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下册4首古诗词情感手法全梳理-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_第1页
必修下册4首古诗词情感手法全梳理-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_第2页
必修下册4首古诗词情感手法全梳理-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_第3页
必修下册4首古诗词情感手法全梳理-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_第4页
必修下册4首古诗词情感手法全梳理-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习2:必修下册4首古诗词情感手法全梳理

一、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外,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

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

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悲惨遭遇的同情/惋惜/遗憾;对自己惨遭

贬谪的感伤/无奈/愤懑/不满;对当局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不满/愤懑。

【手法】①虚实交错,将渴望向往已久与如愿以偿的欣喜交错,强调登楼时的喜悦。

②对比,将自己的孤寂渺小与洞庭湖的汪洋浩渺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抒写政

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二、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

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

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译文】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

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

旗在小街飘扬。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

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

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

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情感】①抒发了作者对金陵晚秋壮丽美景的赞美之情;②抒发了诗人对六朝统治者生活奢靡终致

亡国的批判之情和对朝代盛衰无常的感叹之情;③抒发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重蹈覆辙的批判和对其居安

思危,奋起变革,不要重蹈覆辙的劝勉之情。

【手法】上片着重写景,运用比喻、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色彩对比等手法(手法),通过对金陵

一带壮美的江山和风帆来往、酒旗飘扬的繁荣景象的描绘,勾勒了一幅壮丽而又略带萧瑟的金陵晚秋图

(意境),表达了词人对金陵景物的赞美,也为下片抒情做了铺垫。

下片怀古抒情,运用典故(化用历史故事、化用诗句)的手法,对六朝统治者因竞逐豪奢而导致相

继败亡的历史,发出了深深的感叹,借古讽今。

三、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

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译文】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

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

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

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

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

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情感】①表露出对洞庭景色的喜爱;②表露出自己为官高洁却被谗落职的怨愤;③表露出超然物

外、不恋官场的旷达。

【手法】①比喻,“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

②想象,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

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四、游园•皂罗袍

汤显祖

原来娓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译文】原来这姓紫嫣红的繁花开遍,似只能交给这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的良辰美景却让人如何

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谁家才有呢?

朝飞暮卷的楼阁,云霞掩映中的翠轩,蒙蒙细雨,微微春风,烟波中的画船,深闺人也太把这美好

时光看的卑贱。

【情感】此曲表现了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进而控诉了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

青春的无情摧残。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

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这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对后世深有影响。

【手法】①对比,“原来姓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写出了少女心中的期望与失落,

惊惧和无奈。②用典,“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典出晋宋时代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

序》:“世界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指出杜

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③运用以乐衬哀的手法,

衬托杜丽娘的伤感。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雕楔画栋,飞阁流丹;

云燕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更反衬了杜丽娘深闺

的寂寞和怅惘。

【附教案】

登岳阳楼

教学目标

诵读文本,感知形象;品读炼字艺术,体会杜诗严整章法;赏析气象

语言建构与运用

宏伟诗境,感悟悲苦孤寂诗情。

探究诗歌意蕴,诵读融情理于一体;学习情景交融手法,丰富联想想

思维发展与提升

象,感受诗人苦痛忧思。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老杜沉郁顿挫诗风,把握意象特征,体味雄浑阔大意境。

文化传承与理解激发灵性,陶冶情操,学习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教学重点美读名句,涵泳诗情,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欣赏“诉”“浮”等炼字妙处。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认识一位伟大的诗圣

1.音画渲染,燃情导入。

(二胡曲《江河水》缓缓滑入)

师:(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

他从巍巍大唐走来,少年立猛志,“致君尧舜上,在世风俗淳”,偏逢安史之乱,一生漂泊坎坷。在动荡

与烽火中,他目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惨状,于是乎,“穷年忧黎元,叹息场内热”。他的诗,是

一部史,一段盛与衰、荣与辱的历史。他的诗,又是一种情,一种忧国忧民、怜悯苍生的情怀。

生命中最后一个冬季,他一路漂泊,来至岳州,登临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万里江天,面

对吴楚分拆、日月浮沉,面对举目无亲、病老躯残,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不禁放声高吟:(师生在乐声

中深情朗诵)

昔闻洞庭水……

2.再次诵读,思想生辉。

他是谁呢?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与李白齐名,世称“李

杜”。(投影字幕)

让我们一起聆听诗人用他孱弱的身体发出的生命慨叹。(投影课题)

随着音乐再次诵读一遍!(音乐起)

