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小学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3小节《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3、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正确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二、说教法与学法1、根据几何图形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点教法: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合;②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法: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三、说教学过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本课在教学思路上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课的教学设计如下:(一)、复习旧知引出新课1、回忆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说说平形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回想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2、谈话引出课题关于梯形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复习提问,从而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基础。也就是为梯形面积的推导做好铺垫,并在学习新课之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怀着由好奇引起的理智上的震动进入认知活动方面的探索。〉(二)、讲授新课1、直接切入主题:对于梯形的面积你们打算怎样找到它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把梯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这一环节的设置意在激活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从小树立探寻知识的意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为新课的展开起好前奏。〉2、动手操作前让学生先对梯形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梯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3、研究建议:①选择喜欢的梯形,按照“转化”的思路来研究。②小组分工合作,考虑不同的转化方法。4、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可有意识地参加到小组中去合作、辅导〉5、分小组展示汇报,教师深化点拔。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边说边演示其过程)〈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沿着高切割、拼摆〉〈沿着一条腰的中线切割、拼摆〉.(上底+下底)_高÷2(上底+下底)÷2_高(上底+下底)_高÷2刚才同学们采用不同的割补、拼摆等方法,将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不同的面积公式,运用这些公式,我们都可以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只不过,这些公式从形式上看略有不同,我们可以把它们整理成: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_高÷27、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公式:S=(a+b)_h÷28、应用公式,尝试计算梯形面积(出示一个基本图形让学生计算)〈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亲自去体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大胆提出假想,共同探讨,互相验证,更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发散、活动中发展的过程,真真正正地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三)、深化巩固1、学习例3、(1)、借助教具演示,理解“横截面”的含义。(2)、弄清渠口、渠底、渠深各是梯形的什么?(3)、学生尝试计算横截面积。2、课本96页“做一做”。〈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这一环节是为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推向高潮,能更好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从中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课堂检测1.计算下面每个梯形的面积。(1)上底5厘米,下底10厘米,高8厘米。(2)、上底5厘米,下底12厘米。高10厘米。(3)上底20厘米,下底8厘米。2、判断题(1)-----(4)题。3、选择题(1)------(3)题。(五)、总结,反思体验回想这节课所学,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这个环节主要是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回忆过程中更清楚地认识到这节课到底学了什么,通过谈感想,谈收获,学生间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六)、课外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2题—5题。小学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2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三单元第3小节《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面积。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3、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正确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2)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二、说教法与学法。1、根据几何图形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点教法: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合;②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法: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三、说教学过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本课在教学思路上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课的教学设计如下:(一)复习旧知引出新课。1、回忆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说说平形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回想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2、谈话引出课题。关于梯形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复习提问,从而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基础。也就是为梯形面积的推导做好铺垫,并在学习新课之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怀着由好奇引起的理智上的震动进入认知活动方面的'探索。)(二)讲授新课。1、直接切入主题:对于梯形的面积你们打算怎样找到它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把梯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这一环节的设置意在激活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从小树立探寻知识的意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为新课的展开起好前奏。)2、动手操作前让学生先对梯形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梯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3、研究建议:①选择喜欢的梯形,按照“转化”的思路来研究。②小组分工合作,考虑不同的转化方法。4、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可有意识地参加到小组中去合作、辅导〉5、分小组展示汇报,教师深化点拔。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边说边演示其过程)〈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沿着高切割、拼摆〉〈沿着一条腰的中线切割、拼摆〉…。(上底+下底)_高÷2(上底+下底)÷2_高(上底+下底)_高÷2……刚才同学们采用不同的割补、拼摆等方法,将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不同的面积公式,运用这些公式,我们都可以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只不过,这些公式从形式上看略有不同,我们可以把它们整理成: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_高÷27、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公式:S=(a+b)_h÷28、应用公式,尝试计算梯形面积(出示一个基本图形让学生计算)〈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亲自去体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大胆提出假想,共同探讨,互相验证,更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发散、活动中发展的过程,真真正正地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三)深化巩固。