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课程标准】
1、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金字塔,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2、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3、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第1课古代埃及
知识点一、尼罗河与古代埃及
1、古埃及的地理位置与尼罗河的作用
(1)位置:位于非洲东北角。
(2)尼罗河作用: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定期泛滥留下肥沃黑色淤泥,有利于农业生产,古埃及被认为是“尼
罗河的赠礼”。
2、古埃及的发展历程
(1)约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下游出现若干小国家。
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
(2)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成为强大军事帝国。
(3)此后:几度分裂,不断遭外族入侵,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后又被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
后占领,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3、古埃及的科学文化成就
(1)突出成就领域:天文学、数学和医学。
(2)太阳历: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3)象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知识点二、法老的统治
1、古埃及国王与权力
(1)国王称呼:法老。
(2)权力体现: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权威。大臣见
国王要匍匐在地、吻国王脚下土地,国王可亲自用王杖责打大臣。
2、金字塔与王权变化:金字塔的修建反映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
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知识点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大体是以今
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发展历程
(1)约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
(2)大约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此后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知识点二、古巴比伦王国
1、兴起: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完
成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措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历史地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知识点三、《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呈现
(1)刻在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有282条,内容广泛,可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2)社会等级划分: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等级。
(3)奴隶制度:发达,战俘是奴隶主要来源,有买卖奴隶现象;家庭奴隶制是一大特征,男性家长权力大。
(4)经济活动规定: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3、意义: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知识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与早期文明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印度河发
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伯海。
(2)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一前18世纪,一
度繁荣后因不明原因衰亡。
2、雅利安人入侵与小国兴起: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从事
农业生产,印度北部出现许多小国家。
3、孔雀王朝时期
(1)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实现统一。
(2)农业和工商业繁荣,出现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
一。后来印度多次受到外族侵扰。
知识点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形成: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
2、等级划分
(1)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
(2)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3)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4)第四等级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5)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一一贱民,遭歧视和凌辱。
3、特点: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知识点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时间与创始人
(1)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被称为“释迦牟尼”。
2、早期佛教主张
(1)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人入教。
(2)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支持。
3、发展及传播
(1)信仰佛教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宗教之一。(2)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
(3)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4)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课程标准】
1、知道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希腊城邦;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
2、知道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罗马共和国;了解罗马帝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
3、了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成就。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知识点一、希腊城邦
1、地理位置与环境特点
(1)地理范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
区。
(2)希腊半岛特点:环海、多山、多岛屿,平原面积小,耕地有限。影响包括不便于各地联系,影响统一;
但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发展。
2、文明发展历程
(1)最早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迈锡尼文明中断后,希腊进入荷马时代。
(3)公元前8世纪出现城邦。
3、城邦特点
(1)以城市或市镇为中心,联合周围农村组成小国,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2)最大城邦斯巴达领土也只有8400平方千米。
四、城邦居民
(1)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能占有土地,有参军打仗等义务,是城邦宗教、节庆、文体活
动主体。
(2)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外邦人是自由人但无政治权利,不能占有土地;奴隶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
自由。公民与非公民是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界限分明,非公民转化为公民极难。
知识点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发展背景: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经历几次改革后建立民主政体,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一度成为众多
城邦盟主。
2、伯里克利主政时期
(1)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几乎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
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且由抽签产生,主席也经抽签产生。
(3)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4)建立津贴制度以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
2、局限性: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知识点三、亚历山大帝国
1、背景:公元前3世纪,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2、东征过程
(1)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3.5万大军进攻波斯帝国,在伊苏斯平原出奇制胜,大流士三世临阵脱逃。
