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详解)_第1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详解)_第2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详解)_第3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详解)_第4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

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n:55

第一部分

一、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

项。

1.2023年11月15日,亚洲最深井“深地一号”成功开井,获得高产油气流。我国科研人员采用高温石英(主要成分

SiO2)>钛合金等航天耐高温材料,实现了地下近万米深度指哪打哪,通过在钻井液中加入竹纤维,在钻井壁上迅

速形成一层保护膜,驯服了有很多微小裂缝的二叠系地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获得的油气流是混合物

B.竹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钛合金强度高、耐蚀性好、耐热性高

D.SiCh是一种共价晶体

2.下列关于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递变情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Li、Be、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1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C.N、O、F原子的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3.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HC1O的电子式为H:C1:O:

3d4s

B.基态24Cr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C.CH3cH(CH2cH3%的名称为2—乙基丁烷

D.NH3分子的VSEPR模型为

4.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鉴别SO2和CO2的是

A.酸性KMnCU溶液B.品红溶液

C.H2s溶液D.澄清石灰水

5.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相符的是

A.FeS去除污水中的Pb2+:FeS(s)+Pb2+(aq)=PbS(s)+Fe2+(aq)

B.氨的水溶液显碱性:NH3+H2O=NH4+OH

C.过氧化钠和水反应能生成氧气:NazCh+2H2。=2Na++2OH-+O2T

D.小苏打的水溶液显碱性:CO「+2H2。,H2CO3+2OH

6.有NH3存在时,活性炭吸附脱除NO的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5N2+6H2。。研究发现:活性炭的表面

含有竣基等含氧官能团,活性炭含氧官能团化学吸附NH3和NO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HH

㊉—

NN㊉—

H3N

O—Z

H—

H*OH

H.£/

/\

/㊀V

00

A.NH;和NH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

B.吸附时,NH3中的N原子与竣基中的H原子发生作用

C.室温时,脱除30gNO转移电子数约为6.02x1()23个

D.含氧官能团化学吸附NH3、NO的连接方式与0、N、C和H的电负性有关

7.下列气体所选除杂试剂和收集方法均正确的是

气体(杂质)除杂试剂收集方法

CO2(HC1)饱和NaHCCh溶液向上排空气法

A

BC2H4(82)烧碱溶液向上排空气法

水向下排空气法

CNO(NO2)

C2H2(H2S)酸性KMnCU溶液向下排空气法

D

A.AB.BC.CD.D

8.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思佛的是

事实解释

ANaCl溶液呈中性c平(H+)=O『(OH)

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一

醇分子中羟基氧原子与另一醇分子羟基的氢原

B元醇和烷煌相比,醇的

子间存在着氢键

沸点远远高于烷煌

CuS的溶解程度远比

CKsp(CuS)<KsP(ZnS)

ZnS的溶解程度小

当形成氮分子的两个氮原子相互接近时,一个氮

原子的2s轨道和另一个氮原子的2s轨道重叠形

氮分子中的氮原子是以

D成一个共价键,同时它们的2Px和2py轨道也会

共价三键结合的

分别两两重叠形成两个共价键,进而形成共价三

A.AB.BC.CD.D

9.某同学分别向0.1mol/L、5moi/LNaCl溶液中滴力口2滴0.1mol/LAgNCh溶液,均有白色沉淀,振荡后,前者沉

淀不消失、后者沉淀消失。查阅水溶液中银氯配合物的分布曲线(以银的百分含量计),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亚

确的是

)()

8o

6o

4o

2O

0

[Cri/(mol-L-')

A.AgCl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

B,银氯配合物中Ag+是中心离子,C「是配体

C.上述实验中,白色沉淀消失离子方程式是Ag++4C「=AgCl『

D.推测浓盐酸中滴加2滴O.lmol/LAgNC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振荡后沉淀消失

