昼长夜短C.昼短夜长D.无法判断

【解答】解:读图可得,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

日,辽宁省的葫芦岛昼短夜长。

故选:Co

18.(2分)大陆某旅游团要到台湾观光,选择最适合的地图是()

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

C.台湾地形图D.台湾交通旅游图

【解答】解:大陆旅游团去台湾观光,应选择台湾交通旅游图。

故选:Do

19.(2分)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选择的导游图应当是()

A.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B.世界地图

C.中国地图D.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解答】解:在地图所画实际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内

容越详细,越适合到陌生城市旅游的人。

故选:D»

20.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20-21题.

某中学地理兴趣班计划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沿图中四线路进行攀登活动,你认为哪个小组的

攀登线路坡度最缓()

A.甲B.乙C.丙D.T

【解答】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

18

度越缓。读图分析可知,丁线路等高线最稀疏,坡度最缓。

故选:Do

21.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20-21题.

四小组进行攀登活动时,沿哪条线路攀登的小组可能看见河流()

A.甲B.乙C.丙D.T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图中丙线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应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

流。由此可知,四小组进行攀登活动时,沿丙线路攀登的小组可能看见河流。根据题意。

故选:Co

22.(2分)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表示()

A.山地B.丘陵C.高原D.平原

【解答】解: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

ZK局山。

故选:Do

23.(2分)四幅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图是()

A.亚洲图B.中国图C.辽宁省省图D.葫芦岛市图

【解答】解: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

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亚洲图、中国图、辽宁省省图和葫芦岛市图所表示的

范围大小不同,其中葫芦岛市图的范围最小,所以选用的比例尺最大。根据题意。

故选:Do

24.(2分)下列叙述中,不是地图基本要素的是()

A.比例尺B.图例C.图幅的大小D.方向

【解答】解: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要素;根据题意,结合选项。

故选:Co

25.(2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A.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19

B.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和缓

C.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谷

D.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脊

【解答】解:A.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故符合题意。

B.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故不符合题意。

C.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脊。故不符合题意。

D.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谷。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二、非选择题:(50分)

26.(6分)写出下列常见图例的名称。

图例名称图例名称

河流湖泊国界

铁路水库

Q首都A山峰

【解答】解:读图可知:左边从上而下图例符号表示的意义依次为:河流湖泊、铁路、首都,

右边从上而下图例符号表示的意义依次为:国界、水库、山峰。

故答案为:

图例名称图例名称

河流湖泊国界

一ML铁路水库

首都A山峰

27.(11分)读“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相应的方框内标出地轴、北极、南极、经线、纬线.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所有经线都交于南北两极,长度相等,并与纬线垂直相交.

(4)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其长度不等,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变短,到两极成

点.

20

简化地球仪k的点和线

【解答】解:(1)地球仪上特殊的纬线有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极点位于地球的

最南端,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北极点和南极点,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点,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2)在经纬网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4)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

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故答案为:(1);(2)南北;东西;(3)

相等;纬;(4)平行;短.

28.(9分)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用笔在图中描出本初子午线。

(2)写出A、C两点的经纬度。

A40°N;60°W,C40°E;20°S

(3)在图上标出D点(20°N,40°E)的位置。

(4)A点位于西(东、西)半球,C点位于南(南、北)半球。

(5)A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

21

(6)从低、中、高纬度看,A点位于中纬度;从五带划分看,B点位于热带。

北松

MS

【解答】解:(1)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

(2)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

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4(TN,60°W)oC点的经纬度是(4(TE,20°S)o

(3)根据经纬度找出点D绘制即可;

(4)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一0。―160听,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TE-180。―20。\¥,A

点位于西半球,C点位于南半球。

(5)A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

(6)从低、中、高纬度看,A点位于中纬度;从五带划分看,B点位于热带。

故答案为:

(1)

北慢

(2)40°N;60°W;40°E;20°S;

22

北极

(3)“

(4)西;南;

(5)西北;

(6)中;热。

29.(7分)读“某村平面图”,回答问题

(1)本图是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2)公路的变化方向自A到B是西南-东北方向;自B到C是东-西方向。

(3)河流大致由南向北方。

(4)图中A、B间的距离为2.5厘米,其实的距离应是5千米。

(5)林地在村庄的东南方向。

【解答】解:(1)读图可知,图中有指向标,因此本图应采用指向标辨别法,指向标箭头所

指方向为正北方。

(2)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确定方向,读图可知,图中公路A向B段延伸方向为西南-

东北方向,B向C段延伸方向为东-西方向。

(3)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确定方向,读图可知,图中小河大致是由南向北流。

(4)根据图中线段式比例尺得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图中A、B间的距离为

2.5厘米,其实地距离应是5千米。

(5)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确定方向,读图可知,林地在村庄的东南方向。

故答案为:(1)指向标;北;(2)西南-东北;东-西;(3)由南向北;(4)5;(5)东南。

23

30.(8分)读如图等高线地形图,完成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部分的地形名称:A山顶B鞍部C盆地D陡崖

(2)甲地海拔为25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100米.

(3)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向.

(4)如果在图示地区建造一座水库,最适合修建拦水大坝的地点是字母E处.

