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新初二语文人教部编版新课预习《藤野先生/鲁迅》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9秋•临泉县校级月考)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与“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一词
感情色彩相同的是()
A.我用儿童的钮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B.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C.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
D.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道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
管,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
2.(2017秋•莒县月考)下列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蒙极了。
B.蒙国百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伊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再继续写些为“氐△考"干”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
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
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中主语中心语是“门房里”。
B.“几本”是数量词,“上午”是名词。
C.“可以”是副词,“那”是代词。
D.“响得震天”是动宾短语,“学跳舞”也是动宾短语。
4.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托辞(ci)教诲(hui)不逊(xun)深恶痛疾(WL1)
B.诘责(jie)发鬟(ji)医生(mud)抑扬顿挫(CU。)
C.C红(fei)解剖(pdo)芦荟(hui)查无消息(ydo)
D.迈正(ding)匿名(ni)鳖见(pi油光可鉴(jidn)
5.下面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涉/可筝,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油光可
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B.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遇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精通时事:了解
社会大事)
C.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孽故颇为熟悉的了.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D.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奇不游昌了。(杳无消息:形容一点儿消息也没有)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对台湾那些不认祖宗、不认自己是中国人的“台独”分子本晋演疾,他期盼祖国和
平统一那天早日到来。
B.木芙蓉花可食用,古人曾用芙蓉花煮豆腐,红白相衬,有色有香,好像雪等多境美
其名日“雪霁羹”。
C.这篇小说因其情节上的那场顿挫、人物形象的鲜明深刻而吸引了很多读者。
D.那些有不消昼的外逃经济犯罪嫌疑人,在公安部“猎狐行动”的打击下,先后有92
名被抓获。
7.下列划线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油光可鉴(照)不逊(谦逊)
B.查无消息(远得看不见踪影)匿名(隐藏)
C.深恶痛疾(厌恶)好意难却(推辞)
D.抑扬顿挫(停顿转折)鳖见(斜着眼看)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标致樱花烂馒成群结队油光可签
B.优待烟尘斗乱精通时事美其名日
C.和蔼几次三翻好意难却抑扬顿挫
D.疑惑沓无消息正人君子大而言之
9.如果你向同桌推荐《朝花夕拾》,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从童年到青年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
发,值得一读。
B.这本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
玩。
C.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D.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
事。
10.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A.上野的樱花烂馒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比喻)
B.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
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比喻、夸张)
C.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
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比拟、反语)
D.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反
语)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绯红_______不逊________埼责________发蕊
扒手订正畸形瞥见
解剖深恶痛疾杳无消息
12.文学常识填空并回答问题。
《藤野先生》与我们在七年级下学期与八年级上学期所学的《》
《》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一书。从这三篇
文章的内容来看,你能不能推测出三文的写作先后?请说出你的理由。
13.鲁迅原名,浙江人,我国伟大的家、家、
家。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三.综合读写(共2小题)
14.有同学从网上摘录了下面的内容,请你根据其语言特点,将短文补充完整。
多味的作家--鲁迅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藤野先生是
苦,跳进旧社会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了
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走过来的《朝花夕拾》。
咸:朴实感人的散文催人泪下。点滴的旧事,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
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心灵的深思。
辣: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分析下文,回答问题。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②上野的樱花烂煽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
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
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土山。③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
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④实在标致极了。
⑤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
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⑥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
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的意思,“这样”是指。
这句话表达作者的感情。
(2)这两段写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在①,②,③。
(3)第②句用的修辞方法是,它的作用是。
(4)第④句用的修辞方法是,它的作用是。
(5)第一段中有四个“也”字,其中有一句中的“也”与另三句用法不同,这个句子
是,不同的理由是文中三个“顶”字,其中一个与另两个不同;
是,理由。
(6)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反映了他到东京的目的是。
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6.(2019秋•翁牛特旗校级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
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己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
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
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o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两个分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3)“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说明;“这一声”指;作者
觉得刺耳的原因是.
