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A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
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
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
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地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
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是那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嬉变。近年来,集中展示中国
传统文化的各大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
满足观众感知与互动需求,加强观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
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故宫通
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
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
常,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
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的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
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缺乏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
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
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
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当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
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
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
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
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从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
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
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
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
家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
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
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
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
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
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
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
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
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才能更深刻地理
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
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
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
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
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与西
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
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三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
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
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
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
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
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
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摘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
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
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
品和文化品牌。
D.在当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
技术。
|解析]A项,“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错误。依据原文“不论是为当代中国
人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
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递进关系错
误。B项,“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于文无据。C
项,”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说法绝对。
2.下列关于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
可借助数字技术创新形式。
B.材料一论述了当前传统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
来。
C.材料二围绕中国文化,论及时间轴的古代与现代、空间轴的西方与中国,思接千载,视通万
里。
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的异同,对二者进行评价,指出
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
|解析|D项,曲解文意,“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错误。依据“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
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
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材料二
并未指出“鲁迅式的‘盗火者’”的不足。
3.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式,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
文化的表现形式。
B.材料二认为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作为纵轴的文学传统与作为横轴的现实世界所构成
的压力都不尽相同。
C.材料三认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要多种文明共同发
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D.三则材料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还要立足于中华民族最
本质的文化基因。
届QA项,曲解文意,“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错
误。材料一第2段说“即便是那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嬉变”,只是让步假设,并
没有强调“价值恒定不变”,也并非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
4.请结合号料二的内容,给鲁迅式的“盗火者”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参考答案|鲁迅式的“盗火者”是指那些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以探索民族的独特道
路为主旨、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蓟根据材料二提取关键要素:“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
夷'”“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首先确定句子的主干成分“鲁迅式的‘盗火者’
是……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然后把提取的要素按定语的次序要求排列,组成句子的定语成
分。注意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两则材料在论证方法上有何不同。(6分)
惨考答案|①材料一采用举例论证,内容充实。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的成功案例论证了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要创新发展的观点;②材料二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举例论证,以“五四新文学运
动”为例,论证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鲁迅式的“盗
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的异同运用引用论证,引用马克思的话,让人们意识到现今
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
(二)现代文阅读11(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远的怀念
孙犁
1938年春天,我在本县参加抗日工作,认识了人民自卫军政治部的宣传科长林扬。他是
“七七事变’'后,刚刚从北平监狱里出来,就参加了抗日武装部队的。他很弱,面色很不好,对人
很和蔼。他介绍我去找路一,说路正在组织一个编辑室,需要我这样的人。路住在侯町村,初
见面,给我的印象太严肃了:他坐在一张太师椅上,冬天的军装外面,套了一件那时乡下人很少
见到的风雨衣,腰系皮带,斜佩一把大盒子枪,加上他那黑而峻厉的面孔,颇使我望而生畏。我
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和诗人远千里见面,是在他那里,由他介绍的。
远高个子,白净文雅,书生模样,这种人我是很容易接近的,当然印象很好。
第二年,我转移到山地工作。1941年秋季,我又跟随路从山地回到冀中。在我县郝村,又
见到了远。他那时在梁斌领导的剧社工作,是文学组长,负责几种油印小刊物的编辑工作。我
到冀中后,帮助编辑《冀中一日》,当地做文艺工作的同志,很多人住在郝村,在一个食堂吃
饭。
这样,和远见面的机会就很多。他每天总是笑容满面的。每次我给剧团团员讲课的时候,
他也总是坐在地下,使我深受感动并且很不安。
就在这个秋天,冀中军区有一次反“扫荡我跟随剧团到南边几个县打游击,后又回到本
县。源沱河发了水,上面决定暂时疏散,我留本村。远要到赵庄,我给他介绍了一个亲戚做堡
垒户,他把当时穿不着的一条绿色毛线裤留给了我。
1945年,日本投降后,我从延安回到冀中,在河间又见到了远。他那时拄着双拐,下肢已经
麻痹了。精神还是那样好,谈笑风生。我们常到大堤上去散步,知道他这些年的生活变化,如
不坚强,是会把他完全压倒的。“五一大扫荡”以后,他在地洞里坚持报纸工作,每天清晨,从地
洞里出来,透透风。洞的出口在野外,他站在园田的井台上,贪馋地呼吸着寒冷新鲜的空气。
看着阳光照耀的、尖顶上挂着露珠的麦苗,多么留恋大地之上啊!
