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第二章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第二章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第二章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第二章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第二章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例1

[陕西安康2023高二期中]历史上,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库布齐曾经森林茂盛、牛羊遍地。到了明清,逐渐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大片沙漠。如今当地在开发太阳能资源的同时,创造了“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治沙改土、产业扶贫”的生态光伏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历史上库布齐从水草丰美演变成黄沙遍地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B.地表多沙质沉积物C.大风日数多 D.过度放牧、砍伐和垦殖(2)该模式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有 (

)①太阳能电池板可削减风力,阻挡风沙②太阳能电池板遮挡阳光,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③为当地提供新能源,可减少薪柴砍伐④增加该地区的年降水量,改变气候条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知识拓展拓展点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D

A【解析精讲】(1)气候类型一般较难在短时间之内出现变化,A错误。沙质沉积物是沙漠成因之一,一个地区沙漠化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B错误。大风会影响蒸发,但水分条件的变化需要从蒸发和降水两个条件分析,C错误。库布齐曾经森林茂盛、牛羊遍地,过度放牧导致植被恢复速度慢于消耗速度;该地区位于农耕区和畜牧区的过渡地带,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砍伐和垦殖,也会导致沙漠化加剧,D正确。(2)太阳能电池板可削减风力,阻挡风沙;太阳能电池板遮挡阳光,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土地,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利于植物生长;光伏发电为当地提供新能源,可减少薪柴砍伐,缓解荒漠化,①②③正确。该模式无法增加当地的年降水量,也无法改变当地的气候条件,④错误。故选A。

例2

[陕西商洛2023高二期末]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黄土高原区域中的海原县西南部,清水河一级支流建立了试验站检测坡度产流。下图示意该地不同土地利用坡面在不同坡度下的产流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海原县降水集中在(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2)相同时间内产流最多的土地类型是(

)A.坡度为5°的乔木林地 B.坡度为25°的裸地C.坡度为10°的草地 D.坡度为20°的耕地(3)为推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海原县应(

)A.扩大耕地面积 B.将林地转化为草地C.适度增加乔木林地 D.将草地转化为裸地拓展点2

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为例)C

BC【解析精讲】(1)海原县位于黄土高原,属于北方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中的7—9月。故选C。(2)图中信息反映该地不同土地利用坡面在不同坡度下的产流特征,柱状图数值越大,代表径流深越大,即产流最多。读图可知,坡度为25°的裸地径流深的值最大,是相同时间内产流最多的土地类型。故选B。(3)扩大耕地面积可能加重水土流失,A错误;林地比草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更强,不应将林地转化为草地,B错误;乔木林地单位时间内产流量较小,说明乔木林地的水土保持能力较强,可以适度增加乔木林地,C正确;裸地水土流失严重,不应将草地转化为裸地,D错误。

解题方法例1[江苏徐州2023高二期中]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典型生态脆弱带,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某学者在其原有范围基础上进行改进,将内蒙古河套平原和宁夏河套平原等地纳入了北方农牧交错带范围。图a为原有北方农牧交错带范围示意图,图b为改进后的北方农牧交错带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ab(1)改进前的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荒漠化)最主要的原因为 (

)A.过度放牧 B.过度樵采C.过度开垦 D.水资源不合理利用(2)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 (

)A.京津冀水源涵养区湖泊湿地破坏B.大兴安岭东南麓地区土壤风蚀C.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草地退化沙化D.长城沿线黑土退化,耕作层变浅方法1

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BC【解析】(1)由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的过渡地带,是农业生产边际地带,由于人口快速增长,东部农耕区占据西部草原区,过度开垦导致当地土地退化严重,C正确。(2)由所学知识可知,京津冀水源涵养区位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带,土地沙化严重,A错误;大兴安岭东南麓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土壤易被风蚀,B正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流失严重,C错误;东北地区黑土退化,耕作层变浅,而不是长城沿线,D错误。例2

