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2024.07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
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
雨村)、真事隐(甄土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
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
“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为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派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
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
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
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
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
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服务于其艺术目的或
者一定的艺术目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
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
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
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
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
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
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软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
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是秘密呢。薛宝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
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之写”,是永无直接答案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
儿求证求解,而是作者“不写”了。
“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
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
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
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急于求解问题的答案有,也没有,莺儿接下
来要说的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
(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中的“不写之写”》)
材料二:
半截话更贴近生活的真实。
语言作为人类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交流经验的工具,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完整的一句话或多句话才
能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思想,尤其在书面语中,语句残缺被认为是语言中的病句。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
以口语表达时,“半截子话”很常见。这种有意无意地使用“半句话”而造成话语不完整,就出现了“半
截话”现象。在很多时候,说一半,留一半,形式上看起来不完整,但在具体的语境下,对话双方都可以
理解,甚至有时比完整的表达更具效果。文学作品既然源于生活,那么从理论上说,应该很早就出现了这
种“半截话”现象。可惜的是,当口语转化为书面语的时候,作者总要对生活中的口语加以整理加工,于
是“半截话”现象在书面语中不见了踪影。金圣叹的高明之处正在于看到了生活中的这种表达方式,大胆
地运用到《水浒传》的评点中去,并把这种“半截话”现象称之为“不完句法”。我们不知道曹雪芹是否
受到金圣叹的启发,但“半截话”现象在《红楼梦》中不仅常见,而且运用得非常熟练,不论是“岔断”
式的“半截话”,还是“急收”式的“半截话”,亦或是“留白”式的“半截话”,在日常生活中都不乏
这样的表达方式。曹雪芹在创作中从刻画人物的需要出发,故意使用了带有特殊意味的残缺语句,在看似
语义未尽、表意含糊的辞面上细致地传达了人物微妙的思想感情,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在贴近生
活的真实的同时,具有了极高的语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半截话”具有含蓄蕴藉之美,能提供广阔的联想空间。
含蓄蕴藉,是我国传统美学的第一要义,为历代诗人和文艺评论家所推崇。刘勰《文心雕龙•隐秀》
中提到:“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司空图《诗