1、学习例1(1)借助教具演示,理解“横截面”的含义。(2)弄清渠口、渠底、渠深各是梯形的什么?(3)学生尝试计算横截面积。〈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这一环节是为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推向高潮,能更好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从中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总结,反思体验。回想这节课所学,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这个环节主要是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回忆过程中更清楚地认识到这节课到底学了什么,通过谈感想,谈收获,学生间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五)课外作业。练习十八第1——3题。〈本课的作业体现了“课已终,趣犹存”这一特点。通过作业练习教师能从中得到反馈信息,能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促进教法的改进。〉小学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3关键词:教学思考教学一、教学内容分析由于上述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通过操作、实验、探索等积累了探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即剪、移、转、拼等),并初步领悟了“新旧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都为学生自主探究、探索“梯形面积计算”这一新的学习任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教学对象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中向高年级过渡时期,其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亦正处于进一步发展和日趋成熟的时期。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学生对图形特征及各种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同时可促使他们的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三、教学目标(一)利用迁移规律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四)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四、教学重点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五、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六、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梯形若干、直尺、剪刀。七、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大家一起读一下屏幕上的两个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这两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谁能选择其中一个讲给大家听一听?下面老师再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两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设计意图: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做下铺垫,一方面回忆有关知识,为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做了准备;另一方面突出“转化“思想的重要性,并提示学生在研究梯形时可以怎样考虑。降低一些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二)情境创设。师:大家都喜欢看喜洋洋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吧?现在,喜洋洋的好朋友们被灰太狼关进了密室里,要想进入这个密室救出伙伴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密室的门上有一道题,只有算对了的人,才能进去。瞧!(出示一个梯形,标出底和高,说出各部分名称)这是一道求梯形面积的题,这回可把喜洋洋难住了,责怪自己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喜洋洋救出他的伙伴吗?(生:愿意!)(三)探究新知。1、操作:请大家利用手中的梯形,通过剪、拼等方法,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并找到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请马上动手试一试。2、学生展示:(要求学生说清楚用的是哪种梯形剪拼的,拼出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1)两个完全一样的一般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将一个梯形从中点处裁开,将裁开的两部分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在一个梯形的中点处,画一条平行于上、下底的線段,延长上、下底,通过中线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师:观察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填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师:还有哪些剪拼的.方法吗?(5)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填空:拼成的长方形的底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6)将梯形的下底延长,在上底的一顶点向下底引一条线段,使之成为一个三角形,如图:填空:拼成的三角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高等于()。师:那你认为梯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归纳公式:(上底+下底)表示什么?(上底+下底)_高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271、总结:不管采取何种拼剪方法,得出的梯形面积是“上底加下底乘以高再除以2”。(再次验证了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2、师:我们现在能帮助喜洋洋救出他的好伙伴了吧!(求密室门上梯形的面积)。3、追问:想一想,计算梯形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八、梯度训练(一)判断。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二)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三)用篱笆围成一块梯形菜地,一侧靠墙。篱笆长30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九、板书设计梯形面积的计算梯形面积=(上底+下底)_高÷2S=(a+b)h÷2小学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4一、教材:1、说课内容:五年制小学课本第八册第三章第3节。[数学网更多小学数学说课稿]2、教材简析: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在梯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习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3、教学目标:(1)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2)通过做图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4、教学重难点:重点:梯形面积公式。难点:熟练正确的进行应用。5、教具:课件、小黑板学具:两个三角形,两个梯形。二、教学:在这堂课中设计过程中,我采用目标教学,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解法:在本课教学中,梯形面积的计算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我通过学习(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进行梯形面积计算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推导能力。2、引导发现法:运用边讲边提问的方法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在积极获取新知。3、讨论法:由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使学生能将本节课的新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我采用了讨论法、操作法,通过讨论互相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练习法:通过各种形式分角度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保证了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形成。三、学法:1、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学习知识,让学生初步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2、通过教师的启发讲解,提问教会学生观察区分相似事物之间的规律,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培养、总结、归纳、概括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应变能力。