10.利用下列实验药品,不熊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药品

A证明Fe2+具有还原性FeSCU溶液、酸性KMnCU溶液、KSCN溶液

B证明牺牲阳极法保护铁Fe、Cu、酸化的食盐水、K3[Fe(CN)6]溶液

C证明Agl比AgCl更难溶AgNCh溶液、NaCl溶液、KI溶液

D证明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醋酸、碳酸钠溶液

A.AB.BC.CD.D

11.白藜芦醇具有强的抗癌活性,其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走砸的是

A.白藜芦醇分子中不含手性碳原子

B.白藜芦醇存在顺反异构

C.1mol白藜芦醇可以和3molNaOH反应

D.白藜芦醇和过量浓澳水反应,产物的分子式为Ci4H9ChBr7

12.硫酸除锈所产生的酸洗废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硫酸、大量的铁(+2和+3价)和一些杂质(Cu2+、H3ASO4

等),利用硫酸酸洗废液生产硫酸亚铁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洗废液反应时,废气中的ASH3是HsAsO4的还原产物

B.加入废铁后,被铁还原的微粒有HsAsO,、Fe3+>H+和C/+等

C.H2s与KMnC>4反应生成S和MY+时,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D.用饱和FeSC>4溶液洗涤晶体,在除去硫酸的同时能减少硫酸亚铁晶体的溶解

'R]-NJ-R,'我国科学家利用点击反应原理研制出具有

13.一种点击反应原理为R_Nj

较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聚合物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5

Cui

C

A.单体B化学式为C8H6。4

B.单体B能发生加成、加聚和取代反应

C.理论上Imol聚合物C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以得到4nmol竣基

D.按上述点击反应原理A和B可以生成环状化合物:

14.下图(左)表示1-甲基秦(1-MN)加氢饱和反应网络,四个加氢反应均为放热反应(用反应1、2、3、4表示)。下图

(右)表示反应温度(T)对平衡时反应体系中有机化合物物质的量分数(x/%)的影响(6MPa,1-MN和H2体积比为1:5

条件下)。下列说法不亚簿的是

A.800K反应2和反应4生成1-MD的程度很小

B.600K到800K,反应1的平衡常数逐渐减小

C.700K反应1的平衡常数小于反应3的平衡常数

D.600K到650K,反应2中5-MTL增加的量大于反应1中5-MTL减少的量

第二部分

二、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15.某种锌电池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1)基态Mn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是o

(2)SOj的空间结构是。

(3)锌元素属于___________区(填"s”、"d”、“ds”或"p”)。

(4)比较S原子和O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小,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理由:

(5)MnO电极材料充放电过程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MnO晶胞的边长相等均为anm,已知MnO的摩尔质量是M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该晶体的密度为

g/cm3o(1cm=107nm)

②I为MnO活化过程:MnOb=Mno_6i0,39O+0.39Mn2+;II代表电池过程(填“放电”或

“充电”)。

16.将C。2作为弱氧化剂用于乙烷脱氢制备乙烯,具有避免乙烷深度氧化、CO?资源化利用等显著优势。

(1)①查阅资料,计算C。2氧化C2H6脱氢反应的反应热

i.查阅的燃烧热数据(填化学式)。

ii.查阅水的汽化热:H2(Xl)=H2O(g)AH,=+44.0kJ/molo

利用上述数据,得如下热化学方程式:

C2H6(g)+CO2(g)=C2H4(g)+CO(g)+H2O(g)AH2=+178.2kJ/mol

②检验产物有乙烯生成的操作和现象。

(2)结合键能数据分析C。2氧化C2H$脱氢反应的挑战和难点。

键c-cC-Hc=o

键能

347.7413.4745

(kJ/mol)

(3)推测CF+催化CO2氧化C2H6脱氢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补全示意图中画框部分(示意图中未使用键线

式)。

(4)分析投料体积比对反应的影响(650℃,O.IMPa,Cr/SiO2催化剂)

6o1

3应选择性00C,4选择性:生成乙烯

卜/--------1i的乙烷在全部乙烷反应

5os

物中所占的比例

邙转化率・o

4oCU选择性:生成甲烷

2o6

o的乙烷在全部乙烷反应

3o物中所占的比例

转化率4

2oO

]

选择2

1o

OO

45

y

v(coj

①、”二口:从1提高到5,c2H6转化率从33.3%增加到50.5%,简述C2H6转化率增加的原因o(体积比为

V(C2H6J

3和4时乙烷转化率基本相同)

v(co2)

②、7/二口、从4提高到5,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V(C2H6)