我只有在地洞过一夜的体验,已经觉得窒息不堪,如同活埋在坟墓里。而他是要每天钻进
去工作,在萤火一般的灯光下,刻写抗日宣传品,写街头诗,一年,两年。后来,他转移到白洋淀水
乡,长期在船上生活战斗,受潮湿,得了全身性的骨质增生病。最初是整个身子坏了,起不来。
他很顽强,和疾病斗争,和敌人斗争,现在居然可以同我散步,虽然借助双拐,他也很高兴了。
他还告诉我:他原来的爱人,在“五一大扫荡”后,秋夜睡水转移,掉在旷野一眼水井里牺牲
了。
我想起远留给我的那条毛线裤,是件女衣,可能是牺牲了的女同志穿的,我过路以前扔在
家里。第二年春荒,家里人拿到集上去卖,被一群汉奸女人包围,几乎是讹诈了去。
她的牺牲,使我受了启发,后来写进长篇小说的后部,作为一个人物的归结。
进城以后,远又有了新的爱人。腿也完全好了,又工作又写诗。有一个时期,他是我的上
级,我私心庆幸有他这样一个领导。1952年,我到安国县下乡,路经保定,他住在旧培德中学的
一座小楼上,热情地组织了一个报告会,叫我去讲讲。
我爱人病重,住在省医院的时候,他曾专门去看望。这使她临终之前,记下我们之间的友
谊。
听到远的死耗,我正在干校的菜窖里整理白菜。这个消息,在我已经麻木的脑子里,沉重
地轰击了一声。夜晚回到住处,不能入睡。
后来,我的书籍发还了,所有现代的作品全部散失,在当作文物保管的古典书籍里,却发现
了远的诗集《三唱集》。
这部诗集出版前,远曾委托我帮助编选,我当时并没有认真去做。远明知道我写的字很难
看,却一定要我写书面,我却兴冲冲写了。现在面对书本,既惭愧有负他的嘱托,又感激他对旧
谊的重视。我把书郑重地包装好,写上了几句话。
远是很聪明的,办事也很干练。他很乐观,绝不是忧郁病患者。对人对事,有相当的忍耐
力。他的记忆力之强,曾使我吃惊。他能够背诵“五四”时代和三十年代的诗,包括李金发那样
的诗。
他在童年求学时,在党的教育下,便为自己树立人生的理想、处世的准则、待人的道义、
艺术的风格,等等。循规蹈矩,孜孜不倦,取得了自己的成就。我没有见过远当面骂人,训斥人;
在政治上、工作上,也看不出他有什么非分的想法、不良的作风。我不只看见他的当前,也见
过他的过去。
他在青年时是一名电工,我想如果他一直爬在高高的电线杆上,也许还在愉快勤奋地操作
吧。
现在,不知他魂飞何处,或在丛莽,或在云天,或徘徊冥途,或审视谛听,不会很快就随风流
散、无处召唤吧。历史和事实都会证明:这是一个美好的、真诚的、善良的灵魂。
他无负于国家民族,也无负于人民大众。
(选自《孙犁散文集》,有删改)
文本二我们应该从历史上,找出散文创作成败得失的一些规律,那对我们衡量当前的散
文,可能是比较有用的。从我们熟读的一些古代或近代的散文看,凡是长时期被人称诵的名
篇,都是感情真实、文字朴实之作。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我们常说,文章出自肺腑之言,才能感动别人的肺腑。言不由衷,读者自然会认为你是在
欺骗。读者和作者一样,都具备人的良知良能。你有几分真诚,读者就感受到几分真诚,丝毫
作不得假。
这两篇文章,所以能流传百代,就是因为感情的真挚和文字的朴素无华。
(选自《孙犁散文集》,有删改)
文本二我们应该从历史上,找出散文创作成败得失的一些规律,那对我们衡量当前的散
文,可能是比较有用的。从我们熟读的一些古代或近代的散文看,凡是长时期被人称诵的名
篇,都是感情真实、文字朴实之作。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我们常说,文章要感人肺腑,出自肺腑之言,才能感动别人的肺腑。言不由衷,读者自然会
认为你是欺骗。读者和作者一样,都具备人的良知良能。你有几分真诚,读者就感受到几分真
诚,丝毫作不得假。
这两篇文章,所以能流传百代,就是因为感情的真挚和文字的朴素无华。
(选自孙犁《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对于远“高个子,白净文雅,书生模样”的外表而言,文章更加注重表现他“美好的、真诚
的、善良的灵魂
B.“我”只在洞里过了一夜就觉得窒息不堪,而远却在里面工作了两年。这一对比突出了远的
坚忍顽强,甘于奉献。
C.“我”把远原来的爱人的牺牲写进长篇小说里作为一个人物的归结,这也是当作家的“我”纪
念烈士的一种独特方式。
D.结尾一段是“我”代表国家民族和人民大众对远作出的高度评价,堪称盖棺定论,蕴含了对远
的深切哀悼和深情怀念。
|解析卜代表国家民族和人民大众“不正确,作者只是评价远无负于国家民族和人民大众;“深切
哀悼”不正确,结尾一段的感情主要是赞扬、怀念。
7.下列关于文本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于细微处见匠心,如以一条绿色毛线裤串联多个人和事,折射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
