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绿色生产推广方案TOC\o"1-2"\h\u13646第1章引言 4146681.1绿色农业的背景与意义 4268641.2绿色农业生产的现状与问题 419354第2章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585892.1生态循环农业技术 5281112.1.1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 517642.1.2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 5188212.1.3生态农业模式构建技术 54392.2生物防治技术 571242.2.1天敌昆虫应用技术 5318872.2.2病菌防治技术 5101312.2.3植物源农药应用技术 5285722.3节水灌溉技术 5271932.3.1微灌技术 5144422.3.2喷灌技术 5125902.3.3滴灌技术 611672.3.4节水灌溉制度 623124第3章土壤管理与保护 637103.1土壤健康管理 687073.1.1增施有机肥料 697533.1.2轮作与间作 6127603.1.3土壤调理剂应用 627533.1.4保护性耕作 6325173.2土壤侵蚀防治 627993.2.1植被恢复与保护 6153573.2.2建设梯田 7157783.2.3沟道治理 71813.2.4农业水土保持技术 731063.3土壤污染治理 796913.3.1农药、化肥减量使用 7140513.3.2农膜回收利用 7293453.3.3工业污染源防控 757823.3.4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731255第4章农药与化肥施用管理 788714.1农药减量使用技术 7113074.1.1农药精准施用技术 7206614.1.2农药替代技术 7327064.2生物农药应用 8155644.2.1生物农药种类及特点 816764.2.2生物农药应用技术 8185324.3绿色有机肥施用 81264.3.1绿色有机肥种类及特点 837064.3.2绿色有机肥施用技术 8297214.3.3有机肥施用政策支持 815670第5章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8148195.1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 8107485.1.1保护措施 873645.1.2激励政策 9232645.2田园景观优化 9322895.2.1优化原则 9227355.2.2优化措施 991895.3生态农业模式推广 9307025.3.1生态农业模式 9184065.3.2推广策略 928665第6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0315476.1秸秆还田与利用 10114446.1.1秸秆直接还田技术 10177946.1.2秸秆饲料化利用 10160286.1.3秸秆能源化利用 10264136.2畜禽粪便处理与利用 10221506.2.1畜禽粪便堆肥化处理 1080096.2.2畜禽粪便沼气发酵 10191476.3农膜回收与处理 1162306.3.1农膜回收技术 11233406.3.2农膜处理技术 1132056第7章农产品绿色营销 11206367.1绿色农产品品牌建设 11323217.1.1品牌定位与策划 11165287.1.2品牌形象设计 1140607.1.3品牌传播与推广 11142077.2营销渠道拓展 12141937.2.1传统渠道优化 12278347.2.2电商平台合作 1283047.2.3社区营销与体验店 12291347.3消费者认知与教育 12170617.3.1消费者教育 1287027.3.2健康饮食推广 12277187.3.3媒体宣传与舆论引导 1231397第8章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12218508.1政策扶持政策 1229328.1.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农业绿色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明确农业绿色生产的法律地位,规范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行为。 12203288.1.2制定农业绿色生产发展规划。结合国家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农业绿色生产的目标、任务、重点区域和关键技术,保证政策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3260998.1.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各地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发展绿色、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3316328.1.4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资源保护的政策支持力度,保证农业绿色生产的环境基础。 13280738.2绿色生产补贴政策 136388.2.1设立绿色农业生产补贴。对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实施农业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等行为的农民和农业企业给予财政补贴。 13140338.2.2优化农业补贴结构。逐步减少对化肥、农药等传统农业生产要素的补贴,增加对绿色农业生产要素的补贴,引导农民转变生产观念。 13258098.2.3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农民参与生态保护,共享生态红利。 13203728.2.4推广绿色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低息贷款、保险等支持。 13286588.3金融支持政策 13286918.3.1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政策性银行对农业绿色生产项目给予优惠贷款,降低融资成本。 136248.3.2引导商业金融参与。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绿色农业信贷业务,为农业绿色生产提供资金支持。 13122368.3.3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降低绿色农业生产风险。 13256838.3.4推动农业产业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农业产业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绿色农业生产和农业企业发展。 1348938.3.5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赠款,支持我国农业绿色生产项目。 1323311第9章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 1366489.1培训体系建设 1476719.1.1建立多元化培训主体 142499.1.2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 14141799.1.3建立健全培训制度 14124229.1.4创新培训方式 14327419.2技术推广模式 14290949.2.1引导型推广模式 1431329.2.2市场驱动型推广模式 14324169.2.3社会参与型推广模式 14276339.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4301309.3.1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研发 15178559.3.2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1598199.3.3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1520899.3.4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1513835第10章未来展望与挑战 152251810.1绿色农业发展趋势 151617810.2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52955210.3国际合作与交流前景 16第1章引言1.1绿色农业的背景与意义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的不断攀升,农业生产在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依赖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绿色农业应运而生,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农业是一种以生态为基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它强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3)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4)助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2绿色农业生产的现状与问题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农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目前绿色农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1)绿色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我国已开发出一系列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如生物农药、有机肥、抗病抗虫品种等,并在部分地区进行了示范应用。