[辽宁抚顺2023高二期中]下图为中国塔里木盆地南缘和田绿洲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现代绿洲水源最丰富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2)现代绿洲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生物多样性减少C.水污染D.固体废弃物污染(3)防止现代绿洲出现环境问题的关键是(

)A.提高工业占比 B.发展节水农业C.倡导沙漠绿化 D.复垦古代绿洲方法2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思路ACB【解析】(1)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少,绿洲水源的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冰雪融水受气温影响补给量最大的月份是7月,故选C。(2)图中绿洲区临近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干旱,多风沙活动,植被破坏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问题,A正确;绿洲区以发展绿洲农业为主,生物多样性变化较小,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较少,B、C、D错误。(3)提高工业占比会加大环境压力,导致环境污染,A错误;发展节水农业一方面通过采用滴灌、喷灌方式,合理控制用水,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避免地下水位上升,有效减轻土地盐碱化,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约用水,避免植被覆盖率下降,防止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B正确;沙漠绿化所需的成本较高且见效较慢,不是防止出现环境问题的关键措施,C错误;复垦古代绿洲对现代绿洲的环境问题影响不大,D错误。例3

[天津静海一中2023高二调研]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下图)。20世纪90年代初,全市耕地面积达160万公顷,但90%的耕地退化严重,并时常受沙尘暴的侵袭。1994年起,乌兰察布开始重建生态,在优化种植结构的同时对当地传统燕麦种植采用“一早三改”方式进行改良:引进坝莜等早熟品种;从传统的秋季耕地松土,春季播种压实改为免秋耕或播前耕;改早播为晚播;改稀植为密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乌兰察布耕地退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位于半湿润地区,降水极少B.人类活动不合理,过度开垦C.地形崎岖,水土流失严重D.冬春多大风,风沙侵蚀严重(2)“一早三改”方式有利于耕地改良,其主要作用是(

)A.免秋耕可减轻冬春风力侵蚀B.晚播利于保水保肥C.早熟品种可少消耗土壤肥力D.密植可增加有机质AD【解析】

(1)由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当地年降水量小于400mm,不属于半湿润地区,A错误;过度开垦属于人为原因,不符合题意,B错误;内蒙古高原地形较平坦,C错误;该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冬春季风沙天气多,风沙侵蚀严重,D正确。(2)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当地冬春季节气候干燥,多大风,“一早三改”可以减少冬春季节对土壤的侵蚀,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的保持,免秋耕或播前耕利于防止冬春季节因土地翻耕后风力较大导致的土壤侵蚀加剧,A正确;晚播、早熟品种、密植对耕地的改良作用不大,B、C、D错误。我国荒漠化土地分布示意图变式图例变式图

我国荒漠化土地占比图例4

[江苏泰兴一中2022高二期中]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9个省级行政区,占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从图中看出,我国土地荒漠化分布较普遍,这些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有 (

)①风蚀、水蚀和盐渍化 ②风蚀、水蚀和沼泽化③常年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A.① B.② C.①③ D.①②③(2)与内蒙古相比,青海 (

)A.荒漠化面积较大 B.冻融荒漠化较严重C.风沙活动较频繁 D.草场载畜量较高AB【解析】(1)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水蚀和盐渍化以及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等;沼泽化不属于荒漠化;我国没有常年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地区。故选A。(2)例1[北京东城区2023模拟]包兰铁路沙坡头段是穿越流动沙丘最长、受到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路段。下图为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风沙防护体系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图中营建乔灌木林带的最大限制条件是(