四、教学过程:1、复习铺垫,又促迁移: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安排以下几个过程。〈一〉、前提测评:师: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生:平行四边形为了唤起学生的旧知识,促进迁移,上课一开始出示拼一拼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_高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示课件1)师:看,老师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什么图形?生: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梯形的面积[设计意图]这样安排教学,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学新知识打下了基础。2、引导发现,归纳总结。(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拼一拼,和学生观察知道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这样把梯形面积的计算转化成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2)教师让学生观察课件和自己拼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展开讨论交流: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与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总结梯形面积公式。学生回答师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_高÷2,教师说明如果用a表示梯形上底,b表示下底,h表示高,那么字母公式应怎样写?学生回答,师出示例题理解横截面积,指名说出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了?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集体练习订正。(3)为了巩固梯形面积的计算,做“做一做”,学生练习集体订正,这样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公式。[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目的在于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和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总结梯形面积的公式,从而在理解梯形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熟记,正确求出面积。3、多种形式练习。1、做一做:(课件)2、下面是河堤坝的横截面图,它的面积是多少?(课件)3、求下面梯形的面积:(只列算式,不计算)(1)上底是1.8分米,下底是4.6分米,高是3分米。(2)上底是32厘米,下底是47厘米,高是14厘米。(3)上底是4.2分米,下底是3.6分米,高是5分米。(4)上底是18米,下底是26米,高是8.4米。4、选择:(将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求下图的面积,正确的算式是()(课件)A、(13+15)_7÷2B、(13+15)_4÷2C、(4+7)_13÷2D、(4+7)_15÷2(2)一块梯形草地,上底为75米,比下底短20米,高为25米,计算它的面积的正确算式是()A、(75+20)_25÷2B、(75-25+75)_25÷2C、(75+25+75)_20÷2D、(75+20+75)_25÷25、梯形的面积是120cm2,如果高是6cm,那么它的上底、下底之和是()cm。6、梯形的面积是70dm2,上底为8dm,高为4dm,则梯形的下底是()dm。7、求下面梯形的面积:(学生自己讨论)(课件)[设计意图]本环节要达到的教学目的:(1)熟记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进行实际应用。(2)养成认真做题,正确书写作图的良好习惯。小学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5说课人:贾梅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梯形面积计算》,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理念、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一下阐述:一、说教材。《梯形面积计算》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在课本19页至20页。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梯形特征,学会了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如何计算梯形面积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方法思考。教材中的插图给出了转化的操作过程,同时继续渗透旋转和平移的思想,以便于学生理解。在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概括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而再利用字母表述出新学的计算公式,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最后通过例题进一步说明怎样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练习。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算,也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对比等学习活动,认识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自主发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是: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三、说教学理念: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数学学习过程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新教改思路。力求体现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性渐进原则和直观性原则。四、说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以情景教学法、观察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五、说学法⒈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达到人人学数学的目的。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六,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根据教材内容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以及课前方格纸剪的几组完全一样的梯形、直尺等教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几组完全一样的梯形学具。七,说教学流程: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尝试探究,解决问题——多层训练,深化知识——质疑总结,反思评价。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首先,我播放根据教材内容自制多媒体图片,引出课本主题图。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与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师指出本课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是: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及运用,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引入,更接近学生生活,更能让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第二环节:复习旧知,铺垫诱导复习求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要求学生回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复习提问,从而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基础。复习梯形的特征。拿出梯形的图形,回忆梯形的特征(上底,下底,高,面积)。第三环节:尝试探究,解决问题。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1、诱发猜想,主动探索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大胆提出猜测,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给出一般梯形(上底,下底,高),老师提出疑问:你们如何去求梯形面积。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索目标与方向。生:打算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梯形的面积。生: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用两个相同的梯形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计算梯形的面积。2、验证猜想,体验成功根据猜想,给出多个相同或不同的梯形模具和记录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并让不同的验证方法在实物投影仪上加以演示,使学生感受“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时并叙述梯形与转化后图形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上底+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4、抽象概括,总结提高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的感悟出了梯形面积公式,但不一定讲得清道理,有的学生在公式的理解上存在障碍,基本处于“悱”、“愤”状态。