(2)继续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后兵不血刃进入埃及。
(3)公元前331年,从埃及进入两河流域,再度会战取胜,一年后波斯帝国灭亡。
3、东征结果: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4、东征影响
(1)消极性: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无数财富。
(2)积极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知识点一、希腊城邦
1、罗马城邦的兴起
(1)地理位置: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亚平宁山脉贯穿,岛内山地多利于畜牧业,西部地
(2)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3)兴起地点:罗马城邦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2、罗马共和国的建立与政治体制
(1)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
(2)政治体制:①决策权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
②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
③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④设立平民选出的保民官,有权否决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3、《十二铜表法》
(1)颁布时间:公元前350年左右。
(2)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
(3)意义:使定罪量刑有文字依据,一定程度上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4、扩张与统治
(1)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随后灭掉迦太基,控制西地中海地区。
(2)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地中海地区霸主。
(3)大量被征服地区的人被掠为奴隶,奴隶成为主要生产者,奴隶起义不断,其中斯巴达克起义影响最大。
5、斯巴达克起义
(1)领导者:角斗士奴隶斯巴达克。
(2)经过: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多次打败罗马军团。
(3)意义:虽最终被镇压,但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知识点二、罗马帝国
1、建立过程
(1)公元前39年,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控制元老院,后被任命为终身独裁官,不久被谋杀,内战又
起。
(2)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3)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屋大维的统治措施及影响:采取许多措施解决矛盾,巩固独尊地位,促进罗马帝国发展。
3、黄金时期: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I,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知识点三、罗马帝国灭亡
1、衰亡原因: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政治、经济大危机,统治者争斗混战,人民起义不断,农业萎缩,
工商业衰落,民生凋敝。375年,日耳曼人大举侵入罗马帝国。
2、重大事件:3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知识点一、文学和雕塑
1、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范畴体现在神话、文学、艺术、哲学、科学、史学、法学、体育等方面。
2、希腊神话特点:“神人同形同性”。影响广泛。
3、文学《荷马史诗》是宝贵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主要文献。
4、雕塑
(1)希腊人物雕刻艺术近乎完美。
(2)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3)《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杰作之一。
知识点二、建筑艺术
1、希腊建筑艺术
(1)主要体现在神庙。
(2)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
(3)典型代表:雅典帕特农神庙。
2、罗马建筑艺术
(1)吸收希腊建筑特点并创新,有石拱门、穹顶等。
(2)特点:坚固结实,华丽宏伟。
(3)代表性建筑:可容纳近8万名观众的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万神庙。
知识点三、哲学与法学
1、古希腊哲学
(1)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由微小的“原子”组成。
(2)苏格拉底:思考转向人类社会,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
系统的问和答;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有重要意义。
(3)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许多学科有贡献,创立逻辑学等新学科。
2、古罗马法学: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在一定
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罗马帝国时期,万民法、经济法等法律体系逐渐完备,对后世法律
制度的发展影响深远。
知识点四、公历起源
1、来源罗马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
2、儒略历的编制: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历法“儒略历”。为纠正误差,采取每3年增加1天(即
闰年在2月份增加1天)的办法,每逢能被3整除的那一年为闰年。
3、发展:4世纪,罗马皇帝将儒略历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课程标准】
1、通过封君封臣制、基督教的传播,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2、通过庄园生活,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3、通过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4、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知识点一、基督教的兴起
1、兴起背景: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到来。
2、基督教的诞生:传道者宣传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升入“天堂”,信仰
耶稣基督的宗教被称为“基督教”。
3、发展: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知识点二、法兰克王国
1、建立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许多“蛮族王国”,其中381年建立的法兰克王
国最为强大。
2、建立者及统治措施
(1)建立者:克洛维。
(2)统治措施:
①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推动整个法兰克王国信仰基督教,从而取得罗马教会、信
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
③保留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
3、扩张成果:克洛维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到他去世时,版图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
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实力强大。
知识点三、封君与封臣
1、形成背景: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进行改革,由无偿赏赐变为要求得到封地的人提供兵
役服务。
2、关系确立: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
日益流行。11世纪,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2、权利与义务
(1)封臣对封君:忠诚,在封君需要时无偿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2)封君对封臣:不能任意侵害封臣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外来攻击时必须提供保护。
4、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等级性,权利与义务交织,有一定契约意义。
知识点四、查理曼帝国
1、查理统治时期
(1)查理四处征伐,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版图扩展到今天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广大地区,
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2)继续鼓励基督教发展,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征收“什一税”,使教会富有、势力增大。
(3)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其统治时期的法
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2、帝国分裂
(1)814年,查理曼去世,帝国很快走向分裂。
(2)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
雏形,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第8课西欧庄园
知识点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庄园的兴起:从9世纪开始流行,大约11世纪遍布欧洲I,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
2、庄园的性质:在领主统治下,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庄园的居民:主要是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4、庄园的耕地划分
