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卖炭翁》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诵读诗歌,体会卖炭翁和宫使的人物形象。探究造成卖炭翁悲剧的原因。理解作者的感情,体会作者心系百姓的情怀。教学重点体会卖炭翁和宫使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探究造成卖炭翁悲剧的原因。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播放《白居易诗进长安》教师顺势导入: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反映时代而写,诗歌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为了反映“事”而作的诗——《卖炭翁》。首先,让我们齐读这首诗,初步感知这个故事。多媒体出示课文。介绍诗歌体裁:乐府诗。汉乐府,指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初设于\t"/item/%E4%B9%90%E5%BA%9C/_blank"秦,是当时\t"/item/%E4%B9%90%E5%BA%9C/_blank"少府下辖的机构,正式成立于\t"/item/%E4%B9%90%E5%BA%9C/_blank"西汉\t"/item/%E4%B9%90%E5%BA%9C/_blank"汉武帝时期,职责是采集\t"/item/%E4%B9%90%E5%BA%9C/_blank"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提到“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作为乐府诗,虽不像近体诗对韵律上那样严格,但也讲究节奏,朗朗上口,这首诗的节奏是二二三,下面我们齐读诗歌,读得舒缓些,读清停顿,把握节奏。白居易的诗以通俗易懂著称,他的诗连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的懂,那么你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1.文章围绕“炭”写了一件什么事?卖炭翁辛辛苦苦伐薪烧炭并驱车拉到长安城市场去卖,结果却被宫使给掠夺走了。作者对卖炭翁的态度是什么?(用原文的词语回答)“可怜”3.卖炭翁的可怜表现在哪呢?析卖炭翁之可怜卖炭翁可怜,表现在“”(引用诗歌原句),这句诗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比等),写出了。(一)赏卖炭翁伐薪烧炭之可怜1.“伐薪烧炭南山中”,此句运用环境描写,写出卖炭翁烧炭的环境之恶劣,反衬出卖炭翁烧炭的艰辛。PPT出示南山的介绍终南山人迹罕至,荒无人烟,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这偏远的终南山伐薪烧炭。秋风萧瑟,树叶落尽,你看卖炭翁:(学生齐读)伐薪烧炭南山中日近黄昏,狂风呼啸,你看卖炭翁:(学生齐读)伐薪烧炭南山中月黑风高,豺狼嚎叫,你看卖炭翁:(学生齐读)伐薪烧炭南山中多么凄苦的画面,多么可怜的老人!“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外貌描写,抓住卖炭翁三个部位(脸、鬓、手)的三种颜色(烟火色、灰白色、黑色),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卖炭翁烟尘满面、十指熏黑、蓬头垢面的悲苦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师:为了生存,卖炭翁已经(生读)“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设问句,卖炭只为了身上的衣服和口中的食物,表现了卖炭翁生活的贫苦和艰辛。卖炭翁辛辛苦苦去烧炭卖炭,换来的钱不是为了逛街,不是为了撸狗逗鸟看戏骑射,不是为了给妻子儿女买胭脂水粉,只为了买身上的衣服和口中的食物,以求能活下去,这要求低得可怜。我们在朗读这一设问句时,一定要用心体味其中的况味,我们加字来体会这其中的心酸。师:(问我)卖炭得钱何所营?齐:(只为)身上衣裳口中食女生:(问我)卖炭得钱何所营?男生:(只为)身上衣裳口中食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运用心理描写,写出了卖炭翁生活窘迫。衣服单薄,在这寒冬瑟瑟发抖,希望天气暖和一点。这是一般逻辑。可卖炭翁却忍受着刻骨的寒冷,心里希望的是更无情的寒流,更肆虐的风雪,他为什么希望天气再冷一点?因为这样他烧的炭才能好个好价钱。这一忧一愿将卖炭翁矛盾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可怜”和“单”要重读,“愿天寒”要一字一顿,读出字字泣血的感觉。(学生自由读,展示)过渡:真是凄凄惨惨戚戚。炭终于烧好了,接下来就是运到宫市去卖。析卖炭翁运炭之可怜1.“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严寒,“辗”字写出了天气寒冷,牛车之重,路途之艰难。2.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环境描写,写出卖炭翁的饥寒交迫。“歇”字写出卖炭翁此刻疲惫不堪。一个人,一车炭,一头牛,一尺雪,再加上40多里山路,卖炭翁此刻已经累到极点了。师过渡:卖炭翁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然而结果呢?他的心愿实现了吗?观卖炭翁被夺炭之可怜1.“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运用心理描写,“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炭被掠夺后的悲愤、绝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多少无奈,多少绝望,多少悲愤,尽在其中。“千余斤”重读,“惜不得”轻读。“半匹红纱一丈绫”与“一车炭,千余斤”的价值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宫使掠夺的残酷。多媒体出示:半匹红纱一丈绫的价值。一边是沉甸甸的千余斤的炭,一边是轻飘飘的半匹红纱,卖炭翁的辛苦劳作换来的却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这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保暖,也不能充饥。卖炭翁只想用千余斤炭换一点点吃的东西,如今却只有(学生齐读:)“半匹红纱一丈绫。”卖炭翁只想用千余斤炭换一些御寒的衣物,如今却只有(学生齐读:)“半匹红纱一丈绫”。宫使掠夺的岂止是一车炭,他夺走的是卖炭翁全部的希望!卖炭翁的辛苦终究是化作泡影!与可怜的卖炭翁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宫使的“狂”,请同学们找出来描写宫使的句子,说一说,这是一群怎样的宫使。“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翩翩”,本意是形容举止洒脱,这里表达了宫使得意忘形、趾高气扬、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宫使的蛮横无理、霸道、仗势欺人。在圣旨面前,卖炭翁的劳动显得多么微不足道!目之所及皆是苦。让我们齐诵这首诗,记住这位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的卖炭翁。学生表演情景剧《卖炭翁》教师总结:好一群霸道的宫使,好一位可怜无助的老人。让我们把最烈的掌声送给最可爱的孩子们!五、探卖炭翁悲剧之源卖炭翁的遭遇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当时普遍存在于社会的一种欺凌。多媒体出示《顺宗实录宫市》,学生阅读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诏黜chù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顺宗实录·宫市》师:这是一个与卖炭翁相似的故事,主人公也遭遇了欺凌、压迫、被宫使掠夺。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那么造成卖炭翁悲剧人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从语文书注释中寻找答案。《卖炭翁》是白居易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其题下作者自注云:“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宫中太监往往还要货主将货物直接送往宫中,以此变本加厉地勒索“进奉”的“门户钱”(货物送往宫中,每过一门,就要付钱给守门人)及“脚价钱”(托言要另外雇人运载货物的运费),真是无耻之极、贪得无厌。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与其叫他们宫使,不如叫他们强盗!为何这样恶毒的制度却没有被取缔?贫苦百姓还有出路吗?多媒体出示《农夫殴宦》的结局:然宫市亦不为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这显然是一个不合理的制度,发生了这样天怒人怨的事,却仍然没有得到改变,为什么?小组讨论。原因:民众太微不足道;宦官当权;等级制度;皇帝昏庸,视百姓为草芥等。六、悟作者悲悯情怀作者白居易通过卖炭翁的故事究竟想表达什么?小结:揭露了宫市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残暴,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洞悉民间疾苦,为人民发声的诗不只这一首,我们再读: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dān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bì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缴纳租税)尽(卖光),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