二、听读,倾诉一段悲怆的长歌

1.诵读指要。

学诗重在诵读,以领会主旨,体悟诗情。

要求:(投影诵读要领)

理性把握:知人论世,解读内涵,走进诗人内心。

感性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2.齐读,读准字音;自读注释,疏解词义。

3.听读,要求静听,潜心感受名家范读。

朗诵要求:抓诗眼,抓色彩浓郁的形容词、副词,抓个性化的动词。

三、诵读,再现一段顿挫的诗史

诵读指导:突出节奏、咬字、重音、感情等要素。

1.指名朗读,师生点评。

情感语调把握:

闻、上:欣喜,愉悦(语速略快,上扬)

圻、浮:庄严,敬仰(平缓,豪迈)

无、有:悲愤,解嘲(一字一顿,起伏)

一、孤:凄凉,寂寞(下沉,抑郁)

戎马、关山、北:坦然,忧戚(坚定,略升)

凭轩、涕泗、流:孤危,苦痛(沉痛,缓降)

2.齐读,划分节奏,标注重音。

肯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本事诉,乾坤/目肉浮.

亲朋/无丁字,老病/有孤舟.

市牛/关山北,隽子/涕泗流.

四、研读,触摸一颗不羁的灵魂

1.诵读首联,赏析:“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如何理解作者登楼之慨?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时空领域。用“昔闻”为“今上”蓄势。

(诵读预设生成)

写登楼之事,颇有光影荏苒之慨,今夙愿已了,诗人亦悲亦喜。

“昔闻”,读得无奈艰难;“洞庭水”,波澜不惊,调高带拖腔,描绘辽远,充满渴望;读“岳阳楼”,想老杜

漂泊一生,暮年方遂览湖愿,虽有初登之喜,早年抱负何曾实现?语调轻快中放缓,微抑,喜悦是暂时的,失意

才是根本。

2.诵读颔联,赏析:“吴楚东南加,乾坤日月浮”与孟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较,各有何妙处?

孟诗状摹洞庭湖丰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力,写其广大浩渺,生机勃勃。杜诗此句气象更为阔大,为写

洞庭佳句,其气度胸襟被王士稹赞为“雄跨今古”。

(诵读预设生成)

读颔联,读出雄浑壮阔,读得昂扬些。伫立楼头,俯仰天地,纵目骋怀,音调略高。“诉”“浮”二字应读出

磅礴气势,读出对洞庭湖的礼赞,对身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诵读颈联,赏析:“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汪洋浩淼,更添身世孤危之感。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诵读预设生成)

年底登高,穷愁老病,百业无成,颠沛流离,形影相吊,何乐可言?满纸悲凉。

读此联,应传达出杜甫沉郁顿挫的深层感情。

读出句,眷念家乡,“无”“一”均重读;读“亲”,腔调拖长,描绘迢遥万里之状;读“无一字”,倍感身世

凄凉。读对句,深感老病孤独,茕茕孑立,无所依傍。“老”“孤”均重读,其中“孤”字要读得特别痛苦。

4.诵读尾联,赏析: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仅仅自叹自己身世吗?

国运衰微,报国无门,不止自叹。上下句间留空白,引人联想。

(诵读预设生成)

读尾联,应把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表达出来。“戎马”“关山”均读得稍慢、稍低,“北”要稍高、稍重,

从牙缝间吐出。当读“凭轩/涕泗流”时,要把欲罢不能的情绪表达出来。

总之,全诗在沉重的感叹中收结,结得如此悲愤深沉。

让我们带着崇敬之心,齐声背诵《登岳阳楼》。(播放音乐《江河水》)

五、拓读,思辨一个永恒的人生命题

1.领诵齐诵,评议主旨。

题为《登楼》,却不限于写''楼"写“水诗人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抚今追昔,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熟读背诵,读出自我。

3.拓展延伸,个性朗读。

杜甫其他诗作中是否也流露出这种悲怆情怀?选择感悟最深的一首有感情地朗读,找出表明诗人感情的关键

字分析。

附板书设计

情盛飨藏

首联哀婉孤独身世之悲

颌联沉福高昂家国之痣

球联愁苫沉痛忧忧民

尾联忧愤无奈

桂枝香•金陵怀古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词的平仄诵读要领,把握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发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爱国之情,培养学生正确的爱国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本词,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问题探究、自主合作探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配乐展示金陵(南京)古城照片。