)A.降水少 B.肥力低 C.风力大 D.热量少(2)图中防沙、固沙体系的功能是(

)A.恢复地表的植被,改善大气降水B.增大地表粗糙度,减弱地面风速C.改良土壤结构,增大耕地面积D.增加建设用地,完善交通网络题型分析题型1

荒漠化的防治AB【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该地风沙灾害严重,说明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荒漠地带,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是限制营建乔灌木林带的主要因素,A正确。(2)防沙、固沙体系对于区域降水的影响较小,A错误;防沙、固沙体系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增加摩擦力,减弱地面风速,从而防风治沙,B正确;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建设用地都不是防沙、固沙体系的主要功能,C、D错误。例2[河北承德2023高二期末]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北邻毛乌素沙地,南连黄土高原,干旱少雨,曾是中国沙化危害最严重的代表区域。近30年,县城人口快速增长,过度放牧和过量采挖严重,沙漠化面积由1975年的1368.70k㎡增加至2000年的3509.80k㎡,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1.80%。下图示意盐池县草原退化贡献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盐池县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

)A.绿洲耕地 B.草地 C.林地 D.淡水湿地(2)盐池县草原退化的重点治理方面是(

)A.过度抽取地下水 B.工业开采C.过度放牧 D.管理不当题型2

草场退化的防治BC【解析】(1)据材料可知,盐池县“北邻毛乌素沙地,南连黄土高原,干旱少雨,曾是中国沙化危害最严重的代表区域”,所以可以推断绿洲耕地、林地、淡水湿地均不是盐池县土地利用方式;由材料“过度放牧和过量采挖严重”及图分析可知,盐池县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草地。故选B。(2)读图可知过度放牧的草原退化贡献率最高,所以盐池县草原退化的重点治理方面应是过度放牧。故选C。例3

[山东济宁2022高二月考]下图为水库消落带示意图,因蓄放水周期性出露水面,消落带的生态治理是世界级难题。经多年试验,专家们发现中山杉能持续抵抗干旱,也能承受较长时间水中浸泡,存活率高达80%,是库区消落带生物治理中较好的乔木树种。目前,长江万州段中山杉已成为重庆的“水中彩林”景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三峡库区消落带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盐碱化C.土地沙化 D.滑坡(2)种植中山杉对当地的影响主要有 (

)①净化水质②保持水土③降低河流含沙量 ④改善航运条件⑤丰富沿岸景观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题型3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AD【解析】(1)三峡库区消落带由于水位周期性大幅度涨落,带内植被生长条件差,当降水量较大的时候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土体在吸水之后重力大,容易坍塌,造成滑坡。而滑坡属于地质灾害,水土流失为生态问题,A正确,D错误。土地盐碱化和土地沙化产生的气候条件都是降水少,与该地区气候条件不符,B、C错误。(2)中山杉能持续抵抗干旱,也能承受较长时间水中浸泡,存活率高达80%,适合在水库消落带种植,种植之后能够提高消落带的植被覆盖率,提供木材,稳定土体和坡体,净化水质,保持水土,降低河流的含沙量,同时“水中彩林”也能丰富河流两岸的景观,①②③⑤正确;种植中山杉并不能改善航运条件,④错误。故选D。例4

[安徽黄山2023模拟]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河流、湖泊和沼泽点缀在辽阔的草原之上,四季景色壮美。保护区四周群山环抱,中部地势低平,多年平均降水量500~600毫米。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湿地退化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若尔盖湿地形成密切相关的因素有(

)①温暖湿润 ②谷底宽阔③河曲发育 ④湖泊众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导致若尔盖湿地退化的直接原因是(

)A.引水灌溉 B.蒸发剧烈C.草场扩张 D.植被破坏题型4

湿地问题BC(3)下列恢复若尔盖湿地措施合理的是(

)A.跨流域调水,保障湿地水源B.退耕还湿,发展水产养殖C.全面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D.合理载畜,防止土地沙化D【解析】(1)由图和所学知识可知,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黄河上游,气温寒冷湿润,①错误;若尔盖湿地谷底宽阔,中部地形平坦,有河曲发育,河流湖泊众多,水源充足,排水不畅,形成湿地,②③④正确。故选B。(2)若尔盖湿地位于辽阔的草原之上,若尔盖湿地退化的直接原因是畜牧业的发展,草场扩张,大量用水,C正确。该地区农业不发达,引水灌溉量小,蒸发量小,降水量大,保护区四周群山环抱,植被丰富,植被破坏程度相对较低,A、B、D错误。(3)恢复若尔盖湿地合理的措施是合理放牧,休牧轮牧,防止土地沙化,D正确;跨流域调水工程量大,且需考虑的其他方面多,较难实现,A错误;发展水产养殖会破坏湿地生态环境,导致水污染,B错误;全面植树种草对水资源的消耗量大,C错误。例5