品》云:“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这些说法,字面不尽相同,但涵义却大体一
致,皆是对“弦外音”“味外味”的认可和赞赏。“半截话”有着无比丰富的潜在信息量,它跟中国诗画
的空灵、轻淡和言语的含蓄、“意在言外”的美学意蕴是相通的,“半截话”修辞中的语义留白无疑是这
种“无言之美”的极佳载体。
(摘编自张璇《论〈红楼梦〉人物语言之“半截话”修辞现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采用曲折复义的叙事表达方式,营造出“不写之写”的美学风格。
B.“不写之写”强调由作家的“写”唤起读者对“不写”的空白点的感知与认知。
C.金圣叹提出的“不完句法”,改变了此前在书面语中不使用“半截话”的现象。
D.“半截话”有着丰富的潜在信息量,这种表达形式是含蓄蕴藉之美的良好载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部小说,《红楼梦》“不写之写”的艺术特点不宜用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派或非文学立场的索
隐派的方法来理解。
B.“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如对宝钗的“好处”到底是什么要依据原著
的文本来推测。
C.作者在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语的时候要加以整理和加工,因此在书面语中不能使用“半截子话”来表达
出一个完整的思想。
D.“半截话”现象符合中国历代崇尚含蓄蕴藉的美学传统,材料二引述刘勰、司空图等人的说法正是为了
论证这一观点。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不写之写”的一项是()
A.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先请众清客题写,众清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
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留给宝玉施展的空间。
B.第二十八回,宝玉、薛蟠、蒋玉菊等人饮酒,薛蟠道:“我可要说了:女儿悲一一”说了半日,不见
说底下的。冯紫英笑道:“悲什么?快说来。”
C.第三十五回,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宝玉时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有”,后文只写宝
玉与莺儿闲话打络子,不再对嬷嬷作其他描写。
D.第七十七回,宝玉去探望被赶出大观园的晴雯,晴雯对宝玉呜咽道:“怎么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
狸精'!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
4.根据材料二,对下面的内容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紫鹃忙了,连忙叫人请李纨,可巧探春来了。紫鹃见了,忙悄悄的说道:“三姑娘!瞧瞧林姑娘
罢!”说着,泪如雨下。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两人正哭着叫人端水
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
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
(《红楼梦•九十八回》)
A.“你好……”属于“半截子话”,贴近生活真实,具有极高价值。
B.这一句残缺的语句带有特殊意味,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联想空间。
C.读者联想时要合理,比如依据黛玉的心理、性格、宝黛的感情等。
D.作者没有写出黛玉的遗言,这段空白展现了黛玉复杂的心理活动。
5.小说中作者经常留白,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说明小说中留白的方法和作用。
【答案】LC2.C
3.D4.D
5.(1)方法:①情节上,故意省略一部分内容不完全写出。②语言上,采用“半截话”,说一半留一半。
(2)作用:①可以使文本具有开放性,形成含蓄蕴藉的审美品格。②可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动力
与兴趣。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改变了此前在书面语中不使用‘半截话’的现象”错,由材料二第二段“金圣叹的高明之处正在于看
到了生活中的这种表达方式,大胆地运用到《水浒传》的评点中去,并把这种‘半截话'现象称之为‘不
完句法’”可知,金圣叹提出的“不完句法”,只是在《水浒传》的评点中大胆运用了这种现象,但不能
说他改变了此前在书面语中不使用“半截话”的现象。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C.“在书面语中不能使用‘半截子话’来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思想”错,由材料二第二段“但‘半截话’
现象在《红楼梦》中不仅常见,而且运用得非常熟练”可知,书面语中也是可以用“半截话”来表达完整
的思想的。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D.晴雯没有具体说出“另有个道理”是什么,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体现了不写之写。读
者可以根据前文对晴雯性格、她与宝玉的关系以及当时的情境等方面进行推测,去揣摩她可能想说的话、
