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鲁教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鲁教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鲁教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鲁教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鲁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鲁教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川航3U8633”的胜利迫降,挽救了128条生命。迫降过程中属于化学变更的是A.玻璃裂开 B.轮胎变瘪 C.燃油燃烧 D.座椅摇摆【答案】C【解析】物理变更和化学变更的根本区分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假如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更;反之,则是物理变更。玻璃裂开,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更,A项错误;轮胎变瘪,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更,B项错误;燃油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更,C项正确;座椅摇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更,D项错误。答案选C。2.下列关于物质变更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更都是化学变更B.发光发热的变更肯定是化学变更C.不须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更肯定是物理变更D.须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更肯定是化学变更【答案】A【解析】化学变更的本质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故有新物质生成的变更都是化学变更,A项正确;发光发热的变更不肯定是化学变更,如灯泡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更,B项错误;不须要加热发生的变更不肯定是物理变更,如钢铁生锈、食物腐烂、人的呼吸等均不须要加热即可发生变更,均属于化学变更,C项错误;须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更不肯定是化学变更,如水加热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更,D项错误。答案选A。【点睛】物理变更和化学变更的根本区分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假如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更;反之,则是物理变更。3.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芯组成的.某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试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图所示),他惊异地发觉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想,此白烟是A.氧气 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答案】D【解析】白烟是白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吹灭蜡烛时,在蜡烛的上方会出现少量白烟,燃着的火柴只遇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常温下为固体(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答案选D。4.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探讨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引一下”。“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言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假设B.设计试验C.视察D.得出结论【答案】B【解析】“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试验,答案选B。5.下列微观说明不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开——温度上升,分子变大【答案】D【解析】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从而墙内开花墙外香,A项不符合题意;液氧是液态氧气,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分子构成相同,故化学性质相同,都能助燃,B项不符合题意;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项不符合题意;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开,是因为温度上升,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大小不变,D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6.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B.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C.地球上总水储量很大,水资源不会短缺D.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生活用水肯定是软水【答案】A【解析】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将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在其表面形成大颗粒易于沉降,A项正确;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而不是蒸馏,B项错误;地球上总水储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很少,某些地区水资源存在短缺问题,C项错误;自来水在净化过程中没有去除其中的钙、镁离子,所以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生活用水不肯定是软水,D项错误。答案选A。7.下列物质的哪些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①氮气作灯泡的爱护气;②用铝做炊具;③用氧气作助燃剂;④用碳作燃料;⑤用大理石铺地面。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 D.②④⑤【答案】C【解析】物质的性质确定用途。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须要通过化学变更就能表现出的性质,【详解】氮气作灯泡的爱护气,是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须要通过化学变更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①错误;用铝做炊具,说明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不须要通过化学变更便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②正确;氧气具有助燃性,用氧气作助燃剂,须要通过化学变更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③错误;用碳作燃料,是因为碳具有可燃性,须要通过化学变更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④错误;用大理石铺地面,说明大理石硬度大,耐磨,不须要通过化学变更便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⑤正确。答案选C。8.2024年12月,湖北武汉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在日常抗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易挥发 B.具有可燃性 C.熔点-114℃、沸点78℃ D.具有特别香味【答案】B【解析】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更才表现出的性质。【详解】易挥发是酒精的物理性质,A项错误;具有可燃性是酒精的化学性质,B项正确;熔沸点是酒精的物理性质,C项错误;具有特别香味是酒精的物理性质,D项错误。答案选B。【点睛】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更就表现出的性质。9.下列关于微观粒子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或离子干脆构成B.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C.确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D.原子是化学变更中的最小微粒【答案】C【解析】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或离子干脆构成,A项正确;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B项正确;确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C项错误原子是化学变更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更中不行再分,D项正确。答案选C。