(2)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建立。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绿色农产品标准,涵盖了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方面。(3)绿色农业品牌建设。各地纷纷开展绿色农业品牌创建活动,提升了绿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但是绿色农业生产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以下问题:(1)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大规模推广的需求。(2)绿色农业投入成本较高,农民积极性不高。(3)绿色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产后处理、销售环节薄弱。(4)绿色农业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缺乏长效机制。第2章绿色农业生产技术2.1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是一种遵循生态学原理,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的农业生产方式。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1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通过农作物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使用量,实现土壤养分的自然循环。2.1.2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降低化肥使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减少环境污染。2.1.3生态农业模式构建技术根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条件,构建稻渔共生、林下经济等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综合效益。2.2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降低有害生物种群密度,保护有益生物,达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2.1天敌昆虫应用技术利用天敌昆虫捕食或寄生害虫,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2.2.2病菌防治技术利用病原菌感染害虫,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2.2.3植物源农药应用技术利用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降低化学农药使用,减少环境污染。2.3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是通过改进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用水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3.1微灌技术微灌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灌设备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壤中的灌溉方式,具有节水、节能、高效等优点。2.3.2喷灌技术喷灌技术是利用喷头将水喷洒到作物表面,形成细小水滴,模拟自然降雨的灌溉方式。喷灌技术具有节水、均匀、适应性强等特点。2.3.3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将水通过滴头直接滴到作物根部,供作物吸收利用。滴灌技术具有节水、减少病虫害、提高作物品质等优点。2.3.4节水灌溉制度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水量,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实现节水灌溉。通过以上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第3章土壤管理与保护3.1土壤健康管理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为了实现农业绿色生产,必须重视土壤健康管理。以下是土壤健康管理的关键措施:3.1.1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富含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推广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土壤健康状况。3.1.2轮作与间作合理轮作和间作可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减少土传病害,提高土壤肥力。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作物生长特性,制定合适的轮作和间作方案。3.1.3土壤调理剂应用针对土壤酸碱度、盐分、重金属等存在的问题,合理使用土壤调理剂,调节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质量。3.1.4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肥力的耕作方法。主要包括少耕、免耕、覆盖等措施。3.2土壤侵蚀防治土壤侵蚀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问题,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以下是土壤侵蚀防治的关键措施:3.2.1植被恢复与保护加大植被恢复力度,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土壤侵蚀风险。3.2.2建设梯田在坡耕地实施梯田建设,减缓坡度,降低水流速度,减少土壤侵蚀。3.2.3沟道治理加强沟道治理,降低沟道侵蚀,保护土壤资源。3.2.4农业水土保持技术推广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如等高耕作、横坡耕作等,减少土壤侵蚀。3.3土壤污染治理土壤污染已成为影响农业绿色生产的重要因素,必须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以下是土壤污染治理的关键措施:3.3.1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过量施用,降低土壤污染风险。3.3.2农膜回收利用加强农膜回收利用,减少农膜残留,避免土壤污染。3.3.3工业污染源防控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防止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对土壤造成污染。3.3.4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针对已污染的土壤,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降低土壤污染程度,恢复土壤功能。同时加强土壤污染监测,及时发觉和处理土壤污染问题。通过以上措施,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土壤的管理与保护水平,促进农业绿色生产的发展。第4章农药与化肥施用管理4.1农药减量使用技术4.1.1农药精准施用技术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实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为农药的精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推广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施药技术,减少非关键时期施药。