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第一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2课烛之武退秦师01课前预习基础梳理02课堂探究读文品析03课后提升积累借鉴04课下练兵巩固运用二、通假字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供”,供给“说”同“悦”,高兴“知”同“智”,明智[明确]
1.贰:从属二主2.军: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3.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4.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5.亡:使动用法,使……灭亡陪:增加6.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力量变雄厚,力量变薄弱7.行李:古今异义词,外交使者乏困:古今异义词,缺乏的东西8.以为:古今异义词,把……当作东道主:古今异义词,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资料助读】一、走近作者左丘明,生卒年不详,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也有说姓丘,名明),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古籍,学识渊博。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左丘明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将一部纵贯200余年、近20万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李世民封左丘明为“经师”,明世宗封左丘明为“先儒”,朱由检封左丘明为“先贤”。二、探寻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乡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打动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晋国联合秦国围攻郑国,是因为当时秦国也因争夺霸权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实际上是两大军事集团的战争。一方是以晋文公为主的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三、相关知识1.《左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主要艺术成就:长于叙事,尤其出色的是描写战争;善于写人,工于记言。2.“春秋三传”“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的合称。《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榖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3.关于“第一部史书”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左传》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汉书》[速读感知]——总揽全局1.“烛之武退秦师”,“退”字是本文的线索。请分别用两个字(须含有“退”字)概括下面的情节,并将其填写在①~④处。[明确]
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烛之武去劝退秦师①______郑伯请求烛之武去劝退秦师②______烛之武游说退师③______晋侯被迫退兵④______荐退求退说退逼退2.本文叙事波澜起伏,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使人处处为郑国的存亡提心吊胆。请根据下面的波澜图,填写序号处的相应内容。①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⑥晋文公分析形势,撤兵回国。[明确]
②佚之狐推荐烛之武,郑伯看到希望③烛之武婉拒,让人心头一紧④郑伯自责,烛之武答应出城⑤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细读品析]——领悟要点1.文中是如何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及形势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
文章用“无礼于晋”“贰于楚”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又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说明攻方的态势,暗示郑国已经危在旦夕。这就点明了烛之武游说秦伯的背景,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做了铺垫。2.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避”后“受”,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
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却有重要作用:一是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二是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关键时刻,作为国君尚能接受规谏,诚恳负责,勇于自责。三是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这一内容粗线条地勾勒出烛之武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做了必要的铺垫。3.简单分析“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蕴含的说话艺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
在这段话里,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也没有给予什么安慰和许诺,而是先用“是寡人之过也”来自责,情真意切。但是,郑伯并没有止于自责,而是接着指明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你烛之武也没有任何好处。郑伯可谓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他的一番真诚和透彻的分析,终于感动了烛之武,烛之武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去见秦伯。4.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退兵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坦言知亡,避其锐气)→②“邻之厚,君之薄也”(阐明利害,动摇秦伯)→③“君亦无所害”(为秦着想,以利相诱)→④“君之所知也”(引史为例,挑拨秦、晋)→⑤“唯君图之”(推测未来,劝秦谨慎)。5.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寡人之过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夫晋,何厌之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
(1)佚之狐对郑伯说。(状语后置句,还原后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2)这是我的过错。(判断句,用“也”表判断)(3)如果让郑国灭亡而对您有利。(状语后置句,还原后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4)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宾语前置句,还原后应为:夫晋,有何厌)(5)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判断句)6.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你怎样看待晋文公退兵的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