17.植物提取液AbyssinoneI能预防和抑制芳香酶的活性,其人工合成路线如下。

(1)芳香族化合物A的官能团是

(2)A—B的反应类型是o

(3)C的结构简式是。

(4)符合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有种。

①能与FeCh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③苯环上有3个取代基

(5)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G中含有4个六元环,G的结构简式是o

(7)合成路线中,D-E和G—>AbyssinoneI两步的作用是。

18.利用沉淀法和电解法从富锂溶液(含Li+、Fe2+、Fe3+、Al3\Mg2+等阳离子)提纯锂的流程如下。

(1)固体A含有Fe(0H)3和A1(OH)3。

①第一次加入Na2c03溶液的目的是0

②写出生成Fe(OH)3离子方程式。

(2)滤液B经三步电解最终生成Li2co3,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已知:Ca(0H)2的溶度积为4.7X10G第一步电解,反应瓶中pH=13时,c(Ca2+)=

②第二步通C02至pH在7〜9,写出生成NaHC0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③膜B是(填“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结合阴极电极反应简述第三步生成Li2cCh的原理:

19.某兴趣小组模拟工业制取FeCb,并对其性质进行探究。

资料:i.无水FeCb易潮解,加热易升华。五.Fe3+与SO,可以形成红色配离子。

I.FeCh的制取(夹持装置略)

实验i:

(1)A为氯气发生装置,A中的反应方程式是(镒被还原为Mn2+)。

(2)装置F中的试剂是»

II.FeCb性质探究

将实验i制取的FeCh固体配成0.1mol/LFeCh溶液,进行实验ii和实验iii。

实验ii:将酸化的5mL0.1mol/LFeCb溶液与2mL0.1mol/LNazSCh溶液混合,得到红色溶液,一段时间后红色

褪去。

(3)解释实验ii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的原因

(4)降低pH能缩短红色褪去的时间,推测可能的原因

操作现象

a蒸发时,试管内有白雾

实验灼烧时,导出气体可以

b

iii使NaBr溶液变黄

2mLFeCl3

溶液

最终,试管底部留有黑色

c

―蒸发、蒸干】灼烧固体

(5)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a中的实验现象o

(6)小组成员对b中的现象进行探究。向得到的黄色溶液中加入苯,振荡静置,上层溶液呈黄色,取上层黄色溶

液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甲同学推测实验道灼烧过程中FeCh分解产生了C12,乙同学认为需要排除FeCb

被苯萃取的影响,并通过实验证实了甲同学的推测,乙同学的验证过程及现象是o

(7)将c中黑色固体溶于浓盐酸,无气泡产生,小组同学判断黑色固体中含有正二价铁,其理由是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

第一部分

一、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

项。

1.2023年11月15日,亚洲最深井“深地一号”成功开井,获得高产油气流。我国科研人员采用高温石英(主要成分

SiO2),钛合金等航天耐高温材料,实现了地下近万米深度指哪打哪,通过在钻井液中加入竹纤维,在钻井壁上迅

速形成一层保护膜,驯服了有很多微小裂缝的二叠系地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获得的油气流是混合物

B.竹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钛合金强度高、耐蚀性好、耐热性高

D.SiCh是一种共价晶体

【答案】B

【详解】A.油气流中含多种短链气态烧,为混合物,故A正确;

B.竹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错误;

C.钛合金可做航天耐高温材料,可知其强度高、耐蚀性好、耐热性高,故C正确;

D.SiCh是Si和O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共价晶体,故D正确;

故选:Bo

2.下列关于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递变情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Li、Be、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1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C.N、0、F原子的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答案】C

【详解】A.Li、Be、B都是第二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A正

确;

B.P、S、C1元素都是第三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元素的最高

正化合价依次升高,等于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目,B正确;

C.N、O、F都是第二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原子的半径依次减小,C错误;

D.Na、K、Rb都是第IA的元素,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D正确;

答案选C。

3.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HC10的电子式为H:Cl:0:

3d4s

B.基态24Cr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C.CH3cH(CH2cH3人的名称为2—乙基丁烷