(1)自营地: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归领主所有。
(2)份地: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一般每周要在自营地上劳动3
天。
5、捐税与共用地
(1)领主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2)庄园周围的林地、荒地等为共用地,全体佃户可放牧,共同使用。
6、自由农民: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知识点二、庄园法庭
1、主持者: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2、开庭情况
(1)没有专门工作人员,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开庭一次。
(2)开庭地点不固定,有时在领主宅第厅堂、有时在教堂、有时在庄园里的大树下。
3、作用: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审理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以及违反庄园公共规则
的行为。
4、惩罚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无故缺席会被罚款。
5、审判依据: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6、意义: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有时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知识点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城市兴起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农业、工商业普遍衰落,罗马时代很多城市变为废墟。从10世纪
起,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城市复苏,新城市不断产生,以
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
2、城市与封建领主的关系: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
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
3、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手段: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常用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知识点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市民身份与自由:农奴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可获得市民身份,享有自由,领主不能强迫他们变回农奴。
更多城市取得自由,城市居民成为自由人,城市工商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吸引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
进城市发展。
1、城市居民职业特点
(1)手工业者: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生活用品,家庭
既是作坊也是店铺。
(2)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比手工业者富裕。
3、市民阶层与早期资产阶级形成:随着城市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
断分化,出现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知识点三、大学兴起
1、兴起背景
(1)11世纪后,随着经济发展,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传入西欧。
(2)12世纪,西欧教育与学术出现新气象。
2、大学的诞生:12世纪,巴黎出现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教师私人办校需从教会取得授课许
可证,为维护自身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
3、大学自治权利的获得: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
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教育自主权、司法特权。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教育和文化中心,尊重大学自治;
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在不违反正统教义情况下大学有较大日常教学和管理自主权;司法特权指
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由当地主教审理或大学法庭独立审理。
4、课程设置: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后学习专业课
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课程设置一方面受基督教会影响,另一方面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知识点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东罗马帝国概况:版图涵盖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有农业发达的埃及、叙利亚及许多大都市
和国际贸易港口,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延续下来并进入“黄金时代”。
2、查士丁尼与法典编纂
(1)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
(2)528年,为稳固帝国社会秩序、保证皇帝专制权力,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
(3)529年,委员会把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后又汇编《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并将查士丁尼执政时期法令编辑为《新法典》,这3部法律文献统称
为《罗马民法大全》。
3、《罗马民法大全》的影响: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把奴隶看作“会
说话的工具”。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知识点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灭亡过程
(1)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占领部分地区,皇帝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
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2)9世纪以后,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进攻,帝国版图被蚕食。
(3)长期对外战争致财政枯竭,求助西欧封建主军事援助,十字军东征却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大部分领土,
国势日渐衰弱。
(4)14世纪初开始,受奥斯曼人不断进攻,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2、帝国影响
(1)地跨欧、亚、非三洲I,对基督教、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传统及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
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
(2)保存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丰富精神营养。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课程标准】
1、通过日本大化改新,以及非洲、美洲的社会发展概况,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2、通过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以及非洲I、美洲的社会发展概况,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
样性。
第11课古代日本
知识点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政治格局
(1)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2)5世纪,大和政权在本州中部兴起并基本实现统一。
2、统治体系
(1)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2)王室和贵族各有私有领地。
3、生产组织形式: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如“田部”“海部”等,来自中国、朝鲜的
移民也依特长编入不同部。
4、部民地位: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知识点二、大化改新
1、改革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
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2、时间及名称由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
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3、主要内容
(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君B、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
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4、历史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知识点三、幕府统治
1、背景"”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建立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
