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检测卷04中国近代史_第1页
模块检测卷04中国近代史_第2页
模块检测卷04中国近代史_第3页
模块检测卷04中国近代史_第4页
模块检测卷04中国近代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检测卷04中国近代史25+3模式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1.战败赔款几乎是大清王朝在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必有条款,下面规定的分期赔款清单最有可能出自()•此时交银六百万圆;•自壬寅年起至乙已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圆。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数,则酌定每年每百圆加息五圆。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 D.《南京条约》【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知识,解题关键是联系所学、分析题干材料、结合要求、作出选择。【解答】依据题干材料中的“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圆”,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规定赔款两千一百万银元,所以D项正确;A项所述的条约赔款列强白银4.5亿两,本息合计超过9.8亿两白银,并以关税和盐税等作抵押,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项所述的条约赔款日本白银2亿两,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所述的条约赔款英、法两国增为800万两白银,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的史料解析能力和选项比较能力。2.与如图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史实是()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C.义和团抵抗外来侵略 D.清朝签订《辛丑条约》【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A符合题意;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时间为《马关条约》签订后,时间不符,排除B;义和团抵抗外来侵略和清朝签订《辛丑条约》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3.图示有助于我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A.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 B.缺乏群众支持 C.上层领导争权夺利 D.中、外反动力量联合镇压【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太平天国运动示意图”中的“西方列强”“清政府”“联合”“镇压”可得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中、外反动力量联合镇压,D项正确;示意图中没有提及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排除A项;示意图中没有表明缺乏群众支持,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太平天国上层领导争权夺利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李鸿章在《试办织布局折》中指出,“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少销一分,庶漏卮可期渐塞”,“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这表明洋务企业()A.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旨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D.有抵制经济侵略的目的【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影响来分析。【解答】题干材料“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少销一分,庶漏卮可期渐塞”,“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表明洋务企业有抵制经济侵略的目的。D正确。ABC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以洋务运动为背景,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5.如图是一幅甲午战争时的日本漫画:“列强在围观一身穿清兵服装,伤痕累累,拖着长尾巴无路可走的猪。”对此漫画解读合理的是()A.列强希望趁机获取利益 B.列强支持革命派的活动 C.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D.日本受到西方列强的孤立【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甲午战争时期,列强围观伤痕累累的清兵,体现出列强对日本侵华的默许、纵容态度,希望趁机扩大在华利益,A项正确;材料反映列强对日本侵华的态度,无法体现列强对革命派的态度,排除B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且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甲午战争,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6.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这说明维新变法()A.开创了中国民主与科学的先河 B.使中国进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C.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D.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因触犯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大肆捕杀维新党人,戊戌变法失败,前后仅维持了103天。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被称为“戊戌变法”,因这次变法仅历时103天又称它为“百日维新”。【解答】材料中“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说明了维新变法极大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觉醒和思想解放,答案选D,AC两项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B项是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故选:D。【点评】掌握戊戌变法的时间、内容和历史意义。7.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你认为下列最能证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一论点的是()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C.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 D.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需要考生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解答】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作为中国的最高政府却帮助帝国主义压迫中国人民,表明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的帮凶,已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项正确;割香港岛给英国,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排除A项;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排除B项;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便利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8.“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下列史实与结论逻辑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辛丑条约》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B武昌起义后独立省份的都督有的是旧军阀、封建官僚辛亥革命并不彻底C《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致力于宣传维新变法思想D1907年爆发安庆起义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起义A.A B.B C.C D.D【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签订、武昌起义、《民报》、安庆起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史实与结论的正确对应。【解答】A.《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史实与结论逻辑不正确,排除A项。B.武昌起义后独立省份的都督有的是旧军阀、封建官僚,这说明辛亥革命并不彻底,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史实与结论逻辑正确,B项正确。C.《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致力于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史实与结论逻辑不正确,排除C项。D.1907年爆发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起义,史实与结论逻辑不正确,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丑条约》签订、武昌起义、《民报》、安庆起义的相关史实。9.“不把皇帝拉下马,历史就不能前进,目前的问题是:皇帝下了马,历史依旧徘徊不前。”“历史徘徊不前”体现在()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 B.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这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解答】“历史徘徊不前”体现在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皇帝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和特点。10.如表为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的执政情况表,该表反映出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是()黎元洪冯国章徐世昌黎元洪曹锟段祺瑞张作霖1916.1/1917.71917.7/1918.101918.10/1922.61922.6/1923.101923.10/1924.111924.11/1926.41927.6/1928.6A.军事独裁 B.政局动荡 C.社会黑暗 D.民生凋敝【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袁世凯复辟及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通过题干表格可以看出,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领导人都是军阀,并且更替频繁,说明袁世凯死后陷入军阀割据纷争,政局动荡,B符合题意;仅从表格信息无法得出军事独裁和社会黑暗,排除AC;表格信息不能反映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排除D。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袁世凯复辟及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11.