以及社会时代背景。
B.听到远的死讯,“我”只是觉得脑子里“沉重地轰击了一声“,并未感到多么悲痛。这是因为当
时的环境不允许。
C.远去世后,“我”把他的诗集《三唱集》当作文物珍藏。现在,面对书本,睹物思人,“我”心中
既惭愧又感激。
D.文本一结尾从远的童年写到青年直到现在,完整地概括出远一生的经历,足见“我不只看见
他的当前,也见过他的过去”。
ggA
|解析|B项,”并未感到多么悲痛''不正确。远的死讯”在我已经麻木的脑子里,沉重地轰击了一
声'',可见震撼之大、悲痛之深;“夜晚回到住处,不能入睡'',也反映了“我的悲痛之情。C
项,“远去世后,'我'把他的诗集《三唱集》当作文物珍藏”不正确。从文本看,诗集在远生
前就有,且可能是无意中被放入当作文物保管的古典书籍里的。D项,“完整地概括出远一生
的经历”的说法言过其实,不准确。
8.文本一开头一段,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①回忆“我”第一次和远见面的经历,逐步引出主人公远,使行文婉转迂曲。②借路一
来衬托远的形象,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9.如欲以《感情真挚,文字朴实》为题写一则《远的怀念》的赏析文字,请列出赏析要点并略
作分析。(6分)
答案示例|①感情真挚。《远的怀念》先回忆与远交往过程中发生的诸多琐事,寄寓作者深挚
的感情,后毫不掩饰地抒发对远的深情怀念与热切赞扬,纯为肺腑之言,读之令人动容。②文
字朴实。《远的怀念》无论是叙事写人还是抒情议论,文字都朴素无华,不事雕琢,不求华美,
而质朴厚重,简练精当,极富表现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审时度势之妙在择时捉机。权衡时机,尤当精察,毫厘必较,成败由此。择时之
妙,如逐如竞,如捕如捉。待时而动,动不妄举。动静,迟速,轻重,繁简,必以时定。此一时非彼
一时也。待时蓄势,备而待发,则静如泰山。得进则发如疾电用不安特,稍纵即失。疏于此而
欲其功,无异缘木求鱼也。
(节选自《计然篇》,有删改)
材料二计然者,蔡丘濮上人,姓辛氏,名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博学无所不通。为
人有内无外,形状似不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而知着。其行浩浩,其志泛泛,不肯自显诸侯,
阴所利者七国,天下莫知,故称日计然。时遨游海泽,号曰“渔父”。尝南游越,范蠡师事之。范
蠡请见越王,计然曰:“越王为人鸟喙,不可与同利也。”范蠡知其贤,卑身事之,请受道。
昔者,越王勾践既得反国,欲阴图吴,乃召计然而问焉,曰:“吾欲伐吴,恐弗能取!吾闻先生明
于时交察于道理恐动而王功故回其道。”计然对曰:“兴师者必先蓄积食、钱、布帛。不先蓄
积,士卒数饥,饥则易伤。事不不可战,战则耳目不聪明,耳不能听,视不能见,兵不能使;退之不
能解,进之不能行。饥僮不可以动,个?去而万里。王兴师以年数,一旦而亡,失邦无明,筋骨为
野。“
越王曰:“善。今岁比熟,尚有贫乞者,何也?”计然对曰:“是故不等,犹同母之人,异父之子,动
作不同术,贫富故不等。如此者,积负于人,不能救其前后,志意侵下,作务日给,非有道术,又无
上赐,贫乞故长久。''越王曰:“善。”计然乃传其教而图之,曰:“审金木水火,别阴阳之明,用此不
患无功。"越王曰:“善。从今以来,传之后世,以为教。'’乃着其法,治?江南,七年而禽吴也。
(节选自《范子计然》,有删改)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吾闻先生国明目于时回交回察于道理同恐动回而无功回故回问其道
BDEG
本段文字中,“时交''指时间的交替变化,而且后面的“察”是动词,所以在D处断开。“明于
时交”“察于道理''两个词组结构相同,故在E处断开。“故''为连词,构成因果关联,其前需断开,
故在G处断开。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不我待”与《岳阳楼记》中的“吾谁与归”句式相同。
B.“重迟”指迟钝、迟缓,文中指国家如果不蓄积粮食,士兵就会因饥饿而无力作战。
C.“神气”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与现在所说的“神气十足”中的“神气”意思相同。
D.“牧”指统治、驾驭,与成语“卑以自牧”中的“牧”意思不同。
ggc
画^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和傲慢的神态,"神气''指自以为优越而得意或傲慢。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审时度势的妙处在于选择关键时机。选择时机的妙处,好像追逐猎物和竞跑,又像捕兽和捉