入”特权,中央对地方丧失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地方豪强组成军事集团“武士团”。
2、发展过程
(1)小武士团追随强大首领组成大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响应朝廷号召征战。
(2)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3、幕府统治特点: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幕府
将军把持国家大权。武士集团长期统治,逐渐形成武士道,武士效忠主公而非国家。
第12课阿拉伯帝国
知识点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创立背景: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居民大多过游牧生活,部落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氏
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麦加等地信奉安拉但不排斥其他神灵。
2、伊斯兰教创立:穆罕默德阐述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
3、发展过程: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因遭当地传统势力反对,622年率领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
林公社。公社成员以兄弟姐妹相待,禁止相互仇杀,内外事务听从穆罕默德决定,阿拉伯国家雏形由此诞生。
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统治地位,阿拉伯
半岛基本统一。
知识点二、阿拉伯帝国
1、扩张过程:穆罕默德逝世后,其继承者继续扩张。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
抵中国唐朝边境;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军队,控制中亚大部分地区;在西线攻克埃及,横扫北非;在
西南欧洲战场上占领西班牙,后被法兰克王国军队阻挡。
2、帝国版图: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3、宗教传播: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知识点三、阿拉伯文化
1、重视知识的表现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
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以黄金支付稿酬延揽翻译人才,大量希腊、波斯、印度典籍被
译为阿拉伯文。
2、阿拉伯文化的特色: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3、主要贡献
(1)阿拉伯数字:改造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阿拉伯数字”,创造完整代数学。
(2)医学:《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3)文学:《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瑰宝,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
4、文化交流的作用:阿拉伯人担当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
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2、通过了解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初步理解“人文主义”
的发展及其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3、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4、通过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物种交换和全球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知识点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一、农村的新变化
(一)垦殖运动
(1)表现: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
(2)结果:垦殖者成为新开发地区的主人,新开发地区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
地区。
(二)农奴解放
(1)随着法律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获得对自己
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通过缴纳迁徙税,摆脱领主人身束缚。
(2)在庄园制度衰落和瓦解过程中,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三)土地集中
(1)庄园制度下小块土地不适应新生产经营活动,土地集中成为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
方式将土地集中。
(2)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
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或转租、购买其他佃户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
生产方式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二、手工业的发展
(1)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
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为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逐渐转向集中
的手工工场。
(2)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和统一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雇佣关
系。工人常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形成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
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知识点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1、农村社会结构变化
(1)13、14世纪,欧洲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改变。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无力经营地产,将其抵押或变卖。
(2)富裕农民、骑士等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经营方式掌握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乡村行政
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城市居民变化
(1)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2)富商巨贾投资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生产经营方式。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身份,政治权
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知识点一、文艺复兴
1、兴起背景
(1)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有一定发展,一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生活
(2)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人文主义思潮逐渐流行。
2、运动性质: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
马文化的方式,但有继承更有创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延续近300年。
3、代表人物及成就:涌现出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如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他们的作品推
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4、历史意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知识点二、旦丁
1、地位:文艺复兴的先驱。
2、代表作:长篇诗作《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人物,抨击教
会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打入地狱,表达市民阶层情感与理想。
3、与其他人物并称: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知识点三、达•芬奇
1、人物简介:因出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得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集艺术大师、科学
巨匠、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于一身。
2、最大成就:绘画。技术精湛,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创作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人文
主义精神。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3、绘画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蒙娜丽莎》是以现实人物为主题的肖像画,为佛罗伦
萨一位商人的妻子所画,人物神态自若,嘴角含微笑,显得恬静又有些哀伤,富有生命活力。
知识点四、莎士比亚
1、人物地位:15、16世纪,文艺复兴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时期,英国著名文学艺术家代表。
2、主要作品及特点