D.NH3分子的VSEPR模型为

【答案】B

【详解】A.次氯酸的结构式为Cl—O—H,电子式为H:O:C1:,故A错误;

B.铭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4sL轨道表示式为

3d4s

C.由结构简式可知,烷烧分子中最长碳链含有5个碳原子,支链为1个甲基,名称为3一甲基戊烷,故C错误;

D.氨分子中氮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有1个孤电子对,分子的VSEPR模型为,故D错误;

故选B。

4.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鉴别SO2和CO2的是

A.酸性KMnCU溶液B.品红溶液

C.H2s溶液D.澄清石灰水

【答案】D

【详解】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与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二氧化碳不能与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反

应,所以用酸性高铳酸钾溶液能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漂白褪色,二氧化碳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用品红溶液能鉴别二氧化硫

和二氧化碳,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具有弱氧化性,能与氢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沉淀和水,二氧化碳与氢硫酸溶液不反应,所以能用氢硫

酸溶液能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则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故D符合题

忌;

故选D。

5.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相符的是

A.FeS去除污水中的Pb2+:FeS(s)+Pb2+(aq)=PbS(s)+Fe2+(aq)

B.氨的水溶液显碱性:NH3+H2O=NH4+OH

+

C.过氧化钠和水反应能生成氧气:Na2O2+2H2O=2Na+2OH+O2?

D.小苏打的水溶液显碱性:CO3+2H2O,H2CO3+2OH-

【答案】A

【详解】A.硫化亚铁的溶度积小于硫化铅,硫化亚铁除去污水中铅离子发生的反应为硫化亚铁与污水中的铅离子

反应生成硫化铅和亚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S(s)+Pb2+(aq)=PbS(s)+Fe2+(aq),故A正确;

B.氨的水溶液显碱性是因为溶于水的氨气部分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出钱根离子和

氢氧根离子,有关反应式为NH3+H2O,NH3・H2。NH4+OH-,故B错误;

C.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JT+O2T,故C错

误;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碳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2。一H2cCh

+OH1故D错误;

故选A„

6.有NH3存在时,活性炭吸附脱除NO的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5N2+6H2。。研究发现:活性炭的表面

含有蛋基等含氧官能团,活性炭含氧官能团化学吸附NH3和NO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H

㊉-

HT

-H

㊀/

\

A.NH:和NH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

B.吸附时,NH3中的N原子与我基中的H原子发生作用

C.室温时,脱除30gNO转移电子数约为6.02x1()23个

D.含氧官能团化学吸附NH3、NO的连接方式与0、N、C和H的电负性有关

【答案】C

5-1-45-3

【详解】A.NH;和NH3中心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分别为4+-^—=4、3+——=4,VSEPR模型均为四面

体,则N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sp3,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吸附时NH3与H原子配位转化为[NHJ+,即N原子与竣基中的H原子发生作用,故B正确;

C.6NO+4NH3=5N2+6H2。中NO得电子生成N2,ImolNO转移电子2mol,30gNO的物质的量为

—30g-=lmol,转移电子数约为2x6.02x1023个,故C错误;

30g/mol

D.含氧官能团化学吸附NH3时形成[NH/+,含氧官能团化学吸附NO时形成C=O-N=O结构,说明含氧官能团

化学吸附NH3、NO的连接方式与O、N、C和H的电负性大小有关,元素电负性越大,吸引键合电子的能力越

强,故D正确;

故选:Co

7.下列气体所选除杂试剂和收集方法均正确的是

气体(杂质)除杂试剂收集方法

CO2(HC1)饱和NaHCCh溶液向上排空气法

A

BC2H4(CO2)烧碱溶液向上排空气法

CNO(NO2)水向下排空气法

C2H2(H2S)酸性KMnCU溶液向下排空气法

D

A.AB.BC.CD.D

【答案】A

【详解】A.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用的氯化氢杂质,二氧化碳的密度大

于空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所选除杂试剂和收集方法均正确,故A正确;

B.乙烯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应用排水法收集乙烯,故B错误;

C.一氧化氮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应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氮,故C错误;

D.乙焕能与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不能用酸性高镒酸钾溶液除去乙焕中混有的硫化氢杂质,且乙焕的