(4)“他们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的含义是;其中“何尝”的词性是,
对表达句义的作用是。
(5)“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的“那时那地”具体指;联系
全文,“我的意见”是指;“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表现了鲁迅
的精神。
(6)“呜呼,无法可想”后的感叹号传达出_________的感情。
(7)“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中的“中国人”指o
(8)这段文字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2021年新初二语文人教部编版新课预习《藤野先生/鲁迅》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9秋•临泉县校级月考)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与“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一词
感情色彩相同的是()
A.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B.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C.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
D.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道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
管,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
【考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情感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有褒义、贬义和中性。褒义词是指附
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表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的词语,贬义词是指贬斥、厌恶、否
定、鄙视等感情的词语。注意结合语句判断。
【解答】题干中的“标致”本是褒义词,在这里是贬义词。
A.“狡猾”本是贬义词,在这里是褒义词,
B.“聪明”本是褒义词,在这里是贬义词,
C.“教诲”是褒义词,
D.“和蔼”是褒义词。
故选:B。
【点评】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
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
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
用的语境。
2.(2017秋•莒县月考)下列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蒙极了。
B.蒙国百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伊木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再继续写些为“氐△君于”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考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分析】该题考查了学生对短语的掌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则和
语义关系组合成的语言单位,短语可以作为句子成分;大多数短语加上一定的语调就可
以成为句子。初中阶段语文基本类型五种:1、并列2、偏正3、动宾4、补充5、主谓,
可根据其的特点来判断。
【解答】A、B、D三项中加点词语都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褒词贬用,感情色彩发生
了变化;故选:C。
【点评】做该题时,注意抓住各种类型的特点来判断即可。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儿
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中主语中心语是“门房里
B.“几本”是数量词,“上午”是名词。
C.“可以”是副词,“那”是代词。
D.“响得震天”是动宾短语,“学跳舞”也是动宾短语。
【考点】词性;动宾短语;划分句子成分.
【分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根据知识积累作答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响得震天”是动补短语;
故选:D。
【点评】对于语法知识,需要平时下功夫积累。
4.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托琏(cl)教诲(hui)不逊(xiin)深恶痛疾(WU)
B.造责(ji6)发鬓(jl)原生(mud)抑扬顿挫(cub)
C.C红(fei)解剖(pao)芦荟(hui)查无消息(y6o)
D.江正(ding)匿名(ni)瞥见(pie)油光可鉴(jian)
【考点】易误读常见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
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解答】A.正确;
B.有误,“陌生”的“陌”应读作“mb”;
C.有误,“解剖”的“剖”应读作“p6u”;
D.有误,“瞥见”的“瞥”应读作“pie”。
故选:A。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
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
5.下面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翅为可筝,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油光可
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B.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淮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精通时事:了解
社会大事)
C.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孽敢颇为熟悉的了。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D.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查木渔兽了。(杳无消息:形容一点儿消息也没有)
【考点】字词的含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及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注意词语的搭配和
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解答】ACD.正确;
B.有误,精通实时:反语,这里的时事不是国家大事,而是一些无聊的事,“精通时事”
即熟悉无聊之事。
故选:Bo
【点评】理解词义有几种方法: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看图理解字义;运用形声字的特点
理解字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看实物理解字义;本题为直接对词语理解字义,这
需要平时的积累,可通过用记住典型句子的方式记忆词语的意思。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对台湾那些不认祖宗、不认自己是中国人的“台独”分子港军演族,他期盼祖国和
平统一那天早日到来。
B.木芙蓉花可食用,古人曾用芙蓉花煮豆腐,红白相衬,有色有香,好像雪寿之霞,美
其名日“雪霁羹”。
C.这篇小说因其情节上的柳物飒犁、人物形象的鲜明深刻而吸引了很多读者。
D.那些杳无游昼的外逃经济犯罪嫌疑人,在公安部“猎狐行动”的打击下,先后有92
名被抓获。
【考点】成语.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成语要做好
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另外,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
用的常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该成语用错对象,它用来形容声
音,不能形容小说的情节。
故选:Co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7.下列划线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油光可鉴(照)不逊(谦逊)
B.查无消息(远得看不见踪影)匿名(隐臧)
C.深恶痛疾(厌恶)好意难却(推辞)
D.抑扬顿挫(停顿转折)鳖见(斜着眼看)
【考点】字词的含义.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的积累,做
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离开语境可能意思就改变了。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
停顿转折。瞥见,指短时间内一眼看见或无意中看到。
故选:D。
【点评】理解词义有几种方法: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看图理解字义;运用形声字的特点
理解字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看实物理解字义;本题为直接对词语理解字义,这
需要平时的积累,可通过用记住典型句子的方式记忆词语的意思。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标致樱花烂馒成群结队汕光可签
B.优待烟尘斗乱精通时事美其名日
C.和蔼几次三翻好意难却抑扬顿挫
D.疑惑沓无消息正人君子大而言之
【考点】常见易错字.