鸟。
B.计然早先是晋国流亡的贵族,传说他博学多才,无所不通;外表看似平庸,自小聪慧,学自然之
理。
C.越王勾践刚从吴国返回越国时,想要暗中图谋洗雪耻辱,吞并吴国,于是就向计然求教。
D.计然认为贫穷的人因亏欠多而意志低到了极点,没有特别的种植技术和大王的赏赐,必然长
久贫困。
ggB
|解析F计然早先是晋国流亡的贵族''错误。文中的“先''指计然的先祖。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I)疏于此而欲其功,无异缘木求鱼也。
(2)王兴师以年数,一旦而亡,失邦无明,筋骨为野。
国5筌嵬(1)在这(把握时机)方面疏忽大意而又想要达到想要的成效,那和爬到树上去捉鱼没
什么不同。
(2)大王已经连年对外发兵作战,(如果)有一天失败了,将国土沦丧,不见光明,将士尸横遍
野。
函|(1)疏,疏忽大意;无异,和相比没有什么不同;缘,攀缘。⑵以,同“已”,已经;一旦,有一
天;筋骨,指代尸身,这里指尸身充满荒野。
14.材料一中计然认为“动静,迟速,轻重,繁简,必以时定”,材料二里计然的哪些做法印证了这句
话?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①计然认为越王不可共荣乐,因此不在无患难之时去辅佐越王。②计然认为荒年不
可以兴兵动师。③计然在越王信任他时,对越王传授具体方法,作深入谋划。
参考译文材料一审时度势的精妙之处在于选择关键的时间节点和抓住良好的机会。权衡
时机的时候,更应该精细明察,一毫一厘都要计较,因为这是成败的关键。选择时机的精妙之
处,好像追逐猎物和竞跑,又像捕兽和捉鸟。等待时机来了就立即行动,行动的时候也不能轻
率而为。是行动还是静候,是快速还是缓慢,是轻率还是重视,是烦冗还是简单,这些都必须根
据时机来确定。这一刻的形势和之前是不同的。等待时机积蓄势力,准备好一切等待发作,像
泰山一样安静。一旦时机来临,就应该像闪电一样迅速,因为时机不等人,稍微一疏忽可能就
会彻底丧失良机。在这(把握时机)方面疏忽大意而又想要达到想要的成效,那和爬到树上去
捉鱼没什么不同。
材料二计然,蔡丘濮上人,姓辛,字文子。他的先祖是晋国流亡的贵族。他博学多才,无
所不通。为人注重内在忽略外在,外表貌似赶不上别人,自小非常聪慧,学自然之理,善于从事
物刚露出端倪时,就能知道事物的发展规律。因为他胸怀开阔坦荡,志向广大无边,而不肯主
动游说,自荐于诸侯,所以尽管才冠七国,却不为天下人知,所以被称作计然。因为他经常遨游
海边泽畔,因此又号称“渔父曾经在南方遨游到越国的时候,范蠡拜他为师。范蠡曾经想将
他推荐给越王,计然说:“越王长着像鸟一样的尖嘴,(这种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范蠡
知道他才华卓著,放低姿态对待他,虚心向他学习。
从前,越王勾践刚从吴国返回时,想要暗中图谋洗雪耻辱,吞并吴国,就向计然求教说:“我
想要讨伐吴国,但又担心不能取胜!我知道先生精通天地四时的变化,明察事物的道理,怕劳而
无功,所以向先生求教。“计然回答:“出师远征敌国,必须先积蓄粮食、钱财、布匹。如果不
先积蓄粮食,到了战场的时候,士兵缺粮饥饿,就容易受伤。饥饿将使动作迟缓,不能作战,作战
时眼花耳昏,抬不动武器;退不能化解困境,进也不能行之有效。荒年是不可以兴兵动师的,否
则士兵饱满的神情气色就会一去万里。大王已经连年对外发兵作战,(如果)有一天失败了,将
国土沦丧,不见光明,将士尸横遍野。”
越王说:“好,那么今年各地到处都丰收,为什么还有贫困和讨饭的人呢?'’计然回答:“因为
人和人不一样,就如同同母异父的兄弟,劳作有不同的方法(指勤劳和懒惰),就会贫富不均。像
这样贫穷的人,已经亏欠别人很多了,当然不可能救济周边的人,意志低到了极点,庄稼听天由
命,又没有特别的种植技术,又没有大王的赏赐,所以长久的贫困是必然的。''越王说:“好。”计
然于是就对越王传授具体方法,作了深入谋划,说:“判断事物的属性,利害的各方面,凭着这样
来驾驭事物,不用怕不成功。”越王说:“好。从今天开始,就传给后世,进行实践,让后人参考学
习。于是(越王)听从了计然的建议,用他的方法统治国家,(只)用了七年就灭了吴国。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选自《全宋诗》)
【正宫】塞鸿秋•湖上即事
张可久
断桥流水西林渡,暗香疏影梅花路。蹇驴破帽登山去,夕阳古寺题诗处。树头啼翠禽,水面飞
白鹭。伤心和靖先生①墓。
_(选自《全元散曲》)
国①和靖先生:北宋林逋。他曾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以自娱,卒谥和靖先生。