配合语言描述:金陵古城,见证着历史的更迭与变幻。文人墨客,登高望远,看六朝繁华褪尽,生发出满怀

的愁绪。发忆古之幽情,吟伤今之离恨,凝聚笔端,成就名篇佳作,经久长新。当金陵古城遇到王安石,

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桂枝香•金陵怀古》。

请一位学生大声地诵读课文。

学生利用收集的资料回答课前预习作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投影展示:

二、了解作者,知人论词

1.作者作品。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

士。他目睹时弊,曾给皇帝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巩

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前后两度为相。因保守派的顽固反对,

变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晚年退居金陵,世称荆公。卒谥文。其文逻辑严密,辨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

练,奇崛峭拔。

2.写作背景。

该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后,被罢相做江宁知府时。廿年仕宦生涯,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

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

3.文题解读。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桂枝香慢”。此调为北宋新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为创调之

作。代表作有刘辰翁《桂枝香•吹箫人去》等。桂枝,喻名贵的树木。

三、诵读诗词,把握情境

教师范读,在听的过程中,请学生注意读音与节奏。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

/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

/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之间互相欣赏。

问题一读这首词,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学生概括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词的上阕写词人登临送目所见的金陵秋景。词人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白鹭等意象

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山河图。

词的下阕怀古、抒情。借凭吊六朝遗迹,讽喻当朝统治者不知吸取历史教训,表达了词人的忧国之情。

问题二你认为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叹”。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通过描写金陵壮丽的景色,而引发词人怀古伤今之情。

四、精段细品,合作探究

请女同学齐读词的上阙。

探究活动一你从“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在充满六朝兴衰悲剧气息的金陵故都城头,在伤感情绪十足的晚秋季节,词人登临送目,所感到的不是满地

肃杀之气,而是一派生机勃勃;不是一片萧瑟衰败,而是高远明丽。这里没有一丝的颓废印象,有的只是对生活

的热爱和向往。词人笔下的暮秋景象所以异于一般,正是词人精神与众不同的表现。

技巧点拨“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此句写出了长江水的清澈,山的青翠、峭拔。化用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澄江静如练”之句。运用

比喻的修辞,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山峦耸翠,似在亲密地簇拥着。运用以静写动、以动写静

的方法,词人先写远景,巧妙利用了由远观而造成的错觉,在动与不动之间,给人以新奇、真切感,且又气势宏

大,和下片的追古遥相呼应,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感。

请男同学齐读词的下阙。

探究活动二你认为本词是如何从写景转入到抒情的?

以“念往昔”句作为过渡,紧扣上阙的秀丽江山美景,词人回忆过往,“繁华竞逐”把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

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因揭示了出来。词人引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句加以点染,借古讽

今希望当权者引以为戒。

探究活动三谈谈你对“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中历史兴衰之感的理解。

对于秦亡的教训,杜牧曾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文人骚客登临山川只知慨叹朝

代更迭,不能抛开荣辱,便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得出历史的教训I。千百年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

亡感慨。

词人通过对六朝相继覆灭的深刻历史教训的缅怀和批判,对当朝统治者提出了严正的警诫。意在说明北宋一

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五、察景悟情,小结归纳

本词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但色彩绚丽,气势恢宏;下阕追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借六

朝的衰亡表达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六、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1.课后有感情的诵读戴望舒作品《我用残损的手掌》,体会其中的爱国情感;

2.背诵全词。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嶂,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苍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蜷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

附板书设计

(钻「澄江、

I翠峰

送动.征帆>画图难足

[酒旗

,r彩灯

i动(白鹭)

▲(繁华竞逐►门外楼头(古)(今)悲恨相继

往\主旨:借六朝事,讽当朝人

、漫嗟荣辱旧事流水(古)(今)商女唱曲

(本课教学设计:颜璘云)

念奴娇•过洞庭

教学目标

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学习宋词写作特点,品味古代诗词语言凝练而

语言建构与运用

又意蕴丰富之美。

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

感受作者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作者的豪放词风,了解诗词的变化发展。

教学重点通过对《念奴娇•过洞庭》的诵读,感受宋词意蕴丰富之美。

教学难点走进作者的境遇,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物我合一”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组交流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歌识物,导入新课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水汩汩而流,洞庭景象气象万千。时代变迁,洞庭湖鲜活如

初。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都借着诗词歌赋传达自己游经洞庭的心境。缘分让我们与洞庭湖再次相遇,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走进南宋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倾听作者的心情。

二、了解作者,明其风格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出生于明州

堇B县(今浙江宁波市郅州区)。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

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

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

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府、静江府、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

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次年在芜湖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张孝祥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张孝祥善诗文,尤工词,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三、整体感知,反复诵读

L范读:老师配乐范读,明确字音,配乐为《秋湖月夜》。

PPT展示重点字词读音

三万顷qing细斟zhen扣舷xian扁舟pidn

2.译读:同桌搭档(或前后桌搭档),其中一名同学朗读,另一名同学翻译。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

点风势。)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素

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

片明亮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

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

淼的苍溟之中。)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

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

时是何年!)