在《新青年》的推动下,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拉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B.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C.反映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解答】A.太平天国运动拉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排除A。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排除B。C.材料未涉及近代工业兴起的相关内容,排除C。D.据材料“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及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2.民国八年省立一师(苏州中学前身)学生致苏州总商会公函:“敬启者,外交危急,民意未伸,同人盼望贵会表示意思,并一致提倡国货,以为外交后盾。迫不择言,伏希原谅。”其目的是()A.提倡君主立宪 B.声援五四运动 C.呼吁贸易自由 D.支持省港罢工【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A.提倡君主立宪是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运动,与材料中时间描述不符,故A错误;B.材料“民国八年”“敬启者,外交危急,民意未伸,同大盼望贵会表示意思,并一致提倡国货,以为外交后盾。迫不择言,伏希原谅。”的描述说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江苏学生为声援北京的学生运动给苏州总商会去函希望得到商人的支持,故B正确;C.材料内容描述的是江苏学生为声援北京的学生运动给苏州总商会去函希望得到商人的支持,而非呼吁自由贸易,故C错误;D.省港大罢工,1925年6月为了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与材料内容时间表述不符,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13.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之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当时的中国革命()A.准备物质条件 B.奠定思想基础 C.指明斗争方向 D.积蓄群众力量【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共二大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在分析了中国国情后,制定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纲领。题干反映了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使这个纲领很快传播开来,“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当时的中国革命指明了斗争方向,C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斗争方向,并不是强调准备物质条件或奠定思想基础或积蓄群众力量,排除AB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二大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4.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伴随着国民革命的开展,中国革命中心发生了转移,这次革命中心转移的方向是()A.从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 B.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 C.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D.从陕北到北京【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重点掌握北伐战争的战果。【解答】大革命时期,广东革命政府以两广作为根据地,发动北伐战争,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心在珠江流域;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广东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B项正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使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从长江流域转移到了黄河流域,排除A项;五四运动的中心在1919年6月5日后从北京转移到上海,排除C项;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革命中心从陕北到北京,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15.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救国的道路,下列事件和内容意义搭配正确的是()事件内容/意义①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三湾改编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③秋收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④古田会议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D项正确;三湾改编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排除AB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6.这次军事行动,部队从东南的群山之间到达西北的黄土高原,走了一个大写的“L”,“向沿途的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这次军事行动()A.标志着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B.把中国革命的重心转移到了农村地区C.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这次军事行动,部队从东南的群山之间到达西北的黄土高原,走了一个大写的‘L’”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故D符合题意;南昌起义标志着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排除A;秋收起义后,开辟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的重心转移到了农村地区,排除B;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17.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武力逼蒋抗日。后经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由此可知()A.学生爱国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 D.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自此开始【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的影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武力逼蒋抗日。后经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由此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B项正确;一二•九运动标志着学生爱国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排除A项;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排除C项;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自此开始,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安事变的影响的相关史实。18.如图描绘的是()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A.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史称“九一八事变”。故A正确。B.一•二八事变是指在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犯上海的作战,排除B。C.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排除C。D.1937年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9.1943年春,在延安劳动竞赛中,中央警卫团的战士杜林森在一次开荒比赛中,创造了一天开荒6.3亩的好成绩,毛主席接见他时说:“你的功劳很大,一天开荒六亩多地,称得起劳动英雄。大家都叫你‘气死牛’,我看你还是气死人,气死蒋介石。”这反映了()A.国民政府封锁解放区失败 B.根据地人民自力更生坚持抗战 C.陕甘宁边区自然灾荒严重 D.减租减息政策激发生产积极性【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等知识,重点掌握敌后战场的大生产运动。【解答】根据材料“1943年春,中央警卫团的战士杜林森在一次开荒比赛中,创造了一天开荒6.3亩的好成绩”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组织的大生产运动是根据地人民自力更生,坚持抗战的表现,有利于打破敌人的封锁,B项正确;此时处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杜林森开荒多,没有体现陕甘宁边区自然灾荒严重,排除C项;减租减息政策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减轻农民的地租和高利贷剥削,但又不改变地主对土地所有权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敌后战场的大生产运动。20.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话主要说明()A.美国应该支持中国抗战 B.中国的抗战决定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成败 C.美国对中国抗战持观望态度 D.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意义重大【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意义重大。【解答】从题中罗斯福对他儿子讲话的内容:“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可以看出罗斯福高度赞扬了中国在抗日战争的所作出的贡献,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故选:D。【点评】重点识记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作用。21.关于如图所示战役的影响正确的是()A.为解放长江以南的各省奠基 B.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解答】依据“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示意图”可知,1947年6月,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突破黄河天险,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B符合题意;为解放长江以南的各省奠基的是淮海战役,排除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是三大战役的胜利,排除C;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的是渡江战役,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22.如图是某同学在网上搜集到的三枚纪念章图片,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辽沈战役纪念章淮海战役纪念章平津战役纪念章A.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D.