[黑龙江鹤岗一中2023高二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往往是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界过渡区域。东北林草交错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之一。下图为东北林草交错区示意图。(1)分析东北林草交错区生态脆弱的自然原因。(6分)题型5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防治

地势起伏大,易发生水蚀;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交界处,降水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位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区域降水空间差异大,降水变率大;位于我国东北,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易受风力侵蚀;气温低,植被生长缓慢。(任答三点得6分)近年来,地处东北林草交错区的兴安盟大力开展草原保护与修复工程,通过草原虫害防治项目,向当地牧民发放草原灭蝗牧鸡16万只。随着养鸡规模的扩大,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2)说明当地牧民饲养草原牧鸡的好处。(6分)东北林草交错区针对工程创面生态修复困难、工程护坡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在较干旱的区域采取了植生袋修复的方法。植生袋内部填充土壤和营养成分,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不限制植物根系的生长,随时间推移,护坡愈加牢固。下图为两种护坡方式景观图。

工程护坡植生袋护坡(3)结合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说明植生袋护坡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4分)减少农药使用,减少了草场污染;养鸡给草原增加有机肥料,提高了土壤肥力;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了绿色鸡肉食品,增加农产品种类;增加牧民收入,调动了广大牧民参与灭蝗工作的积极性。(任答三点得6分)当地气候干燥,降水少,植生袋能蓄水存水,保证植物生长所需水分;(2分)当地土层浅薄,植生袋内部存有土壤与营养成分,植物容易扎根,护坡效果显著。(2分)【解析】(1)东北林草交错区位于大兴安岭山区,地势起伏大,易受流水侵蚀;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易受风力侵蚀;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交界处,降水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位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区域降水空间差异大,降水变率大;主要位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林木生长慢,植被恢复较难。(2)草原为饲养草原牧鸡提供了饲料,草原牧鸡灭蝗,可以减少农药使用;草原牧鸡给草原增加有机肥料,提高了土壤肥力;提供了绿色鸡肉食品,增加农产品种类;增加牧民收入,调动了广大牧民参与灭蝗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3)东北林草交错区大多数地区年降水量为300~400mm,植生袋能蓄水存水,保证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当地土层浅薄,植生袋内部存有土壤和营养成分,植物容易扎根,护坡效果显著。[广东佛山一中2023高二质检]我国有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农牧交错带、青藏高原农牧交错带、川滇鄂黔湘农牧交错带四大农牧交错带,它们都具有农业、牧业交错分布的特征。下图是我国的农牧交错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知识点1、2]影响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农牧交错带、青藏高原农牧交错带、川滇鄂黔湘农牧交错带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降水、水源、热量、地形B.降水、地形、水源、热量C.水源、降水、热量、地形D.地形、水源、地形、降水2.[知识点1、2]受自然因素导致其空间分布最不稳定的农牧交错带是(

)A.北方农牧交错带B.西北农牧交错带C.青藏高原农牧交错地带D.川滇鄂黔湘农牧交错带巩固练习AA1.A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农牧交错带形成的主导因素。北方地区降水分配不均匀,西北地区降水少但冰雪融水丰富,青藏高寒区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川滇鄂黔湘地区山地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故影响四大农牧交错带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为降水、水源、热量、地形。故选A。2.A

【解析】本题考查农牧交错带的特点。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四大农牧交错带的影响因素中水源、热量(海拔)和地形均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的降水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因此主要受降水差异而形成的北方农牧交错带为受自然因素所导致的空间分布最不稳定的地带。故选A。[山东日照2023高二期中]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主要盛行西风及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6米/秒(三级风),最大风速可达22米/秒。图a为鄂尔多斯多年平均月降水量柱状图,图b为鄂尔多斯1961年以来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ab3.鄂尔多斯市(

