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人教初中语文七上《虽有佳肴》课件_第1页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人教初中语文七上《虽有佳肴》课件_第2页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人教初中语文七上《虽有佳肴》课件_第3页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人教初中语文七上《虽有佳肴》课件_第4页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人教初中语文七上《虽有佳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虽有嘉肴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课文节选自《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2.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读准字音嘉肴()自强()

兑命(

学学半(

)yáoqiǎngyuèxiào注意停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1)虽.有佳肴..

虽:

佳: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

旨: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自强:

(6)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

(7)其.此之谓也....

其:

此之谓也:

(1)虽.有佳肴..

虽:

佳: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

旨: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自强:

(6)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

(7)其.此之谓也....

其:

此之谓也:

(1)虽.有佳肴..

虽:

佳: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

旨: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自强:

(6)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

(7)其.此之谓也....

其:

此之谓也:

(1)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即使好,美用鱼、肉做的菜。吃,品尝(味道)甘美最好的道理好处所以,因此不通,理解不了。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吃是不会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的地方。(1)虽.有佳肴..

虽:

佳: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

旨: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自强:

(6)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

(7)其.此之谓也....

其:

此之谓也:

(1)虽.有佳肴..

虽:

佳: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

旨: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自强:

(6)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

(7)其.此之谓也....

其:

此之谓也:

(1)虽.有佳肴..

虽:

佳: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

旨: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自强:

(6)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

(7)其.此之谓也....

其:

此之谓也: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6)故曰:教学相长也(7)其

此之谓乎反省自我勉励促进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恐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乎”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以“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看,不亲自去尝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好处。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兑命》曰:“学/学半。”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是对本文观点的补充说明。《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语言特点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字词归纳1、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2、古今异义A、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B、不能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C、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D、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3、词类活用A、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B、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4、一词多义学学学半音xiào,教学学半向别人学习其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不知其旨也它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因此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国家、统治百姓的时候,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尚书》的《兑命》篇说:“要始终如一地注重学习。”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我的收获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积累1、学习过程五步骤: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卖油翁下课了,回顾学习一个小故事吧!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清楚。看图复述课文内容自学指导(一)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从文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两个人物的。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自学指导(二)陈尧咨(善射)卖油翁(善酌)动作神态语言睨之无他,但手熟尔以我酌油知之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释担而立但微颔之取置覆酌沥性格:自矜(骄傲)谦虚对比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忿然笑而遣之笑而遣之1、联系生活、学习,说说熟能生巧的事例。

2、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课外延伸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谦受益,满招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