【解答】解:(1)读图可得:B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D位于等高线重合

的地方为陡崖,C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A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

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

(2)甲地的海拔是250米,乙地的海拔是15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100米.

(3)图中没有指向标,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向.

(4)如果需要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应在E处最合适,该处位于盆地的出口处.

故答案为:(1)山顶;鞍部;盆地;陡崖;

(2)250;100;(3)西北;(4)E.

31.(9分)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处在A位置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冬季。

(2)地球处在B位置时,太阳直射在赤道,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方向移动。

(3)地球处在C位置时,南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是昼短夜长,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现象。

(4)地球处在D位置时,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日,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相等。

(5)我国“神舟九号”飞船2012年5月19日在太空飞行时。当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

大致正运行在上图中的B(区间范围)。

A.AB之间B.BC之间C.CD之间D.AD之间。

24

【解答】解:(1)A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冬季。

(2)B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3)C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是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现象。

(4)D是北半球的秋分日,此时南半球是春分日,南北半球昼夜等长。

(5)5月19日在太空飞行时。当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BC即春分日

和夏至日之间。

故答案为:(1)小;冬;(2)赤道;北;(3)昼短夜长;极夜现象;(4)春分日;相等;(5)

Bo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二总分

得分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列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七大洲中,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是()

A.亚洲、欧洲、南美洲、南极洲

B.亚洲、非洲、北美洲、南极洲

C.亚洲、非洲、北美洲

D.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2.读图,完成2〜3题。

25

图中表示半岛的是()

A.甲B.乙C.TD.丙

3.读图,完成2〜3题。

图中表示海峡的是()

A.aB.bC.cD.d

4.读“大陆漂移示意图”,完成4〜5题。

①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②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③南美洲大陆凸出

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④大陆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的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5.读“大陆漂移示意图”,完成4〜5题。

26

A.由火山喷发引起的B.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C.由地震现象引起的D.由气候变化引起的

6.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是()

A.这里地震频繁造成的

B.板块在这里发生张裂运动造成的

C.这里火山活动剧烈造成的

D.板块在这里发生碰撞运动造成的

7.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靠近,有人推算出

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近邻。据此回答。造成中美两国不断靠近的原因是()

A.流水和风力作用的结果B.大气运动的结果

C.板块运动的结果D.地球公转运动的结果

8.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①人口的增长

②人类活动

③地壳的变动

④海平面升降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读我国科学考察船“大洋1号”首次进行横跨三大洋的科学考察环形线路图(图2-7),完成9~10题.

图2-7

9.考察船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A.北冰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大西洋

10.考察途中经过的大洲分界线是()

A.马六甲海峡B.苏伊士运河C.非洲好望角D.巴拿马运河

11.图2-8中①②③④代表某大洋两岸的四块陆地,某大洋是指()

27

20*W

图2-8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12.图2-9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升降变化图,柱上横线部分代表曾被火山灰覆盖部分,小黑点部

分代表被海生动物钻孔部分,这说明

I海平面

公元79年63米18世纪7777777777

1955年

15世纪

图2-9

A.这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B.地球面貌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C.这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这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13.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分布在大洋两岸的原因是()

图2-10

A.两大陆上的人们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

B.海洋干涸或大洋海水变浅时,它们从一个大陆迁移到另一个大陆

C.在地质时期,两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D.两大陆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在偶然的机会中,它们在两大陆间来回活动

图2-11为"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28

图2-11

14.图中①②③④地中相对最不易发生地震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5.下列板块中绝大部分位于海洋的是()

A.非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

16.某班级开展“汶川十年,防震减灾"知识宣讲活动,下列宣传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应争先恐后,逃命要紧B.地震时应乘坐电梯迅速离开

C.地震时应撤离到相对空旷地带D.地震被困后躲在卫生间墙角

读图2-12,回答17~18题.

图2-12

17.据图分析,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是因为()

A.环太平洋地带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环太平洋地带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C.环太平洋地带位于大陆边缘,地壳稳定

D.环太平洋地带位于大河的沿岸地带,地壳活跃

18.环太平洋沿岸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读图2-12,与这个火山、地震带形成无关的板块是()

A.非洲板块B.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

图2-13是某同学的课堂地理演示活动,读图完成19~20题。

29

图2-13

19.该同学演示的是()

A.大陆漂移B.板块挤压

C.板块张裂D.地形雨成因

20.下列地区的成因,可以用该演示解释的是()

A.喜马拉雅山脉B.黄土高原

C.东非大裂谷D.刚果盆地

二综合题(共60分)

21.读东西半球示意图(图2-14),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图2-IJ氟西半球示意图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洲;B洲;C洲;D洋。

(2)图中E为_______运河,它是C大洲和洲的分界线。

(3)各大洲中,面积最小的是洲,最寒冷的是洲;各大洋中,跨经度最

广的是洋,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是洋.

(4)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__________线之间移动,这两条纬线之间在地球上的五

带中是带。

(5)图中NOS弧线的经度是。

22.读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图2-15),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A是洲,B是洲,C是洲。

(2)写出图中海域或湖泊的名称:DEFG.图2-15

30

(3)图中字母属于亚洲和欧洲分界线的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