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8/29/wKhkGWcL9uCABvRWAAEG8tL_zUw504.jpg)
![甘肃省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8/29/wKhkGWcL9uCABvRWAAEG8tL_zUw5042.jpg)
![甘肃省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8/29/wKhkGWcL9uCABvRWAAEG8tL_zUw5043.jpg)
![甘肃省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8/29/wKhkGWcL9uCABvRWAAEG8tL_zUw5044.jpg)
![甘肃省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18/29/wKhkGWcL9uCABvRWAAEG8tL_zUw50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甘肃省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是:A、造纸术B、火药C、印刷术D、指南针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导致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3、下列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史学的巨匠”?A.司马光B.王充C.司马迁D.王安石4、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D.五四运动5、下列哪位学者被誉为“史学之父”?A.孔子B.墨子C.司马迁D.左丘明6、以下哪项不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A.实行郡县制B.统一度量衡C.修建长城D.实行焚书坑儒7、题目: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南昌起义D.北伐战争8、题目: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论断,以下哪个方面不是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强调的?A.坚持人民战争B.坚持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C.坚持统一战线D.坚持发展生产力9、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之父”?A.希罗多德B.塞涅卡C.爱比克泰德D.奥古斯都10、题干:以下哪项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A.选拔范围仅限于士人阶层B.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C.考试形式为笔试和面试相结合D.考试结果由皇帝亲自决定1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A.孙中山B.康有为C.梁启超D.袁世凯1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B.《新青年》杂志的创刊C.五四运动的爆发D.辛亥革命的成功13、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A.农业经济B.手工业经济C.商业经济D.货币经济14、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李渊B.李世民C.李隆基D.李治15、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下列哪项说法是不正确的?A、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B、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C、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生产目的D、以国家统一征税为财政来源16、关于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下列哪项事件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A、文艺复兴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法国大革命D、工业革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主张“仁政”、“礼治”,强调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道德关系,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二: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指出:“如果人类在四千年中没有进步,那将是非常可悲的。”他主张理性、自由、平等,反对专制和迷信。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分别体现了哪两种不同的思想?2.这两种思想在各自的历史背景下有何作用?3.请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两种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第二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李世民曾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材料二:北宋时期,司马光编纂了《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末年(公元959年)的历史。问题:1.请简述《资治通鉴》的编纂背景及其意义。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以史为鉴”的理解。第三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史记》中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记载片段:“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始皇帝。始皇帝,名嬴政,秦庄襄王之子也。始皇帝即位后,以秦国为根基,征发天下之兵,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天下,定都咸阳。”材料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包括:1.统一度量衡;2.统一文字;3.实行郡县制;4.开凿灵渠,沟通南北水系;5.编纂《史记》。问题: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及意义。2.根据材料二,列举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两项措施,并简述其影响。第四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朝。材料二: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材料三: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包括:推行统一的法律、货币、度量衡;修建长城,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开凿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问题:1.简述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2.分析秦朝在中央和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3.列举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并说明其意义。2024年甘肃省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是:A、造纸术B、火药C、印刷术D、指南针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的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指南针是一种航海和导航工具,虽然在中国古代已有应用,但并不属于四大发明之一。选项D正确。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导致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确实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也确实成为临时大总统。但辛亥革命并没有导致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选项C是不正确的。3、下列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史学的巨匠”?A.司马光B.王充C.司马迁D.王安石答案:C解析: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的著作《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因此被誉为“史学的巨匠”。选项A、B、D的人物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或政治家,但并非以史学研究著称。4、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D.五四运动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冲突,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但它们发生的时间点都晚于鸦片战争。5、下列哪位学者被誉为“史学之父”?A.孔子B.墨子C.司马迁D.左丘明答案:D解析:左丘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其作品《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备、内容丰富的编年体史书,因此被誉为“史学之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著有《史记》。因此,选项D正确。6、以下哪项不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A.实行郡县制B.统一度量衡C.修建长城D.实行焚书坑儒答案:C解析:秦朝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便利经济交流、实行焚书坑儒以消除异己思想等。而修建长城主要是在秦朝之后的历史时期,尤其是明朝时期达到了高潮,因此选项C不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选项A、B、D均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7、题目: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南昌起义D.北伐战争答案:B解析:五四运动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选项辛亥革命是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制度的重大事件,但它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C选项南昌起义是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但它并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选项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但它发生在五四运动之后。8、题目: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论断,以下哪个方面不是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强调的?A.坚持人民战争B.坚持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C.坚持统一战线D.坚持发展生产力答案:D解析: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强调的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基本方针,包括坚持人民战争、坚持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和坚持统一战线。D选项坚持发展生产力并不是《论持久战》中强调的内容,而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基本路线之一。