【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
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
就排除。
【解答】A.有误,“油光可签”写作“油光可鉴”;
B.正确;
C.有误,“几次三翻”写作“几次三番”;
D.有误,“沓无消息”写作“杳无消息”:
故选:B,
【点评】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
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9.如果你向同桌推荐《朝花夕拾》,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从童年到青年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
发,值得一读。
B.这本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
玩。
C.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D.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
事。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
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
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
【解答】ACD.表述正确;
B.有误,“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出自鲁迅的小说《社
戏》,选自《呐喊》;
故选:Bo
【点评】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
必要时死记硬背。
10.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A.上野的樱花烂煜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比喻)
B.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
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比喻、夸张)
C.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
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比拟、反语)
D.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反
语)
【考点】修辞手法及运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辨析。
【解答】A.把樱花比喻成轻云,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樱花的美丽。
B.把大辫子比喻成富土山,比喻、夸张修辞,讽刺了清留学生的丑态。
C.将清留学生的辫子与小姑娘的发髻相比,具有讽刺意义,作者运用了反语。
D.用“爱国青年”作反语,讽刺当时日本那些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
目忠君,有狭隘的爱国意识的日本青年反语修辞。“爱国青年”是反语修辞。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修辞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境,灵活辨析。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红一不逊一请责诡发髯ii
扒手一pd寸正_ding嗔形H瞥见旌
解剖一深恶痛疾wii杳无消息一yaoo
【考点】注音.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多为易读错、多音字、形近字,难度不大。
【解答】绯红fei不泄xun道责ji6发髻ji
扒手pa叮正ding响形ji督见pie
解制pou深率痛疾wu杳无消息yao
答案:feixiinjiGji
padingjipie
pouwiiydo
【点评】考查的内容多为课文内出现的基础字,着重考查常用的多音字和易读错的形声
字。贵在平时积累、辨析。
12.文学常识填空并回答问题。
《藤野先生》与我们在七年级下学期与八年级上学期所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一书。从这
三篇文章的内容来看,你能不能推测出三文的写作先后?请说出你的理由。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能力。因为作品的内容依次是童年、少年求学与
青年时期东渡日本求学,所以顺序应依次是《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解答】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
写作顺序应依次是:《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理由:因为作品的内容依次是童年、少年求学与青年时期东渡日本求学。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
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
可。
13.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革命家、
此空无用家。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
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
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答案:周树人绍兴文学思想革命狂人日记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
熟记于心。
三.综合读写(共2小题)
14.有同学从网上摘录了下面的内容,请你根据其语言特点,将短文补充完整。
多味的作家--鲁迅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藤野先生是
苦,跳进旧社会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了
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走过来的《朝花夕拾》.
咸:朴实感人的散文催人泪下。点滴的旧事,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
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心灵的深思。
辣:鲁迅的本色是辣。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他“横眉冷
对千夫指“,在《朝花夕拾》中忆起儿时所遇反动、守旧势力,对他们的抨击与批判毫
不留情。
【考点】续写补写改写句子.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补写。补写要看示例,续写要把握好语境,改写要注意变化。答
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
【解答】根据前文内容“仇敌是苦,父亲的逝世是苦”“点滴的旧事,是《朝花夕拾》可
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和主旨,围绕《朝花夕拾》揭
露、批判反动文化,语言犀利这一特点来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示例:鲁迅的本色是辣。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他“横眉冷对千夫
指“,在《朝花夕拾》中忆起儿时所遇反动、守旧势力,对他们的抨击与批判毫不留情。
【点评】做此题一定要把握仿写句子的基本要求:
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
2.句式要统一;
3.修辞要相同;
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15.分析下文,回答问题。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②上野的樱花烂煌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
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
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③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
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④实在标致极了。
⑤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
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⑥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
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这样”是指清国留
学生的种种丑行。这句话表达作者表达作者对留学生的失望之情的感情。
(2)这两段写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在①在上野赏樱花,②不中不洋的
打扮,③学跳舞。
(3)第②句用的修辞方法是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它的作用是辛辣地嘲讽清国留学
生不学无术的丑态。
(4)第④句用的修辞方法是反语,它的作用是讽刺清国留学生丑样。
(5)第一段中有四个“也”字,其中有一句中的“也”与另三句用法不同,这个句子是
也有解散辫子的,不同的理由是这个“也”字起连接作用文中三个“顶”字,其中一个
与另两个不同;是顶得学生制帽,理由这个“顶”是动词。
(6)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反映了他到东京的目的是寻求救国真理,志趣在有几本
书买。
【考点】散文阅读综合.