作品类型丰富,包括悲剧、喜剧、历史剧等。作品充满人文主义精神,深刻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和人
性的复杂。例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其作品语言优美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情节跌宕起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知识点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热潮兴起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
(1)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
新的贸易市场。
(2)来自东方的丝绸、香料、瓷器等商品在欧洲市场极受欢迎。
(二)社会因素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对东方国家的描绘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关注东方的热潮。
(三)商路受阻
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灭掉拜占庭帝国,控制东西方贸易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缴纳高额关税,使东方商品
到欧洲后价格昂贵,欧洲人越发想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2、客观条件
(1)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一些学者能大致勾画出地球自然轮廓,断定从欧洲
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
(2)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13世纪欧洲水手掌握罗盘技术。
欧洲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船的载重量增加,规模变大,速度更快,操纵更加灵便。
知识点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1、背景:葡萄牙人迪亚士、达•伽马开辟新航路的成功刺激了西班牙,而西班牙是葡萄牙的商业竞争对手,
也想寻求通往亚洲的航路。此时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来到西班牙。
2、航海过程
(1)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率领由87名船员和3艘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
渡大西洋。
(2)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在接下来的10年间,哥
伦布先后三次西航。
4、错误认知:哥伦布始终认为他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
知识点三、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航行背景:哥伦布未给西班牙带来预想财富,但向西航行寻找亚洲航线的梦想激励着欧洲人继续探险。1519
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I。
2、航行过程:经过3年航行,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麦哲伦成为第一位
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证明地圆说的正确。
3、历史意义
(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3)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知识点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1、殖民掠夺背景: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新航路开辟
后,欧洲人开始早期殖民掠夺。
2、最早的殖民国家: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葡萄牙的殖民活动
(1)在亚洲I、非洲I、拉丁美洲建立殖民据点与商站,如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控制从印度洋
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
(2)以殖民据点为基地进行劫掠式贸易,用葡萄牙手工业品交换当地人的象牙、珍珠、宝石和香料,甚至抢
劫黄金。
4、西班牙的殖民活动
(1)16世纪,拥有强大的“无敌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
(2)在美洲建立殖民大帝国,使用武力强迫印第安人无偿开采金银矿,开发种植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
为奴隶在种植园劳作。
知识点二、英国的殖民扩张
1、扩张背景
(1)16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毛纺织业迅速发展,促使其开拓海外市场。
(2)英国位于海上贸易航道要冲,需打破西班牙海上霸权才能向海外发展。
2、成为海上霸主: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西班牙“无敌舰队”进行大海战,以少胜多,“无
敌舰队”惨败,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3、在北美殖民及三角贸易
(1)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原材料。
(2)为获取更大利润,从事贩卖非洲黑奴活动,形成“三角贸易”:英国商船将火器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
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等产品返回英国。种
植园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巨额利润。
知识点三、荷、法、英殖民争霸
1、荷兰的殖民扩张
(1)荷兰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2)17世纪,荷兰入侵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马六甲和锡兰,强占中国台湾,在非洲
好望角和北美洲建立殖民地。
2、法国的殖民扩张:17世纪下半叶,法国加入殖民争霸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法属殖民地。
3、英荷法殖民争霸:为争夺美洲I、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
国发生一系列战争。英国凭借强大实力最终战胜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大片殖民地,自诩“日不落帝
国”。
4、殖民扩张的影响
(1)欧洲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大量黄金、白银,将美洲、非洲和亚洲殖民地的作物运回欧洲I,把欧洲的商品
销往殖民地,这一进程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2)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3)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课程标准】
1、知道英国1640年革命的进程;了解《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2、知道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了解《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
义。
3、知道法国大革命的进程;了解《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
意义。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知识点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斗争背景:17世纪初,英国开始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国王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
权专断,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使议会与王权对立。
2、英国的法律和政治传统
(1)1215年颁布《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特权,规定未经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王权有限”和
“王在法下”基本原则。
(2)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议会由上下两院构成,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平民代
表组成,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知识点二、革命发生
1、查理一世的统治:继詹姆士一世之后,查理一世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权力。1628年,议会
向国王呈递《权利请愿书》,重申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不经法院判决不能随意逮捕人、和平时期不能在
居民家中驻军等,表达限制王权意图。查理一世假意应允后解散议会,议会和王权矛盾激化。
2、革命的序幕: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抨击国王专权,揭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序幕。议会限制专制
王权活动激化了议会与国王矛盾。
3、内战及结果: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内战。经过几年反复斗争,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
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4、克伦威尔独裁共和国权力落在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议会尊克伦威尔为“护国主”,
克伦威尔独揽大权。革命废除了君主制,但未终结个人专权统治。
知识点三、《权利法案》
1、背景