想做的事,或者她内心的委屈、无奈、愤恨等复杂情感。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D.“这段空白展现了黛玉复杂的心理活动”错,因为虽然作者没有直接写出黛玉的遗言,但这段空白并不
是为了展现黛玉的心理活动,而是为了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补全这句话。这段
空白更多地体现了作者的“不写之写”的手法,而不是直接展现黛玉的心理活动。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方法上,如材料一中《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莺儿的对话,莺儿正要说出薛宝钗不为人知的好处时,
宝钗突然出现导致话未说完,作者故意省略了莺儿要说的内容,这是在情节上的留白。这种情节上的不写
之写,让读者对薛宝钗的好处充满好奇和猜测。材料二提到《红楼梦》中存在“半截话”现象,如材料中
未具体列举的相关情节中人物说的话,说了一半,留了一半,形式上不完整。这种语言上的留白,让读者
根据具体语境去理解和想象人物未说完的意思。
作用上,以材料一中莺儿未说完的话为例,这种情节上的留白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读者可以凭借自己的
经验和想象去丰富和确认,从而让薛宝钗的形象更加丰富多面,也使作品形成了含蓄蕴藉的风格。还是以
莺儿的话为例,读者会好奇薛宝钗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好处,从而激发了继续阅读和探究的欲望。同样,语
言上的“半截话”也会让读者想要弄清楚人物未表达完整的意思,增强了阅读的动力与兴趣。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河
孔捷生
黎国锌一眼选中河汉苇塘,那里有棵歪脖子树,一柱粗枝探入水中,像活着的倒影,正是下钓好地
方。和碳素钓竿不同,罗杰斯的老钓竿是木质,黄铜桦接还镶嵌银饰,透着上世纪中叶的年代感,只有塑
料浮漂是二十一世纪的。黎国锋给钓竿装上铅坠,鱼钩挂好假饵,避开水边红蓼下竿。
罗杰斯端坐轮椅,阳光摩挛脸上纵横沟壑,他吐纳江风水汽,闭目冥想。嘴角笑意似有若无,就像荡
漾的浮漂。
苇丛深处水鸟争喧,绿萍底下不时翻上气泡,散发微腐气息。黎国锋感觉没错,色泽鲜艳的浮漂很快
被扯动,他三番五次收竿,吞钩鱼儿都偏小,放生了。后又钓起一尾两磅多的绘鱼。他打手势问罗杰斯,
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摇头,他便摘钩,滑溜溜的绘鱼扑通扎入水草,惊走红蓼花穗上的蜻蜓。
罗杰斯示意有话说,黎国铎趋前俯身。老人喝喝指点,下游石滩才是他以前钓鱼的福地。老人兴致
高,执意弃轮椅拄拐杖让黎国锦搀扶着挪动,一寸寸踏勘记忆的方位。老人全身功能都在衰退,尤其是被
阿尔茨海默症侵蚀的记忆力,惟剩飞行员的视力未被衰老压倒。他目力炯炯,认穴般指戳,呼哧带喘道:
“就是这里。”
这段河岸峭拔,怪石嶙峋。黎国锌拂去树墩青苔,扶罗杰斯坐下。眼底波涛拍击嵋岩,浪沫飞腾,怎
么看也不像钓客吉位。老人又示意别用假饵,河边湿泥里蚯蚓多的是。这倒合黎国锋心意,他也不喜欢塑
料假饵,便戟张手指抠泥,两三下便有蚯蚓。在乱石间隙下钓,湍流簇拥橙色浮漂,如沸汤翻腾,鱼能咬
钩?老人像时光穿越,固执追寻回不去的昔日,然而生命就像破蛹羽化的蝉,再也钻不回草间蜕壳。
黎国锋已无鱼获之念。他除了做义工上门照看老人,间或也给这位老兵——最后一位在世的飞虎队飞
行员做抗日口述访谈。他看罗杰斯的状态不错,便拉话。老人难得精神健旺,嗓音也清朗起来。他问飞虎
队旧事上次谈到哪里?答:是日寇在华最后一次大型战役——豫湘桂会战。当时,日军攻陷贵州独山,飞
虎队出动战机封锁公路,掩护中国军民撤退……
罗杰斯嘟嚏道,他记得清楚,当时驾机低飞扫射封锁道路,日军对空还击,子弹穿过机身钻进小腿。
他一时还没感觉,机枪手却没了声息,一看战友已歪倒在机枪上……黎国锦没带笔记本电脑,便用手机录
音。老兵嘶哑声线化为波长在手机屏幕起伏,就像黔南莽苍群峰切割出波浪形天际线。罗杰斯毗牙咧嘴驾
机飞回成都,降落时冲出跑道,昏死过去。那是他在飞虎队最后一次执行任务。
语罢老兵满脸皱褶现出光晕,好不容易聚拢的散乱记忆,又拐入另一段光阴隧道。养伤的日子他拄拐
到锦江边,在青羊宫外小摊吃麻辣凉粉,那是他和蓉贞初遇时刻。老人清晰记得,蓉贞鬓边插着芙蓉花,
两条羊角辫晃来晃去,让他心跳。
罗杰斯眼瞳好像散焦了,从虚空看到生命中最长的那个时辰,思路从青羊宫翘起的飞檐飘然坠地,老
人表情神秘道:“黎,告诉你一个秘密。”黎国锋侧耳聆听,原来蓉贞并非盐商之女。罗杰斯为访佳人多
次到青羊宫,羊角辫少女的倩影就像锦江边一妙杨柳在眼前摇曳。他记不清吃过多少碗凉粉,并爱上麻
辣。蓉贞就是卖凉粉的女孩,盐商门第是她初次去俄亥俄州拜见公婆时即兴编的。罗杰斯随她怎么说,其
实他的父母也都是穷人,一辈子没走出阿巴拉契亚山地。
罗杰斯精神矍锦,逻辑清晰,令黎国锌诧异。故乡遥远面影在老人语言中缓缓展开,青羊宫香烟缭绕
的炉鼎,鬲大的银杏树,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凉粉挑子的小灯笼...
老人语罢吐纳调息,呼吸显短促,他累了。黎国锦关闭手机录音,钓竿依然翘挺,没有动静。天风放
牧碎云擦拭晴空,对岸层叠林木摇出绿光,掩映其间的红蓝屋顶,像波浪间的帆翼。罗杰斯腿脚不行,腰
板仍挺得直,未衰退的还有眼眸,投向宽阔的波托马克河。一江来水泛满夏天墨绿,涌向切萨皮克湾,在
河口天际线变蓝。
罗杰斯老眼忽然精光四射,指向水中石堆。一直在浪窝颠簸翻腾的橙色浮漂已下沉不见,钓竿怒弯成
弓,钓绳绷紧如弦斜插入水。黎国锌急急抄起插在石间的钓竿,一股愤怒之力将他猛然拽向湍流,钓竿几
欲脱手。他双腿夹竿绞动线轮曲柄,才拉几转就纹丝不动。僵持之下,罗杰斯颤巍巍打手语,黎国锋领
会,便放绳和挪动位置角度,竿头吃不住活物泼剌剌挣扎,直弯入水。传导过来的能量这般猛烈,莫不是
水獭误咬鱼钩?
收放之间,活物经不住绞线器物力量,一点点升出水面,竟是一尾肥大的海鲸鱼。它绝望扭动,壮实
黑脊和肚腹银鳞闪闪发亮,陌生世界激发出它愤怒最高值,一头又扎入浪沫。黎国锌耐心反复拉锯,终于
把大鱼拽起。这种游弋咸淡水域的海妒鱼,他此前钓过,却未见过这么大的,足足五磅多!