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战役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观察图片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D项符合题意;A项与长征有关,排除;B项与千里挺进大别山有关,排除;C项与百团大战有关,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三大战役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23.如图是民国二十年《申报》刊登的南洋烟草公司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期间,以民用企业辅助军事工业 B.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C.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D.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从材料“民国二十年”和所学知识可知,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D符合题干的特征;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辛亥革命是1912年,一战是从1914年~1918年,ABC选项中的事件都不是1931年不符合题干的特征,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24.近代以来,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主要反映了()A.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淡化 B.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C.辛亥革命根除了封建思想 D.平等自由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这主要反映了平等自由观念深入人心。故D正确;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是社会生活的变化,不能说明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淡化,排除A;从跪拜作揖到点头鞠躬、握手的礼节变化是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是社会的进步,不能说明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排除B;辛亥革命的主要作用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但没有能够根除封建思想,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近代以来,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主要反映了平等自由观念开始深入人心。25.如表中歌曲在当时广泛传唱意在()时间1935年1937年1939年1943年歌名《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A.弘扬民主科学 B.反对专制独裁 C.宣传抗日救亡 D.争取自由平等【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文学艺术家及其相关成就的掌握情况。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华,中国人民正在抗日,在中国学生中传唱的在中国大地上传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抗日救亡。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我国艺术家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抗战的怒吼,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表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气概,C符合题意;“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口号,排除A;反对专制独裁和争取自由平等与题干歌曲无关,排除BD。故选:C。【点评】本题掌握抗日救亡的歌曲。另外了解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冼星海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他们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50分)26.(18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正义事业史册上!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1)有一首歌谣这样唱到:“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它反映的材料一中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什么?(3)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南京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祭奠材料一中的哪一事件?(4)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哪两首最具代表性的名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材料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拿起武器同法西斯战斗的国家。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纲》一书,专章阐述“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5)依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加以说明。【答案】(1)历史事件:九一八事变。(2)战役:平型关大捷。(3)事件:南京大屠杀。(4)名曲:《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5)说明:中国战场对日军的牵制,有效支援和配合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美苏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对中国的援助,有力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平型关大捷、南京大屠杀、《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国的抗战的相关史实。【解答】(1)据“……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及所学知识可知,它反映的材料一中的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东北军不战而溃,军政大员四散逃避。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2)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林彪的指挥下,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3)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祭奠材料一中的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三十万人以上。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中惨遭杀害的同胞,我国把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4)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最具代表性的名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5)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战场对日军的牵制,有效支援和配合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美苏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对中国的援助,有力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这些说明了“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九一八事变、平型关大捷、南京大屠杀、《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的相关史实。27.(16分)根据以下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时间事件时间事件1839年虎门销烟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1840﹣1842年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911年武昌起义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878年收复新疆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1898年百日维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材料中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2)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3)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两大口号:民主与科学。(2)转折点:五四运动。(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如观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由表及里,层层深入。选择的史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论述:洋务派为了自救,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器物、技术的洋务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陈独秀、胡适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民主两面大旗,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具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特点。【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1)两大口号: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2)转折点: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因此是材料中的“五四运动”。(3)论述: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根据材料“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98年戊戌变法”“1911年武昌起义”“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可归纳出论点是近代化探索的特点。结合史实进行分析归纳即可。如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从“器物”层面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创办了许多近代企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以变法图强为目的的戊戌变法与以三民主义为核心的辛亥革命则从“制度”层面,试图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实现政治上的近代化;而新文化运动则是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要在“文化”的层面上扫清中国人心中的封建落后的思想,树立民主与科学的风尚,实现思想上的近代化。因此,近代化探索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