(1)1660年,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邀请成为英国国王,英国恢复君主制但国王权力受很大限制。
(2)查理二世继任者詹姆士二世是天主教徒,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和专制制度,进行反攻倒算,激起人民反抗。
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
2、内容: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议员享有讨
论国事和言论自由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
律、停止法律执行、征收捐税;还规定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与天主教徒
结婚。
3、影响
(1)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并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
生了重要影响。
第18课美国的独立
知识点一、独立战争的序幕
1、背景
(1)从17世纪开始,英国在北美建立13个殖民地。英国和其他国家移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英国把北美看作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驱赶印第安人,剥削欧洲移民和黑奴。
(3)1765年以后,英国政府在北美颁布一系列新税法,激化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矛盾。
(4)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茶叶贸易,引发新的抗税浪潮。
2、标志事件:1775年3月19日凌晨,英军在来克星顿与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知识点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1、民众响应:来克星顿的枪声激发北美殖民地人民抵抗热情,各地人民纷纷组织起来武装支援波士顿。
2、第二届大陆会议: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代表聚集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华盛顿强烈主张武
力反抗英军,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与此同时,北美人民要求独立的呼
声越来越高。
3、华盛顿的贡献
(1)领导大陆军与英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风范。
(2)坚持为北美独立而战,不追求个人权力和财富,具有高尚的品德和爱国精神。
(3)在战争胜利后,主持制定美国宪法,为美国的民主制度奠定基础。
4、影响:美国独立战争在华盛顿的领导下,最终赢得了胜利,实现了北美殖民地的独立,为美国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知识点三、《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
1、《独立宣言》
(1)通过时间及起草人:1776年7月3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
(2)主要内容: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列举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
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3)历史地位: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4)局限性: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2、美国独立战争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1)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一支6000余人的英军在萨拉托加陷入大陆军包围被迫投降,是独立战争的转
折点。之后法国承认美国并公开参战,欧洲很多国家因与英国矛盾结成“武装中立同盟”,英国陷入孤立。
(2)约克镇战役: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与英军激战,英将康华利率部下投降。
(3)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
场资产阶级革命。
3、美国宪法
(1)制定背景:《独立宣言》发表后,各州先后制定州宪法。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中央
政府软弱无力。
(2)制定过程: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经过争论和妥协最终制定
出美国宪法。
(3)宪法内容: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
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4)历史地位: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重要影响。
(5)局限性: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
知识点一、旧的制度危机
1、法国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国王路易十五实施加重税收等措
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启蒙运动
(1)进步思想家猛烈抨击法国封建制度,称之为“旧制度”。他们著书立说,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
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2)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
(3)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知识点二、法国大革命
1、革命背景
(1)旧制度制约经济发展,法国社会矛盾激化。
(2)支持美国独立战争使法国财政危机严重。
2、三级会议与革命开端
(1)1789年5月,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征税,第三等级要求增加政治权利,主张合并开会、一人一
票表决。
(2)第三等级代表成立“国民议会”,提出制定宪法要求。国王让步,国民议会改名为“制宪议会”,但
暗中调集军队。
(3)巴黎民众武装支持制宪议会,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
3、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1)制宪议会通过多项法令,废除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
(2)1789年8月,通过《人权宣言》,宣告人权、法治等基本原则。
(3)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宪法,确立新制度基本框架。国王路易十六被迫接受宪法但暗中呼吁外国君主
干涉。
(4)1792年9月,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国王叛国信件被发现后被送上断头台。
面对反法联盟进攻和国内保王党势力抬头,雅各宾派采取严厉措施,打退反法联军,将革命推向高潮,但打
击面过宽,罗伯斯庇尔等人被送上断头台。新反法联军卷土重来。
4、历史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知识点三、拿破仑帝国
1、帝国建立背景:当时的法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1799年11月,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组成新政
府,建立起高效率国家机器。
2、拿破仑的统治措施
(1)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
(2)主持制定民法典《拿破仑法典》,体现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1804年颁布实施,
此后多次修改,至今仍在法国施行,很多国家的民法以其为参照蓝本。
3、法兰西第一帝国
(1)1804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
(2)在欧洲君主眼中,拿破仑仍是革命的后继者。反法联盟与法国较量,多次败于拿破仑。拿破仑大军横扫
欧洲大陆,废除各地封建特权的同时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
(3)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中国智能离子烟雾探测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鸡眼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椅子手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数据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家具钢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2篇)
- 2025届重庆市六校联考高考冲刺模拟数学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河北省唐山丰南区二中高考考前模拟英语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英语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
-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二中2025届高考考前模拟英语试题含解析
- (完整版)《心理咨询流程图》及心理咨询常规流程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宇宙的奥秘课件
-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组织结构
- 08S305-小型潜水泵选用及安装图集
- 校舍、活动设施设备安全安全定期检查记录表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课件
- 《丰田模式: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读后感2800字
- DBJ 53-T-46-2012 云南省城镇道路及夜景照明工程施工验收规程
- 麻醉疑难病例讨论
- 医院重症医学科转入转出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