黎国锋自认资深钓客,却不知水底石堆别有洞天。海鳍鱼“噗噗”掉打自己,鱼鳍沾满草屑,鱼腮大
开大合,鲜红腮片像龙牙花怒放。它奋力一蹦,扑到罗杰斯脚边,打湿他的裤腿。罗杰斯额上都堆满笑
纹,仿佛推开了记忆迷宫的某扇窗户。罗杰斯的故事不知有几多逸失于积尘,心智和他的时代一同剥蚀退
化,只有江流如故,载走滔滔光阴……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罗杰斯的钓竿与现代钓竿有许多不同,透着上世纪中叶的年代感,暗示了罗杰斯的身份特殊。
B.罗杰斯坚定自己的想法,执意要去黎国锦认为并不是合适钓鱼的地方,写出他曾经作为军人的坚毅。
C.即使记忆力衰退,罗杰斯仍能想起“青羊宫香烟缭绕的炉鼎”等,体现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思念。
D.钓到海妒鱼后,罗杰斯露出了笑容,这似乎触动了老人内心的记忆,说明眼前的情景老人似曾相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选择钓鱼地点开篇,在钓鱼过程中慢慢展现出一个患有严重疾病的老人形象,揭示了要懂得关
爱老人的主题。
B.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嘴角笑意似有若无,就像荡漾的浮漂”“天风放牧碎云擦拭晴空”等,使文章
语言生动,富有诗意。
C.文中多次写到罗杰斯虽然记忆力衰退但视力依然很好,这既符合他曾经是飞行员的身份,也为后文精
准钓鱼做了铺垫。
D.黎国锦认为自己是资深钓客,却只有在罗杰斯指导下才能钓出大鱼,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罗杰斯
钓鱼经验的丰富。
8.小说标题“老人与河”有多重意蕴,请简要分析。
9.本文在叙事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6.B7.C
8.①表面上老人虽然受阿尔茨海默症的影响记忆力衰退,但他仍能找到自己曾经钓鱼的那条河;②河流成
为了罗杰斯老人的象征,流去的不仅是河水,还有老人的记忆;③时光就像流去的滔滔江水,一去不返,流
露出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伤。
9.①以黎国铎的视角叙事,通过黎国铎的所见所感组织材料,表达他对一个援华老兵的敬仰和对其英勇往
事的缅怀,深化了作品主题;②采用访谈对话的叙事方式,通过黎国钟对罗杰斯老人的访谈引出老兵的辉煌
往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回忆与现实交织,文中既写了老人现实的境况又通过回忆的方式闪回到他的过
往,结构灵活,避免了平铺直叙。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写出他曾经作为军人的坚毅”错误。原文“老人全身功能都在衰退,尤其是被阿尔茨海默症侵蚀的记
忆力,惟剩飞行员的视力未被衰老压倒”明确提到罗杰斯受到阿尔茨海默症的影响,记忆力衰退,所以他
执意要去的地方并非出于军人的坚毅,而是出于他过去记忆的驱使。
故选B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慢慢展现出一个患有严重疾病的老人形象,揭示了要懂得关爱老人的主题”错误,文章虽然以选择钓
鱼地点开篇,但主要展示的是罗杰斯老人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而非“一个患有严重疾病的老人形
象”,且文章的主题并非“要懂得关爱老人”,而是对老兵坚韧精神的赞美和对抗战往事的缅怀。
B.“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天风放牧碎云擦拭晴空”错误,不是比喻,以“放牧”“擦拭”写“天
风”“碎云”,这是比拟。
D.“运用对比的手法”错误,文章并未直接提到黎国锦在罗杰斯的指导下才能钓出大鱼,而且即使有这一
情节,也并非是为了突出罗杰斯钓鱼经验丰富,而是为了表现老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且此处是衬托,并
非对比。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从标题“老人与河”的直观含义来看,它确实描述了一个老人和一条河的关系。在文中,虽然老人受阿尔
茨海默症的影响记忆力衰退,但他依然能找到自己曾经钓鱼的那条河,这表明了老人与河之间的深厚联
系。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发现河流不仅是老人活动的场景,更是他过去记忆和人生经历的象征。当文中提到
“只有江流如故,载走滔滔光阴……”时,我们可以感受到河流作为罗杰斯老人象征的深层含义。河水不
断流淌,正如老人的记忆和生命也在不断流逝。
联系全文的主旨和氛围,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老人与河”所蕴含的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伤。文章中
老人对过去的回忆、对现实的感慨,都融入了这滔滔的江水之中,使得“老人与河”的意象更加丰富和深
刻。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叙事特色的能力。