【分析】略
【解答】(1)只不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行。表达作者对留学生的失望之情。
(2)①在上野赏樱花。②不中不洋的打扮。③学跳舞。
(3)既是比喻又是夸张,辛辣地嘲讽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
(4)反语,讽刺清国留学生丑样。
(5)也有解散辫子的,这个“也”字起连接作用。
顶得学生制帽,这个“顶”是动词.
(6)寻求救国真理,志趣在有几本书买。
【点评】略
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6.(2019秋•翁牛特旗校级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
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
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
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时事片事件。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两个分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3)“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说明这种现象带有普遍性,拯救民族的灵魂迫
在眉梢,刻不容缓:“这一声”指“万岁”;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是伤害了民族
自尊心。
(4)“他们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的含义是看热闹的人完全丧失了民族白尊心;其
中"何尝"的词性是副,对表达句义的作用是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国人的失望和悲
哀。
(5)“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的“那时那地”具体指上文的在日本仙
台学医看了电影后;联系全文,“我的意见”是指学医救国:“变化了”的具体内
容是弃医从文,表现了鲁迅爱国主义的精神。
(6)“呜呼,无法可想”后的感叹号传达出不可压抑的激愤的感情。
(7)”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中的“中国人”指即将被日军枪毙的中国人及围着的
一群中国人和课堂里的"我”.
(8)这段文字运用了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
【考点】散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段文字节选自鲁迅先生《藤野先生》.主要记叙的是关于“看电影”事件及作
者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和对国民麻烦的无情批判的态度。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分析这几段文字的内容,可以分析
出,这几段文字围绕“我”和其他人看电影这件事情,并写出做作者当时的感受。
(2)本题考查句子内容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文中主要人物、
事件,根据事件来分析作者的情感。题干中的句子承接上文而来,因为“我”的考试成
绩及格了,所以“我”受到无端的怀疑。这个句子引用了帝国主义对弱国人的一种轻蔑
说法,在本无因果关系的“弱国”和“低能儿”之间加上“所以”,再加上“当然”强调,
深刻揭露了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了作者在遭受屈辱之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情感。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含义的能力,属于领会句子深层的意思。回答这类题,
要联系文章的中心内容,思考其运用的效果或目的。答题过程一般为:第一步,理解句
子的表层含义;第二步,确定答题区间,了解语境;第三部,判断句子特点,联系语境
具体理解含义。句中“这一声”指代的是日本学生看影片时的欢呼声;“刺耳”是因为“我”
看到影片中中国人被枪毙,耳边却听到日本学生叫万岁并鼓掌,心里很不好受,自己的
民族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同时“每片都有的“也表明了拯救我们的民族己经很急迫了。
(4)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与句子语气的判断。结合句子内容来看,这里“酒醉似的
喝彩”,指的是国内的那些看客,没有明白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与欺负,他们的思想麻
木,没有反抗的意识。“何尝”与“不”连用,意思是每一次都是这样,加强了肯定的语
气,即是表达反问。结合此处语境可知,这里的何尝说明看热闹的人完全没有了民族自
尊心,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国人的失望和悲哀。
(5)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认真阅读文章,根据问题和提示,在上下文中筛选出
关键信息。“那时那地”代指上文的在日本仙台学医看了电影后;从文中可以知道我到仙
台是学医的,但是看到时事的片子,中国人被杀,未果喝彩的也是中国人,我的主意改
变了,也就是“我”决定不再学医。
(6)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体会。根据上文的语句,可知这是作者看到这些国民麻木的反
应后,内心产生的情感:自己无法使这些国民清醒过来。作者此时为这种现实无法改变
而难受,感受无比的激愤。
(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词语的能力。作答本题时,一定要联系具体的语境进行分
析。“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这句中的中国人指的为俄国人做侦探的
中国人。“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这句中的中国人指的是
电影中的围观者。“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中用)人仙••这句中
的中国人指的国内闲看的围观者。
(8)本题考查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五种,说明,记叙,议论,说明和抒情。第一段所
写为看电影事件,因为是记事,所以表达方式是记叙。第三段是对医学救国和文艺救国
的看法和观点,这是议论的表达方式。
答案:
(1)时事片事件
(2)没有,是为了揭露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愤慨的感情
(3)这种现象带有普遍性,拯救民族的灵魂迫在眉梢,刻不容缓;“万岁”;伤害了民族
自尊心
(4)生命看热闹的人完全丧失了民族自尊心;副;
(5)上文的在日本仙台学医看了电影后;医学救国;弃医从文;爱国主义
(6)不可压抑的激愤
(7)即将被日军枪毙的中国人及围着的一群中国人和课堂里的"我”
(8)记叙、议论
【点评】概括文章内容的答题方法: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