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Ao

8.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硬的是

事实解释

ANaCl溶液呈中性c平(H+)=C平(OH-)

B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一醇分子中羟基的氧原子与另一醇分子羟基的氢原

元醇和烷煌相比,醇的子间存在着氢键

沸点远远高于烷始

CuS的溶解程度远比

CKSp(CuS)<Ksp(ZnS)

ZnS的溶解程度小

当形成氮分子的两个氮原子相互接近时,一个氮

原子的2s轨道和另一个氮原子的2s轨道重叠形

氮分子中的氮原子是以

D成一个共价键,同时它们的2Px和2py轨道也会

共价三键结合的

分别两两重叠形成两个共价键,进而形成共价三

A.AB.BC.CD.D

【答案】D

【详解】A.NaCl是强酸强碱盐,阴阳离子不影响水电离平衡,导致水溶液中c平(H+)=cp(OH)A正确;

B.氢键作用大于分子间作用力,且分子间氢键会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一元醇和烷烧相

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煌,B正确;

C.CuS和ZnS的阴阳离子之比相同,且CuS饱和溶液中c(CuS)=c(Cu2+)=JE"E两,ZnS饱和溶液中c(ZnS)=

J%(ZnS),CuS的溶解程度远比ZnS的溶解程度小,则Ksp(CuS)<Ksp(ZnS),C正确;

D.氮分子中的氮原子以共价三键结合,含有1个◎键和2个兀键,◎键以“头碰头”重叠形成,兀键是原子半径相近

的原子“肩并肩”形成,即一个氮原子的Px轨道和另一个氮原子的Px轨道重叠形成一个共价键,同时它们的2Pz和2py

轨道则“肩并肩”形成两个共价键,进而形成共价三键,D错误;

故答案为:D。

9.某同学分别向O.lmol/L、5mol/LNaCl溶液中滴力口2滴O.lmol/LAgNCh溶液,均有白色沉淀,振荡后,前者沉

淀不消失、后者沉淀消失。查阅水溶液中银氯配合物的分布曲线(以银的百分含量计),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E

确的是

)()

8o

6o

4o

2O

12345

[Cr]/(mol-L-')

A.AgCl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

B,银氯配合物中Ag+是中心离子,C「是配体

C.上述实验中,白色沉淀消失的离子方程式是Ag++4C「=AgCl;

D.推测浓盐酸中滴加2滴O.lmol/LAgNC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振荡后沉淀消失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氯化银白色沉淀能与过量的氯离子反应生成二氯合银离子、三氯合银离子、四氯合银离

子,说明氯化银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不同,故A正确;

B.二氯合银离子、三氯合银离子、四氯合银离子中中心离子是银离子,氯离子是配体,故B正确;

C.由图可知,白色沉淀消失发生的反应为氯化银与溶液中的氯离子反应生成四氯合银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gCl+3Cl-=AgCl4-,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白色沉淀消失是因为氯化银白色沉淀能与过量的氯离子反应生成二氯合银离子、三氯合银离子、四

氯合银离子,所以向浓盐酸中滴加2滴0.1mol/L硝酸银溶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振荡后沉淀会消失,故D正

确;

故选Co

10.利用下列实验药品,不熊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药品

A证明Fe2+具有还原性FeSCU溶液、酸性KMnO4溶液、KSCN溶液

B证明牺牲阳极法保护铁Fe、Cu、酸化的食盐水、K3[Fe(CN)6]溶液

C证明Agl比AgCl更难溶AgNCh溶液、NaCl溶液、KI溶液

D证明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醋酸、碳酸钠溶液

A.AB.BC.CD.D

【答案】B

【详解】A.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硫氟化钾溶液,溶液不变为红色,向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溶液变为

红色说明亚铁离子检验还原性,则题给实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铁、铜在酸化的食盐水中构成原电池,金属性强于铜的铁做原电池的负极被损耗生成亚铁离子,铜做正极被保

护,向溶液中滴入铁氧化钾溶液,溶液中有蓝色沉淀生成,不能证明牺牲阳极法保护铁,则题给实验药品不能达

到实验目的,故B符合题意;

C.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钠溶液,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向溶液中再加入碘化钾溶液,白色沉淀变为黄