)A.全年干旱,年降水量小于400mmB.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于400mmC.冬春季节多大风,地表裸露,易受侵蚀D.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率高,不易侵蚀4.降水量年际变化对该市的影响是(

)A.1962年种植业收成较好,风力侵蚀较重B.1965年牧业发展较好,土壤侵蚀较轻C.2012—2013年变化最大,受影响最大D.降水年际变率大,农业受影响较大CD3.C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由图可知,鄂尔多斯全年降水量约为400mm,气候半湿润或半干旱,A、B错误。冬春季节降水少,多大风,植被覆盖率较低,地表裸露;而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植被受到农牧业的破坏,覆盖率低,土壤均容易遭受侵蚀,C正确,D错误。4.D

【解析】本题考查降水量年际变化对区域的影响。降水量与农业关系较大。由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对于种植业和牧业的影响大,D正确;1962年降水少,种植业收成少,A错误;1965年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低,牧业发展会破坏植被,土壤侵蚀严重,B错误;降水量变化最大的是1961—1967年,该时期对该城市的影响最大,C错误。[河南洛阳2023高二期末]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攻坚战的重难点是2011年国务院扶贫办划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知识点1]下列关于图中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区域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2区—农牧交错,风沙严重B.3区—降水量大,土地盐碱C.5区—土地贫瘠,旱灾频发D.6区—人迹罕至,生态良好6.[知识点3]实现集中连片特困区如期脱贫的有效措施有 (

)①鼓励移民,劳务输出②积极垦荒,开辟耕地③对口帮扶,发展特色产业④易地搬迁,恢复生态⑤技术培训,发展教育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CD5.C

【解析】本题考查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区域特征。2区为秦巴山区,是我国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分界地区,A错误;3区位于秦巴山区以南,为我国南方地区(武陵山区),降水量大,土壤多呈酸性,B错误;5区位于我国滇桂黔三省级行政区之间,喀斯特地貌发育显著,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旱灾频发,C正确;6区位于我国滇西边境,“人迹罕至”说法错误,D错误。6.D

【解析】本题考查治理集中连片特困区脱贫的措施。对口帮扶,发展特色产业;易地搬迁,恢复生态;技术培训,发展教育均有助于当地获得资金与技术支持,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增加地方收入,③④⑤正确。可以适当进行生态移民,但不应鼓励移民,①错误。集中连片特困区生态脆弱,积极垦荒、开辟耕地可能会导致生态破坏,加剧贫困,②错误。故选D。[江苏南通2023期中]蒙古国位于亚洲中部,是被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包围的一个内陆国家。平均海拔约1580m,年平均降水量约120~250mm。畜牧业是蒙古国的传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近年来,该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下图为蒙古国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知识点1]推测蒙古国主要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退化C.森林锐减 D.水体污染8.[知识点3]结合蒙古国农业主要发展方向,为减轻该环境问题宜采取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 B.封山育林C.合理放牧 D.退耕还草BC7.B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国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水土流失相对不严重,A错误;而畜牧业是蒙古国的传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过度放牧,其草场破坏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土地退化严重,B正确;蒙古国主要农业活动为放牧,对森林的破坏及水体的污染相对较少,C、D错误。8.C

【解析】本题考查缓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破坏,应合理放牧,控制草场载畜量,C正确。蒙古国气候干旱,不适合植树造林,A错误。畜牧业为蒙古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封山育林不利于畜牧业发展,B错误。蒙古国耕地面积较少,农业潜力本就低下,退耕还草会进一步威胁到本国粮食安全,D错误。[四川凉山2023高二期末]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民勤地区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沙源地之一。下图为民勤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拓展点1]近几十年来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水库建设导致河水蒸发加剧B.地表径流流经沙漠地区下渗强烈C.腾格里沙漠不断扩张D.上游地区用水量增加10.[拓展点1]民勤地区防治荒漠化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广节水农业②生物固沙,如在流沙地区设置草方格沙障③合理分配水源④在绿洲前沿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C9.D