这时应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梳理思路找出最简便的解题方法,接着就重点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原梯形和所拼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共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这时候计算公式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底_高所以两个相等梯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此一个梯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3、加深感受,完善结构学生对一般梯形的面积推导已经有了深刻认识,但对梯形的知识结构还不够完善。这时老师就应继续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深化。提出问题:是否任意梯形面积都可用这个公式计算呢?出示不同的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模具,让学生小组动手实验,自己研究,分析,记录。感知“任意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任意的梯形面积=(上底+下底)_高÷2,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公式。字母表示:S=(a+b)h÷2[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前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几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掌握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体验,获得自主发展。]第四环节:多层训练,深化知识。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第五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这一环节,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⑵你有什么收获?⑶你有什么感想?⑷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⑸你还有什么疑惑?⑹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你感觉你组内的其他同学表现如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八、说板书设计。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课的板书设计包括:梯形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底_高/\(上底+下底)_高÷2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_高÷2S=(a+b)h÷2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小学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61、教学地位分析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是在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孩子已经熟练地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知道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将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一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进行计算。利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应用转化的策略,将梯形转化为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的它的面积。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了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和转化策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空间能力。为学生将要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奠定基础。2、教材思路分析按照复习引新,动手操作、推导公式,巩固与应用,建立知识联系顺序组织内容的;例题的讲解突出通过孩子动手操作、讨论,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练习安排了5个层次。3、确定教学目标基于对苏教版以上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孩子能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孩子能够熟练地应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2)能力培养方面:在公式的推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合作交往意识;感受数学在自己身边,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数学素养。4、重、难点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梯形面积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应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在计算梯形面积时,为什么要“除以2”二、说教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等方法进行教学,应用演绎推理。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直观演示法:让孩子在教具中直观地表示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关系;小组合作、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同样的梯形去拼平行四边形,合作交流,相互启发运用演绎推理:探讨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关系后,运用演绎推理,实行归纳概括……获得结论。组织变式,有层次练习,增加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一组高相等、上底与下底和相等的梯形面积,通过演绎推理可以把三角形看成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成上底上底、下底相等的梯形。三、说学法教学时,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其内在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潜力,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诱发为活动状态,借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采用小组讨论、同桌交流等方法各抒己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以学生为中心,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四、说教学过程为了有效地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点与难点,体现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方式,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新课从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会计算它的面积吗?入手,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复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推导方法,为下面的新课教学做好准备,这是本节课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出示梯形,计算它的面积,很多孩子不会计算,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探究公式首先再现旧知,先让学生说一说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怎样?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提供内在的类比推理。接着问学生: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这时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从中感悟到用转化的方法可以解决新问题,从而对学生的学法做了有力地指导,使学生更好地自己把握自己学习的活动。为贯彻“学习是学习者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一理念,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要充分相信学生,并为之提供主动建构的过程,从而使“有意义学习”的实现成为可能。自主探究公式这一环节也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梯形,鼓励学生操作,寻找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拼拼剪剪中实现转换。这样整个课堂就完全放开了,让学生自己去找;第二步(结合课件4以及教具梯形,在梯形上画一画,课件出示,数形结合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适时板书)观察表格,你能发现梯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吗?交流验证是学生在小组间相互交流,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学生汇报时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推理与计算。