果。恰当连接,语义通顺。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
+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
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考点卡片
1.易误读常见字
【考点讲解】
易误读的常见字主要包括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平时学习时要注意读准字音,了解
字义,并做到准确书写。
【方法技巧】
1、多音字--根据字意定音
详见考点“多音字”考点卡片
2、形近字--仔细辨认字形
形近字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但含义不同的字。误读形近字,大多是因为没有看清它们之间
的细微差别。如:“亨”与“享”、“概”与“慨”、“刺”与“剌”等。
3、形声字--谨防声旁误导
形声字由声旁与形旁两部分组成,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字音的差异,现代汉语中,有
很多形声字都不能按声旁来确定读音了。如:“忏”读chdn,不能按照其声旁“千”读qiin。
2.注音
【考点讲解】
注音题多考查多音多义字、形声字、生僻字、习惯性误读字和一些常用字。其中以形声字最
多,其次是生僻字和多音多义字。
【方法技巧】
给汉字注音,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要读准字音,能结合汉语拼
音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生僻字的读音要加强记忆,准确把握多音字和形近字的用法。
如“点缀”中的“缀”和“辍”“啜”“掇”等字相似,但读音完全不同;“鲜为人知”中的
“鲜”是多音字,其读音有两个,即xidn和xiin,在这里读作xidn,如果平时善于积累,
那么做题时就容易得多。
3.常见易错字
【考点讲解】
字形题多考查错别字,大多为同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的混淆和误用。
主要题型有:①根据拼音写汉字;②找出文段(句子)中的错别字;③多音字、形近字、同
音字辨认;④改正错别字;⑤规范书写等。
【方法技巧】
根据字形题考查的内容,我们可有以下方法来纠正错别字:
1、形旁分析法
“据形明义,据义取字”,如“讴歌”指用优美的语言来歌颂,“讴”就应是以“言”为形旁,
而“呕吐”、“呕心沥血”与“口”有关;汉字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可根据两个字的形旁特点,
来分析比较正误。如:“憔悴”指的是人的心情,所以不可将“悴”写作“瘁”。
2、辨别字音法
根据形近字的读音差异也可以确定正确的字形。如:“气概”的“概”读作gdi,不是“慨k
击”,“直截了当”的“截”读作ji6,而不是“接强”。
3、来源探索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成语中错别字的辨析。大部分成语都有一定的来源,如果了解它们最初的来
源和典故,则很容易辨别出其中误用的字。如:“程门立雪”、"班门弄斧”、“墨守成规”这
几个成语中,“程(颐)(鲁)班”“墨(翟)”都是成语故事中的人物,懂得了这些就不会
错写为“城”“搬”“默”等字了。
4、语境分析法
有些词语在单用和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字形会有所不同,如:“老于世故”(非“事故”),“共
商国是"(非“国事”)等,要重点记忆。
5、特殊记忆法
汉语词汇中,有极少部分的词语有固定的搭配,不可以随意书写如:“缥缈”与“飘渺”不
可交错搭配。好在此类词很少,平时注意分类积累成册,加强记忆便可牢固掌握。
4.词性
【考点讲解】
一、考查形式
多以填空、选择或判断的形式考查。
二、知识点讲解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
“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
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
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
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
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
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
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二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①基数:一、二、百、千、万、亿
②序数:第一、第二、第三
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
④倍数:一倍、十倍、百倍
⑤概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
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
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
的人、物或某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它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
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
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
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问处所)那里几多(问
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
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
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
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
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
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七)副词
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
如“很、颇、极、十分、就、者B、马上、立亥人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八)介词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九)连词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十)助词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H"一)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
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十二)拟声词