9、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之父”?A.希罗多德B.塞涅卡C.爱比克泰德D.奥古斯都答案:A解析:希罗多德(Herodotus)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他的著作《历史》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历史著作,对后世的历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选项B的塞涅卡是罗马帝国的政治家、哲学家,选项C的爱比克泰德是罗马时期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选项D的奥古斯都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这些人物虽然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但并非“世界历史之父”。因此,正确答案是A。10、题干:以下哪项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A.选拔范围仅限于士人阶层B.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C.考试形式为笔试和面试相结合D.考试结果由皇帝亲自决定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之一是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尤其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这是为了选拔符合儒家思想的官员,以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选项A中,科举制度虽然起初选拔范围限于士人阶层,但后来逐渐放宽;选项C中,科举考试主要是笔试,面试并不是主要形式;选项D中,考试结果由皇帝通过的主考官来决定,并非皇帝亲自决定。因此,正确答案是B。1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A.孙中山B.康有为C.梁启超D.袁世凯答案:A解析: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并担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因此选项A正确。康有为和梁启超是清末民初的思想家,而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成为北洋政府的首脑,但并未担任临时大总统。1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B.《新青年》杂志的创刊C.五四运动的爆发D.辛亥革命的成功答案:B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旨在推翻旧文化、倡导新思想的文化革命,它始于1915年。《新青年》杂志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标志,因为它成为了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平台。选项A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后颁布的法律文件,选项C的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和发展,而选项D的辛亥革命则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之一。13、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A.农业经济B.手工业经济C.商业经济D.货币经济答案:D解析:在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经济形态是农业经济,手工业和商业经济虽然也有一定的发展,但都不如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货币经济在封建社会中虽然存在,但并不是主要的经济形态。因此,D选项正确。14、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李渊B.李世民C.李隆基D.李治答案:C解析: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继任的皇帝是李世民,即唐太宗。李隆基是唐玄宗,他是唐朝的第七位皇帝,不是开国皇帝。李治是唐高宗,也不是开国皇帝。因此,C选项正确。15、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下列哪项说法是不正确的?A、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B、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C、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生产目的D、以国家统一征税为财政来源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生产目的主要是自给自足。而国家统一征税并非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它是财政制度的体现。因此,选项D是不正确的。16、关于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下列哪项事件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A、文艺复兴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法国大革命D、工业革命答案:B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世纪中期发生在英国的一次重要社会政治变革,它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虽然都与资本主义有关,但它们并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标志。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主张“仁政”、“礼治”,强调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道德关系,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二: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指出:“如果人类在四千年中没有进步,那将是非常可悲的。”他主张理性、自由、平等,反对专制和迷信。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分别体现了哪两种不同的思想?2.这两种思想在各自的历史背景下有何作用?3.请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两种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答案:1.材料一体现了儒家思想;材料二体现了启蒙思想。2.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成为官方意识形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封建统治,但同时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限制了社会的发展。启蒙思想在法国等欧洲国家兴起,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民主、法治的建立。3.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成为东亚地区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影响深远;启蒙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为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儒家思想和启蒙思想的理解和比较。学生需要掌握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启蒙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欧洲的影响。通过分析两种思想的不同特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第二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李世民曾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材料二:北宋时期,司马光编纂了《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末年(公元959年)的历史。问题:1.请简述《资治通鉴》的编纂背景及其意义。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以史为鉴”的理解。答案:1.编纂背景:《资治通鉴》的编纂背景主要是由于北宋时期史书的混乱和缺乏统一的历史记载。司马光希望通过编纂一部全面、系统、客观的历史著作,为后世提供一部有益的参考书。
意义:《资治通鉴》的意义在于:
(1)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系统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五代末年的历史,填补了此前史书的空白;
(2)它以纪传体和编年体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历史事件更加连贯,便于读者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3)它以客观、真实的态度记录历史,为后世提供了可靠的历史资料。2.“以史为鉴”的理解:
(1)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2)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3)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实,预见未来,为国家的治理和个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4)唐太宗李世民和司马光都是重视历史的人,他们通过编纂历史著作,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利用历史为现实服务的理念。第三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史记》中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记载片段:“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始皇帝。始皇帝,名嬴政,秦庄襄王之子也。始皇帝即位后,以秦国为根基,征发天下之兵,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天下,定都咸阳。”材料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包括:1.统一度量衡;2.统一文字;3.实行郡县制;4.开凿灵渠,沟通南北水系;5.编纂《史记》。问题: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及意义。2.根据材料二,列举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两项措施,并简述其影响。答案:1.时间: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意义: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五课 WindowXP窗口操作说课稿 龙教版
- 公共设施装饰工程施工合同
- 《合格评定程序》课件
- 《中国内部审计规范》课件
- 一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输入字母和符号说课稿 清华版
- 城市基础测绘工程合同2025
- Unit3 Amazing animalsA Let's talk(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定制化老人保姆服务合同
- 度财务软件售后服务合同协议
- 短期借款合同范文
- 奋力前行迎接挑战主题班会课件
- 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解析
- 病毒性肺炎疾病演示课件
- 沃尔沃S60L 2014款说明书
- 汽车零部件喷漆项目分析报告
- 软星酒店网络规划与设计
- 自然辩证法概论(新)课件
- 少儿美术课件- 9-12岁 素描班《感知力素描》
- 《静心的力量》课件
- 续命汤系列-千金要方治疗中风
- 2023年《植物保护》专业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