学生在交流与展示中相互得到启发,这样学生就经历了一个学习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这的同时借助多媒体的演示课件,和教师准备的模具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转化,数形结合,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的悟出了梯形面积公式,但不一定讲得清道理,有的学生在公式的理解上存在障碍,这时就要我们教师点拨。这时应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梳理思路找出最简便的解题方法,结合板书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应用演绎推理?师生共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这时候计算公式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孩子理解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让他说一说,既是巩固新知,又在帮助孩子深化理解第三个环节:运用知识,深化认识。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巩固练习:(1)直接用公式求面积(2)先让学生计算出大坝的横截面的面积,再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发展与综合性练习(1)下面图中那几个梯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体会两底之和相等、高相等的梯形面积相等,并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2)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责任是近其可能地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算出梯形麦田的面积和小麦的吨数,增加实际应用的色彩,体验数学学习的有用性。用发展的眼光看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通过孩子的计算,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讨论与演绎推理可以把三角形看成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成上底上底、下底相等的梯形。五、说板书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做到了重点突出,板书的结构便于演绎推理得出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底_高÷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_高÷2S=(a+b)h÷2六、说教学感受在本课的的学习中,我紧扣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现实意义,有效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沟通已有知识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素质。小学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7教学内容:教科书88页和89页教学目标:(1)探究梯形面积计算,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3)进一步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教师用多媒体课出示:王大爷家有一块果园地(梯形地上底300米,下底200米,高100米),如果每棵桃树占地10平方米,那么王大爷家这块果园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问:同学们这块地是什么图形啊?生1:这是一个梯形。问:要想求果园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必须先知道什么呢?生2:必须先知道梯形的面积。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二、探究新知。(1)、铺垫孕伏。组织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及过程,重点突出旋转、平移、割补的数学思想。(2)、协作研讨,探求方法1、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至6名学生,每个小组发给若干张梯形纸(上底3厘米,下底5厘米,高4厘米)。师: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梯形?生3:这个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师:下面我们各小组利用手中的工具来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哪个小组协作能力最强!2、教师用课件出示探究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师注意合作方法的指导,要求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合作,把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小组汇报给同学听,把计算过程写在本子上,最后推荐代表进行汇报。每一次汇报,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小结。)生4:(3+5)42=16(平方厘米)生5:542+342=16(平方厘米)生6:(5+3)42=16(平方厘米)生7:(5-3)42+34=16(平方厘米)生8:(5+3)(42)=16(平方厘米)生9:(3+5)24=16(平方厘米)生10:34+(5-3)42=16(平方厘米)师生交流、点评……3、总结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师: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生11:结果都是16平方厘米。生12:每种方法的计算过程中都用到3、4、5、2这几个数字。师:这几个数字和梯形有什么关系吗?生13: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师:现在谁能猜一猜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生14: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师:如果用字母S表示梯形的面积,a表示梯形的上底,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那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生15:S=(a+b)h2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回到课堂初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帮王大爷计算果园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生16:(300+200)=2500(棵)2、学生完成基础变式练习:“做一做”和练习十八的1~3题。3、提高能力练习:共同探讨练习十八的第四题。四、知识小结,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反思: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梯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这节课上完以后我觉得有成功,也有一些不足:一、动手操作,培养探索能力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找图形之间的联系,自主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首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图形,然后学生思考讨论:想想转化的图形与原梯形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主动操作、讨论,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达成了教学目的。二、发散验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拼、剪、说”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拼一拼、剪一剪以及推理归纳的学习过程中,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缺少学生之间的互动。数学课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个活动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上,更重要的还应该表现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上。反思本课的教学,在学生向全班汇报了转化过程及计算方法后,急于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同学与老师展开了一对一的交流,老师忽视了对其他学生的关注。这样不利于培养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提问题的能力与意识,不利于形成了生生交流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再有这节课在把梯形转化成各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方法很多,学生的很多想法出乎我的预设,问题就是在黑板上展示多种方案中,从原先的设计中,是将重点放在“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案上,并让学生多多互动交流;然而,从试教的实际效果上看,学生还是最喜欢的并不是这种方案。那么,到底将学生全员参与的活动安排在哪里呢?我觉得课堂中反问和追问的艺术很值得研究,从教学语言可以窥出一个教师调控课堂有效展开的功力,然而,我却发现现在的我却在教学语言上显得贫瘠繁琐,尤其是这些空间图形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展开往往会成为评定一堂课是否精彩的重要筹码。纵观整堂课,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活动探究得更加有效?活动的时间如何控制?这些还是我要亟待改造的地方。小学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81.