10.下列离子中,和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的是A.S2- B.Mg2+ C.Cl- D.H+【答案】B【解析】氖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0,其核外电子数为10,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其次层上有8个电子,据此进行分析推断。S2-是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得到的,其核外有18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与氖原子电子层排布不同,A项错误;Mg2+是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其核外电子数为10,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其次层上有8个电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B项正确;Cl-是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得到的,其核外有18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与氖原子电子层排布不同,C项错误;H+是氢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其核外有0个电子,与氖原子电子层排布不同,D项错误。答案选B。11.下列对微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易失电子 B.易形成阴离子C.阳离子 D.化学性质稳定【答案】C【解析】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详解】由A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A项正确;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B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B项正确;由C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C项错误;由D粒子的结构示意图,D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是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D项正确。答案选C。12.2024年被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以纪念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B.X表示N2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gD.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答案】A【解析】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中中心位置的汉字为该元素的中文名称,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正下方为相对原子质量。【详解】从题中信息示意图中可知,碳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而原子序数=质子数,因此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A项正确;题中信息示意图中中间表示的元素原子序数为7,该元素为氮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B项错误;相对原子质量是相对质量,单位不是“g”,单位是“1”,一般不写,C项错误;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D项错误。答案选A。13.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肯定相等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更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变更【答案】C【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A项正确;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B项正确;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肯定相等,C项错误;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更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变更,D项正确。答案选C。【点睛】原子核内质子数确定元素的种类,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肯定相等。14.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肯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硝酸钾饱和溶液能再溶解氯化钾C.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D.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答案】D【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项正确;硝酸钾饱和溶液只对于硝酸钾溶质是饱和的,可以溶解其它物质,B项正确;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C项正确;汽油洗油污是由于汽油能溶解油污,属于溶解现象,不是乳化现象,D项错误。答案选D。15.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 B.牛奶 C.酒精 D.白醋【答案】B【解析】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A项错误;牛奶不易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溶液,B项正确;酒精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C项错误白醋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D项错误。答案选B。【点睛】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1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40%的氢氧化钠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B.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肯定有晶体析出C.与乳化作用相比,溶解能使物质混合得更匀称D.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答案】C【解析】溶液具有均一性,将40%的氢氧化钠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质质量分数为40%,A项错误;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肯定有晶体析出,比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溶解度反而上升,变成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B项错误;溶解得到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乳化得到的只是短暂匀称稳定的混合物,时间一长就会分层,C项正确;溶质不是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也可能是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如蔗糖溶液中,蔗糖是以分子形成分散在水分子中间的,D项错误。答案选C。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7题~第21题5个大题,共52分。17.(6分)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2)“呼出的气体中肯定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4)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发觉石灰水变浑浊,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5)“这个试验既简洁,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上述各环节的正确依次是_____。(填上述数字序号)【答案】(1)提出问题(2)获得结论(3)猜想与假设(4)收集证据(5)反思与评价(1)、(3)、(4)、(2)、(5)【解析】(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对呼出的气体进行提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2)“呼出的气体中肯定有二氧化碳”确定了该气体是什么气体,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得结论环节;(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产生了疑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4)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发觉石灰水变浑浊,收集到了石灰水变浑浊的证据,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环节;(5)“这个试验既简洁,现象又明显”,对试验进行简洁的总结评价,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反思与评价环节;依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可知,正确的依次为:(1)、(3)、(4)、(2)、(5)。18.(12分)下图是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在试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试验。(说明:图中A1、A2、A3、B1、B2、B3均为溶液编号)依据上图试验,请你与甲、乙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探究环节甲同学的探究乙同学的探究提出问题A3溶液为什么不变红?B3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酚酞不计)作出猜想试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HCl试验验证(1)取少量A3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填“成立”或“不成立”)。

(2)你认为,在常温下A2溶液测出的pH应(填“>”、“=”或“<”)7。取少量B3溶液加入盛有少量铁粉的试管中,视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渐渐削减,溶液由无色变为。据此,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填“一”或“二”)成立。沟通反思(1)甲、乙同学的试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

(2)A3溶液未变红,你认为缘由是A2溶液中较多,加入的NaOH溶液未将其完全中和。

(3)甲、乙同学经过试验对比探究,一样认为做化学试验时应留意药品用量的限制。【答案】【试验验证】:甲同学(1)不成立;(2)<;乙同学:浅绿色;二;【沟通反思】(1)NaOH+HCl=NaCl+H2O;(2)盐酸【解析】试验验证:甲同学(1)取少量A3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成立。说明盐酸过量或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太小;故(2)在常温下A2溶液测出的pH应<7;乙同学:依据B3能与金属铁反应产生气泡,故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反应后溶液中的颜色为浅绿色,说明猜想二成立;沟通反思(1)甲、乙同学的试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2)A3溶液未变红是因为盐酸过量的缘由。19.(10分)硒对人体有防癌、抗癌作用,如图1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2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硒是人体必需的____(“微量”或“常量”)元素.(2)由图1可知,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3)图3中A、B、C三种元素中与硒元素化学性质相像的是________(“A”、“B”或“C”)元素.(4)图3中C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简洁___(“得到”或“失去”)电子,该元素与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答案】(1)微量(2)78.96(3)B(4)得到CaCl2【解析】(1)硒元素是我们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2)由图一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是78.96,则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像,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与硒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像的是B;(4)依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C元素是氯,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化学反应中简洁得到电子,化合价为﹣1;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化合价为+2;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Cl2。20.(14分)小华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她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试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____,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进行该操作时用到铁架台、玻璃棒、烧杯、___等仪器,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写出一种可能的缘由____。(2)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___(填下图中的序号,下同),在装置Ⅱ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

(3)小华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觉有较多浮渣产生,没有泡沫,说明液体D是_____水。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经过操作③以后,小华重复上述试验加少量肥皂水,她视察到的试验现象是_____。【答案】(1)明矾过滤漏斗引流滤纸破了或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2)Ⅱ吸附色素和异味(3)硬Ⅰ发觉有较多泡沫产生,较少浮渣【解析】(1)在自来水厂为了将小颗粒泥尘沉降下来,常用絮凝剂,常常运用的絮凝剂是明矾,为了除去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必需用过滤的方法;过滤过程中须要用到的仪器有漏斗、烧杯、铁架台、玻璃棒等;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过滤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可能是滤纸破了或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2)经过过滤得到的水还含有色素或有异味的物质,要经过活性炭吸附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