“他除了做义工上门照看老人,间或也给这位老兵一一最后一位在世的飞虎队飞行员做抗日口述访谈”,
文章通过黎国锦的视角来叙事,黎国锦不仅是陪伴老人的义工,也是记录老人抗战口述访谈的见证者。他
的所见所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老人的直观信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位援华老兵的敬仰和对其英勇往事的
缅怀,这有助于深化作品主题。
“他问飞虎队旧事上次谈到哪里?答:是日寇在华最后一次大型战役”“'黎,告诉你一个秘密。'黎国
钟侧耳聆听”等内容可知,文章采用了访谈对话的叙事方式。黎国锦通过与罗杰斯老人的访谈,引出并叙
述了老人的辉煌往事,为小说营造了真实的意境,这些回忆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便于对罗杰斯的生平进
行铺陈,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文章在结构上采用了回忆与现实交织的手法。一方面,“老人喝喝指点,下游石滩才是他以前钓鱼的福
地”“老人又示意别用假饵,河边湿泥里蚯蚓多的是”,文章详细描述了老人现实中的境况,如钓鱼、与
黎国铎的交谈等;另一方面,又通过老人的回忆,“罗杰斯嘟嚷道,他记得清楚,当时驾机低飞扫射封锁
道路,日军对空还击,子弹穿过机身钻进小腿。他一时还没感觉,机枪手却没了声息,一看战友已歪倒在
机枪上……”“罗杰斯为访佳人多次到青羊宫”等内容,闪回到他的过往,包括抗战时期的英勇事迹和与
蓉贞的爱情故事。这种结构不仅避免了平铺直叙,也增加了文章的层次感和可读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百射重戒,祸乃不滋。计福勿及,虑祸过之。同日被霜,蔽者不伤;愚者
有备,与知者同功。夫燧火在缥烟之中也,一指所能息也;唐漏若就穴,一璞之所能塞也。及至火之燔孟
诸而炎云台,水决九江而渐荆州,虽起三军之众,弗能救也。夫积爱成福,积怨成祸。若痈疽之必溃也,
所潴者多矣。祸生而不早灭,若火之得燥.水之得湿,浸而益大。痈疽发于指,其痛遍于体。故蠹啄剖梁
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谓也。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材料二: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
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
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
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
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楚之边邑日卑梁,其处女与吴之边邑处女乘于境上,戏而伤卑梁之处女。卑梁人操其伤子以让吴人吴
人应之丕遂怒杀而去之。吴人往报之,尽屠其家。卑梁公怒,目:“吴人焉敢攻吾邑?”举兵反攻之,老
弱尽杀之矣。吴王夷昧闻之,怒,使人举兵侵楚之边邑,羽夷而后去之。吴、楚以此大隆。吴公子光又率
师与楚人战于鸡父,大败楚人,获其帅潘子臣、小惟子、陈夏啮。又反伐郢,得楚平王之夫人?归,实为
鸡父之战。凡持国,太上知始,其次知终,其次知中。三者不能,国必危,身必穷。《孝经》日:“高而
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楚不
能之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微》)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把标号填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卑梁人A操其伤B子以让吴人C吴人应之D不恭E怒F杀而G去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采桑,名词活用为动词,与《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的“衣”用法相同。
B.举,派,发,与《谏逐客书》“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的“举”意思不相同。
C.克,战胜,攻破,与《谏太宗十思疏》“能克终者盖寡”的“克”意思相同。
D.“得楚平王之夫人以归”与《六国论》“不赂者以赂者丧”的“以”用法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痈疽溃烂会污染很多地方类似,积聚怨恨可能会酿成祸患,因此要让灾祸不发生就要对纷繁复杂的
现象百般预备,重重戒防。
B.智者和贤者千思百虑、用尽心思地去探求治乱存亡的征兆,是因为叛乱事件和阴谋曾经发生,并且治
乱、存亡的区别很难辨别。
C.孔子能从细小之处看到结果,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观察得深远,他预见到子贡做法的危害,于是否定其
赎人却不领取金钱的做法。