解决问题策略是数学教材的课程目标“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我们选用的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就是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课程目标。超越具体问题的解法和结论,指向策略的形成,这是解决问题的教学区别于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本质所在。教材在编写这部分内容时,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2.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教学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等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直观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进一步感受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4.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教学难点是掌握画示意图整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能力。突破的方法是通过探究性、合作性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二、说学生1.学生的基本情况我所教四年级这个班的学生属于城乡交界的农村孩子,本班学生班容量也不大,全班45人,其中男生较多26人,他们的优势是动手能力较强,不足的是口头表达能力不太好。2.学生的知识基础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基本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再者,学生在本学期学习三步混合运算以及乘法分配律时,所积累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同样构成了本单元的学习基础。三、说教学设计课题: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问题课时:一课时(40分钟)教学内容:义教第八册课本89~90页探究目标:1.让学生通过画图、摘录条件的方法来获取信息,探索和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与方法2.使学生感受到信息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关注信息的意识,激发学生收集信息的兴趣3.培养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素养的能力4.从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说教法设计: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以导学为主,引导学生画图等开展活动。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说学法指导:应用新的教学理念,以生为本,通过探究性、合作性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找出策略。◆辅助手段:(1)课件播放课前复习题和画示意图的过程。(2)学生探讨策略例题和练习用的纸卡。解决问题需要运用有效的策略,而学生策略性知识的生成与发展来自于教师的精心设计与指导。指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获得各种策略的指导,二是运用策略解决各种问题的指导。所以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设计:(一)引言的设计(1分钟)(看课件)引言:同学们,今天好高兴啊,有这么多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全校教师听课)。咱们班的学生最喜欢动脑筋,而且发言很积极,这节课把你积极探究、合作讨论学习的精神拿出来展示给所有老师和同学,有信心吗?老师衷心希望大家在这节课上有新的进步。设计意图:这是一堂在校上的公开课,所以我采用消除顾虑和鼓励的办法,进行引言,“今天好高兴啊,有这么多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我没有说老师来听课,而说这么多老师一起来学习,这样可以减小因老师多而造成孩子们的紧张情绪。(二)课前复习设计(8分钟)设计三道有关面积计算的看图计算题(看课件)接着引言———师:首先同学们做几道题复习(做下题,说思路)———课件播放1.求下面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列式:2.求下面长方形的长是多少米?列式:3.求下面长方形的宽是多少米?列式:师:长方形的面积如何求?生:长方形面积=长_宽。师:知道面积和长如何求宽?知道面积和宽如何求长?生:长=面积÷宽宽=面积÷长学生做完练习题后设计。教师(过渡句):(看课件)刚才同学们做了几道有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题,老师这里还有几个问题,有请同学们想办法。师:学校因绿化面积太少,要扩大学校的绿化面积,如果你是设计师,如何扩大?生:……师:同学们说了很多,老师这里也有一种方法(或有说这种方法的学生,如果有就将那位学生的方法一起讨论),要扩大绿化面积,就将原来长方形的花园扩大,你又要如何扩大?生:……设计意图:走进情境,获取信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我利用他们身边的实际事实为背景,创设生活情境,让他们在课上交流各自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信息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关注信息的意识,激发学生收集信息的兴趣。我先设计几个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入学习预备状态。帮助学生复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及有关面积计算中的其他问题。设计过渡句。师:刚才同学们为扩大绿化面积,想了很多办法,提出了很多合理的意见,你们为了解决问题,所提出的这些办法,在数学课中也可以说成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师: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一起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有关面积的计算。板书: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有关面积的计算。(三)授新课的设计(20分钟)1.课件出示课本89页例题(10分钟)(看课件)师(引言):老师这里有一道关于学校修校园时出现的数学题,和我们刚才某某(假设有学生想了此办法)同学想的办法一样,请同学们看题卡,能否解决问题?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图1(在后面展出)。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我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卡,纸卡上面有老师的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读题,写出你所得到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能不能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能力。学生独立思考、交流(2)指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尝试画图,汇报、比较、改进自己的示意图。(3)列式解答。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让学生利用以往所学求面积的方法和自己的策略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学生的方法交流中,初步感受画图法的直观性。(4)演示课件(放课件)演示课件画图,展示出题目的条件、问题。起到教师的引导作用。(一边演示一边整理板书思路)板书(1)获取信息,加以整理。(2)画图展示直观性。(3)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想出策略。(4)列式解答。设计意图:处理信息,形成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题目往往提供许多信息,要让学生面对自然呈现的这些信息产生整理清楚、恰当筛选的需求。如何将杂乱的信息进行有条理地整理?如何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去寻找相关信息?这就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策略。整理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画图整理只是其中的一种。教材选择画图整理是因为它易于操作,适宜学生运用。通过画图对信息进行有条理地收集和整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收集并整理相关的信息”有利于解决问题。当学生观察并交流从前面情境中得到的数学信息时,趁他们兴趣正浓,我适当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利用学案导学的方法,设计纸卡让其完成,掌握画示意图整理信息的方法,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2.试一试练习设计(10分钟)准备第二张纸卡,自己解答,单独抽查回答。幸福小区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草坪。后来因修建羽毛球场地,草坪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草坪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草坪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图2中画出减少的部分,再解答)师:先画图,让学生画出减少的部分,让学生汇报画图的过程,在汇报画图过程的同时进行画图的规范化。师: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条件:(1)(2)(3)(4)……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想:原来草坪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形;长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知道现在草坪的面积,必须知道现在草坪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原来草坪与现在草坪的__________不变?