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论语》专题-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原卷版)_第1页
名著阅读《论语》专题-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原卷版)_第2页
名著阅读《论语》专题-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原卷版)_第3页
名著阅读《论语》专题-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原卷版)_第4页
名著阅读《论语》专题-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轮备战】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精讲精练(北京专用)

专题三:名著阅读•《论语》专题(原卷版)

【名著阅读】

北京市高考语文名著阅读在2017年专题设置不固定,2018年固定此专题模

块,考查的《论语》综合专题,2019、2020和2023年考查的都是《论语》专

题,2021年考查的《论语》和《红楼梦》综和专题,2022年考查的《红楼梦》

专题综合。题型设置以分析、概括和简答为主,题量二到三题。

【《论语》专题答题方法】

(一)对每个章节的复习,要抓文字、文章和文化三个层次。

“文字”层次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目的是读懂文章,积累知识;“文章”

层次指对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目的是学习章法,培养能力;“文化”层次指对

文化传统的评价和理解,目的在于传承文化,提升思想。

«〈论语)选读》的考查主要从文化层面切入,考查考生对《论语》内涵的评析

和探究。虽说“文字”和“文章”是基础,但也不能忽视。

(二)掌握运用三段论准确表达观点的方法。

对《论语》思想分析题的解答计应恰当运用下面的格式:

(1)提出观点。观点应该尽可能明确、不含糊。

(2)进行论证。包括正面阐述材料所蕴含的孔子的基本思想、人生态度及其意义,

反面批驳对立观点的不足之处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注意,在阐述相关思想时,

应运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相关问题,不能以现代人的“思想之履”强行去套“古人之

足”。

(3)适当联系实际,做出总结。

(三)灵活运用知识

(1)要掌握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

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

尤其要认真阅读每课后的“相关链接”,把精要之处加以圈画或摘录,弄通其中的

意义,对“仁、义、礼、智、信”五大关键词在孔子学说中的关系,以及各自在现

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计要结合教材说清楚。

(2)解答探究题的格式要规范化。

要注意条理性,突出关键词,必须言简意赅,简明扼要,探究题具有拓展性,但

必须以文本为依据,不可随兴发挥。探究题具有论辩性,答题时要先总说自己的

观点,再分说理由,理由的说明要结合文本内容来阐释。

【真题连接】

【2023年北京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论语・卫灵公》)

③子日:“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史记•孔子世家》)

④先生(王阳明)日:“为学大病在好名。……'疾没世而名不称‘,'称'字去声①读,亦'声

闻过情,君子耻之'②之意。”

(《传习录》)

【注】①去声:第四声。②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语出《孟子》。情,实情。

对于①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今人杨伯峻的解读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

子引以为恨”。④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解读,与杨伯峻有所不同。

(1)说明杨、王两种解读对“称”的读音和词义的理解有何不同。

(2)用自己的话写出王阳明对①“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解读的大意。

(3)在杨、王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

【专题模拟】

一、(2023•北京海淀•清华附中校考三模)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

语•述而》

③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

(2)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子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②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③子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④子日:“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⑤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终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综合上述5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有哪些素养?

(3)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②太宰问于子贡口:“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目:“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目:“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

孔子说“君子不器”,意思是说“君子不应该仅仅像器具一样,只有一方面的用途。”又说“少

贱多鄙”,意思是说“我小时候因为地位低下,所以学会了很多鄙贱的技艺。”那么,你认为“君

子不器”和“少贱多鄙”这二者之间矛盾吗?

二、(2023•北京海淀•101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②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

③子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④宰我问日:“仁者,虽告之日:‘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

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

⑤子日:“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日:“夫子自

道也。”(《宪问》)

(1)对于第①则的“里”,有人认为其意为“居住”,有人认为其意为“居住在……的地方”。请根

据这两种不同理解,分别解释“里仁为美”的意思。

(2)请简要分析第④则中“仁者”的表现。

(3)请根据第①②③⑤四则,概括孔子对仁者和知者的看法。

三、(2023•北京海淀•人大附中校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子日:“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日:"夫子自道

也。”

(《论语•宪问》)

尧以不得舜为已忧,舜以不得离、率陶为已忧。

(《孟子•滕文公上》)

【注】相传尧传天下给舜,舜传天下给禹。

(1)“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o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的说法。

(2)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忧”;按孟子说法,却又会“忧”。

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

(3)材料一中孔子关于“君子三道”的理解,对今天的我们仍有启发意义。请从中任选其一,结

合现实生活谈谈对你的启发。

四、(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下面这则语录中“愤”“怫”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本则语录所蕴含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法分

别是什么?

子日:“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2)上述教育方式和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场景中是如何体现的?从下列语录中任选一条加

以阐述。

①子夏【1】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日:“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价》)

②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

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日:“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子夏日:“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

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颜渊》)

注释:【1】子夏:名商。

【答案】

五、(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②哀公问目:“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日:“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

③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日:“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

信》)

④子贡问政。子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口:“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日:“去兵。”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目:“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

立。”(《论语•颜渊》)

⑤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目:“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⑥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目:“无倦。”(《论语•子路》)

(1)翻译选段中的划线句子。

①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②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2)请结合以上选段,简要概括孔子“德政”思想的内涵。

六、(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日:“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里仁》)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泰伯》)

子贡日:“有美玉于斯,温楼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

者也。”(《子罕》)

(1)请结合上面的材料,概述孔子对出仕的看法。

(2)请结合孔子对出仕的看法,谈谈下面材料中漆雕开表示对出仕没有信心,为什么孔子却

感到高兴。

子使漆雕开仕。对目:“吾斯之未能信。”子说。(《公冶长》)

七、(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③子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

④子日:“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路》)

⑤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1)对①中“是知也”的“知”,有读一声和四声两种处理。请根据语境,就两种不同的处理分别

解释“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

(2)如果用“学习”话题来统率上面各句,这些文字论及了关于“学习”的哪些方面?请作简要概

括,并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论语》谈谈你的认识。

八、(2023•北京平谷•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所重:民、食、丧、祭。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论语•尧目》)

(1)翻译划横线句子。

(2)这三段文字是孔子对三代以来美德善政的高度概括,也是《论语》全书中治国思想的总

结。请结合三段文字,分析孔子理想中的“美德善政”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九、(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

②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③子日:“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④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1)对第①则中的“已”有两种解释,一是句末语气词,无义;二是停止之意。你认可哪一种解

释?请解释第①则的意思。

(2)第②④则中,孔子认为对与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