引导农民采用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4.1.2农药替代技术鼓励研发和推广非化学防治方法,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引导农民合理轮作、间作,增强作物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率。4.2生物农药应用4.2.1生物农药种类及特点介绍生物农药的种类,如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以及它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低毒、低残留特点。4.2.2生物农药应用技术推广生物农药的合理使用技术,包括施药时期、方法、剂量等,保证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建立生物农药应用技术示范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生物农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4.3绿色有机肥施用4.3.1绿色有机肥种类及特点介绍绿色有机肥的种类,如农家肥、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等,以及它们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优势。4.3.2绿色有机肥施用技术指导农民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绿色有机肥。推广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技术,实现养分平衡,提高肥料利用率。引导农民利用农作物秸秆、绿肥等资源,增加有机物料投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4.3.3有机肥施用政策支持加强政策宣传,鼓励农民施用绿色有机肥,降低化肥使用量。设立有机肥施用补贴政策,引导农民转变施肥观念,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第5章农田生态环境保护5.1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5.1.1保护措施(1)加强农田生境保护,维护原有生物多样性;(2)采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耕作制度,如轮作、间作、套作等;(3)推广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化学肥料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4)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降低对农田生物的毒性;(5)保护和利用本土物种,防止生物入侵;(6)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与培训,提高农民生态保护意识。5.1.2激励政策(1)设立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支持相关保护项目;(2)对采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农田给予补贴;(3)优化农业补贴政策,引导农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监管。5.2田园景观优化5.2.1优化原则(1)尊重自然,保护原有田园风貌;(2)注重生态功能,提高田园景观的生态效益;(3)体现地域特色,展现田园文化;(4)合理布局,提高田园景观的观赏性。5.2.2优化措施(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田园景观环境;(2)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丰富田园景观色彩;(3)增加绿化带,提升田园景观生态功能;(4)保护和利用乡土植物,展现地域特色;(5)开展田园景观规划与设计,提升田园景观品质。5.3生态农业模式推广5.3.1生态农业模式(1)稻田养鱼、稻鸭共作等稻作生态农业模式;(2)果菜、菜粮等间作、套作生态农业模式;(3)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等新型生态农业模式;(4)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等特色生态农业模式。5.3.2推广策略(1)加强政策扶持,鼓励农民参与生态农业发展;(2)开展生态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生态农业技术水平;(3)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4)加强生态农业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5)推动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促进产业融合。第6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6.1秸秆还田与利用6.1.1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将作物收获后的秸秆直接翻入土壤,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推广该技术需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秸秆还田,保证秸秆在土壤中充分分解。(2)控制秸秆还田量,避免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3)采用机械化还田,提高还田效率。6.1.2秸秆饲料化利用将秸秆进行加工处理,制成生物质饲料,可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主要方法包括:(1)青贮法:将新鲜秸秆切碎、压实,添加适量添加剂,进行厌氧发酵。(2)氨化法:利用氨水或尿素对秸秆进行处理,提高秸秆的蛋白质含量。6.1.3秸秆能源化利用将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利用:(1)直接燃烧:将秸秆压缩成生物质颗粒或成型燃料,作为锅炉燃料。(2)生物质气化:将秸秆进行气化,产生可燃气体,用于发电或供暖。6.2畜禽粪便处理与利用6.2.1畜禽粪便堆肥化处理将畜禽粪便与农作物秸秆、有机垃圾等混合,进行好氧堆肥化处理,实现粪便的无害化。具体措施包括:(1)控制堆肥原料的碳氮比,提高堆肥效果。(2)采用机械化翻堆,提高堆肥化处理效率。(3)对堆肥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保证达到农业使用标准。6.2.2畜禽粪便沼气发酵利用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发酵,产生可再生能源。主要技术要点如下:(1)选择适宜的发酵原料,提高沼气产量。(2)控制发酵温度、pH值等条件,优化沼气发酵过程。(3)对沼气进行净化、储存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6.3农膜回收与处理6.3.1农膜回收技术为减少农膜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1)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降低农膜对环境的影响。(2)采用机械化捡拾,提高农膜回收效率。(3)建立农膜回收体系,实现农膜的分类回收。6.3.2农膜处理技术对回收的农膜进行资源化处理,主要包括:(1)再生利用:将农膜进行清洗、破碎、造粒,生产再生塑料制品。(2)能源化利用:将农膜与其他有机废弃物混合,进行焚烧发电或热能利用。(3)化学处理:采用化学方法对农膜进行处理,实现无害化处理。第7章农产品绿色营销7.1绿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为了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消费者的认可度,绿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7.1.1品牌定位与策划明确绿色农产品的品牌定位,结合地域特色、产品特性及市场需求,制定品牌策划方案。7.1.2品牌形象设计设计具有绿色、环保、健康等元素的品牌形象,包括标识、包装、宣传物料等,以提升品牌识别度。7.1.3品牌传播与推广运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开展绿色农产品品牌传播与推广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7.2营销渠道拓展绿色农产品的营销渠道拓展是提高市场份额的关键环节。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渠道拓展策略:7.2.1传统渠道优化对现有传统渠道进行优化,提升渠道效率,降低渠道成本。7.2.2电商平台合作与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拓宽线上销售渠道,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市场覆盖。7.2.3社区营销与体验店布局社区营销和体验店,让消费者近距离接触和体验绿色农产品,提高购买意愿。