D.楚国与吴国两国既没有洞察事情的开端,也没有预见到事情的结局,还不能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导
致因边邑小事展开大战。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祸生而不早灭,若火之得燥,水之得湿,浸而益大。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害U,以趋于亡。(《六国论》)
14.两则材料对微小事情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0.CEF11.C12.B
13.(1)祸患的苗头如果不及时灭掉,就会像火碰上干燥物、水遇上低湿处一样,蔓延扩散开来。
(2)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削弱,月月割地,而走向灭亡。
14.①材料一认为小害会引起大害,要敬小慎微,防微杜渐。②材料二认为世间万物区别非常细微,只有明
察秋毫、见微知著,大事才不会出现过失。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卑梁人带着受伤的姑娘去责备吴国人,吴国人应答很不恭敬,卑梁人很恼怒,杀死了那个吴国人就
走了。
“卑梁人操其伤子以让吴人”中“卑梁人”是主语,“操其伤子”是状语,“让吴人”是谓语和宾语,其
后断开,选C;
“吴人应之不恭”中“吴人”主语,“应之不恭”是谓语,其后断开,选E;
“怒”和“杀而去之”是不同的谓语,主语都是省略的卑梁人,“怒”后断开,选F。
故选CEF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都是名词作动词,采桑;穿(衣服)。句意:那里的姑娘与吴国边境城邑的姑娘一起在边境上采桑
叶。/老年人能够有衣服穿有肉吃。
B.正确。“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的“举”意为“攻下”。句意:发兵去攻打吴国人。/战胜楚国、
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
C.错误。两者意思不相同。“能克终者盖寡”的“克”意为“能够”。句意:攻破楚国边邑,把它夷为平
地,然后才离开。/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D.正确。“以”表示承接;“以”表示因果,因为。句意:得到了楚平王的夫人,把她带回吴国。/不割
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是因为叛乱事件和阴谋曾经发生,并且治乱、存亡的区别很难辨别”因果关系错误。原文“使治乱存
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
知;如可见,如可不见”可知,是因为治乱不可捉摸,难以把握。
故选B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而”,如果;“燥”,干,缺少水分;“浸”,蔓延,淹没
(2)“势”,形势;“积威”,长时间形成的威严;“日”“月”,名词作状语,每天每月。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通过“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百射重戒,祸乃不滋”等语句,说明了对微小事情要持敬慎态
度,防止微小事情发展成大害。
材料二通过“凡持国,太上知始,其次知终,其次知中”等语句,指出只有通过洞察事物的开端、预见事
物的结局、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才能避免大事出现过失。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圣人谨小慎微,行为举动适合时宜。对于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百般预备,重重戒防,这样灾祸就不会
产生。对福不必想得过多,对祸要多加防备。同时受到霜打,有遮蔽的就不易受伤;愚钝的人有了防备,
就和聪明人一样有同等功效。那小火把在刚刚点燃时的飘忽火星,只须用一根手指就能按熄;池塘堤坝的
漏洞只有像老鼠洞那么大时,只须一块土块就可堵塞。但等到火势烧及孟诸泽、蔓延的范围有云梦泽那么
大一片,洪水从九江决口,泛滥淹没整个荆州,那时即使调动全国所有军队也都无法扑灭堵塞。积累仁爱
则带来福祉,积聚怨恨则酿成祸患。这就如同痈疽必然要溃烂,并污染很多地方一样。祸患的苗子如果不
及时扑灭,就会像火碰上干燥物、水遇上低湿处一样,蔓延扩散开来。痈疽虽然长在手指上,但它引起的
疼痛却会遍及全身;蛀虫咬啮,会裂损毁坏房梁柱子;蚊虫牛虻的叮咬,会引起牛羊痛得乱蹦乱跑。所有
这些都是说的这个道理。
材料二:
假设治和乱、存和亡的区别像高山和深谷,像白土和黑漆那样分明,那就没有必要运用智慧,即使蠢
人也可以知道了。然而治和乱、存和亡的区别并不是这样。好像可知,又好像不可知,好像可见,又好像
不可见。所以有才智和贤明的人都在千思百虑、用尽心思去探求治乱存亡的征兆,尽管如此,尚且有管
叔、蔡叔的叛乱事件和东夷八国不听王命的阴谋。所以治乱存亡,它们刚刚出现的时候就像秋毫那样。能
够明察秋毫,大事就不会出现过失了。