15.下列对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诗第一、二句描绘西湖一天之景:早晨天色朦胧,晨曦染红群山;傍晚阵雨飘至。
B.张曲中“正宫,是宫调,“塞鸿秋”是曲牌名,“湖上即事”是题目。
C.“暗香疏影梅花路”句化用宋代林逋《山园小梅》中的名句,巧妙描绘梅花特征。
D.张曲尾句的“伤心”直抒胸臆,抒发对林和靖先生之死不甘而又无奈的心情。
ggD
|解析]D项,“抒发对林和靖先生之死不甘而又无奈的心情”的说法没有根据,无中生有。“伤
心”是作者站在林逋墓前,想到和靖先生已死,作者作为其同道隔代之友,深感精神孤独的自叹
自伤。
16.两首诗歌所描写的西湖之景的特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惨考答案|苏诗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景致怡人的西湖美景图,张曲描绘了一幅幽清寂寥的西
湖游览图。苏诗是以乐景衬哀情。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却并非人人都能领略到,作者只
好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以此抒发缺乏知音的感慨。张曲则是巧妙蓄势,卒
章显志。在不动声色地描绘西湖景色清幽、行人稀少、冷冷清清后,突然道出伤心原因一一
和靖先生已死,作者深感精神孤独,面对林逋之墓,只能自叹自伤。同样抒发知音难觅的孤
独、苦闷,此曲有异峰突起、石破天惊之效。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I)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谈及了“见贤思齐”的问题。《〈论语〉十二章》中对应的语句是
“,,
(2)《大学之道》中“‘,"写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
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
(3)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是郭攸之、
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藜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3)(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长久以来,发育形成更大的脑容量一直被视为人类增强智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设施改造工程合同范本
- 公寓续租合同协议
- 校企合作导师聘任合同示例
- 企业员工境内旅游活动合同
- 市场营销顾问短期委托合同
- 11-2《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 就业合同范本
- 6 闻一闻尝一尝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
- 度临时聘请合同协议
- 度烟叶种植收购合同范本
- 高中主题班会 借哪吒精神燃开学斗志!课件-高一下学期开学第一课班会
- 2024年12月2025浙江湖州市长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公开招聘辅助执法人员8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潍坊2025年山东潍坊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招聘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南非综合简要介绍》课件
- 2023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2单元 百分数(二)综合与实践 生活与百分数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4年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灾害的概述》课件
- 国产氟塑料流体控制件生产企业
- 货物学 课件2.1货物的分类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2
- 2025年奇瑞汽车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