【解析】本题考查绿洲迅速退化的原因。读图可知,民勤绿洲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绿洲迅速退化,说明当地水资源不足。当地水资源主要来自石羊河,石羊河上游地区修建水库拦截了大量水资源,流域内上游地区用水量增加,流向下游绿洲的水量减少,导致绿洲退化,D正确;该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与修建水库关系不大,A错误;地表径流流经沙漠地区下渗强烈的现象一直存在,B错误;因为民勤绿洲不断退化,才会使得腾格里沙漠不断扩张,C错误。10.C

【解析】本题考查荒漠化的防治措施。由所学知识可知,推广节水农业,充分利用水资源,可以防治荒漠化,①正确;在流沙地区设置草方格沙障能有效防治荒漠化,但属于工程措施,不属于生物固沙,②错误;在绿洲前沿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有效防治荒漠化,④正确;合理分配水源,可以防止绿洲萎缩,防治荒漠化,③正确。故选C。[安徽芜湖一中2022高二期中]陕北地区地处我国半湿润及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1999年起,该地区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00—2010年,该地区年降水量增加了95.94毫米。下表示意2000—2010年陕北地区未退耕区(采取其他修复措施)和退耕区的土壤侵蚀情况(单位:吨/公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拓展点2]2000—2010年陕北地区未退耕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情况,反映(

)A.陕北地区极端暴雨频率降低B.未退耕区坡耕地雨季坡面径流减小C.陕北地区植被破坏程度减轻D.陕北地区地形破碎程度减小12.[拓展点2]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综合效益最明显的是 (

)A.梯田退耕还林B.梯田退耕还草C.坡耕地退耕还林 D.坡耕地退耕还草BC11.B

【解析】本题考查土壤侵蚀的原因。读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0—2010年陕北地区未退耕区坡耕地年土壤侵蚀强度由41.57吨/公顷降至29.12吨/公顷,土壤侵蚀明显下降。当地的土壤侵蚀主要是坡面径流引起的,材料表明,未退耕区采取了其他修复措施,因此雨季坡面径流减小是导致土壤侵蚀强度明显下降的主要因素,B正确;材料并未显示极端暴雨出现的频率和地形破碎程度,A、D错误;未退耕区还在耕种,植被破坏程度相差不大,C错误。12.C

【解析】本题考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综合效益。由表可知,陕北地区坡耕地年土壤侵蚀强度比梯田大,即水土流失程度坡耕地大于梯田,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坡耕地退耕的生态效益比梯田明显。坡耕地退耕还林,还可以防风沙,对风力的削弱作用好于草地,同时退耕还林可以获得丰富的林产品,因此综合效益最明显的是坡耕地退耕还林。故选C。[湖南长沙2023高二期末]林下水土流失(下图)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典型的水力侵蚀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拓展点2]南方红壤丘陵区林下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形平坦开阔 ②土壤抗蚀性差③昼夜温差小 ④人为干扰严重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4.[拓展点2]南方红壤丘陵区林下水土流失导致(

)A.经济发展衰退 B.沙尘暴频发C.土壤肥力下降 D.病虫害多发15.[拓展点2]防治南方红壤丘陵区林下水土流失,可以(

)A.林下套种补植 B.禁止人类活动C.大力修建梯田 D.全面封育林地BCA13.B

【解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南方红壤丘陵区位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充沛、集中且强度大,水力侵蚀作用强,该区地形破碎、起伏大,成土母质复杂,土壤类型多样,土壤抗蚀性差,加之不合理的造林方式和人类活动,导致林下水土流失严重,②④正确;南方红壤丘陵区并不平坦开阔,①错误;昼夜温差小与发生水土流失关系不大,③错误。故选B。14.C

【解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影响。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使土层变薄,养分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不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