色说明碘化银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银,则题给实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向醋酸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溶液中有无色气体逸出说明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则题给实验药品能达到实验

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白藜芦醇具有强的抗癌活性,其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卿的是

A.白藜芦醇分子中不含手性碳原子

B.白藜芦醇存在顺反异构

C.1mol白藜芦醇可以和3molNaOH反应

D.白藜芦醇和过量浓澳水反应,产物的分子式为Ci4H9(X8。

【答案】D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白藜芦醇分子中不含有连有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手性碳原子,故A正确;

B.由结构简式可知,白藜芦醇分子中碳碳双键的碳原子连有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则存在顺反异构,故B正确;

C.由结构简式可知,白藜芦醇分子中含有的酚羟基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1mol白藜芦醇可以和3moi氢氧

化钠反应,故C正确;

D.由结构简式可知,白藜芦醇分子中含有酚羟基,能与澳水发生取代反应,澳原子取代酚羟基邻、对位上的氢原

子,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能与澳水发生加成反应,则白藜芦醇和过量浓澳水反应,产物的分子式为

Ci4H7O3Br7,故D错误;

故选D。

12.硫酸除锈所产生的酸洗废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硫酸、大量的铁(+2和+3价)和一些杂质(Cu2+、H3ASO4

等),利用硫酸酸洗废液生产硫酸亚铁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洗废液反应时,废气中的ASH3是HsAs。4的还原产物

B.加入废铁后,被铁还原的微粒有HSASOQFe3+,H+和Cu2+等

C.H2s与KMnC>4反应生成S和Mn?+时,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D.用饱和FeSC>4溶液洗涤晶体,在除去硫酸的同时能减少硫酸亚铁晶体的溶解

【答案】C

【详解】A.酸洗废液加入铁粉反应时,HQSO4中As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生成ASH3,ASH3是

H3ASO4的还原产物,故A正确;

B.加入废铁后,根据产物可知被铁还原的微粒有HSASOQFe3+>H+和C/+等,故B正确;

C.H2s与KMnC%反应生成S和Mi?+时,S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0、Mn元素化合价由+7降低为+2,氧化剂

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故C错误;

D.硫酸亚铁难溶于饱和Fes。,溶液,用饱和Fes。,溶液洗涤晶体,在除去硫酸的同时能减少硫酸亚铁晶体的溶

解,故D正确;

故选C。

=—R,N=N

13.一种点击反应的原理为R]_N3_____',我国科学家利用点击反应原理研制出具有

较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聚合物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匕〜。。:〜或

A.单体B化学式为C8H6。4

B.单体B能发生加成、加聚和取代反应

C.理论上Imol聚合物C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以得到4nmol竣基

D.按上述点击反应原理A和B可以生成环状化合物:

【答案】D

【分析】A和B反应生成聚合物C,根据点击反应原理,由C逆推,可知B是HC三CCOOCH2cH200CCmCH。

【详解】A.单体B是HC三CCOOCH2cH2OOCC三CH,化学式为C8H6。4,故A正确;

B.单体B是HCmCCOOCH2cH200CC三CH,含有碳碳三键、酯基,能发生加成、加聚和取代反应,故B正确;

C.聚合物C的1个链节中含有4个酯基,理论上1moi聚合物C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以得到4nmol竣基,故C正

确;

D.按上述点击反应原理A和B可以生成环状化合物:故D错误;

选D。

14.下图(左)表示1-甲基蔡(1-MN)加氢饱和反应网络,四个加氢反应均为放热反应(用反应1、2、3、4表示)。下图

(右)表示反应温度(T)对平衡时反应体系中有机化合物物质的量分数(x/%)的影响(6MPa,1-MN和H2体积比为1:5

条件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反应1

1-MN

A.800K反应2和反应4生成1-MD的程度很小

B.600K到800K,反应1的平衡常数逐渐减小

C.700K反应1的平衡常数小于反应3的平衡常数

D.600K到650K,反应2中5-MTL增加的量大于反应1中5-MTL减少的量

【答案】C

【详解】A.根据右图,在800K时,1-MD的物质的量分数非常小,说明反应2和反应4生成1-MD的程度很小,

A正确;

B.根据左图,反应1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B正确;