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规律总结】
判断词性的方法:
1、根据词语的意思,依据不同词性的定义来判断。
2、如果是判断句子或短语中某个词语的词性,可以根据这个词语在句子充当的成分或修饰
的词语来判断。
5.字词的含义
【考点讲解】
一、知识点讲解
品析字词的含义有两种情况,一是单独字词的意思,一是句子中某个字词的含义。
【规律总结】
理解单独字词的意思时,可借助工具书作答,也可根据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探究整个词
语的意思。理解句子中某个字词的含义时,可借助句子的语境具体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要
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6.词语的感情色彩
【考点讲解】
一、考查形式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带有赞扬、喜爱或贬斥、憎恶等感情色
彩。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褒义词:在表示意义的时候,带有赞美、喜爱、肯定的感情色彩。
2、贬义词:在表示意义的时候,带有贬斥、憎恶、否定、轻蔑的感情色彩。
3、中性词:指不带有褒贬感情色彩的词。中性词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可以用于好的方面,
也可以用于坏的方面。
【规律总结】
正确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可以帮助我们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正确表达自己的立场、
态度和感情;也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别人说话和文章中的态度和感情。但在一些特定的语
言环境下,为了特殊的表达效果,可能采用“说反话”的方法,此时使用褒义词表达的是贬
义,而使用贬义词却可能表达的是褒义。
比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
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是标致
极了。
“标致”本是褒义词,在这里却是讽刺这些“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是表达贬斥感情的,这
称作“褒词贬用”。
反之,也有“贬词褒用”。如: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狡猾”一
词本是贬义的,在这里却表达了儿童的顽皮可爱,是褒义的。
7.动宾短语
【考点讲解】
动宾短语又称“述宾短语”,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由动
词与后面受动词支配的成分组合而成,起支配作用的成分是动词,受动词支配的成分是宾语,
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到的人或事物,常用名词、代词等充当,宾语是回答动词“谁"、“什么”、
“哪儿”的。
【规律总结】
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它的宾语组成。宾语在动词之后,是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
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例如:吃晚饭、盖房子、住石洞。有的动词(如“给、送、教、
告诉”等)可以带两个宾语。这样的宾语叫双宾语。离动词近的叫近宾语,离动词远的叫远
宾语。例如:给我笔、教你一首歌。
8.成语
【知识点讲解】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
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
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
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
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
的明珠。
【规律总结】
中考中对成语的考查一般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多为要求学生根据语境判断指定成
语的使用是否恰当。作答时,需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即可。一般
会有两种情况,一为色彩不当,二为语义不当。
9.划分句子成分
【考点讲解】
1、句子的概念
句子是前后都有较大停顿,还有一定的语所和语调,表达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则组成的。如:
(1)我是中学生!
(2)真好!
2、句子成分
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之间有一定的语法关系,根据不同的语法,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
宾语、补语、定语、状语。这些句子成分可以由单个词充当,也可以是短语充当。
句子成分简表
名称说明符号举例
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我们是一列
对象,说明是谁或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薯条型无灯相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胫腓骨夹板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配置管理重要性
- 电击伤的急诊急救与护理
- 2025至2030年熟食制品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深海鳕鱼排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汽配模锻件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运动的相对性课程讲解
- 2025至2030年嫩白补水洁面乳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一)物理试题 含解析
- 浅析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机制及实践路径
- 机械制图综合练习题
- 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
- 2019年自考《世界市场行情》模拟试题及答案
- 伊利经销商设立、变更、撤销、评估管理及考核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重点内容学习PPT课件(带内容)
- LB/T 018-2011旅游饭店节能减排指引
- JJF 1214-2008长度基线场校准规范
- GB/T 5162-2021金属粉末振实密度的测定
- GB/T 12755-2008建筑用压型钢板
- FZ/T 73020-2019针织休闲服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