现在草坪的长如何求?___________;宽,如何求?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答:原来花圃的面积是___________平方米。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同样设计学案导学,主要以教材为主,不要脱离教材,来强化学生讨论交流的方法,试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四)回顾应用(10分钟)1.师:在解决刚才两道问题时,都采用了什么策略?再次强调课题: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2.课本90页想想做做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帮助学生:长宽增加时,解决画图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再请学生画图解决问题。(五)结束(1分钟)同学们,这堂课是否又学得了一种策略?我发现大家都有了进步,尤其是___同学在画图、找题中的信息时具有一定的天赋,我又发现了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问题的天才,继续加油哦!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还会有很多很多的策略,下去后多留心,下节课老师还会带你们用画图、列表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行程问题,今晚好好预习,老师相信你们下堂课的表现会更突出,会有更大的进步,还会出现几个用画图策略解决行程问题的天才。下课时间到了,同学们,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具,赶快休息吧!再见!设计意图:我用这样的结束语,主要是肯定学生的进步,更多的是来鼓励他们喜欢数学,对学数学有信心,而且,指导孩子们预习,为下节课成为天才而做准备,体现了学习的连贯性。附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1.获得信息,加以整理。2.画图展示直观性。3.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想出策略。4.列式解答。分析:原来花圃的面积=长_宽原来宽=增加的宽=增加面积÷长列式:8_(18÷3)=48(平方米)小学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9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与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为后面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也已熟练,但是让他们用一种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中,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二、说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数一数,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能力.3.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学习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转化与等积变形.三、说教学法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我认为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在于含而不露.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引导探究,引导发现,组织讨论等教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他们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四、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渗透转化、设疑引入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课一开始,课件展示我县西滩广场的美景,接着出示形状各异的花坛平面图,让学生直观地比较花坛面积的大小,那么对于不规则花坛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学生认真思考,最终想到了割补的办法,自然地引出转化的数学方法.引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样的设计,旨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二)动手实践、多维探究、推导公式1.初步探究、寻求方法小组讨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该如何计算?汇报方法:a.数方格法.b.剪拼割补法2.动手操作、验证方法(1)用数方格法求面积.(学生全员参与,指名代表在展台前操作,先数满格,再数半格,每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数完后,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_高,同时让学生在经历数方格的艰难之后,萌发出寻求解决问题的简捷办法.】(2)用转化法求面积.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想方设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选取小组代表在展台前展示各自不同的剪拼办法,这时教师抛出问题:为什么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为什么要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这一环节的安排,旨在使学生经历图形转化的整个过程,促使学生深入地思考相关问题,为面积公式的推导积累感性经验,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3.深入探究,推导公式(1)课件再次演示剪、移、拼的过程.(2)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结果,小组讨论:A.是不是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B.你还发现了什么?(3)归纳小结:小组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同时板书.【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在学生剪、移、拼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课件,再次使学生经历图形的转化过程,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经历了新知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过程,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4.运用公式验证课前平行四边形花坛面积计算三种方法的正确与否质疑问难:为什么不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邻边相乘求出其面积?师演示推拉平行四边形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在推拉的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邻边没变,而面积却发生了变化,如果用邻边相乘,必须再乘一个变量,这将在以后的高中课程中学到.【此环节的设计,既与课前产生的问题相呼应,又是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应用,使学生不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学生自主完成例1的学习,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对于公式的应用此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因此对于例题的解答可以交给学生,由学生独立完成.(四)分层训练,理解内化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即: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题量不大,却涵盖了本节课所有的知识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店美工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养老院老人心理咨询师激励制度
- 养老院老人康复理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 《付出总有收获》课件
- 《VFP系统准备》课件
- 房屋预售合同(2篇)
- 2024年特色农产品种植配套农机采购合同2篇
- 《生命的延续》课件
- 2025年黄山b2货运资格证多少道题
- 比亚迪试驾协议书模板
- 医学影像诊断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湖北科技学院
- 国家开放大学《初级经济学》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 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解读课件
- 2024青海海东市水务集团限责任公司招聘27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30年色素提取行业市场发展分析与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说课稿4
- 2024江苏宿迁市政协办公室招聘2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院感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 旅游公司联营协议
- 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练习题含答案(满分必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