C.根据左图,反应1和反应3都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由于反应1和反应3的

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且700K时反应1生成物比反应3生成物多,所以反应1的平衡常数大于反应3的平衡

常数,C错误;

D.根据右图,在600K到650K之间,5-MTL的物质的量分数逐渐增大,而1-MD的物质的量分数逐渐减小,这说

明反应2中5-MTL增加的量大于反应1中5-MTL减少的量,D正确;

故答案为:Co

第二部分

二、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15.某种锌电池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1)基态Mn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是o

(2)SO;空间结构是o

(3)锌元素属于___________区(填"s”、"d”、“ds”或"p”)。

(4)比较S原子和。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小,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理由:

(5)MnO电极材料充放电过程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MnOMn0.6i□0390ZnxMno,6i□0.39。

OO•MnOZn□空位

①MnO晶胞的边长相等均为anm,已知MnO的摩尔质量是M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该晶体的密度为

g/cnP。(]cm=107nm)

2+

②I为MnO活化过程:MnOe-=Mn0.6i0.39O+0.39Mn;II代表电池过程(填“放电”或

“充电”)。

【答案】(1)3d54s2

(2)正四面体形(3)ds

(4)0和S为同主族元素,电子层数S>0,原子半径S>0,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作用0>S,所以第一电离

能0>S

4xM

⑸①-3x103②.一°.78③放电

【小问1详解】

锦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5,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4s2,故答案为:3d54s2;

【小问2详解】

硫酸根离子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对数为0,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故答案为:正四面

体形;

【小问3详解】

锌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0,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4s2,则锌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ds区,故答案为:

ds;

【小问4详解】

。和S为同主族元素,电子层数S>O,原子半径S>O,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作用O>S,所以第一电离能

o>s,故答案为:O和S为同主族元素,电子层数s>o,原子半径s>o,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作用o>s,

所以第一电离能O>s;

【小问5详解】

①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和面心的氧原子个数为8X-+6X工=4,位于棱上和体心的镒原子个数为

82

I4xM4xM

12X-+1=4,设晶体的密度为dg/cnP,由晶胞的质量公式可得:――=(10~7a)3d,解得d=^-----2i-故

4N.N.xa3xlinO

②由晶胞结构可知,一氧化铳活化过程中锦元素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no.6iDo.39。和镒离子,电极反应式为

MnO—0.78e-=Mno.6iQo.390+0.39Mn2+;过程H中晶胞中嵌如了锌离子,说明该过程中产生的锌离子,并移向

MnO极,则该过程为电池的放电过程,故答案为:一0.78;放电。

16.将C。2作为弱氧化剂用于乙烷脱氢制备乙烯,具有避免乙烷深度氧化、CO?资源化利用等显著优势。

(1)①查阅资料,计算C。2氧化C2H6脱氢反应的反应热

i.查阅的燃烧热数据(填化学式)。

ii.查阅水的汽化热:H2O(l)=H2O(g)AH;=+44.0kJ/molo

利用上述数据,得如下热化学方程式:

C2H6(g)+CO2(g)=C2H4(g)+CO(g)+H2O(g)AH2=+178.2kJ/mol

②检验产物有乙烯生成的操作和现象o

(2)结合键能数据分析C。2氧化C2H6脱氢反应的挑战和难点。

键c-cC-Hc=o

键能

347.7413.4745

(kJ/mol)

(3)推测CF+催化CO2氧化C2H6脱氢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补全示意图中画框部分(示意图中未使用键线

式)。

(4)分析投料体积比对反应的影响(650℃,O.IMPa,Cr/Si。2催化剂)

6o1

C,H,选择性OOC,4选择性:生成乙烯

I

»5的乙烷在全部乙烷反应

o8

O物中所占的比例

敢转化率.

4oCH4选择性:生成甲烷

266

的乙烷在全部乙烷反应

3o物中所占的比例

、J2C>2转化率

2o40

选择

1o20

O

0

12345

r(co2)/^c2H6)

v(coj

①、)口、从1提高到5,c2H6转化率从33.3%增加到50.5%,简述C2H$转化率增加的原因=(体积比为

V(C2H6)

3和4时乙烷转化率基本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