其实,“不仁”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攻郑,“不知”才是实质。这个“知”,是明智,就是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以乱易整,不武”,胜负之数,难以预料。晋的退兵说到底也是一个“利”字在起作用。7.本文在展开故事情节上有何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
①篇幅虽短,结构完整。文章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接着由佚之狐推荐,引出烛之武,这是故事的开端;郑伯于危急中请烛之武前往秦营,烛之武不念私怨,慨然应允,这是故事的发展;烛之武在夜间“缒而出”访秦伯,并用一番动人的言辞说服了秦伯,这是故事的高潮;秦伯退兵,并派人戍守郑国,最后晋侯也被迫退兵,郑国转危为安,这是故事的结局。整篇故事结构是完整而严谨的。②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根本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再如“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晋侯、秦伯围郑”“国危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照应了“君尝为晋君赐”。③波澜起伏,曲折有致。例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丝希望。读者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谁知他却因为长期得不到重用而拒绝,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秦国单独退兵后,子犯请求袭击秦军,秦、晋关系陡然紧张,而接下来晋文公的一番话使一场风波终于平息。④详略得当,剪裁得体。文章重在表现“退秦师”,所以重点是烛之武的说辞。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都是简略交代,甚至对夜见秦伯的场面也只字未提,集中笔墨塑造了烛之武这一形象,从而做到繁而不杂、疏密有致。8.课文中提到了三个国君——郑伯、秦伯、晋侯,虽然着墨不多,却也是形象鲜明生动丰富,请分析这三个国君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
①郑伯是一位即将亡国的君主,在文中的表现主要是一“从”一“曰”。在秦、晋围攻的危急时刻,当佚之狐荐烛之武“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时,他立即抓住这一线希望“从之”,表现了一位君主决策的及时、果断。而面对烛之武的抱怨,郑伯没有放弃,而是首先自责,动之以情,很好地抚慰了烛之武;然后又晓之以理:“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完全站在烛之武利益的角度来看问题,终使烛之武“许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也展现了一位善于纳谏、勇于自责、精于言辞的君主形象。②秦伯。他在这场危机中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作者用了“说(悦)”“盟”“使”“还”四个动词来写秦伯,写出了秦伯决策之过程。他先与晋围郑,后与郑结盟,这完全是站在秦国的利益角度来考虑的。与晋围郑,是为了向外扩张,当他认识到这样做只会增强晋国的实力,而秦国不会获取什么好处时,立即决定与郑结盟并“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使晋侯最终退兵。秦伯是一个善于决策、善谋利益的君主形象。
③晋侯。晋侯以“不仁”“不知”“不武”三个理由明智地拒绝了进击秦军,避免了晋国遭受更大的失败。既表现了一个君主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又显示了成霸业者应有的隐忍不发的胸怀和随机应变的谋略。
[课堂总结]——理清脉络[素材积累]——积土成山[文本挖掘]烛之武少年之时积蓄经纶之才,纵横捭阖之术,实为一个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强人。由于郑伯不能知人善任,唯才是用,使得烛之武的才华被埋没。但是机遇最终还是叩响了烛之武的大门。烛之武毅然把握住了这个机遇,不仅避免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和生灵涂炭的悲剧,还为自己的人生挥洒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实现了其人生的追求,成为中华历史星空中璀璨的明星。他怀才不遇,却能在临危之时深明大义。由此观之,成功的前提是有本领,有胸怀,有爱国心,有责任心,之后才是机遇。[运用范例]因为心中铭记着祖国,你夜缒而出,只身前往秦军驻地。那是一个清冷的夜晚,月光像一杯饯行的酒洒到了大地上。因为形势严峻,周围的空气、每一棵草木似乎都散发着紧张的气息。高高的城墙上,只有你在吃力地向下坠落着。已到暮年的你没有了年轻时的体力,每一个动作都似乎显得有点儿笨拙。在那堵寂寞的围墙上,你显得那么无助,但同时一股坚定的力量从你身上散发出来。一切只因为心中那份铭记,那份对使命的铭记。见到秦伯,你不卑不亢,侃侃而谈,用尽自己的机智与渊博的知识,让秦国与郑人结盟,为自己的祖国化解了一场危机。后人永远地记住了你——烛之武。[考点链接]——精准定位名词作状语的用法本课出现的名词用作状语的例子比较典型,如“夜缒而出”中的“夜”,“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朝”“夕”,大家应掌握名词活用的相关知识,具备辨识这种活用的能力。名词作状语,是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现象的一个重要类型。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见。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却颇为普遍。一、普通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作该动词的状语。1.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状。以作为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的特征,来描绘和修饰动作行为的方式或情状。通常翻译成“像……一样(似的)”。例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没多久,一只狼干脆走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坐在(屠夫)面前。2.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处置态度。把甲(动词支配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当乙(用作状语以修饰动词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一般可译作“像对待……一样地……”或“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地租赁使用合同
- 2024年活动保安人员提供合同2篇
- 房产中介服务代理合同(2024版)5篇
- 2024年度二手食品设备采购协议3篇
- 全新招投标联合体协议书2024年度模板3篇
- 2024年石英玻璃纤维布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全新设计2024年度服务外包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商业地产招商代理合同范本2篇
- 阴道血吸虫病的临床护理
- 腺病毒感染的临床护理
- 2024年辅警招考时事政治考题及答案(168题)
- 2024年“国际档案日”档案知识竞赛题目和答案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一轮诊断考试 英语 含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保理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建议报告
- 公共场所反恐演练预案
-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真题2008年
- 骨科特殊检查课件
- 2024秋期河南开放大学本科《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平台无纸化考试(形考任务1至3+我要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4年版)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行政执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