鲁国的法令规定,鲁国人在其它诸侯国给人当奴仆,有能赎出他们的,可以从国库中支取金钱。子贡
从其它诸侯国赎出了做奴仆的鲁国人,回来却推辞不支取金钱。孔子说:“端木赐做错了。从今以后,鲁
国人不会再赎人了。”支取金钱,对品行并没有损害,不支取金钱,就不会有人再赎人了。子路救了一个
溺水的人,那个人用牛来酬谢他,子路收下了牛。孔子说:“鲁国人一定会救溺水的人了。”孔子能从细
小处看到结果,这是由于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观察得深远啊。
楚国有个边境城邑叫卑梁,那里的姑娘与吴国边境城邑的姑娘一起在边境上采桑叶,嬉戏时,吴国的
姑娘伤了卑梁的姑娘。卑梁人带着受伤的姑娘去责备吴国人,吴国人应答很不恭敬,卑梁人很恼怒,杀死
了那个吴国人就走了。吴国人去报复,把那个楚国人全家都杀死了。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说:“吴国人
怎么竟敢攻打我的城邑?”发兵去攻打吴国人,连老弱全都杀死了。吴王夷昧听到这事以后大怒,派人率
兵侵犯楚国的边境城邑,攻破楚国边邑,把它夷为平地,然后才离开。吴国、楚国因此展开大战。吴公子
光又率领军队在鸡父跟楚国军队交战,把楚军打得大败,俘虏了楚军的主帅潘子臣、小惟子、以及陈国的
夏啮。又接着攻打郢,得到了楚平王的夫人,把她带回吴国。这实际上还是鸡父之战的继续。凡是要守住
国家,最上等的是洞察事情的开端,其次是预见到事情的结局,再次是随着事情的发展了解它。这三样都
做不到,国家一定危险,自身一定困窘。《孝经》上说:“高却不倾危,因此能够长期保住尊贵:满却不
外溢,因此能够长期保住富足。富贵不离身,然后才能保住国家,使人民和谐。”楚国恰恰不能做到这
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此诗是杜甫于安史之乱期间流落夔州时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中“谁怜”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孤雁要面对高远浩茫天空的担忧与同情怜悯之情。
B.颈联写孤雁望眼欲穿、哀鸣声声,好像出现了幻觉,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孤雁的渴望、煎熬。
C.尾联运用对比,以野鸦的无忧无虑、鸣噪不停反衬孤雁的孤寂、凄苦,暗含对野鸦的羡慕。
D.诗人以孤雁自比,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感慨,正合其“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句意。
16.“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有人认为此诗的“诗骨”为“飞鸣声念群”
一句,请结合全诗分析其依据。
【答案】15.C16.①本句意为孤雁边飞边叫的声音里饱含对同伴的思念,正是诗人流落夔州时渴望与亲
朋团聚的心情写照,是本诗“孤”这一核心情感的体现。
②本句描写了一只虽孤独但仍执著追寻的大雁,正是诗人孤单痛苦中奋力追寻形象的象征,统率全诗。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对野鸦的羡慕”错误。尾联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
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
故选Co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诗句,,飞鸣声念群”中的“念群”直接体现了孤雁对同伴的思念之情,这是“孤”的核心情感之一。这只
孤雁虽然孤独,但仍旧在飞翔中发出鸣叫,呼唤着失散的同伴,这种情感与诗人在安史之乱期间流落夔
州、与亲朋失散、渴望团聚的心情高度契合。因此,“飞鸣声念群”不仅描绘了孤雁的形象,也寄托了诗
人的情感,成为全诗的情感核心。
除了作为情感的表达,诗句还具有象征意义。它描绘了一只孤独的雁,在飞行中不断鸣叫,寻找失散的同
伴。这种形象与诗人在困境中不放弃、奋力追寻的形象相呼应。诗人在安史之乱期间,虽然身处困境,但
仍旧保持着对家国天下的关注和对亲朋的思念,这与孤雁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象征。正是这种对比
和象征,使得“飞鸣声念群”一句成为了全诗的统率,不仅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提升了全诗的艺术
高度。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杜牧用“,”两句夸张地描绘出阿房宫的门钉之多,将阿房
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秦始皇的贪婪与奢华。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古帝王盘庚为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的两句是
(3)《念奴娇•过洞庭》中,“,”两句写作者驾着小船在清澈宽广的湖面上飘
荡。
【答案】①.钉头磷磷②.多于在庾之粟粒③.度义而后动④.是而不见可悔故也⑤.