四、细节探究,分组赏读

分组品读:词分上下两片,将全班同学分为A、B两大组。A组诵读上片,B组诵读下片。两组内部交流诵读

方法,各派一人诵读分配的内容,读完后互评,老师总结。

答题形式:积分制,两组抢答,抢答的同学加1分,回答准确,全组加1分。

1.A组诵读上片。

诵读指导: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景物的澄澈。此时作者是享受的,闲适自得的样子,这

是自然的一种状态,可以读得轻缓、读得悠然。

(1)要理解全词,得读懂这么一句“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要理解这句,而理解这句的关键,还得

把景物和人放到一起来看。思考作者心会了什么呢?(板书:心会)

(2)上片告诉我们,作者到洞庭湖来,心情怎样?用文中的词来概括。

明确:悠然。

(3)作者身处美景之中悠然自得,那到底洞庭湖有什么特点?

明确:景物特点:开阔、静、澄澈。(板书)

2.B组诵读下片。

诵读指导: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此时作者袒露心声,心神安稳,气概雄伟,物我两忘,“不

知今夕何夕”,可以读出大气豪情。

(1)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因遭馋毁而被罢官,北归经过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结合词的内容,我们可以读

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肝胆皆冰雪一澄澈

稳泛沧浪空阔。吸尽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心胸开阔

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平静

细斟北斗一心静

(板书:澄澈心胸宽阔平静心静)

(2)作者心会的,用一句话来概括是“表里皆澄澈”,用文中一个词概括又是什么呢?

明确:妙处。

(3)为什么说“妙处难与君说”?

①景色美,体验妙,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难以诉诸言语。此种真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②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无人理解的孤独。既然在人世找不到知音,或者,青山能洞悉

诗人的心事吧。这是中国古代诗人常用的逃避现实的法门:寄情山水,聊以慰藉自己的不得志。

3.A、B两组齐读,总结全词大意

明确:《念奴娇》写的是接近中秋的一个夜晚。他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阔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与月色是透

明的,自己的心的肝胆也是透明的,他觉得自己与大自然已经融为一体了。他以主人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

自然交朋友,同样豪放旷达,出神入化。

五、拓展延伸,完成作业

1.课后品读《观月记》,加深对《念奴娇•过洞庭》一词的感悟。

2.背诵全词。

附板书设计

念奴娇•过洞庭

上片:景物特点一►静开阔澄澈(外)(天)

心会-

1下片:诗人品性一►平静心胸宽阔肝胆冰雪(内)(人)

(本课教学设计:郭慧)

游园•(K宅罗袍』)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积累字词音义;品味戏曲语言6

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戏曲文学的特点;关

思维发展与提升注戏曲中的人物个性,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生活的

追求。

审美鉴赏与创造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在诵读时体会戏曲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加强学生对戏曲的了解,深切体会到戏曲这一综合艺术对社会文化的

文化传承与理解

影响,进而将戏曲文化以新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体会人性中的两面:自然人和社会人。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读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纵谈戏曲,兴趣导入

《牡丹亭》的流传及影响谈起,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讲到这样一个情节:林黛玉听贾府家庭戏班小演员唱《牡丹亭•游园惊

梦》,从“不觉点头自叹”,到“心动神摇”,再到“越发如醉如痴”,受到强烈感染。这段曲文,抒发的正是杜

丽娘青春苦闷的内心激情。林黛玉和杜丽娘都出身于宦族,有着相似的生活遭遇,所以,在此出曲文艺术魅力的

强烈感染下,自然深有同感,迸发出共鸣。

据记载“《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此剧在封建礼教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一经上

演,就受到民众的欢迎,特别是感情受压抑的妇女。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赏读《游园》一曲,感受戏曲魅力。

二、由人及世,以事论人

1.关于作者。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明代戏曲作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贽、与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

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创作上他反对

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

2.关于作品《牡丹亭》。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