7.3消费者认知与教育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对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相关策略:7.3.1消费者教育通过线上线下活动、讲座、培训等形式,普及绿色农产品知识,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健康观念。7.3.2健康饮食推广结合健康饮食理念,推广绿色农产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7.3.3媒体宣传与舆论引导利用各类媒体,加大绿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引导社会舆论,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和支持度。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为农业绿色生产推广方案中的农产品绿色营销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策略体系。第8章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8.1政策扶持政策为全面推进农业绿色生产,保证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应加大对农业绿色生产的扶持力度。以下为政策扶持措施:8.1.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农业绿色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明确农业绿色生产的法律地位,规范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行为。8.1.2制定农业绿色生产发展规划。结合国家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农业绿色生产的目标、任务、重点区域和关键技术,保证政策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8.1.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各地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发展绿色、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8.1.4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资源保护的政策支持力度,保证农业绿色生产的环境基础。8.2绿色生产补贴政策为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绿色农业,应实施以下绿色生产补贴政策:8.2.1设立绿色农业生产补贴。对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实施农业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等行为的农民和农业企业给予财政补贴。8.2.2优化农业补贴结构。逐步减少对化肥、农药等传统农业生产要素的补贴,增加对绿色农业生产要素的补贴,引导农民转变生产观念。8.2.3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农民参与生态保护,共享生态红利。8.2.4推广绿色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低息贷款、保险等支持。8.3金融支持政策为解决农业绿色生产资金不足问题,应采取以下金融支持措施:8.3.1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政策性银行对农业绿色生产项目给予优惠贷款,降低融资成本。8.3.2引导商业金融参与。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绿色农业信贷业务,为农业绿色生产提供资金支持。8.3.3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降低绿色农业生产风险。8.3.4推动农业产业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农业产业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绿色农业生产和农业企业发展。8.3.5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赠款,支持我国农业绿色生产项目。第9章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9.1培训体系建设为了全面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技术水平,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培训体系:9.1.1建立多元化培训主体整合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培训主体,共同推进培训工作。9.1.2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根据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农业生产者的需求,制定系统、科学的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9.1.3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完善培训管理制度,规范培训流程,保证培训质量。同时建立健全培训评价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9.1.4创新培训方式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培训的覆盖面和便捷性。9.2技术推广模式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几种有效的技术推广模式:9.2.1引导型推广模式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农业科研院所、推广机构等开展绿色生产技术示范和推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手段,推动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9.2.2市场驱动型推广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推广中的作用,鼓励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参与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者对绿色生产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9.2.3社会参与型推广模式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推广,通过项目合作、志愿服务等形式,形成全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云南大理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大理州水库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快消品行业营销经理竞聘
- 2024中国石油石化院招聘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尿毒症患者的护理教学查房
- 2025年份一月份房屋买卖预约合同违约赔偿标准
- 旧房清理改造方案范本
- 工地绿布施工方案
- 2024年秋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1章 有理数 1.8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8.1 加减法统一成加法
- 社区中老年人保健与护理
- 家族公司避税方案范本
- 新目标英语初三英语总复习资料讲义
- 体育馆钢结构工程马道施工方案
- DL∕T 1100.1-2018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
- CJ/T 158-2002 城市污水处理厂管道和设备色标
- 2024山东能源集团中级人才库选拔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输电杆塔用地脚螺栓与螺母条件
- 12清贫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HGT 3652-1999(2009) 快装管接头标准规范
-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DLT 5190.3
-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隐私关注的影响因素及隐私信息扩散规律研究
- 工程振动分析与控制基础 第2版 课件 第5、6章 传递矩阵法、有限元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