玉鉴琼田三万顷⑥.着我扁舟一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磷”“庾”“粟”“鉴”“顷”“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一位伟大的革命现实主义者,鲁迅一生始终把抨击旧势力、揭露社会中的黑暗当作自己①
的职责。他以其炯炯目光注视着旧中国的现实和人民的命运,尤其是对处在封建社会最底层、最易于损
害、侮辱的中国妇女,表达了极大的关注和同情。
鲁迅以妇女为主要描写对象且较为成功的作品有《祝福》《离婚》和《伤逝》。在这三部作品中,作者
成功塑造了祥林嫂、爱姑、子君这三个旧中国下层妇女的典型形象。这三个形象都贯穿着鲁迅对中国妇女
问题的一系列思索O他赞扬爱J纥求J1、-…港速的土菱;…对避林:嫂叠良、…安-会的挽扎工-“他奏-丕胤jj;…歌级追走
塘姆自主、,个性解放的子匿。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于黑暗的社会中艰难地维持生计,各种各样的磨难无时
无刻不席卷而来,在此境地下,她们的呼声是那样的②,几乎全然潜隐于时代的洪流之中。但
是,鲁迅明确地认识到她们有可能成为新的革命动力,清楚地看到中国妇女尚有发扬光大的“火花”。
鲁迅先生较早关注中国妇女的命运,他对当时社会压抑女性的病态现象进行了审视和批判,向我们揭
开了封建礼教下妇女悲惨命运的血淋淋的真相,为推动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向前迈进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
量,在当今社会仍具有③的现实意义。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结合语境加以修改,将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20.请把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
-V*7*-
忌、O
【答案】18.①义不容辞②微乎其微③发人深省
19.尤其是对处在封建社会最底层、最易于被损害、被侮辱的中国妇女,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同情。
20.他同情祥林嫂善良、安分的挣扎,赞扬爱姑爽朗、泼辣的斗争,歌颂子君争取婚姻自主、个性解放的追
求。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形容鲁迅把抨击旧势力、揭露社会中的黑暗当作自己的职责,可用:义不容辞。义不容辞:道义上
不容许推辞、拒绝。
②语境形容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呼声微小,可用:微乎其微。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③语境形容鲁迅先生的作品的现实意义,可用:发人深省。发人深省: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一是不合逻辑,“最易于损害、侮辱”主动施动关系混乱,中国妇女是被损害、被侮辱的对象,应改为被
动句,”最易于被损害、被侮辱”;
二是搭配不当,”表达了极大的关注和同情”动宾不搭配,改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同情”或“表示了
极大的关注和同情”。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散句变整句,首先确定一个基准句,如选择“赞扬爱姑爽朗、泼辣的斗争”;
然后把其它分句按照这一形式变换:把“对祥林嫂善良、安分的挣扎,他表示同情”变为“同情祥林嫂善
良、安分的挣扎”,把“歌颂追求婚姻自主、个性解放的子君”改为“歌颂子君争取婚姻自主、个性解放
的追求”。
再按照逻辑关系梳理句子顺序:“同情”“赞扬”“歌颂”之间有递进关系。
最后注意句子之间的衔接,连贯。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壤是月球的“外衣”。在严苛的环境下,月表的岩石发生机械破碎,同时叠加了太阳风、宇宙射线
的注入,以及在陨石与微陨石的轰击、翻耕等作用下,①,其厚度可达数米至十几米。月壤的成
国说明月.壤是月球内务动力—演化的一“留.吏极二,不仅记录了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线索,也富含地月系
统撞击历史、空间环境、暴露历史等外营力信息,具有极高的科学和工程价值。
月壤本身是资源当?是,而且是一种重要资源。未来月球科研站的建设和运营,最有可能大规模直接
利用的月表物质就是月壤,月壤3D打印技术有望助力未来月球科研站建设。同时,②,例如
水、稀有气体、挥发分、钛铁矿等,是维持科研站长期运营原位资源利用的重要对象。
2024年,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月壤采集任务。嫦娥六号的月面采样时间相比嫦娥五号,
压缩了数小时。如何抢回这几个小时,智能化采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嫦娥六号采用了智能化采样,这就
减少了很多和地面交互的环节,③。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
22.文中画波浪线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比喻、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21.①形成了一层月壤;②月壤还富含各种资源;③有效把时间节省下来
22.①将“月壤”比喻为“留声机”,生动形象地说明月壤的科学价值。
②先提出问题“月壤本身是资源吗”,再回答“是”,引发读者的思考,强调月壤是一种重要资源。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月壤是月球的‘外衣'”"……等作用下”推断月壤是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故可填
写“形成了一层月壤”。
第二空,依据“例如水、稀有气体、挥发分、钛铁矿等”推断月壤里富含这些物质和资源,故可填写“月
壤还富含各种资源”。
第三空,依据“嫦娥六号的月面采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 2024年税务师《涉税服务实务》核心备考题库(含典型题、重点题)
- 重庆市黔江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无答案)
-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数学试题(无答案)
-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部分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 材料力学(陕西理工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陕西理工大学
- 大学物理(2)(山东联盟)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山东科技大学
- 山东省英语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手指操》课件
- 《呼兰河传》导读课ppt课件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
- 小学道法3公民意味着什么1课件
- 2023柔性棚洞防护结构技术规程
- 病历书写与医疗安全
- 房屋建筑构造课件楼板
- 配电室应急预案
- 钳工工艺学课件
- 范进中举公开课 全国一等奖
- 测量管理办法及测量复核制度
- 中华传统文化之文学瑰宝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