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课件_第1页
第6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课件_第2页
第6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课件_第3页
第6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课件_第4页
第6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大堰河——我的保姆01晨课诵读走近经典02课前预习基础梳理03课堂探究读文品析04课后提升积累借鉴05课下练兵巩固运用给乌兰诺娃——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艾青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光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游行;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比梦更美,比幻想更动人——是劳动创造的结晶。【赏析】

这首诗以许多优美的意象组成了一幅动人的写意图,以融情的画意展示了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深深的启迪。本诗以云之柔、风之轻、梦之幻——写出了舞姿的曼妙动人;以仙女、女神比喻舞蹈艺术家,融入了作者对艺术家高超技艺的赞美,并启迪读者:美是劳动的结晶。三、积累词语1.天伦叙乐:叙天伦之乐,叙谈父子、兄弟间的快乐之事。2.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3.大红大绿:指颜色浓,色彩鲜艳。【资料助读】一、走近作者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艾青从小酷爱绘画,18岁考入西湖艺术院,1929年留学法国,1932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到武汉,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作品有《火把》《向太阳》《北方》《光的赞歌》等。二、探寻背景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改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不仅有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艾青一出生就被寄养到大堰河家,在大堰河的精心抚养下成长,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雪花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23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于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写下了这首赞美诗。三、文化常识叙

诗叙事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这种体裁形式,有故事、人物等小说的内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诗的特点;情节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还有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明确]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这首诗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揭露和诅咒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明确]叙述的事情:搭好灶火之后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拍去炭灰之后尝到饭已煮熟之后放好酱碗之后补好破衣之后包好伤口之后掐死虱子之后拿起鸡蛋之后性格特点:这八个场景表现了“我”在大堰河家中生活的情景,这对于“我”这个遭家庭冷落的孩子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表现了大堰河的勤劳、善良、慈爱、无私的性格特点。[明确]排比。这些排比句一方面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处处给他以爱抚,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明确]从住、穿、吃三个方面描绘了自己的家。和大堰河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他所回忆的一切都是在展现大堰河的纯朴善良。[明确]切糖、贴画、赞美、做梦。这是大堰河对乳儿的祝愿,期盼乳儿长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美满,由此可见大堰河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美好。[明确]

“四十几年”“数不尽”与“四块钱”“几束”“几尺长方”“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酬!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些数量词的对比之中。[深读探究]——击破难点1.“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一句是否矛盾?这句话在第六节首尾句构成反复,有何作用?[我的理解]不矛盾。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抓住了“家”与“客”的一对矛盾关系,表达出了一种复杂的辛酸之情。首尾的反复,强调“我”回到生“我”的父母家里,却像是“新客”,正表明了“我”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2.诗人倾吐对大堰河的爱,这种爱是同对黑暗社会(“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联系在一起的。请找出表现诗人憎恨黑暗社会的诗段,说说起什么作用。[我的理解]诗歌的第三节和第十一节,诗人通过对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及其家庭悲惨遭遇的描写,表达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憎恨;由大堰河及其一家的命运,深刻地揭示出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因此,诗人正是用血和泪“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课堂总结]——理清脉络[素材积累]——积土成山[文本挖掘]诗人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描述了自己的保姆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大堰河深切的怀念和由衷的崇敬、赞美之情。在这首诗中,诗人选取有关大堰河母爱方面的细节场景来表现她高尚而无私的母爱,她不是亲生母亲胜似亲生母亲。[适用话题]无私的母爱平凡与伟大[运用范例]

人们都说血浓于水,我却从保姆大堰河身上看到了一种超越血缘亲疏、地位差距,不求金钱回报,但以慈母之心无私奉献的真情。大堰河的一生是平凡而又卑微的,她穷尽一生不停劳作,无非是为了养家糊口,维持生计。然而大堰河又是极不平凡和极伟大的,生活的苦难没有磨去她对未来、对爱的向往,把她变得愤世嫉俗或是自暴自弃,反而为她镀上了润泽的柔光。她依然热爱生活,奉献着爱心,她以善良的心和博大的胸怀深深地影响了艾青的一生。大堰河不仅仅是大堰河,更是一个象征,一个大地的象征,一个中国传统劳动人民的象征。她、他们,无私,善良,乐观,坚强,热爱生活,相信未来。也许中国前进的长卷上遗漏了他们的名字,然而历史将会永远铭记这些最不平凡的平凡人![写法借鉴]——挖掘亮点运用反复构思文章[文本挖掘]运用反复,可以加强情感和音节的韵律。反复的手法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一个突出的特征。如第一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对大堰河的深情。第三节首尾句反复吟咏“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低沉的思念之情。第四节、第六节中也都采用了开头和结尾反复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技巧指导]1.汉字的反复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老舍《趵突泉》这段话中的“冒”字,有“往上升”“向上蹿”之意。为什么老舍先生要连用三个“冒”字呢?再读这段话,从三个“冒”字中你会感受到三个大泉一个比一个有活力,永远不知疲乏,永远不知退缩,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它不断地向上翻滚跳跃,就这样冒了三千多年。表达妙招——反复,表现特点一个字反复地出现几次,一定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也一定会凸显事物此方面的特点。2.词语的反复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陶金鸿《秋天的雨》在这段话中,“轻轻地”连续出现了两次,反复读两遍,我们可以感受到秋天的雨悄无声息来临的特点。“轻轻地”反复出现两次,表现了秋雨出现时的状态,从而也更加突出了秋雨的特点之一——“轻柔”,呼应了前面的“温柔”二字。表达妙招——反复,突显状态一个副词或形容词,反复地出现几次,这就自然地凸显了事物的状态。3.句子的反复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美国作家马克·汉林《地震中的父与子》从父亲这句“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我们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急切以及对得到他人的帮助的期盼。而作者有意重复这同一句话,又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内心的坚定,他恳求得到他人帮助,一心想救出自己的孩子。这就是人物语言的魅力,重复的魅力。表达妙招——反复,表达情感一句话反复出现几次,透过这句话,便触摸到了人物的内心,体会出了人物内心的真挚情感。4.细节的反复士兵们和军官注意听着,开始注视周围的灌木丛和挂在道旁的白桦树枝。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夜莺的歌声》这两段话,让我们看到两幅一模一样的画面。前一段是故事的开头,后一段是故事的结尾。一样的地方,一样的人物,一样的服饰,一样的动作,在这背后还隐藏着一样的任务——把敌人带到埋伏圈。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一个可爱的男孩,尤其那一样的动作“不知在削什么”,更让我们看到了男孩内心的坚定。当读者再一次阅读到男孩穿着相同的服饰、做着相同的动作时一定会产生无限遐想,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表达妙招——反复,回味无穷细节的反复,会让读者回味无穷。当读者再一次阅读到这一细节的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